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练习题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度(含解析)
溶解度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甲中混有少许乙,可采纳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2.t ℃时,向一支盛有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 水,充足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高升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3.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A.“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少铁元素惹起的C.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D.水受热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4.T℃时,将少许生石灰放入必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温度,获得的溶液与原溶液对比,以下物理量前后不变的是()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④溶质的质量分数⑤溶解度.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D.④⑤5.以下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响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向必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停加入生石灰B.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向必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连续高温D.向必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淆溶液中滴加稀硫酸6.下表是 KCl 固体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 /gA. KCl 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80℃时, KCl 固体的溶解度是C.60℃的 KCl 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D.20℃时, 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0%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的溶解度必定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蔗糖水属于溶液C.在必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够互相变换D.翻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8.小张同学用某固体物质进行以下图的实验,依据实验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溶液 b 必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液 d 中溶质质量必定大于溶液 e 中的溶质质量D.溶液 d 和溶液 e 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同样9.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10 20 30 40溶解度 /g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中溶液都为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都含有末溶解的固体C.①②③中溶液的质量相等D.③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10.在化学知识中有很多规律,以下详细物质的性质切合对应规律的是()A.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比如: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B.一般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比如:氢氧化钙和氯化钠C.常温下金属一般为固态;比如:汞和金D.某些非金属单质能够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复原出来;比如:氢气和一氧化碳11.如表是NaCl、 KNO3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 /g NaClKNO3 110据此数据,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在 40℃时, 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KNO3B. KNO3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在20℃~ 40℃温度范围内订交C.在 60℃时, KNO饱和溶液210g 加入 10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0%3D.在 20℃时 KNO和 NaCl 的混淆溶液100g ,恒温蒸发,先析出的晶体必定是NaCl312. KCl 与 KNO在不一样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3温度/ ℃10 20 30 40 50KCl 30g 33g 35g 38g 41g KNO 21g 31g 45g 65g 88g 3A. KNO3比 KCl 的溶解度大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 ~ 30℃之间C.在20℃时,10g 水中加入5g KCl 可获得33.3%的KCl 溶液D.在50℃时,两物质各5g 分别加入10g 水中,充足溶解,均有固体节余13. Ca( OH)2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表:温度/ ℃0 2040 6080溶解度/g依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Ca( 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20℃时, Ca( OH)2的溶解度为C.40℃时,降低 Ca( OH)2饱和溶液温度会析出溶质D. 6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0.20g Ca ( OH)2充足搅拌,固体完整溶解14.物质 M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以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温度(℃)0 20 40 60 80 溶解度( g)A.0℃时, 15.9gM 溶于 150g 水中形成饱和溶液B.20℃时, 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C.若要配制 200.0g20.0% 的 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一定是60℃D.80℃时, M的饱和溶液138.2g 降温至 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15.硝酸钾在不一样的溶解度数据如表,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110 169 246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为11: 21C.20℃时, 10g 水中加入5g 硝酸钾充足溶解后再加入5g 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降温至20℃,没有晶体析出16.以下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表达符合的是()A.常温下,向必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B.t ℃时,向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丙C.向必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D.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17.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 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间压变得直观了然.在某温度下.将少许氧化钙加入到必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要依照察看和思虑,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此图象反应了该过程中()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C.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D.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二、填空题18.下表是NaCl、 KNO3在不一样温度(℃)时溶解度(g)温度( t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NaCl( s )3KNO110 138 169 202 246 剖析上表,回答以下问题(1)60℃时, KNO3的溶解度为g(2)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3)20℃时, NaCl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精准到).(4)温度为 t ℃时, NaCl 和 KNO的溶解度相等且为S 克,则 S 的取值范围是.319.如图 1 是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以下问题:(1) P 点的含义是.(2) t ℃时,将 50g a 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足溶解获得溶液的质量为g.2(3)将 t 2℃时, 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次序是.(4) t ℃时,将盛有 c 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水中加入必定量的氢1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污浊,原由是.20.依据下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KClKNO3 110 169 246(1)20℃时 KCl 的溶解度是;(2)20℃时将20g KCl 与 50g 水混淆,充足溶解后,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3)上表两种物质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21.下表是 KNO、 NaCl 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 水)3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KNO 32 64 110 138 169 202 246 3NaCl 36 37 39①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②30℃时, KNO3的溶解度是g/100g 水.③KNO3溶液中含有少许 NaCl 时,可经过的方法提纯.④对③析出的晶体节余溶液描绘正确的选项是(填写编号).I 、节余溶液必定是KNO饱和溶液 II 、节余溶液必定是NaCl 不饱和溶液3III 、上述方法能够将二者完整分开IV 、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22.下表是固体 A 和固体 B 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 /g 固体 A固体 B 110 169(1)从表中数据能够看出固体 A 和固体 B 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填“增大”或“减小”).(2)20℃时,把50g 固体 A 放入 100g 水中,充足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g.(3)40℃时, 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4)若 B 饱和溶液中有少许的A,可用以下法提纯B(填序号).①趁热过滤②蒸发结晶③冷却热饱和溶液.23.依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温度/ ℃020*********溶解度 /NaClKNO3 110169246(1)40℃时, NaCl 的溶解度是.(2)20℃时,称取31.6g KNO 3固体加入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足溶解形成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称取31.6g KNO 3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3)当 KNO3中混有少许NaCl 时,提纯KNO3所采纳的方法为.