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模板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G
Bgi
水驱气藏单元产量的计算
很多水驱气层,压力在开始时会有递减,当水在与采气速度相等的情况下进入气层后, 压力就会稳定。此时稳定的压力就是枯竭压力。
B S 若 为在枯竭压力下的气体体积系数,而 为剩余气体饱和度(以孔隙体积百分
ga
gr
数表示),在水进入此单元后,则在枯竭状况下,一单元岩层包括:
S 水的体积: 43560 ×φ × (1 − ) gr
−
⎪
⎪⎩
pp
b
b
p p (2 − V )( R − wf )
pp
b
b
⎪⎪ ⎬ ⎪ ⎪ ⎪⎭
设饱和压力以下与以上的采油指数比为η ,则得
pp
FE(1 − V )[1 − 2( wf ) + ( wf )2 ]
J*
η = o =1-
pp
b
b
Jo
p p (2 − V )( R − wf )
pp
b
b
p p p p p p 由上式可以看出,η 随 / 的变化数值均小于 1,当 = 和 / =1 时,
定容气藏单元产量的计算
很多气藏,特别是在开发时期的气藏,总体积还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用一单元体 积作为计算单位,通常是一英亩一英尺岩层体积作为计算单位。因此,一个单元或一英亩一 英尺岩层体积德主要参数如下:
s 束缚水: 43560 × φ × 立方英尺 w
s 地层气体体积: 43560 ×φ × (1 − ) 立方英尺 w
p −p
=
+ gi
wd
D D GWC
g
−
G G Dw
Dg
(1) (2) (3) (4)
式中
1.2油藏工程参数计算及图版
1.2油藏⼯程参数计算及图版第⼆章油⽓藏⼯程参数计算及图版第⼀节⽓体状态⽅程在进⾏与天然⽓有关的能量及相平衡计算过程中,天然⽓的压⼒、体积及温度的计算是必不可少的。
联系⽓体的压⼒、体积及温度的⽅程,就称为⽓体状态⽅程。
⼀、理想⽓体状态⽅程根据波义⽿(R. Boyle)—查理(J. A. C. Charles)定律和阿佛加得罗(Avogadro)定律,理想⽓体的压⼒P、体积V与⽓体的质量n、温度T成正⽐,所以,理想⽓体的状态⽅程可以⽤下式表⽰:PV=nRT(1)式中:P—⽓体的绝对压⼒,MPa;V—⽓体的体积,m3;T—⽓体的绝对温度,K;n—给定压⼒P、温度T条件下,体积V中⽓体的摩尔数,mol;R—通⽤⽓体常数,其值取决于压⼒、体积及温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其值为8.314310-6 MPa2m3/(mol2K)。
所谓理想⽓体是指:(1)⽓体分⼦为⽆体积、⽆质量的质点;(2)⽓体分⼦之间⽆作⽤⼒(包括引⼒和斥⼒)。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般的真实⽓体,⽤公式(1)进⾏计算,误差不超过5%。
压⼒越⾼、温度越低,则误差越⼤。
在压⼒不超过0.4MPa,温度不太低时(同常温相⽐),对⼀般的真实⽓体,公式(1)还是可以应⽤的。
当压⼒超过0.4MPa 时,公式(1)的精确性进⼀步下降,这时,⽓体应看作⾮理想⽓体(或称真实⽓体)。
⼆、真实⽓体状态⽅程对于真实⽓体,不能使⽤理想⽓体状态⽅程进⾏计算,特别是⾼压⽓体,⽤理想⽓体状态⽅程进⾏计算,误差有时⾼达500%。
天然⽓是⼀种真实⽓体,它不服从理想⽓体状态⽅程,⾼压时必须对(1)式进⾏修正。
描述真实⽓体状态⽅程的关系式很多,⼯程上⼴泛采⽤的⽅法为:在理想⽓体状态⽅程中引⼊⼀个校正系数—压缩因⼦Z。
则(1)式变化为:PV =ZnRT (2)式中各项意义同前。
根据对应状态原理,在相同的对应状态(即⽓体具有相等的拟对⽐温度T pr 和拟对⽐压⼒P pr )下的⽓体,对理想⽓体状态⽅程的偏差相同,即具有相等的Z 值。
石油工程行业中的油储计算方法与实践指南
石油工程行业中的油储计算方法与实践指南引言:油储是指地下储存的石油量,是石油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指标。
正确计算油储量不仅对于石油企业的决策和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还是评估勘探潜力和确定石油资源价值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石油工程行业中常用的油储计算方法,并提供实践指南,帮助读者准确计算油储量。
一、直接计算法直接计算法是最常用的计算油储量的方法之一。
它根据地质勘探资料,通过采用统计学方法,结合地质模型,计算油藏中的油的体积。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N = (A * h * ϕ * Sg * (1 - Sw))/Bgi其中,N表示待开采油储量,A为油藏面积,h为有效厚度,ϕ为孔隙度,Sg为气体饱和度,Sw为水饱和度,Bgi为体积系数。
直接计算法依赖于岩石物性参数的准确性,如孔隙度和饱和度等。
因此,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油储量计算结果,应该确保采样和检测工作的准确性。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油储量的方法,它通过比较已开采油田与待开发油田的地质条件和油藏特征,推断待开发油田的油储量。
具体步骤如下:1. 选择适当的已开采油田和待开发油田进行比较;2. 比较两者的地质构造、油藏类型、石油流体性质、产能指标等基本参数;3. 分析已开采油田的生产数据,包括油井产量、动态曲线、油井压力变化等;4. 根据分析结果,对待开发油田进行资源储量预测。
比较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石油资源储量估算,尤其对于新发现油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然而,比较法也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在实践中谨慎应用并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三、水驱动流体动态法水驱动流体动态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油储量的方法。
