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_基于课堂教学视频的视角
《2024年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视角》范文
《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视角》篇一一、引言在现今的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实践性、互动性及学科特性显得尤为突出。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场所,其中,对学情的准确分析和应用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情分析”的视角出发,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二、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学情分析是教学前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全面了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情分析对于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情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学情分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 分析学生基础,制定教学策略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包括学生的识字量、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
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从基础开始逐步提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入更深入的内容和更高级的技能训练。
2. 关注学习习惯,调整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教师来说同样重要。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例如,对于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于喜欢听讲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讲解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
3. 满足学习需求,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目标等,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历史知识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适应学习风格,优化教学环境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都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善于视觉学习,有的善于听觉学习,有的善于动手实践。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优化教学环境,如调整教室布置、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解构、建构、重构、再构——基于文本利用视角的对话课教学“四部曲”
解构、建构、重构、再构——基于文本利用视角的对话课教学“四部曲”□唐雅雅【摘要】在Let’s talk对话教学中,教师需深入解读教材和分析文本,紧扣文本语篇内容,关注核心语言,通过文本解构、建构、重构、再构,让学生明晰教材内涵,提高语言技能,丰富语言输出,提升对话意识与能力。
该策略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助推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文本“四部曲”;对话意识PEP教材中的对话板块,语言真实、流畅,贴近话题情境。
该板块“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它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融合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完成各种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其中,高年级的对话语量增加、话轮增多、篇幅增长,发散性语言和联想性语句出现,对话语境更丰富,话题更真实。
教师通过不断尝试和修正,对对话教学进行了文本解读和教学重构,整理出对话课教学的四部曲:文本解构—文本建构—文本重构—文本再构。
该模式紧扣对话文本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从文本和插图中寻找内在逻辑关系,通过设计挖空、排序、辨析等方式产生信息差,引发学生感知、观察、分析、预测、判断、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发展其语言运用能力,助推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本文以新版PEP五年级下册Unit3My School Calendar B Let’s try&Let’s talk板块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基于文本“四部曲”进行对话教学,以提高对话教学的实效性。
一、文本解构——围绕话题,解读文本,明晰教材内涵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
教师只有深入分析和研读教材,才能依托教材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教师须多元解读文本,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读出他们的逻辑关系、内在思想,突出文本的内涵,并在各板块的教学中加以体现,从而引领学生理解、体验和感受文本,赋予文本以生命,赋予课堂以活力,使教学变得立体和综合,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11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特征研究基于视频案例分析的视角
数字化环境下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的分析研究
对于未来研究,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1)研究数字化环境 下的教学互动行为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情况,以拓展其应用范围;2)加强数 字化环境下的教学互动行为的实践研究,以不断完善其理论体系;3)注重数字 化环境下的教学互动行为的多元评价,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其效果;4)探索数 字化环境下的教学互动行为的优化策略,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数字化环境下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的分析研究
其次,我们将探究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互动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学生个体 特征、教师教学风格、学科领域等因素。最后,我们将评价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 互动行为的效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兴趣、交 流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数字化环境下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的分析研究