(4)将等质量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1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对所得溶液的表达正确的是(填序号).A、都是饱和溶液B、溶剂质量:KNO3> NaClC、溶液质量:KNO3< NaCl.24.下表是 NaCl, KCl , KNO三种物质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3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 /gNaClKClKNO3 110 169 246(1)20℃时, NaCl 的溶解度是g;(2)若 NaCl 和 KCl 的溶解度相等,对应表中最小温度范围应在℃之间;(3)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最大的是,在必定温度下,要将该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最好的方法是.25.下表是 KNO、 NaCl 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 水)3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 32 64 110 138 169 202 246 3NaCl 36 37 39(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2)50℃时, KNO3的溶解度是g/100g 水;(3) KNO溶液中含有少许 NaCl 时,可经过的方法提纯;3(4)对( 3)析出的晶体和节余溶液描绘正确的选项是(填写编号)A.节余溶液必定是KNO饱和溶液 B .节余溶液必定不含有NaCl3C.节余的溶液必定是纯净物 D .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 .326.下表是 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以下问题:(1)40℃时,将 70gKNO3固体加入100g 水中,充足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g.(2)60℃时, KNO3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的一种方法是.(3)依照表中数据,请在如图坐标图中画出KNO3溶解度曲线的草图.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 /g 110三、解答题27.剖析办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1)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依据此表回答:温度/ ℃10 20 30 40溶解度 /g 氯化钠碳酸钠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 100g 的水加入30g 碳酸钠中,充足搅拌后获得的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 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准到0.1%).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此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必定量的铁、铜混淆物中,写出此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如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节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响时间的变化关系,此中表示正确的选项是(填标号).28.已知某碱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增大;温度一准时,该碱溶液的浓度越大,其碱性越强.(1)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 高升(溶质不变),可采纳的方法是.(2)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 降低,在以下试剂中,哪些可选择加入?A. CO B . CaCO C . Fe( OH)3D .CuSO.2 3 4 29.下表是 KCl 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 /g x小明为测定x 的值,取 4 份 40℃的水各50g ,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以下表.实验编号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实验 4 KCl 质量 /g 5 15 25 35 溶液质量 /g 55 65 70 70 请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只写一种).(2 )要使实验 2 的溶液达到饱和,可采纳的方法是.(3 )由实验可知, 40℃时KCl 的溶解度 x 为g .(4 )小明现要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 KCl 溶液 100g,为达实验目的其主要操作是.30.下表是 NaCl 和 KNO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3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 /g NaClKNO3 110 169 246(1)从表中数据能够看出 NaCl 和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2)若将 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为同样温度下饱和溶液,其方法为液中含有少许 NaCl 时,提纯的方法是(填一种).(3)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填“增大”或“减小”).(填一种).若KNO3饱和溶℃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必定比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B. KNO3饱和溶液中必定不可以再溶解NaCl 固体C.从表中数据能够判断NaCl 和 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40℃之间.溶解度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甲中混有少许乙,可采纳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剖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确立析出晶体的方法,依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解答】解:A、据图能够看出,在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当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液的构成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正确;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显然,故甲中混有少许乙,可采纳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应选 D.【评论】本题考察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达成本题,能够依照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2.t ℃时,向一支盛有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 水,充足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高升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固体溶解度的观点.【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解决本题时用到的知识点有:①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减低;②溶液与溶质共存说明溶液是饱和状态;③溶质的质量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的质量;④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溶质的量应当是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的质量.【解答】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减低,升温会使溶解在水中的氢氧化钙析出,所剩溶液仍饱和,故 A 错误.B、t ℃时,向一支盛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 水,充足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有100g 水中溶解熟石灰的质量小于0.3g ,所以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小的白色固体,所以t ℃时于0.3 g ,故 B 错误.C、 0.15g 熟石灰的烧杯内加入50g 水,烧杯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说明氢氧化钙未全溶,溶质的质量应当小于0.15g ,所以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 ,故 C 正确.D、溶质的量小0.15g ,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3%,故 D 错误.于应选 C.【评论】一般状况下,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特别,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降低.3.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A.“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少铁元素惹起的C.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D.水受热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剖析和解决问题;人体的元素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有的盐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剖析】 A、依据食盐有咸味剖析;B、依据碘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剖析;C、依据物质的溶解性规律剖析;D、依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征剖析.【解答】解:A、因为食盐有咸味,“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故 A 说法合理;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少碘元素惹起的.故 B 说法不合理;C、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故 C 说法合理;D、分子间有间隔,水受热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故D说法合理.应选 B.【评论】本题所考察的知识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增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解答本类题的要点.4.T℃时,将少许生石灰放入必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温度,获得的溶液与原溶液对比,以下物理量前后不变的是()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④溶质的质量分数⑤溶解度.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 D.④⑤【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溶质的质量分数;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温度不变饱和石灰水不可以再连续溶解氢氧化钙的特色,判断关于此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解答】解:因为氧化钙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响而使水减少,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会造成溶质析出,所以溶液的溶质、溶剂都在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减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因为溶液的温度不变,所以,溶质的溶解度也不变.依据同样温度下的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同样,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④⑤正确.答案: D.【评论】生石灰遇水生成的氢氧化钙因溶液已为饱和溶液,所以不可以连续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不会增大.5.