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检验标本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25af75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f.png)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处理contents •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处理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措施•讨论及展望目录01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1标本采集不规范23如空腹采集血标本,受饮食影响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采集时间不正确如采血时未使用正确的采血器,可能导致标本溶血或凝血。
采血方法不正确如血液标本与消毒液未彻底混匀,导致部分结果偏低。
标本污染如需要冷藏的标本未按规定冷藏,可能导致细菌繁殖影响结果。
保存温度不正确如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可能导致某些成分分解或降解。
保存时间过长标本保存不当运输时间过长如标本在运输过程中耗费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运输温度不当如需要冷藏的标本未按规定冷藏运输,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标本运输不当饮食影响如未遵守医生建议进食,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运动影响如运动后立即采集血样,导致血糖、乳酸等指标升高影响检测结果。
患者准备不足02处理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措施03严格消毒采血前严格消毒,保证采血器、容器和周围环境的清洁。
加强采血操作规范化培训01采血技术规范采血技术,确保采血过程中不污染标本、不破坏红细胞,避免产生溶血。
02正确选择血管选择正确的血管进行采血,避免选择有炎症、水肿、曲张的血管。
温度控制根据不同标本的保存要求,合理设置冰箱温度,确保标本在保存过程中不变质。
严格控制标本保存条件防止光照避免阳光直射标本,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防止污染确保标本在保存过程中不受其他物质污染,如灰尘、细菌等。
加强标本运输管理专人专送01指定专人负责标本运输,确保标本及时送达实验室。
运输时间02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尽量缩短运输时间,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运输容器03选择合适的容器进行标本运输,确保容器坚固、密封,防止标本泄漏或被污染。
1患者充分准备23患者在采血前应遵循低糖、低脂、高蛋白的饮食原则,避免大量饮酒或进食高糖、高脂食物。
饮食控制患者在采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尽量在安静状态下进行采血。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b4dd3a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d.png)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欢迎阅读关于【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的文章。
检验科作为临床医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合格标本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诊断的质量。
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
1. 标本采集不规范:患者的血液、尿液、组织等标本采集不规范,导致标本质量不佳,容易出现各类异常情况。
2. 标本运送过程中出现问题:在标本从采集点到检验科的运送过程中,可能出现温度变化、振动、压力等外界影响,导致标本质量下降。
3. 标本预处理不当:在标本送至实验室后,可能由于标本预处理的不当,如离心、分离、保存等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标本质量下降。
4. 样本信息标注不准确:患者的基本信息、采集时间、样本类型等信息标注不准确,导致在后续的检验过程中出现错检漏检等问题。
5. 实验室操作失误:在实验室检验过程中,可能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流程、设备设施等方面出现问题,导致标本不合格。
6. 其他原因:如标本老化、不合格器材、标本量不足等也可能会导致标本不合格的情况。
二、改进对策1. 加强标本采集培训: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标本采集规范培训,提高其标本采集技术水平,减少因采集不规范导致的标本不合格情况。
2. 优化标本运输方式:对标本的运输环节加强管理,建立良好的标本运输温控系统,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3. 完善标本预处理流程:建立标本预处理质量控制规范,确保标本的离心、分离、保存等环节得到妥善处理,提高标本质量。
4. 强化标本信息管理:建立信息标注、采集时间记录、样本保存追溯机制,提高样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信息标注不准确导致的标本不合格情况。
5. 完善实验室操作规范:制定严格的实验室操作规范,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减少实验室操作失误带来的不合格标本。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d163db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16.png)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摘要】本文主要对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进行分析,并针对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标本采集技术水平和质控措施的改进对策进行讨论,旨在提高标本采集质量和准确性。
在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合格标本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提出了加强标本采集技术培训,加强质控措施的必要性。
通过本研究的展望未来和研究意义和启示,总结了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检验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通过本文的探讨,将有助于提高标本采集流程的规范化,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提高医疗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关键词】检验科、不合格标本、分类统计、分析、原因、改进对策、标本采集技术、质控措施、结论、展望未来、研究意义、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质量的提升,检验科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不合格标本的出现频率也逐渐增加,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不合格标本的产生不仅影响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也增加了临床诊断的时间和成本。
对于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及原因探究已成为检验科的重要课题。
不合格标本并非一成不变的问题,其中蕴藏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对策,提高标本采集技术水平,加强质控措施,最终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深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改进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检验科的发展和临床诊断的质量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意义检验科不合格标本是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问题,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出现不仅会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还会增加医疗资源的浪费,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造成不良影响。