数字化环境下课堂教学互动行为 的分析研究
数字化环境下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的分析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互动行为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 要特征。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师生提供了更加 广阔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然而,对于数字 化环境下的教学互动行为的研究尚不充分,有待进一步探讨。
4、问题导向,引导思考:通过11课堂环境中的问题导向教学,引导学生积极 思考,深入探讨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应用题”时,可以通过问题导向的方 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题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11课堂环境下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资源设计
5、整合资源,全面发展:利用11课堂环境的资源整合功能,可以将各种优质 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可以引入在线数学游戏、数 学实验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结论与建议
读《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有感
读《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有感读《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有感读《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有感1《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这本书,为了更好关注每个生命体的个性成长理论基础上告诉我们,我们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这是一本学术性较强的书,它从五个方面,通过观点、例子,顺序的阐述了课堂观察的历史、过程和方法。
书中讲到了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的操作性定义:个体或群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后,在知识和技能上和课堂学习之前相比,表现出进步,达到了预设的合理目标,这一进步是在学生与教师、同伴、自身有意义的学习互动中产生。
一、设置合理的目标合理的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学生学情及认知起点,对学生要因材施教,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二是体现学科内容的本质特征。
当我们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因为学生的表现不如人意,未达到相应效果和目标时,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目标预设是否存在问题,是难度过高还是目标不清晰不准确。
当预设目标与学生认知水平冲突时,我们需要调整目标,我们作为一个教授者,在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时,要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而预设。
二、关注学习的进步度书中进步度是指学生学习的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
对于日常教学一般只关注终点,而学生的起点关注度不足。
在信息丰富的时代,一堂课下来,技术动作的准确率很高,或许是教师教学产生的,也可能是学生本来就有的'。
课堂观察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我们可以尝试给学生做起点摸底,对同水平学生进行知识问答及尝试练习,可以在每堂课的末尾用2—3分钟设计好下堂课内容的知识摸底,从而来整体或修改下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目标达成过程是有意义面对优秀的成绩,需要追问和了解,好成绩是哪里来的?目标达成的过程是否有意义是重要的一个标准。
什么是有意义:达成目标的过程是有效且富有独立性、创造性的,就是有意义的。
书中把依靠记忆重复操作来提高分数的做法成为条件发射。
小学阶段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是发展的趋势,过程的意义性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设计教学时,需要在探究练习的拓展性上要多些思考,而作为一个教授者,更要深入了解现阶段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
教师教学交往的偏失及其对策——基于课堂提问话语的视角
主要 靠教师 这一 “ 等 中的首席 ” 平 发动 和促成 。 课堂提 问是 以话 语 为载 体 。 接发 生 于师 生 、 生 主体 间 的 直 生 课 堂事件 , 它渗透 于课 堂这 一“ 域 ” 场 中发 生和进 行 的
.
,
r
生 r ( 王) : 秦 让使 者传递 给赵 王一封 书信 。
在 课堂 教学过程 中 ,语 言之于 交往 , “ 不仅 是 交往 心 、 书本为 中心 ” 的状 况的一 直存在 。 1 此影响 , 1 7 受 课堂
的工具 和手段 , 而且 是教 学交往 的存在 形 式 。人 在 语 提 问成 为教 师检验 学生 对既成 知 识的 掌握情 况 , 定 判 言交 往 中沟通 着情 感 , 构 着知 识 , 受着 教 育 ”1 建 接 [ 3 这 学生 学业好 坏优 劣的 一种手段 。 师成 为既定知 识 的 教 样 的交往 能够 促成 “ 生命 课 堂 ” 的建 构 , 教 学 中 , 在 确 代言 人 , 其提 问 的话 语 必然 以知识 的预 设性 为准绳 而 立了“ 主体 一客 体 、 体一 主体 、 主 主体 一客 体一 主 体 ” 背离 了其 生成 性 , 表现 出 明显 的封 闭性 。下面 是一 堂
关键词 : 学 交往 ; 堂提 问 ; 语 教 课 话
一
、
教学交 往 内涵 的再 思考与 课 堂提 问话语 视角 师 生关 于文本 知识 的互相 交往 、 沟通 和对 话过程 。而
“ 话语 ”一词本 身包含 对话 、叙 述 、争辩 、言论 等 义 『‘ 5哈 ‘ 人们对教 学 交往 的认 识是 个逐 步加深 的过程 , 先 项 。1 贝马斯 也指 出了话 语 的一 个重要 功能就 是交 后分别 注重于 四个层 面 的理 解 : 作为 单纯 教学 背景 条 流功 能 ”旧 见 ,话 语 ” 。可 “ 无法脱 离与 “ 交往 ” 的干系 。 因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循证评估基于学习结果的视角
教师教育研究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Vol.32,No.6 Nov.,2020第32卷第6期2020年11月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循证评估:基于学习结果的视角王松丽,李琼(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西宁810016)[摘要]当前国际教师教育专业认证趋向循证评估,特别是要求教师培养项目提供师范生的学习结果证据。
