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与正火的区别修订稿
退火与正火
去应力退火
定义
为了去除由于形变加工、锻造、焊接等所所引起的及铸 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但不引起组织的变化)而进行的退火, 称为去应力退火。
退火温度
退火温度范围很宽。由于材料成分、加工方法、内应力大 小及分布的不同,以及去除程度的不同,去应力退火的加热温 度范围很宽。 钢500~650℃;铸件500~550℃;焊件500~600℃。
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适当温 度,保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
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正火的定义、目的
退火的目的
退火的目的在于均匀化学成分、改善机械 性能及工艺性能、消除或减少内应力,并 为零件最终热处理准备合适的内部组织。
正火的目的
获得一定的硬度、细化晶 粒和较均匀的组织和性能。
速度,原始组织,塑性变形
➢片状P
长时间保温 粒状P
略低于A1
球化过程最慢
➢片状P 加热
略高于A1
A+未溶Fe3C
保温
缓冷
粒状P
A+粒状Fe3C
珠光体球化过程
再结晶退火
定义
经过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 适当时间,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均匀的等轴晶粒,以消 除形变强化和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再结晶退火。
谢 谢 观 赏
目的
消除冷作硬化,提高延展性(塑性),改善切削性 能及压延成型性能。
退火温度
在高于再结晶温度下进行。再结晶温度随着合金成分及冷
塑性变形量而有所变化。再结晶温度因材料不同而不同。 Fe
450℃; Cu 270℃; Al 100℃;钢材650~700 ℃;Cu合金 600~700 ℃;Al合金350~400 ℃。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区别
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
退火.目的
是降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 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0;提高弹性,强度. C
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淬火钢件经高温回火后,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既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韧性)。所以一般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常采用淬火后的高温回火处理。轴类零件应用最多。 淬火+
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 简述: 退火 是把工件放在炉中缓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慢冷却下来的一种热处理工艺。(炉冷) 正火是将加热后的工件从炉中取出置于空气中冷却(空冷)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至淬火温度(临界点以上30-50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投入淬火剂中冷却 回火是零件淬火后进行较低温度的加热与冷却
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平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4.回火 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能使用。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发生脆断。通过回火可以
消除或
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
2014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医学综合笔试
临床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
钢的退火与正火是常用的两大类热处理工艺
钢的退火与正火是常用的两大类热处理工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学物理数学金融生物死得早预备热处理目的:消除坯料、半成品中的某些缺陷,为后续冷加工,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最终热处理目的:使工件获得所要求的性能。
退火与正火的目的:消除钢材经热加工所引起的某些缺陷,或为以后的切削加工及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一、钢的退火1.概念: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Ac1以上或以下),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2.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2)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3)消除内应力(4)为淬火作好组织准备3.类型:(根据加热温度可分为在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或以下的退火,前者又称相变重结晶退火,包括完全退火、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后者包括再结晶退火及去应力退火。
)(1)完全退火:1)概念:将亚共析钢(Wc=0.3%~0.6%)加热到AC3+(30~50)℃,完全奥氏体化后,保温缓冷(随炉、埋入砂、石灰中),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完全退火。
2)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工艺:完全退火采用随炉缓冷可以保证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和过冷奥氏体在Ar1以下较主温度范围内转变为珠光体。
工件在退火温度下的保温时间不仅要使工件烧透,即工件心部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而且要保证全部看到均匀化的奥氏体,达到完全重结晶。
完全退火保温时间与钢材成分、工件厚度、装炉量和装炉方式等因素有关。
实际生产时,为了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600℃左右即可出炉空冷。
4)适用范围: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的铸,焊,锻,轧制件等。
注意事项:低碳钢和过共析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
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低,不利于切削加工。
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以上奥氏体状态缓冷退火时,有网状二次渗碳体析出,使钢的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显著降低。
(2)球化退火1)概念: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称为球化退火。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的区别
2.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1.退火
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
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
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于高碳钢.