对检验科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探讨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对策,对于提高实验室检验质量、确保临床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eb0ebc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0.png)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1. 血液标本采集不规范:血液标本采集时可能出现非洁净的操作,如不在洁净的环境中采集标本、采集人员不戴手套或未正确消毒等。
处理措施包括加强采集人员的培训,确保采集标本的操作规范和安全,并定期进行质量控制的培训。
2. 标本存储不当:血液标本在采集后需要妥善存储,以防止标本的变质和血细胞的破坏。
若标本在采集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者冷藏温度过低的环境中,标本的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处理措施包括采用专用的标本运输容器,并确保标本的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3. 血液标本污染:在采集和处理标本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标本感染的风险,如与其他标本混合、操作不当等。
处理措施包括加强标本的操作规范,确保操作人员有良好的消毒习惯,并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设备。
4. 标本超过保存时间: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一般是有限的,超过保存时间可能会导致血液成分的变化,进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处理措施包括及时处理标本和确保标本的保存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
5. 标本采集量不足:血液检验所需的标本量一般是有要求的,不足的标本量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处理措施包括加强采集人员对标本量要求的培训,并确保采集到足够的标本量进行检验。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处理措施包括加强采集人员的培训、确保标本的存储和操作规范,以及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监测。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提高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19bb6f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7.png)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检验科是医疗技术部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对各种医疗检验样本进行分析、检测并给出相应的诊断结果。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不合格标本的情况,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安全,也会增加医疗事故的风险。
作为检验科人员,我们需要认真了解和分析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探讨其原因及改进对策。
一、不合格标本分类1.采集不当:包括采样时间不当、采样部位错误、采集工具不规范等。
2.标本处理不当:包括标本储存温度不合适、标本反复冻融、标本传递不及时、标本容器漏液等。
3.标本标识错误:包括病人信息登记不规范、标本标识不清晰、标本混淆等。
4.检测操作不当:包括操作流程不规范、试剂使用不当、仪器维护不及时等。
1. 采集不当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的能力不足,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标准操作流程的指导和规范。
此外,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习惯也对标本采集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患者的身体状况不佳,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如果操作人员没有处理好这些情况,就会产生采样不当的情况。
2. 标本处理不当标本处理不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标本管理制度不完善、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工作态度不认真等因素造成的。
此外,一些人工操作的不利影响因素,比如环境温度过高过低,洁净度不高等也会对标本处理产生负面影响。
3. 标本标识错误标本标识错误主要发生在人为因素控制不当的情况下。
比如,有时操作人员懒于多次嘱咐病人填写相应的信息,也有一些操作人员误认为常见病人信息都是常识,随意把标本标识,以致引起混淆。
4. 检测操作不当检测操作不当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仪器使用不当、试剂不合格造成的。
此外,测量过程中不及时调整实验条件,条件控制不好,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三、不合格标本改进对策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和能力,完善采集和操作规范。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fabaa3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4.png)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检验科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负责对患者的样本进行检验和分析,从而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在检验科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合格的标本,这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以及原因分析和改进对策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1. 样本容器破损或污染:有些标本容器在制造或运输过程中可能会破损或受到污染,导致样本不再适合进行检验。
这种情况下,需要对不合格的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破损或污染的比例和原因,以便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
2. 样本数量不足:有时候,患者提供的样本数量可能不足,无法进行完整的检验。
这可能是因为患者不了解检验的要求,或者是因为收集样本的方法不正确。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统计分析不合格标本中数量不足的比例和原因,并向医生和患者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
3. 样本存放时间过长:样本在采集后应尽快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过长的存放时间可能会导致样本的变质或失效。
如果有大量的不合格标本在检验科中发现是存放时间过长导致的,那么需要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评估样本存放的流程和时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缩短样本的存放时间。
4. 样本交接不规范:在样本从医生或护士手中交接给检验科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交接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样本的标签丢失或混淆。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找出交接不规范的原因和环节,建立规范的样本交接流程和培训。
二、改进对策1. 加强标本容器的质量控制:医院应选择质量可靠的标本容器供应商,并建立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确保标本容器的质量和完整性。
在接收到标本容器时,检验科应对标本容器进行检查,如有发现破损或污染,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进行更换。
2. 提供标本采集的培训和教育:医院的护士和医生需要接受标本采集的培训和教育,包括采集样本的方法、样本数量的要求、存放时间等。
通过提供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采集技术水平,降低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9e4e63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5.png)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一、引言检验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合格标本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以及改进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在进行不合格标本的统计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不合格标本的原因进行分类和梳理。
