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畜禽繁殖与改良教学计划
畜禽繁殖与改良5-13
![畜禽繁殖与改良5-13](https://img.taocdn.com/s3/m/48cb750ab7360b4c2e3f6456.png)
《畜禽繁殖与改良》教案第二章动物繁殖学第一节公畜的生殖器官及功能授课课时:2课时(2011-05-13)教学目的:了解动物的生殖器官;掌握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的区别;明确各生殖器官的能能。
教学内容:本章内容以动物生殖器官的解剖与功能为主,通过讲授使同学基本掌握雌雄性生殖系统各部分组织器官的解剖特点与生理功能,讲述主要以家畜、家禽及常见经济动物为主,搞清动物生殖器官的特点,为学好以后章节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的生殖器官;掌握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的区别;明确各生殖器官的能能。
教学难点:了解动物的生殖器官;掌握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的区别;明确各生殖器官的能能。
教学方法:以ppt教学和问答法为主,启发法,发现法和学习探讨法相结合。
课程导入:总结上节课所学内容,开始新课学习,然后导入新课。
一、公畜的生殖器官1.睾丸:解剖特点、组织结构、生理功能。
2.附睾:外形、组织构造、生理功能。
3.输精管的构造与作用。
4.副性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的解剖特点、副性腺的生理功能。
5.尿生殖道、阴茎。
二、睾丸和阴囊(一)睾丸(testis)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睾丸的形态2睾丸的组织形态精细管的管壁由外向内由结缔组织纤维、基膜和复层生殖上皮构成。
上皮可以分为生精细胞和足细胞(Sertoli cell)两种。
(1)生精细胞(spermatogenic cell)根据不同时期的发育特点,可以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
(2)足细胞对生精细胞具有支持、营养、保护等作用。
3.睾丸的功能(1)生精机能(2)分泌雄激素(3)产生睾丸液附睾的功能1.吸收和分泌作用2.精子最后成熟的场所3. 精子的贮存库4.附睾管的运输作用三、输精管(vas deferens)(一)形态与结构附睾管在附睾尾延续为输精管,管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二)功能1.排出精子2.分泌作用3.分解吸收死亡和衰老的精子四、副性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总称为副性腺。
畜禽的繁殖与育种教案
![畜禽的繁殖与育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7037a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4.png)
畜禽的繁殖与育种教案教案标题:畜禽的繁殖与育种教学目标:1. 了解畜禽繁殖与育种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畜禽繁殖与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畜禽品种的繁殖与育种方案;4. 培养学生对畜禽繁殖与育种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1. 畜禽繁殖与育种的概念和重要性;2. 畜禽繁殖与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畜禽品种改良与选育的过程;4. 畜禽繁殖与育种的现代技术与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畜禽繁殖与育种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畜禽的繁殖与育种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畜禽繁殖与育种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为什么繁殖与育种对于提高畜禽品质和农业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3. 原理与方法(20分钟)- 介绍畜禽繁殖与育种的基本原理,如遗传、选择、杂交等;- 解释畜禽繁殖与育种的基本方法,如人工授精、人工孵化、人工选配等。
4. 品种改良与选育(20分钟)- 介绍畜禽品种改良与选育的过程,包括品种选择、选配、繁殖等;- 分析畜禽品种改良与选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5. 现代技术与应用(20分钟)- 介绍畜禽繁殖与育种的现代技术,如基因编辑、胚胎移植、遗传标记等;- 探讨这些现代技术对畜禽繁殖与育种的应用和影响。
6. 活动与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分析和评价不同畜禽品种的繁殖与育种方案; -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意见。
7. 总结与展望(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 展望畜禽繁殖与育种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教学资源:1. PPT或投影仪;2. 畜禽繁殖与育种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3. 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讨论题或问题。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活动的成果和讨论表现;2.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提问质量;3. 学生对畜禽繁殖与育种相关问题的理解和回答。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农场或养殖场,了解实际的畜禽繁殖与育种过程;2. 鼓励学生进行畜禽繁殖与育种的实践活动,如养殖小动物、进行选配等;3. 邀请专业人士或农业科研人员来校进行讲座,分享畜禽繁殖与育种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案例。
《提高家畜繁殖力的措施导学案-畜禽繁殖与改良》
![《提高家畜繁殖力的措施导学案-畜禽繁殖与改良》](https://img.taocdn.com/s3/m/5c5a872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c.png)
《提高家畜繁殖力的措施》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家畜繁殖力的提高对于畜牧业的进步至关重要。
只有家畜繁殖力得到有效提升,才能有效增加畜牧业的产出,提高农夫的收入水平。
本导学案将介绍提高家畜繁殖力的措施,援助同砚了解如何科学管理家畜,提高其繁殖效率。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家畜繁殖力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2. 精通提高家畜繁殖力的方法和措施。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科学管理家畜,提高其繁殖效率。
三、进修内容1. 家畜繁殖力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2. 提高家畜繁殖力的措施。
3. 科学管理家畜,提高繁殖效率。
四、进修过程1. 家畜繁殖力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家畜繁殖力是指家畜在一守时间内繁殖后代的能力。
影响家畜繁殖力的因素包括遗传、饲养管理、环境等多个方面。
遗传是决定家畜繁殖力的关键因素,选择优良的种畜进行繁殖是提高繁殖力的基础。
饲养管理方面,合理的饲料配方和守时定量的喂养可以提高家畜的体质和繁殖能力。
环境因素也会对家畜的繁殖力产生影响,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都会影响家畜的发展繁殖。
2. 提高家畜繁殖力的措施(1)优良种畜的选育和选配:选择遗传优良的种畜进行繁殖,可以提高后代的遗传质量,从而提高繁殖力。
(2)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守时定量地喂养家畜,保证其获得充分的营养,提高体质和繁殖能力。
(3)定期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等防疫措施,保证家畜身体健康,提高繁殖力。
