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第五章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
初三化学教案:第五章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

初三化学教案:第五章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PH的数值范围:0—142、理解和记住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3、溶液PH的测定方法:在玻璃片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教材分析:在上节课讲了溶液酸碱性的基础上,很自然的引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问题和如何测定问题,学生学习起来水到渠成。
(可以从生活中做汤时,加醋多了,没法吃,可以加水稀释;但是无论如何加水,也有酸味。
如何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些对生活生产有什么用处,学生不了解,从此处质疑)通过学习PH图象变化情况,加深了对PH知识的有关知识的了解。
学情分析:学生在理解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问题存在的难点是PH减小,酸性增强。
图象与PH的变化情况中的难点是向酸中加入水,PH增大,向碱中入水,PH减小但是两种情况都不能到达7是理解的障碍。
重点:1、掌握用PH试纸来测定酸和碱的强弱的方法;2、能看懂PH的变化图象的意义3、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生产实际的意义;难点:1、PH减小,酸性增强。
2、向酸中加入水,PH增大,向碱中入水,PH减小但是两种情况都不能到达7。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不同教学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次设疑、激疑,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最终使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能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本节教学学生活动较多,要注意组织发动好学生,尽量做到人人参与,还有就是要控制好时间。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节 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

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一、教学/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知道pH与溶液的酸碱度的关系,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4、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5、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对物质的酸碱性有初步认识。
2.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具有根据猜想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的选择应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要以学生现有的经验为起点,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桥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景。
初三学生通过近七个月的学习,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具备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能够进行比较有效的合作性学习,初步理解化学对社会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问题,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
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化学奥秘的欲望,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是最具有驱动性的,但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问题往往带有随意性、生活化的个性特点,且大多数学生关注结合生活、结合社会的问题情境远比学习所需的问题复杂得多,因此在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时既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又要处理好学生的学习倾向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满足学生对进一步认识世界的渴望,不断体会到成长的愉悦。
三、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实物教具:24套点滴板及配套滴管,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氯化钠溶液,蒸馏水,玻璃棒,pH试纸及大量学生自备物品和试剂。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五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5.1 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4 鲁教版

§5.1生活中的酸和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酸碱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从H+、OH-角度认识溶液酸碱性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碱的方法,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品仪器:小试管、胶头滴管、试管架等。
药品: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蓝色和红色石蕊试纸等。
教学过程:【导入】在前面已经学过了许多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等,那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所要学到的两种物质——酸和碱,对你来说一点也不陌生,生活中有哪些酸和碱呢?为什么他们它们显酸性或碱性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今天的课程。
【板书】§5.1生活中的酸和碱【讲述】生活中哪些物质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你用过肥皂、洗衣粉吗?它们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有酸味的物质:水果、醋、一些饮料等;使用肥皂和洗衣粉都会有滑腻感。
“酸味”是酸的特征,“涩味和滑腻感”是碱的特征。
但生产和实验中不能用品尝或触摸的方法来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酸或碱。
他们是怎样识别酸或碱呢?我们曾经做过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的实验,你记得溶液变成什么颜色了吗?是什么物质使溶液改变了颜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了红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即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我们熟识的食醋、柠檬汁等含有酸的物质是否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探究活动一】(1)将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分别加入试管中。
初三化学教案 生活中的酸和碱1

年级学科 初三 化学 课题 生活中的酸和碱(1) 备课人 张卫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 (2)学会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3)记住常见酸和碱的化学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常见的酸和碱,学会用观点来联系现实,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酸和碱的探索过程,形成化学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重点: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的方法难点:从微观粒子H +和OH -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课时1 时间 45分钟【导入新知】我们生活中接触到一些有酸味或涩味的物质,你最多能说出几种?它们分别含有什么物质?通常情况下:含有______的物质有酸味,含有_____的物质有涩味和滑腻感。
【教学过程】 一、如何识别酸和碱酸味是酸的特征,“涩味和滑腻感”是碱的特征。
那么在化学上我们能否用品尝的方法来识别酸或碱呢? 1、酸碱指示剂〔探究实验〕P 116酸碱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反应实验表明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______,遇碱变______;无色酚酞试液遇酸变______,遇碱变______。
像石蕊、酚酞这样的物质叫___________,在化学上常用它们来识别酸和碱。
2、石蕊试纸为了方便实验,化学上分别用含有________________的酸溶液或碱溶液制成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遇到酸溶液变成_____________,红色石蕊试纸遇到碱溶液变成_____________,练习:向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不显色,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则( ) A 、一定显红色 B 、可能仍为紫色,也可能显红色 C 、可能显蓝色 D 、一定显无色白醋 柠檬汁 石灰水 肥皂水 食盐水 蔗糖水 加入石蕊试液后的颜色加入酚酞试液后的颜色(1)指示剂与酸或碱反应,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酸碱溶液。
(2)酸或碱能使指示剂变色,但能使指示剂变色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或碱,也可能是显酸性或碱性的溶液。
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

