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性
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性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食物供应的需求持续增加,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生产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为了实现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其可持续性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挑战1. 环境污染:水产养殖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和底泥富营养化,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暴发和缺氧事件,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 遗传资源流失:大规模的养殖活动可能导致野生鱼类遗传资源的流失。
人工选育和频繁的人工繁殖会导致养殖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从而使得鱼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
3. 水资源消耗:水是水产养殖的必备资源,而大规模的养殖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很大。
如果不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可能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二、解决水产养殖可持续性问题的途径1. 推行环境友好型养殖方式: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和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从而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鼓励使用生物除污技术和加强对底泥的处理也是重要的措施。
2. 加强管理和监测:建立水产养殖的监测机制,定期检测水质和饲料残留物,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加强管理,设置科学的养殖密度和合理的养殖周期,避免资源过度利用和对环境的过度压力。
3. 促进可持续养殖品种的繁育:通过加强对水生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行可持续育种和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
同时,注重保护和提高野生鱼类遗传多样性,促进其与养殖品种的交流,以增加养殖种群的健康与适应力。
4. 倡导节约用水意识:推广水产养殖的节水技术和农业灌溉的节水措施,如滴灌、雨水收集等。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并采取措施防止水体污染。
三、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优势1. 提供食物安全:水产养殖能够增加水产品供应,满足人们对鱼类等水产品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多的高质量、营养丰富的食品。
2020年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
2020年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
摘要:
一、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概述
二、2020年水产新品种的具体介绍
三、水产新品种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意义
四、我国水产种业的发展前景
正文:
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是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成果。
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对于丰富水产市场、提高养殖户收入以及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涵盖了多个种类,包括罗非鱼、罗氏沼虾、栉孔扇贝和海带等。
这些新品种经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和经济效益。
例如,罗非鱼百容1号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等特点,罗氏沼虾数丰1号则具有较高的繁殖力和成活率。
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整体水平。
水产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是水产种业创新的重要成果。
这些新品种不仅丰富了我国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提高了养殖户的收入,还对我国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新品种的推广还有助于应对水产种质资源退化、病害蔓延等问题,保障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我国水产种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力度,强化种业创新攻关,完善商业
育种机制,以推进水产种业振兴和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将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2020年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展示了我国水产种业的发展潜力。
水产养殖行业的政策支持与发展机遇
水产养殖行业的政策支持与发展机遇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水产养殖行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水产养殖企业提供支持和机遇。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策支持1. 农业政策的整体调整我国农业政策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其中也包括对水产养殖行业的政策支持。
政府对水产养殖行业给予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鼓励创新和科技进步。
政府在支持水产养殖行业发展方面加大了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其次,加强品牌建设。
政府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地理标志产品等措施,促进水产养殖企业提升产品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再次,优化产业结构。
政府鼓励水产养殖企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养殖业向精细化、集约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养殖业整体效益。
2. 环保政策的支持随着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
这些政策不仅对水产养殖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发展机遇。
首先,加强水产养殖业的排污治理。
政府要求水产养殖企业加强废水处理与排放管理,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推动养殖业绿色发展。
政府鼓励水产养殖企业实施绿色养殖模式,采取环保养殖方法,减少养殖过程中对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再次,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政府加强对水产养殖企业的环境监管,加大巡查和处罚力度,促使企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发展机遇1. 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水产养殖行业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尤其是高品质、绿色、健康的水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
2. 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产养殖行业也得到了技术的支持和推动。
