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一爱护水资源一、爱护水资源有两方面:一方面节约用水;另一方面防治水体污染二、、水体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三、对于水体污染的治理:工业上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课题二水的净化一、自来水厂处理水的一般步骤:①取水②沉淀③过滤④吸附⑤消毒⑥配水二、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①仪器: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2个烧杯、玻璃棒、滤纸②操作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①滤纸破损;②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对仍浑浊的滤液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为止。
4、硬水和软水的定义:①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②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5、硬水软化的方法:①生活中:煮沸②实验室中:蒸馏③工业上:离子交换法和药剂法6、鉴别硬水和软水的常用的方法:取等量样品,分别加入等量少量的肥皂水,用玻璃棒搅拌,产生泡沫很少的是硬水,产生很多泡沫的是软水。
三、其他(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课题三水的组成一、电解水的实验1、装置―――水电解器2、电源种类---直流电通电 3、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4、化学反应: 2H 2O===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 1质量比 1 : 85、检验: 正极端玻璃管---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是氧气)负极端玻璃管---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证明是氢气)6、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重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重点分子的特性。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⑵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一般来讲,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固体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减小。
3、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4、如果物质由分子构成,则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5、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种类不变。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易错提示】⑴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不是唯一的粒子。
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⑶物理变化中,物质的状态、体积的改变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发生改变,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原子的结构及其结构示意图)1、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可见,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的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的数目。
地球2、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3、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1)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但一个普通氢原子中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中子不带电,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4)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知识点汇总(附解析新人教版)

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
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答案】A
【解析】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正确,故选项正确;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错误,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错误;
A.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
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g
【答案】A
【解析】A.由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4):65=144:22:224:65,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故D错误;
故选:B。
典例6【2019.北京】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水分解可获得氢气和氧气。
(1)右图中,产生氢气的试管是______(填“1”或“2”)。
(2)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将水样静置,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操作是用玻璃棒引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内壁、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不用能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1-4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 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 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相同点: 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 吸入气体: 氧气多呼出气体: 二氧化碳、水多结论: 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存放: 广口瓶。
②取用: 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存放: 细口瓶。
②取用: 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 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 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 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先预热再加热, 加热用外焰, 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试管口略下倾, 先预热再加热, 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 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 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 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人教版)武汉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人教版)武汉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大蒜中含有的一种成分“硫化丙烯”(C3H6S)具有一定的杀菌食疗价值。
下列有关硫化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A.硫化丙烯中含有单质硫B.硫化丙烯分子由碳、氢、硫三种元素构成C.硫化丙烯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D.硫化丙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2.控制变量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A.取等体积不同地区的两种天然水,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肥皂水,振荡。
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比较两种天然水中含钙、镁的可溶性物质含量的高低B.用等体积6%的双氧水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测定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试剂,探究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用两个相同型号的塑料瓶各收集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再分别注入等量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通过观察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比较相同条件下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多少D.在相同规格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分别往其中加一滴红墨水,比较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率,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3.中成药莲花清温胶囊在防治新冠肺炎中作用显著,其成分中含有﹣种名为绿原酸的物质,下列有关绿原酸(C16H18O9)的说法正确的是()A.绿原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6:9B.绿原酸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C.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氯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A B.B C.C D.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微粒B.分解反应中反应物可能是单质C.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D.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6.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保护水资源要禁止使用化肥、农药B.生活中,加热后易产生水垢的水是硬水C.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常用明矾消毒杀菌 D.任何物质都能溶于水7.有一种KHCO3粉末混入了另一种物质,经测定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12%,则混入的另一种物质是A.MgCO3B.BaCO3C.Na2CO3D.不能确定8.三氯生(C12H7ClO2)是一种高效抗菌剂,广泛用于制造牙膏、药皂、空气清新剂。
九年级人教版 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概要课程标准要求:1.认识水及其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2. 掌握过滤、蒸馏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3. 认识水的组成4.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化学基本概念5.理解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学习方法指导:1.重视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正确分析,是获得化学感性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
2.利用类比归纳法理解基本概念本单元有几组重要的概念,容易混淆,通过类比归纳法,既可以类比出相同点,又可以类比出不同点,便于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3.注重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本单元的内容与生活密切相连,特别是水资源的保护、水的净化等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学习中注意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课题1 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1.水污染物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加强水质监测)(1)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如: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3.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2)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3)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4)“一水多用”(使用淘米水浇花、冲厕所等)。
