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2课_关注改善民生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梳理 (12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基本经济制度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比较①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②公有制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①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③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国有企业地位作用/重要性(1)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3)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4)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拓展】比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1.2坚持“两个不动摇”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如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1)标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中心: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3)举措: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4)目标: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5)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①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目标,②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歩、保障国家安全。
(6)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尔雅中职德育课程选课手册
超星德育课程选课手册2016年1月中职德育课程概况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课程形态和教学模式例如“在线教育”、“翻转课堂”、“MOOCs”等不断颠覆着传统的教育教学。
2015年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据此,超星集团汇聚师资资源,整合平台优势,借助慕课技术,精心打造中等职业院校德育课程体系。
德育课程体系包含四门必修课以及十一门选修课。
必修课《哲学与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
课程特色教学资源辅助课堂教学资源教师学习资源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管理过程性评价课程设计基础核心知识内容模块(微课视频)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模块(混合式教学活动)教学案例资源库模块(课堂教学ppt、方案、案例资源音视频)专家教学设计指导模块(教学重难点突破)选修课《中职生心理健康》、《中职生安全教育》、《中职生就业指导》、《军事理论》、《中华传统文化系列——二十四史名篇导读》、《有效沟通技巧》、《演讲与口才》、《商务礼仪》、《美的历程——美的导论》、《艺术鉴赏》、《穿T恤听古典音乐》。
聚焦中职内容宽泛通俗易懂权威名师专业制作目录一、必修课(4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选修课(11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必修课(4门)编号课程名称主讲人单位及职称课时1 哲学与人生常晋芳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32 纪莹莹浙江塘栖职业学校副校长谢国日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2 职业生涯规划于丽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讲师323 经济政治与社会宁霞南京商业学校高级讲师副校长32 梁慧南京市医药中等专业学校讲师学生科科长4 职业道德与法律32(一)哲学与人生(32课时)主讲人简介:常晋芳: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秘书处秘书。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二教案: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人教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4.2我国的社会保障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社会保障的必要性、作用、内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关键能力:能够从社会保障政策中了解我国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
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理解社会保障政策,增强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支持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2.科学精神: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根据我国的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3.公共参与:树立参与社会保障的权利和义务意识。
4.法治意识:依法监管社会保障事业。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作用和意义。
2.教学难点:社会保障的作用和意义;社会保障体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课前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思考: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怎样才能“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呢?2、新课讲授(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社会保障的作用(1)学生课前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搜集社会保障的典型实例,或列举自己身边的获得社会保障的实例,分析社会保障的作用和意义。
(2)过渡: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为适应经济体制转轨要求,我国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经济制度。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实例一: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我国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我国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疗养院、儿童福利院等福利机构,鼓励社会兴办多种形式的福利企业,帮助适合参加劳动的残疾人获得就业机会。
《经济与社会》易错易混知识点专练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
9. 由于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市场调节往往具有盲
目性。
( 滞后)性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求更 好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可以相互替代。
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统一贯彻,不能相互替代。
12、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协调发展是评价高
质量发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就是要否定过去的一切。
✓ 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并不是否定过去的一切,而是否定那些落后的、过时的东西
✓ “提供了具体方法”的表述错误,可以提供相关指导理念。
2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建设现代化的市场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 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七个)。
2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能更好顺应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导权。 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而不是赢得国 际竞争主导权。 2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27、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以乡带城、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28、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效率第一、质量优先。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 29、共享经济连接供需双方,解决了资源稀缺的问题。 共享经济解决的是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而不是资源稀缺的问题。 30、共享经济模式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传统经济模式。 从现实情况来看,共享经济还属于新兴事物,其创造的价值还未超过传统经济。
高中政治统编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易错易混点整理(附电子版)
高中政治统编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易错易混点整理(附电子版)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劳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改: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2、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改: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3、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
×改: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公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
4、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改: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5、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焕发国企活力,改变公有资产所有制性质。
×改:没有改变公有资产所有制性质。
6、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唯一的实现形式。
×改: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
7、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9、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改: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0、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非公有制有制经济。