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先进设备的应用使得养殖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环保水产养殖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环保水产养殖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报告目录一、国际先进技术案例分析 (2)二、国内技术创新与实践成果 (4)三、技术差距与优势对比 (7)四、合作与交流机制建设 (10)五、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3)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国际先进技术案例分析(一)挪威的网箱养殖技术1、技术特点挪威作为渔业大国,其网箱养殖技术自几十年前便开始发展并不断完善。
该技术将鱼类圈养在密封的网箱中,通过精准投喂及鱼类自身的生态循环,实现了高效养殖和繁育。
网箱养殖不仅大幅节约了养殖空间,还有效地保护了鱼类免受外界环境干扰,如天敌、污染等。
2、环保与可持续性挪威的网箱养殖模式在环保方面表现出色。
通过科学管理和水质监测,确保了养殖水体的清洁和生态平衡。
同时,网箱设计合理,避免了养殖废弃物对周边海域的污染,实现了养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技术成效挪威的网箱养殖技术已成为国际上的典范,广泛应用于三文鱼等高价值鱼类的养殖。
该技术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保障了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日本的密集养殖与循环水技术1、密集养殖技术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大规模水产养殖的国家之一,其密集养殖技术尤为突出。
该技术通过优化养殖环境和管理措施,在有限的水域内实现了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目标。
通过科学饲养和水质控制,确保了鱼类的快速生长和健康状态。
2、循环水养殖系统日本在循环水养殖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净化养殖水体,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污染物的零排放。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
3、综合效益日本的密集养殖与循环水技术相结合,实现了高效、环保的养殖模式。
该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还保障了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为日本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作者:杜玉梅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2期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兴起,对解决我国居民吃鱼难,缓解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日趋匮乏和保护海洋渔业资源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并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难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然而,由于水产养殖业的管理关系不明确和生产不规范等原因,使这一水产支柱产业产生了不少弊端,以致出现了得此失彼,影响整个海洋渔业的平衡发展的局面。
这里就养殖规划、药物和饵料的管理及养殖与捕捞之间的矛盾及解决方法等作一粗浅探讨。
1.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养殖水域开发与规划欠科学,造成得此失彼。
养殖区域过度扩张,影响了自然资源的繁衍与生长。
众所周知,自然资源的产生、生长和消亡都有一定的规律。
从海洋渔业资源的角度说,任何水域若经过较大的人工改造,必然打乱固有的自然生物生长环境,使传统的地方名产变态变性,甚至灭绝。
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较混乱,造成相互干扰。
虽然沿海各地都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对海域的使用进行了基本的功能区划,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养殖户自己说了算的较多,这样以来,由于养殖品种差别较大,不管是清池引水,还是投饵施药,都容易造成相互抵触,相互污染。
(2)管理机制不健全,生产环节缺乏全面监督。
在一些地区,水产养殖的监督管理权始终不明确。
以水产养殖用药和投饵为例,目前多数地区的养殖用药都由畜牧管理部门经营管理,养殖单位凭证到兽药营销单位购买。
但是买什么药,如何施用,施用多少,却没有严格的监督与检查。
再说水产养殖饵料,虽然从事养殖饵料的经营者都需要办理相关的许可证,但对进货渠道却没有严格的控制,对饵料的成份是否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更没有严格的监测。
而且饵料生产也缺乏统一管理,多数生产饵料的厂家都有自己的配方,养殖用户多数是随着别人购进和使用饵料,至于所用饵料是否含有禁用的成份,很少有人知道,这样很容易造成水域污染。
(3)养殖用药过量,养殖品种体内毒素富集严重。
2024年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计划
推广疫病防控技术
加强疫病防控培训和宣传
提高养殖效益
优化养殖品种:选择高 产、抗病、适应性强的
品种
提高养殖技术:推广先 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
法
降低养殖成本:优化饲 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
拓展销售渠道:建 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提高产品价格和销 量
加强环保意识:推 广环保养殖技术, 减少污染,提高养
殖效益
推进绿色发展
水产养殖技术:包括传统 养殖技术和现代养殖技术, 现代养殖技术包括工厂化
养殖、循环水养殖等
水产养殖品种:包括鱼类、 虾类、贝类、藻类等,其
中鱼类养殖占比最大
水产养殖市场:全球水产 养殖市场庞大,中国是全 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市场之 一,水产养殖产品出口量
逐年增加
行业发展趋势
绿色养殖:环保、生 态、可持续的水产养
技术支撑措施
推广智能化、自动化养殖设 备,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加强水产养殖技术培训,提 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
作技能
建立水产养殖技术咨询服务 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建立水产养殖技术研发中心,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标准和规 范建设,提高行业技术水平
人才培养措施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 作,培养高素质的水产养殖 人才
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率 加强养殖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推广绿色饲料,减少抗生素使用
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实现资源化 利用
推广绿色养殖模式,提高产品质量 和附加值
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水产养殖 企业的合作,引进先
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 构的合作,推动水产 养殖技术的创新和发
评估与调整
定期评估:对实 施计划进行定期 评估,确保目标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山西 水 利 S A X WA E R S U C S H N I T R EO RE
20 0 6年 第 5期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弓进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l
胡 晓龙
( 河 小北 干流 山西河务 局 , 黄 山西 运城 04 0 ) 4 00
规划 、分类 指导 ,在 充分 利用 现有 的水域 资源 和技 术 经 济条件 的基 础上 ,有计 划地 引进 新 品种 ,防止重 复 引进 和分散 引进 。
调查 发 现 ,不 少单位 由于种种 原 因 ,包括 小集 体
意识 , 往往 自行 引进 、自行试 验 , 自然推 广生 产 , 致 导
通 过 引进 新 品种 ,丰 富 了我 国 的水产 种类 资 源 , 而且 大多 数品种 也不 同程 度地 得到推 广应 用 , 有效 地
促进 了我 国水产 养 殖业 的发展 , 并创造 了巨大 的经 济
大 了新 品种 的引进 力度 。 国大规模 的新 品种 引进 工 我
国外 引进 , 的 因引种后 的保种 及纯 系复 壮工作 做得 有 不够 , 致很快 失去 其经 济优 良性状 而不 得不再 次 引 导
进等 , 成 了人力 、 造 物力 和财力 的浪 费 , 同时 , 也影 响 了水产养 殖业 的发 展 。
3 1 建立全 国性 水产 养殖 新品种 ,引进 管理体 系与 .
