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高中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事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意图。

(2)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事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历史事件和事实的理解与把握。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对中国历史变迁的描述和评价。

(2)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探讨课文中的观点和论据。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拓宽视野,丰富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七、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据,理解作者对中国历史变迁的态度。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背景,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语句,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3. 让学生学习演讲词的特点,包括语言表达、情感传递和鼓动性等方面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 引导学生结合历史事件解读文本,提高学生对历史与文学关系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终于站起来的自豪与喜悦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

2.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意义。

2.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演讲词的鼓动性,并尝试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相关技巧。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情境,如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的氛围,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如“中国人民为什么能站起来?”“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后的自豪?”等。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对文中某些段落的解读、演讲词鼓动性的分析等,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 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演讲词的节奏、语调、情感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展示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激动人心的场景。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第一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

2.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刻含义。

2.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中国近代史,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4. 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现实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

2. 写一篇关于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心得体会。

第二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刻含义。

3.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学习重点:1.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

2.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三、学习难点:1. 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刻含义。

2.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学习步骤:1.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

4. 课后拓展: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现实意义。

五、学习评价:1.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情况。

2. 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写心得体会等情况。

第三章:习题一、选择题:1.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是()。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基础测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主义建设在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强国。

这期间,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绽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①________。

我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明显( );推动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条件获得改善;发展了教化、科学、文化事业,不仅培育了大批专业人才,而且胜利放射“两弹一星”。

中国的国际( )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 ),人民的文化素养和健康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毛泽东同志还提出“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②________,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 )理论成果,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供应了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独特的理论打算。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社会主义建设在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B.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

C.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D.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强国的宏伟目标。

【答案】C 【解析】画线句存在三处语病:一是偷换主语,可把“社会主义建设在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改为“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二是“提出”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强国”后加“的宏伟目标”;三是语序不当,应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只有C项完全修改正确。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提升地位新台阶独创性B.提升影响新纪元建设性C.增加影响新台阶独创性D.增加地位新纪元建设性【答案】A 【解析】提升:提高(职位、等级等)。

学案3: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学案3: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标要求】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

2、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3、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流程【探究·展示·反馈】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民族、人民团体代表等这说明了;(3)大会的内容:①制定《共同纲领》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新中国的性质;《共同纲领》性质:起了作用;②大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大会确定了、、、。

(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5)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②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6)年月西藏以方式解放的。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的代表团与中央政府谈判。

二、互动提高: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1.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中央解决西藏问题为什么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3.50年来西藏的巨大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变化,谈一谈你的体会。

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容,掌握相关历史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容,掌握相关历史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涉及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2. 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

5. 总结: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拓展延伸: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二、导学案【导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容,掌握相关历史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导学步骤】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地方,完成相关问题。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习题,巩固学习内容。

三、习题合集【选择题】1.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

A.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B. 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C. 中国实现了人民解放D. 中国实现了国家统一2. 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哪个重要事件?()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抗日战争D. 新中国成立【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课文中提到的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分析课文的引言部分,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原因和意义。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1.4 教学资源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1.5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毛泽东的地位和贡献,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课文引言,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意义。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理解。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论述和论据。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论述。

探讨课文中的论据和证据。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述。

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4 教学资源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5 教学步骤引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课文解析。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重要段落和论述。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论据和证据。

小组报告,分享对课文观点和论述的理解。

第三章:历史背景分析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背景。

分析历史背景对课文内容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historical thinking skills。

3.2 教学内容分析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背景。

探讨历史背景对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背景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historical thinking skills。

3.4 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高中学案(含答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高中学案(含答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高中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2.领略富有时代性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3.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义,感受其中蕴含的自豪之情。

二、预习内容1.文学常识毛泽东,字______(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______者,无产阶级______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2.写作背景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____________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

