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二、当仁不让于师 Word版含答案答案
先秦诸子选读《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先秦诸⼦选读《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新蔡⼆⾼教学设计16级语⽂组主备课⼈:王丽时间:2018.3.8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活动设计⼀,导⼊新课同学们,万世师表最早是⽤来形容谁的?为什么孔⼦的弟⼦对他的评价如此之⾼,在弟⼦们的眼中到底孔⼦是⼀个什么样的⼈,孔⼦对待⾃⼰的学⽣⼜是如何态度的?今天我们就揭开谜底,来认识⼀下孔⼦。
⼆、通读全⽂13章,把这些内容作⼀简单分类。
明确:⼀)、学⽣对⽼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课⽂第1、2、3则。
⼆)、孔⼦对弟⼦的评价和感情类。
课⽂第9、10、11、12、13则。
三)、孔⼦对学⽣的教导及孔⼦在⽣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
课⽂第4、5、6、7、8则。
三、学习第⼀部分“学⽣对⽼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阅读第1、2则,结合注释,⾃⼰疏通。
1,叔孙武叔毁仲尼。
⼦贡⽈:“⽆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也,⽆得⽽逾焉。
⼈虽欲⾃绝,其何伤于⽇⽉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张19第24》)2,陈⼦禽谓⼦贡⽈:“⼦为恭也,仲尼岂贤于⼦乎?”⼦贡⽈:“君⼦⼀⾔以为知,⼀⾔以为不知,⾔不可不慎也。
夫⼦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升也。
夫⼦之得邦家者,所谓⽴之斯⽴,道之斯⾏,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张19第25》)教师明确:1,重要实词问题:毁、逾、伤。
知、阶、邦家。
2,虚词及若⼲句式的翻译:⽆以为也(⽆以:犹⾔“⽆⽤”,不要。
“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解释了。
)仲尼岂贤于⼦乎(于:⽐)如之何其可及也(如之:像这样,或不译。
其:副词,加强语⽓,⽆实义。
)3,语意略说:第1则是⼦贡捍卫孔⼦之⾔,有两个⽅⾯:⼀是把⼀般贤者和孔⼦作⽐较,⽤⽐喻的⽅式,说明孔⼦的⾼明、伟⼤,是常⼈不可及的;⼀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量的、⽆知的。
⼦贡的“⽇⽉”之⽐,把孔⼦推向了最⾼处,把孔⼦的影响⼒说到了极致。
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仲尼,万古常如夜”的评价思路。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当仁,不让于师1.体会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学习目标2.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学习重点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学习难点对孔子在道德、学问等境界的概括、评价。
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形式时间一、导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在中国孔子也说过:“当仁,不让于师。
”在面对“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在弟子眼中,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单元第二课。
二、人物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讲授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
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三、分析语段课文第8则: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资料拓展: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
寡小君愿见。
”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
……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
”子路不说。
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1.思考:从课文第8则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性格特点?共同学习资料拓展: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得罪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言语不当)。
知(通“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二 当仁不让于师 教案6 Word版含解析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比喻、对比、反复、衬托等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梳理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反复、衬托等艺术手法;3、通过诵读、讨论,领会孔子师徒间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比喻、对比、反复、衬托等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2、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新闻:“教师打骂学生9分钟音频被曝光”“教师打骂惩罚学生被全班抵制,家长赞同一种声音”“舞蹈女教师打骂学生视频热传,校方称去年已开除”“教师打骂学生,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谈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德州五中两位老师获赠锦旗”“秦皇岛好老师送学生就医,自己却遭遇车祸”“武汉教师王飞免费为学生按摩:学业身体两不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大爱暖人间,师德传天下”“山东高三女教师右臂骨折,左手写出‘最美板书’”)从这些新闻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对于教育的讨论,最多的是老师怎样对待学生,学生怎样对待老师的问题,即师生关系问题。
面对这些新闻,作为老师、学生的我们不禁也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师生关系,才是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师生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语》选读之《当仁,不让于师》,看看两千年前的至圣先师孔子及其弟子们是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从孔圣人哪里能得到些什么启示。
二、一读文本,疏通文意1、自读文本第1.3.5.7.8.9.11.12.13则,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小组讨论疑问点。