在油井开采过程中,水通常作为一种驱油剂注入油藏,从而推动石油向油井井口流动。
基于这种驱油过程,可以运用水驱动流体动态法进行油储量的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1. 通过实验测定石油和水的相对渗透率;2. 根据水驱动的油井生产数据,如注水量、产液量、动态曲线等,进行分析;3. 基于动态数据分析结果,计算油藏的有效驱替率;4. 根据油藏的有效驱替率,推算剩余产油量。
油藏工程常用公式
常用公式1、(%)100)()(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当年年产油量当年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储采比==2、)()(小数累积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累积注水量小数瞬时日注水量日产水量日注水量存水率=-==-= 3、%100⨯==地质储量累积产油量地质储量采出程度采出程度 4、%100⨯==可采储量累积产油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工业采出程度 5、%100⨯=地质储量可采储量采收率 6、%100%100)366(365⨯=⨯⨯=地质储量年产油量地质储量日产油地质储量采油速度 7、%100)366(365⨯-⨯=上年累积产油可采储量日产油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 8、()343410/)10(m t m t 气油比地质储量溶解气储量⨯= 9、%100%100)366(365⨯=⨯⨯=地质储量年产液量地质储量日产液采液速度 10、%1001⨯⨯---=阶段累积生产天数标定日产水平阶段措施产油阶段新井产油阶段合计产油自然递减率瞬时 11、%1001⨯---=上年产油措施产油新井产油年产油自然递减年均 12、瞬时阶段累积生产天数标定日产水平阶段新井产油阶段合计产油综合递减率=⨯⨯--=%1001 13、年均上年年产油新井产油年产油综合递减率=⨯--=%1001 14、口采油井总井数地质储量单井控制储量/)10(4t = 15、)/()()()(d t 油井开井数当月天数液月产油油井开井数液日产油液单井日产油⨯== 16、口采油井总井数剩余可采储量单井控制剩余可采储量/)10(4t = 17、含水率(含水或综合含水)=%100)()(⨯井口日产液量井口日产水量 18、含水率(含水或综合含水)=%100)()(⨯井口月产液量井口月产水量 19、含水率(含水或综合含水)=)%(100)()(为年均含水率或含水井口核实年产液量井口核实年产水量⨯ =%1001⨯-核实年产液量核实年产油量 20、含水上升率:瞬时=)(%100)/(无因次地质储量阶段产油量上年末含水率阶段末含水率⨯-含水上升率:年均=)(%100)/(规划上常用地质储量年产油量上年年均含水率年均含水率⨯- 21、井网密度=)/(2km 口含油面积油水井总井数 22、累积亏空()[])()(1034井口累积产水量体积换算系数井口累积产油量累积注水量+⨯-=m23、排水量=%100⨯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 24、水驱指数=%100⨯⨯-体积换算系数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水量累积注水量 25、输差=1—%100))(())((⨯产量水油井口产量水油核实 26、剩余可采储量=可采储量—累积产油量(104t )27、体积换算系数=原油比重体积系数 28、油水井数比=注水井总井数采油井总井数 通常为 1:注水井总井数采油井总井数 29、油气比=()t m 3产油量产气量 30、折算丰度=()24/10km t 含油面积地质储量 31、月注采比=井口累积产水量体积换算系数井口月产油量月注水量+⨯ 32、累积注采比=井口累积产水量体积换算系数井口累积产油量累积注水量+⨯。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目录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 (3)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 (3)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3)4、确定气井高速湍流系数相关经验公式 (4)5、表皮系数分解 (4)6、动态预测油藏地质储量方法简介 (5)6.1物质平衡法计算地质储量 (5)6.2水驱曲线法计算地质储量 (7)6.3产量递减法计算地质储量 (8)6.4Weng旋回模型预测可采储量 (9)6.5试井法计算地质储量 (10)7、油井二项式的推导及新型IPR方程的建立 (15)8、预测凝析气藏可采储量的方法 (15)9、水驱曲线 (16)9.1甲型水驱特征曲线 (16)9.2乙型水驱特征曲线 (17)10、岩石压缩系数计算方法 (17)11、地层压力及流压的确定 (18)11.1利用流压计算地层压力 (19)11.2利用井口油压计算井底流压 (19)11.3利用井口套压计算井底流压 (20)11.4利用复压计算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压恢) (22)11.5地层压力计算方法的筛选 (22)12、A RPS递减分析 (23)13、模型预测方法的原理 (24)14、采收率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25)15、天然水侵量的计算方法 (25)15.1稳定流法 (27)15.2非稳定流法 (27)16、注水替油井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34)17、确定缝洞单元油水界面方法的探讨 (38)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如果知道了气藏的原始地层压力i p 和其相应的绝对无阻流量*AOF q ,就可以用下式计算不同压力R p 下的气井绝对无阻流量:()2*i R AOF AOF p p q q =。