(4)合理控制繁殖节奏:防止家畜频繁配种,合理控制繁殖节奏,以免影响繁殖健康。
(5)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家畜有洁净、通风、适温的生活环境,缩减环境对家畜繁殖力的影响。
3. 科学管理家畜,提高繁殖效率进修以上措施后,同砚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科学管理家畜,提高其繁殖效率。
同时,同砚还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提高家畜繁殖力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总结提高家畜繁殖力是畜牧业进步的关键,只有科学管理家畜,实行有效措施提高家畜的繁殖力,才能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进步。
《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标准
![《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119ad3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8.png)
2.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安排思路本课程标准提供了不同学力层次学生的多种需求。
(1)为了进一步完成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完成基础模块的学习,掌握学习专业知识的必须基础知识;(2)作为生产中一个独立的技术环节,要成为一个适应生产实践的技能人员,必须掌握提高模块中选择学习内容。
(3)对于学有余力或希望继续提高的学生,可以对拓展模块中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
二、培养目标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作为未来生产一线技术人员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服务于农业的高级技术人才。
以满足个人发展与农村、农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具体目标如下:1.获得必要的繁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遗传的基本规律,使学生掌握动物繁殖与改良的基本规律、繁殖有效控制机理和品种改良的方式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理解生产技术应用的原理(实质)。
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探究活动,掌握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2.在繁殖与改良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理解在生产上的技术运用。
3.了解有效利用各种提高繁殖能力的先进技术。
三、内容标准本课程主要内容有:畜禽的育种和改良部分包括畜禽遗传基础(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畜禽选择与杂交改良(选种与选配,畜禽品种与品系的形成与分类,杂种优势的利用);畜禽的繁殖部分包括畜禽生殖器官的解剖构造及其生理功能,生殖激素(概念、分类、来源、化学结构和主要生理功能、相互作用、对生殖机能的调节),畜禽繁殖技术(母畜的初情期、性成熟、适配年龄、发情周期、采精、精液及精液的处理、精液的稀释、精液保存、输精),受精、妊娠及分娩,家畜的繁殖力(繁殖力及评价方法、繁殖障碍、提高繁殖力的措施)(一)基础模块基础模块是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的基础,包括5个部分,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其内容的要求:一是掌握畜禽繁殖和改良基本知识内容;二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产技术和其他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作准备。
遗传的物质基础(约4课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羊的繁殖与改良作业设计方案》
![《羊的繁殖与改良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b7e85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1.png)
《羊的繁殖与改良》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羊的繁殖与改良》是畜牧养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进修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羊的生殖生理、繁殖技术和改良方法,提高学生对羊类养殖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羊类的生殖生理和生殖器官结构;2. 掌握羊类的繁殖技术和繁殖管理方法;3. 熟悉羊类的改良方法和遗传育种原理;4. 提高学生对羊类养殖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羊类的生殖生理- 羊类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 羊类的性成熟和发情周期- 羊类的受精和妊娠过程2. 羊类的繁殖技术- 羊类的配种方法和时机- 羊类的孕检和分娩管理- 羊类的幼仔护理和断奶方法3. 羊类的改良方法- 羊类的选种原则和方法- 羊类的遗传改良和交配方式- 羊类的繁殖管理和营养调控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室讲授、PPT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羊类繁殖与改良的理论知识;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地考察和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学术交流,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思维能力。
五、作业设计1. 教室笔记: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及时记录教室内容,整理成系统的教室笔记,以便复习和总结;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完成实验报告并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3. 课外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学术文献和专业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羊类繁殖与改良的课题,进行深入钻研并完成课程论文撰写。
六、评判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教室参与度、教室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期中考试: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和能力测试;3. 期末考核:进行实践操作和综合能力的考核;4. 课程论文:综合评判学生的钻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畜牧养殖学》、《羊类繁殖与改良》等专业教材;2. 实验室:配备羊类繁殖与改良的实验设备和工具;3. 实习基地:提供实地考察和实习实训的场地和条件;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学术网站,提供相关进修资源和资料。