学习结果评估直接指向学生学习状况,具有问责和改进的双重功能,成为保障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循证评估,收集多层面、多方面、多类型的学习结果证据,建立证据数据库,进行有目的的循证改进,有助于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范式改革,提升教师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循证评估;学习结果;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905(2020)06-0008-06Evidence-based Evaluation for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The Perspective of Learning OutcomeWANG Song-li,LI Qiong(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Institute of Plateau Scie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y Xining,Qinghai,810016,China) Abstract:Evidence-based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as one significant means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eacher education,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practitioners and policy-makers internationally.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need to provide the evidence of learning outcomes of student teachers and students taught in schools later which functions as accountability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e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vidence-based evaluation for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and suggested that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collect multiple aspects and layers of learning outcome data and evidence,build teacher education database and improve teacher education quality through the evidence-based evaluation.It would provid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building learner-centered teac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reforms in Chinese context in research,policy and practice.Key Words:evidence-based evaluation,learning outcomes,teac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循证(evidence-based)实践即是基于科学可靠的证据进行决策和实践的理念和方法,目前正在医学、法律、公共政策等专业领域内广泛应用,而在教育领域内的研究与应用正在引起关注。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基于项目课程下教师的视角
DC C . 2 0 1 3
第1 O卷 第 1 2期
V0 1 . 1 0 N o . 1 2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 —
基 于项 目课 程 下教 师 的视 角
李 邦 帅
( 丽 水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浙 江 丽水 3 2 3 0 0 0 )
摘 要 : 项 目课 程 作 为 高职 院校 课 程 改 革 的一 个重 要 方 面 , 已基 本 进 入 了课 堂教 学 卖施 阶 段 。目前 , 高职 项 目课
人, 课堂教学从 “ 以教 师 为 中 心 ” 走 向“ 以 学 生 为 中心 ” , 建 构
主义教 学理论 强调 , 知识不是通过 教师传 授所得 , 而是学 习
者 通 过 自我 建 构 的方 式 获 得 。然 而 在 实 际 的 课 堂 教 学 中 。 不 难 发 现 。传 统 的课 堂教 学 观 念 仍 然 影 响 着 广 大 高 职 教 师 . 教
起 来 的 。这 说 明 。有 效 的课 堂 教 学更 应 该 促进 学生 真 正 的发 展, 更 应 该 考 察 学生 的学 习过 程 。但 是 , 完 美有 效 的课 堂 教学 活动包含了“ 教” 和“ 学” 的双边活动 , 只 强调 学 生 的 “ 学” , 而 忽 视教 师 的 “ 教” , 是 片 面 而无 效 的 。 因此 , 本 文 试 图从 教 师 的 角 度, 来 建构 课 堂 教 学 有 效 性 的 评判 标 准 。 ( 一) 教 学 目标 的适 应 性
程 课 堂教 学仍 存 在 一 系列 问题 , 要 判 断 项 目课 程 教 学是 否 有 效 , 可 以从 教 学 目标 、 教 学 内容 、 教 学 管理 、 教 学评 价等 方 面进行 评 判 , 同时, 需要 转 变教 学现 念 、 加 强 师 资培 训 、 建设 项 目资 源库 来提 高课 堂教 学有 效性 。 关键词: 项 目课 程 ; 课 堂教 学 ; 有效 性 ; 教师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概述——基于教师“教”的视角
一
系列问题 解决行 为,主要包括 : 教学前 的准备策 略,教学 中
最后,在理论准备 的阶段需要考虑 的就是 采用发现学习和
的实现策 略和教学后 的评价 策略。课 堂教学研 究是指现代教师 接受学 习的何 种教学模 式,对于不同的课程、不同成长阶段的 工作的一种生活方式 , 教学不仅是一种意图性 ( 有目的)的行为, 学生, 需要采用不 同的教学模式 , 教师在了解学生 的实际情况下,
过这 三个阶段的学习,把外在 的理 论内化为 自己头脑 中的理论, 知识,主要 是探讨 教学 与教学理 论的含义 ; 学理论的发展 ; 教 教学的准备阶段——理论的学 习 前瞻性地提示教师 ,在普遍 的课程教学 中可能存在 这样 的问题 , 二 ,教学的实施阶段一策略的应用 教师 教学 的场所主要是课堂 ,如何在课堂 中上 好课 需要掌
中国 电力教育 CE E P
—
DOI 码 :1 3 6/ .sn.0 7 0 92 1 .80 8 编 0.9 9jis 1 0 —0 7 .0 02 .2
磊 磊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概述
—
基于教师 “ 的视角 教’
峰 朱迪康 徐正 前
何
摘 要 : 述性 的课 堂教 学的定 义是教 师教 与学生 学的统一 。 而在 实 际的教 学活 动中,教 师的教 与学生 的学是可分的, 而且 必须 分开。 描
该 目标 的 最 大 阻碍 。 教 师 要 进 行 “ 人 ’ 的 课 堂 教 学 ,就 要 通 教 从 而 熟 练地 运 用理 论 。
一
教学 的原理是综合 的基础知识 ,是教师进行 教学 的一般性
教 学 理 论 的 基 本 问题 。 其 中,教 学 理 论 的基 本 问题 是 预 防性 和
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网络课程的视角
2018年6月,教育部强调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
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在线学习平台为学习全过程监测提供了平台与手段,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网络课程的普及,积累了海量且涵盖多门类学科的教学、学习数据。
