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正式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卤素单质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卤素单质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卤素单质的性质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一节卤素单质的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卤素单质的性质,明确其特点。

2. 掌握卤素单质化学反应的原理及过程。

3. 练习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反应过程。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

【教学重点】1. 卤素单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卤素单质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

2. 掌握卤素化学反应的原理及过程。

【教学方法】1. 讲述教学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及相关实验,让学生了解卤素单质的性质。

2. 实验教学法:实验中让学生亲手操作,理解卤素单质的化学反应。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举例子了解卤素单质的应用。

例如:氯乙烯、氯化胆碱。

2. 讲解卤素单质的性质在介绍卤素单质性质时,首先让学生看图,了解卤素单质的外观及状态。

随后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卤素单质外观都是颜色较深的液体或固体。

在此基础上,讲解各个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沸点、熔点、密度等)和化学性质(易受热、惰性、利用化学反应进行物质转化等)。

3. 渐进式教学(1)分析卤素单质的化学反应,通过图示、化学方程式等形式详细介绍卤素单质化学反应。

(2)了解卤素单质化学反应的原理及反应产生的现象。

例如热氯播设、碘化钾反应、氟化钙反应等常见反应。

(3)进行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卤素单质的认识。

4. 实验设计(1)设备:圆底烧瓶、临时胶管、滴液管、温度计、导管放热式反应管等。

(2)实验内容:a. 观察氯的反应:将少量氯气通入劣质黄色的二碳酸钠溶液中。

氯气+二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气体+水+氯化钠b. 观察溴的反应:将一小块溴放入烧杯中加热,观察其变化。

溴→褐色气体c. 观察碘的反应:将一小块碘放入烧杯中加热,观察其变化。

碘→紫色气体【教学资源】1. 教材及教具,如实验装置、实验用品等。

人教版高中必修2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2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2化学教案当我们走进高中的化学课堂,面对繁杂的知识点和复杂的化学方程式时,如何有效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成为了每个学习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人教版高中必修2化学教案的设计,正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方法,达到对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我们来梳理一下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在必修2的化学课本中,我们会接触到诸如物质的量、气体定律、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重要概念。

这些概念不仅是理解化学反应过程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更高层次化学知识的垫脚石。

因此,教案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这些核心概念得到充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让我们具体看看这份教案的结构安排。

一个好的教案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课后作业与评价。

在教学目标上,我们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理解气体定律的应用,以及学会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和达到化学平衡的方法。

针对教学重难点,教案特别强调了化学计量关系的建立和运用,以及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这些内容往往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演示、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等,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兴趣。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教案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互动式白板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通过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协作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至于课后作业与评价,则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

除了传统的书面习题外,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题或实验设计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上述的教学安排,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化学知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化学的踪迹,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这样的学习体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能激发他们对化学乃至对整个自然科学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第一课: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3. 反应速率和反应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玻璃烧杯、试管、搅拌棒等。

2.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进行实验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2.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题目训练。

3. 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进行讨论和展示实验数据。

4.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其原因,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第一节: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4课时)第一课: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目标: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变化规律- 内容:1. 物质的基本概念2.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3. 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特征4. 物质的变化类型和规律第二课: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目标: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内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元素的种类和分类3. 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4. 元素和化合物的关系第三课:元素与化合物的符号- 目标:学会使用元素符号和化合物分子式表示物质- 内容:1. 元素符号的命名和规则2. 化合物分子式的命名和规则3. 元素符号和化合物分子式的应用第四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目标: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内容:1. 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的定义2.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3.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4.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应用第二节: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6课时)第五课: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目标:熟悉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方法- 内容:1. 化合物的离子式和分子式表示2. 化合物离子的正负电荷表示第六课: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目标: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内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不平衡第七课: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目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内容:1. 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特征2. 熟悉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3. 掌握简单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应用第八课:化学方程式的应用与解答- 目标:学会应用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 内容:1. 化学反应类型和方程式应用2. 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的基本步骤3. 化学方程式应用与解答的综合例题第三节:物质的三态和分子热机械理论(8课时)第九课:物质存在的三态- 目标: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和相应的转化规律- 内容:1. 固态的特征和性质2. 液态的特征和性质3. 气态的特征和性质4. 物质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第十课: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概念- 目标:了解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内容:1. 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思想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和应用第十一课: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规律- 目标:掌握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规律和条件- 内容:1. 物质三态的转化条件和规律2. 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规律3. 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规律4. 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规律第十二课:气体实际状态方程- 目标:了解气体实际状态方程和气体的特性- 内容:1. 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区别2. 气体实际状态方程的表示和推导3. 气体特性对比和应用的实例第二单元:化学反应和能量(以上内容不完全,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的详细内容安排。