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指数式确定的无阻流量大于二项式确定的无阻流量,且随着无阻流量的增大两者差别越明显。
当无阻流量小于50万时,两者相差不大。
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油井的绝对无阻流量:⎪⎭⎫ ⎝⎛-=25.2b R o AOF FEp p J q (流压为0)。
容积法储量计算公式
容积法储量计算公式容积法储量计算公式1. 原始油储量计算公式原始油储量是指油田中可采储量的总和。
根据容积法,原始油储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原始油储量(OOIP) = 面积× 厚度× 孔隙度× 饱和度× 体积系数其中, - 面积:指油藏的地面范围面积,通常以平方米(m²)为单位; - 厚度:指油藏的有效厚度,通常以米(m)为单位; - 孔隙度:指油藏中的孔隙空间所占的百分比,常用百分比表示; - 饱和度:指孔隙空间中被油填充的百分比,常用百分比表示; - 体积系数:指原油的体积增加系数,常用表示。
例如,某个油田的面积为1000平方米,厚度为15米,孔隙度为10%,饱和度为80%,体积系数为,则该油田的原始油储量可计算为:原始油储量= 1000m² × 15m × 10% × 80% × = 120,000立方米2. 可采油储量计算公式可采油储量是指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可以提取出的原始油储量。
可采油储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可采油储量(OIIP) = 储量导数× 原始油储量其中, - 储量导数:指对原始油储量进行调整,考虑开采效率、油藏压力等因素得到的调整系数,通常为~之间。
例如,某个油田的原始油储量为100,000立方米,储量导数为,则该油田的可采油储量可计算为:可采油储量= × 100,000立方米 = 30,000立方米3. 采收率计算公式采收率是指油藏中可采集的油与原始油储量的比例。
采收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采收率 = 可采油储量 / 原始油储量例如,某个油田的原始油储量为200,000立方米,可采油储量为60,000立方米,则该油田的采收率可计算为:采收率 = 60,000立方米 / 200,000立方米 =总结容积法是一种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通过考虑油藏的面积、厚度、孔隙度、饱和度和体积系数等因素来估算油田的原始油储量。
油藏工程常用公式
常用公式1、(%)100)()(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当年年产油量当年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储采比==2、)()(小数累积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累积注水量小数瞬时日注水量日产水量日注水量存水率=-==-= 3、%100⨯==地质储量累积产油量地质储量采出程度采出程度 4、%100⨯==可采储量累积产油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工业采出程度 5、%100⨯=地质储量可采储量采收率 6、%100%100)366(365⨯=⨯⨯=地质储量年产油量地质储量日产油地质储量采油速度 7、%100)366(365⨯-⨯=上年累积产油可采储量日产油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 %100⨯-=上年累积产油量可采储量本年年产油 %100⨯-+=本年累积产油量年产油量可采储量本年年产油 8、()343410/)10(m t m t 气油比地质储量溶解气储量⨯= 9、%100%100)366(365⨯=⨯⨯=地质储量年产液量地质储量日产液采液速度 10、%1001⨯⨯---=阶段累积生产天数标定日产水平阶段措施产油阶段新井产油阶段合计产油自然递减率瞬时 11、%1001⨯---=上年产油措施产油新井产油年产油自然递减年均 12、瞬时阶段累积生产天数标定日产水平阶段新井产油阶段合计产油综合递减率=⨯⨯--=%1001 13、年均上年年产油新井产油年产油综合递减率=⨯--=%1001 14、口采油井总井数地质储量单井控制储量/)10(4t = 15、)/()()()(d t 油井开井数当月天数液月产油油井开井数液日产油液单井日产油⨯== 16、口采油井总井数剩余可采储量单井控制剩余可采储量/)10(4t = 17、含水率(含水或综合含水)=%100)()(⨯井口日产液量井口日产水量 18、含水率(含水或综合含水)=%100)()(⨯井口月产液量井口月产水量19、含水率(含水或综合含水)=)%(100)()(为年均含水率或含水井口核实年产液量井口核实年产水量⨯ =%1001⨯-核实年产液量核实年产油量 20、含水上升率:瞬时=)(%100)/(无因次地质储量阶段产油量上年末含水率阶段末含水率⨯- 含水上升率:年均=)(%100)/(规划上常用地质储量年产油量上年年均含水率年均含水率⨯- 21、井网密度=)/(2km 口含油面积油水井总井数 22、累积亏空()[])()(1034井口累积产水量体积换算系数井口累积产油量累积注水量+⨯-=m23、排水量=%100⨯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 24、水驱指数=%100⨯⨯-体积换算系数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水量累积注水量 25、输差=1—%100))(())((⨯产量水油井口产量水油核实 26、剩余可采储量=可采储量—累积产油量(104t )27、体积换算系数=原油比重体积系数 28、油水井数比=注水井总井数采油井总井数 通常为 1:注水井总井数采油井总井数 29、油气比=()t m 3产油量产气量 30、折算丰度=()24/10km t 含油面积地质储量 31、月注采比=井口累积产水量体积换算系数井口月产油量月注水量+⨯ 32、累积注采比=井口累积产水量体积换算系数井口累积产油量累积注水量+⨯。
