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第一章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音乐史 总结

中国古代音乐史 总结

PS:个别字不知道怎么打出来所以就是凑起来的,注意了哈:革及(这是一个字)、春(下面的日要开叉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1.、远古时期音乐形式以及特点:远古音乐与狩猎、捕鱼等物质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实用性强。

宗教及巫术色彩浓厚。

原始时期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这是我国音乐早期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艺术表演形式简单,因而歌、舞、乐三者之间相互依赖依存。

原始月舞分两类:一是劳动结合。

二是与黄帝等统治者有关,歌功颂德。

原始音乐的音调是极为简单的,最初可能没有一定的音律,只是运用一些高低不等的音而且很不肯定的音连接起来。

后来经过长期的实践,才逐渐有了简单的音律观念,开始运用他们认为比较谐和的几个音来构成曲调。

2、夏商代表性乐器:1)击乐器:鼓、磬、钟。

2)管乐器:骨笛、龠、埙。

(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一座墓葬,出土了共25支鹤骨制成的笛,其年代约8000(正负150)年,七音音阶。

第二章周秦的音乐1、六代之乐即六代乐舞。

包括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以及周初的《大武》。

这六部规模宏大的典礼音乐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歌功颂德。

特点是规模宏大,有个尤物,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

2、雅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

在大典的时候用于表演的乐歌。

大雅的内容与送相似,所用场合亦大体相同。

如两君相见礼。

小雅比较接近于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整理或改编而成的。

小雅用于诸侯大射、燕礼以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有唱的,也有只奏不唱的。

3、郑卫之音:当时黄河流域一带以郑、卫、宋、齐等地的民歌最具有特色,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所以士大夫们常以“郑卫之音”来作为北方民歌的代称。

4、成相:是一种劳动歌曲的名称。

古时人们在进行春米等劳动时,常常伴随杵声而歌唱,称之为“相”。

春米所用的杵,后来转化为乐器,是用一根几尺长的竹筒顿地发声,成为春犊。

成相是说唱音乐的远祖。

中国音乐史——第一章远古夏商

中国音乐史——第一章远古夏商

第八节 乐人和宫廷乐师
• • • • • 《吕氏春秋》曾有远古时期多位音乐家的传说。 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位音乐家:伶伦。 我国传说中最早的一位寓教于乐的先行者:夔。 宫廷乐师:宫廷内专门从事音乐舞蹈的乐奴、乐师。 传说中师延的“亡国之音”。
本章作业
1、名词解释:《大夏》、骨笛 2、论述题 (1)中国音乐起源之我见 (2)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器与乐律


20远古: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和禅让制时代原始社会。 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主要内容:音乐的起源;古歌与古乐舞;古乐器。
远古时期人类的历史
序号 1 2 距今年代
20万—70万年前 65万—100万年前
发现地点
新时期时代:
• • • 出现磨制石器和陶器; 发明了纺织技术,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人们从靠天然赏赐过渡到生产经 济阶段,进入原始社会; 大约起于公元前6000年之公元前2000年。
中国第一个王朝
视频资料:NHK纪录片《中华的源流》——夏
思考:
• • • •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辟如此广袤的疆域? 夏朝建立的时间和地点? 中国的宗教礼仪和宫廷礼仪的区别? 宫廷礼仪的宗教礼器是什么?象征着什么?
第五节 音乐文化交流和音乐教育
• • 汉族和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交流早在夏朝已经开始。 文献记载:《竹书纪年》 (一) “少康继位,方夷来宾”。 (二)“后发继位,元年,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庸会于上池,诸夷人舞”。 宫廷出现了专职的乐奴和乐师。 文献记载: (一)《礼记•明堂位》 (二)《周礼•春官•宗伯》
第七节 乐律
夏商时期出现五声音阶:
1】 既有旋律性乐器,又有节奏性乐器。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 (1)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 (1)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i[A]第一讲授课内容:上编中国古代音乐(远古——公元1840年)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55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音乐的起源和先秦乐律学教学目的:学习本节应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掌握先秦乐律学的成就;对中国古代十二律应熟悉。

重点、难点:三份损益法、十二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教学过程:1音乐的起源首先是劳动的进行、语言的出现和人类大脑的发达,奠定了音乐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赋予了音乐的表现内容。

劳动中有节奏的呼声,这是原始音乐发端的最初萌芽。

音乐与舞蹈还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延伸;某些劳动工具的发现和部分生活用具对乐器的出现也给我们的祖先以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说某些劳动工具本身就是乐器的前身。

