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实验检查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综合征。
实验室诊断对于明确贫血的原因、类型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首先,血常规检查是诊断贫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检查。
其中,血红蛋白(Hb)浓度是判断是否贫血的关键指标。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 Hb 低于 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 低于 110g/L,孕妇 Hb 低于 100g/L,就可以诊断为贫血。
除了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也能提供重要信息。
根据这些指标,可以将贫血大致分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三大类。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此时,红细胞体积变小,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浓度降低。
进一步检查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等,可以帮助明确是否为缺铁性贫血。
如果怀疑是地中海贫血,还需要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等。
正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肾性贫血等。
对于这类贫血,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等,以了解骨髓造血功能。
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这种情况下,红细胞体积增大。
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 B12 水平有助于诊断巨幼细胞贫血。
网织红细胞计数也是贫血诊断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骨髓的造血功能。
如果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活跃,可能是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失血;如果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则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此外,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等铁代谢指标对于诊断缺铁性贫血非常重要。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往往提示缺铁性贫血。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贫血,还需要进行其他特殊检查。
贫血的诊断标准是
贫血的诊断标准是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贫血的诊断需要根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
下面将介绍贫血的诊断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临床表现。
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乏力、疲倦、头晕、心悸、气短、皮肤苍白等症状。
在临床上,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的可能性。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130-175g/L,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115-150g/L。
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也是评估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2. 骨髓穿刺检查,对于难以确定贫血原因的患者,骨髓穿刺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明确贫血的病因。
3. 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测定是评估机体铁贮存量的重要指标,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 外周血涂片检查,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观察红细胞形态,进一步判断贫血的类型。
三、贫血的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2. 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范围;3. 骨髓穿刺检查或外周血涂片检查显示明显异常。
四、贫血的分类。
根据贫血的病因和临床特点,贫血可以分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不同类型。
对于不同类型的贫血,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五、贫血的治疗。
对于已经确诊的贫血患者,医生会根据病因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补铁剂、输血、激素治疗等。
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豆类等。
六、预防贫血。
预防贫血的关键在于合理膳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特别是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对于易患贫血的人群,如孕妇、儿童、青少年等,更需要加强贫血的预防工作。
结语。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治疗非常重要。
范可尼贫血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范可尼贫血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象可表现为一系至三系细胞减少。
在全血细胞减少前先有血小板和(或)白细胞的减少。
贫血多为正细胞性,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涂片可见大红细胞增多和红细胞大小不均。
2.骨髓象随病情不同,增生度自正常到明显减低不等,与血象相应的髓细胞系减少。
涂片细胞学检查可见病态造血(dysplasia)的特征,如核浆发育失衡,出现多核红细胞、红细胞核破碎、环形铁粒幼细胞;粒细胞分叶减少及胞浆颗粒异常;巨核细胞分叶过多或过少等。
骨髓中非造血细胞成分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和网状细胞增多。
3.染色体和细胞周期分析染色体断裂试验是本病的诊断性
检查。
患者短期培养淋巴细胞自发性染色体断裂较正常增多,在加入DNA交联剂丝裂霉素和二环氧丁烷后断裂更明显增加,并见多着丝点、易位及环形染色体等多种畸形。
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检测经上述处理的患者淋巴细胞周期,可见G./M 时相停滞或延长。
