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 F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合集下载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_F10-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_F10-2006)

1 总则1.0.1为提高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的新建和改(扩)建路基工程施工。

1.0.3公路路基应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1.0.4 公路路基施工,必须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施工。

1.0.5公路路基施工,必须遵守国家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健全职工健康安全保障体系,改善职业健康安全条件。

1.0.6公路路基施工必须遵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地貌,防止噪音和粉尘污染,对于施工废弃物必须妥善处理。

1.0.7公路路基施工,必须遵守国家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遇有文物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保护好现场,会同有关单位妥善处理。

1.0.8公路路基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1.0.9公路路基施工,在满足质量标准的前提下,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1.0.10 特殊路段路基,宜进行动态施工。

1.0.11公路路基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路床 Roadbed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0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床(0~0.30m)和下路床(0.30~0.80m)。

2.1.2路堤 Embankment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

路堤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堤和下路堤,上路堤是指路面底面以下0.80~1.50m范围内的填方部分;下路堤是指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

2.1.3 路堑 Cutting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

2.1.4填石路堤 Rock-fill embankment用粒径大于40mm且含量超过总质量70%的石料填筑的路堤。

2.1.5 土石路堤 Earth-rock embankment石料含量占总质量30%~70%的土石混合材料修筑的路堤称为土石路堤。

2.1.6 CBR(加州承载比)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表征路基土、粒料、稳定土强度的一种指标,即标准试件在贯入量为2.5mm时所施加的试验荷载与标准碎石材料在相同贯入量时所施加的荷载之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JTGT-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df

JTGT-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df


0-10
0-5



100 90-100 0-10
0-5



100 90-100

0-10
0-5



100 90-100 0-10
0-5

100 90-100



0-10


100 90-100


0-10



100 90-100

0-10




100 90-100 0-10




100 90-100 40-70





100
90-100
4.75
— — — — — 0-5 0-5 0-5 0-5 0-10 0-1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宣贯材料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
1 / 105
宣贯 提 纲
1 背景说明 2 修订内容说明 3 关键技术讲解 4 结语
2 / 105
1. 背景说明
3 / 105
1 背景说明
2007年,据交通运输部交公路发〔2007〕 378号文的要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主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 2000)的修订工作。
Ⅱ类 ≤30 ≤35 ≤20 ≤20 — — — —
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T0316 T0312 T0310 T0320
注:a对花岗岩石料,压碎值可放宽至25%。
18 / 10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宣贯材料JTG F20-2019 106页PPT文档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宣贯材料JTG F20-2019 106页PPT文档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1 一般规定 3.1.1 在原材料试验评定中,应随机选取具有足够数量的样本 进行材料试验。
3.1.2 再生材料可用于低于原路结构层位或原路等级的公路建 设,其技术指标应满足本细则的相关要求。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6.1 粗集料 表3.6.1 粗集料技术要求
注:a对花岗岩石料,压碎值可放宽至25%。
2 修订内容说明
此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
9.规范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养生方式和周期,明确 了层间结合处理的工艺措施及要求。 10.补充了再生材料在各级公路基层中使用的基本要求 。 11.强化了基层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和指标要求。
3. 关键技术讲解
3.1 总则——讲解
讲解一:本细则的适用范围
基层——包括基层、底基层,垫层参考;
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
4.1 一般规定 4.1.1 混合料组成设计应按设计要求,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混合料类型和配合比。 4.1.2 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结构形式、材料类型等因素确定材料技术要求。 4.1.3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应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8.1 材料分档应符合表3.8.1的规定。 表3.8.1 材料分档要求
注:a对一般工程可选择不少于3档备料,对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且强度要求较高时, 为了保证级配的稳定,宜选择不少于4档备料。
3.8.2 公称最大粒径为19mm,26.5mm和31.5mm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和 砾石的备料规格宜符合表3.8.2的规定。
2. 修订内容说明
2 修订内容说明
此次修订的重点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2015年8月1日起施行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2015年8月1日起施行
以便修订时研用 。
黄 山隧道连接环城南路与环城 西路 ,也使一 环线成 为真 正 的环状路 网,能大大缓解 整个 城市的交通拥堵 。
宁 波 慈溪 首 条 高 架 快 速路 将 通中 “ 五纵” 之