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平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4.回火
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能使用。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发生脆断。通过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
A低温回火150~250.降低内应力,脆性,保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
B中温回火350~500;提高弹性,强度.
C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淬火钢件经高温淬火后,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既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韧性)。所以一般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常采用淬火后的高温回火处理。轴类零件应用最多。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比和区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比和区别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种基本工艺,称为“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3、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4、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以下是网上查阅的资料,可以了解退火、淬火、回火的差异和作用,供参考:1.退火概念:所谓退火,就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其实质是将钢加热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
退火目的和作用:(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2)细化晶粒,消除因锻、焊等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3)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2.淬火概念: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目的和作用: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注: 淬火态工件不允许直接投入现场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须实时进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调整其组织及应力等。
正火与退火的区别,处理温度
正火与退火的区别,处理温度
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得到的组织较细,工件的强度和硬度比退火高。
对于高碳钢的工件,正火后硬度偏高,切削加工性能变差,故宜采用退火工艺。
从经济方面考虑,正火比退火的生产周期短,设备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以及操作简便,所以在满足工作性能及加工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以正火代替退火。
退火和正火可在电阻炉或煤、油、煤气炉中进行,最常用的是电阻炉。
电阻炉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来加热工件,同时用热电偶等电热仪表控制温度,操作简单、温度准确。
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工件与外界介质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当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控制不当或装炉不合适时,会造成工件氧化、脱碳、过热、过烧及变形等缺陷。
因此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等。
图2-2为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
正火退火调质淬火之间的区别及各自功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⑦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前进行一次正火,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以保证球化退火时渗碳体全部球粒化。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其目的:(1)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
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
④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⑤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
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c)稳定组织与尺寸,保证精度;
(d)改善和提高加工性能。
因此,回火是工件获得所需性能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 按回火温度范围,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正火、回火、退火、淬火的区别和作用
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钢材热处理4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形象比喻
退火、正火、淬cuì火和回火钢材的热处理:工业四火,它们是:退火、正火、淬火[ cuì huǒ ]、回火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它们的区别退火就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的冷却到室温想一想你煮了碗面但是太烫了所以你要把它放一边让它冷一冷再吃退火就是这个道理正火就是将金属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听起来只不过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生产周期短因为正火是这样降温的↓↓↓往往能更快吃到面也就是能更快的得到产品所以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如果说退火和正火是亲兄弟那淬火和回火就是不离不弃的好伙伴了淬火就是将金属加热到临界点以上这个时候金属内部的结构和状态就会发生变化—奥氏体化我们需要保温一定的时间来让金属进行这种变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以得到介稳态马氏体组织或下贝氏体组织这个快速冷却的方法通常是这样的淬火后就得到了马氏体组织但是这个组织状态内部结构极其不平衡虽然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脆性也大因此淬火后的金属不会作为成品出厂毕竟厂家也不傻这种不能进行二次加工的比Iphone 6s 屏幕都脆的金属没人会要所以回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在金属被淬硬后将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让金属内组织能够均匀分配之后再冷却到室温就能得到既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韧性的成品这就是1+1>2的完美例子!说了上面那么多关于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区别,也就差不多了,所以,其实“淬火”和“回火”可以让面也爽脆起来嘛~。