人教版_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整理版

人教版_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整理版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教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 原子结构课题: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二)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横行,18个纵行。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

1、周期周期序数=电子层数已知碳元素、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碳有两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镁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七个周期(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完全周期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短周期1 H—He 2 12 Li—Ne 8 23 Na—Ar 8 3长周期4 K—Kr 18 45 Rb—Xe 18 56 Cs—Rn 32 6不完全周期7 Fr—112号26 7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号元素。

2、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零族元素均为稀有气体元素。

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在通常状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为零,因而叫做零族。

第Ⅷ族有几个纵行?(3个)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X位于第四周期、第一主族;Y位于第五周期、第七主族。

能判断它们分别是什么元素吗?可对照元素周期表。

X为钾元素,Y为碘元素。

课题: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三) 元素周期表与碱金属课题: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四) 卤族元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通常,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

这就相当于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离引力中心越近,能量越低;越远,能量越高。

1、电子层的划分电子层(n) 1、 2、3、4、 5、6、7电子层符号 K、L、M、N、O、P、Q离核距离近远能量高低低高核电荷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各层电子数K L M1 氢H 12 氦He 23 锂Li 2 14 铍Be 2 25 硼 B 2 36 碳 C 2 47 氮N 2 58 氧O 2 69 氟 F 2 710 氖Ne 2 811 钠Na 2 8 112 镁Mg 2 8 213 铝Al 2 8 314 硅Si 2 8 415 磷P 2 8 516 硫S 2 8 617 氯Cl 2 8 718 氩Ar 2 8 8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个(n表示电子层(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1教学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板书)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中在原子核内,核外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就叫做质量数。

[板书]一、原子结构(一)、质量数定义:符号:A计算式:质量数(A) === 质子数(Z)+ 中子数(N)应用:用质量数表示某种原子[思考]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科学探究]:1、填写下表,总结A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原子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中子数(A)相对原子质量F 10 18.998Na 12 22.990Al 14 26.982质量数(A) === 质子数(Z)+ 中子数(N)2、原子形成离子之后构成原子的微粒哪些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质量数呢?[总结和比较]和中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和电子数。

[随堂练习]:1、完成表格1符号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电子数12 12 12 A:质量数Z:质子数N:中子数带点微粒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的计算20 40 182、完成表2元素符号原子符号核电荷数中子数电子数1 0 11 1 11 2 16 6 66 8 6 [过渡]精确的测定结果表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例如表2中。

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如、、就各为一种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板书](二)、核素和同位素核素:同位素:[思考与交流]:元素、核素、同位素的不同和联系。

在周期表中收入了112种元素,是不是就只有112种原子呢?2、Cl元素有两种天然同位素、。

⑴在形成的Cl2分子中,会有种不同的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⑵从原子的组成看,原子的质量数均为整数,但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却是35.5,这是为什么?[回答]同位素有的是天然存在的,而且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各种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人教版高中必修2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2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2化学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单元无机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命名和写式规则;2.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填写方法;3.熟练掌握单质制备方法,了解氧化物和氢化物的性质;4.初步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和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1.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2. 元素周期表的填写方法;3.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命名和写式规则。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示范操作。

教学过程:一、引入1.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化学元素?什么是化合物?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二、学习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讲解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并进行必要的示例分析。

2.要求学生自学相关知识,并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三、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1.介绍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

2.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填写方法,并进行实例操作。

3.要求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填写方法,并完成相关练习。

四、学习单质制备方法和性质1.介绍单质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2.讲解氧化物和氢化物的性质,并进行必要的实例分析。

3.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单质制备方法和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五、学习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和性质1.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定义和形成方式。

2.讲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性质,并进行必要的实例分析。

3.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和性质。

六、总结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2.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和单质制备方法等内容。

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结合实例分析和示范操作,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同时,布置了相关作业,巩固和加深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相关知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