在线教育绝不是将传统现场教学内容直接照搬到网上,而是更合理地组织优质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习的发生[1]。
通过在线平台能够有效监测学生学习全过程,借助其数据采集功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学习行为与学习质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优化在线教学,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对于今后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2]。
针对网络课程学习,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聚焦于学习行为内涵、学习行为影响因素、学习行为评价等。
在分析学习行为时,以往研究主要考虑了在线平台、教师质量、教学环境、学习质量等方面[3-5],较多地考虑了学校条件、教师水平等因素,较少有研究从学习者角度分析评价学习质量。
在分析网络学习行为与学习质量关系时,已有研究证明两者密切相关,但结论信度仍有待进一步验证[6]。
如刘惠如证明访问次数、访问总时间、浏览页数、在线测验次数等因素与学习质量显著正相关[7],杨奕晨等研究证明访问次数、讨论次数等因素对学习质量没有显著影响[8]。
针对学生学习行为评价,以往研究大多通过问卷调查,存在主观性较强等局限性[9]。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日新学堂”在线教育平台为基础,收集、整理学生网络课程学习全过程学习行为数据,通过客观数据分析学生学习特征,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学生分类,差异化分析不同类型学生学习行为及学习质量差异,基于相关性分析探究网络课程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质量间的关系,最后,依据统计分析结果,提出个性化的指导与建议。
一、网络课程学生学习质量影响因素学生的学习行为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在已有网络学习质量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在线学习平台监测数据,考虑学生学习内容、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效等方面,从学习者角度提出网络课程学习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能力比赛成果回归高职课堂教学的启示
教学能力比赛成果回归高职课堂教学的启示基于高职信息化课堂教学视频分析的视角,对高职教学能力大赛参赛课程教学录像进行质性编码与量化分析,深度剖析高职课堂师生教学互动现状,得出以下启示: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主结合共建课堂教学互动形式教师教学行为以课程讲授、发布课程指令和采纳学生意见为主,也存在基于信息技术的资源演示和作品分享与评价。
学生活动中,主动回应教师的问题和进行实践练习较多,也有基于信息技术的成果展示与资源学习,但在实践创作和问题思考上比较少,不存在被动回答教师问题的现象。
整体上,教师活动率高于学生活动率,说明高职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导,知识讲授仍旧是高职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式。
应基于任务驱动,通过开放式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合作探究,开展交互分享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确保高职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二、同质内聚,异属耦合,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属性层面,对于文科类课程教学,师生的课堂教学互动主要基于言语行为,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引出教学主题,同时将促进批判反思的开放性高阶思维问题蕴涵到知识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情境进行思考与问题解决,促进智慧学习发生与保持。
对于理工类课程教学,由于更加注重学生操作技能习得和思维能力训练,教师应通过构建训练情境、发布训练任务,使学生在信息技术有效支撑下深入体验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
师生的课堂教学互动要以“(师)讲-(生)练-(师/生)问-(生/师)答”结合的模式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思考探究能力。
在课程类型层面,公共类课程在学生活动上以言语行为互动为主,主要包括学生小组讨论和主动回复教师的开放性提问。
应通过丰富的课堂辩论、头脑风暴等活动丰富公共课课程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参与度。
专业类课程在教师活动比、教师言语行为比、学生练习比和有效沉寂比上都高于公共类课程,应通过实践项目拆解或案例分析,系统深入构建学生专业理论认知结构。
基于教学视频案例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
基金项 目: 2 0 1 2年度教 育部人文社会科 学研 究青年基金 项 目 “ 生态学视 角下的教 师专业发展 之技 术取 向 问题研 究” ( 1 2 Y J C 8 8 0 0 8 0 ) ;2 0 1 3年唐 山师范学院科 学研 究基金 项 目 “ 视 频案例在 师 范生 实践 性知识 生成 中的
基 于 教 学 视 频 案例 的 教 师 专 业 发展 实 践【 技术瑚
】
基 于教 学视频 案例 的教师 专业发展 实践
口秦 丹 阴瑞华
摘 要 :信息 时代 ,技术 已成 为教 育生态 系统 中不可或缺 的构成要 素。如 何通过技 术培养 高效能教 师成 为
教 师专业发展 中重要 的研 究议题 之一。教 学视频 案例 以教 学观 摩、教 学研 究为 目的 ,以视 频为 主要形 式 ,全程 记 录某个真 实教 学活动 ,能为教 师呈现真 实的课 堂教 学情境及 向专 家学 习的机 会 ,帮助教 师实现 隐性教 学知识 显性 化并生成教 学实践性知识 。因此,可以将教学视 频案例 应用 于教 师培 训工作 。基 于视频 案例 的教 师 专业发 展 实践证明 ,教 学视频案例 不仅 有助 于教 师将 理论 知识 与 实践相联 系,检验 理论 中的观 点 并形成 自己的看 法 , 还有 助于教师与他人 交流,使 学习突破 个人活动 的局 限。但是 ,在 利 用教 学视 频案例 支持教 师反思及 共 同体 学 习过 程 中,要 注意 突破教 学实录的厨 限 ,使教 学视 频案例 成 为一个 有机 的 资源整合 体 ,为教 师提 供视 频分析 及 标 注等辅 助性工具 ,帮助教 师有 效吸收教 学视 频案例信息并加 以创新应 用。
、
一Hale Waihona Puke I J 现 磺羹嬉i 研究 l l a x 3  ̄ a 期/ 总 期
从微课视域角度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实践
摘要:本次研究基于微课视域角度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实践,通过微课的方式对信息技术进行优化利用,对改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探究意识,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教学化学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用抽象的思维去认知和解读。
比如一些化学实验,学生并没有亲自接触过,或者偶尔的做一些实验活动,对其内容缺乏充分的熟悉和了解,对实验过程和细节的认知往往会比较粗浅,不够生动。
微课这种教育方式的发展,对于弥补化学课程中传统教育模式的短板不足有很好的效果。