浙江大黄 山隧道竣工通 车
2 0 1 5年 6月 3 0号 中午 1 2时 ,市区大黄 山隧道竣 工 通车 。通 车后 ,大黄 山 隧道 连接 起 环城 南 路 和环 城 西
s t r u c t i o n .
Ke y wo r d s :g u s s a s p h a l t mi x t u r e ;a s p h a l t mo t a r ;v o i d r a t i o o f mi n e r l a p o w d e r ;v i s c o s i t y
f o r m u l a s .T he p e n e t r a i t o n o f a s p h l a t mo t a r u n d e r 6 0 % s h o u l d b e l o w e r t h a n 4 0( O . 1 m m)i n d e s i g n a n d c o n —
v o i d s r a t i o a n d i f l l e r p a r i t c l e s i z e .T h e mo t a r v i s c o s i t y w a s ma i n l y a f f e c t e d b y v o i d s r a t i o o f mi n e r a l p o w d e r ,
i f l l e r —a s p h a l t r a t i o a n d a s p h a l t v i s c o s i t y,a n d t h e s e hr t e e p a r a me t e r s c a n b e c o n v e  ̄ e d t o o n e a n o he t r hr t o u g h

新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的修订内容

新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的修订内容

为指导后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我监理组工地试验室特组织试验室内部人员对《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进行学习。

学习人员签名:日期:新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的修订内容1.提高了基层用粗集料的压碎值指标要求,增加了软石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粉尘含量等指标。

2.增加了细集料技术要求。

3.增加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基层混合料生产时材料分档的数量要求和规格要求。

粒径尺寸与筛孔尺寸对应表4.提出采用间断、密实型的级配构成原理,改进无机结合料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等材料的级配设计方法。

①无机结合料材料的组成设计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

目标配合比设计中应选择不少于5个结合料剂量,分别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并测定技术性能(90d或180d龄期弯拉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剂量。

②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级配范围注:在不影响混合料性能的前提下,允许有2%-3%的超粒径含量。

4.增补了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的技术要求。

5.补充完善了级配碎石材料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

6.提高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强度标准,增加了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设计内容与要求。

①在目标配合比设计中,增加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验证所用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90d或180d龄期弯拉强度关系。

②在生产配合比中,拌合设备的调试和标定应包括料斗称量精度的标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和拌和设备加水量的控制。

按各档材料的比例关系,设定相应的称量装置,调整拌合设备各料仓的进料速度。

通过混合料中实际含水率的测定,确定施工过程中水流量计的设定范围。

7.提高了基层和底基层施工压实度标准。

基层材料压实标准注:采用每天现场取样的室内重型击实试验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作为压实度评价标准密度,不少于3次平行试验,且相互之间的最大干密度差值不大于0.02g/cm3。

底基层材料压实标准8.提高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拌合设备和工艺要求。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T F20-20153配合比设计说明(3.0%水稳底基层)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T F20-20153配合比设计说明(3.0%水稳底基层)

配合比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合同段施工桩号为K126+820~K127+950。

主线底基层结构设计总厚度32cm,分两层施工。

匝道30cm,分两层施工。

二、试验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范》(JTG E30-2005)6、《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7、《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第三分册路面工程及交通安全设施(第二版)》8、本路段《路面工程施工图设计》9、《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1110、《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 1345-20051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199912、《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 2419-2005三、原材料指标1、水泥:永安万年牌P·P 32.5,3d抗压强度16.8MPa、3d抗折强度3.9MPa;初凝244min、终凝369min;细度0.4%;安定性合格。