×改: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成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1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会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专题8: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课件版)-2023年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 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3..就业对国家的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进而有利于扩大投资、刺激消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好 、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 标。
4.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劳动者而言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 再生产;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就业问 题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热点解读】 【创新演练】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人民币,比
2012年增长近八成,增速快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显著缩小至2.5:1。这表明( )
①我国实现了城乡居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②居民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③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④按劳动要素分配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我国还未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该说法与事实不符,①错误。
②: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人民币,增速快于经济增长,表明居民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步练习含答案
⾼中政治统编版必修⼆经济与社会第⼆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步练习含答案⿊龙江省鸡西市第⼀中学⾼中政治统编版必修⼆经济与社会第⼆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步练习⼀、单选题1.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主要受需求不⾜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这突出体现了财政具有A. 改善民⽣的作⽤ B.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C. 促进社会公平的作⽤D.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的作⽤2.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般市场经济的共性,⼜有⾃⼰的显著特点。
下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正确的是①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的领导核⼼作⽤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③促进全体⼈民实现同步富裕④实⾏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监管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般规律。
市场竞争能够①引导资源流向效率⾼的领域和企业②事先对资源配置作出合理的安排③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④实现优胜劣汰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各种⼿段对国民经济进⾏调节和控制。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宏观调控⽬标的是A. 增加就业B. 促进经济增长C. 稳定物价D. 发展对外友好关系5.在⾷品安全问题上,市场调节存在局限性。
下图突出反映了市场调节的A. 竞争性B. 滞后性C. ⾃发性D. 盲⽬性6.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市场调节盲⽬性的是A. 有利可图→追逐利益→可能导致不择⼿段B. 价格涨跌→调整⽣产→可能导致事后调节C. 供求失衡→闻价⽽⾏→可能导致两极分化D. 信息不全→决策失误→可能导致⼀哄⽽上7.《通则》规定,预包装⾷品应当在标签上强制标⽰四种营养成分和能量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
这就要求⾷品⽣产者必须A. 严格遵守市场规则B. 转变企业经营⽅式C. 提⾼⾃主创新能⼒D. 明确企业经营战略8.⾯对外卖⾷品市场乱象,正确的解决措施有①减少或关闭⽹络订餐平台②消费者不点外卖或到餐馆⽤餐③电商应建⽴便捷有效的投诉举报机制④政府加⼤对外卖⾷品安全的监管⼒度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9. 2016年我国在更⼤范围、更深层次上继续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向纵深发展,进⼀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的关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核心必背知识点(分课编排)
九年级道法上册《富强与创新》知识点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核心观点必背】1.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
(新修订)2.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5.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6.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7.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8.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9.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0.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补充: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1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3.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1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5.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6.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17.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8.党和政府坚持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
1.1 坚持改革开放【知识点必背】1.为实现强国富民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答: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知识点总结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要点梳理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的分配制度(制度环境)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制度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原因: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1)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形式:公有制企业中,工资+奖金+津贴;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
(3)原因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人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 1)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除了公有制范围内的按劳分配,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适应,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2)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
(3)积极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4.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人和财产性收人。
(1)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人,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2)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人,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5.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1)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2课增进民生福祉课件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2课增进民生福祉课件一、内容概要民生福祉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阐述民生福祉的定义,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强调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的关系:探讨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改善之间的联系,通过数据和案例分析,展现经济增长对提升民众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
政府责任与措施:强调政府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的责任和策略,包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等。
社会参与与共建共享:讨论社会各界如何参与增进民生福祉的进程,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提升社会福利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共建共享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民生福祉的未来发展:分析当前民生福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更好地通过政策调整和社会合作增进民生福祉。
本课的目标是使学习者深刻认识到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相关政策和措施,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和责任,从而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做出贡献。
1. 介绍民生福祉的重要性和意义。
社会稳定基石:民生福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只有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如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才能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其基础就是良好的民生福祉。
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民生的改善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增加,会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市场的活力。
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与民生福祉的提升密切相关。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民生福祉的提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