因为微课是以视频课件为主,但同时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络资源,整合了一系列办公软件等的功能。
它大大超越了课本教材本身的局限,因此可以说微课是利用互联网通讯技术,在传统的教学资源上进行了优化和创新的功能多样的教学资源。
微课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和视频课件的呈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热情,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对学生学科知识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对于教师来说,微课为其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教学工具,帮助老师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初中化学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微课参与初中化学教学所遭遇的问题1.盲目的微课教学不利于核心素养的渗透。
根据新课标等的要求,初中化学教学更加侧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微课教学所应该达到的效果。
但是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会发现部分教师对微课的利用比较盲目,缺乏准确的针对性。
很多教师将微课教学的教学目标放在了教学内容上面,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微课的内容设计以及微课参与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进行有效的体现,学生虽然也在看微课视频课件,虽然也在配合教师的讲解,完成课堂作业,但却和在教材上看例题、看化学概念、做化学作业没有本质差异,化学的核心素养并没有在微课中得到充分的启迪。
2.微课教学并没有充分体现对学生个体情况的尊重。
根据核心素养等的教育需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当做到因材施教。
但是,微课参与的化学教学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基于项目化学习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以《秦统一中国为例》
基于项目化学习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以《秦统一中国为例》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方式的认知逐渐深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成为关注的焦点。
项目化教学方式的引入与学科实际教学之间的紧密结合,使得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基础知识,更要通过探究性的活动来满足学生实际的发展需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等综合性能力,以期通过某一教学项目的开展,使得学生成为新时期具有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等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实际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促进了课堂教学地有效实施,提升了教学质量。
通过大量基层教师的经验表明,项目化学习与初中历史课堂地结合能够取得的教学成果较为突出。
因此,在本文的探究中,基于项目化学习与初中历史课堂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希望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分享,为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字:项目化学习;初中历史;有效教学一、紧扣教学内容,确定项目主题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应更好地贴合教材学习内容,同时应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项目化主题的确定过程中,首先考虑到教材内容为“秦统一中国”,项目化的主题应当包括教学重点——“秦灭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内容;但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该项目也要贴合初一学生的学情,做到让学生有兴趣、让设计有内容、全员可参与,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为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结合教材内容,本文设计了以“鉴宝”的形式为主要的项目活动类型,以文物作为载体呈现秦统一的过程及巩固措施的项目实施方案(表1),最终确定项目名称为“国宝会说话”,将该项目划分为“国宝说统一”、“国宝说治理”、“国宝说古帝”三个部分展开。
在具体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的每个环节都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既加强了学生对于项目化学习的认知,也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内容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表1 “国宝会说话”项目实施指南二、制定项目计划,设计小组分工项目化学习的核心是利用驱动性、真实性地问题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习、解决问题。
《研读新课标重新定位新课堂》2022年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
研读新课标重新定位新课堂——2022版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
近段时间,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同时,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参与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通过观看专家教授视频、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深入学习,反复思考,对新课标的内容、变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对于如何将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日常教学中也有了一些思考,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和收获。
一、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包含六个方面: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
与2011版做比较,新增添的内容包含课程目标中的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第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它在教学的方向上,指引出了一条非常明确的路径--我们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
