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11章【圣才出品】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4章~第15章【圣才出品】
一、单项选择题 1.乾嘉有三大考史名著,不在其列的是( )。 A.《十七史商榷》 B.《廿二史札记》 C.《廿二史考异》 D.《文史通义》 【答案】D 【解析】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对 历代正史作了系统的考索、整理、归纳,并称为乾嘉三大考史名著。同时期的章学诚的《文 史通义》未在其列。
6.下列说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战国时期新兴城市的兴起 B.五代宋元时期风俗画的出现 C.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汉唐以来人头税被废除 【答案】B 【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战国时期,商业兴盛,封建城市兴起;明朝江南一些城 市出现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汉唐以来税制改革的特点就是逐渐取 消人头税,在雍正帝在位时,“摊丁入亩”正式取消人头税,废除人头税让农民的封建依附
11.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的“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的突出后果 是( )。
A.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B.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 C.农民购买力低,缩小商品销售市场 D.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解析】“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意思是指地主和商人把赚来的钱又用于旧的投 资方式——够买土地,导致手工业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9.明代宋濂在《銮坡集》中指出:“自贡举法行,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其最所切 者惟四子一经之笺是钻是窥,余则漫不加省,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本强不能对。”造 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答案】C 【解析】明代成华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大大变更,改为八股取士。八股取士只在四书五 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 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 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问题。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4、5、6章)【圣才出品】
第4章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前770~前476年)一、单项选择题1.确立楚庄王霸主地位的重要战争是()。
A.城濮之战B.崤之战C.邲之战D.弭兵之会【答案】C【解析】公元前598年,楚围郑,晋施援手,晋楚战于邲,晋军大败,从此不敢与楚再战,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遂成中原霸主。
城濮之战虽然也在晋楚之间发生,但是获胜的是晋国,崤之战发生于秦晋之间。
弭兵会盟举行了两次,分别在在周简王七年(公元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华元、向成两次召集晋、楚两国在宋会盟,平分霸权。
2.下列不是春秋时代齐国管仲改革的内容的是()。
A.案田而税B.寓兵于农C.废除井田制D.士农工商专业分居【答案】C【解析】废除井田制很明显是错误的选项,废除井田制到战国时代才发生,是战国商鞅变法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其他三项都是管仲改革的内容。
3.春秋后期,华夏诸国征服并吞并了许多周边的少数民族。
其中被秦国所灭的是()。
A.白狄B.西戎C.犬戎D.赤狄【答案】B【解析】春秋早期,戎狄的势力比较强大,华夏各小国受到了很大的威胁,秦、晋等大国也受到过他们的入侵。
到了春秋后期,随着华夏各国的日益强大,秦国灭西戎,晋国灭了赤狄和白狄。
4.下列是在春秋时代的齐、楚两国之间发生的是()。
A.城濮之战B.召陵之盟C.苏秦合纵D.葵丘会盟【答案】B【解析】春秋初年,楚国发展起来,向中原挺进,它先后灭掉了在今河南省南部和西部的申、息、邓等国,并伐黄服蔡,多次向郑国进攻。
郑国支持不住,已准备背齐向楚。
为了救郑,齐桓公于公元前656年,率领齐、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军队进攻楚的盟国蔡国,蔡军不战而溃。
联军陈兵楚境,楚国见齐的盟军强大,不敢率军交战,派使者质问齐桓公:你住北海,我住南海,风马牛不相及,你带大军来此是缘故?齐以楚不向王室朝贡相质询。
两国军队从春天相持到夏天,都不敢轻易进攻对方。
楚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
齐桓公也看到楚国强大,无隙可乘,只好在召陵与楚国结盟,史称“召陵之盟”。
中国古代史笔记(朱绍侯版本)
中国古代史笔记(朱绍侯版本)第一章石器时代的文化与社会第一节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化我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至今发现的有三、四百处,分布于全国各地。
大量的人类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中国古代居民人种的形成,华夏民族体质的演进、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众多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我国旧石器时代居民的社会生活、文化内涵、意识形态和社会组织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一、与人类起源有关的古猿类化石的发现人类社会历史开始之前,我国大地上已经生存着作为人类远祖的几种古猿。
目前我国已经发现了这些古猿的化石。
这些古猿化石的发现,对于了解人类遥远的直系祖先或其旁支,研究他们演化发展的谱系,探讨人类起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1956-1957 年,在云南开远县小龙潭第三纪褐煤层里,与三棱齿象、利齿猪等化石伴生,两次共发现古猿牙齿化石 10 颗。