以教师的启发性讲授为主,渗透科学计量的思想,使学生了解酸碱性与pH的关系,掌握pH试纸的。
实验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重视对学生操作的规范要求。
利用桌上的药品、仪器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发现规律的能力。
观察实验现象,引发问题:
1.两种溶液的酸性不同,为什么滴入石蕊后颜色却一样。
2.应如何测定和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利用学生的猜想与实验事实的反差,造成思维冲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热情。
问题四:如何准确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呢?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十分重要;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最常用的是pH(介绍pH的取值范围及pH试纸的使用方法)。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方法以及pH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实质。
难点
1.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
方法
问题衍生教学法
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谈话:学习的核心是通过问题引导思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
——“问题衍生教学法”教学实例之一
学校学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
授课人
课型
新授
时间
课题
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
九年级化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

九年级化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为您推荐的生活中的酸和碱,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生活中的酸和碱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3、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了有关单质、化学用语和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对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研究,本单元中除了学习有关酸和碱的知识外,对学过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对以后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重点:酸、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
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学法建议 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可以归纳出一般酸碱具有的性质。
2、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形成基本概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4、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课时分配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 2课时第二节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课时第三节酸和碱的性质 2课时第四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2课时本章复习与测试 2课时课题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⑵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
2、过程与方法⑴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⑵通过亲历探究实验,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的方法,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

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概念及分类2. 酸和碱的性质3. 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5. 酸和碱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2. 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和碱的性质。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演示实验,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酸和碱实例,引发学生对酸和碱的兴趣。
2. 酸和碱的概念及分类:讲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介绍它们的分类。
3. 酸和碱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酸和碱的性质。
4. 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应用实例,如洗涤剂、食醋等。
5.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展示相关应用实例。
6. 酸和碱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使用酸和碱时要注意安全。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酸和碱的认识。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调查生活中其他酸和碱的应用,分享调查成果。
10.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酸和碱基本概念、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安全使用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相关章节。
2.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3. 酸和碱的样品: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4. 网络资源:有关酸和碱的应用实例视频、图片等。
九年级化学《5.1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鲁教版

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第1课时]如何识别酸和碱●重点、难点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碱的方法,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课型及课时1、新授课2、一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用品仪器:点滴板、胶头滴管等药品: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紫色石蕊试液、蓝色和红色石蕊试纸等(实验要探究的物质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不必拘泥于教材中给定的几种)●教学流程设计※创设问题情景引出课题日常生活中,哪些物质给了你“酸”的印象?你使用过肥皂、洗衣粉或其它洗涤剂吗?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怎样识别酸和碱学生猜测的方法:尝(酸味、涩味)、触摸(滑腻感)、其它方法。
实验探究:学生用酸碱指示剂检验生活中的物质,以确定它们是否为酸或碱。
得出结论:用酸碱指示剂可以识别酸或碱。
※溶液呈酸碱性的实质问题思考:白醋、柠檬汁的酸味是谁造成的?洗衣粉和肥皂为什么都有滑腻感、涩味?展示:H+、OH-的结构、组成及形成过程。
得出结论:酸中都含有H+;碱中都含有OH-。
由于它们的存在使酸、碱有相似的性质※回顾与反思用哪些方法可以识别酸和碱?溶液的酸碱性的实质是什么?※挑战自我利用课后习题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查。
●教学步骤一、创设问题情景:生活中哪些物质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你用过肥皂、洗衣粉吗?它们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小结:有酸味的物质:水果、醋、一些饮料等;使用肥皂和洗衣粉都会有滑腻感。
二、引出课题:研究发现这些有酸味的物质都含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酸;而有滑腻感的物质则含有另一类特殊的化合物---碱。
学生活动:听讲、思考。
三、问题引导1、怎样识别酸和碱?学生活动:讨论、交流、猜测识别方法:品尝、触摸、其它的方法。
小组之间讨论、交流、猜测的结果可能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明确:“酸味”是酸的特征,“涩味和滑腻感”是碱的特征。
但科学家从不用品尝或触摸的方法来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酸或碱。
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