原来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指向的是知识性和知识点的解读,而现在的课程标准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个当然也给我们老师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我们的总纲叫做课程目标,当然是立德树人,不光是在语文学科,应该是我们的所有学科都必须以这个作为基础进行。
第二个比较大的变化,原来的课程标准指向的内容没有界定得这么清晰,而这一次的重要内容主题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内容主题。
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使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
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
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
基于教师视角下的学习中心课堂述评及其启示
基于教师视角下的学习中心课堂述评及其启示
林冬梅;杨晓玉
【期刊名称】《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9)002
【摘要】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取向为学习中心课堂.通过对学习中心课堂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基于现有研究,从教师视角总结出我国构建学习中心课堂的三点启示:(一)教师角色由\"主演\"变成\"导演\";(二)教师的知识观决定教育观;(三)构建师师、师生\"学习共同体\".
【总页数】6页(P110-115)
【作者】林冬梅;杨晓玉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喀什844008;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喀什844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
【相关文献】
1.基于教师视角下的管理类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法探析 [J], 闫忠志
2.基于教师视角下的学习中心课堂述评及其启示 [J], 林冬梅;杨晓玉;;
3.翻转课堂学习模式下外语学习者焦虑研究述评 [J], 杨晋
4.专家教师视角下高中英语课堂深度学习的比较研究 [J], 曾家延; 王利
5.基于教师视角下幼儿入园适应困难分析及启示 [J], 李玲;蔡永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市级课题《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结题报告
市级课题《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结题报告在县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下,祁门县芦溪中心学校和渚口中心学校两校联合申报的市级课题《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顺利完成了两年的课题研究任务,现就课题取得成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教育趋势应呈多样化,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个性化选择,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微课”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正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的。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其中,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
“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设置问题情境,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疑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辅导资源,让“微课”逐渐成为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最佳工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发挥重要作用。
微课的制作主体是教师,本课题一方面重在实践层面探究小学各学科微课的设计策略。
从微课内容(知识点和概念讲解、技能训练、过程演示、微探究、微练习、微游戏等)的选择、课件资源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思维过程展示,表现方式选择等层面进行探讨,形成一些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微课设计的方式方法和规范要求。
另一方面,探究微课资源在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
微课资源作为一种手段,在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如何创设更多机会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基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是探究微课资源对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方式的影响和改变。
如何发挥微课资源在学生课外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在微型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上的实效性。
基于课堂观察视角下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经验教师 E=互■■— 职初教师 臣互三 ■
E 原理知识 ( 三 学科 的原理 、 规则 , 一般教学法知识 ) - 案例 知识 ( 学科教 学的特殊 案例 、 个别经验 ) 策略知识 ( 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 核心是反思) 研究 表明 , 职初教 师 、 验教 师和 专家教 师 的学 科 经
要虚心学 习模仿 。 以观察 、 可 模仿优 秀教 学设计 的“ 精妙
之 处 ”观 察 、 ; 模仿 优质课 光盘或 录像 , 模仿 优质 课对 教
学 各环节 的把握 ; 向身边 的优 秀教 师学 习 , 习他们 如 学 何处理 教材 、 驾驭课堂 。学习优秀教师 亲切 民主的教学 态度 、 端庄典雅 的教学 气质 、 科学严谨 的教学方法 、 优美
教学知识 、 案例 知识和策 略知识 是他们 的最大 差异 。教
风格 的。因此 , 仿必须注 意高标 准 , 模 严要求 , 于琢磨 善 思考 , 得其精髓 。
二、 立格定型 : 在课堂观察 中探 索磨炼
育教学 工作所 需要 的专业 能力更 多还 是通过 职后教 育 和 自我学 习而取得 的。而且大 量的研 究表 明 , 专业能力
自己的实际教情 与学情对别人 的课重新进 行组织 、 整合
格是 在发展 中形成 的 , 也是在发展 中完 善的。教学风 格
的稳定 性是相对 的 , 发展性是绝对 的。一个 教师教学 风
与创新 , 借鉴 吸收别人 的养 分 , 入 自己个人 的智 慧 与 融 独到的见解 , 达到“ 借智补智 , 借力使力 ” 目的。 的 教师 在观察 模仿 中必须 坚持 “ 拿来 主义 ” 为我所 “
上完善课 。
、
模仿入格 : 在课堂观察 中学 习起步
《2024年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视角》范文
