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合集下载

分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分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分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堂敍事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实施步骤和效果分析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指导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内部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交流合作、分享资源、相互支持来共同完成任务。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是学生围绕一起的问题展开合作讨论,也可以是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或实验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相互协作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明确任务目标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需要明确任务目标,确立任务的性质、要求和完成方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课程要求,确定合适的学习任务目标。

(二)小组组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通常情况下,小组成员的数量不宜过多,一般控制在3-5人之间。

(三)分工合作在小组内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分配任务,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达到分工合作的目的。

(四)组织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展开讨论、查找资料、总结经验等。

(五)分享成果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学生应当及时地分享自己的成果和经验,让其他组员了解到自己的收获和提高之处。

(六)总结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与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合作学习有所认识,让学生在总结评价中提高自己对学习的认识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地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方法探究(合集五篇)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方法探究(合集五篇)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方法探究(合集五篇)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方法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方法探究新课程带来了教育理念的新变化,产生了新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法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与传统教学有明显的区别: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但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有效的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它能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老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

合作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应,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其局限性。

如果不假思索,每课必用就会走入教学误区:一味认为新课改就是让课堂热闹,就是教师不教;该合作的合作,不该合作的也合作。

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低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2.合作目的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3.合作无序4.合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5.学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开始合作7.教师为赶教学进度,草草收场8.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9.合作过于频繁10.合作没有结果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优势。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与传统班级教学更具优势的特性。

1、互助性和集体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

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从而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

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及评价为中心,以竞争为主的学习交往模式,强调个人在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同时又带动小组整体发展的合作学习模式。

2、自主性和独立性:小组合作学习淡化了教师的权威,促使小组成员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小组成员在讨论交流中通过互动式、互助式、讨论式进行学习,使语言、思维和胆量得到训练,进而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的目标。

12、22小组合作学习 文档

12、22小组合作学习 文档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与评价1、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在积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之时,我们还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

即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

第二是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第三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2.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

(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

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3、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

(1)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2)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3)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思路得到开阔,训练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完整word版)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完整word版)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孩子们愿意讨论争辩了,乐于合作交流了,主动进行探究了。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繁华”的背后,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有的教师就认为所有的课都应该有学生的讨论,所有的知识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发现,教师告知学生现成的知识就是与新课程理念相悖.因此新课程在提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时候,非常强调合作学习,在我们太谷县“二十四字"模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二人一小组、四人一大组进行合作学习。

尤其是在复述巩固环节二人小组先让学习困难的学生给学习好的复述已学知识,如有困难及时解决,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效果。

而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不一定各种课型都适用合作学习解决,所以硬是合作时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新的内容又没掌握.合作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好,关键要看学生参与的状态,也就是对学习投入的情感与态度的品质以及思维的深刻性上。

一味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对于一些学生普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都给予表扬,应有选择地加以鼓励。

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蕴含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一难得的创新火花。

还有评价不能仅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作效率和质量。
分析问题原因
通过小组反思,引导成员深入分析 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改 进措施。
促进思维发展
通过反思,引导成员发现新问题、 提出新观点、拓展新思路,促进思 维的发展。
小组游戏法
提高参与度
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小组成员 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合作
学习的效果。
增强趣味性
在小组游戏中,增加趣味性和互 动性,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生
提供反馈
定期向小组成员提供反馈,指出 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 议,以促进持续改进和提高。
CHAPTER 04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小组冲突解决策略
沟通与理解
加强组员之间的沟通,促进相互理解,确保每个人都能充分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协商与妥协
在存在冲突时,通过协商和妥协达成一致,各让一步,实现双赢 。
3
解决冲突
及时解决小组内的冲突和分歧,通过讨论和协商 达成共识,以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促进交流与合作
提供支持
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支持和帮助,通过合作解 决问题和提高整体绩效。
多样化交流
运用多种交流方式,如口头、书面、图表等,促 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拓展合作
鼓励小组之间开展合作项目,通过跨组合作实现 资源共享和知识交流,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案例一: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总结词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 高解决问题能力
详细描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 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共同解决数学 问题,互相学习,培养 合作意识。
效果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 参与度,提高了解决问 题的能力。
案例二: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活力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交流合作和相互促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学习小组的组成、角色分工、学习方法和效果评估等几个方面阐述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小组通常由3-6人组成,小组成员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考虑。

同时,小组的构成应该尽量保证每个成员在不同方面都有所突出,并且能够相互补充和协作。

这样可以保证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和多样性,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二、角色分工在学习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承担一定的角色,并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兴趣进行分工。