畜禽繁育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畜禽繁育教案设计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3e4c87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1.png)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畜禽繁育2. 适用年级:初中/高中3. 教学时长:2课时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畜禽繁育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掌握畜禽繁殖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畜禽繁育的兴趣,树立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畜禽繁育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畜禽繁殖的基本技术和方法2. 教学难点:- 畜禽繁殖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畜禽繁殖技术的实际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畜禽繁育吗?它有什么意义?-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畜禽繁育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堂讲授- 讲解畜禽繁育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
- 介绍畜禽繁殖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
- 结合实例,讲解畜禽繁殖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3. 实验演示- 演示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殖技术。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课堂讨论- 讨论畜禽繁育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如提高畜禽产量、改善畜禽品质等。
- 分析畜禽繁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拓展: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畜禽繁育的效率,为我国畜牧业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是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3.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案设计方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畜禽繁殖技术课程设计
![畜禽繁殖技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36b0f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1f.png)
畜禽繁殖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畜禽繁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畜禽繁殖方法的特点、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3. 学生了解繁殖技术在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保护遗传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合适的繁殖方案,提高繁殖效率。
2. 学生掌握繁殖技术的基本操作,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
3. 学生能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繁殖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畜牧业繁殖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繁殖技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践操作中互相协作、共同进步。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繁殖技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畜禽繁殖基础知识:包括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生殖生理、繁殖周期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畜禽繁殖方法:介绍自然交配、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殖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畜禽繁殖技术操作:详细讲解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畜禽繁殖管理与优化:探讨如何通过繁殖技术提高繁殖效率,包括选种、繁殖周期调控、繁殖障碍防治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畜禽繁殖新技术与发展趋势:介绍繁殖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前沿技术,如基因编辑、克隆等,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畜禽繁殖基础知识学习,了解生殖器官结构与功能、生殖生理等。
第二周:学习畜禽繁殖方法,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畜禽繁殖与改良4-6-
![畜禽繁殖与改良4-6-](https://img.taocdn.com/s3/m/cb141a186c85ec3a87c2c53e.png)
《畜禽繁殖与改良》教案第一章畜禽遗传基础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一)授课课时:2课时(2011-04-06)教学目的:了解遗传的物质基础;掌握变异的基本规律;明确遗传的三大定律。
教学重点: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分裂规律;运用遗传的三大定律进行单基因行装的遗传分析;具备应用遗传变异知识指导畜禽遗传改良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分裂规律;运用遗传的三大定律进行单基因行装的遗传分析;具备应用遗传变异知识指导畜禽遗传改良的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以ppt教学和问答法为主,启发法,发现法和学习探讨法相结合。
课程导入:总结上节课所学内容,开始新课学习,然后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遗传学(genetics)是一门新兴的、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它已成为生物科学领域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
1 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1.1 概念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发现了子代和亲代相似的遗传现象。
俗话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就是对遗传现象的简单说明。
任何生物都能通过各种生殖方式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保持世代间的连续,以绵延其种族。
这种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heredity)。
无论哪种生物,动物还是植物,高等还是低等,复杂还是简单,都表现出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性或类同。
同时,子代与亲代之间,及子代个体之间总能觉察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后代只能和亲代相似,决不会完全和亲代相同,“一母生九子,子子各不同”这是普通的常识。
这种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variation)。
遗传与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狭义定义遗传: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广义定义遗传:同种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同种个体之间的差异。
遗传比较保守,变异要求变革、发展,矛盾的两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