正火与退火的区别
.正火与退火的区别?(5分) 答:1)工艺区别:退火冷却时随炉缓冷。
正火冷却时出炉空冷。
2)组织区别:正火较退火组织细小,珠光体片间距窄小,晶粒细化。
3)硬度区别:正火后的硬度较退火的要高。
4)使用范围区别:正火适用于中碳钢、中碳合金钢的中间预处理,铸件和锻件均匀化组织处理。
退火适用于高碳钢、高合金钢的球化退火处理,铸件和锻件均匀化组织或消除应力处理。
何谓球化退火?为什么过共析钢必须采用球化退火而不是采用完全退火?答:使片状珠光体变为粒状珠光体的工艺过程(常用的有:等温退火、周期退火、完全退火等)。
采用球化退火的原因:1)含碳量高形成针状马氏体,韧性较差,易开裂;2)片状珠光体组织数量多,应力集中处多,淬火开裂倾向大;3)片状珠光体硬度高,不易切削加工;4)可消除网状渗碳体,均匀组织。
低温回火工件在150~250℃进行的回火。
目的是保持淬火工件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淬火残留应力和脆性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指淬火马氏体低温回火时得到的组织。
力学性能:58~64HRC,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应用范围:刃具、量具、模具、滚动轴承、渗碳及表面淬火的零件等。
⑵中温回火工件在350~500 ℃之间进行的回火。
目的是得到较高的弹性和屈服点,适当的韧性。
预先热处理回火后得到回火屈氏体,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其细小球状碳化物(或渗碳体)的复相组织。
力学性能:35~50HRC,较高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一定的韧性。
应用范围:弹簧、锻模、冲击工具等。
⑶高温回火工件在500℃以上进行的回火。
目的是得到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回火后得到回火索氏体,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细小球状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的复相组织。
力学性能:200~350HBS,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应用范围:广泛用于各种较重要的受力结构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零件等。
工件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
调质不仅作最终热处理,也可作一些精密零件或感应淬火件预先热处理。
退火与正火的区别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退火定义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
目的是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
退火工艺随目的之不同而有多种,如等温退火、均匀化退火、球化退火、去除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以及稳定化退火、磁场退火等等。
1、金属工具使用时因受热而失去原有的硬度。
2、把金属材料或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后,使缓慢冷却。
退火可以减低金属硬度和脆性,增加可塑性。
也叫焖火。
退火的目的(1)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3)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在生产中,退火工艺应用很广泛。
根据工件要求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的工艺规范有多种,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
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
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
退火与正火的区别
退火与正火的区别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退火定义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
目的是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
退火工艺随目的之不同而有多种,如等温退火、均匀化退火、球化退火、去除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以及稳定化退火、磁场退火等等。
1、金属工具使用时因受热而失去原有的硬度。
2、把金属材料或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后,使缓慢冷却。
退火可以减低金属硬度和脆性,增加可塑性。
也叫焖火。
退火的目的(1)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3)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在生产中,退火工艺应用很广泛。
根据工件要求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的工艺规范有多种,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
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
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正火和退火的区别
正火和退火的区别正火和退火是金属热处理工序中的两种常见方法。
虽然它们在名称上相似,但实际上它们具有不同的工艺和效果。
本文将从定义、工艺步骤、应用领域和机制等方面来探讨正火和退火之间的区别。
一、定义正火是指将金属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迅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而退火则是将金属加热到较高温度后进行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二、工艺步骤1. 正火的工艺步骤:a. 加热:将金属件放入炉中进行加热,以使其达到预定的温度。
b. 保温:在达到所需温度后,将金属件保持在此温度下一段时间,以保证温度均匀性。
c. 冷却:迅速将金属件从炉中取出,并将其置于冷却介质中,使其迅速冷却。
2. 退火的工艺步骤:a. 加热:将金属件放入炉中进行加热,使其达到所需温度。
b. 保温:在达到所需温度后,将金属件保持在此温度下一段时间,以保证温度均匀性。
c. 冷却:缓慢将金属件从炉中取出,并将其自然冷却至室温。
三、应用领域1. 正火的应用领域:a. 增加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b. 改善金属的切削性能。
