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取样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作业指导书

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作业指导书

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作业指导书第1章前言 (4)1.1 目的与适用范围 (4)1.2 参考文献与法规标准 (4)第2章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概述 (5)2.1 GMP基本概念 (5)2.2 GMP重要性 (5)2.3 GMP发展历程 (5)第3章食品生产设施与设备要求 (6)3.1 厂房与设施 (6)3.1.1 厂房设计 (6)3.1.2 厂房结构 (6)3.1.3 生产区划分 (6)3.1.4 辅助设施 (6)3.2 设备选型与布局 (6)3.2.1 设备选型 (6)3.2.2 设备布局 (6)3.2.3 设备安装与验收 (6)3.3 清洁与维护 (6)3.3.1 清洁 (7)3.3.2 维护 (7)3.3.3 检查与记录 (7)3.3.4 员工培训 (7)第4章食品原料、辅料与包装材料管理 (7)4.1 原料、辅料与包装材料采购 (7)4.1.1 采购原则 (7)4.1.2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7)4.1.3 采购合同 (7)4.1.4 采购验收 (7)4.2 储存与管理 (8)4.2.1 储存条件 (8)4.2.2 储存管理 (8)4.2.3 储存期限 (8)4.3 使用与质量控制 (8)4.3.1 使用管理 (8)4.3.2 质量控制 (8)4.3.3 变更管理 (9)第5章食品生产过程控制 (9)5.1 生产流程与工艺 (9)5.1.1 生产流程规划 (9)5.1.2 工艺参数控制 (9)5.1.3 工艺改进与优化 (9)5.2.1 原料处理 (9)5.2.2 加工与成型 (9)5.2.3 包装 (9)5.2.4 储存与运输 (9)5.3 生产记录与追溯 (10)5.3.1 生产记录 (10)5.3.2 追溯体系 (10)5.3.3 记录保存 (10)第6章食品卫生管理 (10)6.1 卫生管理制度 (10)6.1.1 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卫生管理组织架构,制定各岗位的卫生职责。

亚硝酸盐快速检测作业指导书[1]

亚硝酸盐快速检测作业指导书[1]

食品中亚硝酸盐快速检测盒使用作业指导书检测原理:食品中的亚硝酸盐与试剂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特殊物质,通过与管理样品颜色深浅对比可判定样品中亚硝酸盐是否超标。

适用范围:适用于肉类、肉类罐头、熏肉和香肠类等食品中的亚硝酸盐的现场快速检测。

材料:亚硝酸盐快速检测管亚硝酸盐管理样品粉碎机微型超声波仪微型离心机5毫升移液器检测下限:0.025毫克每千克操作:1、管理样品:取管理样品胶囊打开,放入样品杯中,用移液器加入10毫升蒸馏水,溶解摇匀。

取上述溶液1毫升于另一个空样品杯中,再加9毫升水,摇匀待测。

2、样品前处理:取适量用粉碎机粉碎的样品(具体样品称取质量请参照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红盾网中亚硝酸盐检测中食品样品的称样量表)于60毫升萃取瓶或样品杯中,加入10毫升蒸馏水或纯净水,用超声波仪超声5分钟以上后静置,若样品处理液浑浊用离心机离心,取上述溶液1毫升于另一个空样品杯中,再加9毫升水,摇匀,溶液待测。

3、样品测定:分别取1毫升上述管理样品和待测样品加入至不同的检测管中,盖上盖,将试剂摇溶,10分钟后样品与管理样品颜色对比。

4、样品结果判定:若样品颜色深于管理样品颜色判定该样品亚硝酸盐指标不合格,若样品颜色浅于管理样品颜色判定该样品亚硝酸盐指标合格,若样品颜色和管理样品颜色相同或相近为疑似不合格样品。

注意事项:1、具体样品称取质量请参考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红盾网中亚硝酸盐检测中食品样品的称样量表;2、生活自来水不能作为测定用的稀释液,可用纯净水,如市售纯净水;3、若显色后颜色很深且有沉淀产生或很快褪去变成浅黄色,说明样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很高,需加大稀释倍数重新检测,否则结果不准确,若稀释10倍或更高倍数有颜色,则样品严重超标;4、对于阳性怀疑样品可重复操作来加以确定;5、试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小心操作,勿沾染皮肤,如误入眼中,请立即用清水冲洗;6、试剂应远离儿童触摸到的地方常温保存;7、在认定样品亚硝酸盐超标前,请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复检。

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手册模板

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手册模板

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手册模板第一部分,引言。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要加强食品抽检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本手册旨在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供一套标准的食品抽检工作手册模板,帮助他们规范抽检工作,提高抽检效率,保障食品安全。

第二部分,食品抽检工作流程。

1. 抽检计划制定。

根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计划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的食品抽检计划。

考虑到不同类型食品的特点和风险程度,合理安排抽检频次和抽检数量。

2. 样品抽取。

根据抽检计划,确定抽检样品的种类、数量和抽检地点。

严格按照抽检标准和抽检方法,进行样品抽取,确保抽检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 样品送检。