信 息 系统
近几 十年来 , 引种 集 中在改 良本 国水域 水生 生物
的种 类组 成 , 遗传 改 良本 国的养 殖 品种 和直 接将 引进
种 类投入 市场 ,以达到提 高水 体 的生产 能力 ,获得更
要 使我 国 的水产 养殖新 品种 引进工 作健 康 、 有序
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
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什么是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是指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审定,认定为具有优良品质、高产能和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的水产品新品种。
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对新品种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成为了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提升水产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需要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水产品新品种,品质和产量良莠不齐,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规范水产养殖业,保障消费者利益,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必要对水产新品种进行审定,确保其具备高产能、优良品质和环境适应能力。
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的标准是什么?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些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量要求:新品种的产量应明显高于现有品种,可以带动整个养殖产业的发展,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2. 品质要求:新品种应具备优良的口感、味道和营养价值,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
3. 環境适应力:新品种应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降低养殖风险。
4. 疫病抗性:新品种应具备一定的疫病抗性,减少疾病发生和药物使用,保障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所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带来了众多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产量:水产新品种的审定意味着其具备更高的产量潜力,可以提高养殖效率,满足市场需求,减少对进口水产品的依赖。
2. 提升品质: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评估,其品质和口感更好,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
3. 降低养殖风险:新品种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疾病抗性,能够降低养殖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失,提高养殖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4. 促进养殖业技术创新: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对养殖技术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养殖业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
养殖环境:需提供适宜的温度、水质和光照等条件 饲料选择:选用高质量的饲料,确保营养均衡 疾病防治:定期进行疾病检查和治疗,预防为主 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密导致生长不良
水产养殖新技术介 绍
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循环水系统,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提高养殖效率。 陆基养殖技术:在陆地上进行水产养殖,不受地域限制,节约水资源。 深海网箱养殖技术:利用深海环境,通过网箱养殖,提高养殖产量。 工厂化养殖技术:通过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水产养殖的自动化、规模化。
促进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产业竞争力:新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优化,提升水产养殖业的产业竞争力。
适用范围:适用于 各种水域条件,包 括淡水、海水和咸 水环境
注意事项:需要综合 考虑养殖品种、养殖 环境、养殖技术和管 理等因素,确保新模 式的适用性和效果
水产养殖新模式介 绍
工厂化养殖模式:集约化生产,高 密度养殖
深海网箱养殖模式:利用海洋资源, 提高养殖效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Biblioteka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池塘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提高水 产品质量
循环水养殖模式:高效利用水资源, 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养殖效益:新模式通过优化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益。 降低养殖风险:新模式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养殖风险。
培训和技术支持: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确保参与人员具备实施方案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持续改进:根据监测与评估结果,持续 改进实施方案,提高示范推广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明确目标:确保实施方案与示范推广计 划的目标一致,具有可衡量性。
监测与评估:建立监测与评估机制,及时发 现问题并调整实施方案,确保方案的有效性。
未来五年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的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的发展规划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其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国民经济安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优质食品需求的提升,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探讨未来五年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的发展规划,以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益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益。
未来五年,我们将加大对水产养殖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养殖模式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