前一次发现的 5 颗牙齿,是属于同一个下颌的左、右前臼齿和臼齿;后一次发现的是下颌右侧的前臼齿和臼齿。
地层年代测定为中新世晚期。
起初,这些古猿化石全部被划归为森林古猿类,定名为“森林古猿开远种。
” 20 世纪 60 年代,学术界重新综合研究了 50 多种第三纪古猿,把腊玛古猿 ( 腊玛古猿最早发现于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的西瓦立克山区 ) 从森林古猿中划分出来,明确地归入人的进化系统——人科,作为人科的早期成员。
我国开远小龙潭 1957 年发现的古猿化石中的 5 颗牙齿化石,被认为是属于腊玛古猿的,应归属为人科。
禄丰腊玛古猿化石更为重要。
1975 ~ 1980 年,在云南禄丰县石灰坝的第三纪褐煤层里发掘出不少腊玛古猿的化石:一个破裂成数十块的头骨,头骨上连有部分上颌骨和牙齿;若干块颌骨,其中一块为保存着除中门齿以外的全部牙齿的下颌骨。
除此之外,还发现上百颗单个牙齿。
那块完整的下颌骨具有从猿到人转变过程的一些重要特征;它的形态比开远腊玛古猿更进步,更接近人类的早期类型。
《中国古代史上》朱绍侯版考研题精选与2021考研真题
《中国古代史上》考研题精选与2021考研真题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宋代学术思想活跃,流派纷呈,计其要者有蜀学、洛学、关学、闽学等,其中关学的代表人物是()。
[统考2019年研]A.苏轼B.程颐C.朱熹D.张载【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苏轼为蜀学代表人物,程颐为洛学代表人物,朱熹为闽学代表人物,张载为关学代表人物,因此答案选D。
2王莽改制在经济方面的新举措是()。
[统考2016年研]A.算缗告缗B.盐铁官营C.均输平准D.五均六筦【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王莽改制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社会矛盾而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其中在经济方面的举措为五均六筦,即盐、铁、酒专卖,政府铸钱,名山大泽的产品收税和五均赊贷。
算缗是国家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告缗是当时反商人瞒产漏税的一种强制办法,最早实行于汉武帝时期。
盐铁官营是指中国历史上对盐铁实行专卖政策的财政措施,最早始于春秋时期。
均输平准是指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始于汉武帝时期。
3我国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六千多处,遍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其中江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遗址是()。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A.河姆渡文化B.仰韶文化C.马家窑文化D.红山文化【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A项,河姆渡文化,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是江南地区迄今较早的、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遗存。
B项,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北方地区的文化。
C项,马家窑文化位于黄河上游地区。
D项,红山文化分布在辽西及其附近地区。
4下列考古学文化中,与后来游牧文明有密切关系的是()。
[统考2013年研]A.马家窑文化B.红山文化C.仰韶文化D.屈家岭文化【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
1935年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距今5000~6000年,它是中原仰韶农业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辽河流域相结合而产生的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
研真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国
社会
第版
名校
国家
教材
发展
笔记
真题
古代史 笔记
建立
古代史
典型
帝国
真题
民族
复习
经济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的师生参考。朱绍侯主编,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的《中国古代史》一直被用作高等院校历史专业教材,并被大部分院校指定为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 考教材。为了帮助学生系统、高效的掌握该教材内容,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制 了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的辅导用书:1.[电子书]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解2.[电子书]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 拟试题】3.[电子书]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4.[电子书]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作为朱绍侯主编的 《中国古代史》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本书每章的复 习笔记均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授课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浓缩了 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2.遴选考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本书遴选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部分真 题为考生回忆版)并予以详细解析,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3.精编典型例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针 对每章的内容精选了典型例题,所选典型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性强,解析详尽,并注意对 相关知识点的扩充。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第13章 元朝的大一统(1271~1368年)【圣才出品】