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标识、包装和封存,确保样品不受外界污染。

按照规定的程序,将样品送往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4. 检测结果分析。

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样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对不合格样品进行复检,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 处理结果。

对不合格样品进行处理,包括责令下架、召回、销毁等措施,确保不合格食品不流入市场。

对合格样品进行监督管理,确保食品质量稳定。

第三部分,食品抽检工作注意事项。

1. 抽检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抽检计划应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监管部门的工作需要,科学确定抽检频次和抽检数量,确保抽检工作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2. 样品抽取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样品抽取应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不应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抽检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 样品送检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样品送检应及时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送检的样品应完整无损,避免因样品损坏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4. 检测结果分析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检测结果分析应基于科学的数据和客观的事实,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判断,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5. 处理结果的及时性和严肃性。

食品检验取样作业指导书

食品检验取样作业指导书

取样规定一、原料样品1、原奶取样(1)奶车样(小样)收奶员上奶车打开人孔,用清洁的打耙器将奶罐车里的生鲜牛奶搅拌均匀(上下搅拌50频次),再用专门的取样勺采取样品,用牛奶缓冲(预洗1次),500mL倒入取样瓶,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2)综合样当原料奶检验合格后,用自动取样阀(SV1015)对收奶全过程进行分流取样500mL,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3)贮存期间牛奶当奶仓、混料罐、待装罐中牛奶不能及时用于生产,贮存超过12小时,要从各取样口取样。

拧开取样阀放500mL奶于废液瓶中,关闭取样阀,取样完毕用酒精冲洗干净取样口,塞好塞子,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说明:此步骤工作由收奶员、或中控人员来完成。

2、果酱样品(1)、单品果酱按到货批次进行取样,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理化、微生物)。

每四批取一个包装单位用于保温试验。

(2)、复合果酱按到货批次进行取样,每批次取一个包装单位(桶装、袋装),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理化、微生物)。

每四批取一个包装单位用于保温试验。

芦荟+猕猴桃果酱不做保温试验。

3、白砂糖样品、奶粉样品、wpp\wpc白糖按到货每批次低于10吨(含10吨)产品取样300g,到货产品大于10吨,每多1吨增加100g,入广口瓶,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密封大包装,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到货多批次执行则按批次选法选取.奶粉按到货批次,每5吨(含5吨)产品取样400g,至少从两个包装中采取,每多1吨增取100g,入无菌取样瓶,瓶上标注取样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4、水样根据要求,运用无菌取样手段,从水处理间取纯水、软水样,拧开取样阀放500mL排地,然后用无菌取样瓶分别取软水、纯水各300mL,关闭取样阀,塞好塞子,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8、稳定剂类样品按到货批次,产品种类取样,每批次用取一个完整包装,用取样勺在包装中均匀取样300g,入广口瓶,标注样品标识,取样完毕密封大包装,样品送化验室检验。

食品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食品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食品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1. 背景食品产品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指导书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检验操作的指导,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2. 检验前准备在进行食品产品检验前,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已完成:- 检验设备的校准和保养- 检验样品的准备和标识- 相关文件和记录的准备3. 检验流程食品产品检验的基本流程如下:1. 样品接收和登记2. 样品标识和记录3. 检验项目选择和准备4. 检验操作执行5. 结果录入和分析6. 报告编写和归档4. 检验操作指导根据不同的食品产品和检验项目,操作指导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一般性的检验操作指导:- 样品准备:确保样品的清洁、完整和代表性- 设备操作:按照设备操作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准确性和安全性- 检测方法:根据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测,遵循操作规程-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检测结果和观察到的异常情况- 结果分析:根据标准要求和公司的要求进行结果分析和判断5. 质量控制在食品产品检验中,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技术:- 样品平行检测:使用同一样品进行重复检测,评估分析的稳定性- 样品加标法:向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评估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参比物检测:使用已知浓度的参比物进行检测,校正和验证分析结果6. 安全和环保要求在进行食品产品检验时,注意以下安全和环保要求:-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和口罩- 定期维护和清洁检验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准确性- 合理使用和储存检验试剂和标准物质,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7. 食品产品检验注意事项在进行食品产品检验时,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 注意操作规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警示信息- 及时处理检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问题- 详细记录检验操作和结果,确保可追溯性和可复审性8. 参考资料以上是食品产品检验作业的一些指导,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咨询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或专业人士。