通过引入先进的养殖设备和生产管理系统,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推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的发展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在未来五年,我们将严格落实环保政策,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加强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建立健全养殖场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促进养殖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三、培育优质品牌,拓展市场空间未来五年,我们将注重培育优质品牌,拓展水产养殖与渔业产品的市场空间。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质量监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积极发展深加工产业,将水产养殖与渔业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食品和医疗用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开拓国内外市场。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行业素质未来五年,我们将加强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通过组织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国际合作,提升竞争力未来五年,我们将加强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的国际合作,提升行业的竞争力。
水产养殖的新兴品种与养殖模式
水产养殖的新兴品种与养殖模式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新兴品种与养殖模式的应用不断推动着水产养殖的发展,为提高产量、保护环境和满足市场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产养殖领域中的新兴品种与养殖模式,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和前景。
一、水产养殖的新兴品种1. 虾类养殖品种虾类养殖一直是水产养殖的重要领域之一。
近年来,新兴品种的引进和培育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超级大白虾是一种快速生长、抗病能力强的新品种,广受养殖户的青睐。
此外,白对虾、小龙虾等品种也是新兴虾类养殖中的重点关注对象。
2. 鱼类养殖品种鱼类养殖是水产养殖的核心内容之一。
近年来,随着遗传改良技术的进步,新兴鱼类品种的引进和培育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例如,巴氏马哈鱼是一种生长速度快、适应环境能力强的新兴品种,非常适合大规模养殖。
另外,草鱼、罗非鱼等常见品种的养殖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提高了养殖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 贝类养殖品种贝类养殖是水产养殖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新兴贝类品种的养殖研究主要集中在牡蛎、扇贝等常见品种。
通过改良品种、优化养殖环境和管理等措施,新兴品种的养殖成果显著。
例如,日本牡蛎是一种无论在质量还是产量上都具备竞争力的新兴品种,其养殖模式也成为贝类养殖中的典范。
二、水产养殖的新兴养殖模式1. 循环水养殖模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将养殖水体进行循环利用,减少了水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这种模式通过建立水质净化系统、控制养殖密度和合理饲养等手段,实现了养殖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循环水养殖模式在虾类、鱼类等养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当前推广的一种重要养殖模式。
2. 海水稻-鱼共养模式海水稻-鱼共养模式是一种智能养殖模式,通过土壤盐碱化改良和鱼类与海水稻的生态共生关系,实现了盐碱地的高效利用和养殖水产的绿色健康。
这种模式可针对不同地区进行适应性开展,为海岛和沿海地区的养殖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3. 综合生态养殖模式综合生态养殖模式将养殖与生态种植、废物回收等有机结合,使养殖系统形成良性循环,并消除了养殖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024年水产苗种培育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水产苗种培育市场前景分析概述水产苗种培育是指通过人工控制的方式,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和繁殖各种水生生物的幼苗。
水产苗种培育市场因其在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水产苗种培育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从市场规模、需求趋势和发展机遇等方面探讨其未来发展的潜力。
市场规模水产苗种培育市场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人们对水产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养殖业的发展也逐渐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水产苗种培育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
市场规模的扩大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推动:1.养殖业需求增加:水产种苗是水产养殖的基础,对养殖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牌和品质的追求不断增加,水产苗种培育市场的需求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2.养殖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产苗种培育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新的培育技术能够提高苗种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成本,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扩大。
3.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对水产养殖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来支持水产苗种培育产业的发展。
政策的推动对市场规模的扩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需求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高品质食品的追求,水产苗种培育市场的需求趋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1.生态环保意识加强: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产品需求增加。
因此,对符合环保标准和安全健康的水产苗种培育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2.多样化需求增加:消费者对水产养殖品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高附加值的、品质优良的水产苗种培育产品的需求增加。
随着人们对养殖品种选择和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市场将逐渐呈现出多层次、多品种的发展趋势。