只有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增进民生福祉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的重要方面。
通过改善民生,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
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
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经济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面对社会的运行模式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特点,越来越不适应。
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对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生;社会管理;社会建设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1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物质基础。
但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面对社会的运行模式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特点,越来越不适应。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对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社会管理通常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社会管理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领域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所谓“创新”,就是社会管理要与时俱进,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经济政治的繁荣稳定。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管理方面呈现出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出现了;社会运行模式出现新的特点,市场化、流动性、交互性越来越明显;社会状态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更加开放、多元、活跃。
面对这些新的社会管理问题和管理要求,如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创新社会管理,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易混易错】-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新高考专用)
《经济与社会》易混易错名目第一单元生产资料全部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全部制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 (2)1.2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3)其次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 (4)2.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其次单元经济进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我国的经济进展3.1贯彻新进展理念 (7)3.2推动高质量进展 (8)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安排与社会保障4.1我国的个人收入安排 (9)4.2我国的社会保障 (10)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全部制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1.劳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阐释】生产资料全部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2.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阐释】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3.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阐释】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公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4.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阐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5.国企混合全部制改革有利于焕发国企活力,转变公有资产全部制性质.(×)【阐释】没有转变公有资产全部制性质.6.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唯一的实现形式.(×)【阐释】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7.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阐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8.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阐释】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9.混合全部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阐释】混合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成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10.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阐释】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1.生产资料全部制打算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进展方向.(×)【阐释】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全部制打算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进展方向.1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阐释】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阐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把握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进展起主导作用.14.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公平的.(×)【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公平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公平的,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15.股份制合作制属于混合全部制经济.(×)【阐释】股份合作制属于集体经济,不是混合全部制经济,也不是个体经济.16.国有企业就是国有经济.(×)【阐释】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1.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公平.(×)【阐释】在我国全部制结构中,两者的地位不公平;在市场竞争中,两者地位公平.2.毫不动摇巩固和进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舞.支持.引导公有制经济.(×)【阐释】毫不动摇巩固和进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舞.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3.进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进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阐释】进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进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加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4.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阐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5.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阐释】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6.混合全部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阐释】混合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成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7.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阐释】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8.推动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会减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阐释】推动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有利于促进各种全部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展,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9.实行“三权分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使农村集体经济变为个体经济.(×)【阐释】“三权分置”改革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重大变革,并没有转变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10.混合全部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阐释】混合全部制经济是各种不同全部制经济依据肯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全部制形式,既有公有制成分,也有非公有制成分.11.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动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气.(×)【阐释】不是国有经济,而是国有企业.12.全部股份制都是全部制经济.(×)【阐释】只有由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所组成的股份制是混合制.13.混合全部制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提示】混合全部制经济既包含公有制经济,也包含非公有制经济,因此,不能笼统地把混合全部制经济视为公有制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只有混合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才属于公有制经济.14.我国农村的土地归个人全部. (×)【提示】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我国城市市区的土地归国家全部,我国农村的土地归集体全部.15.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全部制形式是个体经济.(×)【提示】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农业基础设施)归集体全部,农夫对承包的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全部权.因此,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全部制形式仍旧是集体全部制.其次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方案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阐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2.