原始艺术的特点:音乐、舞蹈、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乐舞”;2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①异性求爱说②语言扬抑说③摹仿自然说④信号说⑤巫术起源说2先秦乐律学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但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

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国语•周语》中记载了公元前六世纪时,周景王(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2年在位)向伶洲鸠问乐的故事,可以向我们揭示中国音阶发展的历史线索。

3 三分损益法是齐桓公时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员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

“三分损益”的意思是把一个音律管分成三份,“损”是“减”(即从三份中减少一份),而“益”则是“增”(即再加三分之一),就是说以一根一定长度的发音管为准,把它减掉三分之一长,就形成了下一个律管,再把这个新律管加上其自身的三分之一长,便又产生出一个新的律管来。

这样延续的一损一益,便产生出十二律。

“三分损益法”每制出新的律管与原律管的音高都是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又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的关系,但需要再按音高次序调整排列,才能得出十二律,所以它又叫“五度相生律”,亦有称之为“五度相生法”。

中国古代音乐史第一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第一章

七、古代乐器图鉴
• 打击乐器
河南安阳双鸟饕餮鼍鼓
湖北崇阳铜鼓
七、古代乐器图鉴
虎纹石磬 1950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
七、古代乐器图鉴
陕西长安县客省庄陶钟
河南三门峡庙底沟陶钟
七、古代乐器图鉴
殷墟妇好(妣辛)墓出土编铙
七、古代乐器图鉴
• 吹奏乐器:
河姆渡遗址一孔埙
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陶埙
八、本章常考题型
四、出土文物中的乐舞图
图1 图2 图1:青海大通上孙家寨舞蹈纹彩陶盆 图2:青海西宁宗日舞蹈纹彩陶盆
五、远古乐舞列举
• • • • • • 葛天氏之乐 伊耆氏之乐 阴康氏之乐 朱襄氏之乐 刑天氏之乐 六代乐舞: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 《咸池》、舜时的《萧韶》、禹《大夏》、 商代《大濩》、周时的《大武》
• • • • • • 1.名词解释: ①贾湖骨笛 ②六代乐舞 2.简答题: 简述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文化特征 回答要点提示:①歌舞乐三位一体的音乐 形态;②远古时期的歌曲与乐舞列举;③ 总结。
二、远古时期的民歌
• 2.祭祀歌曲 • 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 ——《礼记· 郊特牲》 • 3.《吕氏春秋》记载有两首古代歌曲,分别为“北 音”、“南音”的代表。 • ①娀(sōng)氏二女作歌“燕燕往飞”,为“北 音”。 • 娀(sōng)为古国名,在今山西运城一带,娀氏 旧传为娀氏之女,帝喾之妃,殷始祖契之母。 • ②“候人兮猗”为南音的代表,是古代最早的一首 情歌。
六、古乐器
• 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器与当时生产力的 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乐器是从劳动 工具演化而来的。 • 这一时期乐器的主要种类为吹奏乐器和打 击乐器。 • 1.打击乐器主要有鼓、磬、编磬、钟、编钟、 编铙(náo)和摇响器等。 • 2.吹奏乐器主要有骨笛、埙、籥( yuè) 、龢 (hé) 等。

古代史(中音史的古代部分)

古代史(中音史的古代部分)

古代史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骨笛是新石器时代年代最早的乐器夏代最为重要的代表性乐舞是《大夏》;2、商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乐舞是《大濩》。

第二章周秦的音乐礼乐的规定,都是为了加强人民的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

要顺利推行礼乐制度,必须加强有关礼乐方面的教育,担任音乐教育的是宫廷音乐机构的总管“大司乐”和“乐师”周代宫廷音乐总类: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乡越和四夷之乐六代之乐:黄帝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大韶》;夏禹《大夏》;商汤的《大濩hu》;周初的《大武》。

(大武以歌颂周武王伐纣为主题)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有歌有舞,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颂:用于祭祖,大射,早先的颂,大概源于民间的巫歌,速度缓慢,用瑟伴奏雅:大雅和小雅。

大雅与颂相似,小雅接近民歌。

小雅用于诸侯大射,燕礼以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除周南,召南系等南方民歌即所谓“乡乐”外,其余都属小雅房中乐:一种燕乐,后妃们在内功侍宴时唱的四夷之乐:主要指秦楚吴越等地,包括汉族和其他民族的音乐。