发展机遇水产苗种培育市场在未来将面临一系列的发展机遇。
1.技术进步促进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水产苗种培育的技术将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新的培育技术将会提高苗种的适应性和耐受性,增加产量和质量,推动市场的发展。
农业农村部关于2024水产新品种的公告
农业农村部关于2024水产新品种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
•【公布日期】2024.10.22
•【文号】农业农村部公告第836号
•【施行日期】2024.10.2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渔业资源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836号
关于2024水产新品种的公告
豫选黄河鲤2号等23个水产新品种,业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且公示期满无异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有关规定,现予公告。
附件:1.2024年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名单
2.2024年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简介
农业农村部
2024年10月22日。
海水养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海水养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渔业资源的枯竭,海水养殖技术正在成为满足食品需求的重要途径。
然而,海水养殖行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海水养殖技术的现状海水养殖技术是指在海洋中以人工方式养殖各种经济性海产品的技术。
目前,海水养殖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养殖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多种海产品,并且不断地推陈出新,发展出种种新技术。
首先,养殖鱼类是海水养殖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养殖鱼类已经取代了野生捕捞鱼类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重要食物来源。
在养鱼技术上,人工育苗技术、饲料配方技术、环境控制技术等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现在,越来越多的养殖场开始采取循环水养殖、鱼籽放流、密度控制等先进技术,提高了养殖效率,减少了水质污染。
其次,养殖贝类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
贝类通常生长在海底的砂石中,对养殖场的水质、水流速度以及避免中毒都有一定的要求。
在目前的贝类养殖中,浸降养殖技术、人工控制、混养等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养虾方面,目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是对虾养殖。
虾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恰当的水温和水质,同时还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
随着对虾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一些新技术也出现了,例如虾池通风降温技术和虾池水固氮技术等。
最后,藻类也成为了海水养殖技术的一部分。
藻类产量高,价格相对低廉,同时对水生态环境的大气浊度和氧气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微藻、硅藻、褐藻等藻类已经成为了海水养殖技术领域的主要类型。
二、海水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尽管现在的海水养殖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是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未来,海水养殖技术将会迎来一系列的改变和发展。
首先是养殖环境的改进。
不同的海洋环境对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是有影响的,例如鱼类和贝类等。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会是开发更适宜不同海洋环境的人工种质。
其次是养殖品种的改进。
随着对海水养殖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可能会出现更多种类的养殖品种。
同时,传统的养殖品种也会经过改进和优化,以饲料成分、水质控制和遗传技术改良等方面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其养殖效果、增长速度和产量。
当前4_种水产养殖“新品种”介绍
毒工作。鱼苗要从正规的渠道选购,选购鱼苗规
镜鲤“龙科 11 号”——几乎不发病;“龙科
12 号”——无土腥味,肉质鲜美
2023.4
7
特别策划
栏目编辑 陈 倩
格要大小均匀、健壮、活跃,鱼鳃等身体部位没
定位、定时、定量、定质的“四定”原则。日投
率高、肌肉品质优异的特性,达到更加适应市场
饵量为鱼体重的 3%~12%,每次投喂 30~40 分钟, 需求的目的和效果。
但要根据天气、水温和摄食情况灵活调整。定期
李 池 陶 : 关 于 镜 鲤 “ 龙 科 12 号 ” 的 选 育 工
加注新水,保持良好水质。每天巡塘,观察水质
“龙科 12 号”
、新品种红罗非鱼“中恒 1 号”、
无刺喜头鱼,可以尝试养殖这 4 个水产品种,前景可观。
余 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81)
镜鲤“龙科 11 号”在水产养殖方面具有抗病、抗
特别注意要及时清除冰面积雪,使池塘明冰面积
在全国鲤鱼主养区建立镜鲤“龙科 11 号”繁育基
达 60% ~80% 。 目 前 正 在 建 立 基 于 镜 鲤 “ 龙 科
地,既能保证渔民的
种在全国遍地开花。
高效生态养殖。
李池陶:建立以育种单位为选育中心,提供
65.59%和 203.69%;脂肪酸组成中多不饱和脂肪酸
心、脑血管健康、预防老年痴呆等疾病尤其重
水 平 为 9.64% , 较 黑 龙 江 鲤 和 松 荷 鲤 分 别 提 高
要。而鲤“龙科 12 号”肌肉内脂肪、多不饱和脂
258.36% 和 275.10% 。 ② 形 态 性 状 方 面 , 体 纺 锤
国外水产养殖技术引进与推广报告
国外水产养殖技术引进与推广报告概述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海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水产养殖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率和质量,国内一些养殖企业开始引进和推广国外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
本报告将探讨国外水产养殖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国外水产养殖技术的引进状况1. 海水养殖技术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海水养殖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技术。
例如,挪威在三文鱼养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先进的养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瞩目。
我国一些养殖企业已经引进了挪威的养殖模式,通过优化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显著提高了养殖效益和鱼类品质。