方案和市场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分.(×)【阐释】方案和市场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分,它们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都是调整经济运行的手段,二者相互补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主要的调整手段,但市场调整存在弊病,需要方案来弥补.3.价格.供求和竞争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阐释】价格.供求和竞争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但要想发挥价格.供求和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必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4.市场体系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阐释】市场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5.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阐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6.市场调整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强制性等弊病.(×)【阐释】市场调整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弊病.7.消退市场缺陷,保障公正竞争.(×)【阐释】错在“消退”,市场缺陷不能消退,只能克服.8.发挥诚信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阐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9.不断曝光的食品平安问题是市场调整滞后性的表现.(×)【阐释】不断曝光的食品平安问题是市场调整自发性的表现.10.市场调整必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阐释】“必定”说法过于确定.11.市场打算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12.商品和服务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阐释】商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13.公正开放透亮的市场规章,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阐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14.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政府打算价格的机制.(×)【阐释】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打算价格的机制.15.市场之所以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是由于市场能够自发实现效率与公正的有机统一.(×)【阐释】市场具有自发性的弊端,不能自发实现效率与公正的有机统一.2.2 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1.财政收入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财政支出是社会总供应的一部分.(×)【阐释】财政收入代表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应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供应;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支出会扩大社会总需求.2.扩张性财政政策表现为增加财政支出.降低存款预备金率.(×)【阐释】扩张性财政政策表现为增加财政支出.增发国债.降低税率,扩张性货币政策表现为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预备金率.3.政府有效治理对经济进展起打算作用.(×)【阐释】政府有效治理对经济进展起宏观调控作用.4.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阐释】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5.发挥诚信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阐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6.不断曝光的食品平安问题是市场调整滞后性的表现.(×)7.公正开放透亮的市场规章,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阐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8.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政府打算价格的机制.(×)【阐释】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打算价格的机制.9.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阐释】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或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10.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能.(×)【阐释】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1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政策.(×)【阐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12.负面清单制度中有禁止性和限制性准入类的分别,不利于政府有效行使经济职能.(×)【阐释】企业性质和行业性质不同,应有所区分,这也更能使政府有效行使经济职能.13.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阐释】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14.科学的宏观调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阐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5.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阐释】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次单元经济进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我国的经济进展3.1坚持新进展理念1.实现进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是进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进展的本质特征.(×)【阐释】增进民生福祉是进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进展的本质特征.2.新进展理念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必需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确立了新进展理念必需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3.经济进展是经济增长的基础.(×)【阐释】经济增长是经济进展的基础.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小康是硬道理.(×)【阐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展是硬道理.5.创新进展留意解决的是进展不平衡问题.(×)【阐释】创新进展留意的是解决进展动力问题.或协调进展留意的是解决进展不平衡问题.6.开放是引领进展的第一动力.(×)【阐释】创新是引领进展的第一动力.7.坚持创新进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进展全局的核心位置.(×)8.绿色进展留意的是解决社会公正正义问题.【阐释】绿色进展留意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或共享进展留意的是解决社会公正正义问题.9.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进展理念,相互贯穿.相互促进,要统一贯彻,可以相互替代.(×)【阐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进展理念,相互贯穿.相互促进,要统一贯彻,不能相互替代.10.协调进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阐释】共享进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11.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就是要否定过去的一切.(×)【阐释】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并不是否定过去的一切,而是否定那些落后的.过时的东西.12.新进展理念是促进我国GDP快速增长的战略策略.(×)【阐释】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进展阶段.13.新进展理念为破解难题供应了具体方法.(×)【阐释】“供应了具体方法”的表述错误.14.科学技术是引领进展的第一动力.(×)【阐释】创新是引领进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进展的基点15.协调进展留意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阐释】协调进展留意的是解决进展不平衡问题.绿色进展留意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3.2推动高质量进展1.随着我国经济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低速阶段.(×)【阐释】随着我国经济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进展阶段.2.实体经济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阐释】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3.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转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阐释】错在“转变”,不能转变,只能完善.4.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巩固农夫的土地全部权.(×)【阐释】农村土地属于集体,农村对土地没有所用权,有使用权.5.提高经济进展质量是进展的目的和归宿.(×)【阐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进展的目的和归宿.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进展的必由之路.(×)【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进展的战略目标.7.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阐释】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8.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是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9.坚持以新进展理念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阐释】坚持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0.我国经济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质量进展阶段转向高速增长阶段阶段.(╳)【阐释】我国经济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进展阶段.1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正的收入安排体系.(×)【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正的收入安排体系.1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以乡带城.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进展体系.(×)【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进展体系.13.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必需坚持效率第一.质量优先.