教案课题: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原子结构授课班级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ZX和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2、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3、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重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知识结构与板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 原子结构一.原子结构1.原子核的构成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2)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20)第三节化学键 (33)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39)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39)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46)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55)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62)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62)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75)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88)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93)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自然的开发利用 (89)第一节开发和利用金属资源与海水资源 (89)第二节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 (98)割的实心球体。

3、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中性原子。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学案WORD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学案WORD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学案WORD版1. 前言本文档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学案的WORD 版。

该教学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

2. 教学目标本教学案的教学目标如下:- 熟练掌握化学必修二的核心知识点;-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教学内容本教学案包括以下内容:- 单元一:离子反应与盐类- 单元二:酸碱与盐的中和反应- 单元三: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单元四:化学能与化学反应动力学4.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学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框架;-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讨论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原因,并进行集体讨论;- 解决问题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5.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本教学案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评价;- 测验和考试: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

6. 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教学,本教学案提供以下教学资源:- 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内容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 多媒体:根据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

7. 教学计划本教学案按照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具体安排请参考附件中的教学计划表格。

8. 结语希望本教学案能够对教师们进行化学必修二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在化学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和进步。

> 注意:本文档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学案的WORD版,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第一课时:原子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2. 掌握原子核的结构和布局;3. 能够解释原子的大小和质量。

教学内容:1.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2. 原子核的结构和布局;3. 原子的大小和质量。

教学活动:1. 观察原子结构模型,理解原子的组成;2. 进行原子尺寸和质量实验,加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3. 讨论原子核的结构和电子分布方式。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引发学生兴趣;2. 讲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3. 实验:测量原子的大小和质量;4. 总结:讨论原子核的结构和电子的分布。

课堂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研究原子结构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化学键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结构与特点;3. 能够解释化学键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2.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结构与特点;3. 化学键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观察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模型,加深对化学键的理解;2. 进行化学键性质实验,探究化学键的作用;3. 讨论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应用和实例。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原子结构知识,引出化学键的概念;2. 讲解化学键的种类和特点;3. 实验:观察化学键的性质;4. 总结:讨论化学键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课堂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检查对化学键的掌握程度;2. 研究不同类型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教案设计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

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

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

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
科目:化学
年级:高中,必修二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时:第一课时
主题: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能够描述化学反应的速率如何计算。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能够阐述影响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

3. 能够运用速率方程式和实验数据分析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速率快,有些反应速率慢。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讨论影响速率的因素。

总结:总结影响速率的因素,并介绍如何计算反应速率。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加深对速率的理解。

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答题评价学生对速率的掌握程度。

拓展:引导学生探究其他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分析其原因。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
1. 定义
2. 影响因素
- 温度
- 浓度
- 表面积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并自主研究其他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 a%+B×b%+C×c%…(a%、b%、c%为原子个数百分比,A、B、C为各
)
[板书]三、核素
、核素
、同位素
知识拓展]1、天然同位素无论是在单质还是化合物中原子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变。
、同位素原子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例如:12C+O
:同学们观察的比较仔细、全面,在多电子的原子中,各个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因此,它
n表示电子层,n=1、2、3、4……7或者用K、L、M、N、O、P、Q表示。
表示第一层;L表示第二层……
[多媒体播放: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量依据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O反应,与Cl2相似,但毕竟不同,要注意
B。
2】(1996年上海,4)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的溶、沸点逐渐降低 B.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D.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
教师精讲] 本题考查的是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对递变规律熟悉,即可顺利作出正确判断。
1、周期表的结构;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
Na、K等。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
: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论 从F
→I2与H2化合越来越困难,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工作方法第一节:化学的研究对象1. 确定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种类及其性质。

2.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3. 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化学的工作方法1. 了解化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探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1. 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方程式的写法。

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 学习利用实验数据研究化学反应速率。

第三节:化学平衡1. 了解化学平衡的条件和特征。

2. 掌握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和确定化学平衡的方法。

3. 学习运用Le Chatelier原理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第三单元: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

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反应1.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极反应。

2. 探究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化学现象。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