用于祭祀和宴乐。

大都吹管乐器伴奏歌舞。

主要是为了炫耀其政教之远被,并非真的重视。

周代民间音乐发展:北方民歌代称“郑卫之音”和南音(战国时期南方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楚辞:又叫楚声,周代民间流行巫歌《九歌》(是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品)成相篇:荀子一书中有成相篇的唱词,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弦乐器以拨弹为主,有柱(瑟,筝)和无柱(琴)两种,管乐器有编管(萧,笙)和单管两种周代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最早的大型乐器曾侯乙编钟墨家:墨子题出“非乐”孟子:“人言不如人声”.乐记:我国最早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戏曲:中国传统的戏剧,包含唱念做打,综合艺术形式,文学,戏剧,音乐,舞蹈,舞台艺术,服装说唱音乐:1到2人,一人代表多人,一会戏里一会戏外,既是演员,又是讲故事的人,不需要服装,没有舞美公孙尼子《乐记》第三章:乐府:是封建王朝管理音乐的一个官署;2、乐府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歌,并加工改编,以供祭祀,宴乐之用等。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中国古代音乐史(共同课)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篇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 首歌曲,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伊耆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属于远古氏族伊耆氏的乐舞。

是初民祈年的乐舞,是伊耆氏在每年12 月中举行的崇奉万物的蜡祀活动。

3、《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4、《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5、《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6、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 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

7、夔:古史传说时期虞舜的乐官。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

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

每隔八位生一律。

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

4、八佾: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

其中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依次往下递减。

5、乐悬:西周起有关钟、罄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

6、《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

中国音乐简史 (2)

中国音乐简史 (2)

第一章远古(前21世纪以前新石器时代)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墓葬里,出土了用猛禽肢骨制作的骨笛,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五、七孔笛较多,共18支,保存完整的七孔骨笛可吹奏河北民歌小白菜。

距今约9000年,说明骨笛是河南贾湖先民生活中相当普遍的乐器。

第二章夏、商、西周(前21世纪-前771年)西周礼,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际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西周乐,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磬、钟、柷。

西周礼乐制度达到了礼乐不分家的地步,“礼之所及乐必从之”。

西周礼乐制度用礼乐划分等级,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加强统治的作用。

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据说从黄帝开始历代留传下来的代表性乐舞,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尧时的《咸池》,咸池是日落处的星座名;舜时的《大韶》,因用排箫伴奏,又称《箫韶》,此乐舞有九次变化,又称《九辩》或《九歌》;夏禹时的《大夏》,用吹管乐器伴奏而名;商汤时的《大濩》;周初的《大武》歌颂武王伐纣的内容。

大司乐,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制度开始于周代,周初建立了宫廷音乐机构大司乐,它是我国第一所音乐学校。

大司乐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承担培养贵族子弟——世子、国子、学士的音乐教育任务,并按一定的学习程序进行,学习内容包括“乐德、乐语、乐舞”。

大司乐的另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和音乐表演职能。

行政职能表现在大司乐中各级乐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表演职能是在大司乐中的乐工承担宫廷宴饮、祭祀等场合的表演任务。

“八音”乐器分类法:八音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来划分的,根据西周记载,每类之下有如下乐器:金:钟——编钟、钲石:磬——编磬土:埙革:鼓类乐器丝:琴、瑟木:柷匏:笙、芋竹:箫、管乐律学的形成:乐律学是中国古代音乐技术理论的统称,包括乐学与律学,它是音乐声学、数学和音乐学互相渗透的一门交叉学科。

最新中国古代音乐史考研讲义及笔记

最新中国古代音乐史考研讲义及笔记

中国古代音乐史考研讲义上编中国古代音乐史(远古——公元1840年)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21年)第一节概述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华民族同世界上许多民族一样,大致经历了几十万年“原始公社”的生活,经历了原始“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生活,经历了旧石器、新石器和陶土文化等时代。

经过千万个春夏秋冬的运转,千万个春花秋实的循环往复,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共同生息与繁衍、共同劳动的同时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也创造了音乐。

按照考古学家对历史的划分,原始社会的时间概念应是距今约300万年——4000年之间,其历史是相当漫长的。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的第一件乐器的出现,实际就是人类在征服自然和为自身生存的同时所创造的审美物的第一次体现,也是人类把乐器作为善的象征通过功力主义的行为来达到其自我肯定的目的,与此同时,美的形式和内容也就随之出现,这也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

综观原始社会音乐的发展历史,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我们的祖先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创造了音乐的历史,同时也能从中看到人类从无阶级的野蛮时代逐渐步入有阶级文明时代的历史。

