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针灸科优势病种项痹病诊疗方案及优化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中医病名:项痹 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神经根型) M47.221+G55.2*(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亏虚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头针、火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1)急性期主穴:阳性点曲池合谷阳性点选取:①压痛点明显处,②局部有条索状结节处,③颈部敏感点,按压此点可引起肢体、肩背部或头面部疼痛加重或放射痛,符合以上任一点即可确定为阳性点,体表定位。
配穴:头痛头晕者加风池风府百会下肢无力者加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心慌加内关,恶心呕吐加内关足三里治疗方法:①体针:患者俯卧位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直径0.30 mm、长50 mm毫针;阳性点采用单针刺或傍针刺,用泻法,轻刺激,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可稍强,留针30分钟。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引言颈椎病,也称为项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骨骼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在颈椎病的诊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状况。
本文将对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诊断标准针对项痹的诊断,我们参考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颈椎病中医诊断标准》(编号:国中医药字[2016]187号),该标准详细描述了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为中医师明确诊断提供了依据。
三、病因与病机分析项痹的病因主要包括颈部受凉、颈部受伤、颈部保持不良姿势、颈部肌肉劳损等。
病机主要是风、寒、湿的侵袭导致经络阻滞和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颈部疼痛、肌肉紧张等症状。
四、中医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我们将项痹分为风寒湿邪阻络型、肝肾虚弱型和气血不足型三种辨证分型。
每种分型的特点、病理机制及治疗重点都有所不同。
五、中医治疗方案1.风寒湿邪阻络型治疗重点:祛风散寒、祛湿通络方药组合:桂枝汤加减、川芎茶加减、藿香正气散加减疗程和疗效:通常需连续治疗2-4周,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可以明显减轻颈部疼痛和肌肉紧张的症状。
2.肝肾虚弱型治疗重点:补肝肾、活血化瘀方药组合:四物汤加减、活血化瘀汤加减疗程和疗效:治疗期为4-6周,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肩颈部的酸疼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3.气血不足型治疗重点: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方药组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活血通络汤加减疗程和疗效:通常需连续治疗6-8周,治疗后患者的颈部疼痛和僵硬等症状明显缓解。
六、临床疗效总结通过对一定数量的项痹患者的治疗观察,我们总结了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
根据分型的不同,中医方案对项痹患者的疼痛、肌肉紧张、活动受限、酸痛等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总体来说,中医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1.1•中医诊断〔1) 有网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桩先人性苗形、颈林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 颈部汕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 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1) 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踪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红: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円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世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 实验审及特殊检査X线片显小顿松变山若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
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三、辨证分型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顿部僵般,活动不利,畏风寒。
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6-28国家中管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发病特点:急性或缓慢起病,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颈肩部酸痛、头晕头痛、一侧颈项不适等先兆。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诱因:病发多有诱因,每因劳倦、感寒而诱发。
(3)临床表现特点:以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加重,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等为主症。
(4)病因病机特点: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或年老体衰、劳倦内伤等多种原因,导致经络阻滞,气血不通,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发为项痹。
其病表实为多见,急症期以风、寒、湿等标实症状突出。
(5)实验室检查:X片、CT征象或磁共振检查可见生理曲度改变或椎间隙狭窄,骨赘形成等影像学改变。
2、西医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二)疾病分期:急性期:临床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中医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肝肾阴虚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四)鉴别诊断:中医与肩痹、落枕鉴别;西医与尺神经炎、颈背部筋膜炎鉴别。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1、针灸基本治疗治法:通经止痛。
主穴:颈夹脊天柱风池曲池悬钟阿是穴。
配穴:病在太阳经配申脉;病在少阳经配外关;病在阳明经配合谷;病在督脉配后溪。
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脊髓型:①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②线片上 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象学证实存在脊 髓压迫。③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肿瘤、 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椎动脉型: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 颈试验阳性。③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 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⑥除外椎动脉段(进入颈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 脉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 底动脉供血不全。⑦椎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 ()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 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持续分钟,可反复 次。