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采集是影响标本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规范的标本采集往往导致标本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血液标本采集时没有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或者采集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等。
2. 标本处理不当标本采集完成后,标本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如标本分装、保存、运送等。
这些环节如果处理不当,都会对标本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分装时未注明标本类型和采集时间,保存时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标本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 信息标识不清标本信息标识不清不仅影响标本的识别和追溯,也会导致误认、混淆,甚至交叉感染。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标本的信息标识经常存在不清晰、脱落或错误的情况,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4. 客观原因在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还有一些客观原因也会导致不合格标本的出现,比如患者体质因素、采集技术水平、医护人员工作态度和技术操作能力等。
以上就是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分类原因,这些原因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给医疗诊断、治疗和患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三、改进对策针对上述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改进对策:1. 加强标本采集规范化培训通过定期组织标本采集规范化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标本采集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规范操作流程和标准动作,确保每一次标本采集都可以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2. 建立标本处理流程标准建立完善的标本处理流程标准,规范分装、保存、运送等每一个环节,加强标本处理操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每一个标本的处理过程都可以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从而提高标本的质量和稳定性。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815c7e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c.png)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医生了解病人体内的病情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
有时候血液检验结果可能会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这对于诊断和治疗都会带来一定的困扰。
我们有必要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处理此类情况。
我们来分析一下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可能原因。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标本采集不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是血液检验的第一步,如果采集不规范,可能会导致标本污染、凝固不良或者 hemolysis(溶血)等问题。
比如采血过程中未注意无菌操作,导致细菌污染;抽血针使用不当导致血管穿刺不够深或者过深等。
2. 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在采集完成后需要妥善保存,避免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出现凝固、 hemolysis或者冷冻不当等问题,从而导致标本不合格。
3. 实验操作不当:实验人员在进行血液检验时,可能由于操作不当或者仪器故障等原因,导致结果不准确或者无法得出结果,从而使得标本不合格。
4. 样本标签标识错误:血液标本在采集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正确的标签标识,如果标签标识错误可能导致结果的混乱或者无法追踪标本来源,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我们需要对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进行规范和标准化。
在采集血液标本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采血针、采血管等器具的清洁和无菌。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抽血针的深浅、抽血管的位置和采血量的控制,确保采集到足够的血液样本以供检验,同时避免 hemolysis(溶血)等问题的发生。
对于样本的标签标识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
在采集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对每个样本进行正确的标签标识,确保标本的来源和检测项目清晰可辨,从而避免结果的混乱和误判。
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措施,我们还可以在实验室内建立严格的质控体系,对每一道流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质量保障。
及时对实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素质,也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措施。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36d2d6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f.png)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一、引言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而不合格标本的产生不仅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会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及改进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不合格标本是指在采集、处理、保存或运送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不能满足临床检验要求的标本。
不合格标本的产生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集不规范采集不规范是导致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之一。
抽血时针头未插入血管内、采血时使用了过期的抗凝剂、采血时未充分搅拌抗凝管等,都会导致标本不合格。
2. 标本保存不当在临床检验过程中,标本保存的环节尤为重要,但是很多时候由于保存条件不当,会导致标本受损或者变质,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运送过程出现问题在标本采集完成后,需将标本送往检验科室进行检验,但在运送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标本受损或者变质,也会导致不合格的标本产生。
4. 人为因素在整个标本采集、保存、运送的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大意或者不熟悉操作流程,会导致不合格标本的产生。
5. 患者因素有些不合格标本的产生也与患者本身的生理状况有关,如患者血液稀释度较高、静脉破裂、静脉反流等都会导致不合格标本的产生。
三、不合格标本的改进对策针对不合格标本的产生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对策:为了降低不合格标本的产生率,首先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采血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确保采血操作规范。
在采血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新的一次性器具,避免受到外界污染,确保采集的标本质量。
为了保证标本的保存质量,有必要对标本保存条件进行规范化管理。
