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合集下载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钢铁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钢铁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钢铁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31•【字号】黔府办发[2011]16号•【施行日期】2011.01.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钢铁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16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十二五”钢铁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一月三十一日贵州省“十二五”钢铁产业发展规划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推动“十二五”期间全省钢铁产业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黔党发〔2010〕1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产业发展现状。

贵州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电力供应稳定,是国内优质炼焦煤的主要产地,炼钢所需的辅料品种全、储量大,铁合金品种齐全,省内已探明铁矿储量具有一定开发前景。

全省含煤面积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煤炭资源远景储量2400多亿吨,截止2008年底累计探明储量约549亿吨。

煤炭品种齐全、埋藏浅、易开采、质量优,特别是焦煤资源优势突出,是为数不多的煤炭资源与水资源都相对丰富的省份。

铁矿石资源储量7.74亿吨,主要分布在赫章、威宁、清镇、遵义、都匀等地;省内石灰石、白云石等冶金辅料资源也较为丰富。

区域内资源组合优势突出,发展钢铁、能源、原材料开发及加工条件得天独厚,为发展钢铁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湖南冶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南冶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南省冶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冶金工业是我省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冶金工业坚持专业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战略,产业规模、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效益长足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基本情况2010年,全省冶金行业规模以上企业415家,其中:大型钢铁联合企业2家、焦炭企业7家、铁合金企业237家、采矿企业55家,全行业从业人员14.58万人。

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菱集团)跻身于中国十大钢铁企业之列。

全省粗钢产量排全国第 13 位,铁合金产量排全国第一位,电解金属锰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2010年,全行业完成工业总值1553亿元,是2005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9 %;实现销售收入1537亿元,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6%;粗钢产量1766万吨,是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 %;铁合金产量282万吨,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5.9 %。

(二)主要成就1、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省钢铁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高起点推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主体装备大型化改造,先后建成了华菱涟钢2250mm热轧板和冷、热轧薄板生产线,华菱湘钢大盘卷和二条3.8 m及一条5m宽厚板生产线,华菱衡钢Ф219、Ф720大口径无缝钢管及加工生产线。

到“十一五”末,我省钢铁工业产品结构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线棒+钢管+薄板+宽厚板”产品结构体系,生产规模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企业自我积累能力明显增强。

铁合金企业装备大型化进程加快。

2、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十一五”期间,冶金行业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道路,加大前瞻性储备技术研究力度,科技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一批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得到突破,产品档次和质量显著提升。