2. 淡水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领域,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家是技术领先者。
美国在鳜鱼和虹鳟鱼的养殖方面有着独到的技术,通过生态环境模拟和精准饲料配制,实现了养殖效益的提升。
以色列则在鳜鱼、对虾等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其高效的养殖技术为我国养殖行业提供了借鉴。
3. 水质净化技术水质是水产养殖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德国和丹麦等国家在水质净化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德国的生物除臭和水质净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保障养殖水体的健康。
丹麦则在鳜鱼养殖中应用了先进的水质监测和处理设备,实现了稳定的养殖环境。
二、国外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情况1. 企业合作我国一些养殖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引进其先进的养殖技术。
合作模式主要包括技术引进、人员培训和设备采购等方面。
通过长期合作和互相学习,国内企业获得了技术的更新和升级。
2. 国外技术交流会议为了促进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我国定期举办国外水产养殖技术交流会议。
这些会议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国内外养殖专家可以分享技术成果和经验,推动水产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
3. 网络平台推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利用网络平台推广国外水产养殖技术成为一种趋势。
国内一些养殖企业通过建立专业网站、开展在线培训和技术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
可持续水产养殖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可持续水产养殖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背景研究分析 (4)一、可持续水产养殖的定义与重要性 (4)二、全球水产养殖概况 (6)第二节可持续水产养殖的关键领域 (9)一、生态养殖模式 (9)二、遗传改良与种质资源 (12)三、疾病防控与健康养殖 (15)四、营养与饲料科学 (18)五、市场与供应链管理 (21)第三节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24)一、亚洲地区 (24)二、美洲地区 (27)三、欧洲地区 (29)四、非洲地区 (32)五、大洋洲地区 (34)第四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7)一、生态环境压力 (37)二、疾病与生物安全问题 (39)三、资源约束与可持续利用 (42)四、市场与供应链风险 (45)五、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48)第五节结论与展望 (52)一、可持续水产养殖的成就与经验 (52)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第一节背景研究分析一、可持续水产养殖的定义与重要性(一)可持续水产养殖的定义可持续水产养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强调的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实现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双重可持续性。
具体来说,可持续水产养殖是指一种适用的水产养殖生产技术系统,该系统的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可行性可以不受限制的持续下去。
换句话说,在这样的系统中从事水产养殖,其生产活动对系统本身及其周围环境不会构成污染,因此可以在其中持续地从事生产,不断地获取效益。
进一步来说,可持续水产养殖不仅关注当前的生产效益,更着眼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它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和技术,合理利用水产资源,减少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同时保障水产资源的持续发展。
这种养殖方式不仅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还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水产养殖的重要性1、保护生态环境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往往采用过度捕捞和密集养殖的方式,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水产新技术与新品种推广情况报告
水产新技术与新品种推广情况报告一. 引言自古以来,水产业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食物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也在不断发展。
本报告将对我国水产业中新技术与新品种的推广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进一步推动水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 新技术推广情况分析1. 养殖环境改进技术养殖环境改进是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水产新技术中,养殖环境改进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温室养殖为例,通过对淡水鱼类的温度、水质、光照等环境因素进行精细控制,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疾病发生率。
在北方地区,施行温室养殖技术对于冬季养殖的稳定性与高效性至关重要。
2. 先进饲料技术饲料是水产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近年来,我国在水产饲料技术研发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传统的饲料如鱼粉、虾粉等仍然广泛应用,但新型饲料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其中,海藻饲料、微生物饲料等被认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饲料。
这些新型饲料在养殖环境适应性、营养成分以及环境友好性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
3. 智能化养殖系统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养殖系统在水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控设备等实时监测水质、温度、溶氧量等参数,帮助养殖户精准控制养殖环境,提高产出率。
同时,智能化养殖系统还能够实现远程监控与管理,解决了养殖户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问题。
三. 新品种推广情况分析1. 基因改良品种基因改良技术是推动水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基因改良,科学家们培育出了耐病、高产、肉质优质的新品种。
例如,水产中常见的鲈鱼、鲷鱼等,通过基因改良,不仅在产量上有所提升,同时肉质更加鲜嫩,味道更好。
这些基因改良品种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2. 跨境合作品种引进在推广新品种方面,我国与一些水产业发达的国家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殖品种,我国水产养殖业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例如,以挪威三文鱼为例,经过多年的引进与探索,我国东北地区已经成功养殖了一定规模的三文鱼,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水产种质资源引进状况及监管措施