食品检验饮料检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食品检验饮料检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包装检查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一、直接主管: 车间主任、工段长1.三、工作内容:2.准备好今天工作所用原始记录、报表;3.准备好合格证、外箱日期条码;准备好检测用器具: 比重计、量筒、折光仪、测漏液、电子称等;3.1每罐第一盒检测项目: 口感、气味、色泽、温度、比重、杂质、固形物含量;3.2生产过程中取样检测项目: 口感、温度、比重、杂质、固形物含量;3.3临近结束时抽检项目: 口感、温度、比重、杂质、固形物含量;4. 3.4每一次停机后, 重新开机要检测头几盒产品, 项目: 罐装量、杂质等物;5. 3.5如果成品奶中泡沫较多不易测定, 则对其进行固形物含量检测;6.检查纸盒(瓶子)成形后外观及密封状况;7.检查灌装后净含量(或称重)、批号与否对的(注意漏打批号);8.检查箱、盒、合格证、吸管与否一致;产品合格证领取、填制与发放:7.1合格证上应有检查员号码和生产日期;7.2按每个批号数量发放合格证;9.产品取样: 按品控部规定进行取样(取样要有代表性)并入库存储(标记);10.产品入库: 检查核算数量, 检查有无漏打及其他不合格状况。

(每一托盘应有标记: ①生产日期;②罐号;③批号;④数量。

)11.产品品尝后需倒掉, 其她人一律不得品尝;12.认真填写“包装检查登记表”和“包材领用及使用登记表”(后表需班长签字);13.生产结束后把各种记录上交到生产办公室。

检查员有权对车间卫生进行检查, 如卫生不合格班长签字。

饮料车间灯检岗位登记表审核: 填表人:阐明:原则上灯检人员每30分钟轮换一次, 记录填写可用“√”表达正常;无法用数字表达, 可用“严重”或“较严重”表达;无此项用“/”划掉, 备注栏内应填入停机起始时间及因素。

FM080401-E REV:1.0一、热灌装(含奶量25%)保质期90天标记为: R-25二、绿A(含奶量25%、瓶装)保质期90天标记为: C-25三、绿梦B(含奶量45%)冷藏、保质期30天标记为: L-45四、妙鲜乳(含奶量65%)冷藏、保质期30天标记为: L-65五、果汁(原汁含量≥50%)保质期90天标记为: G-50资料源自网络。

食品公司玉米淀粉细度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食品公司玉米淀粉细度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食品公司玉米淀粉细度的测定作业指导书执行GB/T 22427.5-2008淀粉细度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筛分法测定淀粉细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干燥的粉末状淀粉和变性淀粉。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细度fineness用分样筛筛分样品,通过分样筛得到的筛下物质量与样品总质量的比值。

3.原理用分样筛进行筛分,通过分样筛得到样品质量的过程。

4.仪器4.1天平:感量0.1g。

4.2分样筛:金属丝编织筛网,根据产品要求选用规定的孔径。

4.3检验筛:金属丝编织筛网,根据产品要求选用规定的孔径。

振动频率:1420次/min;振幅:2mm~5mm。

4.4橡皮球:直径5mm。

5.操作过程5.1人工筛分法5.1.1样品预处理样品应充分混匀。

5.1.2称样称取样品50g,精确至0.1g。

5.1.3筛分均匀摇动分样筛,直至筛分不下为止。

称量筛下物,精确至0.1g。

5.2标准检验筛筛分法(仲裁法)5.2.1样品预处理样品应充分混匀。

5.2.2称样称取样品50g,精确至0.1g。

5.2.3筛分将样品均匀地倒入检验筛中,放入橡皮球5个,固定筛体,振摇10min后,称量筛下物,精确至0.1g。

5.3测定次数应进行平行实验。

6结果计算6. 1计算方法细度以筛下物占样品总质量的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见式(1)X=m1/m0×100 (1)式中:X——样品细度,%;M——样品过筛的筛下物质量,单位为克(g);m0——样品总质量,单位为克(g)。

取平行实验的算术平均值为结果,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2重复性平行实验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质量分数的0.5%。

若超出上述限值,应再重新测定。

7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列出:——实验方法;——实验得到的结果;——进行重复性实验而得到的两种实验结果。

还应列出所有未列出的操作环节以及任何偶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环节。

实验报告应包括完全测试试样必需的所有信息。

食品化验室检验作业指导书

食品化验室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规范并统一检验操作,控制产品质量。

2、范围适用于所有原辅料进厂时所需的检验方法及成品、半成品所需的检验方法。

3、职责品保部:按本规定对所有需要检验的原辅料、成品半成品进行化验分析等工作。

4、定义无5、内容5.3 香料、调味品的取样方法5.3.1 抽样取样人员从批中抽取包装检验。

按下表进行抽样。

表1 批与抽取包装数实验室样品要放在洁净、干燥的玻璃容器内,容器的大小以样品全部充满为宜。

容器装入样品后立即密封注明品名和进货日期,取样后尽快送达实验室。

样品应在常温下保存,须长期贮存的样品要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5.4 原辅料感官检验5.4.1 色泽鉴定分取20~50g样品,放在手掌中均匀摊平,在散射光线下仔细观察样品的整体颜色和光泽。

正常大豆应具有其固有的颜色和光泽。

5.4.2 气味鉴定分取20~50g样品,放在手掌中用哈气或摩擦的方法,提高样品的温度后,立即嗅其气味。

对气味不易鉴定的样品,分取20g样品,放入广口瓶置于60~70℃的水浴锅中,塞上瓶塞,颗粒状样品保温8~10min,粉末状样品保温3~5min,开盖嗅辨其气味。

正常粮食油料应具有固有的气味。

5.5 油脂感官检验5.5.1 色泽透明度鉴定量取试样100ml注入具塞比色管中,在20℃温度下静置24H,然后移置在乳白灯泡前(或在比色管后衬以白纸),观察其透明程度,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以“透明”“微浊”“混浊”表示。