• .整复类手法
• ()旋提手法: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主动将头部水平旋转至 极限角度,并做最大限度屈曲,达到有固定感。医生以肘 部托住患者下颌,轻轻向上牵引秒钟后,用短力快速向上 提拉,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扳动时要掌握好发力时 机,用力要快而稳。
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 .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 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 .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 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 (四)证候诊断
• .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 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 薄白,脉弦紧。
穴、相应颈夹脊、列缺、人迎。颈夹脊穴要向颈 椎方向斜刺给予一定的提插捻转刺激。其余诸穴 用补法、也可加用电针、艾柱,每日一次,天位 一疗程。 • .灸法: 阿是穴、大椎、大杼、悬钟、太溪。每次 选用穴用艾条雀灼灸,每次次,每穴分钟,次为 一次。 • .耳穴疗法 • 取穴:颈椎、颈、神门、肾上腺、肾。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项痹病,是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致头颈、四肢肌肉、筋骨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相当于西方医学所说的“颈椎病”。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 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 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 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稍活动即疼痛加重。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眩。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1)基本手法按摩:头颈部推法、点按法、滚法、揉法、推法、叩击法,放松颈项部的肌肉,时间持续3~5分钟。
(2)通调督脉:患者俯卧位,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每穴0.5~1分钟,点揉第1胸椎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腧穴。
(3)间歇拔伸: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持续2~3分钟,可反复3~5次。
(4)牵引揉捻:患者坐位,站于患者身后,双手拇指置于枕骨乳突处,余四指托住下颌。
双前臂压住患者双肩,双手腕立起,牵引颈椎,保持牵引力,环转摇晃头部3~5次,然后保持牵引力,作头部前屈后伸运动各1次,最后左手改为托住下颌部,同时用肩及枕部顶在患者右侧颞枕部以固定头部,保持牵引力,右手拇指按在右侧胸锁乳突肌起点处(或痉挛的颈部肌肉处),右手拇指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作快速的揉捻,同时将患者头部缓缓向左侧旋转,以颈部的基本手法结束治疗。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1000字项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风后遗症,病因主要是颈部椎关节和肌肉组织受损引起,临床表现为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肩胛部疼痛等症状。
对于项痹的治疗,中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常常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下面就是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项痹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总体来说以通络、活血、祛风为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症状和证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中药组合进行治疗。
(一)葛根芩连汤主要成分:葛根、黄芩、茯苓、甘草。
功效:解表清热,通络活血,适用于项痹病因为风热所致的病人。
(二)桂枝芍药知母汤主要成分:桂枝、芍药、知母、生薏苡仁。
功效:调和营卫,祛风解表,适用于项痹病因为风寒所致的病人。
(三)清热解毒汤主要成分:连翘、枇杷叶、葛根。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适用于项痹病因为湿热所致的病人。
二、针灸治疗颈椎病和项痹的治疗中,针灸疗法多用于疼痛缓解和痉挛、僵硬的放松。
常用穴位包括风池、大椎、肩井、天窗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使得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释放紧张、疼痛的肌肉,达到舒缓疼痛,缓解痉挛的效果。
三、推拿治疗推拿治疗又称按摩,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主要运用手指、手掌、拳头等手法,直接作用于皮肤、肌肉、韧带等组织,从而起到促进血液循环、调整气血、缓解疼痛、松弛肌肉、消除痉挛和僵硬等功效。
对于颈椎病和项痹的治疗中,推拿可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通常通过捏、揉、拍、推等手法,配合适当的中药外敷或拔罐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椎间隙、减轻肌肉紧张和生理反射性调节功能失调等病因,达到舒缓疼痛、恢复局部组织功能的目的。
总之,应根据不同病情综合采取针、药、按摩、物理治疗等手段,达到从病后遗症的来源上治疗的目的,方法多样,单一的局部理疗效果有限。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计划
.\项痹中医诊断方案一、定义项痹是因为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转,导致颈项部强硬痛苦,上肢痛苦、重着、麻痹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另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照1.1.中医诊断(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本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 40 岁以上中年人,长久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常常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痛苦,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痹。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 X 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空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 及磁共振检核对定性定位诊断存心义。