上述两种试验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4.其他患者可有血红蛋白F和血清红细胞生成素的升高。
(二)影像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检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寻找和确定肢体和内脏器官畸形,如X线平片确定骨畸形及受累范围,腹部超声发现肾畸形,心脏超声诊断心脏畸形,CT或MRl查找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等。
(三)其他检查范可尼基因的检查,一般用于实验研究。
贫血的实验检查
1、根据红细胞形态分类
• 贫血类型
MCV
• 大细胞性贫血
↑
• 正细胞性贫血
N
• 小细胞性贫血
↓
•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
MCH ↑ N ↓ ↓
MCHC N
N N
↓
1、根据红细胞形态分类
• 贫血类型 • 大细胞性贫血 • 正细胞性贫血 • 小细胞性贫血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常见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某些溶血性贫血 慢性感染性贫血、 慢性肝肾疾 病所致贫血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 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胃肠道疾病: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胃酸缺乏、 慢性胃炎、肠炎等
铁丢失过多
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和最重 要的病因。 消化道溃疡、肿瘤、钩虫病、痔出血, 月经过多等。
发病机制- pathogenesis
缺铁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缺铁 血红素合成减少 新生的红细胞内血红蛋 白含量下降 胞浆少、细胞小;但对细胞分裂、 增殖影响小,细胞数量减少程度不如血红蛋白 明显。
• MCV升高,RDW升高。
(一)血象
• 网织红细胞计数值常轻度增高。
• 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可见成熟粒细 胞核分叶过多及少数幼粒细胞。
• 血小板计数值一般正常。
(二)巨幼贫骨髓象
• 增生明显活跃。
• 红细胞系明显增生,幼红细胞总百分率常>40 %,以早、中幼红细胞增多为主,并出现巨幼 红细胞常>10%,形态学特点为: 胞体多增大,胞核增大,染色质疏松,呈颗粒 状似海绵,着色浅淡,巨晚幼红细胞核形可呈 花瓣状,胞浆中易见Howell—Jolly 小体。 “大、红、松”
(二)骨髓像
• 巨核系细胞数量大致正常,但也可见巨 型变.部分巨核细胞核呈分叶状。
缺铁贫实验室检查指标
缺铁贫实验室检查指标
缺铁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不足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在进行缺铁贫血实验室检查时,医生通常会关注以下指标:
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它可以与氧气结合并在体内运输。
缺铁贫血患者血红蛋白的含量通常较低。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负责运输氧气的血细胞,缺铁贫血时,红细胞数量通常会下降。
3.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MCV是指红细胞的平均大小,缺铁贫血时,红细胞通常会变小。
4. 血清铁(Serum iron):血清铁是指血液中铁元素的含量。
缺铁贫血患者的血清铁通常较低。
5. 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转铁蛋白是一种与铁元素结合的蛋白质,转铁蛋白饱和度是指血液中转铁蛋白与铁元素结合的比例。
缺铁贫血时,转铁蛋白饱和度通常较低。
6. 血清铁结合力(Serum iron binding capacity):血清铁结合力是指血液中结合铁元素的蛋白质数量。
缺铁贫血患者的血清铁结合力通常较高。
以上指标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缺铁贫血,以及缺铁的程度和原因。
在诊断缺铁贫血之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口服铁剂、静脉注射铁剂等。
- 1 -。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1、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测试可判定贫血存在与否但对贫血的原因不能给出任何信息2、血清铁是组织铁和骨髓铁之间的运输形式,全部与转铁蛋白结合,半衰期1.5-3小时其浓度由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而定,个体变异很大。
降低尚见于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尿毒症、真红及慢性病贫血相对不敏感,敏感性 77.5% 特异性 35.6%3、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测定对体内铁贮量来说是个很灵敏的指标然而在仅为贮存铁降低而功能铁不减少时,铁蛋白的降低并无实际意义它又是急性时相蛋白,感染或恶性肿瘤等使得缺铁性贫血时测得值正常甚至偏高,失去诊断价值。
敏感性95% 特异性52.5%红细胞内铁蛋白(EF)可以避免上述缺点,但操作繁琐,临床难以推广。
4、转铁蛋白相对不敏感,不能用于早期诊断增高:缺铁性贫血、妊娠、雌激素治疗、口服避孕药、肝炎降低:慢性病引起的贫血、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肾病、肝硬化、营养不良、创伤、心肌梗塞5、骨髓涂片是监测铁贮存量的金标准然而费力、麻烦使骨髓检查在严重及复杂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上的应用有阻力不可能作为一个常规方法,甚至不是所有国家都允许6、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临床应用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指标1)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sTfR)的升高可见于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病贫血。
2)sTfR的测定也可用于监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时升高。
比Hb 的增加要早4周。
3)sTfR浓度升高除铁缺乏与EPO治疗外,还与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镰刀形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脊髓发育不良综合症等有关。
4)sTfR特别适用于妊娠期缺铁的诊断,妊娠本身可引起血清铁(SI)下降,总铁结合力(TIBC)上升,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上升,而sTfR不受妊娠的影响。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哪些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哪些所谓的贫血,具体所指的是患者血液循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数量同正常标准相比要低。