储量计算
(2)、计算单元内无岩芯分析资料,有效孔隙度采用经 验公式计算值。
目前均借用最新储量报告取值。
4、原始含油饱和度---So, %(取整)
(1)、利用油基泥浆取芯实验室获得。 (2)、若无油基泥浆取芯,采用阿尔奇经验公式法和半 渗透隔板法等。
1、含油边界圈定---A, Km2 :
根据钻井、测井和试油等资料,在平面构造图上圈定含油面 积。圈定原则如下:
(1)、断块油藏按相应层位的构造图圈定பைடு நூலகம்断层线控制含 油边界;
(2)、以构造为主要因素的含油边界圈定原则: 一是当含油边界有油水同层井点控制时,含油边界线
可通过构造最低部位的油水同层井点,并平行于构造等高线圈 定含油面积。
尖灭井
含油边界线
油井 尖灭线
干井
2、平均有效厚度---h ,m
有效厚度划分: 顶底界面的确定---采用以自然伽玛、微电极、深浅 侧向测井曲线为主,参考微球等其它曲线划分有效厚 度。以自然伽玛、深浅侧向半幅点和微电极幅度差的 异常点,结合微球电阻率下降对应点确定油层顶底界 面,起划厚度0.4m。
夹层扣除:夹层有两种,即泥岩夹层和灰质夹层。
石油地质储量计算
一、储量计算公式 :
采用容积法进行储量计算:
N=100×A×h×Φ×So×ρ。/Boi
A --- 含油面积,Km2 h --- 平均有效厚度,m Φ--- 平均有效孔隙度,% So--- 含油饱和度,%(取整) ρ。— 地面原油密度,g/cm3 Boi— 原油体积系数 N — 石油地质储量,104t
二是含油边界无油水同层井点控制时,含油(气)边 界线可通过相距最近的油井与水井间距之半处或外推一根等高 线(50m),并平行于构造等高线圈定。
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计算方法储量计算是石油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估算石油储层中的可采储量。
准确的储量计算是决定石油开发方案和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并对其适用范围和计算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一、原油1. 物质平衡法物质平衡法是一种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它基于储层中的流体平衡原理,通过石油气田的产量及气藏中原油的组分和状态参数,推算储层中的可采原油储量。
该方法适用于采收率较高且气藏物性比较单一的情况。
2. 体积法体积法以储层中的原油体积为计算依据,通过测定储层体积、有效孔隙度和饱和度等参数,计算储层中的原油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孔隙度较高和载油组分较复杂的储层。
二、天然气1. 产量法产量法是计算天然气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基于气井的产量数据和气藏参数,通过推算气藏衰减规律来估算储层中的可采天然气量。
该方法适用于气藏开发过程中产量变化较大的情况。
2. 压缩因子法压缩因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天然气储量计算方法,它通过测定天然气的压缩因子、温度和压力等参数,计算储层中的可采天然气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含硫气体和高压气藏等特殊情况。
三、重质油1. 含量法含量法是计算重质油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基于石油样品化验结果,通过测定重质油中的组分含量和密度等参数,推算储层中的可采重质油储量。
该方法适用于重质油储层中重质组分含量较高的情况。
2. 计算模型法计算模型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重质油储量计算方法,它基于石油化工和油藏工程理论,通过建立数学计算模型,推算储层中的可采重质油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重质油储层中油质较复杂和渗透率较低的情况。
总结起来,储量计算方法依据不同的油气藏特点和采收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储量估算。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应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结合其它地质和工程数据进行综合评价,以提高储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介绍的储量计算方法仅为常见的几种,随着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还会出现新的计算方法。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油藏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等方面。
在油藏工程中,常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来评估和分析油藏的性质和行为。
下面将介绍一些油藏工程常用的计算方法。
1.计算原油储量原油储量是评估一个油藏的重要参数,常用的计算方法有静态法和动态法。
静态法通过测井数据和油藏地质模型,计算储量的地质体积。
动态法则通过考虑地层渗流和流体流动的动态特性,计算储量的产油体积。
2.计算油藏含水饱和度油藏的含水饱和度是指油藏中含有的水的比例。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电测井测井曲线分析法和测井资料解释法。
通过分析不同测井曲线(如电阻率曲线、自然伽玛曲线等)的变化规律,可以计算油藏的含水饱和度。