2、集料:粗集料及石屑产地为吉口碎石场;各项指标如下表1:3、水:饮用水,符合拌和要求。

四、设计步骤1、根据当地材料特点和技术要求,优化设计混合料级配,构造4条级配曲线(1、2、3、4)号级配线如表1,并分别对4条级配线进行混合料重型击实试验和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如表2)结合并根据以往工程经验选取1号级配线为目标级配曲线;2、选定目标级配曲线后,对各档材料进行筛分,确定其筛分平均值及相应的变异系数如表3,并按2倍标准差计算出各档材料筛分级配的波动范围如表4-7;表6 (4.75-9.5)mm矿料的上、下波动限表7 (0-4.75)mm矿料的上、下波动限3、根据表1的数据,合成各档料的比例,如表8,相应的合成级配如表9.4配的波动范围(如表10),试验成果如表11.5料重型击实试验和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JTGT F20-201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201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2.1m,按1/3错轮碾压,压路机从路的一侧 走到另一侧,需要走(11-2.1)/0.7≈13个 来回,相当于大部分碾压3遍。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1 一般规定 3.1.1 在原材料试验评定中,应随机选取具有足够数量的样本 进行材料试验。
3.1.2 再生材料可用于低于原路结构层位或原路等级的公路建 设,其技术指标应满足本细则的相关要求。
注:a对花岗岩石料,压碎值可放宽至25%。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6.2 基层、底基层的粗集料规格要求宜符合表3.6.2的规定。
规格 名称
G1 G2 G3 G4 G5 G6 G7 G8 G9 G10 G11
工程 粒径 (mm) 20-40 20-30 20-25 15-25 15-20 10-30 10-25 10-20 10-15 5-15 5-10
2 修订内容说明
此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
9.规范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养生方式和周期,明确 了层间结合处理的工艺措施及要求。 10.补充了再生材料在各级公路基层中使用的基本要求。
11.强化了基层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和指标要求。
3. 关键技术讲解
3.1 总则——讲解
讲解一:本细则的适用范围
基层——包括基层、底基层,垫层参考;
3~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3.5~4.5
3~4
2.5~3.5
5~7
4~6
3~5
强度的均值、变异系数和代表值
半刚性材料强度标准无上限。 控制强度代表值,不仅控制强度的平均水平,
更是控制施工的均匀性。
平均值(MPa) 5.45 6.00 6.65 7.45
变异系数 5% 10% 15% 20%
代表值(MPa) 5.00 5.01 5.01 5.00

JTGTF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F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2 修订内容说明
共分8章和4个附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原材料要求 4 混合料组成设计 5 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 6 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他 7 填隙碎石施工技术要求 8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 附录A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级配设计 附录B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等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附录C 回弹弯沉值的计算 附录D 质量检验的统计分析计算
2. 修订内容说明
2 修订内容说明
此次修订的重点
在总结十余年来公路基层施工技术发展经验和相关科研 成果的基础上,经分析论证和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以提 高基层施工质量均匀性为核心,以修建耐久性路面基层为目 标,吸收了近些年在基层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成熟的新 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完成本细则的修订工作。
2013年7月,按照“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 管理导则”(JTG A02-2013)的要求及部公路局 审查意见,原“规范”修改为《公路路面基层施 工技术细则》。
1 背景说明
原规范施行15年来,对指导我国公路路面基 层施工,保证路面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
1 背景说明
本标准于2007年开始搜集国内外资料,进行有关调研。 2007年6月完成编制大纲。 2008年12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2010于2月形成送审讨论稿。 2010年11月形成送审稿。 2013年1月形成总校稿。 2013年4月形成报批稿。 2015年8月1日正式实施。
注:a对花岗岩石料,压碎值可放宽至25%。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6.2 基层、底基层的粗集料规格要求宜符合表3.6.2的规定。
规格 名称
G1 G2 G3 G4 G5 G6 G7 G8 G9 G10 G11
工程 粒径 (mm) 20-40 20-30 20-25 15-25 15-20 10-30 10-25 10-20 10-15 5-15 5-10

新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的修订内容

新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的修订内容

为指导后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我监理组工地试验室特组织试验室内部人员对《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进行学习。

学习人员签名:日期:新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的修订内容1.提高了基层用粗集料的压碎值指标要求,增加了软石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粉尘含量等指标。

2.增加了细集料技术要求。

3.增加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基层混合料生产时材料分档的数量要求和规格要求。

4.提出采用间断、密实型的级配构成原理,改进无机结合料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等材料的级配设计方法。

①无机结合料材料的组成设计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

目标配合比设计中应选择不少于5个结合料剂量,分别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并测定技术性能(90d或180d龄期弯拉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剂量.②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级配范围4.增补了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的技术要求。

5.补充完善了级配碎石材料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

6.提高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强度标准,增加了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设计内容与要求。

①在目标配合比设计中,增加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验证所用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90d或180d龄期弯拉强度关系。

②在生产配合比中,拌合设备的调试和标定应包括料斗称量精度的标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和拌和设备加水量的控制.按各档材料的比例关系,设定相应的称量装置,调整拌合设备各料仓的进料速度.通过混合料中实际含水率的测定,确定施工过程中水流量计的设定范围。