《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视角》篇一一、引言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素养、人文素养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情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学情分析的视角出发,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二、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学情分析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学生基础:通过学情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 确定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 优化教学方法:学情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评估教学成果:学情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帮助教师评估教学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情分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情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语文基础分析:通过对学生已有语文知识的了解,分析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 学生学习兴趣与需求分析: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为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3.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以便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4. 课堂互动与反馈分析: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互动情况和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四、基于学情分析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基于学情分析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情境教学: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基于教师视角下的学习中心课堂述评及其启示
基于教师视角下的学习中心课堂述评及其启示林冬梅,杨晓玉(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喀什844008)摘要: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取向为学习中心课堂。
通过对学习中心课堂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基于现有研究,从教师视角总结出我国构建学习中心课堂的三点启示:(一)教师角色由“主演”变成“导演”;(二)教师的知识观决定教育观;(三)构建师师、师生“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学习中心课堂;教师;启示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134(2018)02-0110-06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课堂改革的总体趋势呈现出从“教”向“学”转变。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取向是建构学习中心课堂。
[1]在学习中心课堂中,教师首先需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个性化指导学生“如何学”;之后教师再选择教的内容、教的方式,这才是课堂改革讨论的重点,“依学定教”亦是此理。
本文试图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学习中心课堂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出我国教师构建学习中心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文献综述(一)基本概念“学习中心课堂”即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的课堂。
[1]包括“以学为本”和“依学定教”,“以学为本”即以学生能动、有效的学习活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本体性或目的性活动;“依学定教”即教师以引导、激发学生能动、有效的学习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并非以教师自身的活动直接去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中心课堂”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意识,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轴心开展一切教育活动。
(二)国内外学习中心课堂研究述评1.国外学习中心课堂第一类,教师通过改变各种教学行为,构建学习中心课堂。
如Learning-Centered Teaching一文中指出学习中心角度的教学要思考如何使每一个决定和行动影响学生及他们的学习。
Carolyn M.和Kristen W.认为课堂管理的重点应从“控制学生的行为(controlling students' behavior)”转向“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creating learning-centered classroom)”[2]。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视角与策略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视角与策略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对课程的调整,着眼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可以在当下的学习阶段进一步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自信心,逐步的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而感受到语文知识背后所蕴含的魅力,从而能够不断的活跃思维,勇于探索。
基于此背景,以下新课程教学中增加了学习任务群这一教学指标,并借此来进一步的提高当前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价值,以此来不断的改善小学生个人的阅读质量,更好的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然后学生可以对不同文章的阅读和对比来不断的总结阅读经验,最终培养出学生个人的辩证性思维,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群指标涉及三大类型,其中包括基础型,发展型以及拓展型。
为了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推动学生形成辩证性思维。
