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堂使用的是武汉版科学(8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本次课是有关大气压强的复习课,通过对相关概念原理的回顾以及综合运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大气压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会大气压强的变化以及大气压强对生活的影响。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对本章知识进行整合、归类,并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学龄中期的开始阶段,称为少年期。青少年开始运用抽象思维思考问题。他们的思维特点是:能够设定和检验假设;能够监控和内省实际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大气压的相关理论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大气压强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一些现象。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对现象进行解释。另外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科学探究

1.重新感受和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以及学会测定大气压强值的方法;

2.通过多媒体重现有关实验,加强对相关内容的认知。

(二)科学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归纳进行知识整合,进一步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的变化以及大气压强对生活的影响;

3.培养分析概括、归纳总结、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

1.认识到物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运用,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2.在观察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态度和正确的认识观。(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熟悉大气压强在现代技术、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是一节复习课,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课标规定的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思路是:

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的(提出复习内容和要求),即对大气压强的定义、大气压强的测定和大气压强的变化等三方面知识的复习;

其次是具体知识点的复习,其中包括多个学习环节,具体有:知识点的回顾(大气压强的定义)、归纳定义(强调定义中的重点)、展示实验(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归纳结论)、经典例题讲解;

再次对复习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强调课程中的重难点;

最后针对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薄弱环节精心设置习题,进行巩固练习,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的予以解答。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提出复习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大气压:1.存在2.定义3.方向

大气压值:1.测定2.不同值

大气压的变化:

1.关系:⑴与高度⑵与体积

2.影响:⑴沸点⑵气候

(二)深化重点内容、交待注意事项

1.大气压强

⑴回顾定义:

学生回顾定义,教师归纳①大气压强的定义: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

强调:单位面积。

⑵举例(大气压的存在与作用):

教师展现马德堡半球实验。归纳②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力作用。学生举例:大气压的存在与作用

教师设问:压强方向。讲解例1。归纳③大气压强的方向:大气向各个方向作用于物体。

⑶学生讨论:大气压强存在的原因。

2.大气压强的测定

⑴学生回顾:一标准大气压的值:1.0×105p a。

教师展现托里拆利实验过程与现象,讲解例2。

⑵学生总结实验现象:

3.大气压强的变化

(1)变化

a大气压与高度关系

学生回顾:离海平面(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小。

教师展现与分析:不同海拔高度处的气压值。进行拓展:1.3000米以内,每升高10米,大气压降低100Pa。2.大气压变化不均匀。举例:高山反应。

b气压与体积

学生回顾: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体积增大,气压减少;体积减小,气压增大。

教师讲解例3。

(2)对生活的影响

a大气压与沸点

学生回顾:气压减少,液体的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升高。

教师讲解例4。

b气压与气候——季风形成的原因。

学生回顾:季风的形成。

教师展现:夏季风的形成。

(三)进行强化训练

1.把一个空烧瓶先放在开水中烫一会儿,然后立即固定

在铁架台上,同时把一个大小合适的剥了皮的熟鹌鹑蛋迅速

塞住瓶口,你会看到鹌鹑蛋在的作用下从瓶

口。

2.某校科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饮料瓶(质

软)和注射器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

知识,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注入浓NaOH溶液并振荡塑料瓶后,将观察到的现象是;(2)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

3.氢气球升到高空时易破裂,为什么?

4.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装入一段长10厘米的水

银,如果大气压强为75厘米水银柱高,在图所示的三种

放置情况下,管中封闭气体的压强:甲是厘米汞

柱高,乙是厘米汞柱高,丙是厘米汞柱

高。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 一、教材分析: 教材依据: 本节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第九章《压强》第三节《大气压强》 教材内容分析: 《压强》这一章讲述了压强和流体力学的内容。它是力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 《大气压强》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分“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量”两部分内容。本节内容在本章的结构中则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不仅从内容上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而且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上也与前几节内容衔接得很好,也为后面学习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气体浮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知识:学生学习过液体压强,具备中立,平衡等知识 能力: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形象思维为主,概念的建立主要依靠生活经验 情感:初中生表现欲望强,好奇心强,容易接受直观明显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有压强 2、知道大气压强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3、了解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大气有关的现象 2、设计实验探究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3、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2、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的测量原理 难点:感受大气压的客观存在;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讲授法 学法:观察讨论;实验探究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物理 相关实验器材:玻璃杯,水槽,蓝墨水,塑料板,矿泉水瓶,针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视频:马德堡半球试验,托里拆利实验