依据临床特征的差异,可以对贫血做出分类,例如:将骨髓红系增生情况作为依据,可以划分为增生低下性贫血,即再生障碍性贫血、增生性贫血,即巨幼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将血红蛋白浓度作为依据,可以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以及极重度贫血;将红细胞形态作为依据,可以划分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以及大细胞性贫血;将贫血进展速度作为依据,可以划分为慢性贫血、急性贫血。
一旦贫血,患者会出现以下临床症状:1.神经系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多梦、失眠、头痛、耳鸣、头昏等,均属于由于贫血缺氧而造成的神经组织损害症状。
针对于小儿贫血而言,影响智力发育、躁动、不安、苦恼是最典型的特征。
2.皮肤黏膜贫血时,粘膜苍白、皮肤苍白是最明显的体现,主要是由于患者在贫血期间,身体通过调节神经体液,从而对血容量展开重新分配,次要的粘膜、皮肤会减少供血而导致。
同时,因为单位容积血液当中的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含量降低,也会变淡黏膜、皮肤的颜色。
另外,缺少光泽、粗糙、溃疡,是患者贫血期间,粘膜以及皮肤的另一种体现,极有可能同贫血的原发病相关。
针对于溶血性贫血而言,尤其是血管外的溶血性贫血,会导致患者的粘膜、皮肤出现黄染现象。
3.呼吸循环系统患者在贫血期间,红细胞内容易合成众多的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从而将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降低,造成氧解离曲线右移,组织获取更多的氧。
呼吸困难或者是气急,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因为患者的高碳酸血症或者是呼吸中枢低氧所致。
通常,在轻度贫血患者中并不存在明显的体现,只有在患者活动以后会造成呼吸加快加深,并且伴有心率加快、心悸等情况。
可以说,贫血情况越严重、活动量越大,贫血的症状便会越发明显。
在患者出现重度贫血情况之时,即便在平静状态下,也极有可能出现端坐呼吸、气短等情况。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一、红细胞破坏过多的检查1.外周血液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减低,血涂片中可见破碎红细胞、异形红细胞等。
出现典型的异形红细胞或自身凝集现象时,可提供溶血原因的线索。
2.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意义正常血浆只有微量游离血红蛋白,>40mg/L是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血的重要指标,如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输血反应等。
血管外溶血,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一般不增高。
3.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Hp)意义1.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见于:⑴各种溶血性贫血,包括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⑵肝细胞损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结合珠蛋白血症等。
2.血清结合珠蛋白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肝外阻塞性黄疸、恶性肿瘤等。
4.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意义本试验有助于鉴别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阳性表示严重血管内溶血。
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出现一条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区带,而球形细胞增多症系血管外溶血则无此区带。
5.尿液检查⑴尿胆原排出增多;⑵隐血试验阳性,这是因为当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显著增高,超过结合珠蛋白的量和肾小管再吸收功能时,出现的血红蛋白尿;⑶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呈阳性反应,是反映慢性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血。
6.红细胞寿命测定是检测溶血的可靠指标,常用51Cr、3P-DFP或二异丙基氟磷酸标记红细胞法,能反映红细胞寿命的指数。
此项测定显示红细胞寿命缩短表明有溶血。
二、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检查1.网织红细胞增多在5%~20%以上。
2.外周血出现幼红细胞,主要是晚幼红细胞。
由于网织红细胞及幼红细胞的出现,故可表现大红细胞增多。
3.骨髓幼红细胞显著增生,以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例常发生倒置。
三、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查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意义1. 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继发球形细胞增多等。
2.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哪些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哪些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 637400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的时候会被诊断为贫血。
这当中尤以血红蛋白的减低作为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红细胞和红细胞比容相较于血红蛋白而言无法准确地反映贫血问题,也无法判断患者贫血的程度。
所以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目的是判断患者贫血的原因,以及具体的疾病类型。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了三项,一是血常规检查,二是骨髓检查,三十其他检查。
血常规检查。
在血常规检查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红细胞参数将贫血进行分类。
具体来讲就是从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进行的分类,一般称之为红细胞形态分类。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更好地为最终的诊断提供科学合理的线索,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网织红细胞计数主要是可以用来反映和判断患者骨髓红系增生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患者骨髓红系代偿的状态。