c. 降低金属的残余应力。
d. 为后续热处理工艺(如回火、淬火等)做准备。
2. 退火的应用领域:a. 改善金属的可加工性。
b. 降低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c. 修复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d. 使金属具有更好的塑性和韧性。
四、机制1. 正火的机制:正火通过快速冷却来形成硬质的组织结构,如马氏体。
迅速冷却可以防止晶粒长大,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2. 退火的机制:退火通过缓慢冷却来使金属内部的晶粒重新排列,减少晶界的位错和残余应力。
缓慢冷却可以促进晶粒长大和再结晶,从而改善金属的可加工性和性能。
总结:正火和退火是金属热处理中常见的两种方法。
正火通过迅速冷却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适用于提高工具钢、轴承钢等的切削性能;而退火通过缓慢冷却来改善金属的可加工性和性能,适用于修复和改善金属的塑性和韧性。
深入了解和掌握正火和退火的区别,对于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提高金属材料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退火,正火,回火,淬火的区别
退火,正火,回火,淬火之间的区别是什么1.退火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
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于高碳钢.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发生变化,主要消除金属的内应力.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
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
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0-860℃,碳素工具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
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平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
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4.回火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能使用。
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发生脆断。
通过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
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
A 低温回火150~250.降低内应力,脆性,保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B 中温回火350~500;提高弹性,强度.C 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
退火、正火的定义、目的和分类2-1
2.1退火、正火的定义、目的和分类
一:退火:
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1:退火目的:
目的在与均匀化学成分.达到改善机械性能及工艺性能.消除或减少内应力,并为零件最终热处理准备合适的内部组织。
2:退火工艺:
按加热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临界温度(或)以上的退火,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扩散火和球化退火,另一类是在临界温度以下的退火,包括软化退火,再结晶退火及去应力退火等
二:正火:
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或)以上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目的:目的在于获得一定的硬度,细化晶粒,并获得比较均匀的组织和性能。
退火与正火的主要区别审批稿
退火与正火的主要区别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退火又称焖火,代号Th,是将钢件加热到Ac1或Ac3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再缓慢的冷却(一般用炉冷)。
正火又称明火,代号Z,是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冷却速度比退火稍快。
退火与正火的主要区别是:正火是完全退火的一种变态或特例,二者仅是冷却速度不同,通常退火是随炉冷而正火是在空气中冷却,正火既适用于亚共析钢也适用于过共板钢,对于共析钢,正火一般用于消除网状碳化物;对于亚共析钢,正火的目的与退火基本相同,主要是细化晶粒,消除组织中的缺陷,但正火组织中珠光体片较退火者细,且亚共析钢中珠光数量多铁素体数量少,因此,经正火后钢的硬度、强度均较退火的高,由此可知,在生产实践中,钢中有网状渗碳体的材料需先经正火消除后方可使用其他工艺,而对热处理后有性能要求的材料,则据要求的不同及钢种不同选择退火工艺,如:要求热处理后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可选择正火工艺;要求有一定的塑性,尽量降低强度、硬度的则应选择退火工艺。
生产上常用的退火操作种类????(1)完全退火(俗称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桥钢和合金钢的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的也用二焊接结构件,其目的是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消除残余应力,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完全退火是一种时间很长的退火工艺,为了缩短其退火时间,目前常采用等温火的工艺来取代完全退火工艺,同完全退火比较,等温火的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但它大大缩短了退火时间。
????(2)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刀具、量具、模具以及轴承等所有钢种)。
其目的主要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
(3)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及焊接件、热轧件等内应力。
(4)再结晶退火用来消除冷加工(冷拉、冷冲、冷轧等)产生的加工硬化。
退火与正火
退火与正火2009-01-13 09:24正火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
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
④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⑤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
⑥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
⑦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前进行一次正火,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以保证球化退火时渗碳体全部球粒化。