常见的角色包括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

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的学习活动,记录员记录小组的讨论和成果,发言人负责向外界汇报小组的研究成果和发表意见。

通过明确的角色分工,可以提高小组的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三、学习方法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多种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比如,小组成员可以共同选择研究课题,并进行调研、实验、讨论等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问答、讨论、演练等方式进行,鼓励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四、效果评估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效果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小组合作的效果和成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

评估可以包括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和自评,也可以包括对小组成果的评价。

同时,评估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问卷调查、学习成果展示等。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合作效果和学习质量。

总之,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通过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促使学生分析、处理信息,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简称小组合作)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探究性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以他们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得奖励和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它要求学生在3-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

在每个小组中,学生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

探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作为课堂教学技术”的小组合作的突破和拓展。

从组织形式和方式看,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合作小组的组成一般按座位就近的原组合,组际差异较少,小组学习活动由教师统一规定时间,在课堂内进行。

探究性学习的合作小组则由探究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组际差异较大。

小组学习活动根据探究课题需要,可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时间安排上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从学习内容和结果看,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各合作小组,主要是共同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或教科书中的某一问题而开展活动。

结果大多表现为问题的答案,由作业或考试反映个体在合作学习中的学业水平,通过合作,起到“填平补齐”的作用,各小组成员取得大体一致的学习结果。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探究课题,各小组探究学习的内容不一定相同,可以自行制订探究方案和活动措施。

学习结果表现为“小组探究成果”,呈现的方式丰富多彩,有探究报告、总结、项目设计等。

个体的学习结果成为小组成果的一部分,个体之间在学习中因任务不同,内容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结果。

从人际交往和互动方式看,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小组合作表现为在教师统一调控下组内互动,组内学生互相帮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学生交流和沟通大多眼于认知范围之内。

探究性学习,既要与组内同学交往,还要与同伴一起同其他人员交往,交流也不限于认知领域,还有情感、态度、技能的沟通。

探索教育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探索教育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探索教育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则是教育领域中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协作中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培养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教育中的应用与优势。

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定义与原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合作交流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

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等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促进学生互助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通过互相讨论、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相互配合、协作和分工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这对于他们未来步入社会工作和生活中的团队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

在互相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4.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沟通、尊重他人意见等社交技巧,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案例下面以一个数学课堂的案例来说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具体应用: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道数学问题,并要求小组成员共同思考和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寻找解题思路,提出解题方法。

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之间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小组合作学习Microsoft Word 文档

小组合作学习Microsoft Word 文档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

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

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

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概念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特点(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之所以说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就是因为:①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

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

使之感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

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②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法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法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法一、概念的界定小组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全部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

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1、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

小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困生创造发问的机会,在优生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是自己学到的知识条理化,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中等生如鱼得水,在他人启发下,跳一跳摘到了“桃子”,从而达到一种“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突出了学生学习的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的观点不仅指向掌握知识,而且指向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向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1、精心组建互动小组。

教师应多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应给以学生自己组合小组的权利,以利于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提高他们互动的兴趣,此外,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每个小组都要确定讨论过程中的协调员、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

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实践

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实践

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实践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实践,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行的指导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即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互动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来促进学习。

2. 团队意识: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并通过共同合作实现共同目标。

3. 问题解决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让学生面对真实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1. 小组成员的选择:小组成员的合理选择是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关键。

在进行小组分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保证小组成员间的互补性和合作性。

2.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制定学习目标,明确每个小组需要达到的成果和表现。

3. 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竞赛、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推动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

4.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澄清疑惑,并保持对小组的及时跟进和反馈。

5. 组织及时有效的小组交流: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互动和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案例1. 课堂合作讨论:在中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课堂合作讨论环节。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

一、小组合作形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它的产生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二、小组合作形式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1、更适宜于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

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就在于让中小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的情境和途径。

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

2、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要求。

小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

3、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每个学生在课题小组中担当一部分研究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

4、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

小组合作学习_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_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 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引言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们通常会被安排坐在教室中一字排开的桌子后面,听从教师的讲解。

然而,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为此,教育界开始积极探索一些创新的教学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逐渐受到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优势及实施方法,并分析其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将学生分为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合作,并从彼此的观点和经验中获得新的学习收获。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1. 提高学习效果与传统的独立学习方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通过与同伴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扩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小组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技巧,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和不同意见的处理,从而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社交打下良好基础。