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三、文本研习1.速读全文,概括各段的意思。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9322;○9323;○9324;○9325;○9326;○162.在概括各段基础上,完成本文的结构图:一、(—)宣布大会开幕,简介及特点二、(—)回顾过去,三、(—)立足当下,对做出规划(、、、)四、(—)展望未来,描绘的蓝图(、、)五、(—)纪念与祝贺3.这篇开幕词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

从文中内容来看,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什么?4.为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一梦想,中华民族经历了艰苦的探索,无数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不屈不挠,奋勇抗争。

民族复兴伟大而艰难的历程,展现了革命者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真诚善良、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

本文是如何展现这些优秀品质的?请概括回答。

课文优秀品质(1)意志坚定(2)不畏艰险(3)无私奉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四、课后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课标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单元导语和本篇文章的课后提示,“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旨在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学习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体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不断创造的高尚品质;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性情,坚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获得崇高的精神体验。

【素养目标】1.品读文本,理清层次结构,把握文章的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时的开幕词,是毛泽东在改天换地的伟大时候,回顾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历史篇章。

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意,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2.认识建立新中国的困难与艰辛,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3.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增强对国家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方法】1.语言品读法:诵读—鉴赏2.合作探究法: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文章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写作背景中国人民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这次会议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召开的。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第一章:导言1.1 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本文的体裁和结构。

3. 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教学步骤】1. 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意义。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1.2 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学习步骤】1. 自主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合作学习: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探究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1.3 习题1. 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A. 抗日战争胜利B. 中国人民站起来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 中国人民站起来(2)本文的体裁是什么?A. 小说B. 散文C. 诗歌D. 戏剧2. 简答题:(1)请简述课文的结构。

(2)请简述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第二章:分析课文2.1 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 分析课文中的事实和例证。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重要概念和观点的理解。

2. 事实和例证的分析。

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 分析课文中的事实和例证,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2.2 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 分析课文中的事实和例证。

3.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习步骤】1. 自主学习:理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学案1: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学案1: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习目标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点掌握: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难点: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____ __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__》,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选举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大会决定以__________为国旗,以____________为国歌,以_______为首都并改名为_______,采用______纪年。

大会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_________________,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1949年____月____日下午三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__________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二)合作探究:1、动脑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为什么?2、“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指出材料的出处。

(2)材料中所指出的三个时间分别属于哪一历史时期?列举各时期的著名英雄人物。

(3)毛泽东为此建筑物的题词是什么?(4)假如今天让你为此碑续写一段碑文,你准备如何写?达标训练:1.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与开幕词的相关知识,整体把握作品内容。

2.概括文章大意,厘清文章脉络,赏读重点段落,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3.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感受本篇文章的语言特色与情感。

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1.理解作品内涵,归纳内容要点,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与情感。

2.体会开幕词的特点及写法,储备写作素材,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压迫(pò)勉强(qiǎng)复辟(bì)迫强辟迫(pǎi)击炮倔强(jiàng)开辟(pì)警惕(tì)微(wēi)笑磨(mó)灭挑剔(ti)国徽(huī)摩(mó)擦(1)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2)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3)繁荣昌盛:(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兴旺兴盛。

二、资料链接1.识作者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

毛泽东也是诗人、书法家,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

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了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

2.探背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经过一系列的协商筹备,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1949年9月21日晚,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里举行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历史性盛会。

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巨幅会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
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了,在政治上真 正有地位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 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表达了历经艰难困苦 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
课后训练:
1、A 2.C 3.D 4.第一:先提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的观点;第二:然后从新政协会议的目标和 共识,以及毛泽东同志之前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第三:最后总结其制度性安排的特点。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 5.①材料一是回潮历史,交代此次新政协会议召开的历史渊源;② 材料二中是将两次政协会议进行比较,论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地位。
1.明确字音。 召开(zhào) 勉强(qiǎng) 妥协(tuǒ xié)
复辟(bì)
警惕(tì)
侮辱(w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ǔ)
七、层次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逻辑线索,并划分层次。
明确
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第一部分(第1段):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宣布会议开幕。
第二部分(第2段):介绍会议性质。
第三部分(第3—6段):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论证革命胜
观点二: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也有一些人口学家、经济学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向中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但随着国际形势的恶化,这些科学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到了新时代,处理这 个问题就更加全面合理了,既要认识到人口红利有益处,也要意识到人口老龄 化的危机,所以,在科学决策的前提下解决这一问题才是明智的。
八、全文分析
6.毛主席在讲到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时,说“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 七千五百万的人口”,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检测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检测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语言运用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建力气,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和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毛泽东是宏大的革命志向主义者,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志向,他赞美为实现志向而进行的斗争的壮美。