(×)【阐释】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必需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14.共享经济连接供需双方,解决了资源稀缺的问题.(×)【阐释】共享经济解决的是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而不是资源稀缺的问题.15.共享经济模式制造的价值超过了传统经济模式.(×)【阐释】从现实状况来看,共享经济还属于新兴事物,其制造的价值还未超过传统经济.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安排与社会保障4.1我国的个人收入安排1.公有制领域的安排方式都是按劳安排.(×)【阐释】公有制领域还可以存在其他安排方式,如按要素安排.2.个人收入安排方式是任意打算的.(×)【阐释】个人收入安排方式不是任意打算的,是由生产资料全部制打算的.3.按劳安排体现了公正,有利于缩小差距;按生产要素安排则体现了效率,但不利于公正.(×)【阐释】按劳安排既体现了公正,又体现了效率原则,但按劳安排不肯定会缩小差距.按生产要素安排也是既体现了公正又体现了效率原则.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直接缘由.(×)【阐释】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直接缘由.5.数据要素可以按贡献参与国家再安排.(×)【阐释】数据要素可以按贡献参与国家初次安排.6.数据要素参与安排,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阐释】数据要素参与安排,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收入差距.7.我国的个税调整体现了初次安排更加留意效率的安排原则.(×)【阐释】我国的个税调整体现了再安排更加留意效率的安排原则.8.第三次安排是促进全国人民实现同步富有的重要途径.(×)【阐释】错在“同步富有”.9.第三次安排旨在调动劳动者生产乐观性,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阐释】实行按劳安排,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乐观性,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10.劳动是财宝的源泉,劳动性收入是居民获得收入的唯一途径.(×)【阐释】劳动是财宝的源泉,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居民获得收入的途径.11.市民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属于经营性收入.(×)【阐释】市民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属于财产性收入.12.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阐释】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1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阐释】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安排的前提.或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1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直接缘由.(×)【阐释】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或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人们的劳动性质与特点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直接缘由.15.完善个人收入安排,先经济增长,然后居民收入再增长.(×)【阐释】完善个人收入安排,要坚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4.2我国的社会保障1.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阐释】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它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形式.2.社会保障有强制性,可以调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阐释】社会保障可以调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但“社会保障有强制性”错误.3.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有,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正的安排体系. (×)【阐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有,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正的安排体系.4.我国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其中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阐释】我国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5.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能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越能促进社会进步. (×)【阐释】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消退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需求增加,有利于社会生产的进展.但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使政府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生产的进展.只有建立起与经济进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进展.6.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平安网”的网底,社会稳定的“最终一道防线”. (╳)【阐释】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平安网”的网底,“最终一道防线”.7.购买商业保险可以避开自然灾难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阐释】购买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行为,投保自然灾难等意外事故发生后获得相应赔偿,使自己所担当的风险损失下降.购买商业保险不能避开自然灾难等意外事故的发生.8.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阐释】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9.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安排,能够调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冲突和冲突,促进社会公正正义.(×)【阐释】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安排,能够调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冲突和冲突,促进社会公正正义.10.社会优抚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阐释】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11.社会保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平安和生存权利的“最终一道防线”.(×)【阐释】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平安和生存权利的“最终一道防线”.12.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只涉及政府的经济利益.(×)【阐释】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13.完善个人收入安排,要规范收入安排秩序,扩大低收入群体,增加中等收入群体,调整过高收入,。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计划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计划授课班级:15级中职班科任教师:教学进度表一、教材简况由师X大学出版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这本书里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大知识点——经济学和政治学。
在经济与生活的内容里分两个模块,模块一是走进市场经济、模块二是成就财富人生,在政治与生活内容里分为三个模块,首先是教导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然后再是怎么样建设政治文明,最后是让学生懂得嘹望国际政治,此书本的编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相统一,注重思想政治发明感想的引导和职业学校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突出经济、政治与生活、社会和职业的联系,构件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模块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对于我们职业学校坚持以德育为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状况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的学生。
学生基础差,纪律性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因此,学生的德育教育尤显重要。
由于他们还处于青春成长期,对新鲜的事物又极其感兴趣,尤其是对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较强,带着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羡慕的心情,可塑性较大,比较容易引导,这是他们的优点。
但是,由于我们的学生又是职业高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于初中阶段,学生背诵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形成不喜欢背诵的习惯,这样导致许多学生平时根本不学习,临时抱佛脚,自我学习能力差,缺少分析问题能力和意识,这样是并不利于高中教师的教学。
高中教材相对与初中教材难度有较大的改变,有一定的深度,经济和政治知识又是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形成厌学的情绪,这样,就很难再去培养他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对于这些情况必须要有充分的考虑,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学重点全书由五个单元组成,分别是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二单元──投身经济建设,第三单元──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高考政治《经济与社会》易混易错知识点
高考政治《经济与社会》易混易错知识点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劳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解析】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2、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解析】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3、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
×【解析】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公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
4、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解析】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5、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焕发国企活力,改变公有资产所有制性质。
×【解析】没有改变公有资产所有制性质。
6、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唯一的实现形式。
×【解析】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