外周血涂片也属于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一项内容,用于观察红细胞、白细胞以及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同时也会用于观察红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形态情况中,所以会在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疟原虫、异常细胞等问题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骨髓检查。
骨髓检查指的是骨髓细胞涂片检查,骨髓细胞涂片检查可以更好地观察患者的骨髓细胞增生程度,也可以更好地看到患者骨髓细胞的成分,针对骨髓细胞的比例、形态的变化加以判断。
除了骨髓细胞涂片检查之外,骨髓活检也是其中主要的内容。
骨髓活检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患者骨髓造血组织在结构方面、增生程度方面以及造血组织的细胞成分和形态变化等几个方面的情况,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对于这一点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骨髓检查比较常见于白血病的检查当中,另外在一些人们没有听过或者不够熟悉的检查中也比较常见,比如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髓外肿瘤细胞浸润等几种疾病中,通过骨髓检查能够增加最终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医生制定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骨髓检查与其他的贫血实验室检查项目而言,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骨髓在取样方面便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一、引言在现代医学中,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血液常见疾病,如贫血、白血病和血栓等,实验室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进行解读,并提供相关参考信息。
二、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测定是评估贫血程度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范围为男性130-175g/L,女性120-150g/L。
如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贫血。
2. 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计数指标显示了单位体积内循环着的红细胞数量。
正常成人男性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 × 10^12/L,女性为3.8-5.0 × 10^12/L。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用于评估红细胞大小,正常范围为80-100 fL。
贫血时,红细胞计数和MCV可能会异常。
3. 血小板计数与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用于检查机体的止血功能,正常范围是150-400 × 10^9/L。
当血小板数量过低时,易导致出血倾向性增加。
出凝血时间是用来测定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延长的出凝血时间可能意味着凝血问题。
三、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的多少。
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1 × 10^9/L。
同时,在进行白细胞分析时也需要注意不同种类的白细胞所占比例是否符合正常范围。
2. 骨髓涂片检查骨髓涂片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骨髓中不同种类的克隆或非克隆性异常细胞,并通过形态学分析来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分期。
3. 白细胞酶学特征某些特定的酶活性测定对于指导白血病的分类和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酸性磷酸酶(ACP)和组蛋白键酸性琥珀酸酶(NAAE)等。
四、血栓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
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2. 从形态学分类上对贫血的类型做出诊断
可以通过四个参数,即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 平均Hb含量(MCH)、红细胞平均Hb浓度(MCHC)以 及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ed Cells Volume Distribution, RDW)进行分析,见表1、2。 其中RDW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程度的参数,用红细胞 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仪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测量 10万个红细胞的体积,计算出均值( )和标准差(s), 然后计算出结果。参考值范围0.115~0145。
贫血的实验室检测程 序和诊断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检查外周血的血红蛋白(Hb)、红细 胞数(RBC)和红细胞比积(Hct)。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需要借助红细胞三个平均值等 参数。网织红细胞计数是每个贫血病人必须检查 的项目,它对于鉴别贫血的基本性质有重要意义。 直方图的观察分析,血涂片红细胞形态、大小等 特征的观察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对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和溶血性贫血, 必要的生化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溶血性贫血又是 一大类贫血,病因很多,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 行检查。骨髓检查必须掌握临床适应证。
此不单独应用作为诊断缺铁的指标。TIBC则较稳定。
TIBC>64.44μmol/L。TS对缺铁诊断的准确度方面次于血清 铁蛋白和红细胞碱性铁蛋白,可作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
指标之一,但不能用于早期诊断,目前临床按<15%为IDA
的诊断标准。
3.3 红细胞游离卟啉(FEP)和血液锌卟啉(ZPP) 测定
缺铁时原卟啉Ⅸ不能继续合成血红素,故在红细胞内堆积。 原卟啉Ⅸ在铁络合酶的作用下形成ZPP,故缺铁时FEP增 加,ZPP也增加。FEP正常值为155~577μg/L。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摘要:贫血实验室诊断对贫血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其诊断依据有很多种,比如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等,如果诊断结果发现上述依据参数出现异常,则说明就医者患有贫血。
本文主要通过对贫血实验室诊断的介绍,进而探讨了其诊断的意义,仅供参考。