7.提高了基层和底基层施工压实度标准.度,不少于3次平行试验,且相互之间的最大干密度差值不大于0。

02g/cm3.8.提高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拌合设备和工艺要求。

①装水泥的料仓应密闭、干燥,同时内部应装有破拱装置.对高速公路,水泥料仓应配备计重装置,不宜通过电机转速计量水泥的添加量。

②气温高于30℃时,水泥进入拌缸温度宜不高于50℃;高于50℃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JTGF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勘误

JTGF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勘误
压实度
6~10处
符合规定
标准值-4%
颗粒组成
2~3
规定级配范围
弯沉值
每车道40~50个测点
按附录C所得的弯沉标准值

填隙碎石
压实度(固体体积率)
6~10处
基层:85%
82%
底基层:高速和一级公路85%,其他公路83%
82%(80%)
弯沉值
每车道40~50个测点
按附录C所得的弯沉标准值

水泥、石灰、石灰粉煤灰、石灰粉煤灰等稳定细粒材料
(mm)
筛 孔 尺 寸(mm)
63
53
19
16
1
30~60
100
25~60

0~15

0~5


2
25~50

100

25~50
0~15

0~5

3
20~40


100
35~37

0~15

0~5
表中20~40mm工程粒径的筛孔通过率35~37错误,应改为35~70。
JTGF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勘误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1.表中材料类型“石灰粉煤灰”改为“水泥粉煤灰”。
2.表修改较多,请直接替换下表。
表质量合格标准值
工程类别
检查项目
检查数量a
标准值
极限低值
无结合料底基层
压实度
6~10处
96%
92%
弯沉值
每车道40~50个测点
按附录C所得的弯沉标准值

级配碎石(或砾石)
注:a以每天完成段落为评定单位时,检查数量可取低值,以lkm为评定单位时,检查数量应取高值。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2019新)162页word文档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2019新)162页word文档

JTG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F20-201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Roadbases 2019- 05-19 发布2019-08-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Roadbases JTG/T F20-2019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实施日期: 2019 年08 月01 日ι9飞交通去版社肤彷有限芯'司标准类型:标准名称:标准编号:主编单位:责任编辑:出版发行:地址:网址:销售电话:总经销:经销:印刷:图书在版编目(CIP) 数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2019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编.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9. 7ISBN 978-7-114-12367-21 . ①公…II. ①交…皿①路面基层一道路工程工程施工技术规范N.( U416.2-6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19 )第134419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9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吴有铭李农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00011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外馆斜街3 号http://ccpress.cOffi(010)59757973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发行部各地新华书店北京市密东印刷有限公司开本: 880 x 1230 1116印张: 5.5于.....数: 124 千版次: 2019 年7 月第l 版j;p 次: 2019 年7 月第l 次印刷书号: ISBN 978-7-114-12367-2:ii二『价: 45.00 元(有印刷、装订质量问题的图书,由本公司负责调换)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第21 号主七口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的公告现发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 20 15) ,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19 年8 月1 日起施行,原《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 -2000) 同时废止。

深度解析《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深度解析《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深度解析《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深度解析《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于2015年5月19日发布,2015年8月1日正式实施,原《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同时废止。

这本细则颠覆了以往我们对于半刚性基层的一贯看法,用震撼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下面,我从设计的角度,对这本细则进行深度解构,或许会让大家越来越糊涂。

但是,作为技术一线的人员,我们都是规范派,规范怎么说,我们就怎么执行,就算错了也执行。

1、从字面上来看,这本是推荐性的细则。

2、编排体系作了调整,将原规范按照材料类型编写的体例,改为按照施工流程编写。

3、重申了沥青路面的设计理念:“强基、薄面、稳土基”。

4、本次细则依然没有列入固化剂的内容,因为固化剂品种繁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总结。

实际应用固化剂时,不但要检测7d强度,还要进行抗压模量、弯拉模量、环境耐久性等评价。

5、提高了基层粗集料压碎值要求,并增加了软石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和粉尘含量。

尤其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基层粗集料达到了面层的要求,为一体化备料扫清了技术障碍。

此外,花岗岩的压碎值比较大,所以极重、特重交通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调整了花岗岩压碎值要求。

6、强调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

这是为了提高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所谓单一粒径,即在相邻筛孔间剩余的质量占总质量85%以上。