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精品教案-优质教学设计

压强 复习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复习巩固本章的重点知识点,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本章重点知识点的归纳并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体会到解题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强的概念、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估测大气压的值 教学难点 压强概念的建立、理解大气压、设计和描述实验方法和过程 教学方法 归纳法,分组实验法,多媒体回顾 教具准备 学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 一、思维导图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画出压强部分的思维导图,学正宝拍照上传。 二、例题精讲 例1: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____两图,可以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甲 乙 丙 丁

(4)当一个物理量受多个物理量影响时,我们常用 法进行研究。对比甲、丁两图,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是否正确,并叙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某同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保证压强计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___. (2)如图所示,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水中的某一深度处,使橡皮膜朝向不同的方向,这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最好应根据___两个图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5、6图示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例3:右图是小华做“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示意图.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 .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 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C .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__________,记为L ,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 ,则活塞的面积S=________. D .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______________ (写出表达式). (2)实验中,小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1 3 水 2 4 5 6 水 水 水 水 盐水

《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 宾县第四中学冀光玲 一、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本节课的设计力图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物理现象的探索和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到生产生活实际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新的理念,更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为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主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我制作了一个学习站点,搜集储存了有关压强的教学资源,以备学生学习之用。因此,这节课的定位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其中主要依据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科教师培训的相关内容,将信息技术整合于物理课程的教学之中。 二、教材分析

压强是教科版第九章的第一节,是本章的起始课,是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是学习流体压强和流体的力现象的基础,所以压强这一节在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教材的体系看比较完整,与旧教材相比增加了流体压强,为以后的教学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但从学生知识的储备量来看,学生对压力的概念比较模糊,所以我在教学中补充了压力的概念和它与重力的区别等相关知识。 由于压强这节课的重点是经历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因此我把本节课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从大量的感性实验中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建立压强的概念。第二课时从生活事例和压强的概念去理解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从实验中让学生了解流体也存在着压强。 三、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对这门课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观察、实验、分析和概括能力已经初步的形成,而且学生对网络都很感兴趣,所以本节课教师提供一个网络平台,把本节课设计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以学生的自学、

第九章《压强》复习教案

《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综合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了解压强、液体压强的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3. 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4会根据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的特点解释简单的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压强、液体压强的公式的应用 2 利用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来解释生活中气压的现象。教学难点 知识点拨 固体的压强 一、压力 1.方向:与物体表面垂直。 2. 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产生的压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3.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把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先后放在软泡沫塑料的表面上,出现三种不同情况,如图4所示,比较三种不同情况下泡沫塑料表面的压痕,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1)甲图和乙图表明,在 _____ 相同时,_____ 越小,压强越 ____ _. (2)乙图和丙图表明,在 _____ 相同时, _____ 越大,压强越 _____ . 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 二、压强

1.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 物理意义:压强描述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压强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小。 3. 公式:,表示压强,表示压力,表示受力面积。计算时统一使用国际单位。 4.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压强单位是帕斯卡,符号是Pa。 三、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1.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2.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3. 应用:若使力的作用效果明显,则需要增大压强;若使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则需要减小压强。 (1)需要增大压强的有:图钉头部是尖的、啄木鸟有尖硬的喙、斧头具有很窄的刃、刀等。 (2)需要减小压强的有:铁轨下辅枕木、车上装有履带、书包背带很宽等。 【典型例题】 例1“沙漠之舟”骆驼能在松散的沙漠中顺利行走不陷下去,这是因为()A骆驼的重量轻 B.骆驼跑得快 C.骆驼的耐力大 D.骆驼脚掌面积大压强小 例2 静止在斜面上的金属块,重为10N,金属块对斜面的压力为6N,金属块与斜面的接触面积为20cm2,则金属块对斜面的压强是() A.5×103 Pa B. 3×103 Pa C. 2×103 Pa D. 8×103 Pa