5.5.2 气味、滋味鉴定取少量试样注入烧杯中,加温至50℃用玻璃棒边搅拌边嗅气味,同时尝辨滋味。

凡具有该油脂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的为合格。

不合格的应注明异味情况。

5.5.2 冷冻试验将混合均匀的油样(200 mL~300 mL)加热至130℃时,立即停止加热,并趁热过滤。

将过滤油注入油样瓶中,用软木塞塞紧,冷却至25℃,用石蜡封口。

然后将油样瓶浸入0℃的冰水浴中,用冰水覆盖,使冰水浴保持在0℃(为使保持在0℃可随时补充冰块)。

白砂糖检验作业指导书

白砂糖检验作业指导书

白砂糖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背景介绍
白砂糖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因其甜味而被广泛用于烹饪和烘焙。

然而,不同品牌和来源的白砂糖可能存在质量差异,因此进行白砂糖的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指导书旨在为进行白砂糖检验的相关人员提供指导和指南。

二、检验目的
本次白砂糖检验的目的是确保白砂糖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检验项目
1. 外观检验:仔细观察白砂糖的外观,检查是否存在异物、结块和色泽异常等情况。

2. 口感检验:取适量白砂糖放入口中,检测其口感和风味。

3. 溶解性检验:取适量白砂糖加入适量水中,观察其溶解情况和溶解速度。

4. 水分含量检验:使用适当的仪器和方法检测白砂糖的水分含量,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5. 成分检验:使用适当的方法检测白砂糖中的主要组分,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含量。

6. 杂质检验:使用适当的方法检测白砂糖中的杂质,如灰分、重金属、菌落总数等。

四、检验步骤
1. 外观检验:
a. 将样品放在白色背景下观察,检查是否有结块、明显的色泽异常等情况。

b. 使用放大镜检查样品,寻找可能存在的异物。

2. 口感检验:
a. 取适量样品放入口中,仔细品尝其甜味、味道和口感。

b. 检查是否有任何异常气味或口感。

3. 溶解性检验:。

11、检验检测机构作业指导书

11、检验检测机构作业指导书

检验检测机构作业指导书1.概述检验检测机构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指导下,对产品、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及其他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和测试的机构。

为了确保检验检测机构能够准确、可靠地完成工作任务,有必要编写一份详细的作业指导书,以规范机构的运作和管理。

2.目的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在于规范检验检测机构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所有检验检测机构,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检验、环境检测、食品安全检测、材料分析等各个领域的机构。

4.工作流程4.1 接受委托机构接受委托后,应当对委托的内容、要求和期限进行认真的核实和确认,确保了解清楚委托方的需求。

4.2 实施检验检测根据委托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检验检测方案,包括样品采集、试验方法、仪器设备等内容,确保检测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4.3 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论证,编制检测报告,确保报告内容准确、完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保证报告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4.4 结果确认和报告发布经过内部审核和专家评审后,对检测结果进行确认,及时向委托方发布检测报告,确保委托方及时获取检测结果。

5.操作规范5.1 人员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考核等环节,确保检测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5.2 设备管理机构应当对检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3 样品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样品登记和管理制度,确保样品的来源、存放、运输等环节符合相关要求。

6.质量控制6.1 质量手册机构应当编制质量手册,明确质量管理要求和流程,为机构的质量管理提供指导。

6.2 质量管理体系机构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文件、内部审核、不合格品管理等内容,不断完善和提高机构的质量管理水平。

7.结论作业指导书是检验检测机构日常管理和工作操作的重要依据,对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出入境食品抽采样作业指导书

出入境食品抽采样作业指导书

出入境食品抽/采样作业指导书版本号:B版发布日期:2007.11.12文件编号:BJQS31006180(非受控)编写人:食品处审核人:法综处批准人:伦立广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BEIJI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出入境食品抽/采样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统一规范北京地区出入境食品检验检疫抽/采样工作,确保出入境食品检验监督工作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北京地区出入境食品检验检疫抽/采样工作的质量控制。

3.职责3.1食品监管处负责管理北京地区出入境食品检验检疫抽/采样工作。

3.2各口岸分支机构负责本口岸出入境食品检验检疫抽/采样工作。

3.3动植食处负责经国际邮局邮寄入境的食品检验检疫抽/采样工作。

4.依据4.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4.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4.3《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2005年8月31日国务院447号令)4.4《检验检疫工作手册》(〈植物源性食品、深加工食品分册〉、〈动物源性食品、食品包装及化妆品分册〉,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版)4.5《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工作规程》5.作业要点施检人员经过现场查验后,应根据食品的不同种类、品种、包装形式和检验要求实施抽/采样。