3.计算油藏渗透率油藏渗透率是衡量油藏储层导流能力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试油法和渗透率曲线法。
试油法通过实验室试验或现场试油,测量岩心样品或井中液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流量,计算渗透率。
渗透率曲线法则通过测井曲线分析,利用渗透率曲线的特征,计算渗透率。
4.计算油藏压力与产量关系油藏的压力与产量关系是研究和预测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依据。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压力-产量分析和产能预测法。
压力-产量分析通过分析油藏生产数据和压力变化,建立压力与产量的关系。
产能预测法则通过考虑岩石物性和流体性质等因素,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方案,预测不同开发阶段的产能。
5.计算水驱油效果水驱是油藏开发中常用的一种增产方法。
计算水驱油效果是评估水驱效果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位移效率法和水驱指数法。
位移效率法通过考虑水驱后的产量与无水驱时的产量之比,计算水驱效果。
水驱指数法则通过测量水驱前后的注水压力和油井生产的工况参数,计算水驱指数。
以上介绍了一些油藏工程中常用的计算方法,涉及到油藏储量、含水饱和度、渗透率、压力与产量关系和水驱油效果等方面。
这些计算方法在油藏工程的勘探、开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和评估油藏的性质和行为。
岩性油藏储量计算-容积法
西6-7-3 西6-9 西新6-9
西6-7-2
河
西7-9
西5-7-1
西6-9-1
西5-7
直接取尖灭井点与砂岩井点的距离之半 作为砂岩尖灭点。
井点外推岩性边界
按1个或1/2个开发井距外推圈定 统计砂岩体大小,确定外推距离。
长庆油田土豆状或条带状砂体平均宽度500~600米 岩性边界则为钻遇井外推200~300米。
物性边界:
砂岩尖灭线距有效厚度井点的1/3处; 或干层井点与有效厚度井点的一半。
100
50
0
50
100
西6-8-2
漫
西6-8
溢
漫溢
西5-7-3
西9-9-1
西6-7 港新164 港164 西8-9 西新8-9 西7-8-3 西7-8 西7-8-1 西8-9-1 西6-7-4
道
西7-8-2
漫
港105
溢
西8-8-2
西新5-6 西7-7-1 西6-6-2 西5-6-3 西6-6 西8-8-1 西7-7 西8-8
二、 储量参数的确定
N = 100A · h· (1-Swi)o/Boi 含油面积 有效厚度 有效孔隙度 含油饱和度 原油密度 原油体积系数 天然气体积系数
N = 100A · h· (1-Swi)o/Boi
1. 含油面积
----具有工业性油流地区的面积。
通过圈定含油边界,确定含油范围
油水边界 含油边界 岩性边界 断层边界
河
西6-5-1
间 道
西7-7-2
西
西6-5
西7-5-1 西9-8-1 西新8-8
河
西6-4
油田常用计算公式
油田常用计算公式油田计算公式是基于油井工程学的原理和实践经验建立的数学模型,用于估算油藏的物质储量、生产能力和表现等方面的参数。
以下是一些油田常用计算公式:1.油田储量计算公式a.储量估算方法:油藏容积×有效驱替程度×体积系数×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比例系数b.储量计算公式:储量=(投产面积×平均厚度×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油密度)/1×10^62.油井产能计算公式a. 定常流动公式:Q = 2πK(Pr –Pwf) / (μ ln (r2/ri))b. 径向流动公式:Q = 1.151×10^-3KhPr(Pr –Pwf) / (μ Bo ln (r2/ri))其中,Q表示井口产能,K表示渗透率,Pr表示原始压力,Pwf表示井底流压力,μ表示油的粘度,r2和ri表示井筒和油藏半径。
3.油井液柱高度计算公式4.渗透率计算公式a. 渗透率(K)= (Q × μ ln(r2/ri)) / 2π(Pr – Pwf)b. 渗透率标准化(Kc)= (Q × μ ln(r2/ri)) / 2π(Pr –Pwf)×(Bo/Boi)其中,Q表示井口产能,μ表示油的粘度,r2和ri表示井筒和油藏半径,Pr表示原始压力,Pwf表示井底流压力,Bo表示原始油体积系数,Boi表示初始原油体积系数。
5.饱和度计算公式a.孔隙度(φ)=孔隙体积(Vp)/有效岩石体积(VT)b.含水饱和度(Sw)=(Vw/VT)×100%c.含油饱和度(So)=(Vo/VT)×100%其中,Vp表示孔隙体积,VT表示有效岩石体积,Vw表示水体积,Vo表示油体积。
6.油井自由水面计算公式a. 自由水面高度(F) = pi × R^2 × h其中,pi表示圆周率,R表示井眼半径,h表示自由水面厚度。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计算实例)
q1(t) q1(t) q0 1.46885 30.0246 44.1016m3 / d
则
t 0
q1(t)dt
30.02461.08
300
44.10161.08
300
22237.86
同理求得:
0.0000 0.0017 0.0059 0.0120 0.0198 0.0292 0.0402 0.0527 0.0595 0.0666 0.0741 0.0818 0.0900 0.0984 0.1072 0.1162 0.1257 0.1353 0.1557 0.1773 0.2000
Kro Krw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计算实例)
一.油区基本资料
1.油藏基本参数
序号 有效厚度m
孔隙度 渗透率mD
1
2.61 0.345 202.5
2
3
4
5
6
7
8
9
10
2.85 3.31 3.27 4.05 3.15 3.42 4.28 4.38 4.23
0.3552 0.3378 0.3352 0.3366 0.3328 0.3358 0.3367 0.3427 0.3438