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进化的素材,遗传只能是简单的重复;没有遗传,变异不能累积,变异就失去意义,生物也不能进化。
繁殖与改整体设计
![繁殖与改整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1a5caab0717fd5360cdcf5.png)
十堰市科技学校整体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繁殖与改良制定人:张厚勇教研室:畜牧兽医《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畜禽繁殖与改良二、课程名称:《畜禽繁殖与改良》制定时间:2013年8月所属分院:畜牧兽医系制定人:张厚勇三、基本信息学分:课程类型:畜牧兽医核心课程学时:90 先修课程:《动物微生物》、《动物病理》等。
授课对象:1-2年级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后续课程:养猪学、养禽学课程性质:《畜禽繁殖与改良》是学习家畜繁殖基本规律、繁殖技术和繁殖管理的课程。
通过家畜繁殖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动物繁殖的基本规律及调节机制,掌握提高动物繁殖力的各种先进技术;通过繁殖技术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主要的繁殖技术操作技能,以适应现代畜牧业生产对繁殖技术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各种提高繁殖能力的技术,大幅提高动物的生产能力。
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动物性产品的需求,对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有着直接关系。
四、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总体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动物繁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技能,深刻理解和领会动物繁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动物科学和生物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动物生殖生理和动物生殖调控的基本技术,如发情鉴定、精液采集及精液冷冻保存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妊娠诊断,同期发情技术,超数排卵技术,胚胎移植技术,了解动物繁殖技术新进展及其在动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单项能力目标:1) 正确掌握雄性、雌性动物生殖器官的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繁殖作用;2) 正确掌握动物生殖激素的种类、功能及应用方法;3) 正确掌握家畜繁殖技术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技术;4) 正确掌握家畜受精、妊娠及分娩的诊断、检查和处理方法;5)理解并掌握胚胎移植技术及体外受精、性别控制、核移植方法;6)掌握家禽的生殖器官结构、生理功能、采精及授精技术,并能运用于生产实际中;7)掌握家畜繁殖力评价方法,正确评价家畜繁殖力,能防治繁殖障碍性疾病,提高繁殖力;8)能运用遗传规律提高生产效益,处理遗传障碍;9)掌握品种选育与杂交改良方法;(2) 知识目标1.掌握家畜繁殖的概念,家畜繁殖学的概念;理解动物繁殖方式,家畜繁殖学的主要内容,家畜繁殖学的研究对象,家畜繁殖学理论和技术在动物科学与生物工程中的作用。
畜禽繁殖与改良4-15
![畜禽繁殖与改良4-15](https://img.taocdn.com/s3/m/6676c2f758f5f61fb73666c9.png)
《畜禽繁殖与改良》教案第一章畜禽遗传基础第二节遗传规律(一)授课课时:2课时(2011-04-15)教学目的:了解遗传的物质基础;掌握变异的基本规律;明确遗传的三大定律。
教学重点: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分裂规律;运用遗传的三大定律进行单基因行装的遗传分析;具备应用遗传变异知识指导畜禽遗传改良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分裂规律;运用遗传的三大定律进行单基因行装的遗传分析;具备应用遗传变异知识指导畜禽遗传改良的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以ppt教学和问答法为主,启发法,发现法和学习探讨法相结合。
课程导入:总结上节课所学内容,开始新课学习,然后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一分离规律1 基本概念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统称为性状。
单位性状:能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
每个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有各种不同的表现。
相对性状:同一类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2 分离规律2.1 实验P ♀红花 × ♂白花F1 红花 ×F2红花白花705株 224株F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另一个亲本的性状被掩盖,这种现象叫显性现象,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F2代又出现了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分离。
2.2 假设(解释)——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的核心内容⑴每对相对性状都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显性性状的叫显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性状的叫隐性因子。
⑵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但各自独立,互不混杂,在性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
⑶成对的遗传因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⑷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这样导致F1形成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⑸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⑹控制红花的遗传因子和控制白花的遗传因子是同一遗传因子的两种存在形式。
控制红花的遗传因子对控制白花的遗传因子为显性,即红花因子和白花因子同时存在时,只表现红花因子的性状。
畜禽繁殖与改良教案
![畜禽繁殖与改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9eb0f5524de518964b7d59.png)
教学过程组织:清点人数(1—2分钟)复习导入:卵巢囊肿有哪几种情况?(3—5分钟)进入新课(四)、受体的同期发情( 20分钟)当前比较理想的同期发情药物是前列腺素及其类似物,其剂量因PG种类和用法不同而异。
15-甲基 PGF2 2mg肌注,氯前列烯醇500g肌注。
各种家畜实施超排处理的具体方法见本书第5章家畜繁殖技术中的发情控制技术部分。
(五)供体的发情鉴定和配种超排处理结束后,要密切观察供体的发情征状,为确保卵子受精,一般在发情8~12h输精一次,以后间隔8~12h再输精一次,并且要加大输精量。
(六)胚胎采集在配种或输精后适当时间,从超排供体回收胚胎,准备给受体移植,称胚胎采集或胚胎回收,简称采胚。
1.冲胚液和培养液的配制现在多采用杜氏磷酸盐缓冲液(PBS),不但可用于冲洗、采集胚胎,还用于体外培养、冷冻保存和解冻胚胎。
冲胚液犊牛血清含量一般为3%(1%~5%),培养液血清含量为20%(1%~50%)。
犊牛血清需加热(56℃水浴30min)灭活。
2.采胚时间根据配种时间、排卵的大致时间、胚胎的运行速度、胚胎的发育阶段、畜种、胚胎所处部位及采胚方法等因素来确定是适宜的采胚时间。
3.采胚方法采胚方法分为手术法和非手术法两种。
手术法适用于各种动物,尤其是绵羊、山羊、猪及实验动物;非手术法仅适用于牛、马等大家畜,且只能在胚胎进入子宫后进行。
(1)手术法采胚A 母畜保定一种方法是用全身或后躯麻醉,母畜进行仰卧保定。
另一种方法是用局部麻醉,使母畜站立于六柱栏中保定。
两者的保定姿势均为前低后高的方式。
