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佝偻病发生机制
维生素D缺乏 ↓
肠道吸收钙磷减少
↓ 血钙降低
↓ 刺激甲状旁腺分泌PTH
↓ 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磷
↓ 血磷降低
↓ 血清钙源自文库浓度降低
↓ 骨矿化受阻
↓ 佝偻病
异常的骨骼X线表现
佝偻病发生机制
▪ 细胞外液钙磷不足,破坏了软骨细胞正常 的增殖分化,骨基质不能正常矿化。
▪ 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碱性磷酸酶分泌增 加。
佝偻病的诊断
▪ 正确的诊断必须依据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 临床表现、血生化和骨骼X线变化检查
▪ 仅依据临床表现的诊断准确率较低 ▪ 骨骼的改变可靠 ▪ 血清25-(OH)D3水平为最可靠的诊断标准 ▪ 血生化与骨骼的X线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
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
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
1、骨骺及干骺端改变: 骺板增厚,先期钙化带不规则变薄、模
初征象),骨骺相继出现,骨密度逐渐 恢复正常,骨小梁变清晰,严重的畸形 多不能完全恢复,可有假性骨折线。
佝偻病恢复期
佝 偻 病 恢 复 期
佝偻病恢复期
根据年龄,如何选 择病变部位进行检 查?
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
头部
胸部 四肢 脊柱
病变表现
颅骨软化 方颅
前囟增大
肋骨串珠 鸡胸 漏斗胸
肋膈沟 手足镯
糊或消失。干骺端宽大,呈杯口状、毛 刷状改变,骨小梁稀疏。骨骺骨化中心 出现延迟,密度低且不规则。
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
手腕部形成钝圆形环状隆 起,形成“手足镯” 多见于>6个月的婴儿
佝偻病活动期:腕关节骨质密度普遍减低, 尺桡骨干骺端呈毛刷状、杯口状改变,其边缘因 骨样组织不规则钙化而成致密影。
佝偻病活动期
下肢畸形 后弯侧弯
患儿年龄
3-6个月
8-9个月 迟于1.5岁
1岁左右
1岁左右 1岁左右 1岁左右 >6个月 >1岁
>1岁
总结
▪ 佝偻病的骨骼病变多位于骨代谢活跃的部 位
▪ 年龄的不同,病变表现的部位也随着改变 ▪ 影像学检查对佝偻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thanks!!
佝偻病肋骨变形:各肋骨前端 增生膨大,状如串珠。
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
膝内翻,形成“O”形腿 多见于>1岁,站立行走 后
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
膝外翻,形成“X”形腿 多见于>1岁,站立行走后
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
膝外翻,形成“X”形腿 多见于>1岁,站立行走后
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
▪ 3、恢复期改变: ▪ 先期钙化带再次出现并逐渐增厚(最
目录
▪ 我国小儿佝偻病的现状 ▪ 佝偻病发生机制、病理 ▪ 佝偻病的临床分期及影像学特点 ▪ 总结
我国小儿佝偻病的现状
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仍 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近年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小儿佝偻病患 病率有上升趋势。
影响因素与城市环境污染、母乳喂养减 少年轻父母科学育儿知识缺乏等有关。
▪ 骨样组织堆积于干骺段,骺端增厚,向外 膨出,形成“串珠”、“手足镯”。
病理
• 形 佝偻病主要为生长中的软骨和新生 的类骨组织钙化不足。病理变化始于生 长旺盛的干骺端和骨膜下,致骺板增厚, 干骺端杯口状增宽,骨干易弯曲变形。。
佝偻病的临床分期
一、初期(早期) ①多为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表现,如易激怒,烦躁等。 ②此期无骨骼改变。 二、活动期(激期) ①出现典型的骨骼改变 ②表现部位与该年龄骨骼生长速度较快的部位相一致 三、恢复期 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 四、后遗症期 ①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或秋季 ②因婴幼儿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
2、全身骨骼改变:密度减低,皮质变薄,骨小 梁模糊。
①、下肢长骨:弯曲,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等; ②、胸廓:鸡胸,串珠肋; ③、头颅:方颅,囟门闭合延迟; ④、骨盆:呈漏斗状或三叶形骨盆; ⑤、脊椎:侧弯或后凸,椎间隙增宽。
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
肋骨串珠,以两侧7-10 肋最明显 多见于1岁左右的婴幼 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