认真实施适合我国钢铁工业需要的废钢铁产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

认真实施适合我国钢铁工业需要的废钢铁产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
5.“十二五”期间废钢铁供需市场走势
中国近十年,钢产量急剧上升,废钢铁产生量跟不上钢铁发展的速度,“十五”、“十一五”尽管我国钢铁积蓄量迅速上升,但是主要靠的是钢铁产量和折旧周期较长的建筑、工程用材,需10—50年的周期才能产生折旧废钢,因此社会废钢消费用钢材折旧期相对短,估计“十二五”末期,钢铁积蓄量接近百亿吨,废钢的产生量每年将接近2亿吨,钢产量达到8亿吨左右的峰值,废钢单耗会转降为升。“十二五”末,应是废钢单耗转降为升转折点,开始走上废钢比例逐年上升,废钢资源增长速度超过钢产量增长速度,迎来废钢铁高效利用的新阶段。
(2)认真贯彻国标,强化市场准入。今年,协会正在配合相关政府部门,会同有关企业制定《废钢铁加工配送行业准入条件》。为促使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建设顺利开展,必须淘汰落后,规范行业准则,设立门槛,提升行业水平。按行业准入标准建设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要具备一定规模,达到环保要求,按国标加工废钢铁产品,并与用户公平交易,规范运作。改善市场环境,遏制社会上的“游击队”的不合理竞争,规范市场行为,保障体系的整体正常运行。
我国长期形成的再生行业无序市场,需要自身的努力、行业的监督协调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此建议:
(1)行业自律、自强;企业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废钢铁行业的发展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要与国家的总体规划相匹配,废钢铁回收体系建设必须与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合理布局,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需做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和职工队伍;企业要建立生产流程;严肃统计工作,把各项数据纳入废钢铁行业的统计报表;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提升行业水平。
(3)鼓励钢铁企业完善场内废钢铁的循环体系建设。废钢铁的回收体系——加工配送体系——钢厂内循环利用体系的形成和有机的连接,将有效利用废钢铁资源,缩短产业链,降本增效,应是“十二五”期间废钢铁产业化发展的重点工作。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强化 铁矿 石资 源 保 障 体 系建 设 。积 极 优 化铁 矿 资 源 全球 配置 , 励钢 铁企 业建 立 与资源 所在 国利 益共享 的对 鼓 外 资源 开发机 制 , 实施 投 资 区域 多元 化 , 具 有 资源 优 势 在 国家 和地 区 以及周 边 国家 , 有序 建立 稳定 、 可靠 的铁 矿石 、 铬矿 、 矿 、 煤等 原燃 料 供 应 基 地 和 运输 保 障体 系 。规 锰 焦 范 国 内铁 矿石 市场 秩 序 , 加大 国 内铁 矿 资源 的 勘探 力度 , 提 高尾 矿 回收综 合 利 用水 平 。对 闭 坑 矿 山 的生 态 恢 复 和 复垦 给予 必要 的支 持 。鼓励 国 内现 有矿 山资 源 的整合 , 提
( 接 21 上 0 2年 第 1期 第 8 2页 ) 有 序 推 进 与 城 市 发 展 展 水 平 , 成 6 ~7家 具 有 较 强 市 场 竞 争 力 的 企 业 集 团 。 形 巩 固河 北 钢 铁 、 山东 钢 铁 重 组 成 果 , 极 推 进 唐 山 渤 海 钢 积 铁 、 原 钢铁 开展兼 并 重 组 , 导 河 北 、 苏 、 东 、 西 、 太 引 江 山 山 河 南 、 南 等 省 内钢 铁 企 业 兼 并 重 组 。 云 加 强 兼 并 重 组 协 调 管 理 , 持 各 钢 铁 企 业 间 的 和 谐 健 保 康 发展 , 免形成 恶性竞 争。重组 企业要发 挥协 同效应 , 避 注
( ) 一 步 提 高 国 际 化 水 平 九 进
加快 建立 适应 我 国钢 铁工 业 发 展 要 求 的废 钢 循 环 利 用体 系 。依托 符合 环保 要求 的 国内废钢 加工 配送 企 业 , 重
点 建 设 一 批 废 钢 加 工 示 范 基 地 , 善 加 工 回 收 配 送 产 业 完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是中国政府制定的钢铁行业发展的长期规划,旨在推动钢铁产业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该规划的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即2011年至2015年,实现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产能利用率,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发展目标1. 提高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快发展先进的绿色制造技术和装备。

2. 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加大高端产品和特种钢材的研发和生产力度。

3. 提高钢铁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4. 加强钢铁产业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钢铁企业走向世界。

二、主要任务1. 加强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

推动钢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并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装备。

2. 优化钢铁产业结构。

加大高端产品和特种钢材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推动钢铁企业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4. 加强国际合作和市场开拓。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中国钢铁企业走向世界,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政策支持1. 完善产业政策。

制定和实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技术创新、装备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

2. 加大财税支持。

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减轻钢铁企业的负担,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

3. 加强金融支持。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钢铁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提供贷款和融资担保服务。

4. 强化环保监管。

加大对钢铁企业的环保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加强环境执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四、预期效果1. 钢铁工业的产能利用率得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

2. 高端产品和特种钢材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明显提高。

3. 钢铁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陕西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陕西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陕西省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冶金工业是国民经济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产业。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冶金行业改革,加大存量调整力度,做足做活增量,以增量带动存量优化,在转型升级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我省冶金工业全面、稳定发展,特编制《陕西省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实施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章陕西冶金工业现状与“十一五”回顾一、陕西冶金工业概况陕西省地处祖国内陆腹地,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3700多万人,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陕西冶金工业已基本形成渭北和陕南钢铁生产基地、关中冶金装备制造基地和钢材深加工基地、渭北和陕北焦化产业基地及陕北铁合金生产基地的格局。

2010年陕西冶金工业实现工业产值471.32亿元,其中,钢铁行业总产值210亿元,焦化行业总产值180亿元,冶金装备和钢材深加总产值81亿元,生产粗钢604.82万吨,生铁513.85万吨,钢材994.89万吨,机焦1485.1万吨,铁合金28.87万吨。