引进分布与利用
引进分布
引进的水产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水产养殖场、科研机构和苗种培育 基地等。
利用情况
利用情况因种类而异,部分种类如观赏鱼、名特优品种等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利 用,而部分种类如底栖生物、浮游生物等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
02
水理
01
水产种质资源引进状况
引进数量与种类
引进数量
近年来,我国水产种质资源的引 进数量不断增加,涉及鱼类、贝 类、甲壳类等多个种类。
引进种类
引进的种类包括原种、亲本和苗 种等,其中以苗种为主。
引进方式与途径
引进方式
主要通过国内外贸易、合作研究和交 换等方式进行引进。
引进途径
途径包括官方引进、企业引进和个人 引进等。
03
水产种质资源引进监管措施
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
制定水产种质资源引进规划和实 施方案,明确引进的目标、任务
和措施。
根据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年度 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的具体
要求和时间节点。
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共同 推进水产种质资源引进工作。
加强引进审批和监管力度
建立水产种质资源引进审批制 度,明确审批流程和所需材料 。
引进随意性
水产种质资源引进缺乏统一规划和管 理,导致引进的品种和数量往往取决 于个别决策者的喜好和判断,缺乏科 学依据和可行性评估。
品种重复
引进效率低下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划,使得水产种 质资源引进的效率和成功率较低,浪 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不同地 区或机构可能同时引进相同的水产种 质资源,导致资源浪费和重复。
风险防范措施与建议
加强立法和监管
强化风险评估和预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摘要建国以来,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上百种水产养殖新品种,如德国镜鲤、白鲫、革胡子鲶、蟾胡子鲶、卡特拉鱼、虹鳟、红鲍、绿鲍、罗非鱼、俄罗鳄、太平洋牡蛎、海湾扇贝、巨藻、异枝麒麟菜、褐首鲶、沟鲶、尖吻鲈、加州鲈鱼、淡水白鲳、南美白对虾、英国大菱鲆、美国红鱼、美国条纹鲈、日本红鳍东方等。
且绝大多数已形成了产业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概述了我国历年来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的现状,分析讨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强调了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一、国内外主要养殖种类l、甲壳类世界养殖的虾蟹类有30多种,其中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是著名的三大养殖虾类,其它一些较重要的养殖品种还有:日本对虾、印度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宽沟对虾、短沟对虾、小褐对虾、白对虾、巴西对虾、桃红对虾、西方对虾、南方白对虾、加州对虾、食用对虾、蓝对虾、刀额新对虾、近缘新对虾。
另外,近几年许多淡水虾类和海淡水蟹类如红螯螯虾、雅比虾、麦龙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中华绒螯蟹、据缘青蟹、三疣梭子蟹、日本鲟、龙虾类等。
2、鱼类世界海水鱼类养殖上百种,其中重要种类有:虹鳟、银鲑、大西洋鲑、褐鲑、大西洋首鱼、红姑鱼、海鲑、条纹鱼、鲶鱼、鳅、鳗鲡鱼、石斑鱼、大西洋鲽、遮目鱼、条纹鲻、线鳍西鲱、红笛鲷、军曹鱼、兰鳍金枪鱼、黄条、罗非鱼、牙鲆、大菱鲆、真鲷、黑鲷、金鲷、花鲈、尖吻鲈等。
3、贝类目前,世界上约有海水养殖贝类30余种,主要的养殖种类为褶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太平洋牡蛎、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大扇贝、皇后扇贝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珍珠贝、菲律宾蛤仔、皱织盘鲍、杂色鲍、硬壳蛤、缢蛏等。
正在研究和开发养殖的贝类有:绿鲍、滑顶薄壳鸟蛤、密鳞牡蛎、)巴西牡蛎、紫枢扇贝、圆扇贝、墨西哥湾扇贝、短颈蛤、砂海螂、地鸭蛤、剃刀蛏、长竹蛏、大砗磲、鳞车磲、砗蚝、奶油蛤、又蛤、黄蛤等。
4、藻类目前养殖的经济藻类品种有:褐藻的主要养殖品种有海带、裙带菜;红藻有麒麟菜、江蓠、红毛藻,角叉藻,龙须菜及紫菜;绿藻主要是礁膜。
近年来有些种类的经济价值也逐渐得到重视,小规模的养殖也已开展。
如绿藻的Enteromopha spp.,Lanlerpa spp.,褐藻Claodosiphon olamurannus等都被广泛养殖,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现状建国初期,我国的水产总产量不足50万吨。
50年代末期,我国加快了水产事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的水产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渔业产业结构经过几次调整,水产品总产量到2000年达4278.99万吨,比1999年增加156.5万吨,增长3.80%。
发展最快的当数水产养殖业。
水产养殖事业的高速发展,除了我国的渔业政策引导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外,其三要原因是我国加大了新品种的引进力度。
从而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事业的高速发展。
我国大规模的新品种引进工作始于50年代末,早在1957年,我国就通过民间渠道从越南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
1959年我国政府接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赠送的原产于北美洲的虹鳟发眼卵5万粒和稚鱼6000尾,之后,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先后从孟加拉、日本、埃及、美国、泰国、越南、非洲、墨西哥、苏联、印度、澳大利亚、英国等引进了上百种水产养殖新品种,其主要品种见表此1。
编辑。
另外,推广应用较好的品种还有淡水白鲳、斑点叉尾、胡子鲶、露斯塔野鲮、虹鳟、牛蛙、大菱鲆和条纹鲈等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工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成就是显著的。
但与产业发展需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进品种较少在此期间,欧洲总计引种39种。
其中,欧洲鱼类20种,亚洲区系与鱼类9种,北美区系鱼类16种;有26种鱼类已成活于新的水域,已形成了自然种群,占移殖鱼类的66%。
在这些移植鱼类中,移植的16种鱼类中,有13种(81%)已驯化。
北美移植鱼类约有40种。
其中,25种鱼类已驯化于美国和加拿大,在美国中部和南部地区有近半数鱼类为外来种。
亚洲地区移植的鱼类有70余种,其中中国 60种、日本7一 8种、斯里兰卡15种,在这些鱼类中约20训化成功。
前苏联对引种驯化工作十分重视,自18世纪至20世纪,共进行了13个科的76种鱼类的移植,向976个水域(包括海域、湖泊、河流和水库)进行了1572次植移。
对无脊椎动物(贝类等)和饲料无脊椎动物的移植也十分重视,19世纪中叶,移植39个种,移植437次,放养68个水域。
这期间移植的目的是改变这些水域的鱼类、无脊椎动物和饵料生物的区系组成,增加天然水域和水库的经济鱼类资源。