3. 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参与讨论和互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从不同视角进行评估和解决。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发展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思考和探索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1. 定义小组角色与任务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应该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并根据各自的能力和兴趣分工合作。

例如,有的学生擅长组织和领导,可以担任小组的组长;有的学生擅长分析和总结,可以担任小组的总结人。

小组合作学习介绍

小组合作学习介绍

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赵恩红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体现的一种理念。

近两年,学校倡导全体教师构建道德课堂、高效课堂,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全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结合我班实际情况,一学年来在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我也一直在努力探究和尝试。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

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

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

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定期周结、月评,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④鼓励组间要能提出问题。

一切科学始于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借问题促探索,借问题促发现,借问题促创新,这正是我们老师设计精妙之处。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考的方向,问题是思维的启动器。

让学生自主提问,自己回答,自我评价,正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很好的反馈。

这样给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

在任务多,时间紧,学生学习产生困惑,又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期获取更大的总体效果。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最后把有价值的信息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

第三、科学地进行分组,合理分工。

4.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同学组成,性格各异,能力参差,但我们必须给每位同学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境界,这就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因此,在之前的分组准备阶段就应该了解学生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帮助感受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拓展教学时空。

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特点与作用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逐渐形成了一种较为完整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由于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推崇,并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Ellis A K & Fouts J,1997)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Vermette P,1994)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的中小学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

国内在这方面的应该相对欠缺,很多“小组学习”缺乏理论上的支持,难于坚持到底。

一方面是国情所限,一方面是师生及家长的意识不到位。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表述尽管由于各国价值观念、教育教学条件以及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不同,各地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概念、具体实施策略、方法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与传统班级教学相区别的以下特征:(1)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这是它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的最本质的特征,它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此为核心:小组的组建是为小组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与空间,教师的精讲是为了提供活动的知识背景,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2)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

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3)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合作学习与小组活动方案

合作学习与小组活动方案

合作学习与小组活动方案在教育领域中,合作学习和小组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的优势、合作学习中小组活动的组成和组织方法、小组活动的实施步骤和评估等方面展开回答。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通过与他人共同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互相支持,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分享观点、讨论问题并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优势合作学习有多个优势。

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合作,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其次,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学生在小组中与同伴进行互动,可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三、小组活动的组成和组织方法小组活动通常由三至五名学生组成。

一个典型的小组活动包括任务分工、共同研究和成果分享三个阶段。

在任务分工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角色,比如组长、记录员和汇报员等。

在共同研究阶段,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交流观点、收集资料,并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在成果分享阶段,学生向全体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和建议。

四、小组活动的实施步骤为了确保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有一定的实施步骤。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指导学生的任务和目标。

其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或材料,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然后,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时间和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例如分片阅读、角色扮演等。

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小组活动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和改进。

五、小组活动的评估小组活动的评估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效果。

在评估过程中,教师可以考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对任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程度等。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六、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可以与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孩子们愿意讨论争辩了,乐于合作交流了,主动进行探究了。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繁华”的背后,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有的教师就认为所有的课都应该有学生的讨论,所有的知识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发现,教师告知学生现成的知识就是与新课程理念相悖。

因此新课程在提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时候,非常强调合作学习,在我们太谷县“二十四字”模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二人一小组、四人一大组进行合作学习。

尤其是在复述巩固环节二人小组先让学习困难的学生给学习好的复述已学知识,如有困难及时解决,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效果。

而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不一定各种课型都适用合作学习解决,所以硬是合作时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新的内容又没掌握。

合作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好,关键要看学生参与的状态,也就是对学习投入的情感与态度的品质以及思维的深刻性上。

一味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对于一些学生普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都给予表扬,应有选择地加以鼓励。

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蕴含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一难得的创新火花。

还有评价不能仅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

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才显得更有意义,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目前我们采用的捆绑式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是很有效果的。

学生是儿童都有很大的上进心,只要稍微给学生一些压力他们是很下功夫相互帮助提高学习的。

三、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想提高小学合作学习的效果:先要会分组,忌最好的学生和最差的分一组,这样学习差距大沟通困难很难达到共识。

要让最好的和中等的结对;其次要明确学习的目标;最后分工明确让学生都参与进来,每一个人都要独立思考,不是每一个人做同样的事情,而是为解决共同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做不同的事情。

这是我的一点认识,希望同仁提出更好的建议。

南席学校小组激励评价方案一、指导思想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促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实现,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学,创造有利于发挥教师潜能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加强合作与交流,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要求。