初中物理八年级《大气压强》优秀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强;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4.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事实求是的态度;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用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做好实验,从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设施 饮料瓶、热水、熟鸡蛋、玻璃瓶、一包软包装牛奶、吸管、吸盘两个、硬纸片、离心式抽水机模型、活塞式抽水机模型、酒精、棉花、多媒体。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1 a、马德堡半球实验:(16匹马向相反方向拉两个铜质半球,16匹马费很大的力拉开半球并发出像“放炮”一样的响声) b、一空铁皮罐,放少许水,罐口打开,放在火上将水烧开,水烧开后,两种情况:①将未盖盖子的铁皮罐小心放入盆内,然后用冷水浇铁皮罐,铁皮罐保持原状;②将铁皮罐罐口用盖子盖紧,小心放入盆内,然后用冷水浇铁皮罐,铁皮罐被压扁了,变成麻花状。 教师:从片中可看出半球和铁皮罐都受到了很大的力,那这么大的力是这样产生的呢?这些东西都是

和空气接触的,它们受到的力会不会是空气施加的呢?我们已知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具有流动性,那我们周围是否也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呢?(板书课题:大气压强) 引入2 结合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和演示实验:将一空的塑料饮料瓶注入一定的热水预热后倒去,再拧紧瓶盖,可看见瓶被压变形并听见变形时发出的声音,把瓶盖拧开,瓶又恢复原状,从而引入课题。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一)大气压的存在(板书) 展示:地球被大气层包裹 在大气层里,下边的空气被上边的空气所压。空气有质量,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会在所作用的面积上产生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通常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刚才片中半球的铁皮罐发生的现象就是大气压引起的。 下面通过一些小实验让我们来感受气压的威力。 学生开放实验: a、用两个面积较大的吸盘,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同桌的同学拉开吸盘(注意用力的方向与吸盘圆 面垂直); b、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纸片不掉; c、在瓶中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在瓶口,鸡蛋会慢慢进入瓶中; d、当你喝完软包装牛奶,吸尽袋内空气,袋子会变扁。 教师: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怎么测量呢? (二)大气压的测量(板书) 我们有一个实验粗略的估测大气压的大小。(教师演示教材第87页的想想做做)。 这种方法不是很精确。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托里拆利实验(87页图14.3-3) 第一步:在玻璃管中装满水银; 第二步:将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中; 第三步:玻璃管中多余水银流回水银槽中,管中水银到水银槽中水银面高度差为760mm; 第四步:将玻璃管倾斜一些,管内水银柱高仍为760mm; 第五步:将一根细玻璃管和一根粗玻璃管按前述方法放入水银槽中,两管中水银柱高度仍为760mm; 第六步:将玻璃管向下压一些和向上提起一些(不脱离水银面),管内水银柱高仍为760mm。

人教八下物理9.3大气压强《大气压强的存在》微课课程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的存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实验及生活中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体会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猜想、实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验和分享探究的成功喜悦,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难点: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教学资源 教师工具:多媒体课件,矿泉水瓶,水,玻璃杯、带活塞玻璃瓶。学生工具(学生4人1组):各种装水的容器、牛奶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做演示实验