退火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
目的是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
退火工艺随目的之不同而有多种,如重结晶退火、等温退火、均匀化退火、球化退火、去除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以及稳定化退火、磁场退火等等。
退火的一个最主要工艺参数是最高加热温度(退火温度),大多数合金的退火加热温度的选择是以该合金系的相图为基础的,如碳素钢以铁碳平衡图为基础(图1)。
各种钢(包括碳素钢及合金钢)的退火温度,视具体退火目的的不同而在各该钢种的Ac3以上、Ac1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
各种非铁合金的退火温度则在各该合金的固相线温度以下、固溶度线温度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
退火与正火
退火与正火
1.钢的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使它慢慢冷却,称为退火。
钢的退火是将钢加热到发生相变或部分相变的温度,经过保温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退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组织缺陷,改善组织使成分均匀化以及细化晶粒,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减少残余应力;同时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所以退火既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遗留的组织缺陷和内应力,又为后续工序作好准备,故退火是属于半成品热处理,又称预先热处理。
2.钢的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钢全部转变为均匀的奥氏体,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它能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渗碳体,对于亚共析钢正火可细化晶格,提高综合力学性能,对要求不高的零件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艺是比较经济的。
完全退火处理
完全退火处理係将亚共析钢加热至Ac3温度以上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c1温度以上50℃左右的温度范围,在该温度保持足够时间,使成為沃斯田体单相组织(亚共析钢)或
沃斯田体加上雪明碳体混合组织后,在进行炉冷使钢材软化,以得到钢材最佳之延展性及微细晶粒组织。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
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加工过程中常见的四种火处理工艺。
它们的含义如下:
1. 退火(Cooling):在较高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然后迅速冷却的过程。
退火可以使金属内部组织变得均匀,消除过度的熔融和结晶,使金属表面硬度降低,韧性提高,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退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2. 正火(Hot pressing):在适当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使其密度增加,硬度提高,从而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正火可以消除材料的脆性,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正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3. 淬火(热处理):在适当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使其硬度增加,然后迅速冷却的过程。
淬火可以使金属表面的硬度提高,内部的韧性和强度降低。
淬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4. 回火(Re恒温):在较低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使其密度降低,硬度提高,从而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回火可以消除材料的脆性,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回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除了上述四种火处理工艺,还有其他一些火处理工艺,如渗碳、氮化等。
在金属加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火处理工艺取决于加工材料和加工要求。
二、退火与正火
2、球化退火的目的 提高塑性、韧性、改善切削加工性,减少热处理时的变形开裂
3、球化退火适用钢种 含碳大于0.6%的各种高碳工具钢、模具钢、轴承钢等。
4、球化退火工艺 1)接近Ac1长时间保温球化退火(低温退火) 2)不均匀奥氏体中碳的聚集球化 3)形变球化退火 4)高温固溶淬火、高温回火球化(快速球化退火)
P+S G
S
AC1
680
660
640
620
600
在A1点以下奥氏体分解温度,℃
图2-5 奥氏体化温度与过冷奥氏体分解温度对1.19%C碳钢组织形态的影响 (虚线NN以上析出网状碳化物)
一、完全退火
1、完全退火的定义 将铁基合金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 织的退火工艺。
2、完全退火的目的 细化晶粒 降低硬度 改善切削性能 消除内应力
温度区长时间保温或再加热到低于A1的较高温度下保温,进行脱氢处理。
35
30
氢
的
溶 25
解
度,
cm3 /10
20
0g
15
153 5℃ 139 0℃
30 3.5
25
20 pp m
15
扩 3.0 散 系 数, 2.5 ×1 04cm 2.0 2/s
1.5
10
910 ℃
10
1.0
0.5
5
5
0
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正火
1000
退火
900
800
b
700
600
退火与正火——精选推荐
退火和正火在机械零件或工具、模具等工件的制造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各种冷、热加工,而且在各工序之间往往要穿插各种热处理工序。
在实际生产中常把热处理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两类。
为了消除前道工序造成的某种缺陷,或为随后的切削加工及最终热处理作准备的热处理称为预备热处理;为了使工件满足使用条件下的性能要求而进行的热处理称为最终热处理。
退火与正火工艺常用作预备热处理。
一、退火1.退火退火是指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的目的退火的目的是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工件尺寸并防止其变形与开裂;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为最终热处理作准备。
3.退火方法分类根据钢的化学成分和退火目的不同,退火方法可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等温退火、均匀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