中华民族文明和文化可考的历史,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 最早可追溯到八千年前,甚至更为久远。

早在原始社会,音乐就已萌发,可以说音乐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并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和生活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音乐思维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当我们的祖先逐渐摆脱了“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后,音乐更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进入人类的历史,在两个阶级对立中逐渐发展。

新石器时代后期,一些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逐渐演变成人们进行娱乐的乐器。

1986——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村所出土的骨笛,从一个侧面向我们揭示了中国音乐在近八千年前时的发达情况;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和西安“半坡文化遗址”陶埙的发现,更向我们展示了迄今六千多年前中国音乐发展的高度;而那“如火烈烈”的远古“乐舞”,则向我们说明了我们祖先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里所产生的宗教信仰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祈求。

中国音乐简史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教案五篇范文

中国音乐简史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教案五篇范文

中国音乐简史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中国音乐简史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教案第一学期第一周第一、二课时课题: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夏商时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这一时期的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了解音乐的起源以及与劳动生活的关系。

掌握原始乐舞的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夏商的历史,掌握原始乐舞的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原始乐舞的内容。

教学方法: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结合图片的播放与讨论,展开教学。

教时安排:二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调整好教学秩序之后,问夏商的建立以及文化方面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情,以便授课。

先简单介绍一下夏商的建立。

夏朝:(约为前200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

夏朝共传13代,16王。

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

再经少康中兴,重建夏朝。

到孔甲统治时,夏朝走向衰落。

此后,三传至桀,夏朝灭亡。

约400年,后为商朝所灭。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

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

总的来说,商朝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从商朝帝王显贵们的陵墓中可以看到,殉葬的奴隶少则几十,多则上千。

商人传说是「帝喾」之子契的后裔,因契佐「禹」治水有功,故被「舜」封于商,开始兴起。

经过五百年的发展,到成汤时,已经成为以毫为都城的强大方国。

在伊尹的辅佐下,成汤首先争取众多方国的支持,征讨不归顺的方国,最后兴兵伐夏,鸣条一站,夏桀兵败逃至南巢而死,商朝建立。

中国音乐史第一章 远古、夏、商时期

中国音乐史第一章 远古、夏、商时期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一. 关于音乐的起源1.国外相关学说:异性求爱说、模仿自然说、劳动起源说、语言抑扬说、信号起源说、巫术起源说等。

2.我国古籍相关记载:劳动说、自然说、巫术说、模仿说、情感说等。

二、古歌与古乐舞原始音乐大多歌、舞、乐三位一体,其中歌唱和舞蹈占据重要地位,节奏是基本因素,音乐与生活、巫术、宗教密切结合。

1.古歌(1)《弹歌》相传为黄帝时的歌曲,反映狩猎生活。

(2)《葛天氏之乐》 (或《八阙》)反映原始农牧生活的组歌,由三人拿牛尾,顿足而歌,共有八首曲子,即《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

(3)《蜡(chà或zhà) 辞》举行蜡祭仪式时所唱的歌曲,反映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愿望。

(4)南音相传为禹的妻子等待他回来而唱的歌曲,共四字——“候人兮猗”,是我国早期南方民歌的代表,也可以说是一首最早的情歌。

(5)《易经·贲》反映古代抢亲婚姻制度的歌曲。

2.古乐舞(1)《云门》或《云门大卷》黄帝时崇拜天神的乐舞。

(2)《咸池》尧帝时崇拜天神的乐舞。

(3)《韶乐》(或《韶》《大韶》《萧韶》)舜帝时的一部宗教性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

孔子观看后更是“三月不知肉味”,并作出了“尽美矣,又尽善也”的高度评价。

(4)《大夏》夏朝时的乐舞,内容是赞颂大禹治水功绩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排箫。

从《大夏》开始,古乐舞从以颂天、颂神为主转向颂人为主,这是进入奴隶制社会之后,乐舞在内容上发生的重大变化。

(5)《大濩》商代时的乐舞,内容是歌颂商汤伐桀功绩的。

三.商代的巫乐巫本是一种原始宗教,由于生产力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局限,人们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各种自然现象而产生了崇拜自然、万物有灵等观念,而巫术活动也由此应运而生。