2、小组展示:小组选代表展示重点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疑难问题。
3、质疑点评:就展示的文言知识、大意疏通进行质疑点评,就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含答案
二当仁,不让于师对应学生用书P6[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绥.之斯来(suí) 2.喟.然(kuì)3。
瞻.之(zhān) 4.循.循然(xún) 5.莞.尔(wǎn) 6.偃.(yǎn)7.一箪.食(dān) 8.饥馑.(jǐn) 9.哂.之(shěn)10.以俟.君子(sì) 11。
鼓瑟.(sè) 12.铿.尔(kēnɡ) 13.舞雩.(yú)14.牖.(yǒu)二、通假字1.君子一言以为知.通智,聪明,智慧2.道.之斯行通导,引导3.子见南子,子路不说.通悦,高兴4.夫子矢.之曰通誓,发誓5.鼓瑟希.通稀,稀疏6.毋吾以.也通已,停止7.莫.春者,春服既成同暮,晚8.唯求则非邦也与.通欤,语气词三、古今异义1.君子学道则爱人..古义:喜爱别人今义:丈夫或妻子2.君子一言以为知..古义:可以表现出今义:认为四、一词多义1.绝错误!2.弥错误!3.莫{①莫.春者通“暮”,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没有谁③莫.须有或许4.疾错误!5.非错误!6.舍错误!7.如错误!8.为错误!9.其错误!10.焉错误!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之声弦歌:弹琴唱歌1.闻弦歌..2.端章甫端章甫:穿上礼服,戴上礼帽...3.风.乎舞雩风:吹风4.曾皙后.后:落在后面5.鼓.瑟希鼓:弹奏(二)使动用法1.博.我以文博:使……广博2.可使足.民足:使……富足(三)意动用法其生也荣.,其死也哀.荣:以……为荣哀:以……为哀(四)动词作名词一箪食.,一瓢饮.食:饭;饮:水(五)形容词作名词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小相;大:大相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他人之贤者,丘陵也(“……者……也”表判断)2.亡之,命矣夫(语意上的判断句)(二)状语后置句1.其何伤于日月乎(“于日月”作状语,后置)2.仲尼岂贤于子乎(“于子"作状语,后置)3.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以文”“以礼"作状语,后置)(三)宾语前置句1.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夫人”和“谁”作“为”的宾语,前置)2.不吾知也(代词“吾”作“知”的宾语,前置)(四)主谓倒装1.贤哉,回也(正常语序应为“回也,贤哉”) 2.异乎三子者之撰(正常语序应为“三子者之撰异乎")[课文·译注](1)叔孙武叔毁仲尼。
二、当仁,不让于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二、当仁,不让于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一、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本教案所讨论的教材为人教版选修二《先秦诸子选读》。
本节课要求学生家读了解《荀子》中的《劝学》一文,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和解析,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重要思想,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中的《劝学》一文的主要思想;2.培养学生对于文献阅读和解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联系现实的习惯。
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荀子》中的《劝学》一文及其注释;2.教师确定分组,并为每个小组准备讨论问题、完成任务所需的素材和材料。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0分钟)由学生自主或教师出题,通过热身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1.“学习是为了什么?”2.“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3.“可以通过阅读来学习吗?”2. 阅读材料(25分钟)1.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配给每组课本上《荀子》中的《劝学》一文,并为每个小组提供阅读任务;2.学生在小组内主动阅读,讨论并解决了所分配的问题,并在每个问题的后面简要回答问题(可以用自己的理解);3.学生们根据自己随阅就提出的问题,就另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广泛探讨,并对自己同伴的回答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疑问。
阅读任务:•阅读材料,简要记录下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其中,主要问题包括:1.《劝学》中的传统文化中,与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哪些不同?2.《劝学》认为学习是为了什么?我们的学习是不是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3.《劝学》认为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需要有所追求,学生们需要如何来做,以便自己成为有用之人?4.《劝学》有哪些地方也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运用的,提高自己的智慧或者成功?3. 学生展示(15分钟)1.每个组成员将所记录的学习问题分享给其余的组员。
2.学生们依据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理解,展开全组级别的讨论,并互相交流答案,互相传递知识。
4. 总结(10分钟)1.教师对所讨论的问题做重点梳理、回顾,并帮助学生们进行相关的反思;2.学生分享最有启发的想法,并表达对于所学内容的感悟;3.教师对本次讨论的好的方面进行肯定,并在学生的相应建议和意见上不断优化教学,使下一节课更具深度和实效性。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2当仁不让于师教案10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目标】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帮助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引导学生理解选文内容,感受孔子形象特点和人格魅力,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激发。
3、教给学生从多角度来评价人物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选文内容,感受孔子形象特点和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挖掘文本深层内涵和人物的可贵精神。
【教学方法】采用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交流法、资料助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应该听说过“当仁不让”这个成语,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个成语?(学生解释后)你们知道这个成语最初出自谁口?(孔子)那么,能够说出这样话语的孔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当仁,不让于师》这篇课文,来切身感受孔子的形象和人格魅力。