《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验的千难万险,而且把红军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可以称为千古绝唱。

毛泽东诗词中歌颂革命志向、战胜困难之志气的警句比比皆是,如“不到长城非英雄”“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等,这些警句就像是激昂人心的金鼓,督促人们披荆斩棘,锐意进取。

( )。

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如《沁园春·长沙》中,他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擅长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刻画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社会美,抒发了一代伟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壮志。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毛泽东在诗词中不仅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读者还在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B.不仅毛泽东诗词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还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C.毛泽东诗词不仅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还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D.毛泽东诗词不仅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而且还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解析:选C A项,从前文看,括号内句子的陈述对象应为“毛泽东诗词”,而不是“毛泽东”,且“读者”应修饰“心中”。

B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一样时,第一个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之后,即“不仅”应放在“诗词”之后。

D项,语序不当,“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在语意上比“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更进一层,同时“美的殿堂”作为括号中所填句子的后一分句中的内容,能更好地与括号后的“其诗词中的美”相连接,使前后语意连贯。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习目标】1.厘清文章回顾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层次结构,把握论述的具体内容和各部分之间的关联。

2.精读重点语句和重点段落,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3.结合历史背景,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义,感受其中蕴含的自豪之情。

【学习重点】1.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2.掌握开幕词的文体特点,赏析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导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深受奴役和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飞跃是质的变化,民族独立、民族富强、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质变的标志。

这是一部多么恢宏壮丽的诗章哟/中国梦!强国梦!全体中国人民的梦/亿万万颗心动的节拍,铿锵有力/朝着阳光/手指引领的方向/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滚滚潮音/此刻,我仿佛听见/中国巨人火热胸腔里积聚的力量/正噼啪炸响,像疾速的春雷/催动梦想发芽、开花/辽阔山水铺展的花样美景/让今天的中国:脸庞红润,面呈吉祥一、知人论世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最敬爱的伟大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以天下为己任也!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震撼:一个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人类崇高的精神境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公开课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公开课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公开课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3.领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表达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情感。

重点:梳理文章内容。

难点: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

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作了说明。

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在同月30日,他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二)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字词:剥削(xuē)复辟(bì)不屈不挠(náo)挣(zhēng)扎警惕(tì)勉强(qiǎng)sī(撕)毁国huī(徽)gāng(纲领)松xiè(懈)jiān(艰)苦奋斗jué(决)议tú(屠)杀三、总体感知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段):回顾历史——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第二部分(7~8段):立足当下——指明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斗争的策略;第三部分(9~16段):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开幕词的有关知识, 把握本文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 梳理内容, 理清逻辑思路, 品味情感和语气, 准确把握文本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意, 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建立新中国的困难与艰辛, 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在诵读中把握开幕词的写法特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

2.抓住关键语句,品味语言;理清文章的逻辑脉络。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本、课件五、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引用毛主席的话语导入: “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 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 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爱国精神一直根植在每个在中国人的心中。

朗读课件上面的语句。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毛泽东(1893.12.26-1976.9.9), 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 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 书法家。

……(含毛主席轶事趣闻)(二)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 经过一系列的协商筹备,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1949年9月21日晚, 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里举行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历史性盛会。

主席台上方, 悬挂着巨幅会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含本课题目变化)(三)文体知识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 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

……开幕词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四)开幕词的特点: 内容针对性、结构逻辑性、语言感染力。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