B 麻醉全身麻醉可用普鲁卡因、酒精等;局部后躯麻醉用普鲁卡因、利多卡因进行腰荐或尾椎硬膜外腔注射,手术部位再以利多卡因作皮肤浸润麻醉。
醉后,再移胚。
3.影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因素(1)胚胎因素包括胚胎质量、日龄、移植胚胎的数量、提供胚胎的供体、胚胎在体外培养的时间、鲜胚和冻胚等。
(2)母体因素包括供、受体发情同期化程度,受体的孕酮水平,受体的营养,子宫、卵巢的生理状况等。
2013-2014年畜禽繁殖与改良教学计划
![2013-2014年畜禽繁殖与改良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222991a6c175f0e7cd137bf.png)
2013--2014年一职专种养殖专业《畜禽繁殖与改良》教学计划(安排学时120)一、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养殖、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
畜禽繁殖与改良是用遗传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从遗传上改良动物,提高家畜的繁殖性能,使其向人类所需的方向发展的科学,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的理论和方法。
实施本课程的教学是为了满足现代养殖业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畜禽繁殖与改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在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时所必需的畜繁殖与改良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具备在生产第一线解决一般性畜禽繁殖与改良技术问题的能力,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的技术带头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高技术的新型农民。
三、教学内容和任务本课程由家畜遗传、育种和繁殖三个部分构成,遗传是育种的基础,繁殖是遗传育种成效的体现。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的基本规律等;育种学主要学习选种选配、本品种选育、品系繁育、杂交等,是遗传学理论在育种实践中的运用。
畜禽繁殖主要学习母畜的发情与鉴定、人工授精、妊娠与分娩、家畜繁殖力与胚胎移植等内容,其学习重点在技术应用,强调动手能力的训练。
在育种和繁殖中,处处体现了遗传学知识的应用。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畜禽遗传的基本理论、畜禽生殖生理的规律与现代繁殖技术和遗传改良的原理与方法,并运用这些原理、方法与繁殖技术指导动物的繁殖和改良实践,克服繁殖障碍,为改进畜禽的品质,提高繁殖力,增加畜禽生产的经济效益发挥作用。
四、教学措施:1、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课本为基础,紧扣教学目标,夯实理论基础知识以达到更好的实践操作能力。
2、为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能够利用到的资源进行教学,如幻灯片、挂图、视频和现场指导等手段。
《畜禽品种导学案-畜禽繁殖与改良》
![《畜禽品种导学案-畜禽繁殖与改良》](https://img.taocdn.com/s3/m/6c29e89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1a.png)
《畜禽品种》导学案一、导言畜禽是人类长期驯化和培育的动物,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和劳动力。
了解畜禽品种对于农业生产和畜禽养殖有着重要意义。
本导学案将介绍畜禽的分类和主要品种,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畜禽的特点和养殖方法。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畜禽的分类和特点;2. 掌握常见畜禽品种的特征和养殖要点;3. 培养学生对畜禽养殖的兴趣和认识。
三、进修内容1. 畜禽的分类:家禽和家畜;2. 畜禽品种:牛、猪、羊、鸡、鸭、鹅等。
四、进修重点和难点1. 区分畜禽的分类;2. 掌握不同畜禽品种的特点和养殖要点。
五、进修方法1. 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畜禽的外貌特征;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畜禽的习性和养殖技术;3. 实地参观畜禽养殖场,亲身体验畜禽的生活和养殖环境。
六、进修过程1. 了解畜禽的分类和特点;2. 掌握不同畜禽品种的特征和养殖要点;3. 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畜禽养殖的乐趣。
七、进修评判1. 考试评判:进行畜禽品种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考核;2. 实践评判:观察学生在实地养殖场的表现,评定学生对畜禽养殖的兴趣和能力。
八、拓展延伸1. 参与畜禽养殖比赛,展示自己的养殖技术;2. 参与畜禽养殖实践课程,提升养殖技能和知识水平。
九、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对畜禽的分类和品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畜禽养殖的兴趣和认识也得到了提升。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息进修和提高,成为优秀的畜禽养殖专家。
十、参考资料1. 《畜禽养殖学》;2. 《畜禽品种手册》;3. 畜禽养殖相关网站和资料。
畜禽繁殖与改良教学大纲
![畜禽繁殖与改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d412c8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1.png)
畜禽繁殖与改良教学大纲畜禽繁殖与改良教学大纲畜禽繁殖与改良是农业科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养殖业的发展和提高畜禽品种的质量。
为了更好地指导畜禽繁殖与改良的教学工作,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学大纲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畜禽繁殖与改良教学大纲的制定。
一、教学内容畜禽繁殖与改良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畜禽繁殖的基本原理、畜禽繁殖技术、畜禽品种改良和畜禽繁殖与改良的应用。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畜禽繁殖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殖生理、生殖行为和繁殖周期等知识。
其次,需要学习畜禽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人工孵化等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然后,学生还需要学习畜禽品种改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最后,学生还需要了解畜禽繁殖与改良的应用,包括畜禽育种、畜禽生产和畜禽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畜禽繁殖与改良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首先,可以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讲解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其次,可以组织实验和实习,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来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理论。
三、教学评价畜禽繁殖与改良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实习成绩和考试成绩等多个方面。
平时表现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讨论表现等。
实验报告可以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实习成绩可以考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应用能力。