7、本次细则推荐重型压实法,批评了振动成型压实法。

这与很多省份在积极推进振动成型法很不一致。

细则不推荐振动成型法,基于以下几个理由:1)对于半刚性基层,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这两个参数,对于强度和抗裂性有直接关系,而这两种方法如果压实功相同,得到这两个参数结果差不多,所以这两种方法无所谓优劣。

2)细则认为,工程界产生振动压实方法比重型击实的强度高、水泥剂量低、抗裂性好的观点,关键原因为两个试验方法压实功不等效,常常是振动压实功大于重型击实功。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2015新)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2015新)

JTG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Roadbases 2015- 05-19 发布2015-08-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Roadbases JTG/T F20-2015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实施日期: 2015 年08 月01 日ι9飞交通去版社肤彷有限芯'司标准类型:标准名称:标准编号:主编单位:责任编辑:出版发行:地址:网址:销售电话:总经销:经销:印刷:图书在版编目(CIP) 数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2015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编.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5. 7ISBN 978-7-114-12367-21 . ①公…II. ①交…皿①路面基层一道路工程工程施工技术规范N.( U416.2-6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15 )第134419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吴有铭李农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00011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外馆斜街3 号(010)59757973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发行部各地新华书店北京市密东印刷有限公司开本: 880 x 1230 1116印张: 5.5于.....数: 124 千版次: 2015 年7 月第l 版j;p 次: 2015 年7 月第l 次印刷书号: ISBN 978-7-114-12367-2:ii二『价: 45.00 元(有印刷、装订质量问题的图书,由本公司负责调换)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第21 号主七口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的公告现发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 20 15) ,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15 年8 月1 日起施行,原《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 -2000) 同时废止。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宣贯材料JTG F20-2019精品文档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宣贯材料JTG F20-2019精品文档

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
4.1 一般规定 4.1.1 混合料组成设计应按设计要求,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混合料类型和配合比。 4.1.2 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结构形式、材料类型等因素确定材料技术要求。 4.1.3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应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
2. 修订内容说明
2 修订内容说明
此次修订的重点
在总结十余年来公路基层施工技术发展经验和相关科研 成果的基础上,经分析论证和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以提 高基层施工质量均匀性为核心,以修建耐久性路面基层为目 标,吸收了近些年在基层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成熟的新 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完成本细则的修订工作。
2 修订内容说明
共分8章和4个附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原材料要求 4 混合料组成设计 5 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 6 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他 7 填隙碎石施工技术要求 8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 附录A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级配设计 附录B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等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附录C 回弹弯沉值的计算 附录D 质量检验的统计分析计算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8.1 材料分档应符合表3.8.1的规定。 表3.8.1 材料分档要求
注:a对一般工程可选择不少于3档备料,对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且强度要求较高时, 为了保证级配的稳定,宜选择不少于4档备料。
3.8.2 公称最大粒径为19mm,26.5mm和31.5mm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和 砾石的备料规格宜符合表3.8.2的规定。
更是控制施工的均匀性。
基层强度对层间结合的影响
层间抗间 强度(kPa)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正文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正文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1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其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施工的各级新建或改建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也适用于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的碾压混凝土路面工程。

1.0.3 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根据合同及设计文件、施工现场所处的气候、水文、地形等环境条件,选择满足质量指标要求、性能稳定的原材料,确定配合比、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1.0.4 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

1.0.5 混凝土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路面水泥混凝土满足路面摊铺工作性、弯拉强度、表面功能、耐久性及经济性等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材料。

2.0.2 滑模铺筑采用滑模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其特征是不架设边缘固定模板,能够一次完成布料摊铺、振捣密实、挤压成形、抹面修饰等混凝土路面摊铺功能。

2.0.3 轨道铺筑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4三辊轴机组铺筑采用振捣机、三辊轴整平机等机组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5 小型机具铺筑采用固定模板,人工布料,手持振捣棒、振动板或振捣梁振实,棍杠、修整尺、抹刀整平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6 碾压混凝土路面铺筑采用特干硬性水泥混凝土拌合物,使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压路机械碾压密实成形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7 真空脱水工艺混凝土路面摊铺后,随即使用真空泵及真空垫等专用吸水装置,将新铺筑路面混凝土中多余水分吸除的一种面层施工工艺。

2.0.8 工作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筑、振捣、成形、抹平等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JTG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勘误