学习任务单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课时)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学科语文年级高二学期第一学期课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课时)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 3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学习目标1、品读文本,理清层次结构,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3、了解开幕词的一般结构及基本写法。

4、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课前学习任务一、作者、作品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

毛泽东也是诗人、书法家,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

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了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

二、背景介绍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

标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形象地揭示出了取得胜利这一伟大的成就,中国人民结束了、的历史,获得了、和的新生活。

三、文学常识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或主持人,在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幕时讲话所用的文稿。

旨在阐明会议或活动的、宗旨、、要求和议程安排等,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性、性和性等,开幕词由、和三部分组成。

①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②称谓的写法: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高中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2.领略富有时代性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3.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义,感受其中蕴含的自豪之情。

二、预习内容
1.文学常识
毛泽东,字______(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______者,无产阶级______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2.写作背景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____________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

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三、文本研习
1.速读全文,概括各段的意思。











○9322;
○9323;
○9324;
○9325;
○9326;
○16
2.在概括各段基础上,完成本文的结构图:
一、(—)宣布大会开幕,简介及特点
二、(—)回顾过去,
三、(—)立足当下,对做出规划(、、、)
四、(—)展望未来,描绘的蓝图(、、)
五、(—)纪念与祝贺
3.这篇开幕词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

从文中内容来看,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为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一梦想,中华民族经历了艰苦的探索,无数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不屈不挠,奋勇抗争。

民族复兴伟大而艰难的历程,展现了革命者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真诚善良、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

本文是如何展现这些优秀品质的?请概括回答。

课文优秀品质
(1)意志坚定(2)不畏艰险(3)无私奉献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四、课后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艰难的中国梦
赵汀阳
中国的梦想是什么——假如有中国梦的话。

事实上中国是多梦的,但什么是“中国梦”,却是个困难而尴尬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愿意讨论一个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梦想,这就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

现代化梦想本身并不奇特,但落实在中国身上却成为一个沉重的梦。

这个梦想本身就具有自相矛盾的性质,一方面,现代化梦想不是一个中国梦,而是一个西方概念,在文化和精神上说,现代化就是去中国化,现代化梦想就是对中国传统的否定,按照东方学的逻辑,
中国的现代化梦想就是要把中国变成西方;另一方面,现代化梦想又是百年来几乎全部中国人的共同梦想,按照中国的“民心所向”原则,中国人人喜欢的就是中国的梦想,而且,中国所以选择现代化梦想又是因为只有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才能够反抗和摆脱西方的霸权支配,就是说,只有把中国变成西方才能够抵抗西方而重新成为中国。

中国的现代化梦想甚至还有更复杂的性质,中国在构思“中国式的西方”时往往希望能够综合西方各种现代化模式的优点,而且还特别希望能够综合中西文化的优点,在这两种超级综合的原则指导下,中国的现代化梦想就总是重新创作了的“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在把中国变成西方的同时就是把“西方”改造得似是而非,貌合神离。

以中国方式重新创作过的中国现代化梦想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不能理解“中国的现代化”在中国的实践中是一个灵活多变的概念,就不能理解中国。

中国现代化梦想的第一理由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经验,因此中国现代化梦想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变成在物质上强大的中国,这一基本的要求一直到今天仍然是首要的要求。

当然,“强大”不仅要求物质强大而且还要求精神强大,但在“精神强大”方面却有不同意见,许多中国人相信中国传统精神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足够好的,于是把现代化梦想局限于物质现代化;但有至少同样多的人认为需要精神的现代化,否则物质的现代化也不可能成功发展,至少不可能被正确地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物质现代化在改变社会的时候并不仅仅是改变了物质水平,而是同时改变了精神风格,因为物质从来都不单纯是物质,
而同时也是一种精神风格,一种迷恋物质生活的精神,于是,由物质直接扶植的现代化精神就比传统精神更有力量,这一点决定了中国传统精神的不利地位,以至于中国传统在谋生存的时候也要去迎合西方的观念。