首先要确保标本保存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符合要求,其次要加强对标本保存容器的消毒和清洁工作,避免标本保存容器受到细菌污染。
3. 加强标本运送管理在标本运送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运送环节的管理,确保标本在运送的过程中不受到挤压和震动,避免标本变质。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255f6f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f.png)
及时送检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避免时间 过长影响检验结果。
控制运输条件
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标本的温度、湿 度等条件,确保标本质量。
建立送检记录
建立送检记录本,记录送检时间、 送检人员等信息,方便追踪和管理 。
04
结论与展望
结论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涉及患者准备不足、标本采集不当、标本 运送不及时、标本处理不规范等方面。
针对这些原因,需要加强患者教育、规范标本采集流程、建立标本运送制度、培 训医务人员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
研究还发现,不同的临床检验项目对于标本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项 目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望
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水平,如采用自动化设备、智能化 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的结果。
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
01
02
03
采血不当
采血部位不当、采血量不 足或过多、血液凝固或溶 血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 。
标本处理不当
血液标本采集后,若不及 时分离血清或进行其他处 理,会影响检验结果。
患者状态
患者处于某些疾病状态时 ,如发热、贫血等,会影 响血液检验结果。
对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留取不当
详细描述
标本处理不当会导致溶血、凝固等现象,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标 本污染和丢失也会给临床检验带来极大的不便和误差。
02
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生物变异
由于生物体内的生理变化和外 界因素干扰,如饮食、运动等 ,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采集不当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efb3a0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f.png)
2023-10-29•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处理措施•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目录•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的注意事项01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患者在接受检查前未按要求禁食或进食不当,影响检验结果。
饮食不当运动影响药物干扰患者在进行检查前进行剧烈运动,导致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影响检验结果。
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后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干扰。
03患者因素0201采血部位不当、止血带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血液成分发生变化。
采血不当采集标本时消毒不严格,导致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标本。
标本污染由于医护人员疏忽导致标本丢失或被替换。
标本丢失标本采集因素标本采集后未能及时送检,导致部分成分发生变化。
标本运送及保存因素运送不及时标本采集后未能按照规定保存,导致成分发生变化或细菌繁殖。
保存不当标本标识错误或模糊不清,导致检验结果错误。
标本标识错误仪器故障检验仪器出现故障或维护不当,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检验方法不当检验人员使用的检验方法不正确或试剂选择不当,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质量控制不足实验室质量控制不足,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标本检验因素02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处理措施原因分析由于患者不配合、采样时间不当、采样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可能导致标本不合格。
处理措施在确认标本不合格后,应重新采集标本,以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重新采集标本时,应注意与患者沟通,告知其采样方法和目的,取得其配合。
重新采集标本原因分析患者对采样方法和目的了解不足,可能导致其在采样过程中出现错误或不配合。
处理措施对每位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采样方法和目的,以及如何正确配合采样工作。
同时,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采样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医务人员对采样流程和操作规范了解不足,可能导致其在采样过程中出现错误或不当操作。
原因分析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对采样流程和操作规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结果的判定及对策
![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结果的判定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064cdc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a.png)
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结果的判定及对策一、引言临床检验是医学诊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结果直接关系到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由于某些因素,有时会出现不合格的标本结果,给临床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
对于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结果的判定及对策,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二、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结果的判定1. 标本收集和保存问题:临床检验中,标本的收集和保存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如果标本的收集方法不正确或者标本保存条件不符合要求,就会导致不合格的结果。
血液标本如果在采集后没有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就会出现血液成分的变化,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尿液标本如果保存不当,容易导致细菌感染或者化学成分的变化,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操作技术问题:临床检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操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或者没有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就会导致不合格的结果。
在细胞学检验中,如果技术人员在染色处理中操作不当,就容易导致细胞形态的变化,影响结果的判读。
3. 仪器设备问题:临床检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如果没有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也会导致不合格的结果。
血糖仪如果没有及时更换试剂或者校准仪器,就会导致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
4. 样本混淆问题:在临床检验中,有时候会出现标本混淆的情况,导致检验结果错误。
在标本分离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不同患者的标本混在一起,就会导致结果的混淆。