第13章元朝的大一统(1271~1368年)13.1 复习笔记一、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1.蒙古族的发展和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1)蒙古族的起源①蒙古族起源于战国时代居住在蒙古高原东部的东胡人。
②东魏时期他们遣使贡方物,与中原王朝有了直接的关系。
③唐代蒙古族被称为“室韦”、“达怛”、“鞑靼”,此时他们已有众多的人口。
(2)蒙古族的发展①公元5世纪中期到10世纪前期,蒙古高原被突厥人、回鹘人、乞儿吉思人主宰,从语言到社会生活经历突厥化过程。
②辽金时代,原蒙古人的原始氏族制度已经瓦解。
③12世纪中叶,蒙古社会存在着不同的等级;成吉思汗时代以那可儿为基础建成了政治军事制度,他们构成战士和亲信人这个阶级;漠北各部在部落与部落之间甚至同一部内展开激烈的争夺,此间,蒙古部逐渐强盛起来。
(3)蒙古国的建立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共同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国号蒙古汗国,又称大蒙古国。
建国后成吉思汗进行整顿建设。
①扩充千户制。
将全蒙古百姓划分为95个(包括一些后来组成的)千户,任命建国功臣、贵戚为千户那颜,世袭管领。
②扩充护卫军达1万名,并规定了严格的护卫制度。
③设大断事官。
1202年曾设“治政刑”的札鲁忽赤(断事官),1206年又设普上断事官(大断事官),是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丞相。
④创立蒙古文字。
并以这种文字书写了于1219年确立的“大札撒”(法令)。
2.蒙古灭西夏与灭金(1)蒙古灭西夏①西夏桓宗天庆十二年(1205年),成吉思汗灭乃蛮后,攻拔西夏边境城堡力吉里寨、落思城。
②1207年秋,以西夏不肯纳贡称臣为由再次入侵,攻破斡罗该城(即兀刺海城),受西夏军抵抗而回。
③1209年秋,长驱直入西夏都城中兴府(今银川),迫使西夏每年向蒙古纳贡。
④1216年,蒙古军与西夏配合打下潼关。
⑤1217年,西夏拒绝出兵跟随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再次包围中兴府,西夏请降。
⑥1223年,夏助木华黎攻金凤翔府失败,蒙古遣使问罪。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全套资料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全套资料,益星学习网提供全套资料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3种电子书。
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
1.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电子书]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基础(中国史)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书]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电子书]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电子书]李侃《中国近代史》(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电子书]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电子书]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3.参考教材配套题库[电子书]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电子书]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电子书]李侃《中国近代史》(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电子书]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电子书]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4.兄弟院校考研真题汇编[电子书]全国名校中国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5.专项练习[电子书]2020年中国史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战争)【圣才】
2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地方军由郡尉掌管。 (3)加强治安 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地主阶级政权,镇压农民反抗,秦始皇对商鞅变法以来的秦国法 律加以补充、修订并颁布全国,制定比较完整的封建法典《秦律》,包括法律条文三种,治 狱案例一种。
4.总结 (1)秦始皇统一南方和东方,客观上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2)秦朝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 辽东,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3)秦王朝虽然时间很短,但对以后 2000 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极为 深远的影响。
4 / 13
圣才电子书 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六,廷尉负责司法; 第七,治粟内史负责掌全国财政税收; 第八,宗正负责管理皇室亲族内部事务; 第九,少府负责掌管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以供皇室需要; 第十,另有将作少府负责宫廷修建工程等职务。 ③在地方行政机构上,推行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封建统治网, 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 a.郡 第一,郡守为郡的最高长官,掌管全郡,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 第二,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 第三,监御史由中央派遣,负责监察事宜。 b.县 第一,郡下设县若干,万户以上设县令,不满万户设县长; 第二,县尉掌管全县军事; 第三,县丞助理县令、县长,负责司法裁判。 c.乡 第一,县以下设乡若干,三老掌管教化; 第二,啬夫负责征收租税和征发徭役; 第三,游徼负责地方治安。 d.里、亭、邮等 (2)扩大军队 ①中央常备军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帅,戍守边疆,并驻守京师;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0章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581~618年)10.1 复习笔记一、隋朝前期的政治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隋朝的建立周静帝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建元开皇,都长安,他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隋文帝。