现代化梦想虽然不是一个表达了中国精神的梦想,但它是中国必须实现的一个物质梦想。

在中国实现现代化之后必定出现使中国重新中国化的问题,真正能够表达中国精神的梦想正是我们需要去建构的。

在中国传统资源中,最具独特思想优势的资源可能就是“天下”概念,它意味着一个以“世界”为分析单位的政治理论框架,目标是构思一个普遍有效的世界政治制度。

这可能是政治哲学中最大规模的宏大叙事,它的“世界性”品格是最纯粹的。

简单地说,天下理论强调“世界性”原则,特别表现为(1)“无外”原则。

一个正义的政治世界必须排除任何分裂概念,无外的政治就是放弃任何不兼容的他者概念;(2)政治的普遍传递原则。

如果一个政治空间是充分有效的和协调的,那么必定需要有一种政治制度无矛盾地贯穿在所有政治治理层次之中,从基层政治单位(地方)到中层政治单位(国家)到最高政治单位(世界)的政治统治是同构的;(3)普遍民心原则。

这是一个比民主问题更深刻的公共选择问题,我们希望能够重构“民心”问题而克服“民主”问题一直无法超越的各种困难。

(节选自《美国梦,欧洲梦和中国梦》,题目为编者所加)
1.下列对文中关于“中国的现代化梦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化梦想不是一个中国梦,而是一个西方概念。

B.中国的现代化梦想就是要把中国变成西方。

C.中国现代化梦想的意义在于反抗和摆脱西方的霸权支配。

D.现代化梦想是百年来全部中国人的共同梦想。

2.下列叙述,完全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的现代化不利于中国传统精神的生存发展。

B.中国传统精神虽好但不利于中国现代化的实现。

C.中国的现代化梦想就是要求物质现代化。

D.现代化梦想表达了中国精神,它是中国必须实现的一个物质梦想。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中国现代化梦想的特点。

(二)我校将为高三学子举办主题为“青春、成长、感恩、责任”的“成人礼”活动,活动的最后环节为“跨越成人门,开启新征程”,请你为这一环节写一段主持词。

要求:语言优美,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100字左右。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答案
2.结构图:
一、(①、②)宣布大会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特点
二、(③、④)回顾过去,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三、(⑤、⑥、⑦、⑧)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大计做出规划(会议议程、民族独立与发展、革命心态、发展策略)
四、(⑨、⑩、9322;)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的蓝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
五、(9323;、9324;、9325;、9326;、○16)纪念与祝贺
3.(1)推翻了旧制度,即将建立新制度
(2)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

(3)我们即将在以济、文化、国防建设等方面建设起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4.(1)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从来没有停止过以不屈不挠的斗争来反对内外压迫者。

(2)在人民解放战争和要人民革命中有许多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

(3)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无私奉献,援助人民解放军,战胜了敌人。

课后检测(一)
1.D(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

要注意选项的语意和原文语意的吻合,D项以偏概全,原文是“现代化梦想又是百年来几乎全部中国人的共同梦想”,而D项略去了“几乎”一词,意思发生改变。

)2.A(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要先在原文中找到与选项内容相关的语句,然后进行比较,看意思的表述有无偏差。

B项无中生有,在原文中没有这一表述。

C项过于绝对,“就是要求物质现代化”表述明显不正确。

D项与最后一段的首句内容不符。


3.沉重、自相矛盾、复杂、灵活多变。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中国现代化梦想的特点描述在第1、2段。

要注意抓住关键句提取关键词,如“现代化梦想本身并不奇特,但落实在中国身上却成为一个沉重的梦”,“这个梦想本身就具有自相矛盾
的性质”,“中国的现代化梦想甚至还有更复杂的性质”,“是一个灵活多变的概念”等语句。


课后检测(二)
同学们,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我们翻开了人生全新的一页。

告别浮躁、懵懂,迎来沉稳、睿智;告别空想、迷茫,迎来充实、坚定。

让我们铭记师长恩,跨过成人门,肩负天下任,开启远航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