7、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解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9、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解析】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0、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
×【解析】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成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1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会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易错易混知识点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易错易混1.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改: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
2.劳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改: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3.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改:同一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4.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改: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5.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改: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注意:公有资产不等于国有资产,包含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6.在国家发展的各行各业,国有经济都要占支配地位。
改: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7.公有制为主体就是要使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改:公有制为主体要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8.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改: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9.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10.私营和外资的混合也叫混合所有制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改: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混合。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成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1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改:社会主义经济特指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开课】我国的社会保障+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比较
商业保险 自愿的市场行为
社会保险 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质
追求利润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维护社会稳定
注保险意公:司经社营会保险≠商业保由国险家经办
全部由个人承担
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摊
签订保险合同并按照约定缴 费的人
满足被保险人的较高层次的 保险需求
法律规定有权利享受社会保险 的人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
4、健全多层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 按照兜底线、 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可持续 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效率:做大蛋糕 高质量发展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基
促
础
进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与社会保障
秩序的稳定。(稳定功能) “减震器”
(2)社会保障的作用
②社会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 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调节功能)
“平衡器”
(3)社会保障的作用
③社会保障通过通过风险与责任共担,
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
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
(
社会保险
社会优抚
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
(怎么做)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 社会保障权益。
①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等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 的“安全网”。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 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欧洲国家进入经 济高增长阶段,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 公民享有免费的医疗、悠长的假期、长期 的失业救济等。这被称为无处不在的社会 保障。“与其去做1欧元1小时的体力话, 不如舒舒服服躺在家里拿救济金”成为一 些人的心态写照。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 发以来,这些国家的高福利政策给财政带 来了巨大的压力。
第12课 增进民生福祉(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大版
第12课增进民生福祉(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大版·第四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什么是民生福祉,为何要增进民生福祉;2. 掌握政府如何增进民生福祉的措施和途径;3. 了解中国政府近年来为增进民生福祉所取得的成就。
能力目标:1. 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分析政府增进民生福祉的意义和必要性;2. 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评价政府增进民生福祉的措施和途径。
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关于民生福祉的常识和公民责任感;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于民生福祉的社会活动,提高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什么是民生福祉,为何要增进民生福祉;2. 学生掌握政府如何增进民生福祉的措施和途径;3. 学生了解中国政府近年来为增进民生福祉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评价政府增进民生福祉的措施和途径;2. 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关于民生福祉的社会活动,提高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1. 授课法结合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课前准备、课上讨论、课后汇报;2. PPT辅助授课,引导学生多媒体互动学习。
【学时分配】本课程建议学时2~3学时,具体时间分配:授课1.5学时,讨论和汇报0.5学时,反思和总结0.5学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课前预习:请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国家近年来为增进民生福祉所取得的成就并做好笔记。
2. 用南航空难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增进民生福祉?民生福祉的内容包括哪些?二、讲解与探究(60分钟)1. 讲解:政府为什么要增进民生福祉?(1)保障社会稳定。
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是保障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社会不安定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而损害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2)保障人民的基本福利和权利。
政府应当为人民提供基本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方面的服务和福利。
(3)增加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促进经济的稳健发展。
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复习 坚持协调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试题
坚持协调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热点2020年新年贺词节选减税降费总额超过2万亿元。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了,老百姓常用的许多药品降价了,网络提速降费使刷屏更快了,垃圾分类引领着低碳生活新时尚。
“基层减负年”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放眼神州大地,处处都有新变化新气象。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冲锋号已经吹响。
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2019年新年贺词节选我始终惦记着困难群众。
在某某凉山三河村,我看望了彝族村民吉好也求、节列俄阿木两家人。
在某某某某三涧溪村,我和赵顺利一家围坐一起拉家常。
在某某某某东华园社区,我到陈玉芳家里了解避险搬迁安置情况。
在某某某某连樟村,我和贫困户陆奕和交谈脱贫之计。
他们真诚朴实的面容至今浮现在我的脑海。
新年之际,祝乡亲们的生活蒸蒸日上,越过越红火。
2018年新年贺词节选天道酬勤,日新月异。
2017年,我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台阶,城乡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3.5亿人,又有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40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有了温暖的新家,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数提前完成600万套目标任务。
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考点1. 新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我国现阶段总体小康的三个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职业教育作用 职业教育作用
培养专业人才和提供知识贡献, 培养专业人才和提供知识贡献,促 进科技进步; 进科技进步; 延长教育年限,推迟就业, 延长教育年限,推迟就业,缓解就 业矛盾; 业矛盾; 加强教育培训,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 再就业能力, 再就业能力,适应技术进步和结构 调整; 调整; 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 力,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就 业机会。 业机会。
案例2: 案例 :
新学年 全国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讨论: 讨论:
1.上述两个情境透视出国家采取了哪些优先发展教 上述两个情境透视出国家采取了哪些优先发展教 育的重大举措? 育的重大举措? 2.想一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性。 想一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性。 想一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性
?!