关键词:贫血;实验室;诊断贫血是比较常见的症状,贫血患者一般会表现出颜色苍白等症状,引起贫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恶性病变引起的,或者孕妇在吸收铁元素不当造成贫血,实际上,贫血并不被称之为病症,它只是有疾病引起的症状。
一、贫血的不同种类根据MCV将贫血分为小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是确定贫血的类型和原因的第一点。
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铁缺乏。
缺铁的红细胞小但形态正常。
当一个绝经前女性表现出较轻微铁缺乏时,一般认为是由于月经失血造成的,可用铁剂治疗,而不用再做进一步的检查。
而老年男性和女性由于饮食不足造成缺乏是不常见的,故应该寻找病因。
50岁以上患缺铁性贫血的病人,由胃肠道肿瘤引起贫血的可能性是其它疾病的31倍。
小细胞性贫血可能是由血红蛋白病——一种遗传性的血红蛋白生成异常引起的,这在北欧人群中很少见。
血红蛋白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正常细胞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慢病贫血。
但慢性病贫血也可能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可能是由肝病或某些营养不良引起的,细胞的外形能够提示可能的致病原因。
肝病时红细胞明显增大,但形态正常,这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细胞性贫血形成明显的对比。
典型的椭圆形大红细胞的出现及嗜中性粒细胞的异常是巨细胞性贫血的典型特征。
一旦确定为大细胞性贫血,需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病因。
二、贫血实验室诊断导致患者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哪种原因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其诊断内容如下: 1、血红蛋白的检验诊断,这种物质是一种色素蛋白,其铁元素含量比较大,其主要的功能是结合氧气,而且还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标准通常是根据血红蛋白浓度(Hb)和红细胞计数(RBC)等指标进行评估。
具体标准如下:
1. 血红蛋白浓度:在成年女性中,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2克/分升被视为贫血。
在成年男性中,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3.5克/分升被视为贫血。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在成年女性中,红细胞计数低于4.0×10^12/L被视为贫血。
在成年男性中,红细胞计数低于4.5×10^12/L被视为贫血。
3.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是指在一桶血细胞中,红细胞平均占用的体积。
在诊断贫血时,MCV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MCV低于80fL可能提示缺铁性贫血,而MCV高于95fL则可能提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 血红蛋白电泳:通过血红蛋白电泳可以确定血红蛋白相关的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以帮助确定贫血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仅为参考值,具体的诊断标准应根据个体患者的症状、个人健康状况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轻度贫血诊断标准
轻度贫血诊断标准轻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但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轻度贫血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诊断标准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轻度贫血至关重要。
以下将介绍轻度贫血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轻度贫血患者常常出现乏力、疲劳、头晕、心悸等症状。
在体格检查中,可观察到患者面色苍白、皮肤干燥、黏膜苍白等现象。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闷、气短、头痛等不适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红蛋白浓度,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儿童和青少年根据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异。
2. 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10^12/L,女性低于3.5×10^12/L。
3. 血红蛋白含量,男性低于0.4L/L,女性低于0.37L/L。
4. 红细胞平均体积,小于80fL。
5. 血红蛋白平均含量,小于27pg。
6. 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小于340g/L。
7. 血红蛋白分布宽度,大于14.5%。
以上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其中一项或多项者,可诊断为轻度贫血。
三、鉴别诊断。
在诊断轻度贫血时,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如慢性疾病、肿瘤、内分泌疾病等均可引起贫血,需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四、治疗建议。
对于确诊为轻度贫血的患者,首先应明确病因,如营养不良、慢性失血、慢性疾病等。
针对不同病因,可采取补充营养、止血、治疗原发病等措施。
同时,建议患者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菠菜、红枣等,以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轻度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个方面。
准确诊断轻度贫血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进展至关重要。
希望临床医生能够加强对轻度贫血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及意义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及意义贫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也容易被患者忽略,往往在贫血严重,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情况下才进行检查治疗。
目前,临床针对贫血病患者实施实验室检查,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患者的病情,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措施。
那针对贫血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呢?下面咱们就为读者朋友们普及一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什么是贫血?在了解贫血实验室检查之前,咱们一起来聊一聊什么是贫血,贫血就是人体的血红蛋白含量水平异常下降,无法维持机体所需,导致人体出现异常反应。