考试成绩可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畜禽繁殖与改良教学大纲的制定应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
教学内容应涵盖畜禽繁殖的基本原理、畜禽繁殖技术、畜禽品种改良和畜禽繁殖与改良的应用。
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羊的繁殖与改良作业设计方案-畜禽生产》
![《羊的繁殖与改良作业设计方案-畜禽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b7292bc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3.png)
《羊的繁殖与改良》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羊的基本生理特点和繁殖生态;2.掌握羊的繁殖技术及改良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羊的生理特点和繁殖生态;2.羊的繁殖技术和方法;3.羊的改良方法及实践操作。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羊的基本生理特点和繁殖生态,激发学生进修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羊的繁殖技术和方法,包括配种、妊娠、分娩等过程,并介绍常见的繁殖问题及解决方法。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羊的繁殖实践操作,包括配种、观察妊娠情况、帮忙分娩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团队合作:分组进行羊的改良实验,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改良饲养环境等方式,提高羊的生产性能。
5.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实践操作的经验和教训,对羊的繁殖和改良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评估1.教室表现: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表现情况等进行评估;2.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包括操作技能、团队合作等方面;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羊的改良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畜牧学》等相关教材;2.实验器械:准备配种工具、观察设备等;3.实践场地:选择适合进行羊的繁殖实践操作和改良实验的场地。
六、教学反馈1.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进修情况和问题;2.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息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3.对学生的进修成绩和实践操作进行反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教学效果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学生将全面了解羊的繁殖与改良知识,提高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从事畜牧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中职《畜禽繁育》公开教案
![中职《畜禽繁育》公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46226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9.png)
中职《畜禽繁育》公开教案第一章:畜禽繁育基础1.1 教学目标了解畜禽繁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畜禽繁殖的基本原理和生理机制了解畜禽繁殖的环境影响和饲养管理要点1.2 教学内容畜禽繁殖的定义和意义畜禽繁殖的生理机制畜禽繁殖的环境影响畜禽繁殖的饲养管理要点1.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畜禽繁殖的基本概念和生理机制互动:讨论畜禽繁殖的环境影响和饲养管理要点实践:观察畜禽繁殖行为和生殖器官1.4 教学评价考试:评估学生对畜禽繁殖基本概念和生理机制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畜禽繁殖环境影响和饲养管理要点的应用能力第二章:畜禽品种选择与改良2.1 教学目标了解畜禽品种的分类和特点掌握畜禽品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了解畜禽品种改良的意义和途径2.2 教学内容畜禽品种的分类和特点畜禽品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畜禽品种改良的意义和途径2.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畜禽品种的分类和特点互动:讨论畜禽品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实践:观察不同畜禽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生产性能2.4 教学评价考试:评估学生对畜禽品种分类和特点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畜禽品种选择和改良的应用能力第三章:畜禽配种技术3.1 教学目标掌握畜禽配种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了解畜禽配种的季节和时机选择了解畜禽配种的监测和评估方法3.2 教学内容畜禽配种的基本技术和方法畜禽配种的季节和时机选择畜禽配种的监测和评估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畜禽配种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互动:讨论畜禽配种的季节和时机选择实践:演示畜禽配种操作和监测方法3.4 教学评价考试:评估学生对畜禽配种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畜禽配种的季节和时机选择以及监测和评估的应用能力第四章:胚胎移植技术4.1 教学目标了解胚胎移植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掌握胚胎移植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了解胚胎移植的优点和应用范围4.2 教学内容胚胎移植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胚胎移植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胚胎移植的优点和应用范围4.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胚胎移植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互动:讨论胚胎移植的优点和应用范围实践:演示胚胎移植的操作方法4.4 教学评价考试:评估学生对胚胎移植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胚胎移植的操作方法和应用能力的应用能力第五章:畜禽繁殖障碍及防治5.1 教学目标了解畜禽繁殖障碍的类型和原因掌握畜禽繁殖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了解畜禽繁殖障碍的预防和控制措施5.2 教学内容畜禽繁殖障碍的类型和原因畜禽繁殖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畜禽繁殖障碍的预防和控制措施5.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畜禽繁殖障碍的类型和原因互动:讨论畜禽繁殖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实践:观察畜禽繁殖障碍的实例和防治措施5.4 教学评价考试:评估学生对畜禽繁殖障碍的类型和原因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畜禽繁殖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应用能力第六章:家禽繁殖技术6.1 教学目标掌握家禽繁殖的特点和生理周期学会家禽的选种、选配和繁殖管理技术了解家禽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的技术要点6.2 教学内容家禽繁殖的特点和生理周期家禽的选种、选配和繁殖管理技术家禽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的技术要点6.