教师必须要进一步的落实好新课程改革发展要求,基于学习任务形式,脚下对当前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调整,并能够合理的处理好不同类型任务群的关系,让学生可以在初步阶段打好基础,由浅入深的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不断的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到教材以外的阅读内容,从而不断的完善学生个人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可以独自的进行文章的分析和推理,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的学习态度,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个人的理性思维。
一、分析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意义1.1思辨性阅读教学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阅读内容总结阅读经验。
单靠以往传统的知识积累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而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教师可以立足于教材内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出具有思辨思维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也能够逐步的形成理性思维,并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进行改正,也可以观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从而更好地促进教 师自身及学生的发展。
2.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观看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 通过互联网观看其他教师的视频,可以节省自己拍摄视频的 成本,而且互联网上有丰富的专家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资源,教师 可以通过观看这些视频,来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3.教师之间可以组成视频小组 在视频小组里,几名教师一同观看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视频,之 后对其进行讨论与点评。这样既可以使教师自身的不足得以弥补, 也能使好的教学技能得以分享。 4.学校应为教师的学习提供资源 基于视频的学习,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之外,学校也应为教师
视频对教师学习有很大地促进作用,因为视频是将传统的文 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字记录的案例改用视频技术记录后形成的案例。由于其可以记录 真实情况的特点,这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视频除了具
4.有利于提供向专家学习的机会 向专家学习的困难通常有两个,一个是在需要的时候不一定
备传统文本案例的特点外,与传统的文本研究相比还有其自身的 在身边找到专家,特别是高层次的专家;另一个是专家的知识在很
态的感觉及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变等。这些经验在其产生的初期 频的学习,教师不仅能使教学技能等得以提高,也能促进教师科研
往往是外显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经验性的东西才逐渐成为内 素养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应予以重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隐的部分,不可言说、只能意会。如果要重新使它们呈现出来,就必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3.有利于教师进行反思
是有一些困难的。但视频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
反思教学行为和实践对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
师这种特殊的学习要求,促进了教师学习。
作用。与反思日记等传统的反思方法不同,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观
一、课堂教学视频的优点
看视频进行教学反思,而不会忽略任何教学细节。另外,教师也可
特点,如更客观、更生动、更具体等,具体如下。
大程度上是“默会”的、动态的。如果离开自己的实践背景而行为,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在视频案例的教学活动中,专
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视频播放设备随时观 家可以由两种途径介入,其一是作为案例的主体对教学进行示范;
看视频画面,并且通过简单操作就能实现回看、暂停、慢放与快放 其二是作为旁观者对案例进行点评。
存,并且存贮量较大,最重要的是视频可以说是一种永久性的资源。
随着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视频设备的普及,教师可以随堂
4.视频易于分享
拍摄一些教学视频,课下进行观看自己的教学行为,针对不足的地
基于视频操作简单,易于保存,易于传播,便于携带等优点,视 频易于在 CD 机上、互联网上与他人分享。
二、课堂教学视频对教师学习的优越性 20 世纪 60 年代,视频被引入教师教育中以来,许多研究者认 为这项技术在促进教师教育变革方面会有很大作用(如 Olivero, 1965)。 1.有利于提供真实可信的课堂情境 视频创设的情境可以促进观察者的认识,从多种角度发展丰 富的心理表征,其空间的、动态(活动)的特点也使得教学情境更为 丰富和真实。视频可以捕获课堂的大量细节,如教室物理环境,有 声和无声的交流,及教师看不到的活动等。因此它可以更好地揭示 教学事件的模糊性和复杂性。 2.有利于“隐性知识”的学习
新课程学习 181
2011 年 6 月 18 日
观察视角
教师学习—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的视角
文/李 晶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兴起,以及教育改革的开展,这些对教师提 须有一个“触景生情”的过程。因为个体化的知识只有经过适当的
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这些要求。 组织化后才能产生普遍的意义。
对于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来说,现实中进入其他教师的课堂学习
通过课堂视频回放为“隐性知识”的引发提供一个实际的情 的学习提供资源,如提供视频设备、资金等,也应对教师的这种学
境。对于教师职业来说,教学知识中的内隐成分包括教师对教学过 习进行认可,给予鼓励等。
程、重点、难点等的把握,教师的课堂机智,教师对学生课堂心理状
总之,教师的工作性质,要求教师要进行不断的学习,基于视
过视频提供的类似真实的情境来获得体验感受。因此,使用者通过 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就可以很好地促进共同体内的沟通、交流与发
观看视频,可以得到丰富的、真实的信息。
展,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自己的学习。
3.视频易于保存
三、教师基于视频的学习策略
与传统的文本等存贮方法相比,视频体积十分小,因此易于保
1.教师可反复观看自己的课堂教学视频
视频。 2.提供真实的情境 视频可以模拟一些真实的情境,提供高情境性,从而让使用者
5.有利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因 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逐渐地融入一个学习共同体中,这个学
具有高度的参与性与体验性。正是视频的这一优势,使得使用者通 习共同体可以是一个视频俱乐部,也可以是一个科研小组,一旦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