以下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响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向必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停加入生石灰B.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向必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连续高温D.向必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淆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复原氧化铁;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剖析】 A、依据氧化钙能够和水反响剖析;B、依据金属与酸反响产生气体的多少剖析;C、依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响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剖析;D、依据硫酸和氯化钡反响立刻产生硫酸钡剖析.【解答】解:A、生石灰和饱和石灰水中的水反响,所以会使饱和溶液中的水减少,则会析出部分溶质,所以溶质的质量会减少,故坐标错误;B、横坐标代表稀盐酸,相等质量的酸供给的氢元素质量相等,则产生的氢气相等,所以是同一条斜率;向等质量的铁和锌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同样的稀盐酸至过度,则铁和锌所有参加反响,Fe+2HCl═ FeCl 2 +H2↑56 2Zn+2HCl═ ZnCl 2 +H2↑65 2经过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响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能够看出,铁生成的氢气大于锌,故坐标正确;C、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响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会减少但不会减少为0,故坐标错误;D、硫酸应当和氯化钡立刻产生硫酸钡积淀,所以起点应当是0,故坐标错误;应选: B.【评论】本题是过程与图象联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察,解题的要点是能正确的剖析各个反响的过程,并联合图象剖析问题,对培育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有必定帮助.6.下表是 KCl 固体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 /gA. KCl 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80℃时, KCl 固体的溶解度是C.60℃的 KCl 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D.20℃时, 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0%【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晶体和结晶的观点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 A、 KCl 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由表格,可查出80℃时 KCl 的溶解度;C、依据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色确立能否析出固体;D、20℃时, 100g 水最多溶解KCl34.0g , 34.0 克为此温度下的溶解度.【解答】解: A、KCl 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正确;B、80℃时, KCl 固体的溶解度是51.1g ,正确;C、 KCl 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故60℃的 KCl 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正确;D、20℃时, 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5.3%,错误;应选 D.【评论】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变的方法.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的溶解度必定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蔗糖水属于溶液C.在必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够互相变换D.翻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溶液的观点、构成及其特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互相转变的方法;气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已有的溶解度的影响要素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变随和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进行剖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物质的溶解度不必定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比方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减小,错误;B、蔗糖水属于溶液,正确;C、在必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够互相变换,正确;D、翻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是因为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正确;应选 A.【评论】本题考察的是溶液的知识,达成本题,能够依照已有的知识进行.8.小张同学用某固体物质进行以下图的实验,依据实验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溶液 b 必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液 d 中溶质质量必定大于溶液 e 中的溶质质量D.溶液 d 和溶液 e 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同样【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溶液的转变以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改变的影响进行剖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从溶液 c 和溶液 d 能够看出,降低温度则溶液中会析出晶体,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正确;B、溶液 b 中加入20g 固体获得的溶液 c 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说明加入的物质所有溶解,故溶液b必定是不饱和溶液,正确;C、溶液 d 变为溶液 e 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说明溶液 d 中的固体除掉,可能是高升温度使固体溶解,则溶液 d 中溶质质量可能大于溶液 e 中的溶质质量,错误;D、假如溶液 d 中的固体是经过过滤除掉,则溶液 d 和溶液 e 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同样,正确;应选 C.【评论】本题考察的是溶解度的变化特色以及溶液的转变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达成本题,能够依照已有的知识进行.9.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10 20 30 40溶解度 /g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中溶液都为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都含有末溶解的固体C.①②③中溶液的质量相等D.③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剖析,依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特色判断.【解答】解: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将 30g 硝酸钾溶于100g 水中获得的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5g 时获得的溶液②为饱和溶液且有硝酸钾节余30g+5g﹣ 31.6g=3.4g ,将②溶液升温到 30℃,因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所以获得的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A、①、③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②为饱和溶液,故 A 错误;B、②中含有末溶解的固体,而③中不含有末溶解的固体,故 B 错误;C、①②③中溶质的质量不相等,所以溶液的质量也不相等,故C错误;D、③中溶质质量最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 D 正确.应选: D.【评论】本题考察溶剂的判断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析出晶体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需仔细剖析图示中溶剂溶质的质量与溶解度的关系.10.在化学知识中有很多规律,以下详细物质的性质切合对应规律的是()A.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比如: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B.一般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比如:氢氧化钙和氯化钠C.常温下金属一般为固态;比如:汞和金D.某些非金属单质能够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复原出来;比如:氢气和一氧化碳【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焚烧实验.【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资料;常有的碱碱的通性.【剖析】 A、依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剖析判断;B、依据常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的变化趋向进行剖析判断;C、依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剖析判断;D、依据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剖析判断.【解答】解:A、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等,故 A 正确;B、一般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故 B 错误;C、常温下金属一般为固态,如金等,汞在常温下为液态,故C错误;D、某些非金属单质能够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复原出来,这些非金属单质拥有复原性,如:氢气,一氧化碳也拥有复原性,但属于化合物,故应选: A.D 错误.【评论】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常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的变化趋向、金属的物理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要点.11.如表是 NaCl、 KNO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3温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 /g NaClKNO 1103据此数据,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在 40℃时, 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 KNO3B. KNO3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在 20℃~ 40℃温度范围内订交C.在 60℃时, KNO3饱和溶液 210g 加入 10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0%D.在20℃时KNO3和NaCl 的混淆溶液100g ,恒温蒸发,先析出的晶体必定是NaCl。
溶解度练习题