抽/采样要有充分的代表性。

从样品的采集至送抵实验室的整个过程不得有任何污染,确保样品的真实性。

5.1抽/采样操作的原则5.1.1应按照随机规则抽/采样。

不能有意识地只抽好的或差的,特殊需要的例外。

5.1.2抽/采样的部位应具有代表性。

应从批的整体中各部位抽取,如从四角+中间;分上、中、下层;或上、中上、中、中下、下层;梅花点式等。

5.1.3抽样的数量能充分代表批的整体。

除了按照理论的抽样数量抽取外,也可根据实践经验和既往质量史等具体情况掌握。

5.1.4抽/采样工具和容器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不得将有害物质带入样品中。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标题: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产品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而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则是指导检验人员进行检验工作的重要文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作用。

一、指导检验人员进行检验工作1.1 确定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应明确产品的检验标准,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1.2 制定检验流程:指导书应规定检验的具体流程,包括取样、检验方法、检验设备等。

1.3 确定检验人员职责:指导书应明确检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记录检验结果和处理意见2.1 记录检验结果:指导书应规定如何记录检验结果,包括合格、不合格、待定等情况。

2.2 处理不合格品:指导书应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包括报废、返工、退货等措施。

2.3 提出改进建议:指导书应鼓励检验人员提出改进建议,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检验效率。

三、保证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1 定期校准设备:指导书应规定检验设备的定期校准程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2 保养设备维护:指导书应规定检验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程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3 处理设备故障:指导书应明确处理设备故障的程序,确保检验工作不受影响。

四、培训检验人员的技能和素质4.1 提供培训计划:指导书应规定检验人员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

4.2 提升技能水平:指导书应鼓励检验人员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提高检验水平。

4.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指导书应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促进检验团队的凝结力和效率。

五、持续改进检验工作流程5.1 定期评估检验效果:指导书应规定定期评估检验效果的程序,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5.2 采集反馈意见:指导书应鼓励检验人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改进检验工作流程。

5.3 加强内部沟通:指导书应促进内部沟通,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持续改进。

结论: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检验工作的重要文件,通过明确检验标准、记录检验结果、保证设备可靠性、培训检验人员和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与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与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与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第1章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概述 (4)1.1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4)1.2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 (4)1.3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 (4)第2章食品安全监管 (5)2.1 食品生产环节监管 (5)2.1.1 生产许可管理 (5)2.1.2 生产过程监管 (5)2.1.3 食品原料及辅料监管 (5)2.1.4 食品添加剂监管 (5)2.2 食品流通环节监管 (5)2.2.1 流通许可管理 (5)2.2.2 食品运输和储存监管 (5)2.2.3 食品销售监管 (5)2.2.4 食品进出口监管 (5)2.3 食品消费环节监管 (5)2.3.1 餐饮服务监管 (5)2.3.2 学校食堂和集体用餐监管 (6)2.3.3 家庭食品安全指导 (6)2.3.4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 (6)第3章药品安全监管 (6)3.1 药品生产环节监管 (6)3.1.1 生产许可管理 (6)3.1.2 生产质量管理 (6)3.1.3 原料药与辅料监管 (6)3.2 药品流通环节监管 (6)3.2.1 药品经营许可管理 (6)3.2.2 药品采购与储存管理 (6)3.2.3 药品配送与运输监管 (7)3.3 药品使用环节监管 (7)3.3.1 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 (7)3.3.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7)3.3.3 药品广告与宣传监管 (7)第4章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概述 (7)4.1 检验检测的目的与意义 (7)4.1.1 保证食品药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保障消费者权益; (7)4.1.2 发觉并防范食品药品潜在的安全风险,预防食品安全的发生; (7)4.1.3 强化对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7)4.1.4 为政策制定、风险评估、科学研究等提供数据支持。