因不同年龄阶段人体的血红蛋白存在一定的差异,当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机体所需的量,则人体出现问题。
贫血疾病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患者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慌气短、失眠多梦、记忆减退等,贫血疾病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如果情况严重,则对患者朋友的心脏功能产生损伤[1]。
目前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包括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而最为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主要与患者的日常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可针对患者的贫血类型,为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有助于患者身体恢复健康。
2贫血的实验室检查项目2.1血液检查针对贫血患者,实验室针对患者主要检查红细胞、白细胞、红细胞比积、三个计算指标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的检查。
第一,红细胞检查,能够通过检查的数据结果直接反应患者是否出现贫血状况,也是最直观的诊断指标,如果通过实验室检查后,患者的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则诊断患者处于贫血状态。
第二,白细胞,白细胞检查是对患者病情诊断的补充依据,如果临床诊断检查,患者的红细胞一切正常,则不能完全确定患者身体正常,因此白细胞作为另一个参考标准,如果患者的白细胞出现异常,则可以根据患者白细胞的具体数据情况诊断病情[2]。
第三,红细胞比积。
运用红细胞比积能够直接反应患者红细胞在全血中的体积比,通过比积大小来判断红细胞的数量。
第四,三个计算指标,主要指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上述三个指标均发硬的是患者红细胞的相关情况,通过综合分析,能够诊断患者属于哪一类的贫血疾病。
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小儿贫血是指儿童体内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贫血可能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严重问题,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广大家长和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一、临床表现。
小儿贫血的临床表现包括面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悸、呼吸急促等。
在观察到这些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
正常值范围因年龄、性别而异,一般来说,低于正常范围即可诊断为贫血。
2.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通过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可以确定贫血的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 铁代谢指标检查,包括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有助于判断贫血的原因。
三、其他辅助检查。
1. 尿常规检查,可以排除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于疑似溶血性贫血的患儿,可以通过心动图检查心脏情况,判断贫血程度。
四、诊断标准。
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个方面。
在临床上,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贫血的关键,通过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等可以明确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综上所述,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个方面。
只有通过全面的检查和分析,才能准确诊断小儿贫血,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希望广大家长和医护人员能够重视小儿贫血的诊断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贫血实验室诊断
2、贫血的分类
常用的贫血分类有两种,即贫血的形态学和病因学分类。 (1)Wintrobe分类法 ★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在血片中最为分明,应结合 血片观察。 (2)MCV/RDW分类法,由Bessman于1983年提出的
分类法。 ★RDW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不一致的程度,用红细胞体 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与MCV结合对贫血分类诊断 和鉴别有临床意义。 (3)贫血形态分类时,还应当结合红细胞直方图分析。
乏或显著减少。
(6)血清铁增加。
(7)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加。
3.再生障碍性贫血
(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属正常细胞正 常色素型,Ret<0.01,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5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血小板<10-20×109/L。慢性再障:Hb和Rbc
平行下降,多为中度贫血;Ret>0.01 (0.8%-2.3%,最多可达3-5%,多数可>
(3)明确是Vit-B12还是叶酸缺乏或两者都 缺乏。
①血清叶酸测定(放射免疫法)< 6.8nmol/L(<3ng/ml)。
②红细胞叶酸测定(放射免疫法)< 227nmol/L(<100ng/ml)。
③血清Bit-B12测定<74-103pmol/L(100140ng/ml)。
(4)经叶酸或Bit-B12治疗有效。 (5)胃液分泌量减少,游离盐酸大多数缺
单核细胞离开血循环,进入组织后变成组织细 胞,再能分裂增殖,成熟后成为巨噬细胞。
血小板与止血功能有关。
血浆的成分非常复杂,含有各种不同性质、不 同功能的化学物质如白蛋白、球蛋白、各种凝 血和抗凝血因子、补体、抗体、酶、激素、脂 质、电解质、营养物质、各种代谢产物以及许 多其他化学物质。
贫血评估实验报告模板