二、“十一五”目标完成情况(一)产值、产量“十一五”期间冶金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471.32亿元,是“十一五”规划目标300亿元的1.57倍。

“十一五”期间陕西冶金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主要产品产量都大幅度的超过了“十一五”目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发展。

(二)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计划淘汰落后产能炼钢88万吨、炼铁298.1万吨、焦炭淘汰2534万吨、铁合金7万吨,实际完成淘汰落后产能能炼钢88万吨、炼铁298.1万吨、焦炭淘汰2788万吨、铁合金48.42万吨。

基本淘汰了“十五”末的所有炼铁产能和机焦产能,全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三)节能减排任务2005年全省钢铁企业炼铁吨钢综合能耗为748.19kg标煤、吨钢耗用新水8.5t。

“十一五”目标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为741 kg标煤、吨钢耗用新水7t。

江西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江西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江西省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产业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钢铁产业是我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产业,在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省钢铁产业形成了三大重点企业、三个精品基地,并拥有一批优势产品。

全行业粗钢产能2010年底达到3320万吨,龙头企业的领跑优势愈发明显。

“十一五“期间,新钢通过300万吨薄板和160万吨中板线改造项目、萍钢通过180万吨中厚板等项目均实现产能接近1000万吨;方大特钢(原南钢)通过60万吨高速线材及大盘卷改造工程和4万吨钢板弹簧生产线扩建项目,产能达到330万吨,形成了以新钢为依托的船用钢、电工钢、金属制品精品基地,以方大特钢为依托的汽车弹簧钢、轴承钢、易切削钢精品基地,以萍钢为依托的优质线材、螺纹钢建筑钢材精品基地。

(二)“十一五”期间行业发展主要成效1、主要产品产量实现翻番。

2010年粗钢、钢材产量均接近2000万吨大关。

生铁、粗钢、成品钢材的年产量由2005年的820万吨、963万吨和1018万吨分别增长到2010年的1743万吨、1927万吨和1902万吨,分别增长了1.13倍、1.00倍和0.87倍,年平均增长分别为16.33%、14.87%和13.34%。

粗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05年的2.76%上升到2010年的3.09%,全国各省市区排位由第12位上升到第10位。

2、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2010年,全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151亿元,利税总额60亿元,利润总额34亿元。

比2005年分别增长0.98倍、2.09倍、1.36倍和3.02倍,年平均分别增长14.64%、25.31%、18.74%和32.08%。

3、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十一五”期间,全行业投资总额超300亿元,相当于“十五”期间的3倍,沿江产能由2005年3%提升到20%;板、管、带材得到快速增长,至2010年底,板材产量660万吨,比2005年增长了292%;板带管比达到30%,比2005年的实际比重分别提高11个百分点;造船板产量达到170万吨,是2005年的2.7倍。

2010-2011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十二五初期规划)

2010-2011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十二五初期规划)

2010-2011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十二五规划初期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特编制本规划,作为钢铁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

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钢铁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粗钢产量年均增长21.1%。

2008年,粗钢产量达到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4.53亿吨,直接出口折合粗钢6000万吨,占世界钢铁贸易量的15%。

2007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936亿元,占全国GDP的4%,实现利润2436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就业人数358万。

钢铁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要,部分关键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钢铁产业有力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对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是盲目投资严重,产能总量过剩。

截至2008年底,我国粗钢产能达到6.6亿吨,超出实际需求约1亿吨。

二是创新能力不强,先进生产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还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一些高档关键品种钢材仍需大量进口,消费结构处于中低档水平。

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环境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的严重制约。

四是产业集中度低,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排名前5位的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8.5%。