(2)统一南北①过程a.开皇七年(587年),后梁主萧琮文帝扣留于长安。
文帝派兵进驻江陵,后梁被废。
b.开皇八年十月,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兼行军元帅,大举攻陈。
c.开皇九年正月,韩擒虎率军夜渡采石,贺若弼从广陵渡江,两路并进,一举灭陈。
d.开皇十年,杨素平定部分地方豪强势力叛乱,击溃陈朝残余力量。
②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2.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1)改革官制①建立三省六部制表10-1 三省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分割权力,互相牵制。
内史主决策,门下掌审议,尚书管执行,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使皇权得到加强。
表10-2 六部及其他中央机构(2)州、郡、县改革①措施隋文帝时,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并减省州县,裁汰冗员。
隋炀帝时为郡县二级制。
②意义地方政府制度的改革,简化了地方行政层级,节省了行政开支,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直接控制。
(3)地方官员制度改革①措施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员一律由吏部任命。
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开始执行官员的回避制度,地方官及僚佐,不许任职本地,而且三年一任,不得连任。
②意义此举避免了地方大族控制地方政权的局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事务的控制能力。
(4)府兵制的发展①措施a.规定军人悉属州县,府兵军人除另有军籍外,还同自己的家属都列入州县的户籍,成为民户,按均田制授田。
b.府兵受田而免租调力役。
军人平时耕作,每年有一定时间轮番宿卫,战时出征,实现了兵农合一,寓兵于农。
c.关于府兵统率方面,沿用魏、周遗制,设置十二卫,每卫置大将军,总隶于皇帝。
②意义隋朝在府兵制度上的改革,使府兵制进一步与均田制结合起来,从而巩固了府兵制。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7.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8.1复习笔记
8.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9.1复习笔记
9.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10.1复习笔记
10.2典型题 (含考研真题) 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典型题 (含考研真题) 详解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谢谢观看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血缘家族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 学会了人工取火,实行族外婚,氏族制度开始萌芽。 古人又称早期智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 婚姻形态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标志着父权制的确立。 禹刑是夏代刑法的总称,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刑法。 史称“涂山之会”。这成为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出现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宗法家长制家庭开始萌芽。 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 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和畜牧业,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四个基本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 以血缘为纽带,以农业为主的综合经济为生存的基础,形成定居村落 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向以地缘为纽带的农村公社过渡
目录分析
1.1复习笔记
1.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2.1复习笔记
2.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3.1复习笔记
3.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4.1复习笔记
4.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5.1复习笔记
5.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6.1复习笔记
6.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 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
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13章)【圣才出品】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907~1279年)12.1复习笔记一、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兴起1.五代十国的分立和割据唐朝灭亡以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
五代历时54年(907~960年),先后更换了八姓十四帝。