一、基本信息1.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2.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3. 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4. 就诊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5. 就诊科室:____________________6. 主诉: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验室检查结果1. 血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Hb):______g/L- 红细胞计数(RBC):______×10^12/L-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______f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______pg-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______g/dL - 白细胞计数(WBC):______×10^9/L- 血小板计数(PLT):______×10^9/L2. 网织红细胞计数:______%3. 红细胞沉降率(ESR):______mm/h4. 血清铁蛋白(SF):______μg/L5. 血清铁(Fe):______μmol/L6. 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______μmol/L7.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______ng/mL8. 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 维生素B12:______pg/mL- 叶酸:______ng/mL9. 其他相关检查(如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三、贫血诊断1. 贫血类型:- 缺铁性贫血:______- 地中海贫血:______- 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______- 叶酸缺乏性贫血:______- 其他:______2. 贫血程度:- 轻度贫血:______- 中度贫血:______- 重度贫血:______- 极重度贫血:______四、治疗建议1. 一般治疗:- 休息:______- 营养支持:______- 预防感染:______2. 药物治疗:- 铁剂:______- 叶酸:______- 维生素B12:______- 其他:______3. 手术治疗(如有必要):- 手术方式:______- 手术时间:______五、随访计划1. 随访时间:______2. 随访内容:- 血常规检查- 其他相关检查- 症状评估六、报告结论根据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本患者诊断为______贫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的来源- iron’s source
●食物:食物中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 血红素铁.
前者吸收率高, 主要来自动物性食品, 吸收率10%~25%;植物性食物中以豆 类、木耳等含量较高,吸收率约1.7% ~ 7.9%。
●红细胞释放的铁:体内衰老的红细 胞释放的Hb。
铁的代谢- iron metabolism
胞大小不等;网织红细胞正常;白细胞变化不大。 骨髓片: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增生明显活跃,
中幼红和晚幼红比例增高,晚幼红体积小,胞质 少且边缘不整,成熟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中心 淡染,呈“核老质幼”型。各阶段粒细胞均可见, 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系统无明显异常。巨核 细胞增生,数量和形态无明显异常,血小板数和 形态正常。 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阴性,细胞内铁明显减少。
• Fe2+形式 •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维生素C、果糖、氨基酸
病例简介
血常规:WBC4.6 ×109 /L,RBC2.2× 1012/L,Hb62g/L,PLT162 ×109 /L, MCV73fl,MCH24pg, MCHC300g/L,网织红细胞0.005。尿、 便常规正常。生化检查:血清铁 6.03μmol/L,血清铁蛋白9μg/L。
病例简介
细胞形态学特点 血涂片: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且红细
●增生不良性贫血 再障
增生性不良性贫血
增生性贫血
三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
●形态学分类简单,对大、小细胞性贫血 价值较大,但对正细胞性贫血无法分类
●骨髓增生程度分类仅能将AA分出 ●病因分类仅适用于单病因,对于多种病
因引起的则无法鉴别
(五)贫血的诊断
• 明确是否贫血 • 明确贫血的类型和程度 • 最重要的--明确病因
正细胞性贫血
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定义: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的客 观指标。用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 来表示,正常为<14.9%
●临床意义 (1)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2)缺铁贫和轻型β-珠蛋白生成 障碍性贫血的鉴别 (3)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
贫血的MCV/RDW分类
贫血类型 •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 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 正细胞均一性贫血 • 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 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1、根据红细胞形态分类
• 贫血类型
MCV
• 大细胞性贫血
↑
• 正细胞性贫血
N
• 小细胞性贫血
↓
•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
MCH ↑ N ↓ ↓
MCHC N
N N
↓
1、根据红细胞形态分类
• 贫血类型 • 大细胞性贫血 • 正细胞性贫血 • 小细胞性贫血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常见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某些溶血性贫血 慢性感染性贫血、 慢性肝肾疾 病所致贫血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 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一)贫血的概念
贫血(anemia):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 内的HGB、RBC、HCT低于相同年龄、 性别和地区的参考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 的临床表现。
贫血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疾病
(二)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
成年男性:HGB<120g/L, RBC<4.5×1012/L,HCT<0.42
成年女性:HGB<110g/L、 RBC<4.0×1012/L,HCT<0.37
青壮年、妇女。
●为什么铁缺乏会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为什么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为什么会 引起Hb减少?