三、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结果的对策针对以上提出的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结果可能出现的原因,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规避风险,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操作技术问题:临床检验操作人员要接受专业的培训,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确保其技术水平符合要求。
3. 仪器设备问题:仪器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工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要及时更换试剂和耗材,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4. 样本混淆问题:在标本分离和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避免出现样本混淆的情况。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769d58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0.png)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采集时使用的采集器械不符合规范、操作者无穿戴手套或没有经过足够的培训等,都会导致标本的污染或受到外部影响。
2. 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在采集后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保存,包括温度、湿度等。
如果保存条件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标本变质或出现其他异常。
3. 标记错误:标本标记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如果标本标记错误、模糊或缺损,会导致标本混淆或无法辨认。
4. 运输过程中的问题: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遭受振动、温度变化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可能导致标本质量下降。
1. 针对标本采集不规范的问题,可以加强操作者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每个操作者都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采集操作。
2. 对于标本保存不当的问题,需要建立标本保存的专门区域,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保存。
还需要定期检查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3. 对于标记错误的问题,可以建立标本标记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并对操作者进行培训,确保每个标本都能够正确、清晰地标记。
还可以建立标本质量管理的制度,包括标本的质量控制、监测和评估,以及相关责任人的追责机制。
要加强标本质量监督和评估的培训,提高操作者的标本质量意识。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74729c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6.png)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如果患者准备不充分,可能会影响标本的质 量和稳定性,进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例如,如果患者在采集尿液标本前未进行充 分的清洁,可能会导致尿液标本受到污染, 进而影响检验结果。
标本采集不规范
总结词
标本采集不规范是导致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常 见原因之一。
详细描述
如果标本采集不规范,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标本采集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操作流程 ,以确保标本的质量和稳定性。
详细描述
例如,如果采血时未按照规定进行消毒或者采血 量不足,可能会导致血液标本受到污染或者无法 进行正确的检测。
标本运送不标准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标本运送不标准是导致临床检验 标本不合格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标本采集后需要按照规定的运输 条件和时间进行送检,以确保标 本的质量和稳定性。
如果标本运送不标准,可能会导 致标本的质量和稳定性受到影响 ,进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例如,如果血液标本在运输过程 中温度控制不当或者时间过长, 可能会导致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发 生变化或者血液标本受到污染。
02
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处理措施
加强患验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 依从性和准确性。
03
结论
不合格原因分析的意义
1
了解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原因,有助 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检验流程和 实验方法的不足,促进检验技术的改进。
3
不合格原因分析有助于判断患者疾病的严重程 度和病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病理检查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病理检查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dbbcf06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5.png)
病理检查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1.标本采集不当:标本采集是决定病理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标本质量差,影响检查结果。
例如,标本采集时使用不干净的器械、标本保存时间过长导致变性或变质、采集不完整等。
2.标本保存不当:标本在采集后需要及时特殊处理和保存,以保证组织的结构和形态得以保持。
不正确的保存方法可能导致标本脱水、干燥、增生或感染等,这些都会影响病理检查的准确性。
3.标本处理不当:包括标本预处理和加工过程中的错误。
例如,在组织固定过程中,过长或过短的固定时间都会对组织的形态结构产生影响。
另外,标本切片时的剪切力度、切片厚度和切片精度等也会影响标本质量。
4.标本标记错误:标本标记是确保正确的标本与正确的病理检查结果相匹配的关键。
如果在标本标记时出现错误,可能导致标本与病例信息不匹配,从而产生误诊或漏诊。
5.标本传送过程中的失误:在标本采集后,需要将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检查。
在传送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标本丢失、标本破损或标本被污染等失误,都会导致标本不合格。
6.实验室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病理检查需要经验丰富且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如果实验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高,可能会导致标本的处理和解读出现错误,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7.标本种类不适合:不同的病理检查需要不同的标本种类进行,如果选择了不适合的标本种类,可能无法得到准确的检查结果。
例如,对于一些组织器官的病理检查,需要进行切片检查,而不是涂片检查。
为了确保病理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执行标本采集基本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
此外,实验室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持续的质量控制,以提高技术水平和保证标本处理的准确性。
同时,医务人员在标本采集和传送过程中应当密切合作,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最后,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质量评审和持续改进,以提高标本处理质量和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
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的分析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3050238915f804d2b16c1dd.png)