第四单元:离子反应第一节:离子溶液的电离和电导性1. 了解溶液中的电离和电导性。

2. 掌握酸、碱、盐离子溶液的电导性及其实验表现。

第二节:离子反应的基本过程1. 学习酸碱中离子反应的基本过程。

2. 探究酸碱滴定中的离子反应。

第三节:硅酸盐溶液的电导性1. 了解硅酸盐溶液的电离和电导性。

2. 学习硅酸盐溶液的反应特点和实验方法。

第五单元:化学计量第一节: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1. 了解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 掌握物质的量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原理。

第二节:质量守恒定律1. 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实验。

第三节:摩尔反应1. 了解摩尔反应及其计算方法。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全集24课时)【强烈推荐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全集24课时)【强烈推荐
1)实验中先测反应前溶液的pH值,再进行与镁条的反应。
2)用锥形瓶进行实验,瓶中先放酸液,后同时投放等量镁片,然后迅速套上汽球,观察现象。
3)分两部分讨论,从定性角度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区别与表现。
项目
1mol/L HCl
1mol/L HAc
溶液的pH
与足量镁条反应产生气泡的速度比较
与足量镁条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比较
与镁反应速度的比较
分析得结论:由于盐酸中,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结合了部分氢离子,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下降,与镁反应产生气泡的速度下降,剧烈程度减缓。
归纳得结论: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四、弱电解质的可逆电离过程的应用
利用化学平衡的v-t图描述CH3COOH在水中的电离情况.在CH3COOH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对CH3COOH的电离平衡各有什么影响CH3COOH CH3COO-+H+
科目
化学
年级
高二
班级
时间
年月日
课题
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2、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3、认识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
重点
电离平衡
难点
酸碱电离理论。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酸,是用哪一种酸除铁钉的铁锈?
2.如果上述两种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除水垢,常用盐酸还是醋酸?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化学教案
**第一课时:化学与生活**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学习如何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物是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有哪些化学现象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
二、讲解(10分钟)
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教师进行示范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操作。

四、讨论(5分钟)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讨论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并总结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五、作业布置(2分钟)
预习下一课内容,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2. 化学原理: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氧化还原等。

3. 化学实验:酸碱中和、电解质、气体实验等。

4. 化学分析: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

2. 实验法:通过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 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实验器材和物质,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的认识。

3. 实验:进行一系列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

4. 讨论: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5. 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拓展化学知识的应用和发展。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2. 口头表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展示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检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的基本框架和要点,请根据具体教学需求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人教高中必修二化学教案

人教高中必修二化学教案

人教高中必修二化学教案
主题:化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化学元素的分类;
2. 掌握原子的核心结构和电子排布规律;
3.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4.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相关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周期表的应用;
难点:原子核和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元素的分类和周期性规律;
2. 实验教学,展示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实验方法;
3. 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并讨论其应用价值。

二、讲解: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电子壳层等,引导学生了解电子排布规律。

三、实验:进行相关实验,如用化学试剂检测元素存在等,引导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
用和实验方法。

四、讨论:就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元素和周期性规律展开讨论,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和交流。

五、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元素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一、教材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本章概况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

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

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

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

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

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第1节元素周期表 2课时第2节元素周期表 3课时第3节化学键 2课时本章复习 2课时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2、自主探究:探究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1、周期表的结构;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是干什么的?他的最伟大成就是什么?生(齐声):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师: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板书]一、元素周期表师:结合刚才我们观看的门捷列夫事迹介绍,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

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作为标准来排列元素的?2、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3、哪种依据更科学呢?生:看书、讨论师:巡视生1:一开始,门捷列夫对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生2:现在编排的依据是核电荷数。

生3:以核电荷数为依据更科学些—感觉是吧。

师:关于第3个问题,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得出答案。

[多媒体播放:元素周期表]师[多媒体播放, 11 Na 各数字的含义]22.99师:初中我们已知道原子的组成。

[播放:原子组成示意图]知道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现在又出现了“原子序数”,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关系怎样?师: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数一下Na、C、O三种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

生:它们之间有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师(指幻灯片—元素周期表):请同学们认真分析、研究这张表看看(1)它有什么排列规律?有什么特点?(2)有多少横行,多少纵行?(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生(讨论):师(巡视):倾听同学们的意见生1:表排列比较乱——长短不一。