请大家一起朗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理解选文内容,感受孔子人物形象特点和人格魅力。
(3)学习多角度评价人物的思维方法。
二、检查预习,朗读课文1、去掉第2、6、10、13则,朗读要学习的九则文段。
叫两位同学和老师三人朗读,每人读三则,要求读出语气、语调、感情,老师掌握学生情况,并纠错。
2、全班齐读要学习的9则课文(或者根据情况可不读)。
三、分组、分内容自主合作学习,疏通大意,感受并概括人物形象特点1、分配学习任务(实际教学根据学生情况来灵活安排)专门安排一组同学对课堂要学的9个语段进行重点词的推敲和大意的疏通,准备在交流中对同学的错误进行纠正(文言字词专家团,老师是顾问)。
这一组的学习直接开始,不必等待其他组分工。
其他组分工:1、3则一组;4、5则一组;7、8则一组;9则一组;11、12则一组。
(1)提出共同要求:结合课下注释,找出重点字词推敲词意(每则三四个),疏通、理解大意,并概括从中感受到的孔子的特点。
交流时必须先解释几个重点词,完整翻译出大意,然后回答感受到的人物特点。
【精编】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6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比喻、对比、反复、衬托等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梳理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反复、衬托等艺术手法;3、通过诵读、讨论,领会孔子师徒间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比喻、对比、反复、衬托等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2、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新闻:“教师打骂学生9分钟音频被曝光”“教师打骂惩罚学生被全班抵制,家长赞同一种声音”“舞蹈女教师打骂学生视频热传,校方称去年已开除”“教师打骂学生,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谈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德州五中两位老师获赠锦旗”“秦皇岛好老师送学生就医,自己却遭遇车祸”“武汉教师王飞免费为学生按摩:学业身体两不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大爱暖人间,师德传天下”“山东高三女教师右臂骨折,左手写出‘最美板书’”)从这些新闻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对于教育的讨论,最多的是老师怎样对待学生,学生怎样对待老师的问题,即师生关系问题。
面对这些新闻,作为老师、学生的我们不禁也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师生关系,才是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师生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语》选读之《当仁,不让于师》,看看两千年前的至圣先师孔子及其弟子们是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从孔圣人哪里能得到些什么启示。
二、一读文本,疏通文意1、自读文本第1.3.5.7.8.9.11.12.13则,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小组讨论疑问点。
2、小组展示:小组选代表展示重点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疑难问题。
3、质疑点评:就展示的文言知识、大意疏通进行质疑点评,就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二、当仁不让于师 Word版含答案
二、当仁,不让于师一、熟语积累及运用1.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2.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3.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4.割鸡焉用牛刀:杀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
5.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水。
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运用】(判断下面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1.从神态看,他面带微笑,非常耐心,和蔼可亲,可以说是循循善诱....,身边人听得全神贯注,看起来对他是非常信服的。
(√)2.干了四十年航天,他好像永远诲人不倦....,只要是说起火箭的事儿,便激情澎湃,充满活力。
(×。
应用“不知疲倦”)3.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下,制止餐饮浪费现象,食堂当仁不让。
.....(×。
应用“责无旁贷”)4.说到底,立法对广场舞进行限制,让大妈们不再任性,并非割鸡焉用牛.....刀.,而是城市化精细治理或者说城市升级管理的必然要求。
(×。
应用“小题大做”)5.这位中国著名文字学、语言学、音韵学和古文学家,四川师范大学著的学者本色。
(√)名教授,虽登上学术顶峰,但依然不失箪食瓢饮....二、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的学生颜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老师学识丰富,博大精深。
2.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
这是在一般情况下。
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
3.《论语·先进》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论语·先进》中他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2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讲学设计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了解孔子和弟子的师生关系特点。
2.反观师生关系现状,认识孔子和弟子的师生关系带来的思考和启发。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孔子师生关系的和谐、平等、轻松特点。
2.难点:对照孔子师生关系,深刻思考现实师生关系的出路何在。
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法对比分析法学习方法:自读疏通文意归纳概括要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最美好、最和谐的人际关系,古人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开国领袖毛泽东对自己的老师深情地赞颂:“二十年前你是我的先生,现在你仍是我的先生,将来你还是我的先生。
”而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和弟子又是怎样的师生关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语》选读之《当仁不让于师》。