一、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 优先发展教育:
3.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 养高技能人才, 养高技能人才,是推进我国 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 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 问题的重要途径, 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 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 然要求。 然要求。
(二)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指通过国家财政拨款, 社会救助是指通过国家财政拨款,保障生活 确有困难的贫困者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 确有困难的贫困者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 对无依无靠的绝对贫困者提供的基本保障 对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最低标准的家庭和个人 的最低生活提供的保障 对因天灾而陷于绝境的家庭和个人提供的最 低生活保障
1.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截至2009年9月,全国 年 月 截至 参合人数则达到8. 参合人数则达到 .33 亿。越来越多的农民正 在享受这项政策带来的 实惠, 实惠,新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对农民健康保障的 作用逐步显现。 作用逐步显现。
2.医疗改革初见成效 医疗改革初见成效
2007年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 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07) NO.3》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出版,社会保障绿皮书指 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初 见成效,试点地区农民参合水 平总体较高,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制度得到大多数农民的支持。
(一)共享人民满意教育的阳关 (二)教育是兴邦之本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一)共享人民满意教育
/edoas/website18/85/info1252656986414485.htm
教育部网站公布新中国60年教育改革发展成就 教育部网站公布新中国 年教育改革发展成就
一: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四: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素质教育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 五:素质教育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 六: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八: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改善民生
——关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 关注教育、 关注教育
案例1: 案例 :
中国教育报讯: 中国教育报讯:江苏省通过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 度等措施为职业教育发展改薄助困, 度等措施为职业教育发展改薄助困,从2004年到 年到 2007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 亿元重点支持职业教 年 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重点支持职业教 育实训基地建设, 年起, 育实训基地, 元职教助学金,大力帮扶家庭经济贫困的应届初 中毕业生接受并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学业, 中毕业生接受并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学业,努力为 全省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省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民之 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所安
(一)社会保险 (二)社会救助 (三)社会福利 (四)社会优抚
(一)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 社会保险是指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 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它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 是一国居民的基本保障。 容,是一国居民的基本保障。 我国社会保险的项目主要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 我国社会保险的项目主要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疾病、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伤残保险等。 险;疾病、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伤残保险等。
(三)社会福利
这是指国家民政部门提供的主要是对 盲聋哑和鳏寡孤独的社会成员给予的 各种物质帮助, 各种物质帮助,其资金来源大部分是 国家预算拨款。 国家预算拨款。
(四)社会优抚
社会优抚是指对革命军人及 其家属提供的社会保障。 其家属提供的社会保障。
对现役军人的安置 对现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抚 对烈属和残废军人的抚恤 对军人退役后的生活保障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 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
案例: 案例:医疗和社会保障
讨论: 讨论:我们的社会将来 会是什么样的? 会是什么样的?
二、医疗和社会保障:普惠百姓 医疗和社会保障:
(一)医疗卫生事业 (二)社会保障
(一)建立基 本医疗卫生制 度:病有所依
(二)教育是兴邦之本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 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 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邓小平
1.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2.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 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 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 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 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
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