3.注水方式的选择
选择排状注水方式进行开发.采油速度要达到3%,而排
状注水适用于高速开采油田.
4.利用排状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方法,计算相应的开发指标.
⑴计算初始产量,并根据油田产量要求确定油井数及水井数.
初始产量为
q0
KKro ( Swi )
0
P Le
A
(完整版)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目录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 (3)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 (3)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3)4、确定气井高速湍流系数相关经验公式 (4)5、表皮系数分解 (4)6、动态预测油藏地质储量方法简介 (5)6.1物质平衡法计算地质储量 (5)6.2水驱曲线法计算地质储量 (7)6.3产量递减法计算地质储量 (8)6.4Weng旋回模型预测可采储量 (9)6.5试井法计算地质储量 (10)7、油井二项式的推导及新型IPR方程的建立 (15)8、预测凝析气藏可采储量的方法 (15)9、水驱曲线 (16)9.1甲型水驱特征曲线 (16)9.2乙型水驱特征曲线 (17)10、岩石压缩系数计算方法 (17)11、地层压力及流压的确定 (18)11.1利用流压计算地层压力 (19)11.2利用井口油压计算井底流压 (19)11.3利用井口套压计算井底流压 (20)11.4利用复压计算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压恢) (22)11.5地层压力计算方法的筛选 (22)12、A RPS递减分析 (23)13、模型预测方法的原理 (24)14、采收率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25)15、天然水侵量的计算方法 (25)15.1稳定流法 (27)15.2非稳定流法 (27)16、注水替油井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34)17、确定缝洞单元油水界面方法的探讨 (38)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如果知道了气藏的原始地层压力i p 和其相应的绝对无阻流量*AOF q ,就可以用下式计算不同压力R p 下的气井绝对无阻流量:()2*i R AOF AOF p p q q =。
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指数式确定的无阻流量大于二项式确定的无阻流量,且随着无阻流量的增大两者差别越明显。
当无阻流量小于50万时,两者相差不大。
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油井的绝对无阻流量:⎪⎭⎫ ⎝⎛-=25.2b R o AOF FEp p J q (流压为0)。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b
−
)
R
b
p 特别地当 = 0 时,得 wf
Q J p p *
oo = Q AOF =
(
o
− 0.4444
R
)
b
达西公式基本数学表达式: 油井:
0.00708Kh( p − p )
q=
r
ws
µB(ln(x) − 3 / 4 + s)
总压缩系数计算公式为:
c c s c s c =
+
+
t
g gi
w wi
S B G = 43560 ×φ × (1 − ) × SCF/亩呎
w
ga
所谓单元产量,即地下原始储气量和在枯竭压力下剩余气量之差,也就是在枯竭压力下 所采出的总气量,或
S B B 单元产量= 43560 ×φ × (1 −
)×(
w
−
gi
)
ga
SCF/亩呎
因此采收率可以用下式表示:
采收率= 100(G − Ga ) = 100(Bgi − Bga ) %
数字签名人 zuoyiyin
zuoyiyin 辨别名:CN = zuoyiyin, C = CN-中国, O = cfbgc, OU = gauge 原因:我证明本文档是准确和 真实的 日期:2005.07.15 14:57:18 +08'00'
SIGN HERE
利用单点测压数据确定地层流体界面位置
o
wf
b
示为:
J p p Q
* o
=
*(
o
−
R
)
wf
则:
FE(1 − V )( p − p )2
油藏工程参数计算及图版
1.2 油气藏工程参数计算及图版1.2.1原油地面粘度与地面密度的关系原油地面粘度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即密度大原油稠。
在密度较小时,粘度随密度增大缓慢增高,当密度较大时,原油粘度显著增高。
胜利油区几个大油田如胜坨、孤岛、孤东及埕岛油田的原油地面粘度随地面密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粘度随密度的变化速度仍有所差异。
如图,1.2.2原油地下粘度和地面粘度的关系原油地下粘度是油藏工程研究中重要参数之一。
其值通常由高压物性样品测取获得。
但大量的高压物性样品取得是困难的。
为了解掌握油藏地下原油粘度,油藏工程师一般用一定数量样品的高压物性分析的地下原油粘度与容易获取的地面原油粘度做统计关系,间接地计算油藏的地下原油粘度值。
下面是胜坨油田、东辛油田、埕岛等几个油田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和地面脱气原油粘度的统计关系图。
见图12-2-1、2、3。
1.2。
3原油体积系数~油层压力、地面原油粘度~温度图一所示为综合胜利油田地层原油体积系数与压力关系曲线。
该图版是用单次脱气体积系数查在不同压力下多级脱气体积系数数据图二所示为综合胜利油田稠油地面原油粘温曲线。
该图版是用50℃地面原油的粘度查出不同温度下粘度变化数据1.2.4 天然气粘度~温度天然气的粘度取决于其组成、压力和温度。
在高压和低压下,其变化规律是截然不同的。