JTG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勘误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1.
2.
表8.5.6质量合格标准值
工程类别
检查项目
检查数量a
标准值
极限低值
无结合料底 基层
压实度
6〜10处
96%
92%
弯沉值
每车道40〜50
个测点
按附录C所得的 弯沉标准值

级配碎石(或 砾石)
压实度
6〜10处
符合规定
标准值-4%
颗粒组成
2〜3
规定级配范围
弯沉值
每车道40〜50
标准值-4%
底基层:付表
5.1.9要求
水泥或石灰剂量
(%
3〜6处
设计值
水泥:设计
值%
石灰:设计
值%
水泥、石灰、 石灰粉煤灰、 水泥粉煤灰
等稳定中、粗 粒材料
压实度
6〜10处
基层:符合表
5.1.8要求
标准值-4%
底基层:付合表
5.1.9要求
颗粒组成
2〜3
规定级配范围
水泥或石灰剂量
(%
3〜6处
设计值
设计值%
注:a以每天完成段落为评定单位时,检查数量可取低值,以lkm为评定单位时,检查
数量应取高值。
3.
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P53~54
表7.2.5
项次
工程粒径
(mrh
筛孔尺寸(mrh
63
53
19
16
1
30〜60
100
25〜60
——
0〜15
——
0〜5
——
——
2:
25〜50
——
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8 确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最大干密度指标时宜采用 重型击实方法,也可采用振动压实方法。
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
4.2 强度要求 4.2.3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验证所用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 强度与90d或180d龄期弯拉强度的关系。 4.2.4 水泥稳定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应符合表4.2.4 的规定。
3~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3.5~4.5
3~4
2.5~3.5
5~7
4~6
3~5
强度的均值、变异系数和代表值
半刚性材料强度标准无上限。 控制强度代表值,不仅控制强度的平均水平,
更是控制施工的均匀性。
平均值(MPa) 5.45 6.00 6.65 7.45
变异系数 5% 10% 15% 20%
代表值(MPa) 5.00 5.01 5.01 5.00
原材料单一粒径筛分备料
粗集料单一粒级专用筛分机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7.3 细集料规格要求应符合表3.7.3的规定。
表3.7.3 细集料规格要求
规格
工程粒径
名称
(mm)
9.5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4.75
2.36
1.18 0.6 0.3 0.15
XG1
3~5
100 90~100
2. 修订内容说明
2 修订内容说明
此次修订的重点
在总结十余年来公路基层施工技术发展经验和相关科研 成果的基础上,经分析论证和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以提 高基层施工质量均匀性为核心,以修建耐久性路面基层为目 标,吸收了近些年在基层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成熟的新 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完成本细则的修订工作。
中、轻交通 3.0~5.0 2.0~4.0 2.0~4.0 1.0~3.0
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
4.2 强度要求
4.2.5碾压贫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低于7MPa,且宜不高于10MPa。 2 水泥剂量宜不大于13%。 3 需要提高材料强度时,应优化混合料级配,并验证混合料收缩 性能、弯拉强度和模量等指标。
基层强度对层间结合的影响
水泥剂量
2% 4% 6% 8%
最佳含水量 (%) 4.9 5.05 5.05 5.25
最大干密度 (g/cm3)
2.448 2.462 2.475 2.485
样本量
9 9 9 9
强度平均值 (MPa) 1.86 4.33 7.33 10.42
标准差
0.20 0.34 0.39 0.57
注:a对花岗岩石料,压碎值可放宽至25%。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6.2 基层、底基层的粗集料规格要求宜符合表3.6.2的规定。
规格 名称
G1 G2 G3 G4 G5 G6 G7 G8 G9 G10 G11
工程 粒径 (mm) 20-40 20-30 20-25 15-25 15-20 10-30 10-25 10-20 10-15 5-15 5-10
4.1.6 生产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1 确定料仓供料比例。 2 确定水泥稳定材料的容许延迟时间。 3 确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曲线。 4 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
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
4.1.7 施工参数确定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1 确定施工中结合料的剂量。 2 确定施工合理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 3 验证混合料强度技术指标。
正确认识“强度”的概念
强度的高低不能反映混合料的所有性能的好坏。半刚性材 料设计绝不仅仅是强度设计。
R7是施工施工质量过程化控制的一个必要环节,但也不能 替代其它质量评定。
新旧基层材料强度对比表(水泥稳定材料)(MPa)
交通等级 原基层规范 现行设计规范 此次修订基层规范
特重交通 重交通 中交通 轻交通
2 修订内容说明
共分8章和4个附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原材料要求 4 混合料组成设计 5 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 6 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他 7 填隙碎石施工技术要求 8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 附录A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级配设计 附录B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等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附录C 回弹弯沉值的计算 附录D 质量检验的统计分析计算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宣贯材料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
宣贯 提 纲
1 背景说明 2 修订内容说明 3 关键技术讲解 4 结语
1. 背景说明
1 背景说明
2007年,据交通运输部交公路发〔2007〕 378号文的要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主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 2000)的修订工作。
确定技术标准
当地材料特点
确定稳定材料
原材料检验
目标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
施工参数确定
结合料检验 被稳定材料检验 其他材料检验
级配优化
确定结合料剂量 确定合理含水率 确定最大干密度
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
4.1.5 目标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1 选择级配范围。 2 确定结合料类型及掺配比例。 3 验证混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
结构层 基层 底基层
表4.2.4 水泥稳定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极重、特重交通 5.0~7.0 4.0~6.0 3.0~5.0 2.5~4.5
重交通 4.0~6.0 3.0~5.0 2.5~4.5 2.0~4.0
0~15
0~5 — — —
XG2
0~3