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家禽繁殖的特点和生理周期互动:讨论家禽的选种、选配和繁殖管理技术实践:演示家禽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的操作6.4 教学评价考试:评估学生对家禽繁殖特点和生理周期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家禽选种、选配和繁殖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力第七章:家畜繁殖技术7.1 教学目标掌握家畜繁殖的基本原理和生理特征学会家畜的选种、选配和繁殖管理技术了解家畜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的技术要点7.2 教学内容家畜繁殖的基本原理和生理特征家畜的选种、选配和繁殖管理技术家畜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的技术要点7.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家畜繁殖的基本原理和生理特征互动:讨论家畜的选种、选配和繁殖管理技术实践:演示家畜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的操作7.4 教学评价考试:评估学生对家畜繁殖的基本原理和生理特征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家畜选种、选配和繁殖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力第八章:繁殖生物技术8.1 教学目标了解繁殖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掌握胚胎分割、胚胎移植和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胚胎分割、胚胎移植和克隆技术的操作方法8.2 教学内容繁殖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胚胎分割、胚胎移植和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胚胎分割、胚胎移植和克隆技术的操作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繁殖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互动:讨论胚胎分割、胚胎移植和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实践:演示胚胎分割、胚胎移植和克隆技术的操作8.4 教学评价考试:评估学生对繁殖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胚胎分割、胚胎移植和克隆技术操作方法的應用能力第九章:繁殖疾病及防治9.1 教学目标了解繁殖疾病的类型和病因掌握繁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学会繁殖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9.2 教学内容繁殖疾病的类型和病因繁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繁殖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9.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繁殖疾病的类型和病因互动:讨论繁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实践:观察繁殖疾病的实例和防治措施9.4 教学评价考试:评估学生对繁殖疾病的类型和病因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繁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应用能力第十章:繁殖营养与健康管理10.1 教学目标了解繁殖与营养的关系掌握繁殖期间畜禽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置学会繁殖期间畜禽的健康管理措施10.2 教学内容繁殖与营养的关系繁殖期间畜禽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置繁殖期间畜禽的健康管理措施10.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繁殖与营养的关系互动:讨论繁殖期间畜禽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置实践:观察繁殖期间畜禽的健康管理措施10.4 教学评价考试:评估学生对繁殖与营养关系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繁殖期间畜禽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置以及健康管理措施的应用能力第十一章:牛羊繁殖技术11.1 教学目标掌握牛羊繁殖的特点和生理周期学会牛羊的选种、选配和繁殖管理技术了解牛羊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的技术要点11.2 教学内容牛羊繁殖的特点和生理周期牛羊的选种、选配和繁殖管理技术牛羊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的技术要点11.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牛羊繁殖的特点和生理周期互动:讨论牛羊的选种、选配和繁殖管理技术实践:演示牛羊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的操作11.4 教学评价考试:评估学生对牛羊繁殖特点和生理周期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牛羊选种、选配和繁殖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力第十二章:特种动物繁殖技术12.1 教学目标了解特种动物繁殖的特点和生理周期掌握特种动物的选种、选配和繁殖管理技术了解特种动物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的技术要点12.2 教学内容特种动物繁殖的特点和生理周期特种动物的选种、选配和繁殖管理技术特种动物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的技术要点12.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特种动物繁殖的特点和生理周期互动:讨论特种动物的选种、选配和繁殖管理技术实践:演示特种动物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的操作12.4 教学评价考试:评估学生对特种动物繁殖特点和生理周期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特种动物选种、选配和繁殖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力第十三章:繁殖环境控制与管理13.1 教学目标了解繁殖环境对畜禽繁殖的影响掌握繁殖环境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学会繁殖环境管理的实践操作13.2 教学内容繁殖环境对畜禽繁殖的影响繁殖环境控制的技术和方法繁殖环境管理的实践操作13.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繁殖环境对畜禽繁殖的影响互动:讨论繁殖环境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实践:演示繁殖环境管理的实践操作13.4 教学评价考试:评估学生对繁殖环境对畜禽繁殖影响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繁殖环境控制和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力第十四章:繁殖遗传与育种14.1 教学目标了解繁殖遗传的基本原理掌握繁殖遗传育种的技术和方法学会繁殖遗传与育种的实际应用14.2 教学内容繁殖遗传的基本原理繁殖遗传育种的技术和方法繁殖遗传与育种的实际应用14.