(7)4.2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7)4.2.1 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8)4.2.2 拥有与检验检测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场地、设备等资源; (8)4.2.3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8)4.2.4 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资质认定评审。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3)1.1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重要性 (3)1.2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基本原则 (4)第2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4)2.1 样品采集 (4)2.1.1 采样原则 (4)2.1.2 采样方法 (4)2.1.3 采样容器及器材 (5)2.2 样品预处理 (5)2.2.1 样品预处理方法 (5)2.2.2 样品预处理注意事项 (5)2.3 样品保存 (5)2.3.1 样品保存条件 (5)2.3.2 样品保存期限 (5)2.3.3 样品保存注意事项 (5)第3章食品微生物检测 (6)3.1 微生物检测基本方法 (6)3.1.1 样品制备 (6)3.1.2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6)3.1.3 微生物计数 (6)3.1.4 微生物鉴定 (6)3.2 常见食源性病原体检测 (6)3.2.1 沙门氏菌检测 (6)3.2.2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6)3.2.3 大肠杆菌O157:H7检测 (6)3.2.4 李斯特菌检测 (6)3.3 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7)3.3.1 免疫学检测技术 (7)3.3.2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7)3.3.3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7)3.3.4 拉曼光谱检测技术 (7)第四章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 (7)4.1 金属污染物检测 (7)4.1.1 检测方法 (7)4.1.2 检测项目 (7)4.1.3 检测步骤 (7)4.2 有机污染物检测 (8)4.2.1 检测方法 (8)4.2.2 检测项目 (8)4.2.3 检测步骤 (8)4.3 农药残留检测 (8)4.3.2 检测项目 (8)4.3.3 检测步骤 (8)第5章食品添加剂检测 (9)5.1 食品添加剂概述 (9)5.2 常见食品添加剂检测 (9)5.2.1 着色剂检测 (9)5.2.2 防腐剂检测 (9)5.2.3 甜味剂检测 (9)5.2.4 酸度调节剂检测 (9)5.3 食品添加剂滥用与控制 (9)第6章食品营养素检测 (10)6.1 常见食品营养素检测 (10)6.1.1 检测范围与方法 (10)6.1.2 检测原理 (10)6.1.3 检测步骤 (10)6.1.4 质量控制与保障 (10)6.2 营养素功能及评价 (10)6.2.1 营养素功能概述 (10)6.2.2 营养素评价方法 (10)6.2.3 营养素缺乏与过量 (11)6.3 营养素检测新技术 (11)6.3.1 高效液相色谱法 (11)6.3.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1)6.3.3 原子吸收光谱法 (11)6.3.4 近红外光谱技术 (11)6.3.5 生物传感器技术 (11)6.3.6 免疫学检测技术 (11)第7章食品物理性质检测 (11)7.1 食品物理性质概述 (11)7.2 食品感官评价 (11)7.2.1 感官评价概述 (11)7.2.2 感官评价方法 (12)7.2.3 感官评价要求 (12)7.3 食品质地检测 (12)7.3.1 质地检测概述 (12)7.3.2 质地检测方法 (12)7.3.3 质地检测要求 (13)第8章食品包装材料与容器检测 (13)8.1 食品包装材料概述 (13)8.2 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检测 (13)8.2.1 检测目的 (13)8.2.2 检测项目 (13)8.2.3 检测方法 (13)8.3.1 检测目的 (13)8.3.2 检测项目 (14)8.3.3 检测方法 (14)第9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14)9.1 快速检测技术概述 (14)9.2 免疫学检测技术 (14)9.2.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4)9.2.2 免疫层析技术 (15)9.3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5)9.3.1 聚合酶链反应(PCR) (15)9.3.2 实时荧光定量PCR (15)9.3.3 基因芯片技术 (15)第10章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15)10.1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15)10.1.1 概述 (15)10.1.2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15)10.1.3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16)10.1.4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16)10.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6)10.2.1 概述 (16)10.2.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16)10.2.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 (17)10.2.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17)10.3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与监管 (17)10.3.1 认证 (17)10.3.2 监管 (17)10.3.3 认证与监管的协同 (17)第1章引言1.1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质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满意度与信任度。

常见食品检验项目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常见食品检验项目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检验检测现场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编写:审核:批准:目录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直接干燥法) (1)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真空干燥法) (3)总灰分的测定 (5)总酸的测定 (7)pH值的测定 (9)挥发酸的测定 (11)脂肪的测定(索氏抽提法) (13)还原糖的测定(直接滴定法) (16)总糖的测定 (19)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22)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24)氨基酸态氮的测定(酸度计法) (26)氯化钠测定(佛尔哈德法) (28)氯化钠测定(电位滴定法) (30)碘含量测定(氧化还原滴定法) (32)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测定 (35)亚硝酸盐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37)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 (40)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53)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5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测定食品中多元素含量 (61)食品中铅的测定 (67)食品中镉的测定 (75)食品中总汞的测定 (79)食品中甲基汞的测定 (82)食品中总砷的测定 (85)食品中无机砷的测定 (89)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 (94)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 (97)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 (100)食品中抗氧化剂的的测定 (103)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苯并(a)芘 (110)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中N—亚硝胺类 (114)黄曲霉毒素B1测定 (118)动物性食品中青霉素类兽药残留测定 (133)动物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测定 (137)动物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量的测定 (140)动物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测定 (144)动物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148)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152)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157)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161)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169)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17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178)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18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 (186)附录1 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190)附录2 常用洗涤液的配制 (195)附录3 常用指示剂的配制与变色范围 (196)附录4常用酸、碱的浓度表 (197)附录5 不同标准溶液浓度的温度补正值 (198)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直接干燥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直接干燥法测定水分的方法。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作业名称: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规范检验流程,提高检验效率而编写的标准文档。

本指导书旨在详细描述产品检验的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所有产品的检验作业,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妆品、食品等。

三、检验准备1. 检验设备准备a. 确保所有检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能够正常工作。

b. 根据产品特性和检验要求,准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如电子测量仪器、显微镜、摄像设备等。