Un q u a l i i f e d t e s t s p e c i me n c a u s e a n a l y s i s a n d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Z h a n g Y i n g ,Y a n g X i a o f a n g , N i u L i l i . H o s p i t a l o f C h a n g i f Hu i A u t o n o m o u s 咖c t u r e , X i n j i a n g 8 3 1 1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s i s u n q u a l i i f e d c a u s e s o f o u r t e s t s p e c i me n a n d s e e k t r e a t me n t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 Me t h o d s T h e d a t a o f t e s t s p e c i me n u n q u a l i i f e d c a u s e s , u n q u a l i i f e d p r o j e c t a n d c o n o f r ma t i o n f o u n q u l a i i f e d i n s p e c t i o n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6a243c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b.png)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一、背景和意义在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中,不合格标本的出现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不合格标本指的是采集、处理、储存等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样本质量不符合检验要求,无法进行准确的检验分析。
这不仅会造成病情延误,还会增加医疗事故的风险,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
为了有效解决不合格标本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找出不合格标本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本文将从实际工作中常见的不合格标本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提高标本质量和检验工作效率。
根据不合格标本出现的环节和原因,可以将不合格标本分为以下几类:1. 采集环节不合格标本采集环节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采集时没有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如未正确清洁皮肤、用力过猛导致出血等;(2) 采集工具选择不当,如采用已过期的注射器、血管活化针等;(3) 采集容器选择不当,如容器未进行适当消毒、已过期等。
运输环节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标本盒选择不当,如盖子不严密、标本被挤压变形等;(2) 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如标本在高温环境下暴露过久;(3) 过长的运输时间,如没有及时送达实验室。
处理环节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标本接收时未及时进行处理,如未标注接收时间、未及时入库等;(2) 标本处理时操作不规范,如未按规定分装、标记、保存等;(3) 部分标本未及时送入实验室进行检验。
三、改进对策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合格标本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对策:1. 采集环节不合格标本的改进对策(1) 加强采集操作规范培训,提高采集人员的操作技能;(2) 确保采集工具和容器的质量,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3) 加强对采集环节的质量监控,建立标本质量评估制度。
四、结语。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e38922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d.png)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
检验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确诊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检验过程中,如果有标本不合格,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也会增加医院工作人员
的工作量和时间,甚至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1. 标本采集不规范。
有些患者可能由于药物影响、准备不足等原因导致血液标本采
集不足或者质量不佳,影响到后续的检验。
2. 标本处理方面。
有些标本由于时间过长,长时间放置在外面,导致血液凝结而造
成标本不合格。
3. 检验仪器问题。
有些设备可能存在异常,导致结果明显差异,无法正常完成检
验。
4. 标签不够全面。
有些标本在标注时标记不全面,出现误识别的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院检验科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以降低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
发生率。
1. 严格要求标本采集流程。
制定明确的流程和规范操作规程,定期开展质量控制和
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采集标本的技能。
2. 设立标本室,实行标本有效期控制。
定期检查标本的有效期和合格情况,在一定
期限内处理好标本,避免过久放置的情况。
3. 配备先进的检验设备,保持设备稳定性和准确性。
定期进行电气安全检测和维护
保养,确保检验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
4. 强化标签管理。
制定标签标记规范,确保标签标注全面、准确、清晰,减少误识
别的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医院检验科可以降低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提高医院服务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医院检验科标本不合格原因及防治对策
![医院检验科标本不合格原因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e22424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63.png)
医院检验科标本不合格原因及防治对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检验科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因此,确保检验科标本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标本不合格的情况,这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对医院检验科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标本不合格原因1. 采集不当:标本采集是检验工作的第一步,采集不当是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采集时间不当、采集部位不准确、采集方法不规范等,都可能导致标本质量受到影响。
2. 容器选择不当:标本容器的选择对标本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容器,可能会导致标本污染、降解或其他化学反应,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标本运输和储存不当:标本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标本质量下降。
例如,血液标本在运输过程中未采用适当的抗凝措施,会导致血液凝固,影响检验结果。
4. 标本处理不当:在检验过程中,对标本处理不当也是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之一。
例如,对标本进行不必要的稀释或处理,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失真。
5. 检验设备和方法不当:检验设备和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标本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设备故障或方法不准确,可能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6. 人为因素:在标本采集、运输、处理等过程中,人为因素也可能导致标本不合格。
例如,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不规范等,都可能导致标本质量受到影响。
