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活动,不断思 考和探索,把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的 积极入世和现实人生观联系起来,逐渐确立了一套以“理”或 “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被称为“理学”。
二、宋明理学:
探究二:阅读P12——14第二子目,思考什么是理学?为什么在
宋代兴起?
心学的集大成者
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曾 被贬贵州时居住于阳明洞,
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
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心学”的集大成者。
阳明墓(位于浙江 绍兴的鲜虾山麓)
思想主张: ①宇宙观: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认识论:内心反省:“致良知”(核心);
家、教育家。陆九渊是中国 “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王 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 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
思想主张: ①宇宙观: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 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②认识论:内心反省(发明本心),即可得理。 与朱熹观点有分歧:“鹅湖之会”。
(2)王阳明心学: 王守仁(1472—1528),
⑶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儒士有重修养、明气节、参政事的风气;
⑷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3、实质:理学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封建专制统 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4、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Leabharlann Baidu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周敦颐,湖南省道县 人,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 的开山鼻祖,提出无极、 阴阳、五行、至诚、无欲 等基本概念,为后世理学 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 理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二程”: ②道德观:“天理”和儒家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③认识论:主张通过“格物致知”去把握“理”。
朱熹:
①世界观: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 五常;
②道德观: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人性与天理一致
③认识论:主张“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故事二:《父子关系》友问:老爸和儿子怎么相处呢?二程说:“老 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 这就是孝。”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 有忤逆之念,即使老爸错了,也不要反对,这就是孝。” 阳明说: “人本来就有孝心,但还要反省,发自本心地尽孝,这才是孝。”
材料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思考:概括陆九渊的主要观点?
陆九渊:“心即理也”;
(1)主要观点:“心即理也”; (2)方法论:“发明本心”。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 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 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
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材料四: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 处,故良知即天理。
——范仲淹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宋·文天祥
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名校校训: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四川大学:精韧不怠 日近有功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 要偏离天理 。
异: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径不同。
归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1)共同点:
①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封建伦理道德即是“理”。
②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 自然欲求。
材料五: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
材料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思考: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 王阳明:“致良知”。 (1)思想核心:“致良知”; (2)方法论:“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思考:材料六体现了什么观点?
重树思想标准(良知)的重要性; (3)积极: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发奋立志。
补充: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 道教
教在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
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的
道教组织,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创立
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
尊奉的神仙是对“道”之信仰的人格化体现。道士是 道教的神职人员,宫观是教徒活动的场所。
道、佛
1、含义: 理学:宋代儒士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
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形成以“理”为核心的
儒(根本) 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称之为“理学”或“道学”。理 学的基本特征是重视义理。 (目的)
2、历史背景:
⑴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学术活跃;
⑵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推动文化思想的发展;
“知行合一”。
★心学与理学的关系: 心学是对理学的继承和发展;理学和心学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3)心学的影响:陆王心学从明朝中后期起,得道广泛传播,对
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都产生 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材料二: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
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2)不同点:
①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②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主张“格物致知”;陆王主张“致 良知”,进行内心的反省。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探究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
知:获得知识.即通过实践、学习,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先 天存在的“理”。实质: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德至善。)
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
“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着,要把 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的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 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第3课 宋明理学
朱熹在岳麓书院 讲学时手书字迹
课标: (1)了解宋明理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认识宋明理学在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三教合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探究一:阅读P12第一子目,思考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的原因? (1)汉唐时期的儒学,无法控制社会动荡时期的人心; (2)佛教盛行、道教传播,使儒学的独尊地位出现危机; (3)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弥漫在各个领域,儒学的 正统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
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 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发现和认识的,而不是 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
两者的区别: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理”(或“真知”)
(2)程朱理学的影响: 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②《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5、理学的特点:
①吸收佛、道思想,使儒家思想理论化、思辩化、哲学化,成 为完备、精致的思想理论体系。
②以封建伦理道德为核心,约束人性,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使儒家思想通俗化、世俗化,更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6、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1)思想:①世界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
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故事一:《赏花》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 生的。” 阳明说:“是天生的,但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丽的。”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
请问:上述材料反映了汉唐的什么现象?
归纳:为什么会兴起理学? 时代背景: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以
儒学为主体“三教合一”的趋势。
1、魏晋南北朝:汉代儒学的天命观难以控制人心,社会动荡 使人们渴求心灵安慰,佛教、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发展渐现 了危机。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佛、道的发展使儒 学正统地位面临着严重挑战。
因果报应 轮回来世
材料一:唐朝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 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材料二: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 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 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三次出家,“舍身”同泰寺。
材料三 清·丁云鹏《三教图》。此图 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 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 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fū)坐于 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 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⑴ 理学的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其实质是客观唯 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 对精神、上帝的意志。
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材料四:“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儒学本身的缺陷: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 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 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政治腐败,王朝更迭,军 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 怀疑。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 安慰,缺乏治心的手段。 汉唐儒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 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 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⑵ 理学的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即封建伦理道 德和等级秩序。)
材料五: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 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⑶ 理学的方法论:“格物致知”。(格物:研究,接触事物;致
修炼丹药 长生不老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距今已有2500多年, 佛教
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尼泊尔)王子乔达摩·悉达
多所创(因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摩尼)。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佛”的意思是
“觉者”,又称如来。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
步和觉悟。信徒修行悟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 越生死和苦难、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重男轻 女;轻 视个体 自由。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翻开历史 一查……满 本都写着两 个字是“吃 人” 。
三从四德:“三从” 在家从父、出 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 德、妇言、妇容、妇功。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朝形成“朱子学”;
④注重主观意志、品德气节、人性庄严,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⑤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 欲求,促成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7、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1)陆九渊心学: 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 新学的开创者 先生,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
扇枕温衾:黄香,东汉人。九岁 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 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 被褥。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人。八岁时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 亲不能安睡。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 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 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十四孝·郭巨埋儿》:郭巨,晋代 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 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 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 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时,在 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 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