商族人很讲迷信,尚神鬼,巫风盛行。

商代的巫觋可以说是沟通人和鬼神之间的“使者”。

巫觋的地位很高,他们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活动,是神权统治的直接参与者。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之一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之一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一第一讲授课内容:上编中国古代音乐(远古——公元1840年)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55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音乐得起源与先秦乐律学教学目得:学习本节应了解我国音乐得起源,音乐起源得几种说法;掌握先秦乐律学得成就;对中国古代十二律应熟悉.重点、难点:三份损益法、十二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教学过程:1 音乐得起源首先就是劳动得进行、语言得出现与人类大脑得发达,奠定了音乐产生得基础与条件,同时也赋予了音乐得表现内容。

劳动中有节奏得呼声,这就是原始音乐发端得最初萌芽。

音乐与舞蹈还可以说就是人类语言得一种延伸;某些劳动工具得发现与部分生活用具对乐器得出现也给我们得祖先以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说某些劳动工具本身就就是乐器得前身。

原始艺术得特点:音乐、舞蹈、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乐舞”;2 音乐起源得几种说法:①异性求爱说②语言扬抑说③摹仿自然说④信号说⑤巫术起源说3 先秦乐律学关于音阶与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得音乐理论体系, 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但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

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与十二律了。

《国语?周语》中记载了公元前六世纪时,周景王(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2年在位)向伶洲鸠问乐得故事,可以向我们揭示中国音阶发展得历史线索。

4 三分损益法就是齐桓公时得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员篇》中提出得乐律学理论,这就是中国最早得律学理论。

“三分损益"得意思就是把一个音律管分成三份,“损”就是“减”(即从三份中减少一份),而“益”则就是“增"(即再加三分之一),就就是说以一根一定长度得发音管为准,把它减掉三分之一长,就形成了下一个律管,再把这个新律管加上其自身得三分之一长,便又产生出一个新得律管来.这样延续得一损一益,便产生出十二律。

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1)

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1)

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第一章远古(一)名词解释1.陶埙:用陶土制作的圆形或者橄榄形的吹奏乐器。

内空,外有吹音孔、按音孔。

出土地点: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山西太原义井村遗址……2.骨笛: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贾湖骨笛”):猛兽骨制成,共出土25支。

(二)问答题考古发现我国远古时期有哪些乐器?它们在音乐史上有什么价值?①乐器有:陶埙、骨哨、骨笛、陶钟、陶鼓、陶角;②价值:贾湖骨笛的发现证明了9000年前中国音乐文明的起源;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乐器,标志着中国乐器史的开端;贾湖骨笛1200的历史反映了这一时期古代先民的音乐文化。

第二章夏、商、西周(一)名词解释1.雅乐:春秋时代的孔子,他所说的雅乐,是指西周以来礼乐制度中的音乐。

2.礼乐制度: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其音乐活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和特点——①等级化的音乐制度②繁复的音乐礼节3.六代乐舞:被儒家封为雅乐的最高典范——皇帝之乐《云门》以祀天神尧之乐《大咸》以祭地示舜之乐《九韶》以祀四望禹之乐《大夏》以祭山川商之乐《大濩》以享先妣周之乐《大武》以享先祖4.大司乐:西周时建立的宫廷音乐机构,其机构负责人“大司乐”的职能——①掌管宫廷音乐活动——即宫廷音乐机构②掌管朝廷贵族子弟的学习,培养王、贵族子弟的音乐学习“世子”、“国子”——相当于音乐学校5.八音: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来划分的,其中包含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6.十二律:在西周时产生,其中包括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二)问答题1.周代礼乐制度有哪些特点?①等级化的音乐制度:不同等级的贵族享受音乐有相应的规定舞队编制:“佾”——方阵“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

”——《左传·隐公五年》乐队使用:“县”——通“悬”“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周礼·春宫宗伯》②繁复的音乐礼节对内容、乐舞、宫调、乐器都有规定2.简述商、周时期的音乐教育。

《中国古代音乐史》第一编(远古-春秋战国)-1

《中国古代音乐史》第一编(远古-春秋战国)-1
虞舜时期的韶或称箫韶夏禹时期的大夏或称夏龠商汤时期的大濩周武王时期的大武当今土著人or原住民呈现的社会音乐形态当今一些原住民在社会形态上任然遗留着某些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所呈现的文化特征及音乐形态如
中国古代音乐史
1.什么是中国音乐史? 2.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什么? 3.作为一门学科,它从什么时候 开始?
当今土著人or原住民呈现的社 会、音乐形态 当今一些原住民在社会形态上 任然遗留着某些原始社会氏族 部落所呈现的文化特征及音乐 形态,如:美洲爱斯基莫人、 南美洲原始森里里的土著人、 澳洲土人的“考劳伯芮舞”、 非洲土著人的乐舞、 台湾原住 民的乐舞等。