二、防治对策1. 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医护人员对检验科标本质量的认识,加强采集、运输、处理等环节的培训,确保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严谨。
2. 完善标本采集和处理指南:制定完善的标本采集和处理指南,明确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方法等要求,确保采集过程的准确性。
3. 严格容器选择和检验:对标本容器进行严格筛选,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容器,并在采集前进行检验,确保容器无污染、无破损等。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fe6b06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8.png)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能够提供诊断、判断疾病的依据,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然而,有时候血液检验结果会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这对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下面将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首先,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可以是标本采集不当。
在采集血液样本时,如果没有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可能会导致血液被污染或稀释,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有可能在采集过程中引入了空气,导致血液样本凝结、氧化或变质。
为了避免标本采集不当导致的不合格结果,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首先,应使用无菌器械进行标本采集,保证采集的血液是干净的。
其次,避免在采集时将血液与空气接触,可以采用真空采血管等专用器械进行采集。
另外,在采血之前,还应确保病人已经保持了充足的休息和饮食,以提高血液的质量和流动性。
其次,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还可能是前期处理不当。
在标本采集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比如及时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就可能导致血液样本在储存过程中发生凝固、沉淀或变质等情况,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避免前期处理不当导致的不合格结果,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标本处理的规范。
首先,在采集完血液样本后,应及时分离血清或血浆,并避免血液凝固和样本氧化。
其次,应将标本放置在规定的温度下,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样本的稳定性。
此外,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还可能与运输过程有关。
血液样本在采集后需要进行运输到相应的检验实验室,如果运输过程中没有采取合适的措施,比如温度过高或过低、震荡等,也会导致血液样本发生变质,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避免运输过程中导致的不合格结果,医院可以设置专门的运输系统,以保证血液样本的质量。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合适的温控,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同时避免较大的震荡。
总之,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可能涉及到标本采集不当、前期处理不当和运输过程不当等多个方面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格检验标本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健DISTAlICED远UCA'柽擞ilONOFC息第9卷第O4期?总第108期2011年02月?下半月刊不合格检验标本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龙江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检验科各种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提高我院检验结果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0年不合格标本713例的分布及产生原因,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院2009~2010年各种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0.98%,尿常规和大便常规的不合格率最高,溶血和标本凝固是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各种不合格检验标本产生原因制定对策,从源头控制标本质量,可有效降低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关键词:实验研究;检验科:标本doi:10.3969~.issn.1672.2779.2011,04.137文章编号:1672.2779(2011).04—0186.02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检验标本的质量,不合格的检验标本可影响检验结果从而影响患者的诊断,治疗,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等.据报道实验室误差产生原因有70%左右是由于标本采集所致[1],因此保证检验标本合格意义重大,对不合格标本的有效控制是全面提高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我院2009~2010年不合格标本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及发生规律,并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加以预防,提高检验的质量.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我院2009~2010年各种检验标本72357例.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检验科(123000)1.2方法对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前检查,从中检出不合格标本,将不合格标本按采集内容及不合格原因进行分类统计.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着性.不合格标本识别方法:①小便标本少于5ml,无信息或信息不全,标本未盛放在一次性容器中者;②大便标本量太少,稀便被吸干者;③血常规标本容器用错,标本有凝块或过量者;④凝血象标本容器用错,血量不准,溶血或有凝块者;⑤生化及免疫标本出现溶血者;⑥微生物标本未用一次性容器盛放,标本受到污染,痰标本涂片白细胞数(25/低倍镜和鳞状上皮细胞数)10/低倍镜者.2结果2.1标本不合格率不合格标本713例,不合格率0.98%. 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要防止因水分过多而引起窒息.1.2.6饮食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饮食应遵循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根据标准体重及劳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按比例三餐或四餐分配并制定食谱.但患者由于酸中毒病情较重,有厌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了保证每日所需的热量,护士应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协助营养师共同制定食谱,烹调口味以清淡为宜.对昏迷患者可经胃管内注入流质食物,食物中应加菜泥或菜汁;对神志清楚有咀嚼功能的患者给予高纤维饮食,以防止便秘;对肥胖和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在3g以下.注射胰岛素后15~30min内应进食1.2.7心理护理DKA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可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意识清醒者,应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性质,处理经过,使患者加强共同参与对疾病的治疗意识,减轻恐惧心理,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抢救.昏迷患者应做好家属心理疏导,解释疾病的疗效,预后及以往处理该类疾病的经验,安慰患者家属,使其避免过分紧张担心.2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23例患者中除有3例并发肾功能损害预后差,其余20例均治愈出院.3健康教育随着患者病情稳定及神志转清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指导忠者掌握定期监测血糖,尿糖的重要性及方法,了解糖尿病的控制要求.