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期末总复习[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基础期末总复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人类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他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成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形成的。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
3.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4.信息社会中教育特征
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教育的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还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选择和任用等方面。
第三,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由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对学校教育权的控制,所以他们不允许在学校中想自己的子弟传递那些只有被统治阶级才需要的生产知识和技能。
5.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西周的“礼”教,主要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操作技能及个人素养的训练,是贵族子弟必须具备的。"乐"包括声乐、器乐和舞蹈。西周有乐德之教,乐语之教和乐舞之教。“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射”指射箭,“御”指驾车。"书"指写字,"数"指算术。
古代:孔子——启发性教学、朱熹、《学记》
近代: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现代:杜威
第二章教育功能
1.概念:教育功能
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教育的个体功能?(简述、论述)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如师资水平、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新旧、教育物质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及其运用,都构成影响个体发展方向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
第三章教育目的
1.概念:教育目的
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教育目的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或者说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是整体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所爱。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也有人称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
2.个人本位论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其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极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1)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既表现为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又表现为人的才能和志趣的全面发展。
(2)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的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的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3)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它意味着“任意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4)人的自由发展,包括“全部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个体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等。
第四章教育制度
1.概念:教育制度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来已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1902年,“壬寅学制”—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4年,“癸卯学制”—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22年,“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制”,影响深远。
2.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主要有哪些?
(一)经济。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客观需要。(二)政治。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三)文化。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又承担着一定的文化功能,如文化选择、文化传承、文化整合与文化创造等。
3.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
学校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1.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和阶段性。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即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也有一定的阶段性,它反映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稳定性和可变性。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然而,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中,统一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3)不均衡性。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4)个别差异性。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其发展的过程与结果也有差异。
(5)整体性。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以其整个身心投入教学生活,并以整个身心来感知、体验、享受和创造这种教学生活。
2.教师劳动特点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
(2)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有目的的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
3.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就是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教室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
(4)主动与学生共同,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以来、协调、默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