衰老红细胞 食物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
铁+转铁蛋白 幼红细胞线粒体+原卟啉
珠蛋白+血红素
肉类、肝脏、蛋黄、 豆类、海带、黑木耳
血红蛋白
为什么是小细胞 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时,Hb合成减少,红细胞胞浆 不足,细胞减小,颜色变浅。
血液病及相关疾病的实验诊断
血液系统疾病可分为: ●红细胞疾病 ●粒细胞疾病 ●单核细胞与巨核细胞疾病 ●淋巴细胞与浆细胞疾病 ●造血干细胞疾病等
贫血、白血病
一、贫血的实验诊断
病例简介
患者,女,36岁。主诉“头晕、乏力、 记忆力减退;活动后心慌、气短”。患 者近一年余月经量较多。无偏食,无毒 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 病人。体格检查:贫血貌,皮肤黏膜苍 白,精神倦怠,心率加速,余无特殊。
如何诊断贫血
1、详细询问病史
2、 仔细的体格检查
3、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六)常见贫血的实验诊断
1、缺铁性贫血 2、巨幼细胞性贫血 3、再生障碍性贫血 4、溶血性贫血
1、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定义: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 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 色素性贫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
食物
Fe2+
氧化
与C内去铁 蛋白结合
Fe3+
十二指肠和空 肠上段 C
与C内载体 蛋白结合
保存在肠粘膜C中
铁蛋白
转铁蛋 白受体
在组织C中储备
铁蛋白
血浆Fe3+
铜蓝蛋白 氧化
组织利用Fe2+
与血浆转铁蛋 白结合
幼红细胞
未被利用的与去 铁蛋白结合
铁的吸收和转运- iron’s absorption and transfer
(四)血的分类
病因及发病机制
●红细胞破坏过多
(1)红细胞内在缺陷
(2)红细胞外在因素
●红细胞丢失过多
临床常见贫血
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珠蛋白障碍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葡萄糖-6-磷酸缺乏
自身免疫性溶贫
急、慢性失血性贫血
(四)贫血的分类
3、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分为
●增生性贫血
缺铁贫、巨幼贫
妊娠女性:HGB<100g/L、 RBC<3.5×1012/L,HCT<0.30
(三)贫血的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2.呼吸、循环系统表现 3.神经系统表现 4.消化系统表现 5.泌尿生殖系统表现
(四)贫血的分类
●根据贫血时成熟红细胞形态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根据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分类
MCV RDW
常见贫血
↓
N 轻型β-珠蛋白障碍性贫血
↓
↑ 缺铁性贫血
N
N 急性失血性贫血、再障
N
↑
骨髓纤维化、早期缺铁贫
↑
N
再障
↑
↑
巨幼细胞性贫血
2、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病因及发病机制
●红细胞生成减少
(1)骨髓干细胞损伤或异常 (2)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 (3)造血物质缺乏或失利用
临床常见贫血
再障 白血病、骨髓纤维化 巨幼贫、缺铁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