五是资源控制力弱,国内铁矿资源禀赋低,自给率不足50%。

六是流通秩序混乱。

钢铁产品经销商超过15万家,投机经营倾向较重。

钢铁十二五发展规划简介

钢铁十二五发展规划简介

市场预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 值钢铁消费强度,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和战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对钢铁品种质量提出 更高和更新的要求,钢铁工业与其它产业 之间的融合将进一步加强。资源环境约束 趋紧,节能减排还将继续起到抑制产发释 放的作用。受进口大宗原燃料价格不断增 加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钢铁生 产成本压力继续增大,盈利水平降低,经 营风险进一步增加。
三、市场预测
钢材消费量主要受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固定资 产投资规模等因素影响。“十二五”时期 ,工业 化、城镇化不断深入,保障性住房、水利设施、 交通设施等大规模建设将拉动钢材消费。另一方 面,我国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 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钢材“减量化” 和材料替代等因素将对钢材消费量和消费结构产 生重大影响。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规划采用行业 消费调研法、地区消费平衡法、消费系数和回归 分析法对“十二五”我国粗钢消费量进行了预测。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钢铁工业生产体系,大力 推进节能降耗,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积极研发和推广使用低碳 技术,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推广使用高效钢材,降低钢材消费量。
坚持自主创新。立足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把自主创新作为钢铁工业发展的动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 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结构调整重点
淘汰落后产能。彻底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 彻底淘汰3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实施淘汰落后、 建设钢铁大厂的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将 淘汰落后产能标准提高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及 相应炼钢产能。
加强技术改造。围绕提升质量、节能降耗、清洁 生产、“两化”融合、开发品种、安全生产等重 点,通过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新工 艺、新流程、新材料,对现有企业生产设施、装 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提高先进产能比重。 注重把企业技术改造同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管 理创新等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川省冶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四川省冶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附件1:四川省冶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省钒钛与钢铁资源共生,产业共存,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密不可分。

冶金产业含盖钒钛钢铁产业,是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收入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加快钒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快又好的发展,特制定《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我省是全国重要的钒钛资源战略开发基地。

钒钛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铁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

冶金产业经过五十多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雄厚的基础。

培育了“一大四骨干”(即攀钢集团和川威集团、达钢集团、德胜钢铁集团、西南不锈钢)钒钛钢铁企业。

钢铁形成了以高速铁路用钢为代表的铁道和大型材系列,以家电板、汽车大梁板、石油管线钢为代表的板材系列,以优质无缝管为代表的管材系列,以及棒线材系列和特殊钢系列等5大标志性产品,其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材产品占全部钢材产量的46%。

钒钛集聚发展的态势趋于明显,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西昌钒钛产业园区成为钒钛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区,聚集了钒钛企业100多家。

钒钛产业技术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攀钢集团钒氮合金生产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

初步形成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攀西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钒产品生产研发基地和钛原料基地,攀枝花市享有“中国钒钛之都”的美誉。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010年,全省产粗钢1553.5万吨,比2005年增长40.2%;产钢材1904万吨,增长56.9%;产生铁1592万吨,增长45.8%;产铁矿石原矿量9033万吨,增长434%;产铁合金230万吨,增长115%,产焦炭1091万吨,增长26.7%。

产钒渣43万吨,138%增长;产钒制品3.58万吨,增长138%;产钛精矿== 万吨,增长== ;产钛白粉36.5万吨,增长428%。

钢铁十二五规划

钢铁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冶金十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新一代钢铁流程技术新一代钢铁流程技术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支持项目,从循环经济的理念出发,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优化的“界面”技术和新开发的先进工艺技术与装备,集成构筑出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制造流程,为建设国际一流的曹妃甸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根据新一代钢铁流程理念的要求,新一代钢铁流程技术应该能够保证流程紧凑、高效、顺畅,各工序优化,衔接匹配,实现动态有序运行;充分发挥三大功能作用,即钢铁产品制造,能源高效利用、转化和再利用,消纳社会废弃物的功能;流程可实现对行业先进技术高效集成,如高炉、转炉的干法除尘,焦炉干熄焦,煤气高效利用技术,高炉高风温低燃料比技术,炼钢厂高效低成本的洁净钢冶炼技术,高精度轧制和控轧控冷等技术。

在新厂建设中可以根据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工艺装备组合和不同的技术优化集成;在老厂改造中,各企业的情况不同(规模、资源、流程、主导产品等)应采用不同的工艺和装备达到上述要求。

新一代钢铁流程技术的效果应该达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超过现有的流程。

按照这一目标要求,该项目设立了15个专题,包括超大型高炉系统工艺技术,低成本、高效化生产洁净钢水的工艺技术,钢水快速精炼技术集成,大板坯高速连铸技术,大型焦炉高效能源转换技术,炼钢—轧钢综合节能与环保技术,新一代钢厂精准设计技术和流程动态优化研究,节约型钢材减量化轧制技术,新一代钢铁流程工程化技术集成,长寿高效集约型冶金煤气干法除尘技术的开发,炉渣干法粒化余热回收新技术开发,基于氢冶金的熔融还原炼铁新工艺开发,高品质薄板生产技术开发,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取向电工钢新技术研究,高品质中厚板生产技术开发等。