在国际单位制中,粘度的单位是κγ∙σ/μ2,工程上常用的单位为泊(∏α∙σ)及厘泊(X∏,μ∏α∙σ),其换算关系为:1κγ∙σ/μ2=98.1(∏α∙σ)=9810(X∏)1. 常压下(0.1M∏α)的天然气粘度在低压条件下,天然气的粘度与压力关系不大,它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分子量的增大而降低。
目前,普遍应用Xαρρ、Kοβαψσηι和Bυρροωσ发表的图版(图版1)。
常压下(0.1M∏α)的天然气粘度可以根据下式进行计算:µN0=Σψιµι(Mι)1/2/〔Σψι(Mι)1/2〕 (1)式中:µN0 常压下天然气的粘度,X∏;µι 常压下组分i的粘度,X∏;ψι 天然气中组分i的摩尔份数,%;Mι 组分i的分子量。
油藏工程统计公式汇编模板
油藏工程统计公式汇编前言油藏工程是油田开发的灵魂, 是油田开发重要学科之一, 它的任务是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动态分析效果评价、开发趋势预测、调整挖潜对策制定, 以期获得油田开发最高采收率和最佳经济效益。
在油藏工程研究中, 除借助于当今先进的技术方法外, 还经常应用常规的数理统计和类比。
为帮助油矿现场开发地质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在实际工作中的方便, 作者将三十余年收集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和发表过的统计经验公式, 按油田开发相关顺序分类整理汇编成册, 仅供使用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选用参考。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 汇编中难免有不妥和差错, 敬请使用者批评指正。
另外由于作者在收集过程中, 部分遗忘了公式提出者的姓名, 在此深表歉意。
一九九七年目录第一章储层描述参数计算第一节储层非均质性参数第二节储层物性参数计算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第三节孔隙结构描述参数第四节含油、水饱和度确定方法第五节油气层损害的评价参数第二章高压物性的统计公式第一节体积系数统计公式第二节地下流体粘度统计公式第三节地下流体密度统计公式第四节流体和岩石压缩系数统计公式第三章地质储量与可采储量计算第一节地质储量计算方法第二节采收率与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第四章井网与井网密度确定方法第一节井网控制第二节合理井网密度与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确定方法第五章油气水计量与油井产状公式第一节油气水常见的计量公式第二节油井产状公式第六章开发动态指标计算第一节速度和程度的计算第二节强度和指数的计算第三节各种压力与压差计算第四节递减率与含水上升率计算第五节各类比例系数计算第六节水侵量计算第七节周期注水参数的确定第七章开发效果评价理论计算与统计图板第一节综合含水率及耗水量大小评价第二节无因次注入, 无因次采出曲线第三节注入水利用率与图板绘制第四节注采压力系统评价方法第八章稠油藏注蒸汽热采第一节热物性参数的计算第二节注入蒸汽的利用效率计算第九章开发技术指标的预测第一节合理采油速度预测方法第二节含水与含水上升率和见水时间预测第三节产油量递减规律与产油量预测第四节油层平均地层压力的预测第五节最大排量预测附一、油藏工程常见参数代号与单位换算附二、开发效果评价的统计图板第一章储层描述中参数计算油气藏开发的对象是深埋于地下的含油气储集层, 而表征储集层特性的参数是研究、认识和评价其好坏的依据。
油气藏储量计算示例
利用地面原油测定其密度,选用不含水或者含水比较低的原油进行分析,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法确定全区的数值,对于原油密度变化比较大的油藏要分开计算。
原油体积系数的确定:利用高压物性分析资料确定,一般采用样品块数平均方法确定其平均值。
注意储量计算的单位以及所给的参数单位。
油田的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S N F )分别表示为:A b u n d a n c e r a t i o r e s e r v e s p e r u n i t v o l u m eo Ω/100(1)/o wi o oiN A h S B φρΩ==−/()100(1)/wi o oiSN F N Ah S B φρ==−/100(1)/w o or N A h S B φρΩ==−1/100(1)/p w o o or N A h S B S φρΩ==−−‘剩余储量丰度()和剩余可采储量丰度:Ω1Ω3111831118483111463101461583111863817131013516731310N135923711431114131019538X163311X1931119310173101631217201310141310N162384211051X18531X1310153311X187310X1310133311178312173中石化股份公司截止2003年12月31日,累积发现产油区块225个,已开发和未开发的含油面积3859平方千米,已开发和未开发的剩余可采储量为3738百万桶油当量,其中原油3257百万桶,天然气28876亿立方英尺。
投入开发的产油区块178个,含油面积2783平方千米,剩余可采储量为2995百万桶油当量,其中原油2786百万桶,天然气可采储量12494亿立方英尺。
1桶=158.984升1方=6.28995桶油田投入开发后,应结合开发生产过程对探明的地质储量实施动态计算。
当独立单元或者油田的主体部位全面开发3年后或者储量参数明显发生变化后,必须对储量进行复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藏工程常见计算方法
目录
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