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概念四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只有在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只有达到一定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称其为溶解度)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10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就是10克B、20 ℃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C、20 ℃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D、20 ℃时,36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2.20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B、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D、食盐的溶解度是136克3.60 ℃时,50克水中溶解55克硝酸钾恰好饱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55 克B、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 克C、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55 克D、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 克4.把90克 10 ℃的硝酸钠饱和溶液蒸干,得到了40克硝酸钠固体,则硝酸钠在 10 ℃时的溶解度是()A、80 克B、80C、44.4 克D、44.45. 20 ℃时,将20克某物质溶解在50克水中,恰好饱和,则 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A、20 克B、40 克C、20D、40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②外因:温度(与溶剂量无关)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例题:固体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A 、溶质的性质B 、溶剂的性质C 、温度高低D 、溶剂的质量3、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解性: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能力的大小(物理性质) 溶解度: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大小 溶解性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20℃ )>10g 1g~10g0.01g~1g<0.01g例题:1. 已知 20℃ 时, 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0.1克某物质,则该物质属( ) A 、易溶 B 、难溶 C 、微溶 D 、可溶2. 已知 20℃ 时, 25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8克某物质,则该物质属( ) A 、易溶 B 、微溶 C 、可溶 D 、易溶4、气体的溶解度:①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随压强增大而增大例题:煮开水时,在水沸腾前就可以看到水中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 ) A .温度升高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小 B .温度升高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大 C .压强增大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小 D .压强增大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大5、固体溶解度曲线(中考必考)(1)t3oC 时A 的溶解度为(2)P 点的含义(3)N 点为 ,可通过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N 点也为t 3oC 时B 的饱和溶液)(4)t1oC 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5)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 溶液中获取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7)t2o C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1oC 会析出晶体的有 ,无晶体析出的有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8)除去A 中的泥沙用 ,分离A 和B (B 含量少)的混合物,用例题: 1、(2011•株洲)右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 t 1 t 2 t 3 N t SPABC80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温度对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影响相同C、把t1℃时甲、乙两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两溶液仍都为饱和溶液D、把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都析出溶质2、(2011•烟台)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3、(2011•衢州)如图所示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C、t2℃时,a、b的溶解度相同,均为40克D、t3℃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两种固体的混合物,要求:一种物质可溶于水,另一种物质难溶于水(2)结晶法:分离两种固体的混合物,要求:一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中考化学复习---溶解度解答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复习---溶解度解答题练习(含答案解析)1.(2022•湖北)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丙(填“>”“<”或“=”)。
(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丙。
(3)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C (填序号)。
A.甲溶液仍是饱和溶液,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答案】(1)=;(2)丙;(3)C。
【解答】解:(1)t1℃时,甲、丙两种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甲、丙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丙。
(3)A、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晶体析出,甲、乙溶液均仍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晶体析出,但选项说法无法确定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的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C、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晶体析出,甲、乙溶液是t1℃时的饱和溶液,t1℃,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2)丙;(3)C。
2.(2020•朝阳)如图,请根据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t2℃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 。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在t3℃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 C 。
(4)在t3℃时,将30g的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 g。
【答案】(1)A=B>C;(2)降温结晶;(3)C;(4)70。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A中混有少量B时,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3)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中的溶剂最少,C中的溶剂最多,降温到t1℃,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4)在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0g,将30g的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20g的晶体,所以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作业练习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作业练习1.在20℃时,将250g氯化钠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30g水,再冷却到20℃时,有10.8氯化钠晶体析出,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A.10.8g B.36g C.26.5g D.21.6g2.已知60℃的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现有500g60℃的硝酸钾溶液,若蒸发掉10g水,温度恢复到60℃,不可能有的情况是[ ]A.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等于11gB.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小于11gC.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大于11gD.没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3.在t℃时,将120g氯化钠溶液蒸发掉10g水时有2.5g晶体析出,再蒸发掉10g水时有3.6g 晶体析出,若继续蒸发掉10g水,将析出晶体[ ]A.10g B.8g C.7.5g D.3.6g4.下图表示的是在不同温度下,5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所含硝酸钾的质量(g)与温度间的函数关系。
(1)把39g硝酸钾溶解在61g水中,所得溶液恰好饱和。
这时的温度应是______。
(2)在80℃时,使18g硝酸钾溶于57g水中,然后把溶液冷却到______度时,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5.已知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4g,求在20℃时,要将1000g蔗糖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6.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现将该温度下的100g饱和溶液蒸发掉20g水,再冷却到20℃,问有多少克食盐晶体析出?7.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如把9.3g硝酸钾溶解在70g水里,试通过计算说明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欲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应蒸发多少克水或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晶体?(20℃)8.20℃时,无水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5g,要配制20℃时的饱和碳酸钠溶液73.5g,需要称量多少克水和碳酸钠晶体(其化学式为Na2CO3·10H2O)?9.某温度下,将Wg某物质A完全溶解制成VmL饱和溶液,此溶液的密度为ρg/cm3,求物质A 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溶解度》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0分)1.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的溶解度都大于B的溶解度B. t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B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比B大C. t2℃时,等质量的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D. A、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2.将20℃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A. 升高温度B. 加入溶剂C. 加入溶质D. 倒掉一半溶液3.60℃时,50克水中溶解55克硝酸钾恰好饱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克B.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C.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克D.