经过5年的研究、试验、应用验证,目前这些研究任务已经全面完成,相关指标基本达到了任务设定的指标要求,15个课题已全部通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的课题验收。

目前,新一代钢铁流程技术已实现产业化。

当然,由于新一代钢铁流程投产时间较短,有的工序还不够稳定,今后5年~10年内还有大量工艺优化的课题需要完成,同时要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和企业现状,抓紧新一代钢铁流程工艺技术的优化完善和推广工作,使钢铁生产流程真正体现紧凑有序、高效优质、低耗低排、低成本高效益的新一代流程的优点,为企业新建和改建提供参考。

钢铁业“十二五”规划发布 支持大钢企兼并重组

钢铁业“十二五”规划发布 支持大钢企兼并重组

钢铁业“十二五”规划发布支持大钢企兼并重组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大资金流入个股(11/8)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后悔突发暴涨很可能不期而至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工信部昨天正式印发《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称,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峰值约7.7亿吨~8.2亿吨。

同时,综合预测,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约为7.5亿吨。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将步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既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资源价格高涨,需求增速趋缓、环境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总体上将呈现低增速、低盈利的运行态势。

《规划》提出了我国钢铁工业“十二五”期间一系列发展目标。

其中,产品质量要明显提高,稳定性增强,满足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需求,支撑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进口量较大的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硅钢片等品种实现规模化生产,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船用耐蚀钢、低温压力容器板、高速铁路车轮及车轴钢、高压锅炉管等高端品种自给率达80%。

400兆帕及以上高强度螺纹钢筋比例超过80%。

此外,产能过剩地区的盲目扩张得到抑制,建成湛江、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北钢南运”问题。

基本建立利益共享的铁矿石、煤炭等钢铁工业原燃料保障体系,新增境外铁矿石产能1亿吨以上。

大幅度减少钢铁企业数量,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钢铁工业产品升级。

其中,要促进特钢品质全面升级。

支持特钢企业兼并重组,增强太钢、中信泰富、东北特钢、宝钢特钢等特钢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鼓励特钢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特钢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开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型钢材以及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业所需的高性能特钢材料。

上海市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印发《上海市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县经委(商务委)、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上海产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体系中的重点专项规划。

规划的编制依据国家及本市的产业政策,并参照了国家《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海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内容。

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2年7月10日上海市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

“十一五”期间,以宝钢集团为主体的钢铁产业作为全市六大支柱工业之一,在落实国家战略、促进本市产业发展、支撑本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基础作用。

“十二五”期间,上海钢铁产业将全面聚焦国家战略,瞄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本市先进制造业需求,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坚持高端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低碳发展,在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优化结构,发展精品,进一步提升钢铁产业水平。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上海钢铁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满足了上海工业实际钢铁产品需求量的45%左右(按产值计算),有力地支撑了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在产品结构、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数字化经营等方面保持国内领先;同时,上海钢铁产业规模适度增长,2010年粗钢、钢材产量分别达2214万吨和2476万吨,钢铁工业总产值达到1722.8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7%,宝钢集团在世界500强排名第276位。

上海钢铁产业总体呈现大集团主导、资本高度股份化、代表国内本行业竞争力最高水平、拥有与钢铁制造高度协同的产业链体系的发展特征。

(一)发展成效1.产品结构持续升级,精品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上海钢铁产业依托宝钢集团,一方面逐步减少碳钢普通热轧板商品材,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冷轧汽车板、硅钢、宽厚板、能源用管、不锈钢等高端产品,特别是具备了批量生产超高强汽车板、B23R080等当今世界最高级别牌号的取向硅钢、核电用690U型管等世界顶级产品的能力。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doc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doc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前言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主要阐明钢铁行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对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进行部署,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节能减排成效显着的五年,钢铁工业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逐步增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1.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3.5亿吨增加到6.3亿吨,年均增长12.2%。