帮助患者了解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在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中的重要作用,并掌握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的具体要求和措施.教会患者掌握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技术及药物保存方法.教育其认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临床表现,并密切观察血糖,尿酮变化,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教会患者知道低血糖的诱因及临床表现,并掌握预防和自救的方法.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教会糖尿病足的护理,告知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正确对待各种应激,保持情绪稳定.加强健康宣教嘱长期应用胰岛素者不能随意加减胰岛素剂量,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改药或换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有感染症状时要及时应用抗生素,预防DKA发生.总之,做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对减少患者痛苦,挽救生命起着积极的作用,而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提高生命质量,减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⑦参考文献【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11版B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0-976.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1.[3]罗华英,程永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J].安徽医学,1992,13(2):13. (本文校对:陈莉收稿日期:2011.02.23)第9卷第04期?总第108期2011年02月?下半月刊◎DISTAI~CED远UCAT程教IOrIOFC..2.2不合格标本分布(见表1)尿常规和大便常规的不合格率最高,明显高于血常规和凝血常规的不合格率(Z2=197.9,P<O.O1).表12009~2010年检验科各种不合格检验标本种类分布(例)2.3不合格标本原因(见表2)溶血和标本凝固是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所占比率>70%.表22009至2010年检验科各种不合格检验标本原因分布3讨论有资料表明在实验室误差中,大部分发生于标本分析前阶段,只有少量(13%~32%)是在分析中产生的【2】.有许多研究明确指出了分析前误差的百分率,A~ion等【3研究表明分析前误差71%,国内学者曾报道分析前误差大于60%【4】l从中不难发现试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临床要求检验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率通常应控制在1.00%以下L5】,我院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为0.98%,符合临床要求.造成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发现主要是溶血和标本凝固,与詹超然等【6],梁雁7J报道较相似,溶血和凝血常见的原因有护士错误使用试管所致,在一次性收集多管标本时,最容易发生;抽血困难也是导致溶血的主要因素;标本运输过程中剧烈震荡,也可以导致溶血;护士抽取血标本后,未按要求将抗凝剂与血液标本充分混匀,导致凝血.其它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还有:①信息不准确.标本上信息模糊,姓名与申请单不符,主要原因是护士没有严格做到"三查七对";其次是医生开检验申请单时字迹潦草,书写随意造成.②样本量不够.护士采血量不够,有时护士不知道应该采集多少血液,尤其是新上岗的护士,导致样本量少;对商品化采血试管不了解,因使用采血量少和负压低的试管采血,导致血液采集量不够;血沉检测由于试管较细,量更难控制,样本量不足的情况较多见;采血困难,也是导致采血量不够的常见原因;患者或家属未能理解医生要求,导致样本留取偏少.③标本容器不正确.目前检验项目不断增多,采血试管种类要各不相同,有时采血护士不了解采血管的用途,导致试管选择错误;采集尿液标本和大便标本时,由于患者没有很好明白护士的讲解,导致尿,粪便试管混淆,使用错误.④标本不新鲜.主要见于尿液标本和大便标本,因为该标本是患者自行留取,患者留取后放置于标本台上,未与护士沟通,导致标本忽视,放置时间过久;~个配送负责多层病区,由于标本过多不能及时配送.⑤样本污染.多见于尿液标本和大便标本,主要由患者没有理解标本留取的方法,留取的时间及注意事项所致,如有些患者应该留取"中段"尿,理解为"中断"尿;有些样本容器掉在地上等被污染.3.1预防与改进措施①制定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操作可以大大减少不合格标本发生率[8】.为此我们将制定检验标本送检标准化操作程序(SOP),规定专职的标本运送人员及巡视标本存放间的时间,落实标本签收时必须登记运送时问,以标本周转时间(TAT)来验证标本的合格性,避免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现象的发生.②加强人员培训.加强标本采集人员的专业培训,科室根据自身情况,举行业务学习,针对每月标本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整改;检验科对全院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主要针对经常出现的错误和易犯的错误,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将新的检验方法,标本采集方法和知识及时灌输给全院相关人员.③严格控制标本质量.对于所收标本进行交接登记,对不合格的检验标本按不合格标本程序退回并附不合格标本拒收单,主动与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加强科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配合.④加强宣教.对于患者白行留取的标本,护士要详细向患者讲明收集的方法,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误解,提高标本质量.⑤改进工作流程,使标本能够及时送检,防止放置时间过长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在4~8~C冰箱冷藏,但是不能超过4h[.⑥医院相关部门制定量化考核,对不合格的标本直接追究到个人.目前多数实验室都有较完善的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制度,但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由于存在实验室难以掌控的影响因素是个薄弱环节,我们医院检验科将标本质量控制作为工作的重点,从源头控制标本质量,降低标本不合格率,努力做到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检验数据,降低患者因标本不合格造成的住院成本增加及延误治疗时机.参考文献[1]PlebaniM.Errorsinclinicallaboratoriesorerrorsinlaboratorymedicine[J].ClinChemLabMed,2006,44(6):750.[2]BoniniP,PlebaniM,Ceriottieta1.Errorsinlaboratorymedicine[J]. ClinChem,2002,48(5):6912698.[3]A~ionML,ShojaniaKGHamillTR,eta1.Classifyinglaboratoryincident repoastoidentifyproblemSthatjeopardizepatientsafety[J].AmJClin Pathol,2003,120(1):18226.[4]丛玉隆,邓新立.实验室IS015189认可对学科建设的几点启示[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2):1282131.f5]朱文斌.B/S结构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7.22(33):4650.【6]詹超然,操良会.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检验医学与l临床,2007,4(7):626.【7】梁雁芳.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_广西医学,2007,29 (10)1634.【8】AlsinaMJ,AlvarezVBarbaN,eta1.Preanalyticalqualitycontrolprogram—all overviewofresults(2001—2005summary)[J].ClinChemLabMed,2008,46 (6):849-854.[9]丛雪平,李伟.血液常规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旧.中国社区医师,2007,9 (24):57.(本文校对:杨建字收稿日期:201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