合理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与他人合作,互相交流,积极沟通,促进自身发展。

二、激励竞争机制的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进步,引发、提高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落实到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和小组与小组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同时,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在实行过程中,我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反馈表》,对小组成员在课堂的发言情况、课堂探究情况、课堂自学情况、随堂作业的质量以及课外作业及活动等方面进行加分奖励制度,具体做法如下:1、上课认真专注,积极举手发言的小组,每发言一次加1—5分(视发言情况来定);2、受老师表扬视情况一次加1—3分;3、学科考试、测验、听写、作业等表现优异或进步显著的小组,视发言情况而定加1—5分;4、在课堂以及课外活动中,小组成员表现出创意或独特的思维;设计问题等活动中提出独特的问题与建议,与众不同,视情况而定加2—6分;每周一利用班会课进行一次小结、表彰,对达到一定分数的小组进行嘉奖,分为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精神鼓励形式有口头表扬、颁发奖状、颁发奖品等。

(一)学生学习状态评价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分为三个方面:1、学生的参与状态。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学生参与教学中的数量、广度、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标志。

就数量而言,要看学生参与的人数及时间的数量;就广度而言,要看是否各个层面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即全程参与问题;就深度而言,学生参与的是表面的问题还是深层次的问题,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参与。

2、学生的思维状态。

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学会倾听;是否善于交流、交谈;能不能独立思考;能不能发现问题;能不能从多角度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的回答能不能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关注;学生的回答错误或提出的异议有没有人指责,正确的是否得到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否能够彼此交流和分享见解。

3、学生的达成状态。

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并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使其融会贯通;学生在获得新知识时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投入;学生的技能是否得以训练或提高;学生的情感是否得到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是否得到了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的时候是否得到鼓励;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变化;学生的求知欲是否增强;学生是否更喜欢老师。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作用说到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很自然的使人们想到怎么用评价标准去评价他人的课,这只是开展评价工作一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它还具有如何激励教师自己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评价工作就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作,而是一个研究工作。

它需要一个教师参与研究的过程。

1、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课改的深入推进,促进了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改变。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推动学校校改的深化。

2、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师只有自己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

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评价具有改进功能,可以强化反思与调节为了使教学活动不断接近设定的教育目标,就必须对活动过程中偏离目标的行为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

教师可以借助于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教学实践状态,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有了再学习、再改进、再实践、再提高的反思过程。

(三)、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

首先是过程评价。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

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既要体现个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团队的力量。

因此在评价学习结果时,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及时奖励优胜小组,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合作过程中的及时鼓励和评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激励性的语言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当然针对孩子的不足与偏差教师也需及时地给予纠正、指导。

在小组合作和学习中,教师的激励评价不仅要关注每个学生,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团体,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教师请小组代表发言时,应少一些“你”,多一些“你们小组”,也要让孩子少一些“我”,多一些“我们小组”。

只有全面地、积极地、发展地看待、分析、评价和鼓励学生,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效应。

建立合作小组后,教师可将学习、纪律、合作等纳人评价范围,并将权力还给学生,由小组成员互评。

这样多方面的评价不仅弥补了老师评价容易囿于学习和纪律的框框、以偏概全的不足,还引导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扬长避短,增强了自信。

在班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当小组接到一个任务的时候,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中的个别成员总是不能够积极地为完成任务思考、想办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一味在那里听,小组发言的时候也不积极的表态,而只是在最后把结果记录下来。

这样使这部分学生总是处在一种接受状态,他们的合作意识没有得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使他们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得不到发展。

分析原因主要是这部分同学在合作过程中没有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再加上组长和老师又没有很好的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就其根源还是评价机制没有照顾到这部分同学。

所以使每一个小组的组员能够积极参与,在本组中能够体现其价值,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使建立起来这种小组学习生活方式失去生机和活力。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主要方法就是合理和科学地的评价。

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中的评价要全面而有激励性。

讲课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是整个教学的最重要环节,针对当前课改的行进,要求教师根据十六字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基础性,要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基础要求和学生发展的实际,而且要有一定的全面性,不仅要考虑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而且还要考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则还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性,做到“保底不封顶”使学生的个性能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要具有结构化,要突出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支撑,结构合理,联系紧密,形成网络。

2、要达到问题化,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和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展示知识再生产,以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其次,对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思辩性,内容呈现层次分明、构成有意义的问题系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