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

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资产总计6.2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10.4%,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十一五”时期,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关键钢材品种开发取得长足进步,高强建筑用钢板、抗震建筑用高强螺纹钢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线钢、大型水电站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等高性能钢铁材料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场馆、上海世博会场馆、灾后重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西气东输、三峡工程、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河北省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河北省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欢迎共阅发布日期:[12-01-1710:46:00]点击次数:[147]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5亿吨增加到6.3亿97%。

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10.4%,2.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十一五”时期,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关键钢材品种开发取得长足进步,高强建筑用钢板、抗震建筑用高强螺纹钢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线钢、大型水电站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等高性能钢铁材料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场馆、上海世博会场馆、灾后重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西气东输、三峡工程、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3.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时期,重点统计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吨及以上炼钢转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4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业已配备铁水预处理、钢水二次精炼设施,精炼比达到70%。

轧钢系统基本实现全连轧,长期短缺的热连轧、冷连轧宽带钢轧机分别由26套和16套增加到72套和50套。

宝钢、鞍钢、武钢、首钢京唐、马钢、太钢、沙钢、兴澄特钢、东特大连基地等大型钢铁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节能减排成效显着。

“十一五”期间,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272万吨、炼钢产能7224万吨,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煤气回收利用及蓄热式燃烧等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大型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促进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

2010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全面改善,吨钢综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标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12.8%、52.3%和42.4%。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

5方式重组了区域内12家钢铁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关键字: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导读: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前言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主要阐明钢铁行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对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进行部署,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五年,钢铁工业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逐步增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1.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3.5亿吨增加到6.3亿吨,年均增长12.2%。

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

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资产总计6.2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10.4%,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十一五”时期,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关键钢材品种开发取得长足进步,高强建筑用钢板、抗震建筑用高强螺纹钢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线钢、大型水电站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等高性能钢铁材料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场馆、上海世博会场馆、灾后重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西气东输、三峡工程、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3.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时期,重点统计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吨及以上炼钢转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4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业已配备铁水预处理、钢水二次精炼设施,精炼比达到70%。

轧钢系统基本实现全连轧,长期短缺的热连轧、冷连轧宽带钢轧机分别由26套和16套增加到72套和50套。

宝钢、鞍钢、武钢、首钢京唐、马钢、太钢、沙钢、兴澄特钢、东特大连基地等大型钢铁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272万吨、炼钢产能7224万吨,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煤气回收利用及蓄热式燃烧等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大型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促进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

2010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全面改善,吨钢综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标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12.8%、52.3%和42.4%。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

5.联合重组步伐加快。

跨地区重组不断推进,宝钢重组新疆八一钢铁(600581)、韶钢和宁波钢铁,武钢重组鄂钢、柳钢和昆钢股份,鞍钢联合重组攀钢,首钢重组水钢、长治钢铁、贵阳钢铁和通化钢铁,沙钢重组河南永钢,华菱钢铁(000932)重组无锡钢厂等基本完成。

区域联合重组取得新进展,相继组建了河北钢铁(000709)集团、山东钢铁集团、渤海钢铁集团、新武安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还探索以渐进式股权融合方式重组了区域内12家钢铁企业。

6.布局优化取得进展。

建成了曹妃甸、鲅鱼圈、宁波等现代化沿海钢铁基地,宝钢、武钢、沙钢、马钢等沿江钢厂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宝钢湛江和武钢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已完成前期筹备,首钢、重钢、大连钢厂等城市钢厂搬迁工程基本完成。

以国内资源为主导的钢铁工业布局逐步向国际、国内资源并举和贴近市场的战略布局转变。

7.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

钢铁行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促进,融合程度不断加深。

钢铁企业在工艺装备、流程优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并加速向集成应用转变。

基础自动化在全行业普及应用,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已全面实施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主要钢铁企业实现了企业管理信息化,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8.铁矿资源勘探开采迈出新步伐。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增查明铁矿石资源储量151亿吨,平均每年增加30.2亿吨,国内铁矿石年产量从4.2亿吨增加到10.7亿吨,年均增长20.6%,增强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1.品种质量亟待升级。

我国钢材产品实物质量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只有约30%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量大面广的热轧螺纹钢筋等品种升级换代缓慢,规范和标准不能适应减量化用钢的要求。