二、从辱师、袭师事件看当今师生关系的现状这是中国教师最窝囊的时代?这一段时间,网上不断爆出让老师揪心事件:4月7日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班主任丁海燕老师无辜被家长扇耳光;4月17日湖南桃江教师夫妻双双被家长逼下跪;4月20日,安徽蒙城一所初中生拒交试卷群殴英语监考老师……二十天不到,三起恶性事件发生,加上去年的13起媒体报道的袭师事件,也无怪老师们在网上惊呼:教师成了高危行业。
也有很多新入职的老师表示教育太恐怖了,现实击碎了他们的梦想,师生感情的小船说翻就翻……蔡元培的威仪曾记民国11年,北大的那场讲义风波——面对几百个愤怒学生的围攻,蔡元培捋起袖口,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然后满脸青筋地步步进逼,学生旋即溃散。
这民国师者的威仪,今安在?三、目标展示孔子与弟子的关系“万世师表”的孔子怎样对待他的弟子呢?孔子的弟子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呢?这样的师生关系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四、疏通文意,思考问题重点学习1、2、3、7、8、9、11、12、13则参考译文1鲁国大夫叔孙武毁谤仲尼。
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啊!仲尼是不可毁谤的。
别人的才德是丘陵,还可以超越;仲尼的才德是太阳月亮,没有办法超越。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3Word版含解析
(二)孔子对弟子的教导及相处模式类(4、5、6、7、8)
☆文段精讲:
1、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德,婉转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学生自主勾画比喻、排比的句子)
2、陈子禽如此挑拨师徒关系说明什么?
陈子禽用心险恶,手段卑劣。
第三节
☆重点字词:
卓尔:高大的样子。末:没有。由:途径。
喟然:深深感叹的样子。循循:有次序。坚:坚实深奥。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当仁,不让于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重要字词和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读法、导读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学会平等与尊重
重点
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设
计
课前检测
一、导入(2)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讲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那么,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能对他有多少了解呢?
五、总结:(2)此三则主要是高度评价老师的才学德行,以及叹息与老师的差距,从而将孔子形象更加生动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
二当仁,不让于师对应学生用书P6[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绥.之斯来(suí) 2.喟.然(kuì) 3.瞻.之(zhān) 4.循.循然(xún) 5.莞.尔(wǎn) 6.偃.(yǎn)7.一箪.食(dān) 8.饥馑.(jǐn) 9.哂.之(shěn) 10.以俟.君子(sì) 11.鼓瑟.(sè) 12.铿.尔(kēnɡ) 13.舞雩.(yú) 14.牖.(yǒu)二、通假字1.君子一言以为知.通智,聪明,智慧2.道.之斯行通导,引导3.子见南子,子路不说.通悦,高兴4.夫子矢.之曰通誓,发誓5.鼓瑟希.通稀,稀疏6.毋吾以.也通已,停止7.莫.春者,春服既成同暮,晚8.唯求则非邦也与.通欤,语气词三、古今异义 1.君子学道则爱人.. 古义:喜爱别人今义:丈夫或妻子2.君子一言以为..知 古义:可以表现出 今义:认为四、一词多义1.绝⎩⎪⎨⎪⎧①人虽欲自绝.断绝②不如早与之绝.绝交③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停止④抢呼欲绝.绝命⑤而绝.江河 横渡⑥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陡峭的2.弥⎩⎪⎨⎪⎧①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更加②弥.天大罪 满 3.莫⎩⎪⎨⎪⎧①莫.春者通“暮”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没有谁③莫.须有 或许4.疾⎩⎪⎨⎪⎧①伯牛有疾.病②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忧、患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④草枯鹰眼疾.锐利5.非⎩⎪⎨⎪⎧①唯求则非.邦也与不是②不辨是非. 错误 6.舍⎩⎪⎨⎪⎧①舍.瑟而作放下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安臵7.如⎩⎪⎨⎪⎧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②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如果8.为⎩⎪⎨⎪⎧①为.国以礼动词,治理②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动词, 作为③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动词, 做9.其⎩⎪⎨⎪⎧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代词,他②人不堪其.忧 代词,那样的③如其.礼乐 代词,那④亦各言其.志也 代词,你们的⑤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一定10.焉⎩⎪⎨⎪⎧①割鸡焉.用牛刀疑问代词,怎么②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形容词词尾③愿为小相焉.句末语气词,啊④愿学焉.兼词,在这方面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闻弦歌..之声 弦歌:弹琴唱歌 2.端章甫... 端章 甫:穿上礼服,戴上礼帽 3.风.乎舞雩 风:吹风 4.曾皙后. 后:落在后面 5.鼓.瑟希 鼓:弹奏(二)使动用法 1.博.我以文 博:使……广博 2.可使足.民 足:使……富足 (三)意动用法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荣:以……为荣哀:以……为哀 (四)动词作名词 一箪食.,一瓢饮. 食:饭;饮:水 (五)形容词作名词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小相;大:大相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1.他人之贤者,丘陵也(“……者……也”表判断) 2.亡之,命矣夫 (语意上的判断句) (二)状语后置句1.其何伤于日月乎 (“于日月”作状语,后臵) 2.仲尼岂贤于子乎 (“于子”作状语,后臵)3.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以文”“以礼”作状语,后臵) (三)宾语前置句1.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夫人”和“谁”作“为”的宾语,前臵) 2.不吾知也 (代词“吾”作“知”的宾语,前臵) (四)主谓倒装1.贤哉,回也 (正常语序应为“回也,贤哉”) 2.异乎三子者之撰(正常语序应为“三子者之撰异乎”)[课文·译注](1)叔孙武叔毁仲尼。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1Word版含解析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与合作结合法。