实验一:在矿泉水瓶周围不同深度,不同方向扎有小孔,装入水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让学生们思考此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实验二: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盖上瓶盖,拧紧后提醒学生们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活动设计说明:通过演示实验一引导学生回顾液体压强的特点。通过实验二拧紧瓶盖后,喷水现象停止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发小组内的激烈讨论和大胆的猜想,为本节课的课题顺利引入作以铺垫。 二、学生探究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1 取一个塑料瓶装满水,用纸片盖上倒置。在实验1中当水不流出来时,再用针在塑料瓶上孔,会看到纸片脱落,水从瓶口流出。 ①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思考:纸片为什么先没有脱落,瓶上扎孔后却脱落? ②师引导分析.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大气的海洋中,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可达上空几千千米。这厚厚的大气层也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和液体一样大气对浸没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2 用真空针灸罐吸住手掌,让学生拔取针灸罐,让学生

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

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够分清各个物理量的单位,会正确的利用公式P=F/S和P=ρgh进行计算; 2、正确的分清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能力目标:1、正确的找准受力面积,与物体的面积的区别; 2、能够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进行计算; 3、自己动手,能够自己动手画图分析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爱科学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教学难点:应用压强的概念说明生活实例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压力 压强 压力 作用 效果 固体压强 液体压强 气体压强 1、概念 2、公式:p=F/S 3、增大与减小压强 1、特点 2、公式:P=ρgh 3、连通器的原理与应用 1、验证:马德堡半球实验 2、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3、特点:随高度增大而减小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5、应用:活塞式抽水机等 二、练一练,通过题目巩固双基 1、请你画出下列图中压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正方体金属块重20 N,F恒为10 N,则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分别是:Fa=_____, Fb=_____, Fc=_____。 3、将边长为0.1m,质量为7.8Kg的正方体铁块放在面积为1m2的桌面上,则铁块对桌面的压强为_(g=10N∕kg) 4.三个底面积不同等高的实心铜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5-1-12所示,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A.甲对地面压强最大 50牛

B.丙对地面压强最大 C.甲、乙、丙对地面压强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探究:右表是某同学在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记录的数据: (1)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2)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 ; (3)比较序号为5、6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 6.有一容器,如图:底部受到液体压强为P1,如把它倒放,底部受到液体压强为P2 ,则P1 P2 。(填“=”、“< ”、“ > ”) 7.(厦门市)某人用嘴将小空瓶内的空气吸出,小瓶马上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A.嘴把瓶子吸住B.瓶内所剩的空气作用的结果 C.嘴边的唾液把瓶粘住D.大气压把小瓶压在嘴唇上 8.(淄博市)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 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裂的原因的分析正 确的是() A.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9.某省一位12岁的女孩在火车急驶而来时,为躲避火车,便坐在距离铁轨很近的石坎上,并低头捂住耳朵,谁知强大的气流将女孩卷起,并将其拖入车底,女孩当场死亡。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火车驶近时,靠近火车的地方空气流速_________,气体压强______ ,气体压力差就会将人推向火车,引起事故。 10.封冻的江河冰面最大能承受的压强0.5×105 Pa,一辆坦克的质量是25 t,它的一条履带跟地面的接触面积是3.5 m2,问这辆坦克能不能从冰面上通过? 11.如图6,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g取10N/kg) ?试求:(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强; ?(2)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 ?(3)茶壶对桌面的压力; ?(4)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三.学生小结:本节所获。 四.作业:同步练习册。

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是力的概念的延续——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概念是这一章的核心,也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明确概念是关键,应用概念是重点。理解压强概念最关键的是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关系,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猜想预测能力,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能力;而压强知识的应用,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力的作用效果知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对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多数物体压在另一物体表面时,形变并不明显,教学中应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这一个点。同时学生解决实验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利用压强知识解释相关现象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暴露出各种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和互相纠错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力的概念。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并能建立起压强的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Pa)”。 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来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2、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 通过探究过程建立压强概念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法和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等方法。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活动和独立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

