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社会与多元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社会与多元文化
第一节多元社会与多元文化的形成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纽带。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人是社会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而人类社会活动的一切方面,包括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都可以归结为是各种文化现象。因此多元的社会体现为多元的文化。
“人类学之父”泰勒(E.B.Tylor)在其经典著作《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①《法国大百科全书》②认为文化是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苏联大百科全书》③认为,广义的文化是社会和个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则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上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认为,文化是“某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方面的不同特点之总和;除了文学和艺术外,文化还包括生活方式、共处的方式、价值观体系,传统和信仰”。并指出,“文化是当代就特性、社会凝聚力和以为基础的经济发展问题展开的辩论的焦点”。“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狭义的文化是指观念形态的文化,仅限于意识形态;广义的文化则是指人类社会的全部遗产,囊括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行为文化。”
①社会学认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归结为文化现象。“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全体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通过文化的接受,人一步步从一个生物的人演变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可以说,“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②。
21世纪的中国,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各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文化,
在这些文化中,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很好地处理了这一主导文化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民族文化之间呈现出和平共处、百花齐放的状况,可以说我们国家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文化”的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文化多元化的态势更加明显。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深度变革中,主要体现为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转变。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使得我国的经济成分呈现多元并存的局面,并由此出现了利益主体的多样性,这必然导致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文化多样性”宣言,倡导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保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文化的多元性导致多元文化的繁荣,保护和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就是在世界文化大背景下求同存异,实现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理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学术界通常用“熔炉”来形容美国的多元文化,然而美国是将多元文化差异浸没在一起并将其融化为具有美国特性的文化。此处讨论的多元文化是不同于美国的,承认差异且差异受到尊重的多元文化。各种不同文化是多元文化整体组合的一部分、是共存的多元文化。倡导文化的多元性为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和借鉴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势必会削弱主流文化的实力,给国家文化安全、文化独立、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校教育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必须认真思考怎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弘扬先进文化,认真思考如何沉着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挑战,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怀。
第二节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的生成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民族在文化领域中广泛交流和相互学习,但文化上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一种同质性的文化的形成,如果没有文化的差异性,就没有文化的同一性,文化的共性存在于文化的个、性和差异之中。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文化上的差异性的存在,不同文化在相遇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文化的差异性和文化的同一性的冲突与矛盾。多元文化并存现象借助于现代传媒手段突飞猛进地发展,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加深,导致人们的各种思想观念发生许多碰撞,出现了价值观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第一,价值观念的共时性。价值观作为一种文化观念,根植于本民族、本国的社会土壤,但不可避免地受到异域、异国文化的影响和冲击。特别是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价值观的冲突和碰撞更加激烈和不可避免。“当人生活在一个不容许对既定的态度和信仰提出质疑的封闭世界里,没有人会感觉他是依据一套‘价值’而行动。他不过是做他该做的事而已。今日的情势正好相反,当代的人们遭遇到‘他者’从根本上的挑战。有时候经验到,世上有种种不同的规范与价值引导人们的行为和态度,随着不同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而不同。”①我国可谓是全球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冲突并不是价值观发展的主旋律。在当前的历史时期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冲突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流动、融合的过程。
第二,价值观念的主观选择性。西方文化的融人带来了其本土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与行为习惯,其良莠不齐的现实增大了人们选择的难度。
对于其中凸显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我们要增强驾驭能力;对于其有益的方面应积极吸收,引为我用。鉴于主体的甄选能力、接受能力的不同,价值观念不可能是单向的、一维的,必然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第三,价值观念的复合性。从不同角度看,价值观念可分为许多表现形式:从反映内容上价值观念可分为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价值观念;从主体角度可分为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类价值观;从性质上可分为无产阶级价值观、资产阶级价值观;从地位上可分为主流价值观、大众价值观、精英价值观;从地域上可分为中国传统价值观与西方现代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此消彼长,难解难分,呈现出价值观念的复杂化。全球化带来了价值观的多样化,正是这种多样化价值观的存在,成为多元价值冲突的逻辑前提。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的单一性和文化的多样性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仍会不断地得到加深。当前学界一般认为代表着庸俗文化的大众文化与代表着严肃的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代表着高雅的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共同构成当代中国文化的基本形态。
一、主流文化的更替——价值观的多样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文化、道德建设出现了新的空白地带,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