2.西医诊断(1)临床表现:拥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痹、痛苦,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地区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切合,痛点关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痛苦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痛苦或麻痹、或许使原有症状加重拥有定位意义。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认真、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别检查X 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椎空隙狭小,骨质增生等。
CT可正确判断椎管狭小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归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三、辨证分型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联麻痹,以痛为主,头有深重感颈部僵直,活动不利,畏风寒。
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一、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G54.25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1)肩痹: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2)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2、西医鉴别诊断:(1)肩周炎:肩周炎俗称凝肩,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慢性损伤性炎症。
因关节外粘连,临床以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
颈椎病可引发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而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有自然病程,一般在1 年左右可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项痹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主要症状为肩颈、背部、腰腿等部位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中医认为项痹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湿阻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在中医诊疗方案中,主要是通过活血化瘀、祛湿理气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并调理身体恢复活动能力。
中医诊断项痹的准确性主要依靠病史询问、望诊、切诊、闻诊、问诊等综合分析。
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中医医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一、中药治疗:1.活血化瘀方:使用当归、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的中药,对病灶进行局部透热、活血化瘀的作用,以缓解疼痛。
2.祛湿方:使用独活、白芷、羌活等祛湿药物,改善湿性疼痛,同时搭配益气补肾的药物,以提升身体的抗病能力。
3.理气通络方:使用柴胡、香附、青皮等理气药物,促进气机通畅,以减轻气滞所引起的疼痛。
二、针灸治疗:1.穴位选择:多选用足太阳膀胱经的巅日、风门、至阳、风池、颊车、光明、足三里等穴位,以活血化瘀通经络,缓解疼痛。
2.针刺方法:可选用毫针、略长针,进行温针、热针、回旋针等方法,以提高疗效。
3.针灸配合理疗:可通过推拿、拔罐、火罐等疗法,加强局部气血的流通,促进康复。
三、推拿按摩:1.按揉梁丘穴:从头端向下,先梁压按揉,后推拿梁丘,以舒缓颈部的痉挛和疼痛。
2.按压肩井穴: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肩井穴,以缓解肩部酸痛、僵硬等不适。
3.摩擦背部经络:用手掌摩擦背部的膀胱经、肺经等经络,以活血化瘀、通经络。
四、饮食调理:1.忌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花椒、姜、蒜等,以免加重病情。
2.多摄入温热食物:如姜、红枣、山药、核桃等,以温养阳气,促进气血流通。
3.保持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有节,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总之,中医诊疗方案针对项痹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通经络、祛湿痹的方法来缓解疼痛,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案,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前往中医院进行详细的诊断,以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针灸推拿科
修订者:刘牧军审核者:叶美霞修订时间:2017-01-12 审核时间:2017-01-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方案在2016年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得原有基础上,针对颈肩疼痛增加了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针对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得宣传册进行优化,内容通俗易懂,患者易于接受。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颈肩疼痛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得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眩晕1、评估眩晕得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得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得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得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诊疗方案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诊疗方案(神经根型颈椎病)一、概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本身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相应节段颈神经根而出现根性压迫或刺激的症状和体征。
多见于40~60岁人群,起病缓慢,以长期伏案工作者、机动车驾驶员及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者多发。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归属于“项痹”的范畴。
中医病名:项痹;西医病名:颈椎病。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1.诊断标准(1)病史长期伏案工作,有慢性劳损或外伤病史,颈椎退行性病变,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
(2)临床症状、体征疼痛、麻木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具有根性分布的特点,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基本相一致。
表现为颈、肩背疼痛,颈部僵滞,活动功能受限,前臂至手指呈放射性疼痛、麻木,颈椎相应病变节段压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颈椎病变节段与手指疼痛、麻木的一般规律:①C5/C6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拇指根部。
②C6/C7,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拇指、示指、中指及环指的桡侧半指。
③C7/T1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小指及环指的尺侧半指。
(3)特殊检查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4)辅助检查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技术、MRI检查显示,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