课时安排:2 —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作为学生,一年到头几乎天天都要跟老师打交道。
相信大家都非常关注自己的老师。
大家应该也一定非常关心:孔子这位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人是怎样对待他的弟子的呢?孔子的弟子们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呢?二、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
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第1、2、3节。
二)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第4、5、6、7、8节。
三)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第9、10、11、12、13节。
三、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1、自读第1、2则,结合注释,自行疏通。
(1)重要实词:毁、逾、伤、知、阶、邦家。
(2)虚词及若干句式的翻译:无以为也(无以:犹言“无用”,不要。
“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解释了。
)其何伤于日月乎?仲尼岂贤于子乎(于:比)如之何其可及也(如之:像这样,或不译。
其:副词,加强语气,无实义。
)(3)评价: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
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出类拔萃的才德,是常人不可及的,以及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
子贡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处,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极致。
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的评价思路。
(诋毁其实是无能和妒忌的表现)第2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时,子贡的回答。
子贡先说一个人的言语是体现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的,说话要慎重;然后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接下来再说孔子为什么高不可及: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则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图,他活着是人类的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宣读》第一单元第二课《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资料讲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宣读》第一单元第二课《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教学说明]《当仁,不让于师》是高中新课改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读本中,节选自《论语》的一篇。
其中本节所选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非常奇妙。
子贡,颜回赞美孔子的话,简直是称颂人品学问的典范之语。
千百年来很难再见到更精彩的说法了。
子贡赞誉他,说他的才德是不可逾越的日月;说他不可及,就好比天空不能踩着梯子上去一样。
颜回赞誉他,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尽管弟子们极端尊崇孔子,但他生活在弟子当中,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平等。
在人格方面从未凌驾于弟子之上。
弟子们只是从他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中,体验到了那种实实在在的伟大。
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自我阅读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较多的开放性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问题真正从学生中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到解决,让学生感悟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时间: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现在请三位同学上讲台来,他们手上各有一个成语,但是他们只说出成语的意思,大家来猜猜是哪个成语。
(1)因材施教: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2)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3)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1、大家都把成语猜出来了,这很好。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成语都出自哪呢?明确:《论语》。
2、请学生说说《论语》。
(懂多少说多少)明确:《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3、提起《论语》我们想到了哪位重要人物?明确:孔子。
4、请学生介绍孔子。
(师生共建孔子档案)明确: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
教育思想主要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当仁不让、有教无类、教学相长、诲人不倦等。
二、采用梳理探究的方法品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第一次读)1、品读方法:(1)划(划人名、划官名、划地点等)(2)看注释(3)想(多想一想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理顺文章结构。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 学案
二、当仁,不让于师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
这是在一般情况下。
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
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课内素材亲其师,信其道本课节选的这几章都是围绕孔子和弟子们的关系展开的,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是凭着自己的学识和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爱,孔子和弟子们相处,不以师道尊严自居,而是平等对待弟子们,而且对弟子们充满了关爱。
由于孔子悉心地教导、诚挚地关怀,以及他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学生们尊敬他、爱戴他。
他得了病,子路为他祈祷(见《述而》)。
叔孙武叔等人诋毁他,子贡坚决为他辩护。
孔子死后,学生们为他守墓三年,子贡守墓六年,才挥泪而去。