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4.如图所示为 A、B、C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t1℃时,三种物质中 B 的溶解度最大B. t2℃时,取三种物质各 ag 分别放入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只有 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C. 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 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D. 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5.下列关于饱和溶液和结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将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中加热蒸干水分可得HCl晶体B. 将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可得硝酸钾晶体C. NaCl的近饱和溶液可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得到饱和溶液D. 通过将CaO加入水中的方法可以得到CaO的饱和溶液6.如图是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碳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小B. 20℃时,分别向50g水中加入15g氯化钠和碳酸钠,充分溶解后都形成饱和溶液C. 升高温度可以将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D. 碳酸钠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碳酸钠晶体7.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完整版)溶解度计算题练习(答案).docx
三思培训学校溶解度计算题练习(一)关于溶解度的计算的类型1. 已知一定温度下, 饱和溶液屮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
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例如:把50克20°C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
求20。
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解析:溶液的质量为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Z和,因此5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是:50克一12克=38克设:20°C时100克水里溶解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X溶质溶剂溶液12g 38g 50gX IOOg ( x+100 ) g_ 2 g38gX IOOg解得x=31.6g答: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1)把20°C时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
求20°C时,氯化钾的溶解度?设:20°C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X溶质溶剂溶液13.6g40g53.6gX IOOg(x+100 ) g13.6g40 gX IOOg解得x=34g答:20°C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克(2) 20°C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求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设: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X溶质溶剂溶液4g IIg15gX IOOS(x+100 )4g IIgX IOOg 厶ZQ 解得x=36.4g答: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4克2.已知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饱和溶液屮的溶质或溶剂的质量。
例如:把100克20°C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
贝归(1)若配制350克20°C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2)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C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解析:设配制350克20°C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的质量分别为X和y。
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C 时的饱和溶液,需水质量为Z O溶质溶剂 溶液 24g(IOO- 24) = 76gIOOg Xy 350g 78gZ(78+z ) g24g 76 g IoogX y350g解得 X=84g ,y=266g24g76 g78Z解得z=247g总之,关于溶解度计算的关键就是将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关系 -一对应,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算。
溶解度练习题(打印版)
溶解度练习题(打印版)题目一:溶解度计算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35g。
如果将50g该物质放入100g水中,求在20℃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答:在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5g,意味着在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5g该物质。
因此,当50g该物质放入100g水中时,只有35g能够溶解,剩余的15g会以固体形式存在。
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5g。
题目二: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已知某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为40g,而在50℃时的溶解度为60g。
求该物质在40℃时的近似溶解度。
解答:由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通常不是线性的,但在此题目中,我们可以假设溶解度随温度线性变化来进行近似计算。
从30℃到50℃,溶解度从40g增加到60g,增加了20g。
这个温度变化是20℃。
因此,每增加1℃,溶解度增加1g。
那么在40℃时,溶解度增加的量为(40℃ - 30℃) × 1g/℃ = 10g。
所以,40℃时的溶解度为30℃时的溶解度40g加上增加的10g,即50g。
题目三:溶解度积常数计算某难溶盐AB的溶解度积常数(Ksp)为1×10⁻⁸。
已知溶液中A⁺的浓度为2×10⁻⁴M,求B⁻的浓度。
解答:AB的溶解度积常数Ksp表示为:\[ Ksp = [A^+][B^-] \]给定的Ksp为1×10⁻⁸,A⁺的浓度为2×10⁻⁴M,代入公式得:\[ 1 \times 10^{-8} = (2 \times 10^{-4})[B^-] \]解得:\[ [B^-] = \frac{1 \times 10^{-8}}{2 \times 10^{-4}} = 5\times 10^{-5} \text{M} \]所以,B⁻的浓度为5×10⁻⁵M。
题目四:饱和溶液的制备如果需要制备100mL饱和溶液,已知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0g/100g水,求需要多少克该物质和多少毫升水。
溶解度练习题
溶解度练习题1.下列叙述或作法正确的是()衣服上沾有油污,可用大量水洗涤②衣服上沾有铁锈,可用大量水洗涤③如果血渍刚沾上衣服,可立即用大量冷水清洗,再用洗涤剂洗,然后再用水洗,这样可去掉血渍④物质溶于水时,溶质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要吸收热量,所以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要降低。
A 全部正确B ②③④ C①③ D③2.若要将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A增加溶质 B蒸发溶剂 C倒出一部分溶液 D降低温度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温度不变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钠B室温下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C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在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溶质4.下列方法中,能够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A增加水的质量 B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C降低水的温度 D升高水的温度5.在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0.014G消石灰,则消石灰属()A易溶物质 B微溶物质 C可溶物质 D难溶物质6.下列生活现象中,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处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C揭开啤酒瓶瓶盖,有大量的泡沐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7.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是()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②不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④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A.仅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8.下列各组物质,只需用水就可将两种鉴别出来的是()A氯化钠和蔗糖 B氧化铜和炭粉 C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D氯化钠和硝酸钾9.对“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的正确理解是()A 20℃时100g溶液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B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C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可溶解36gD20℃时,100g水中溶解了36g氯化钠10.用足量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其含量不详)的食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实验操作有①称量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溶解⑥干燥,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④⑤②③⑥⑤① B④⑤②③①⑥⑤ C⑤②③⑥④①⑤ D④①⑤②③⑥⑤11.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一瓶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略降低温度 D温度不变,蒸发少量水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B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有晶体析出C溶质溶于水时发生了两种变化,即扩散吸热过程和水合放热过程D搅拌或振荡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3.下列物质中,当温度升高时,其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的是()A. Ca(OH)2B.KNO3C.NaClD.NH4NO314.在某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将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15.20 ℃时,10 g甲物质可制成30 g饱和溶液,20 g乙物质可制成50 g饱和溶液,则20 ℃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比是()A. 甲>乙 B.乙>甲 C.甲=乙 D.无法比较16.右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温度对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影响相同C.把t1℃时甲、乙两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两溶液仍都为饱和溶液D.把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都析出溶质18.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计算专题练习001B及答案