(1)五代①后梁(907~923年)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梁,建都开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
后梁建立后,朱全忠李克用争夺霸权,双方互有胜负。
923年,后唐军队进攻开封,后梁灭亡。
②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称帝,国号唐,改元同光,建都洛阳,史称“后唐”。
李存勖骄恣荒淫、重敛急征,后死于兵变,养子李嗣源称帝,革除了李存勖的一些弊政,明宗死后,后唐被后晋所灭。
③后晋(936~947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甘当儿皇帝,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得契丹援助,灭唐建晋,是为晋高祖。
其侄石重贵继位后被辽所灭。
④后汉(947~951年)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辽军北撤后,很快入主开封并建立政权,国号汉,刘知远是为汉高祖。
其子刘承祐继位后因猜忌前朝众将,被原天雄节度使郭威所杀。
⑤后周(951~959年)原天雄节度使郭威杀刘承祐后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
郭威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发展生产、革除弊政。
954年,郭威死,其养子郭荣即位,是为周世宗柴荣。
他革新政治,发展经济,禁灭佛教,严明军纪,增强了国力。
另外,又亲征南唐,收复失地,后被北宋取代。
(2)十国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并存的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表12-1十国国家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灭亡时间灭亡原因吴杨行密902扬州937权臣徐温养子徐知诰废吴帝自立,吴国亡吴越钱镠907杭州978为北宋所灭荆南钱镠907江陵963为北宋所灭前蜀王建907成都925为后唐所灭闽王审知909福州945为南唐所灭南汉刘隐917广州971为北宋所灭楚马殷927长沙951为南唐所灭后蜀孟知祥934成都965为北宋所灭南唐徐知诰939金陵975为北宋所灭北汉刘崇951太原979为北宋所灭(3)军阀混战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斗争①人民的痛苦生活a.连年征战,导致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十室九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2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前2070~前1046年)2.1 复习笔记一、夏王朝的建立与灭亡1.夏王朝的建立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
(1)夏族的兴起夏族,姒姓,是活动于中原地区的古老部落。
到禹父鲧时,夏部族已是雄踞大河南岸的著名部落,称为有崇氏,其首领鲧,又称崇伯鲧。
(2)大禹治水尧舜时代洪水泛滥,鲧奉舜之命治水,采用堵的方法,九年无功而被赐死。
禹继承其父的事业,经过十三年的努力,采取疏导的方法把江水引入大海,终于解决了水患,从而赢得了众多部落首领及其部众的拥护,被拥戴为“夏后氏”,成为诸夏之族最高的君长,初步确立了王权。
(3)征伐三苗大禹统领众多邦国君长,以替天行道惩罚有苗相号召,经过激烈的战斗,打败三苗。
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加强了夏禹的王权。
(4)涂山之会禹在确立王权后,为了巩固王权,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今安徽蚌埠市西郊,现属怀远县)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君长或部落首领,史称“涂山之会”。
这成为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5)夏朝初建禹死后,子启继立。
由于传统的“禅让”观念没有完全消除,西部的同姓诸侯有扈氏起兵反对。
启亲率大军讨伐,与有扈氏大战于甘(今河南洛阳市西),并最终“剿绝”有扈氏。
夏启扫除了障碍,巩固了王权,王位的世袭制度得以确立,从此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6)钧台之享为了使世袭王权为众多的诸侯所确认,夏启在都城阳翟召集天下的诸侯,举行盛大的“钧台之享”,这是继“涂山之会”之后又一次重要的朝会。
至此,夏王朝的统治基础确立了。
2.夏王朝的阶级结构和国家制度(1)阶级制度①父权家长制夏王朝是在原始父系氏族公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公社制度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它的一种对抗力量。
中国的早期国家组织,官尹、国君等都是在父权家长制家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②等级制度从夏代开始,王室拥有“天下”,诸侯(邦君)有“国”,大夫有“家”,父权大家族的族长转化为世袭贵族。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圣才】
第11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618~907年)11.1 复习笔记一、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1.唐王朝的建立与统一(1)从太原起兵到关中称帝①617年,太原留守李渊建立大将军府,起兵反隋。
③李渊率军攻破隋都长安,立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自任大丞相,封唐王,掌握实权。
④618年,江都兵变,隋炀帝被杀,李渊称帝,改元武德,定国号为唐,都长安,李渊是为唐高祖。
(2)经略北南、统一全国①618~621年,李世民率军先后攻取薛举、薛仁杲、李轨和刘武周。
基本解除了西北、东北方向对关中根据地的威胁,并使秦、晋之地连为一片。
②621~623年,李世民率军击败王世充和窦建德,期间唐军还镇压了刘黑闼、徐圆朗和高开道,最终确立了在中原地区的统治。
③621~624年,李孝恭、李靖率军消灭割据江南的萧铣、林士弘、辅公柘,长江中下游及岭南之地尽为唐朝所有。
④628年,唐太宗派兵击灭朔方,至此,除边境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外,唐朝基本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玄武门之变与唐太宗登基①626年,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瑾等人设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射杀李建成、李元吉,挟持唐高祖,发动了夺权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