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教学对象:初中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酸和碱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酚酞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食品、清洁剂等,引导学生关注酸和碱的存在。
2. 提问: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它们有什么性质和用途?二、知识讲解1. 讲解酸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讲解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酸碱与酚酞的反应。
2. 学生操作滴定实验,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
四、课堂练习1.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2. 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
第二课时五、复习导入1. 复习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提问:酸碱如何在生活中应用?六、知识拓展1. 讲解酸碱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 讲解酸碱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七、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酸碱与生活用品的反应。
2. 学生操作实验,制作简易的酸碱指示剂。
八、课堂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强调酸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3. 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酸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掌握酸碱的知识和技能。
六、案例分析1. 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酸碱应用案例,如洗涤剂、肥料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酸碱的性质和用途。
最新-九年级化学 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学案 鲁教版 精品

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师寄语:只要你坚定信心,就一定能成功,你敢试试吗?学习目标:1.认识酸碱指示剂。
2.用酸碱指示剂判别酸和碱。
3.了解酸和碱的定义。
4.理解酸和碱具有有共性的原因。
学习重点: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碱的方法学习难点: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知识回顾:将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由______色变______色。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进新课堂:(一)自主探究一:如何识别酸和碱1.在你的生活中,你品尝过的物质中哪些物质有酸味?谁在家洗过衣服啊,你能说一说洗衣服时的感觉吗?2.生活中如何来识别酸和碱呢?科学家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一种物质的酸碱性呢?想知道那就赶紧看课本118页“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和116页酸碱指示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观察酸和碱溶液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情况,并把观察到的情况填到课本117页对应的表格中【讨论】1.根据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上述溶液可分为几类?2.能否用紫色的石蕊试液识别含酸和碱的溶液?依据是___________。
3.根据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上述溶液可分为几类?4.能否用酚酞试液区别含酸和碱的溶液?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我的结论】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识别酸和碱,原因酸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资料】: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1)直接观察。
这是指直接运用感官所进行的观察活动。
用人的感官观察对象即可实施。
在中学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条件的限制。
一般采用这种方法。
(2)间接观察。
这是指借助仪器实现的观察。
由于感官功能的局限性,必须借助于仪器才能进行,这也是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
化学:5.1生活中的酸和碱学案(鲁教版九年级)

化学:5.1生活中的酸和碱(鲁教版九年级)学习目标】 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2、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
【重、难点】1、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的方法,从微观粒子H+和O 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实质。
【相关知识】1、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原因,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生活中接触到一些有酸味的物质,如食醋、西红柿等,也接触到一些有涩味,滑腻感的物质,如肥皂水等。
【导学提纲】Ⅰ预习与展示1、我们生活中接触到一些有酸味或涩味的物质,你能说出哪几种?2、通常情况下:含有______的物质有酸味,含有_____的物质有涩味和滑腻感。
3、实验室里可以用来识别酸和碱,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色的石蕊试液和色的酚酞试液。
4、电离时生成的全部是的叫酸;电离时生成的全部是的叫碱。
5、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与_________ 有关,_______越多酸性越强;__________越多,__________越强。
6、写出下列原子团的符号并标出根价:氢氧根硝酸根硫酸根碳酸根铵根7、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最常用______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______之间,pH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合作与探究(友情提示:操作要规范、小组成员要积极配合并做好实验现象的记录)1、完成下列实验,将变色情况填入下表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滴加石蕊试液滴加酚酞试液红石蕊试纸篮石蕊试纸结论:实验表明: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______,遇碱变______;无色酚酞试液遇酸变______,遇碱变______。
九年级化学全册 5.1 生活中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案 (新版)鲁教版-(新版)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