产品质量不稳定,下游行业尚不能高效科学使用钢材。

少数关键品种钢材仍依赖进口,高强度、耐腐蚀、长寿命、减量化等高性能产品研发和生产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钢铁行业尚未形成为下游产业提供完整材料解决方案的服务体系。

2.布局调整进展缓慢。

钢铁工业“北重南轻”的布局长期未能改善,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迅速,钢材需求量大,长期供给不足。

环渤海地区钢铁产能近4亿吨,50%以上产品外销。

部分地区钢铁工业布局不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制造业转移的要求。

16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建有大型钢铁企业,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的总体发展要求。

3.能源、环境、原料约束增强。

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烧结、炼铁、炼钢等工序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有待完善,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有待进一步系统优化。

高炉、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普及率较低。

烧结脱硫尚未普及,绿色低碳工艺技术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减排任务艰巨。

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极大地挤压了钢铁行业的盈利空间,严重制约了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4.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研发投入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1%,远低于发达国家3%的水平。

多数钢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自主创新基础薄弱,缺乏高水平专家带头人才,工艺技术装备和关键品种自主创新成果不多。

轧钢过程控制自动化技术和部分关键装备仍然主要依靠引进,非高炉炼铁、近终形连铸轧等前沿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二、市场消费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钢铁工业将步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既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资源价格高涨,需求增速趋缓、环境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总体上将呈现低增速、低盈利的运行态势。

(一)发展环境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有利于拉动全球钢铁工业发展,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钢铁工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将加剧各国钢铁企业间的竞争。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将有利于我国钢铁企业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钢铁市场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市场、资源、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

全球铁矿石等原燃料供应及价格波动将对我国钢铁工业运行继续产生重大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对钢铁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

国内环境方面,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以内需拉动为主,经济发展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势头,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十一五”期间将有所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减缓,消费及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逐渐增强。

我国经济发展对钢铁消费需求还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减缓。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钢铁消费强度,新型材料将取代一部分钢铁产品,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对钢材品种质量提出更高和更新的要求,钢铁工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加强。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节能减排将继续抑制钢铁产能释放。

受进口大宗原燃料价格不断提高和其他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钢铁生产成本压力继续增大,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加。

(二)2015年粗钢消费量预测钢材消费量主要受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发展阶段、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因素影响。

“十二五”时期,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深入,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等大规模建设将拉动钢材消费。

同时,我国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钢材“减量化”和材料替代等因素将对钢材消费量和消费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规划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对2015年国内粗钢消费量进行了预测:行业消费调研法。

调查分析建筑、机械、汽车、交通、矿山、石油化工等13个主要下游行业的“十二五”用钢需求,预测2015年消费量为7.5亿吨左右。

地区消费平衡法。

根据各省市公布的“十二五”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目标,结合各地区现有钢材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预测2015年消费量为8.2亿吨。

消费系数和回归分析法。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设定了“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快速、较快和适度等三种不同发展情景,综合采用国内生产总值钢材消费系数法、固定资产投资钢材消费系数法和回归分析法,预测2015年消费量分别为8.1亿吨、7.5亿吨和7.1亿吨。

综合预测,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约为7.5亿吨。

(三)中远期粗钢消费量预测参考美、德、日等国钢铁工业发展规律,考虑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钢材消费总量和持续时间都将产生较大影响。

综合各种因素,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系数法和人均粗钢法,预测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峰值约7.7~8.2亿吨,此后峰值弧顶区仍将持续一个时期。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深入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城乡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增速放缓,我国钢铁需求增速将呈逐年下降趋势,进入平稳发展期。

(四)关键钢材品种需求预测根据各行业用钢需求,预测了2015年关键钢材品种消费量。

专栏1 2015年关键钢材品种消费预测序号品种2010年(万吨)2015年(万吨)1 铁路用重轨400 3802 铁路车轮、车轴钢54 603 高强钢筋5650 112004 轴承钢370 5005 齿轮钢207 2506 合金弹簧钢260 4507 合金模具钢30 508 造船板1300 16009 高压容器用钢板100 16010 汽车用冷轧及镀锌薄板835 140011 油井管380 47012 电站用高压锅炉管48 7013 硅钢片572 65014 不锈钢940 1600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满足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以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提高质量,扩大高性能钢材品种,实现减量化用钢,推进节能降耗,优化区域布局,引导兼并重组,强化资源保障,提高资本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经营能力,加快实现由注重规模扩张发展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