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谨记老师的教诲,终生实践着他的思想,传播着他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学说——儒学,使孔子的思想光照千秋,使孔子名垂万代。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有良好的师承传统。
但在当今时代,也出现了许多师生之间的不和谐现象。
其实,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爱生如子、放下架子、尊重学生,树立人文主义教育观,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经常表扬与鼓励学生,那么学生就一定会“亲其师,信其道”。
运用角度兼容并蓄,鼓励个性。
西哲有言“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不同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和理想操守,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在评价考查学生时,切不可以己度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更不可死抠条条框框,对学生求全责备,要有一种兼容并蓄、百川纳海的恢宏气度,尊重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接纳并理解种种个性差异,通过科学引导促使学生的个性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孔子就是这样教育学生的。
四个学生,可以说有四种理想,子路以勇治国,冉有以富治国,公西赤以礼治国,曾皙以美治国,这些想法不完全吻合孔子的理想标准,但孔子没有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更不根据自己预设的标准或偏私喜好来评判学生,而是宽容接纳,积极肯定,并给予赞扬、鼓励。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二、当仁不让于师 Word版含答案
二、当仁,不让于师释文题“当仁,不让于师”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面对仁德之事,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得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对仁义的重视,我们也能体会到孔子与弟子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尽管绝大多数弟子都比孔子年轻很多,但他从不阻止弟子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很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他生活在2 500年前的人类文明发祥时期。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分别是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待弟子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形象的,既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道.之斯行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子见南子,子路不说.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夫子矢.之曰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毋吾以.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⑥莫.春者,春服既成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⑦鼓瑟希.通“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①绝⎩⎪⎨⎪⎧ 人虽欲自绝.: 不如早与之绝.: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抢呼欲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②弥⎩⎪⎨⎪⎧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弥.天大罪: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敢拜子之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 ③莫⎩⎪⎨⎪⎧ 莫.春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莫.须有: ④疾⎩⎪⎨⎪⎧ 伯牛有疾.: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3)古今异义①君子学道则爱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当仁,不让于师释文题“当仁,不让于师”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面对仁德之事,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得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对仁义的重视,我们也能体会到孔子与弟子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尽管绝大多数弟子都比孔子年轻很多,但他从不阻止弟子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很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他生活在2 500年前的人类文明发祥时期。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分别是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待弟子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形象的,既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道.之斯行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子见南子,子路不说.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夫子矢.之曰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毋吾以.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⑥莫.春者,春服既成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⑦鼓瑟希.通“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①绝⎩⎪⎨⎪⎧ 人虽欲自绝.: 不如早与之绝.: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抢呼欲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②弥⎩⎪⎨⎪⎧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弥.天大罪: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敢拜子之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 ③莫⎩⎪⎨⎪⎧ 莫.