课题2 水的净化一、 自然界中的水:一般是混合物二、 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2.过滤操作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操作要点:“一贴 二低 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盛待滤液体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中部;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梳理

二、硬水和软水
概念
鉴别方 法
硬水
软水
含有较多①__钙__镁__离__子__ 不含或含有较少②
的水
_钙_镁__离__子__的水
加入③_肥__皂__水___,出现④_泡__沫__较__少__、__浮__渣__较__多__ 现象为硬水,出现⑤_泡__沫__较__多__、__浮__渣__较__少_现象
• 命题点 1 爱护水资源 • 命题点 2 水的净化 软水和硬水 • 命题点 3 水的组成 • 命题点 4 化合价 • 命题点 5 化学式的书写、意义及相关计算 • 命题点 6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 命题点 7 物质的分类
命题点 1 爱护水资源
知识梳理
1. 淡水资源有限,地球上水总储量约为1.39×1018 m3,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53%。
(4)小芳家里桌上有两杯无色液体,只知是食盐水和蒸馏水, 她妈妈采取尝味道的方法就加以了区别,小芳认为采取 ___加__热__蒸__发____(填“加热蒸发”或“检测pH”)的方法也可以 区别。
【解析】
(1)设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xOy,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
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8.9%,16xy
(2)水体污染及防治措施
污染源
防治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工业污染(未经处理的废水、 工业废水处理
废物任意排放)
__达__标__后__排__放____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农药、 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
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汇总笔记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NiFe2O4可作为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已知NiFe2O4中Fe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A.+1B.+2C.+3D.+4答案:B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NiFe2O4中Fe为+3价,O的化合价为-2价,设Ni的化合价为x,则x+(+3)×2+(−2)×4=0,解得x=+2,故选B。
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答案:B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
故选B。
3、景德镇的高岭土【主要成分:Al2(Si2O5)(OH)n】是制造陶瓷器的优良原料。
经分析,其中铝、氧元素质量比为3∶8,则A.n=1 B.n=2 C.n=3 D.n=4 答案:D根据化学式Al2(Si2O5)(OH)n和其中铝、氧元素质量比为3∶8,则有:27×216×5+16n =38,解之得,n=4。
故选D。
4、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
下列水处理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自然沉降B.过滤C.活性炭吸附D.杀菌消毒答案:DA、自然沉降除去的是不溶性的杂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过滤除去的是不溶性的杂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吸附除去的是不溶性的色素和异味,是将色素和异味分子吸附起来,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杀菌消毒是将微生物灭活,使其失去生物活性,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课题 1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氢气(H2)、氧气(O2)、氨气(NH3)、氮气(N2)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硫酸铜等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有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气体比固体易压缩的原因)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1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H2)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⑷如:液氧和氧气都能够支持燃烧: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归纳及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海洋水含量最多,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其他三种水总和只有占3.47%,因此我们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为蓝色就是这个原因。
(二)水的重要性质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有效去除污物杂质。
纯水--无色、无味、无臭,被称作是"通用溶剂",在平时没提到具体是什么溶剂时,都会把溶剂默认成水。
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 气泡 ,两玻璃管内液面 下降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 淡蓝色 ,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氢 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这是 氧 气;(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 负 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 正 极;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 氢气 和 氧气 ,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通电 氢气+氧气 。
3.实验结论:氢气中的 氢 和氧气中的 氧 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 氢和氧组成的。
(四)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海洋水——海洋 河流、湖泊 陆地水—— 土壤、沼泽冰川…… 大气水——空气 生物水——生物体 地 球上的水蒸馏 √ √ √2、硬水和软水 (1)、水的硬度:水中含钙、镁等矿物质成分越多,水的硬度越大。
(2)、硬水软水的区别:用肥皂水,产生产生浮渣较少、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浮渣较多、泡沫较少的是硬水(3)、硬水的软化方法:生活中软化方法——煮沸、最高软化方法——蒸馏 (五)防止水体污染:(1)水体污染源:①工业污染:工厂的“三废”(废气、废渣、废液)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和地下水。
②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爱护水资源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且分布不均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上造成的水体污染减少了可利用水;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为短缺。
2.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如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传统习惯来减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二.水的净化1. 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2.水的净化(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在这四种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3)过滤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右图):Array A.原理:可溶性物质能透过滤纸;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B.适用范围: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杂质C.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A.原理: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B.适用范围: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或把混在溶液中的杂质除去C.注意:蒸馏烧瓶下面必须垫上石棉网蒸馏烧瓶内应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防止加热时暴沸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对着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冷却水的流向应跟蒸气的流向相反三.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1)一般在水里加入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2)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梳理成绩喜报 | 香涛书院2021中考、期末成绩再创辉煌,李老师棒棒哒!一、爱护水资源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地球的表面积约有71%被水覆盖着),但可利用的淡水产资源是有限的(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2.53%)。
2、保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两方面考虑)(1)节约用水:①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如家庭中一水多用,工业上工业用水重复使用;②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如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滴灌;③改变用水习惯;如刷牙用口杯接水,洗澡用盆浴等。
(2)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①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水中,②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①减少污染物的产生,②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③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二、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方法⑴概念:①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⑵硬水和软水鉴别:①肥皂水法:把肥皂水倒入水样中搅拌,若产生大量泡沫,则水样为软水;若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则水样为硬水。
②加热煮沸法:将水样分别放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后,若蒸发皿底部有较多白色沉淀,则该水样为硬水;若蒸发皿底部没有白色沉淀,则该水样为软水。
⑶硬水软化方法: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
4、基本实验操作⑴过滤①所用仪器: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玻璃棒(作用:引流)、烧杯、滤纸②适用范围:分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与漏斗内壁不得有气泡,否则影响过滤的速度)◆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④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新冠疫情期间,我们通常用84消毒液对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杀菌。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下列物质中的氯元素与NaClO里的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是A.KClO4B.KClO3C.CaCl2D.C12O答案:D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2)×1=0,x=+1,同理可计算出KClO4中氯元素显+7价,KClO3中氯元素显+5价;CaCl2中氯元素显-1价;C12O中氯元素显+1价,故选D。