2. 检验环境准备a. 确保检验环境干净整洁,无杂物和灰尘。

b. 控制检验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参数,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检验步骤1. 样品准备a. 从生产线或库存中随机选取符合要求的样品。

b. 根据产品特性和检验要求,确定样品数量和规格。

2. 外观检验a. 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表面缺陷、颜色、标志和标签等。

b. 根据产品标准和规范,判断样品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

3. 尺寸检验a. 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对样品进行尺寸测量。

b. 比较测量结果与产品标准要求,判断样品的尺寸是否合格。

4. 功能检验a. 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测试。

b. 使用专业设备或工具,对样品进行功能性能测试。

c. 检查样品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是否符合产品标准和规范。

5. 包装检验a. 对样品的包装进行检查,包括包装完整性、防护性能等。

b. 根据产品标准和规范,判断样品的包装是否符合要求。

6. 检验记录a. 在检验过程中,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和异常情况。

b. 记录样品的批次、日期、检验员等相关信息。

五、检验要求1. 检验员要具备相关产品知识和检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样品是否合格。

2. 检验设备要经过校准和维护,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检验环境要符合产品检验的要求,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 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检验步骤进行,确保每个环节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食品样品采样规程作业指导书

食品样品采样规程作业指导书

食品样品采样规程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食品样品的采样。

2 采样器具
灭菌探子、铲子、匙、采样器、试管、吸管、广口瓶、剪子、开罐器等。

3样品的采集要求
3.1采样必须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除外)。

采集的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量的需要,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或500ml,但要根椐客户委托协议书中具体要求和该样品检测项目确定样品的具体采集数量。

原则上,样品采集送检后,由检验科据样品检测项目和客户委托协议书中具体要求对理化项目部分样品自行分检(份)。

其细菌学部分参照是否作留样处理的原则确定是否分检(份)。

3.2采样容器根据检验项目,选用硬质玻璃或聚乙烯制品。

3.3液体、半流体食品饮料,如植物油、鲜乳、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样规定
一、原料样品
1、原奶取样
(1)奶车样(小样)
收奶员上奶车打开人孔,用清洁的打耙器将奶罐车里的生鲜牛奶搅拌均匀(上下搅拌50频次),再用专门的取样勺采取样品,用牛奶缓冲(预洗1次),500mL倒入取样瓶,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2)综合样
当原料奶检验合格后,用自动取样阀(SV1015)对收奶全过程进行分流取样500mL,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3)贮存期间牛奶
当奶仓、混料罐、待装罐中牛奶不能及时用于生产,贮存超过12小时,要从各取样口取样。

拧开取样阀放500mL奶于废液瓶中,关闭取样阀,取样完毕用酒精冲洗干净取样口,塞好塞子,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说明:此步骤工作由收奶员、或中控人员来完
成。

2、果酱样品
(1)、单品果酱
按到货批次进行取样,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理化、微生物)。

每四批取一个包装单位用于保温试验。

(2)、复合果酱
按到货批次进行取样,每批次取一个包装单位(桶装、袋装),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理化、微生物)。

每四批取一个包装单位用于保温试验。

芦荟+猕猴桃果酱不做保温试验。

3、白砂糖样品、奶粉样品、wpp\wpc
白糖按到货每批次低于10吨(含10吨)产品取样300g,到货产品大于10吨,每多1吨增加100g,入广口瓶,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密封大包装,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到货多批次执行则按批次选法选取.
奶粉按到货批次,每5吨(含5吨)产品取样400g,至少从两个包装中采取,每多1吨增取100g,入无菌取样瓶,瓶上标注取样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4、水样
根据要求,运用无菌取样手段,从水处理间取纯水、软水样,拧开取样阀放500mL排地,然后用无菌取样瓶分别取软水、纯水各300mL,关闭取样阀,塞好塞子,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8、稳定剂类样品
按到货批次,产品种类取样,每批次用取一个完整包装,用取样勺在包装中均匀取样300g,入广口瓶,标注样品标识,取样完毕密封大包装,样品送化验室检验。

9、香精类样品
按到货批次,产品种类取样,每批次用取一个完整包装,倾入广口瓶中50mL样
品,标注样品标识,取样完毕密封大包装,样品送化验室检验。

10、色素类样品
按到货批次,产品种类取样,每批次用取一个完整包装,用清洁小勺取样100g入广口瓶中,标注样品标识,取样完毕密封大包装,样品送化验室检验。

11、菌种类样品
按到货日期、产品种类取样,每批次用取一个完整包装,标注样品标识,送化验室检验。

二、辅料样品
1、包装材料样品
(1)铝塑复合封口膜
按到货批次、包装品种取样,每批次从接口处剪10个完整图案,标注样品
标识,送化验室检验。

(2)塑杯片材
按到货批次取样,每批次从接口处剪长100cm,标注样品标识,送化验室检验。

(3)环标
按到货批次取样,从接口处剪长10个完整图案,标注样品标识,送化验室检验。

(4)塑杯包装箱、屋型奶包装箱
按到货批次、箱型取样,每种纸箱到货3000个以下,实施随机两点(每点连续两个纸箱)取样;到货5000个以下,实施三点取样(每点连续两个纸箱);到货10000个以下实施四点取样(每点连续两个纸箱);10000个以上,实行五点取样(每点连续两个纸箱)。