春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莫.须有: ④疾⎩⎪⎨⎪⎧ 伯牛有疾.: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3)古今异义①君子学道则爱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②君子一言以为..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4)虚词归纳①也⎩⎪⎨⎪⎧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吾与点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安求其能千里也.:②于⎩⎪⎨⎪⎧ 子路宿于.石门: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业精于.勤,荒于嬉:当仁,不让于.师:而君幸于.赵王:仲尼岂贤于.子乎:2.词类活用(1)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谓立.之斯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动.之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博.我以文,约我以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噫!天丧.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特殊句式(1)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2)偃之言是也!(3)亡之,命矣夫!(4)贤哉,回也!(5)不吾知也!(6)求,尔何如?(7)夫三子者之言何如?(8)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9)其何伤于日月乎?(10)仲尼岂贤于子乎?(11)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2)吾无隐乎尔。
(13)当仁,不让于师。
(14)以吾一日长乎尔。
(1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16)异乎三子者之撰。
(17)浴乎沂,风乎舞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语句翻译(1)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本名句1.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文外名句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未能事人,焉能事鬼?4.主忠信。
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叔孙武叔 毁 仲尼。
叔孙武叔诽谤孔子。
子贡 曰:“ 无以 为也 !仲尼不可毁 也 。
他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不可诽谤的。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 也;仲尼, 日 月也, 人的才德是丘陵,还可超越;仲尼的才德是太阳和月亮,无得 而 逾焉。
人虽 欲自绝 ,其何伤于 日是没有办法超越的。
人纵使想断绝与日月的关系,那对日月又有月 乎?多 见 其不知 量 也!”什么损害呢?只显示出他不知道高低轻重罢了!”(《论语·子张》)2.陈子禽 谓子贡曰:“子为恭 也,仲尼岂 贤于 子乎?”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啊,孔子难道比你有才德吗?”子贡曰:“君子 一言 以为 知 ,一言子贡说:“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以为 不知 。
言 不可 不慎也!夫子之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
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我的)老师不可 及 也,犹天之 不可 阶 而 升 也。
夫子之 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
如果夫子得 邦 家 者, 所谓 被封为诸侯或者得到封邑而成为卿大夫,那就像我们立之 斯 立,道 之 斯所说的:叫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引导百姓百姓就行,绥 之 斯 来, 动 之 斯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附,发动百姓百姓就会团结和 。
其生 也 荣 ,其死 也协力。
他活着的时候人人敬爱他,很荣耀;他死了,人人感到哀。
如之何其可 及 也?”悲哀。
我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论语·子张》)3.颜渊喟然叹曰: “仰 之颜渊感叹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弥 高, 钻 之 弥 坚 。
瞻 之越望越觉得它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它坚实。
看着它好在 前,忽 焉 在后 。
夫子 循循然 善 诱像在前面,忽然间却发现在后面。
老师善于一步一步有次序地引导人,博 我 以 文, 约别人,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知识、视野广博,用礼这种规范来约我以 礼,欲罢 不 能。
既 竭吾才,如 有束,使我想停止都不可能。
我已经竭尽了我的才能,老师的所 立卓 尔 。
虽欲 从 之,学识道德依然像一座卓然矗立的东西。
即便想追随他,末 由也 已 !”也没有办法了!”(《论语·子罕》)4. 子曰:“若 圣与仁,则吾岂 敢 ? 抑孔子说:“如果说到圣和仁,那我哪里敢当呢?不过我朝着圣 为 之 不 厌 , 诲 人 不 倦,和仁的方向努力,而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 可 谓云尔 已矣 。
”只是可以这样说罢了。
” 公西华曰:“正唯 弟子不能学 也。
”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学不来的。
”(《论语·述而》) 5. 子曰:“当 仁 ,不 让 于师 。
”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论语·卫灵公》) 6.子曰:“二三子 以我为 隐 乎? 吾孔子说:“诸位认为我对大家有什么隐瞒的吗?我对你们 无 隐乎 尔。
吾无 行 而不 与二三子者, 没有什么隐瞒的。
我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让你们知道的,这就是 丘也。
”是孔丘啊。
”(《论语·述而》) 7.子之 武城 ,闻 弦 歌之声 。
夫子莞尔而笑,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
孔子微笑着,曰:“割鸡焉 用牛刀 !”说:“杀鸡怎么用宰牛的刀呢!”子游 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 学 道则子游回答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地位高的人学了道就爱 人,小人 学 道 则 易使也。
’”会爱护别人,地位低的人学了道就容易被使唤了。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 也! 前 言 戏孔子说:“诸位!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跟他 之 耳。
”开玩笑罢了。
”(《论语·阳货》)8. 子 见南子 ,子路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