一般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节不稳及骨刺形成等异常,CT\MRI成像技术清晰地显示脊神经根受累的部位和受累的程度。
肌电图(EMG)对于MRI提示多节段病变患者,有助于明确责任神经节段,并有助于与其他神经病变相鉴别。
(5)除外颈椎外病变颈椎骨骼实质性病变(结核、肿瘤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症候群、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及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需要说明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需要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相互符合才能成立。
【中医辨证分型】1.风寒阻络证患肢窜痛及麻木,以疼痛为主;颈部活动受限,僵硬,怕风畏寒,有汗或无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l.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l.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
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中医药综合治疗
(一)针灸治疗:辩证施术,随证配穴
基础方:风池、颈夹脊、肩中、肩井、曲池、外关
随证配方:风寒痹阻证:风门、肺俞、风市、阳陵泉
血瘀气滞证:膈合、血海、阴部、腹中
痰湿阻络证:丰隆、阴陵泉、水分
肝肾不足:肝俞、肾俞、三阴交、阴陵泉
气血亏虚证:气海、血海
TDP照射,每日1次,留针30分钟。
(二)中药散敷患处, TOP照射30分钟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痹阻
治法:祛风散寒.袪湿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
2.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3.痰湿阻络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盱肾,通络止痛。
方药:肾气丸加碱:熟地黄、怀山、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
5.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芍、桂枝、大枣等。
(四)中药封包、中药熏蒸、中药涂搽、超级光疼痛治疗仪、中频脉冲电治疗。
采用本专科协定处方“活血舒筋汤”,通过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熏洗颈肩部,加快血液循环,增加活血驱寒的效果。
舒筋汤组成:当归25克,桂枝25克,川芎25克,泽兰25克,桑寄生25,独活25克,花椒15克,半枫荷25克,续断25克,宽筋藤25克,延胡索25克。
以上药物煎汤取1000~2000ml,煎煮后乘热以其蒸气熏蒸患肢,每日1-2次。
熏洗过程中要注意温度的控制,以免烫伤。
(五)颈椎牵引:使用电脑颈椎牵引器用枕颌带牵引法。
患者要取坐位或仰卧位牵引,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可逐渐增大到6-11Kg,隔日或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椎体不稳的患者不适宜或禁用颈椎牵引,否则会加重临床症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六)推拿治疗
针对项痹病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椎体不稳,我们先运用中药封包、红外线
照射颈部肌肉,然后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放松颈部肌肉,做到“稳、准、轻、巧”,忌用暴力。
1.松解类手法
(1)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
(2)通调督脉法患者卧位医者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穴、大椎穴、至阳兀、命门穴,每穴0.5~l分钟点揉第胸推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腧穴.反复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
(3)间歇拔伸法患者-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庄下颌,纵向用力拔伸,待续2~3分钟,可反复3~5次,
(4)牵引揉捻法: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者身后,双手坶指置于枕骨乳突处,余四指托下颌,双前臂压住患者双肩,双手腕立起,牵引颈椎,保持牵引力,环转摇晃颈部,做前屈后伸运动各1次,最后医者左手改为托住下颌部,同时用肩及枕部项在患者右侧颞枕部以固定头部,保持牵引力,用右手拇指按在右侧胸锁乳突肌起点处(或痉挛的颈部肌肉外),右手拇指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作快速的揉捻,同时将患者头部缓缓向左侧旋转,以颈部的基本手法结束治疗。
(5)拔伸推按法:(以右侧为例,患者坐位,医者部在患者右前方,右手扶住患者头部,左手握住患者右手2~5指,肘后部项住患者肘窝部,令患者屈肘,然后医者右手推按患者者头部,左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
2.整复类手法
(1)旋提手法: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主动将头部水平旋转至极限角度,并做最大限度屈曲,达到有固定感。
医生以肘部托住患者下颌,轻轻向上牵引
3~5秒后,用力快速向上提拉,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板动时要掌握好发力时机,用力要快而稳。
(2)定位旋转板法:以向右旋转为例。
患者坐位,医生站于患者后方,以左手拇择时择时腹顶在患者病变颈椎棘突(或横突)旁,用右手(或肘窝)托住患者下颌部。
嘱其颈项部放松,低头屈颈15~30度,然后嘱患者顺着医生的右手在屈曲状态下向右慢慢转头,当旋转到最大限度而遇有阻力时,医生顺势以快速的向右扳动,同时,推顶棘突的左手拇指向右用力推压,两手协调动作,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有医生拇指下亦有轻微的位移感。
(3)旋转法:上颈段病变,要求患者将头颈曲屈15度;中段病变,将颈椎置于中立位;下段病交,将颈椎屈曲30-- 45度。
在此位置向上牵引30秒。
嘱患者头部向一侧旋转.旋转至极限角度(约80度),达到有固定感,同时迅速准确的作同向用力旋转,操怍成功可以听到弹响声:洼意用力要轻重适当,避免因
过猛过重而加重原有的损伤。
(4)其他颈椎微调手法。
(七)梅花针局部叩刺,小针刀松解。
(八)其他方法:神经恨压迫严重出现肌肉麻痹无力、疼痛难忍.经过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要根据病理变化选取射频消融、热凝.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椎管成形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九)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十)护理制定并印发颈椎病健康宣教小册子。
1.我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要提醒患者预防疾病的重要性,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坐姿、睡姿,合理用枕、加强颈部锻炼等,切实做到未病先防。
2.加强颈肩部功能锻炼,做颈椎保健操,注意持之以恒。
3.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多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4..应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项痹病病程长,恢复慢,病人应保持愉快的心情,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疾病。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 70%,≤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二)评价方法
四、辩证调护
1、养成良好的睡眠,伏案工作等生活习惯,纠正不良姿势。
2、改变用枕习惯
2、指导患者正确的颈项功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