第 一 章 远 古 至 夏 商 时 期 的 音 乐

荀子(成相)篇
第 二 章 西 周 至 春 秋 战 国 音 乐
著名音乐家及其艺术成就:
民间歌手: 韩娥、秦青、王豹、宋玉、宋意 乐器演奏家: 伯牙与钟子期; 伯牙学琴; 孟尝君听琴; 高渐离击筑;
第 二 章 西 周 至 春 秋 战 国 音 乐
(2)西周王朝以夏商礼乐为基础制定周礼,
作为奴隶主的行为准则,各级奴隶主必 须按照自已的身份地位享受礼乐。
2. 东周:包括春秋(前770一前476)和 战国(前475一前耸221)
(1)诸侯蜂起,大国间相互争霸,先后出 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2)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农业生 产得到极大的发展; (3)城市兴起、贸易繁荣,商业出 现很大迸步; (4)文化方面出现”百家争鸣”的 勃勃气象; (5)天文、历法、地理、医学、数学等 方面都取得较大成就,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一)周代的雅乐 所谓雅乐是指郊庙祭祀、朝 会典礼时演奏的音乐。它是与仪 式相表里的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 务的音乐,因此,他被认为是古 代的正乐,或雅正之乐。 雅乐的运用范围: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共同课)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篇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 首歌曲,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伊耆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属于远古氏族伊耆氏的乐舞。

是初民祈年的乐舞,是伊耆氏在每年12 月中举行的崇奉万物的蜡祀活动。

3、《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4、《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5、《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6、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 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

7、夔:古史传说时期虞舜的乐官。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

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

每隔八位生一律。

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

4、八佾: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

其中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依次往下递减。

5、乐悬:西周起有关钟、罄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

6、《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

中国音乐史——远古先秦音乐

中国音乐史——远古先秦音乐

中国音乐史——远古先秦音乐中国音乐史——远古先秦音乐第一章远古先秦音乐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一样,经历了几十万年原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氏族公社分为母系和父系两个阶段。

我国地域广大,各地都发现有远古人们活动的遗迹,但其历史发展是不平衡的。

各种类型的文化在每个历史阶段存在和延续的时间,有先有后,有长有短,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大致说来属于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距今约六千年左右的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

它们的音乐遗物证明,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最早发祥地。

约五千年前,各个氏族部落先后进入氏族社会晚期,音乐文化有了显著的发展。

属于这个时期的龙山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原始乐器皆可为证。

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造了原始音乐。

从现存远古传说,可以看出音乐起源于劳动,并与巫术、原始舞蹈、诗歌溶为一体,为劳动实践和氏族集体的利益服务。

我国古书所载“百兽率舞”与“奋五谷”等传说均说明它们与先民们的祭祀、狩猎、畜牧、耕种生活有关。

各个文化遗存地区出土有原始乐器,如陶埙、用禽兽肢骨制成的“骨笛”、陶角、鼍鼓及陶铎等。

从公元前二十世纪的夏朝起,我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

关于夏文化仍在探索中。

夏以后的商(约前17—前11世纪)和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0年),已是文明灿烂的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

音乐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出现了《桑林》、《濩》(hú音户)、《裓》(jiè音节)、《大武》等乐舞,并有更多的乐器品种出现。

此外还产生了多种音阶调式,创立了十二律,已经有了绝对音高、半音观念,对旋宫转调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兴办了一些音乐教育事业。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和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时期。

当时列国纵横,战争频繁,几百个小国逐渐归并为几个大国,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各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音乐..

中国音乐史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音乐..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石磬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陶埙夏代的乐器陶埙鼍鼓石磬铜铃安阳殷墓编磬之一永启磬安阳殷墓编磬之三永余磬安阳殷墓编磬之二夭余磬商代的乐器磬编磬特磬安阳武官村虎纹特磬拓片商代的乐器铙编铙大铙湖南宁乡县老粮仓虎纹兽面纹大铙湖南宁乡县老粮仓象纹兽面纹大铙商代的乐器铜鼓湖北崇阳商代饕餮纹铜鼓双鸟饕餮纹铜鼓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大型宫殿基址二里头遗址嵌绿松石兽面铜牌饰大夏
百姓的歌谣
《易经· 睽》:“见与曳,其牛勶,其人天且劓,无初,有 终。” 《尚书· 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巫乐
《雩舞》、《魌舞》等
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铜面具
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 戴金面罩铜人头像
Part one
原始之乐
Ⅰ原始时期的音乐
Chapter Ⅰ
原始时期的音乐
概述 考古发掘的原始乐器 文献传说中的原始乐舞
♪概 述
旧石器时期(170万年前——9000多年前) 新石器时期(9000多年前——公元前2070年)
原始时期的音乐
♪ 考古发掘的原始乐器
贾湖骨笛 是考古学者于1986、1987、2001年间三次在河南省舞阳县贾 湖村,前两次共发掘出的25支骨笛,出土后有11支是完整的,属 于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它们长度约20厘米左右,这二十余支骨 笛3不同有五音孔、六音孔、七音孔、八音孔。 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编号为M282:20的七音孔骨笛,据碳 14测定和树轮校正,其被测定年代为距今8000年,用简单的指法 可以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 乐器实物,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至少已有八千年的可考历史。
陶埙
陶土制的吹奏类乐器,在我国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湖 北、湖南、四川等地都有发掘,是我国出土数量最多、分布地域最 广的原始吹奏乐器。