②626年,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改元贞观。
(2)政权机构建设①三省六部制a.沿用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
b.中书主起草诏令,是决策机构。
c.门下主审议诏令,有“封驳”、“涂归”的权力。
d.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贯彻各项诏敕和政策。
e.三省长官为宰相,另选官员加“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参加政事堂会议,同为宰相。
②监察机构得到加强长安、洛阳设御史台,为唐中央最高监察机构,设长官御史大夫,负责中央和地方的监察工作。
③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县下设乡,乡下设里,另设道作为监察机构。
里是最基层的政权单位,对人民进行直接的统治。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考研笔记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考研笔记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一、原始社会社会组织及婚姻形态的演变1.猿人时期在考古学上属旧石器时代早期。
这一时期,人们依靠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勉强生存,在原始群团里盛行原始的杂乱性交,过着群婚生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有意无意的在原本无序性交的关系中形成一定的规则,开始排除不同班辈之间的杂乱关系,而只允许年岁相仿的同辈男女通婚,即班辈婚。
同一辈的男女既是兄弟姐妹,又互为夫妻,从而进入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家庭形式——血缘家族时期,这也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曾广泛的存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古老民族的早期阶段。
2.古人阶段在考古学上属旧石器时代中期。
血缘家族有了进一步发展,逐渐排斥了同一家族内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杂乱状态,进而又逐渐排除了由近及远的旁系亲属间的婚姻关系,由于血缘家族的繁衍分裂,形成新的血缘家族,这就为同一家族的一群兄弟与另一家族的一群姐妹之间的群婚创造了条件,这种新的更高级的群婚形式,即后代一度盛行的族外婚。
这是人类家族婚姻时尚又一次重大进步,氏族制度在这一时期逐渐萌芽。
3.新人阶段即晚期智人阶段,在考古学上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人阶段相一致的是氏族公社的形成。
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血亲婚配逐步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氏族就逐渐形成。
新人阶段氏族制的第一个时期,即母系氏族公社就逐渐确立了。
当时盛行族外婚制,即一个氏族的一群青年男子集体出嫁到另一个氏族中,与一群青年女子互为夫妻,在这种群婚状态下,由于男女双方关系不固定,子女只能确认生母而不能确认生父,氏族成员只能按女系的血缘来计算,一个母系氏族公社有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同一始祖母生的若干后代,便形成一个氏族,若干代以后便分离出新的氏族,几个氏族组成胞族或直接组成部落公社。
妇女在确定血缘关系,维系氏族生存等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她们是氏族公社原始共产制经济的主持者,也是重要的社会劳动者,由此决定了她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尊崇地位。
在母系氏族社会,没有凌驾于群众之上的暴力机构,人人平等和睦相处,一切按传统的习惯行事,重要事件由氏族民主集会决定,充分体现民主精神,人民生前平等,死后都埋葬在氏族公共墓地里,随葬品一般较少,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没有明显的差别,图腾在母系氏族极其盛行,以至于被某学学者成为图腾时代。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圣才】
第3章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前1046~前771年)3.1 复习笔记一、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化1.周王朝的建立(1)周族的兴起①周族原居于今陕西渭水中游以北,传说为帝喾后裔,属姬姓之族,虞夏之际,始祖母姜嫄踩巨人脚印而生弃,定居邰,继承和发展种植“百谷百蔬”传统,被称为“后稷”,是周族第一个男性始祖。
②夏初以来,周是夏的方国,随着夏朝统治力量的削弱,北迁,在泾水中游一带坚持农业生产,商初,公刘在豳发展起来,成为商王统治下的一个方国,扩大耕地,整治农田,发展为繁庶兴旺之邦,为后来周人的发展奠定基础。
③高圉、亚圉时代,大约正当商王武丁前后,周发展为殷西的大邦。
④亚圉再传两代到公亶父,由豳南迁到岐山之阳即“周原”,经济繁荣发展,军事力量增强,公亶父开始了周人的“翦商”事业,被追尊为“太王”。
⑤古公亶父死,子季继位,称为“王季”,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侯国,与商王朝矛盾加剧。
⑥季死后,子昌继位,是为周文王,向东扩展势力,基本完成“翦商”的准备工作。
(2)文王时期的发展①周文王文王时期,周已相当强大,号称“西伯”。
文王在国内改正法度、施行仁政,团结周边诸侯,明确树起抗衡商朝的大旗,灭掉了犬戎、崇等部,为伐纣彻底扫清了道路,并迁都丰邑,为周人基本完成了灭商的前期准备,使周人“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②有亡荒阅周文王时,整顿吏治,针对奴隶逃亡的现象大规模清查逃亡的奴隶,称为“有亡荒阅”。
这项措施得到了各诸侯贵族的拥护,对巩固周朝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武王克商和周公东征①周武王周武王姬发,是西周王朝的建立者,他继承文王遗志,励精图治,任命姜尚为军师,负责军事;任命其弟周公旦为辅佐,负责政务;还任命召公、毕公等人为助手。
他还营建新都镐京。
这一切为伐商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②孟津之会与牧野之战a.武王九年,武王抓住商纣王统治分崩离析的有利时机,率师东进,观兵孟津(今河南孟津,古黄河渡口),大会八百诸侯。
这是对商朝的一次武力试探,也是伐纣战争的预演。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大事记)【圣才出品】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成长4.1复习笔记一、叙说1.秦汉对后世中国的影响(1)为封建大一统奠定了坚实基础秦汉是中国封建统一国家形成时期,后来封建大一统是秦汉时期奠定的基础。