化验室检样后,质检员完成承重实验。

(5)杯装酸牛奶专用勺
按到货批次每50万只取36只,不足50万只取24只,每多10万只增取12只,标注样品标识,送化验室检验(含微生物样)。

(6)纸盒
按到货批次、样品名称取样,每10万只取5只,不足10万只取4只,每多5万只增取3只,标注样品标识,送化验室检验。

(7) 吸管
按到货批次取样,每批次随机抽取4个包装单位,每包取1-2支,标注样品标识,送化验室检验.
(8)POF\PVC(热缩膜)
按到货批次取样POF到货,取1包装完整单位,剪长10CM去除,后剪长150—200CM样品标识,送化验室检验.
对到货PVC按到货批次取样,每批次取样5件,每件取1-2只PVC袋,标识后送化验室检验.
2、消毒、清洗介质
(1)浓酸、浓碱样品
按到货批次、产品品种进行取样,采样时戴橡胶手套,防护面具,在供货商酸、碱容器中采样,每批次用带盖塑料容器采取样品500mL,瓶上标注样品标注,送化验室检验。

(2)稀酸、稀碱样品
用硬质玻璃容器在规定的取样口(管线、罐、灌装机、工器具及其他接触性清洗容器)取样300mL,取样时间、频率严格按照《卫生标准操作规范》,标注样品标识,送化验室检验。

三、配料样品
1、酸牛奶配料后样品
按混料罐次取样,每次配料完成后,由配料人员或中控员在混料罐取样阀取样。

拧开取样阀放20mL奶于废液瓶中,然后接取样品500mL于取样瓶中,拧紧取样阀,用酒精冲洗取样阀至干净,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2、工作发酵剂
每次发酵剂制备过程中从菌种罐取样口取样,拧开取样阀放20mL发酵奶于废液瓶中,然后用无菌取样瓶取300mL奶样,关闭取样阀,塞好塞子,用酒精冲洗干净取样口,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四、半成品
1、纯鲜牛奶半成品
在纯鲜牛奶待装罐取样口取样,拧开取样阀,放出20mL奶于废液瓶中,然后接取样品600mL于取样瓶中,拧紧取样阀,用酒精冲洗取样阀至干净,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2、酸牛奶半成品
每批料待装前,在发酵罐取样口取样,拧开取样阀放20mL奶于废液瓶中,然后接取样品250mL于取样瓶中,拧紧取样阀,用酒精冲洗取样阀至干净,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说明:取样时间为灌装前
五、成品
1、屋型纯鲜牛奶、屋型酸牛奶(以下只对于每批次产品即通罐、同规格产品)(1)开机样灌装开始时,废弃前三包,取每条线前第四包样品送化验室检验,取第五包样品作为保留样,做好采样记录。

样品采集到纸箱中,放于质检样区。

(2)中间样视每罐料液量,至灌装中点取样,每条线取样三包,二包送化验室进行检验(理化、微生物),另一包作为保留样,做好采样记录。

样品采集到纸箱中,放于质检样区。

(3)停机样灌装结束时,取每条线最后二包产品,一包送化验室检验,另一包作为保留样,做好采样记录。

样品采集到纸箱中,放于质检样区。

(4)其他目的样生产中因设备故障,维修后起机或停机2小时后、中途清洗结束,需对每条线取样三包,二包送化验室进行检验(理化、微生物),另一包作为保留样,做好采样记录。

2、塑杯酸牛奶
(1)开机样灌装开始时,取开机前两个四联杯产品,一半送化验室检验,一半作为保留样,作好采样记录。

样品采集到塑箱中,放于质检样区。

(2)中间样视每罐料液量,至灌装中点取一个四联杯产品送化验室检验(理化、微生物),取一四联杯作为保留样和成品样,做好采样记录。

样品采集到塑箱中,放于质检样区。

(3)停机样灌装结束时,取最后两个四联杯产品,一个送化验室检验,一个作为保留样,做好采样记录。

样品采集到塑箱中,放于质检样区。

(4)其他目的样生产中因设备故障,维修后起机或停机2小时后、中途清洗结束,需对每条线取样三包,二包送化验室进行检验(理化、微生物),另一包作为保留样,做好采样记录。

备注:1、用于微生物检验的样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 、白糖、奶粉、吸管、小勺、热缩膜到货依到货批次取样为
来货批次抽检批次
1—2 全检
3—5 2
6—7 3
8—9以上 4
3、要求抽样同时对各取样包装、内容物感官进行鉴定。

4、原奶、配料样品、半成品取样由生产人员送样,质检人员监控。

5、成品如每罐料料生产2个以上规格产品时,每个规格同时依据产量取(开、中、停机样)。

6、产品试机、材料试机等特殊情况,按正常生产以实际需要至少完成双倍取样量。

7、原辅料不合格做一次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
8、样品不合格即整批产品不合格.
9、完成取样后需要重新包装样品,要立即包装或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包装.
[本帖最后由石竹于 2007-3-21 17:25 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