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文化夏朝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况

(一)夏朝国号与世系

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政治中心在河南偃师禹州登封一带。

夏朝历史上称为“夏”。关于“夏”字的来源有十种说法:有观点认为“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第二种观点认为禹曾受封于夏伯,所以其政权为“夏”。另外有历史学家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后,才称国号为夏。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唐张守节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得名。也有说“夏”是从“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再成为国号的。

从禹建国到夏桀被商汤所灭,夏共传十四世十七王:

禹是夏的开国之君,由于治水有功被尊称为“大禹”,继舜为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启之后继位的是太康,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羿乘机入侵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仲康和相时期寒浞当政自立为王。少康时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相继在位的杼、槐、芒、泄、不降时社会和经济都有所发展。

从扃开始夏国衰落,而孔甲、皋之时夏国进一步衰落,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朝最后一个王是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穷奢极欲,被商汤所灭,结束了夏王朝的统治。

名词解释:

1、公元前:公元是个纪年法,咱们通俗所说的公元2012年就是从公元元年开始算起两千零一十二年,那公元前的意思就是两千零一十二年以前。在历史书上,耶稣诞生前的年代被称为“公元前”常用BC编写,耶稣诞生那年以后的年代是“公元后”,简称“公元“。

2、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它的局限性很大。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3、姒姓十二个氏族: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

4、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二)疆域与行政区划

夏朝是部落城邦联盟到奴隶制国家的过渡期,因此没有明确的疆域划分,夏氏族与其他部落城邦的关系很多就像是宗主国与朝贡国一样,但又有些方国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诸侯国,故仅能以势力范围来表示其影响力。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这大致构成了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当时夏的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甚至长江流域。夏朝早期,夏族主要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内地区活动,沿汾水、河水向东南方向迁途,晚期至河南中部伊、洛河流域。

夏朝的行政区划采行九州制,根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将中土分作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州,又从九州攫取金属石矿,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利的象征,因此“九州”成为中国国家的代名词,而“定鼎”意指建立政权。

名词解释:

1、宗法:宗法是指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家长制,以血缘关系分大宗和小宗,强调前者对后者的支配以及后者对前者的服从。

2、贡赋:指土贡与军赋的合称。中国历代规定臣民和藩属向君主进献的珍贵土特产品称作贡;赋是臣民向君主缴纳的军用物品。随着朝代变迁,赋的概念从军赋扩大到来自农田、关市、山林川泽的所有征物,贡赋演变成为税收的别称,实为中国古代的税收方式。

3、《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4、冀州,今山西、河北省境、辽宁西部。兖州,今山东西部、河北东南角。青州,今泰山以东到山东、辽东半岛。徐州,今淮河以北到江苏、安徽以及山东南部。扬州,今淮河以南之江苏、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荆州,今湖北、衡山以北之湖南以及江西西北端。豫州,今河南、湖北北部、陕西东南、山东西南角。梁州,今四川以及陕西、甘肃南端。雍州,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三)方国部落

方国是由原始氏族部落转化形成的小型国家。这些邦国在王畿之外,不受夏朝的直接管辖。一些方国还是大的部族,另外一些较大的方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组织,规模有的甚至大于夏。

有仍氏时居住在山东济宁微山湖畔,是太昊、少昊的后裔。有仍和夏来往密切,之间还有通婚现象。相的妻缗是有仍人,相被寒浞杀害时,缗已经怀孕她避居故乡,在那儿生下少康,有穷氏代政期间,少康曾投奔有仍、有虞氏,在那里担当牧正和庖正。少康兴国后,封有仍族人于任国。

有虞氏是虞幕、帝舜的后人,活动在豫西北、晋南古汾水流域。舜老时认为自己的儿子都不够优秀,所以把王位给了禹。禹仿效尧传舜时舜先让位尧的儿子丹朱的做法,将王位让于商均,但众人纷纷拥护禹不理睬商均,于是禹继承了王位。夏室中衰时,年轻的少康逃到有虞避难,得到了首领虞思的大力协助,帮助了夏室扭转局势。

有扈氏是夏朝的同姓部落。启夺王位,有扈不服,以“尧舜举贤,禹独与之”为名反对启的统治,结果在甘大战中失败,他们的部众被罚贬为牧奴,世代从事畜牧。

斟灌、斟鄩氏统称为“二斟”,与夏一样是姒姓,是夏代早期重要的亲夏氏族。二氏族在夏后氏向东南迁徒过程中和他融合,夏代晚期斟鄩的地方更是成了夏后的都邑。

有缗氏是少昊的另一支后裔,是夏朝晚期东方的强大方国。夏桀在有仍召开盟会,有缗首领因不满桀的统治,愤慨归国,桀于是派兵将他灭了。

名词解释:

1、太昊:亦作太皓,风姓,居于陈,相传是古代华夏族的首领。他曾以龙为图腾,并用作官名。一说他是五帝之一。

2、少昊:相传少昊是黄帝之子,生于穷桑,建都于曲阜。传说他能继承太昊的德行,故称少昊和小昊。是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同时也是东夷族的首领,五帝之一。

3、虞幕:是鸟夷部落联盟的首领,是有虞氏部落的始祖。虞幕以编织布幕作穹庐而得名,是帐篷创造者。

4、虞思:姓姚,商均之子。舜之子为商均,商均在大禹执政时被封于虞地。商均之后为虞思,虞思封于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