秦的统一及其统一后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是中国古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此后的2000年,尽管出现过许多分裂时期,但统一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统一国家不断扩大,直到现在,中国地大物博和秦汉的统一是分不开的。
(2)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汉是中国专制集权制度确立时期。
秦汉专制集权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对于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加强防御力量、发展民族关系、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都起过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长期迟缓也与专制集权有关。
(3)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秦汉是中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时期。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特点是地主土地私有、土地买卖、租佃关系。
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发展,一直贯穿于2000年的封建社会。
(4)是农民反抗斗争的开始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大规模农民起义开始发生的时期。
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以及专制制度的日益强化,封建专制主义的残暴统治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压榨,引起了农民的不断反抗。
这些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起了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
(5)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秦汉是中国汉民族形成和多民族国家开始出现的时期。
后来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家不断发展。
(6)思想文化基本格局形成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如秦统一文字,司马迁开创、班固继承并发展的纪传体通史、断代史著作,汉赋,蔡伦造纸术,张衡的天文学等,都是中国古代的珍贵文化遗产,对后世产生过很大影响。
西汉董仲舒提倡的以儒为主、糅进阴阳迷信等思想的新儒学,最终成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
2.同时期的世界其他地区情形在与秦汉同时期的世界其他地区,还并存者三大帝国,分别为罗马、安息、贵霜,这三个帝国与秦汉并称为当时的四大帝国。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脉络笔记(一)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脉络笔记(⼀)(先秦部分)夏1,建⽴(1)时间,公元前2070年(2)性质,我国历史上第⼀个奴⾪制国家。
(3)建⽴者,禹2,族源夏族,活动于中原地区的古⽼部落。
姒姓,称为有崇⽒。
主要事迹:与共⼯⽒同为具有丰富治⽔经验的部落。
3,禹的时代(1)⼤禹治⽔,因治⽔有功⽽被推举为部落⾸领。
(2)巩固王权措施,A,征伐三苗 B,迁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告成镇)后⼜迁往阳翟(今河南禹州市)C,涂⼭之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的重要标志)注意名词解释:涂⼭之会4,启的时代(1)杀伯益、剿绝有扈⽒。
“家天下”从此开始。
(2)钧台之享,夏王朝的统治基础正式确⽴。
5,统治状况(1)国家机器的建⽴A,中央政权组织形式夏王之下,为六卿。
分管民事、军队等事务。
六卿之下各有僚属和下属官吏,各⾃组成⼀定的统治部门。
B,建⽴军队、刑法、监狱建⽴了⼀只有⼀定规模和⽐较严密军队制定《禹典》,我国历史上第⼀步奴⾪制法典帝芬时造的“圜⼟”,早期监狱以上事实表明,夏王朝作为⼀个国家已经形成。
(2)经济状况A,夏⼈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豫西和晋南。
(名词解释:⼆⾥头⽂化)B,⽣产⼯具,以⽯、⽊、⾻、⾓、蚌制品为主。
⾦属冶炼已经开始。
C,农业状况:⾕物产量有所提⾼,夏代出现⽤粮⾷酿酒。
D,⼿⼯业:出现了世代的专业⽣产者,如车辆制造。
E,建筑业:房屋建造技术有了长⾜进步,房基采⽤夯筑。
F,商业:⼆⾥头遗址发现有贝,当时作为货币之⽤,表明交换媒介出现。
(3)⽂化成就A,天⽂历法:a,尧舜时期,便有义和、义仲观⽇⽉星⾠以定四时的传说。
b,关于⽇⾷的记录:春秋鲁太史引《夏书》有“晨不集于房”。
(经近代学者推算是公元前2165年,也有推算是公元前1948年。
⼆者虽相差颇远,但都公认其为世界上最早的⽇⾷记录。
c,流星⾬的记载:《⽵书纪年》有夏桀⼗年,“夜中星陨如⾬”的记载,这是有关流星⾬的最早记录。
d,⼲⽀纪⽇:夏代末期帝王有孔甲、胤甲等,都⽤天⼲为名,表明当时⽤天⼲作为序数已经普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220~581年)
9.1 复习笔记
一、三国鼎立
1.从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
(1)汉末军阀混战
①董卓之乱
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的矛盾加深,外戚何进拉拢袁绍,密召董卓进京,准备铲除宦官势力,事泄被宦官诛杀,袁绍又尽杀宦官,结束了东汉长期以来外戚宦官专权的局面,但中央权力出现真空。
董卓乘机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独揽朝政。
②军阀混战
a.过程
190年,关东军阀、豪强起兵讨伐董卓,推举袁绍为盟主。
董卓不敌,挟持献帝西走长安,后被部将吕布与司徒王允合谋杀死。
董卓死后,关东豪强地主的军事联盟宣告瓦解,各自割据,相互混战。
b.结果
军阀混战近十年后,便剩下孙策、刘表、刘璋等较大军阀,其中最强的是袁绍和曹操。
(2)官渡之战与曹操统一北方
①曹操扩大势力
a.拉拢地方豪强武装,打败青州黄巾军,将其收为麾下,军事力量得到扩充。
b.迎献帝,“携天子以令诸侯”。
C.募兵屯田,初步解决军粮问题。
②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发布讨曹檄文,企图渡河与曹军主力决战。