中国音乐史(上篇)——第一章 远古至明清音乐历史简介

中国音乐史(上篇)——第一章  远古至明清音乐历史简介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20——589)
• 我国音乐迎来新的春天大概在东汉后期至三国魏 晋之际。原来西汉乐府中的民间音乐——相和歌、 鼓吹等等有了新的发展,琴的演奏艺术也达到相 当高的水平,产生了《广陵散》、《胡笳十八拍》 等著名乐曲。
• 1民族音乐大融合佛曲、曲项琵琶从印度传入。 • 2音乐思想、乐律纯律得到发展。 • 3 欣赏《酒狂》:此曲相传为阮籍所作,见于
湖北曾侯乙编钟(65枚图片)
• 1997年5月,湖北省随县城郊擂鼓墩曾侯乙大墓揭棺。一 套坚毅地挺立了2400余年的钟架和上面悬挂的总重量达 5000余斤的64件编钟,以青铜时代凝重森严的风格和钟 磬之乐庞大奢华的气魄,赫然托出春秋战国时朗诸侯国宫 廷中音乐活动的场面该套编钟钟架共分3层,高3米,由6 个青铜佩剑武士,以头和双臂承顶横梁。全套编钟共64件 (其中钮钟19件、甬钟45件,另有傅钟1件),分列八组, 呈一图形排开。另一面则是分列四组的32件编磬。最大的 甬钟通高153.4厘米,重203公斤。最值得注目的是,每件 甬钟都可在隧部、鼓部敲出相距三度的两个乐音,并在相 应的部位镌刻着所发音高的音级名。一钟双音是先秦乐人、 工匠的杰出创造。它的奥秘在于钟体的横截面是合瓦形, 两端锐角部分利于声音衰减、且在振动中形成两条音响节 线走向,敲击一个发音点,一条节线走向共鸣,另一基频 便受到抑制,反之亦然。体理了古代音乐家和工匠的卓越 才华。
附加知识《秦王破阵乐》
• 据唐刘餗《隋唐嘉话》﹑《旧唐书‧音乐志》﹑《太平广记》 卷二百零三等记载﹐620年﹐秦王李世民破叛将刘武周﹐ 解唐之危﹐河东(山西永济)士庶歌舞於道﹐军人利用军中 旧曲填唱新词﹐欢庆胜利﹐遂有秦王破阵之曲流传於世﹐ 後编入乐府。贞观初(627)﹐唐太宗诏魏徵等增撰歌词7首 ﹐吕才协律度曲﹐订为《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李世 民亲制《破阵舞图》﹐对舞蹈进行加工﹕左圆﹑右方﹐先 偏﹑後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 互﹐往来刺击﹐以像战阵之形。舞凡3变﹐每变为4阵﹐计 12阵﹐与歌节相应。令吕才依图教乐工120(一说128)人﹐ 披甲持戟﹐执纛演习﹐定名为“七德之舞”。凡宴三品以 上的官员及“蛮夷酋长”﹐於玄武门外奏之。擂大鼓﹐声 震百里﹐气壮山河。後用马军2000人﹐引队入场﹐尤为壮 观(《通典》卷一百四十六﹐《唐会要》卷三十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 ②《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的“八阙”反
映了原始的农牧生活。
二、远古时期的民歌
• 2.祭祀歌曲
• 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礼记·郊特牲》
• 3.《吕氏春秋》记载有两首古代歌曲,分别为“北 音”、“南音”的代表。
• ①娀(sōng)氏二女作歌“燕燕往飞”,为“北 音”。
• 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中国音乐历史发展的 基本脉络。
三、远古时期的乐舞
• 从远古时期音乐发展的基本形态可以看出, 远古音乐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综合 形态。这是由于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 下,反映在艺术上则较为粗拙简单,歌、舞、 乐三者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依赖性,还不 足以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 吹奏乐器:
河姆渡遗址一孔埙 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陶埙
八、本章常考题型
• 1.名词解释: • ①贾湖骨笛 • ②六代乐舞 • 2.简答题: • 简述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文化特征 • 回答要点提示:①歌舞乐三位一体的音乐
形态;②远古时期的歌曲与乐舞列举;③ 总结。
• 小结:对于音乐的起源问题,都只是一种推测,并 无定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要从多元的角度去理 解,不能仅仅归结于一种因素。
二、远古时期的民歌
• 原始音乐为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形式, 其中歌唱和舞蹈居于重要地位,节奏因素 较为突出。