溶解度计算专题练习001(B卷)(总分:100.0 考试时间:108分钟)一、选择题一(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若使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升高温度,降低压强C.降温加压D.升温加压2、有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200g,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10gB.20gC.90gD.180g3、在常温下,向100g 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粉末,完全溶解后,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4、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饱和溶液中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可能溶解B.不改变溶剂的量,饱和溶液不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C.某种溶液可以是稀溶液,但同时又可以是饱和溶液D.浓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多,这时的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6、将80℃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 B.有晶体从溶液中析出C.溶液中溶剂质量改变 D.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为的不饱和溶液7、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的外界条件是[ ]A.加入水的多少B.加入溶质的多少C.是否振荡和搅拌D.温度的变化8、氯化钠在200C时的溶解度是36g,同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36%B.26.5%C.18%D.13.25%二、填空题:9、在硫酸铜、硫酸锌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之充分反应后铁有剩余,过滤,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________,所得固体残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10、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可得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此外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1)________;(2)________.11、t℃某种密度为d的V mL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W g,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12、某温度下,n g水中溶解m g A物质恰好达饱和,该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13、某兴趣小组将100mL 98%的硫酸(密度为1.84g/cm3)稀释成20%的硫酸溶液,需要水________mL(水的密度取1g/cm3).14、如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KNO3饱和溶液中(见图中A),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中B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填“升温”或“降温”)________,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填“增多”或“减少”)________.15、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这是因为________.16、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今有2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NaCl 溶液50g,需加入_______ g NaCl刚好使溶液达饱和.(保留一位小数)17、往石灰水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此时的液体是[ ],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浑浊又变澄清,此时的液体是[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纯净物18、在一定质量的中加入10倍其质量的稀硫酸,刚好完全反应,则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溶解度(习题及答案)
溶解度(习题)1.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一定是饱和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不能相互转化2.能证明20℃时的A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蒸干后得到溶质 A B.降温到 0℃,有溶质 A 析出C.加入少量溶质 A,振荡后不溶解D.与同一温度下的 A 的饱和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3.t℃时,向盛有 0.1 g 硝酸钾的试管中加入 10 g 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晶体,下列对试管内上层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t℃时的饱和溶液B.为t℃时的不饱和溶液C.溶质的质量为 0.1 g D.不确定是否为饱和溶液4.室温时,将100 g 氯化钠饱和溶液(无未溶解的晶体)平分成甲、乙两份,然后向甲溶液中加入50 g 水,搅拌均匀后形成丙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均为不饱和溶液B.甲、乙均为饱和溶液 C.甲、乙、丙均为不饱和溶液D.甲、乙、丙均为饱和溶液5.20℃时,将36 g NaCl 完全溶解在100 g 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 36B.向该溶液中再加入 2 g NaCl,溶液质量为 138 gC.向该溶液中加入 10 g 水,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D.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6%6. 下表是 KCl 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的溶解度为 。
(2)40℃时,将 50 g KCl 固体加入 100 g 水中,所形成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 。
(3)60℃时,145.5 g KCl 饱和溶液降温至 4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
7.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甲乙(填“>”、“<”或“=”)。
中考化学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分别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KNO3,充分溶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t1t2KNO3的溶解度(g/100g水)6090A.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B.甲、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C.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答案:B【解析】【分析】溶解度指的是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详解】A、t1℃硝酸甲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60g,甲、解析:B【解析】【分析】溶解度指的是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详解】A、t1℃硝酸甲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60g,甲、乙混合后溶剂质量为200g,溶质质量为130g,最多只能溶解120g,属于饱和溶液,故选项不正确;B、根据表中不同温度下的硝酸钾的溶解度可知,甲是t1℃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解的溶质质量为60g,丙是t2℃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为60g,相等,故选项正确;C、由题意可知乙恰好为t1℃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质量不变,故选项不正确;D、t1℃硝酸甲的溶解度为60g,丙降温至t1℃,恰好达到饱和,没有晶体析出,故选项不正确;故选B。
【点睛】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即可判断出该温度下一定量的溶液是否饱和;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化时的方法等。
2.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80B.20℃时,B 的溶解度大于 A 的溶解度C.升温可使 C 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D.将 5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20℃时,A 析出固体最多答案:B【解析】【详解】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80g,此选项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此选项正确;.C、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解析:B【解析】【详解】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80g,此选项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此选项正确;.C、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可使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D、将 5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时,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此选项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溶解度 同步练习(含解析)
9.2溶解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与水和溶液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B.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溶剂的质量有关C.加热煮沸既降低水的硬度又消毒D.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2.将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晶体析出B.溶质质量减少C.溶剂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3.现有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①蒸发溶剂,②增加溶质,③降低温度,④加热升温)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一份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5.小明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充分搅拌后,发现粘在杯底的塑料片脱落。
那么他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氢氧化钠固体C.硝酸铵固体B.食盐D.蔗糖6.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B.5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C.20℃时,100g 甲溶液中含25g甲物质D.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7.已知20℃时KN O 的溶解度为31.6g。