生活中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用的指示剂有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学会用酸碱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的方法。
(2)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酸性、碱性溶液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情况。
(2)探究酸性、碱性溶液中哪种微粒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3)通过探究,学会分析、归纳、分类的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感受“化学美”,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的方法,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教学难点]
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从而形成酸和碱的概念。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讲授与实验相结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学生分组实验的准备
[教学用品]
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红、蓝色石蕊试纸、酒精溶液、土壤样品、蒸馏水、研钵、点滴板、滴管、烧杯、玻璃棒、试管、石蕊试纸、喷壶、滤纸、紫卷心菜。
[教与学互动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
一、如何识别酸和碱
1.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鲁教版

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充分讨论后交流发现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发现规律的能力
师:请同学们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并将其排序
生:测量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过程,熟悉实验操作,加深pH与酸碱性强弱程度关系的理解
课题
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2)
课型
新Hale Waihona Puke 课主备人杨安普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会用pH试纸测量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并体会感受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
2.认识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理解溶液酸碱性强弱实质
3.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4.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从学生生活中引入,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探究新知
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1.酸碱性强弱程度的原因
师: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有这样的疑问吗?
1.两种溶液的酸性不同,为什么滴入石蕊试液后颜色却一样?
2.应如何测定和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呢?
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出问题并设计方案
3.pH与酸碱性强弱程度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根据桌面上的实验用品来讨论、设计、交流研究pH与酸碱性强弱程度的关系生:讨论、设计、交流实验方案
1.直接测量三种液体的pH,进行对比
2.将石灰水和白醋进行几次称释后,测几次称释后的,进行对比,发现规律等
利于学生知识建构
测试
化学教学说课稿《生活中的酸和碱》

《生活中的酸和碱》说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一、说教学总体设计理念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同学们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二、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生活中的酸和碱》是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生活中的酸和碱》计划分两课时完成,我所上的是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从生活中,同学们熟悉酸性和碱性的物质入手,了解酸性和碱性的检测方法,为酸和碱本质概念、本质及通性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分析A.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指示剂、石蕊试纸、PH试纸识别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观察试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B.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学会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化学试验中的安全教育。
3.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指示剂、石蕊试纸、PH试纸与酸碱溶液的显色反应。
难点:溶液的酸碱性的识别方法。
疑点:酸性和碱性的物质一定是酸和碱吗三、说教法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
中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
引导探究法能很好的体现《标准》中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通过观察试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其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四、说学情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师生条件不同而异。
我校是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学校条件所限,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较差,但他们讨论的思维活跃。
同学们非常喜欢教师通过引导、实验探究法传授新知识。
五、说学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溶液的酸碱性的识别方法。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2.学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并能根据酸碱度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字数:2503字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酸碱知识和中和反应,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根据课堂所学,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酸碱的定义、性质、酸碱度测定及中和反应等知识点。
a.选择题: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并说明理由。
c.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撰写,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和总结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酸和碱?它们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利用图片、实物等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如柠檬、肥皂等,让学生对酸和碱有直观的认识。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预习下一节课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创新。
2.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保持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3.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协助孩子完成家庭小实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耐心指导,确保实验安全,提高实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教案:第五章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如何识别酸和碱
酸碱指示剂概念:
2、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的定义和碱的定义
3、了解常见原子团:如OH CO3 SO4 NH4等
教材分析:
本节从同学们生活中的经历入手引出问题,如吃西红柿,喝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
知道它们是两类不同的物质,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并分析酸溶液的性质就是氢离子的性质;碱溶液的性质就是氢氧根离子的性质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吃西红柿,喝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并不陌生,但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又是平时自己没有注意的,所以兴趣高,这是学习的基础。
重点:
1、区分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方法
2、从离子观点认识酸溶液的性质就是氢离子的性质;碱溶液的性质就是氢氧
根离子的性质。
难点:
1、红色石蕊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是如何制作的,用来鉴别什么物质。
2、从微观(离子观点)认识酸溶液的性质和碱溶液的性质。
教学用品:
仪器:试管(或者点滴板),胶头滴管等,多媒体演示台。
药品: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紫色石蕊试液,蓝色和红色石蕊试纸(实验要探究的物质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准备,不必拘泥与教材中给定的几种)等。
本节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现象和熟悉的物质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组织起来,迅速融入到教学情景中,使学生的思维和活动都是从“疑”,靠疑推动使学生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在一系列活动中认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明确了溶液呈酸碱性的实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对化学的好奇心,培养了对科学探究精神。
使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教学中分析溶液酸碱性的实质是教学的难点,应想方设法突破。
另外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