2、2019年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B.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减少酸雨对水的污染答案:B分析: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过滤的原理;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措施分析。
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对水资源的污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小提示: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化学知识可以指导生活实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煮沸不能降低水的硬度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C.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铁好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答案:AA、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为煮沸,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合金的特性为抗腐蚀,则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铁好,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为隔绝氧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四单元整合

单元整合【知识结构】【解析重难点】1. 水的净化例1 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被污染后,水体一定会呈现各种颜色B. 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C. 被污染的水经过滤后就可消除污染D. 水生动植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解析 无色透明的水不一定是纯净水,同理,水被污染后不一定会变色,故A 错。
过滤只能分离出水中的不溶性物质,但不能除去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故C 错。
水生动植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解有氧气,而不是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故D 错。
答案:B2.水的组成:自然界的水 化学式的意义:.宏观:① ② .微观:① ② 化合价:常见元素化合价 。
化合价原则: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 2.元素的质量比 3.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 价与 化学 式水的组成 电解水:反应表达式: 。
水是由 组成。
极生成氢气, 极生成氧气,体积比为 。
混合物(如: )物质分类 纯净物 单质化合物 氧化物(如: ) 其他化合物(如 ) 常用净化水的方法:① ② ③ ④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 .二低 .三靠 硬水和软水:可用______来区分。
采用______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 水的净化 水资源分布节约用水 防止水污染水资源的爱护例2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解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错。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错。
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C错。
答案 D3.化学式与化合价例3 某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 n MO2n-1,该含氧酸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能为()A.MO B.M2O3 C.M2O D.MO3解析设M的化合价为x,根据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可得方程:n+x-2(2n-1)=0。
解得x=3n-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一.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且分布不均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上造成的水体污染减少了可利用水,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为短缺。
2.爱护水资源
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如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传统习惯来减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二.水的净化
1. 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
2.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区别关系
纯水
纯净物,澄清透
明
天然水混合物,常呈浑
浊
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
性钙、镁化合物
检验:加肥皂水,泡沫很少的是硬水,有大量泡沫的是软水转化: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如: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在这四种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净化方法原理作用
沉淀静置,使不溶性杂质沉降并与水分层
过滤把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
吸附
利用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把天然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吸附在表面
蒸馏
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
气后冷凝成水
(3)过滤
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右图):
A.原理:可溶性物质能透过滤纸,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B.适用范围: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
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杂质
C.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
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4)蒸馏(蒸馏得到的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
A.原理: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B.适用范围: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
或把混在溶液中的杂质除去
C.注意:蒸馏烧瓶下面必须垫上石棉网
蒸馏烧瓶内应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防止加热时暴沸
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对着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冷却水的流向应跟蒸气的流向相反
三.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1)一般在水里加入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2)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
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
(3)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3.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确认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4.氢气
(1)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点燃
(2)氢气在空气里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燃烧产物是水(氢气+氧气——→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3)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移近火焰,松开大拇指,点燃气体,若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证明氢气较纯。
5.化合物与单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物质
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
如水、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纯净物(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氢气、氧气。
四、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且一种纯净物只有一种化学式
(2)化学式的写法:
A.单质的化学式
①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
②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由原子构成)。
B. 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ZnS、KCl
写法:金属元素在左,非金属元素在右读法:某化某
②氧化物:如:HgO、SO2、Fe3O4
写法:另一元素在前,氧元素在后读法:氧化某几氧化几某(3)化学式的意义:
A、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B、化学式中数字的意义:
①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②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中某原子的个数。
③元素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个数
④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十、化合价
(1)概念: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化合价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2)写法:元素符号正上方,先符后数“1”不忘
(3)一般规律: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a.氧元素通常显-2价 b.氢元素通常显+1价;
c.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d.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如Fe:+3价的读铁,+2价的读亚铁。
②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③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 0。
(4)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有一定的区别:
(5)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①用顺口溜记忆一价钾钠银氯氢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较常见
②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1价:铵根 -1价:氢氧根,硝酸根,氯酸根
-2价:硫酸根,碳酸根 -3价:磷酸根
(6)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一般规律
(1)先读后写,后读先写。
如:氯化钠NaCl,氧化镁MgO,二氧化碳CO2
(2)金属前,非金属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
如氧化铁Fe2O3
考点11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⒈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⒉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⒊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⒋计算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含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变形: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噶元素的质量分数
⒌已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和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求原子个数比
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