下列关于对它的理解正确的是()3A.20℃,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 K N O 固体3B.20℃时,100g KN O 溶液中溶解31.6g K N O 固体3 3C.100g水中溶解了31.6g K N O 固体达到饱和3D.20℃时,31.6g K N O 固体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38.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的斜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B.n 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C.t℃,25g该物质放入80g的水中形成饱和溶液D.图中4 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m<W=Z)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溶解度练习题
溶解度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A. 氯化钠B. 硫酸铜C. 氢氧化钠D. 碳酸钙2.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该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溶解度增大B. 溶解度不变C. 溶解度减小D. 无法判断3. 下列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 20℃时,100g水中溶解了36g氯化钠B. 20℃时,100g水中溶解了18g硝酸钾C. 20℃时,100g水中溶解了10g氢氧化钙D. 20℃时,100g水中溶解了25g硫酸铜二、填空题1. 在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在______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溶解度。
2. 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物质的______与______的关系。
3.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随压强的增大而______。
1.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2. 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3. 溶解度曲线越陡,说明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
()四、简答题1. 请解释溶解度的概念。
2. 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3.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五、计算题1. 2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计算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该物质?2. 已知25℃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20g。
现有50g硫酸钠,需要多少克水才能在25℃时将其溶解?3. 20℃时,100g水中溶解了30g硝酸钾,计算该溶液的质量分数。
六、匹配题将下列物质与其溶解度(单位:g/100g水)进行匹配:A. 氯化钠 1. 36B. 硫酸铜 2. 20C. 硝酸钾 3. 100D. 碳酸钙 4. 21. 20℃时,A的溶解度是______2. 25℃时,B的溶解度是______3. 10℃时,C的溶解度是______4. 30℃时,D的溶解度是______1. 设计一个实验,测定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2. 如何通过实验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八、应用题1. 在冬天,为了快速溶解道路上的积雪,通常会撒一些盐。
初中化学溶解度练习题
初中化学溶解度练习题1. 定义题:解释什么是溶解度,并说明其单位。
2. 选择题: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溶解某物质的最大质量。
B.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克溶剂中溶解某物质的最大质量。
C.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液中溶解某物质的最大质量。
D.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克溶液中溶解某物质的最大质量。
3. 计算题:在20°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求在20°C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食盐?4. 判断题:如果一种物质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的溶解度大,那么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5. 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定某固体物质在25°C时的溶解度,并写出实验步骤。
6. 填空题:在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了20g糖,此时糖的溶解度为______g。
7. 简答题:为什么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8. 应用题:在实验室中,需要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如果已知氯化钠在25°C时的溶解度为36g,请计算需要多少克氯化钠和多少毫升水来配制1000mL的溶液。
9. 分析题:分析溶解度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10. 综合题:某学生在进行溶解度实验时,发现在室温下,糖的溶解度为100g/100mL水。
当温度升高到60°C时,糖的溶解度为200g/100mL水。
请分析温度变化对糖溶解度的影响,并预测在80°C 时糖的溶解度。
(完整版)溶解度习题(含答案)
溶解度计算题1.要使溶解度增大采用的方法是()A.增加水B.增加C.不断搅拌D.升高温度2.下列物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A.熟石灰B.食盐C.硝酸钾D.氮气3.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g,在6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B物质10g则()A.A的溶解度比B大B.B的溶解度比A大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D.无法比较4.在20℃时,30g水最多溶解1.3g的某物质,则该物质为()A.难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易溶物质5.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饱和的溶液100g、200g,若各蒸发5g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A.甲>乙B.甲<乙C.甲=乙D.不一定6.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A.温度高低B.溶质、溶剂的量C.溶剂种类D.溶质种类7.将80℃的饱和溶液冷却至20℃,有晶体析出,此刻得到的溶液为20℃时的()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C.稀溶液D.浓溶液8.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时,该溶液一定是()A.浓溶液B.稀溶液C.饱和溶液D.不饱和溶液9.已知在60℃时,溶液加热蒸发水分后,得到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60℃时的溶解度为50gC.60℃时的溶解度为100g D.无法计算它的溶解度10.有t℃时浓度相同的两份溶液A和B,A为100g,B为80g,将其恒温蒸发20g水后,A刚好饱和,则关于B溶液正确的说法是()A.也刚好是饱和溶液B.仍是不饱和溶液C.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D.有晶体析出剩余不饱和溶液11.要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压降温B.加压升温C.减压降温D.减压升温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所含该溶质的量一定是该条件下的最大值B.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在温度一定时,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对于任何固体物质来说,用加热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它的浓溶液13.已知下列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其中属于可溶物质的是()A.为0.0013g B.食盐为36g C.熟石灰为0.17g D.为7.4g14.t℃时,某物质的溶液220g,蒸发去15g水后,析出晶体6g,又蒸发去10g水,析出6g晶体,再蒸去10g水又析出晶体的质量为()A.4g B.6g C.10g D.15g答案:1.D 2.A、D 3.D 4.B 5.C 6.B 7.A 8.C9.D 10.C 11.A 12.A、C 13.D 14.B例析溶解度曲线试题[例1](江苏赛题)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物质的溶解度计算练习题
物质的溶解度计算练习题一、基础练习题1、在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
在此温度下,将 20g 氯化钠放入 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多少?解题思路:首先,判断 20g 氯化钠在 50g 水中是否能完全溶解。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表示在 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36g 氯化钠。
50g 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2 = 18g\)因为 20g>18g,所以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解的)+溶剂质量= 18g + 50g = 68g2、已知硝酸钾在 30℃时的溶解度为 458g。
在 30℃时,将 30g 硝酸钾放入 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解题步骤:30℃时,50g 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458g÷2 = 229g\)因为 30g>229g,硝酸钾不能完全溶解。
溶质质量(溶解的)为 229g,溶液质量= 229g + 50g = 729g溶液的质量分数=\(\frac{229g}{729g}×100\%≈ 314\%\)3、 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372g。
若将 70g 氯化铵放入 2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若使该溶液达到饱和,至少需要蒸发掉多少克水?分析:2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铵的质量为:\(372g×2 = 744g\)因为 70g<744g,所以溶液不饱和。
设蒸发掉 x g 水可使溶液饱和,则有:\(\frac{70g}{200g x} =\frac{372g}{100g}\)\(70g×100g = 372g×(200g x)\)\(7000g = 7440g 372x\)\(372x = 440g\)\(x ≈ 118g\)二、提高练习题1、某温度下,将 120g 甲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 20g 甲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0 t 1 20 t 2 温度/℃g 40溶解度溶解度练习题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 ,某固态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 或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和 的性质(种类); ②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如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如(4)溶解度曲线(1)t 3℃时A 的溶解度为 (2)P 点的的含义 (3)N 点为 ,可通过, ,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 1℃ 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5)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7)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会析出晶体的有 无晶体 析出的有(8)除去A 中的泥沙用 法;分离A 与B (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法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 和 时,气体溶解在 时的 。