而且表中各元素颜色也不一样。

生2:有7个横行,18个纵行生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师(微笑):同学们观察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表中A、B、O的含义是什么?[多媒体展示板书]一、元素周期表1、周期表周期三个短周期四个长周期主族族副族ⅧO族[知识拓展][多媒体播放: Ⅷ族、零族介绍][例题剖析][例1].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做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从左至右改为第1~18列,碱金属族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205B.B.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C.第17列元素的第一种元素无含氧酸D.D.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教师精讲] 据题中所给信息,对周期表族序号重新排列,但内容不变,因此,要熟悉原周期表结构,在原表中分析各选项是否正确。

答案:D[例题剖析][例2].(2002年上海)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I 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 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HF B.H30+ C.NaH D.H202[教师精讲] 本题属较简单的信息题,利用信息,综合分析,可以求解;但是,有时对信息未理解,或理解不透彻,不妨试一试排除法,因为,选择题的特点就是提供了四个选项。

利用排除法可减化思考过程,提高正确率。

因此,同学们在解题时,要注意训练一题多解。

答案:C师:在主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Na的性质,现象是本质的反映,客观是微观的体现。

现在让我们从原子结构这一微观角度来研究微观结构与客观性质的关系。

[板书]: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碱金属元素师:请同学们看书P5,科学探究,并完成该表。

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实验:Na、K在空气中燃烧]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实验二:Na、K与H2O反应]请两名学生上台,在教师指导下,同时演示K、Na与水反应。

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方程式表(一)Na、K与O2反应请同学们看书P6—P7。

(多媒体展示:结论①②)师:碱金属不仅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物理性质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及表1-1推导出碱金属特理性质及变化规律。

[知识拓展]元素金属性判断依据: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化水物碱性强弱。

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单质的金属性越强。

3、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

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单质金属性越强。

[测题剖析]【例题剖析】【例3】有某碱金属的单质和其氧化物的混合物1.98g,加入适量的水使成为氢氧化物后,得到氢氧化物为2.76g。

求原来混合物中的碱金属的种类,和其单质、氧化物的质量各多少克?课堂小结本节课是我们学习物质结构理论的开始,请同学熟记表的结构,通过Na、K性质比较,初步理解原子结构对性质的影响,形成利用实验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能力。

布置作业:教材:P11、T11、T12。

活动与探究上网或查阅其它资料,了解门捷列夫原始周期表排列形式,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了解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等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卤族元素性质;2、自主探究:探究卤素性质递变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质量数、同位素、核素的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试管、烧杯、胶头滴管。

新制饱和氯水、NaBr 溶液、KI溶液、CCl4、苯、溴水。

[新课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周表的结构,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画出一、二、三短周期表的示意图。

[实物投影:2份同学的作业]请几位同学点评存在的问题。

[推进新课]师:在主题1中我们已经学过氯气的性质,请同学们画出Cl原子结构示意简图。

并在周期表中找到氯元素所在的位置,卤族元素包含哪几种元素?生:看书。

翻阅周期表。

师:借鉴上节课推导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的方法,结合已学过的氯元素的性质,根据教材提供的卤素的原子结构,请同学们推测氟、溴、碘的可能性质,并比较与Cl2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生思考分析,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理论推测是否正确呢?如何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验证。

[知识拓展][多媒体播放: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也越强。

2.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

3.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也越强。

4.置换反应师:请同学们看书P8,卤素单质与H2反应,总结出变化规律。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表[实物投影仪投出表格,内容先用纸盖上]2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证明K 、Na 的金属性较弱,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证明Cl 2、Br 2、I 2的非金属性强弱。

实验1-1:教师演示,请同学认真观察,完成下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同主族元素,从上→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例题剖析】 【例1】(1998全国)氯化碘(ICl )m 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A 、HI 和HClOB 、HCl 和HIOC 、HClO 3和HIOD 、HClO 和HIO[教师精讲] 在Icl 中I 、Cl 的化合价分别为+1、-1价,与H 2O 反应,与Cl 2相似,但毕竟不同,要注意其不同的本质:元素价态不同。

答案:B 。

【例2】(1996年上海,4)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溶、沸点逐渐降低 B .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D .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教师精讲] 本题考查的是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对递变规律熟悉,即可顺利作出正确判断。

答案:B【例3】 (2003上海)13C —NMR (核磁共振),15N ——NMR 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thrich 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列有关13C ,15N 叙述正确的是 ( )A 、13C 与15N 有相同的中子数B 、13C 与C 60互为相素异形体 C 、15N与14N 互为同位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