人教版初中物理《1大气压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9.3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大气压的存在; 2、通过观看视频及讲解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知道大气压的值; 3、举例说明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了解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设计意图: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倡导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物理,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设计了通过体验性实验,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对于托里拆利实验因安全因素改为观看视频;通过与液体类比学生很容易理解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学生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对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已有了感性认识,故设计让学生自学这些内容,这也符合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大气压的存在。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因此设计实验感知大气压的存在是十分重要的。 难点:托里拆利实验 实验器材: 吸盘挂衣钩、集气瓶,水桶,注射器,水、试管、水槽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根据你的认识说一说大气有哪些特征? 生答:(无色、无味、透明、流动、不均匀、有质量、受重力等) 教师:与液体类比提出问题: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没有压强作用?并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大气与液体具有相似性,首先让学生了解大气与液体相同与不同的特征,然后提出类比性的问题。 探究新知 一、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活动:做一做、想一想

1、4 人一组,完成下列活动: 尝试如何使用吸盘,尝试用两个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覆杯实验,注意倒放、侧放; 大试管灌满水放入小试管,然后倒放,小试管不会掉下来 使用注射器 2、学生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体验入手,有利于学生认识大气压。 3、教师点评并板书 二、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 学生活动:覆杯实验及拓展 引导学生分析 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教案

《9.3 大气压强》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学习了压强,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 1.实验。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周被空气层包围,空气层的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大气层里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强。这是一个茶杯,装满水,杯子里还有空气吗?用一个硬纸片盖住杯口,轻轻的把茶杯倒过来,大家看,硬纸片为什么不落下去?(配合板图)小纸片一定受到了来自大气层中的空气对它的压强。 2.实验。这是一个中医针灸科用的小瓷罐。这是一个煮熟的去皮鸡蛋。把鸡蛋放在罐口,将将落不下去。现在把一块棉花用水粘在罐的内壁用火柴将棉花点燃后立即把鸡蛋放在罐口,注意观警有什么现象?(配合板图)鸡蛋进入罐内。鸡蛋一定受到很大的压强才被压进去。这个压强是大气中的空气的压强。 二、大气压强 以上的几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再做一个着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1.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两个金属半球,合拢后很容易拉开。现在把阀门打开,把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去一部分(抽气),再将阀门关闭,现在请两位大力士来拉拉看(学生操作)这个实验就是着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在公元1654年的最初实验时,用十六匹马才把半球拉开。我们这个实验由于半球小,真空度不高,拉开它不必用十六匹马,但是已经足以证明了大气中存在着压强。 2.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压强。诸如马德堡半球拉不开,鸡蛋进入罐内,小试管的上升,小纸片的不落都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三、大气压强的大小 1.实验。试管内装满水,用食指堵住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配合板图),水不流出。请大家考虑水为什么不流出?(提问,学生回答)水不流出是因为大气压强的缘故。但是试管内的水也产生压强,水不流出不仅是由于存在大气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大于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那么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早在着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就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 2.托里拆利实验。取一根大约一米长、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玻璃管,灌满水银。(边讲边做)管内没有空气。用食指堵在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注意观察现象。我们先看到管内水银下降,继而又静止

人教版初中物理《压强复习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习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学习重、难点: 压强公式的应用。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导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和. 2、重力的定义,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大小 二、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 ⒈压力①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②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总结:在物理上, 叫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受力面。 压力并不一定由重力产生,只有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才等于重力。 自学指导 1.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在这个 实验中, 再 次用到了 “ 控制变量 法”,实验步骤如下: (1)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2)在腿朝下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3)把小桌翻过来,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分析:步骤(1)和(2)中,让小桌腿朝下是保持不变,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之间的关系;步骤(1)和(3)中,把砝码放在桌面木板上是保持不变,而探究压力