(2)影响因素: ① ② (温度越 ,气体溶解度越 )③压强(压强越 ,气体溶解度越 )一.选择题1.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 .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 .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 .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2.右图为A 、B 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3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 .20℃时,A 和B 的溶解度相同C .10℃时,等质量的A 和B 饱和溶液中,B 的溶剂最少D .等质量的A 、B 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 析出的晶体最多3.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A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B .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C .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D .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B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 .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D .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则20℃时1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二.填空题右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⑴ t 20C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
⑵ 将t 20C 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0C 时,析出溶质 最多的是 ,无溶质析出的是 。
⑶ 20℃时,将30g A 物质放入5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
溶液浓度【学习目标】:1.知道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涵义;2.能进行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学习过程】【实验探究】课本P41实验9-5,探究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
【分析】:对于有色的溶液,可根据 来判断比较溶液的浓稀,但这种方法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多少溶质。
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很多,常用 表示。
【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课本P 42,溶液浓度的最简单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1、基本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与 之比。
2、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 。
3、公式变形:(1)溶质质量= 。
(2)溶液质量= ÷ (或= 质量+ 质量)。
【特别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 表示,且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 。
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只与 有关,而与 无关。
③溶质质量是指 的那部分溶质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0 t 1 t 2 t 3 N t S PAB C 80【动手练习】1、P42讨论;2、实验9-6(答案写在教材上)【讨论】1.从100g20%的某溶液中取出l0g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 “10%的食盐溶液”含义是。
3.某果汁饮料中果蔬汁含量≥20%,其含义是。
【典型例题】例1.把10g氯化钠放入40g水中,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例2.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1000g生理盐水给某病人输液,进入病人体内的氯化钠质量是多少?例3.已知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 g,求60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思考】对于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若已知溶解度a g,则该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讨论】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αg,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则a与b的大小关系为()A.a大于b B. a等于b C. a小于b D.无法判断例4:在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要配置15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多少?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探究内容: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仪器:步骤:1、计算需要氯化钠质量为水的质量为2、用称取所需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3、把水的密度近似看做1g/cm3。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如何选取合适的量程量筒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练习: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A.④⑤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③④①②⑤D.②①④③⑤2、回答下列问题:①实验室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g氯化钠固体。
②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右图的(填字母)。
③下列仪器中,量取水时需要用到d和仪器(填序号),溶解时需要用到e和仪器(填序号)。
a.烧杯、b.10mL量筒、c.100mL量筒、d.滴管、e.玻璃棒、f.药匙、g.蒸发皿。
3、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不影响所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A.游码没有回到零位就开始称量B.只在称量食盐的托盘垫上了干净的纸C.所用烧杯不干燥,有少量水D.溶解时先把量筒里的蒸馏水倒入烧杯,后把称好的食盐加入水中4、用固体氢氧化钠配制50 g2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应用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量取等操作步骤,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②④①D.②③④①【基础练习】1. 、一定温度下的饱和食盐水里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则()①硝酸钾晶体不溶,②硝酸钾晶体溶解,③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不变,④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减小,⑤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增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⑤2、2.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100 g水中溶解有10 g氢氧化钠B.10 g溶液中含有1 g氢氧化钠C.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为1:9D.把5 g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45 g水中,可制成10%的氢氧化钠溶液3.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则下列质量比关系不正确的是()A.溶质:溶剂=1:4B.溶质:溶液=1:5C.溶剂:溶液=4:5D.溶质:溶剂=1:54.某温度时,蒸干35g氯化钾溶液,得到10g氯化钾,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
(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盘,称量其质量。
然后 (按操作的先后顺序选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
A.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 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该步骤中用烧杯而不用纸称量氢氧化钠的原因是.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④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贴上标签。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问题计算【复习】:将1g食盐放入烧杯中,再加入9mL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
再向上述烧杯中加入10mL水,搅拌。
(水3)溶质质量/g 溶剂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质量分数加入10ml水前加入10ml水后【讨论与归纳】1、溶液稀释前后不变的量是什么?。
即:稀释前×稀释前= 稀释后×稀释后【例题】: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
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思考】(1)若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请列出方程式并计算。
(2)若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请列出方程式并计算。
【例题2】: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000g20%的盐酸,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多少毫升?溶质质量分数计算问题t 0.2 反应时间/s生成气体的质量/g1、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0.0克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50.0克,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56.7克。
(1)生成CO 2的质量 。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2011.无锡市)在烧杯中加入2.14g 久置的铝箔,再滴加稀硫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氢气 g,刚开始滴加稀硫酸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 。
(2)所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铝箔中铝元素的质量。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0 g 某锌样品(含少量杂质,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当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93.7 g 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
(2)样品中锌的质量为 g 。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4、为了测定某粉末状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洋洋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40g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9.108.457.807.80(1)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锌的质量列出求解第二次生成氢气质量(x)的比例式 ;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用36.5%的浓盐酸配制40g 上述稀盐酸,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 ; (5)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107.8放出气体的质量/g 滴入稀硫酸的质量/g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