• 从远古民歌的内容来看,都和古代先民的 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 1.劳动歌曲 • ①《弹歌》记述了远古先民狩猎的情景。
• 娀(sōng)为古国名,在今山西运城一带,娀氏 旧传为娀氏之女,帝喾之妃,殷始祖契之母。
• ②“候人兮猗”为南音的代表,是古代最早的一首 情歌。
三、远古时期的乐舞
• 黄翔鹏曾经提出了一个关于中国古代音乐 形态的著名论断。
• 他认为:“(中国)历史上经历过以钟磬 乐为代表的先秦乐舞阶段,以歌舞大曲为 代表的中古伎乐阶段,以戏曲音乐为代表 的近世俗乐阶段。”(《黄翔鹏文存》 2007)
一、中国音乐的起源问题
• (三)模仿说
• 《吕氏春秋》中有关“伶论作乐” 和“命质为 乐”的记载,说明了源于对大自然的模仿。
• 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
• (四)劳动起源说
• 关于音乐的起源问题,杨荫浏认为:劳动创造 了人类,也创造了音乐艺术。劳动实践本身,
一、中国音乐的起源问题
• 音乐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代表性 观点主要有:
• (一)巫术说 • 原始人为了求得生存,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柱,
后来逐渐演变成巫术,原始音乐的传说反映了 这种形态。 • “朱襄氏之乐”、“阴康氏之乐” • (二)情感说 • “北音”的传说 • 《乐记》中的相关记载,说明了起源于人的思 想感情。
• 这种形式的乐舞是人类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并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从《葛天氏之乐》 到《大夏》、《大濩》乃至《大武》,其歌 舞乐三位一体的特色是一脉相承的。
四、出土文物中的乐舞图
图1
图2
图1:青海大通上孙家寨舞蹈纹彩陶盆
图2:青海西宁宗日舞蹈纹彩陶盆
五、远古乐舞列举
• 葛天氏之乐 • 伊耆氏之乐 • 阴康氏之乐 • 朱襄氏之乐 • 刑天氏之乐 • 六代乐舞: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
中国古代音乐史
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广河县三甲集中学 吕国梁
第一章 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 一、复习提要:音乐的起源 • 远古时期的民歌与类别 • 原始乐舞的形式与类别 • 原始社会的乐器
贾湖骨笛:沉睡地下九千年的 中华音乐文明之历史见证
1986年以来,河南舞阳贾湖先后出土骨笛近35件,系丹顶鹤的 尺骨所制,标志着我国音乐文化的可考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 9000年前。
给予音乐以内容。
• 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謣(yu yu),后亦应之。此其 于举大木者善矣。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
•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yé hǔ),后亦应之。 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西汉·刘安《淮南子》
• 杨荫浏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力主劳动 起源说,并对其它学说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咸池》、舜时的《萧韶》、禹《大夏》、 商代《大濩》、周时的《大武》
六、古乐器
• 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器与当时生产力的 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乐器是从劳动 工具演化而来的。
• 这一时期乐器的主要种类为吹奏乐器和打 击乐器。
• 1.打击乐器主要有鼓、磬、编磬、钟、编钟、 编铙(náo)和摇响器等。
• 2.吹奏乐器主要有骨笛、埙、籥( yuè) 、龢 (hé) 等。
七、古代乐器图鉴
• 打击乐器
河南安阳双鸟饕餮鼍鼓 湖北崇阳铜鼓
七、古代乐器图鉴
虎纹石磬 1950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
七、古代乐器图鉴
陕西长安县客省庄陶钟 河南三门峡庙底沟陶钟
七、、古代乐器图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