的作用效果与之间的关系. 观察课本图 示,由甲图和乙 图可以得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塑料泡沫被压下的深度越,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_有关;由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塑料泡沫被压下的深度越,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综合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和有关 2.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并通过理解定义去理解公式是怎样写出的. 物体 叫做压强.在物理上用字母表示压强, 表示压力, 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计算压强的公式是,其中压力的单位是,受力面积的单位是,压强的单位是 ,为了纪念国科学家,压强还有一个专用单位叫,简称,符号是. 1Pa= N/m2。压强单位除了帕斯卡外,还有千帕(KPa)、兆帕(MPa)。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MPa=103KPa=106Pa=106N/m2。 课堂练习:单位换算 (1)1.56MPa = = Pa;(2)78000 Pa = = KPa 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 Pa 的含义是: 注意事项: 使用此公式进 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统一单位,并要确定准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就是两物体相互接触的面积).除会计算压强外,还要会用(F=PS)和(S=F/P)典型例题 例1:桌面上平放着一本字典,字典受到的重力为5N,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5×10-2m2,计 算这本书对桌面的压强. 例 2. 你坐 在家中的沙发上 与坐在硬板凳上相比教,哪种情况感到舒服些?为什么? 思路引导: 两种情况中, 人 对板凳的压力大小都等于人的,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两种情况下人受到的压力是一样的,但是人坐在沙发上比坐在硬板凳上时受力面积要,由P=F/S 可知,在压力不变时,受力所以坐在沙发上舒服些 ,表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已知物体A 的重力G A=10N,物体B 的重力G B=20N,F=20N,F1=15N 甲图乙图丙图丁图戊图 甲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N;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N;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课《压强》教学设计 姓名: 李红波 单位:五龙口一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课 《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引入物理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教学准备 气球、水槽、沙子、砝码盒、压力小桌等。 五、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面刚学习了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现在老师挤压气球时,手对气球有力的作用吗?如果手对气球有力的作用,那么这个力是什么力?力的作用效果如何?引出压力的概念。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先给学生出示一张踩气球的活动图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我和同事通过在气球上放木板的方法,让一位同事真正站在气球之上的视频,并提出为什么放上木板后气球没有被全部压爆,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

大气压强教案公开课资料讲解

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装 订 姓名:杨洪群 单位:比西巴格中学 2018年 03 月 26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及标准大气压的值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实践,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2、体验自主动手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用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大气压强的测量 【教学难点】 大气压的测量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实验法、问题讨论法。 【实验器材】 教具、展台、多媒体课件、吸盘、饮料、一次性纸杯、马桶抽、0.1米,0.3米0.6米水杯,矿泉水瓶、气球、等.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覆杯实验:提问:1、水为什么没有漏出来?2、为什么喊了123水漏出来了?板书:第3节大气压强 二、合作学习与探究 (一)大气压的存在 活动1:把吸盘压在桌子上,用手提起,你能轻易地提起来吗?活动2:我们一起吸饮料

活动3:游戏—拔河比赛 解释:1、把吸盘压在桌子上,可以排出吸盘内的空气,使吸盘内的气压变小,而吸盘外大气压强比较大,从而将吸盘压在桌子 上。此时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挂钩上挂日常物品了 结论: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视频】:马德堡半球实验

初中物理压强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09) 课题: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一)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 =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⑸重力与压力的区别:(二)、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_____、________ (三)、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F :牛顿(N )S : 米2(m 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 F (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F F F F F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 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 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五)、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 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例1:三个质量均为2千克的物体,如图放置,处于平衡状态,试分析它们对接 触面的压力和重力的关系?(实物投影,请同学们作出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 例2、海淀区图1中,采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的事列是()

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3)知道SI制中压强单位“帕”(Pa); (4)通过探究,培养探讨精神以及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分及压强的计算 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 一、课前预习 1)、知识回顾 1、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 来显示力的作用效果。 2、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探究实验主要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 3、讨论确定:1cm2= m2 1mm2= m2 2)、探究新知 1. 了解一下关于压力的有关知识 2. 压力的作用效果具体体现在哪方面 3.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4. 压强的定义、物理意义、公式、单位 5. 1帕的物理意义 6.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自学检测 1.图7.1中蝉的口器给树皮的压力向作用效果 2.图7.2中骆驼脚掌给沙子的压力向作用效果 3、压力是怎样定义的? 4、按照课本图进行实验。(小组实验) 5.如图8-1-1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两手指所受压力相等吗?两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6、物理学中是如何定义压强的? 公式: 单位: 7、举一实例说明1帕的压强有多大? 4)我的疑问: 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课前组内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展示出来。