到80年代初,驯化鱼类的年捕捞量平均为35万公斤;移植饵料资源后,每年可增产2.5万一3万公斤,引种驯化产生了经济效益。
60年代后,该国开始注重养殖鱼类的引种,60年代至70年代,从我国引进“四大家鱼”中鲢、鳙、草鱼,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繁事基地,利用电厂、核电站的温排水进行苗种的早繁早育和商品鱼养殖,使全国池塘养殖生产发生了革变化,由过去单养鲤改为鲢、鳙、草和鲤鱼混养,苗产由过去的100~50公斤大幅度提高到 300~350公斤。
在各国的引种鱼类中,主要是鲑亚种、白鲑亚科、鲟科和罗非鱼属的种类,如虹鳟、红点鲑、大西洋鲑、几种大麻哈鱼、湖泊性白鲑、洄游性白鲑、匙吻鳟、高首鳟、俄罗斯鲟和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贝类则以美洲牡蛎、欧洲牡蛎等。
我国是世界海洋大国之一。
有广阔的浅海滩涂;同时,也有相当大的淡水水域。
可引上的新技术和养殖种类相当多。
但是,从我国引进的情况来看,数量仍然太少。
特别是一与农业相比,差距甚大。
2.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引进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不断扩大,不少单位自行联系,往往造成同一技术、同一种类由不同地区和单位重复引进,如虹鳟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澳州龙虾、条文鲈、扇贝等多次从国外引进,有的因引种后的保种及纯系复壮工作做得不够,导致很快失去其经济优良性状而不得不再次引进等,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3.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够调查发现,不少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小集体意识,往往自行引进、自行试验,自然推广生产,导致许多技术和品种引进后多年仍难以推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是技术和种质资源的一大浪费。
4.检疫工作仍未引起高度重视经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在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过程中不能按规定进行检查、检疫。
有的虽履行了检查、检疫手续而未能真正做到检查、检疫,甚至有的单位和个人通过民间渠室和三资企业的商务活动引进的种类根本不履行检疫手续。
因此,难以杜绝和查处病虫害的带入,这一点,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充分关注。
四、发展战略与对策1.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要使我国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必须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以便对我国已经引进和待引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进行全上程跟踪管理。
并根据产业发展,制定出今后引进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域资源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引进新品种,防止重复引进和分散引进。
2.严格执行检疫法规,杜绝病虫害带入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对我国的渔业发展确实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不应忽视在检疫方面的问题。
检疫是引种中重要的一关,世界各地农作物引种中因检疫不严带进病害的例子很多,损失也很严重。
应抓好检疫关,防患于未然。
在实施引种的过程中,应对新品种和随其而来的所有工具、饵料进行严格的检疫、消毒并隔离饲养,确定无疑后再转入大面积养殖。
特别是近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水产品流通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有些养殖品种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而流入中国,导致一些病虫害的漏检,今后应加大执法力度,严防带入新病原。
3.应尽快建立国家级良种引育中心并加强对原、良种场的规范化建设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不少地方原、良种资源的紧缺和浪费并存。
因此,建议一是实施原、良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狠抓国家级原、良种场的年检。
同时,要制定一系列包括税收在内的优惠政策,从物质和资金上,给予扶持。
并实行原、良种的定点生产,取缔无证生产。
二是建立健全权威性的国家原、良种监测机构。
建全有关法规,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苗种生产规范,三是加大对原、良种场的资金投入,改变原、良种研究和推广滞后于生产的局面。
四是建立国家级良种引育中心,实行全封闭隔离保种和扩种工作,以保持和提高亲体与苗种的质量,防止种质退化。
从而提高原、良种场的社会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
4.应重视和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物种进入新环境,适应后一般会获得长足约发展,因为新环境中通常缺乏限制其发展速度的天敌。
因此,如果对此估计不足或缺乏防范措施,引种的结果弊大于利,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
如克氏鳌虾的引种就是一个例子。
克民整虾原生长在美国南部,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大约50年前被引入我国。
这种虾生命力极强,被引种后迅速在我国淡水资源丰富的南方产稻区繁衍开来。
由于其性情凶猛,喜穴居,捕食幼蟹,毁坏庄稼,对当地自然物种和埂田堤坝有危害,因此被当地的居民视为敌害。
藻类引种也是这样,在尚未对欲引进种的生态习性、生活史等各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之前盲目进行引种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引种进入自然环境后进行侵略性生长,使原生境中的种类生长不良甚或消失,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
因此,引种之前应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引种之前应严格控制养殖范围,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后再推广。
5.切实搞好引进后的保种和推广工作引进的优良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对于缩短周期,增加我国水产种质资源,提高渔业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我们也发现,我国引进的不少品种和技术尚未能达到规模化和产业化。
其原因之一是多数未建立行之有效的保种和推广基地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级苗种繁育和养殖基地。
另一原因则是资金短缺,没有足够的保种与推广资金。
引种通常只是引进少量亲体,然后经由这些亲体大量、反复地繁育后代以形成新的种群。
引种的初期,经精心选择的品种会表现出令人满意的优良品性。
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与当地环境的融合,与当地相近种群的混合,引入品种会在各方面有些变化,一些特点因缺乏及时的补充而渐渐消失,直接影响到生产的连续性。
任何品种都存在着衰退的趋势,而及时地补充新的纯正亲体则是防衰退的最有效途径。
此外,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原产地补充新的亲本相结合,就可既经济又安全地保证引进种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