次年,袁、曹两军相峙在官渡,曹操率军偷袭乌巢,烧尽其军粮。
袁军乱,曹军出击,大败袁军。
此战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③曹操统一北方
袁绍死后,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完全平定了冀、青、并、幽四州,并自领冀州牧,将袁氏的老巢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建安十二年(207年),为了稳定后方,曹操又亲率大军远征乌桓,基本上统一北方。
(4)赤壁之战
①过程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企图扫平南方割据势力。
刘表身亡,其子刘琮降曹,刘备退守夏口,派谋士同孙权结盟。
曹率大军东进,与孙刘联军5万人遭遇于赤壁。
吴主帅周瑜派黄盖诈降,因风纵火,焚毁曹军舰船。
然后水陆并进,大败曹军。
②意义
赤壁之战后初步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格局。
(5)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
①赤壁之战后的三方势力
a.曹操转为对内经营,先后取得了关中、凉州和汉中地区,对南方采取防御方针。
b.刘备先得荆州,又攻益州,随后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进攻襄樊。
其势力得到了迅速发展。
c.孙权同曹操争夺荆州和江淮地区,同时又招抚了占据广、交之地,将岭南收归版图。
②夷陵之战
a.背景
刘备势力的强大,严重威胁了孙吴的安全。
于是孙吴与蜀汉爆发了以争夺对荆州的统治权为目的的夷陵之战。
b.过程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乘关羽攻曹之际,派吕蒙夺回荆州。
222年,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名,调兵征吴,企图重新夺回荆州。
同年八月,孙军在夷陵用火攻之法,大败蜀军。
c.意义
夷陵之战后,蜀、吴的势力相当,但都弱于曹魏。
两国恢复联盟关系,遣使通好以共抗曹军。
三国鼎立局面完全形成。
(6)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①从客观条件上看,蜀汉和吴国占据了优越的地理位置,两国经济也都有一定的发展,为三国鼎立的出现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
②从主观因素上看,三大集团的领袖、谋臣、武将在水平上势均力敌,并各自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人才群体。
2.魏国对北方地区的重建
(1)屯田与经济的恢复发展
①过程
a.曹操为了解决军粮问题,于196年开始在都城许下屯田。
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方式。
b.在屯田以外的地区大力招徕流民、劝课农耕,颁布法令,安定自耕农生产。
c.曹魏先后开凿或整修了许多沟渠陂堰以满足军事和经济的需要。
②意义
屯田和水利政策不仅解决了曹操的军粮问题,使中原地区长期遭受战乱破坏的社会秩序和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2)统治机构与职能的调整
①曹操的官制改革
a.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任天下之智力”的选拔人才方针。
b.用人政策也开始向德才并举转化。
为曹操由弱至强、统一北方奠定了人才基础,为九品中正制的产生开了先河。
②九品中正制度
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度,以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
a.内容
综合士人德才、门第评定的等级称为品,共分九品;定品时一般依据门第,称为计资定品。
中正官对士人德才的评语则称状。
b.意义
第一,九品中正制不仅是选官制度,还兼具考核官吏的作用。
第二,中正把门第作为品评的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条件,使得九品中正制成了士族地主垄断选举的工具,也是培植魏晋士族的温床,为门阀制度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3.诸葛亮治蜀与蜀国的后期政局
(1)重建吴蜀联盟
猇亭之战后,蜀、吴联盟破裂。
为了联弱抗强,内绝叛乱,诸葛亮于223年十月派尚
书邓芝出使东吴,重修盟好,为蜀立国争取到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内修政理
①在政治上,诸葛亮严格实行法治,使蜀国政治清明,社会风气转好。
②在经济上,诸葛亮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以及水利事业。
(3)和戎抚夷
①七擒孟获
建兴三年,诸葛亮采取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方针出兵南中,七擒七纵孟获,终于使其心服,不再反叛。
②羁縻政策
羁縻政策是诸葛亮在南中实行,任用本地或本民族的首领为地方官吏。
这一政策改善了民族关系,稳定了南中的局势。
(4)北伐中原
建兴六年(228年)至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先后五次出兵北伐。
以兴复汉室为最终目的,直接目的是以攻为守,在战略上争取主动。
(5)蜀国后期政局
①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相继执政,朝政清平。
②费祎死后,侍中陈祗勾结宦官黄皓,蜀国政局日坏。
③陈祗死后,黄皓专权,“窃弄机柄”,“众皆附之”。
蜀国军政各成一统,不再协调。
蜀国已危在旦夕。
4.吴国对江南的进一步开发
(1)征山越与屯田
①征山越
孙吴对山越的征服采取“强者为兵,赢者补户”的政策,出山的山越人或被补充进军队,或充作屯田上的隶属农民,或被分给豪强、功臣作为部曲佃客。
②屯田制度
同曹魏一样,吴国也推行了屯田制度,分为民屯、军屯,但吴国的屯田制有其自身的特点:
a.时间长,与吴国政权相始终;
b.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
c.无论屯田还是水利建设,大多是开拓性而非恢复性的。
(2)工商业与海上交通的发展
①冶铁业
冶铸业以武昌为最发达;会稽郡的铜镜制造也十分有名。
②制瓷业
制瓷业的中心在浙江地区。
吴国瓷器制作水平在汉代彩陶的基础上有显著提高,瓷器的胎质、釉色、纹饰以及烧制技术都臻于完善,尤其是青瓷制造技术更为成熟。
③造船业
造船业是吴国最发达的手工业,它在建安郡侯官(今福建福州市)设典船校尉,强迫刑徒造船。
所造之船有的上下五层,有的可容纳士兵三千人。
④海上交通
a.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达夷洲。
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的记录。
b.公元243年,扶南王范旃遣使来吴,带来乐人及地方特产,林邑、堂明等国王也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