二、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2、合作探究 任务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猜想]:压力的效果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实验过程] 实验器材:用钉子做腿的小桌,砝码,装有沙的容器 实验设计: (1)分别用小桌的桌面和桌腿放到沙子上,发现放______时沙子陷得深。表明: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越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用桌腿放到沙子上,观察此时沙子的凹陷程度,再往小桌上放上砝码,发现沙子的凹陷程度变_______了。 表明:_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越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教案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1.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2.在教学中,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所以,能动手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多媒体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大气有压强;

·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用具】 矿泉水瓶1个,玻璃杯1个,玻璃管1根,烧杯1个,水槽1个,量筒1只,吸盘1个,乒乓球1只,硬纸片1块,水适量,弹簧测力计1只,注射器1只,细尼龙线若干,刻度尺1把;多媒体。 【教学重点】 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与指导,实验与讨论相结合的综合启发式。 【教学流程】 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投影并解说)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处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 实验演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说明: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为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掌握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的能力,增进发放思维能力和现有知识区向最近发展区迁延的能力。 情感目标:加强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渗透物理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 教学难点: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值。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大气压强》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图片搜索图形。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上找一些相关课件参考,做成 PPT 课堂给同学们讲解,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首先,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液体有压强,同样气体也具有流动性,有重量气体也应该有压强。 1)在矿泉水瓶中装水,然后在瓶子的不同部位有针扎孔,水会流出来。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把瓶子内重新装满水,并快速地拧紧瓶盖,谁不会像第一次试验那样流出。猜想:大气有压强,而且像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然后列举生活实例和演示实验 1)现象矿泉水瓶中加入热水,晃动几下把水倒出,马上拧紧瓶盖,会出现瓶子变扁。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瓶内气压变低,平外气压不变,大气压把瓶子压扁 2)在杯子内装满水,然后将硬纸盖在上面。然后小心地将杯子倒过来放手,纸不会下落,而且可以将水托住,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百度图片】大气压强实验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做为讲述大气的一个物理性质,也是对压强知识的补充。本节可分为三部分,前一部分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事实让学生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第二部分掌握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其中托里拆利实验所用水银为有毒物质,故采用视频播放和动画结合的形式,最后一部分了解大气压的变化。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老师自己制作的微课和网络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将课本知识拓展开来,让学生获取更多相关知识。。 学生学情 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微课视频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学生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大气压强更为抽象,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学生自己课下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魔术引入:瓶内吹气球,极大激发了学生学 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大气压的存在 1、学生探究大气压存在的活动视频展示 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现象:两个半球需用很大的力才能拉开 提出疑问:是什么力使两个半球合得那么拢? 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受到地球的吸引,即大气 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大气对浸在其内的物体就 有压力、压强。如果半球内为真空,那么要拉开半 球需要的力约为7065牛。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 且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阅读】人体中的“马德堡半球” 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感兴趣 观察思考 学生自己课下操作,课 堂上用视频形式展现, 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 氛热烈 学生解释 学生讨论

人教版中考第9章压强复习课教案

第九章《压强》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 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有关。 2.正确理解公式,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 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5、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及利用大气压强的实例。【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②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③掌握这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④知道生活中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难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学具准备】 压力小桌、海棉、重物、气球、U 型管压强计、塑料水杯、烧杯、木块、皮碗、大小不同的试管、两张白纸、漏斗和乒乓球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教师拿出一些器材:压力小桌、海棉、重物、气球、U 型管压强计、塑料水杯、烧杯、木块、皮碗、吸管、大小不同的试管、两张白纸、漏斗和乒乓球等, 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完成哪些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压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回顾压强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实验,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这些实验而展开的,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专题一知识点聚焦: 1 .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