⑴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是指将钢完全奥氏体化,随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铸件、锻件、热轧型材及焊接件等。
目的是细化晶粒、消除残余应力与组织缺陷、降低硬度、提高塑性,为切削加工和最终热处理作准备。
完全退火的加热温度为Ac3点以上30~50℃。
保持时间与钢的化学成分、原始组织及加热条件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试验确定。
冷却速度为30~120℃/h(即每小时温度下降30~120℃),一般随炉冷却即可。
⑵球化退火。
为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称为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共析或过共析成分的工件。
目的是球化渗碳体,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淬火作准备。
球化退火的加热温度为Ac1点以上20~30℃,保持一定时间,随炉缓慢冷却。
⑶等温退火。
等温退火是指将钢加热到Ac3点以上30~50℃(亚共析钢)或Ac1点以上20~3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保持一定时间后以较快速度冷却到珠光体温度区间内的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出炉空冷的退火工艺。
其目的与完全退火或球化退火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火与正火的区别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退火定义
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
目的
是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
退火工艺随目的之不同而有多种,如等温退火、均匀化退火、球化退火、去除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以及稳定化退火、磁场退火等等。
1、金属工具使用时因受热而失去原有的硬度。
2、把金属材料或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后,使缓慢冷却。
退火可以减低金属硬度和脆性,增加可塑性。
也叫焖火。
退火的目的
(1)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3)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在生产中,退火工艺应用很广泛。
根据工件要求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的工艺规范有多种,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
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
高。
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
④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⑤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
⑥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
⑦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前进行一次正火,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以保证球化退火时渗碳体全部球粒化。
正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钢为F+S,共析钢为S,过共析钢为S+二次渗碳体,且为不连续。
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Ac3或ACcm 以上 30~50℃)(见钢铁显微组织),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正火主要用于钢铁工件。
一般钢铁正火与退火相似,但冷却速度稍大,组织较细。
有些临界冷却速度(见淬火)很小的钢,在空气中冷却就可以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这种处理不属于正火性质,而称为空冷淬火。
与此相反,一些用临界冷却速度较大的钢制作的大截面工件,即使在水中淬火也不能得到马氏体,淬火的效果接近正火。
钢正火后的硬度比退火高。
正火时不必像退火那样使工件随炉冷却,占用炉子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所以在生产中一般尽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
对于含碳量低于%的低碳钢,正火后达到的硬度适中,比退火更便于切削加工,一般均采用正火为切削加工作准备。
对含碳量为~%的中碳钢,正火后也可以满足切削加工的要求。
对于用这类钢制作的轻载荷零件,正火还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
高碳工具钢和轴承钢
正火是为了消除组织中的网状碳化物,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
钢件的热处理工艺—正火
钢的热处理种类分为整体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两大类。
常用的整体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可分为表面淬火与化学热处理两类。
正火是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
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
大部分中、低碳钢的坯料一般都采用正火热处理。
一般合金钢坯料常采用退火,若用正火,由于冷却速度较快,使其正火后硬度较高,不利于切削加工。
其他
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
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
④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⑤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
⑥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
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
退火与正火的主要区别在于冷却速度不同,正火冷却速度较大,得到的珠光体组织比较细。
因而,同一种钢,正火后经强度硬度比退火的高。
退火与正火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一般考虑三个方面:
(1)改善切削加工性;
低碳钢宜采用正火;含碳量在%~%之间的中碳钢既可采用退火,也可采用正火;含碳量在%~%之间的高碳钢则必须采用完全退火;过共析钢则宜采用球化退火。
(低、中碳结构钢——正火中高碳结构钢——完全退火合金工具钢——球化退火)
(2)热处理工艺性;
形状复杂、尺寸大或重要零件采用退火。
退火冷却慢,内应力小,工作不易变形开裂。
一般零件可采用正火。
(3)加工成本;
正火成本低,退火成本高。
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尽量采用正火,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