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确定气井高速湍流系数相关经验公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表皮系数分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动态预测油藏地质储量方法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物质平衡法计算地质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水驱曲线法计算地质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产量递减法计算地质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Weng旋回模型预测可采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试井法计算地质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油井二项式的推导及新型IPR方程的建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8、预测凝析气藏可采储量的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水驱曲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甲型水驱特征曲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乙型水驱特征曲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岩石压缩系数计算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地层压力及流压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利用流压计算地层压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利用井口油压计算井底流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利用井口套压计算井底流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利用复压计算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 压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地层压力计算方法的筛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A RPS递减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模型预测方法的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采收率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天然水侵量的计算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稳定流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非稳定流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注水替油井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确定缝洞单元油水界面方法的探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
如果知道了气藏的原始地层压力i p 和其相应的绝对无阻流量*
AOF q ,
就能够用下式计算不同压力R p 下的气井绝对无阻流量
:
()2*
i R AOF AOF p p q q =。
2、 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
指数式确定的无阻流量大于二项式确定的无阻流量, 且随着无阻流量的增大两者差别越明显。
当无阻流量小于50万时, 两者相差不大。
3、 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油井的绝对无阻流量: ⎪⎭⎫ ⎝
⎛-=25.2b R o AOF FEp p J q ( 流压为0) 。
o J -采油指数, ⎪⎪⎭
⎫ ⎝⎛+-=S r r B Kh J w e o o o 5.0ln 543.0μ; R p -平均地层压力( 关井静压) , MPa;
FE -流动效率, wf R p p mS FE --
=87.01; o o
o Kh B q m μ12.2=。
油嘴产量公式一( 类达西定理推导) : ()h t o p p cd q -=2
油嘴产量公式二( 管流推导) : h t o p p ad q -=2
油嘴产量公式三( 试验+经验) :
5.02GOR d bp q t o = t
p -油压, MPa; h p -回压, MPa; d -油嘴, mm; GOR -气油比,
m 3/m 3。
参数c, a 和b 能够经过拟合得到。
4、 确定气井高速湍流系数相关经验公式
数据回归: 3878.111104706.1-⨯=K β
β-气体高速湍流系数, m -1, K -渗透率, mD 。
理论推导: g w ZT B r h γβ21210559.3⨯= B ―二项式直线关系的斜率, T ―气藏温度, K 。
5、 表皮系数分解
打
开程度表皮系数S1: ()
1ln 339.0586.1884.3498.21948.2321-++--=D h C C C C C S C -打开程度, h h p ; V H w D K K r h h =。
射孔表皮系数
S2: b D b D a r L S 1210-=, V H perf perf D K K L h L =, ()
H V perf perf
D K K h r r +=12 21lg a r a a D +=, 21b r b b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