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繁殖遗传的基本原理互动:讨论繁殖遗传育种的技术和方法实践:演示繁殖遗传与育种的实际应用14.4 教学评价考试:评估学生对繁殖遗传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繁殖遗传育种技术的应用能力第十五章:繁殖经济学与繁殖计划15.1 教学目标了解繁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繁殖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方法学会制定畜禽繁殖计划15.2 教学内容繁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繁殖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方法畜禽繁殖计划的制定15.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繁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互动:讨论繁殖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方法实践:演示制定畜禽繁殖计划的过程15.4 教学评价考试:评估学生对繁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繁殖成本与收益分析方法以及繁殖计划的制定能力的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职《畜禽繁育》公开教案,内容涵盖了畜禽繁殖基础、畜禽品种选择与改良、畜禽配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畜禽繁殖障碍及防治、家禽繁殖技术、家畜繁殖技术、繁殖生物技术、繁殖疾病及防治、繁殖营养与健康管理、牛羊繁殖技术、特种动物繁殖技术、繁殖环境控制与管理、繁殖遗传与育种以及繁殖经济学与繁殖计划等十五个章节。
畜禽杂交改良技术 教案
![畜禽杂交改良技术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16fa3283c4bb4cf7ecd1bf.png)
第2章畜禽杂交改良技术[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畜禽品种、选种、选配、杂交改良。
【学时分配】8学时。
[教学目标]1.掌握选种、选配及杂交改良的基本方法。
2.理解选种、选配及杂交改良的理论。
[教学重难点]【重点】选种、选配、杂交的基本方法。
【难点】选种和杂交改良的理论及实践。
[教学方法] 以讲解为主,辅以提问、讨论和案例教学。
[教学过程]第1-4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3课时)授课内容第一节畜禽品种第二节选种教学目标1.了解品种的分类。
2.掌握品种的概念及具备的条件。
3.掌握畜禽品质的鉴定方法。
4.了解选种的方法。
资料单第一节畜禽品种一、品种的概念(一)种与品种的区别1.种是动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而品种则是畜牧学上的分类单位。
2.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品种则主要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二)品种应具备的条件1.来源相同同一个品种畜禽在血统来源上是基本相同的,其遗传基础也非常相似。
如新疆细毛羊共同祖先是哈萨克羊、高加索羊、蒙古羊和泊列考斯羊等四个品种。
我国培育的三河牛的共同祖先有西门塔尔牛、霍尔莫戈尔牛、西伯利亚牛和蒙古牛等四个品种。
2.适应性相似一个品种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育成的,对该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3.特征特性相似同一品种家畜在体型结构、外貌特征和主要经济性状方面都很相似,容易与其他品种区别。
例如,东北民猪是黑色,金华猪是“两头乌”。
中国黑白花奶牛产奶量高,适应性广,而海福特牛产肉多。
4.遗传稳定种用价值高的品种只有具有稳定的遗传性,才能将其优良的性状传给后代。
5.一定的结构所谓一定的结构,是指一个品种由若干个各具特点的类群构成,即包括有品系、品族和类型,这就是品种的异质性。
有了这种异质性,才能使一个品种在纯种繁育情况下还能继续得到改进提高。
6.足够的数量品种是个相当大的群体,数量太少不能成为一个品种。
我国各种畜禽育种协作组对此做了明确规定,如猪应有2000头以上基础母猪和相应的公猪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年一职专种养殖专业
《畜禽繁殖与改良》教学计划
(安排学时120)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养殖、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
畜禽繁殖与改良是用遗传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从遗传上改良动物,提高家畜的繁殖性能,使其向人类所需的方向发展的科学,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的理论和方法。
实施本课程的教学是为了满足现代养殖业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畜禽繁殖与改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在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时所必需的畜繁殖与改良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具备在生产第一线解决一般性畜禽繁殖与改良技术问题的能力,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的技术带头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高技术的新型农民。
三、教学内容和任务
本课程由家畜遗传、育种和繁殖三个部分构成,遗传是育种的基础,繁殖是遗传育种成效的体现。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的基本规律等;育种学主要学习选种选配、本品种选育、品系繁育、杂交等,是遗传学理论在育种实践中的运用。
畜禽繁殖主要学习母畜的发情与鉴定、人工授精、妊娠与分娩、家畜繁殖力与胚胎移植等内容,其学习重点在技术应用,强调动手能力的训练。
在育种和繁殖中,处处体现了遗传学知识的应用。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畜禽遗传的基本理论、畜禽生殖生理的规律与现代繁殖技术和遗传改良的原理与方法,并运用这些原理、方法与繁殖技术指导动物的繁殖和改良实践,克服繁殖障碍,为改进畜禽的品质,提高繁殖力,增加畜禽生产的经济效益发挥作用。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课本为基础,紧扣教学目标,夯实理论基础知识以达到更好的实践操作能力。
2、为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能够利用到的资源进行教学,如幻灯片、挂图、视频和现场指导等手段。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的实践操作能力很强,这就要求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培养专业性人才。
4、在备课中要认真研究,把死板的理论知识要变为犹如生动的现场实地,这就要求自己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扩大视野面,并随时的进行自我评估。
5、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更多的让学生参与,
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思路。
6、多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理论考核、操作考评都要做到公平公正,这就需要对考核方法不断的改进和改革,如可以让学生集体互评。
五、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120学时,其中基本内容安排103学时,复习课9学时,留8学时作为机动,以便根据养殖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更新内容,或补充当前科研及生产上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及新工艺,或根据需要从本课程的选用部分选择当地的适用内容,或用于教师在授课时对施教时间作必要的调整等,并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教学计划人:
2013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