100
90~100
— —— —
XG3
0~5Biblioteka 100 90~100—
— —— —
0.075 —
0~15 0~20
公称粒径 (mm)
2.36~4.75 0~2.36 0~4.75
3.7.4 对0~3mm和0~5mm的细集料应分别严格控制大于2.36mm和4.75mm材料 含量。对3~5mm的细集料应严格控制小于2.36mm的材料含量。
2 修订内容说明
此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
4.增补了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的技术要求。 5.补充、完善了级配碎石的材料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 6.调整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强度标准,增加了目标 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的设计内容与要求。 7.提高了基层和底基层施工压实度标准。 8.提高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拌和设备和工艺要求。
变异系数
10.5% 7.9% 5.3% 5.5%
代表值 (MPa)
1.54 3.76 6.70 9.49
层间抗间强度(kPa)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00
2.00
4.00
6.00
半刚性基层强度(MPa)
8.00
10.00
抗压强度与弯拉强度的关系
抗压强度 弯拉强度(90天)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53
37.5
31.5
26.5
19.0
13.2
9.5
100 90-100 —

0-10
0-5


100 90-100

0-10
0-5



100 90-100 0-10
0-5



100 90-100

0-10
0-5



100 90-100 0-10
0-5

100 90-100
3.7.5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5%,二 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20%。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8.1 材料分档应符合表3.8.1的规定。 表3.8.1 材料分档要求
层位
基层 底基层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极重、特重交通 重、中、轻交通
≥5
≥4
≥4
≥3或4a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 路
≥3或4a ≥3
注:a对一般工程可选择不少于3档备料,对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且强度要求较高时, 为了保证级配的稳定,宜选择不少于4档备料。
3.8.2 公称最大粒径为19mm,26.5mm和31.5mm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和 砾石的备料规格宜符合表3.8.2的规定。
2.1m,按1/3错轮碾压,压路机从路的一侧 走到另一侧,需要走(11-2.1)/0.7≈13个 来回,相当于大部分碾压3遍。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1 一般规定 3.1.1 在原材料试验评定中,应随机选取具有足够数量的样本 进行材料试验。
3.1.2 再生材料可用于低于原路结构层位或原路等级的公路建 设,其技术指标应满足本细则的相关要求。
2013年7月,按照“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 管理导则”(JTG A02-2013)的要求及部公路局 审查意见,原“规范”修改为《公路路面基层施 工技术细则》。
1 背景说明
原规范施行15年来,对指导我国公路路面基 层施工,保证路面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
1 背景说明
本标准于2007年开始搜集国内外资料,进行有关调研。 2007年6月完成编制大纲。 2008年12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2010于2月形成送审讨论稿。 2010年11月形成送审稿。 2013年1月形成总校稿。 2013年4月形成报批稿。 2015年8月1日正式实施。
2 修订内容说明
此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
1.提高了基层用粗集料的压碎值技术要求,增加了软石 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粉尘含量等指标;增加了细集料 技术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