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地理 第五节《黄土高原》
中图版七下地理 7.5黄土高原 课件 (共25张PPT)
C.水土流失较严重
D.土壤盐碱化较严重
4.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
A.冰川作用 B.地震作用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5.以下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正确的是( )
①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且多暴雨,冲刷严重 ②土质疏 松干燥,极易渗水 ③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护 ④开发 历史久、过度放牧、不断开荒种地等人类活动加剧
分布的面积和厚度,
都居世界之冠。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 最大的黄__土__覆_盖__区__。
海拔 面积 黄土厚度
黄土剖面
1000--2000米 50万平方千米 100米以上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2.黄土高原的成因 “风成说” 认为,在很早以前,强劲的偏北
风把中亚、蒙古沙漠和戈壁上的细小粉砂、尘土 一直吹到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堆积起来。
考阅
:读
造课
成本
黄,
土结
什 么 ?
高 原 水 土
合 图 片 及
流你
失的
的了
原解
因,
是思
自 降水(气候)因素 然 因 素 黄土土质特征
黄土高原植被特 征
降水集中在夏季,并且多为暴雨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易溶于水
植被稀疏,覆盖率低
开发历史久,人口增长快
人为因素
过度开垦,陡坡开荒 过度放牧、滥砍滥伐
采石、开矿、修路、修建窑洞等工程 项目造成水土流失
思考:
❖ 黄土高原 严重的水 土流失会 造成哪些 危害?
如果水土流失继续 发展,有那么一天, 不仅耕地没有了, 村庄也不知道该搬 到哪里!
(1)对黄土高原的自然坏境:
地形更加破碎。 气候条件更加恶劣,泥沙淤 积堵塞河道,旱涝灾害频繁。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具有独特的地貌、土壤和生态环境。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措施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概念有所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感兴趣,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
2.掌握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植被、气候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特点。
2.视频资料:播放有关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
3.实地考察:学生参观当地类似的地貌区域,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黄土高原治理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的多媒体课件。
2.实地考察地点:联系当地相关部门,确定实地考察地点。
3.案例资料:收集黄土高原治理的成功案例。
4.小组讨论话题:制定小组讨论的话题和评分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让学生了解其基本知识。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7章 第五节 《黄土高原》 课件
• 沟壑纵横的黄土 高原
• 黄土高原丰富 的矿产资源
黄土高原的矿产资源
黄土高原的地下埋藏
着煤炭、有色金属等多种
黄 土
矿产资源。晋、陕、内蒙
高 原
源 分
为“乌金三角”。这里煤炭
布 示
储量大,煤质好,开采成
意 图
本低,运输方便,是21世
纪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
•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 原
黄土高原景观
黄土高原植被稀少,黄土地貌景观多种多样。
塬
墚
峁
• 沟壑纵横的黄土 高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是我国水土流 失最严重的地区。要使黄河的泥沙减少, 关键是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造成了 土地贫瘠、旱涝灾害 频繁,严重制约着整 个黄土高原社会、经 济、文化的发展。治 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 植树种草、修建梯田、 建淤地坝等。
黄土高原煤炭资源的开发
原煤运出来
转换为煤气输出来
• 黄土高原丰富 的矿产资源
发电送出来
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 矿区及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黄土风情
窑 洞
• 知识拓展
信 天 游 安 塞 腰 鼓
• 随堂练习
1.下列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水网稠密,湖泊星罗棋布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表崎岖,多喀斯特地貌
2.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关键因
素是( )
①干旱;②洪涝;③寒潮;④水土流失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五节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高原之殇
高原之源
01Leabharlann 02 01高原之情
03
高原之梦
04
一、高原之源/魂
黄土高原在哪里,包含 哪些地区?
在远古社会结束之时,黄土高原 孕育了两大部落(炎帝部落+黄帝部 落),最终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群体— —炎黄民族集团,中华儿女有了第一 个称号“炎黄子孙”。他们以其强大 的凝聚力与包容性促成了多元统一文 化体系的形成,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壮 大进程。
四、高原之梦
区域发展 与生活质 量提高
绿色之梦 富裕之梦 文明之梦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45万 km2,占总面积的70.9%,每年向下游 输沙量约达12.8亿吨,占黄河向下游 输沙量的80%。水土流失降低土地 资源生产能力,严重破坏农田,也 使旱灾不断加剧,林草地比例严重 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制约当地经济 发展。如何恢复高原的生态环境是 历代高原儿女的梦想。脆弱的黄土 地上富集了大量的能源矿产资源, 数以千计的高原儿女期盼美好环境 与富裕生活,进一步实现文明之梦 ,达成自己心中的中国梦。
高原之殇—探究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低 实验四:植被覆盖率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实验结论:在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土质相同的条件下,植被覆盖率越
,
水土流失越严重
高原之殇—探究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中国主要地形区图
高原之殇—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土
壤
黄土特点: 直立性强,土质疏松,遇水易溶解、
*
崩塌,在干季也易被风侵蚀
*
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高原之殇—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植 被
黄土高原位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生态脆弱,植被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7.5黄土高原-中图版
白羊肚头巾红腰 带
安塞腰鼓
第五节 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
第五节 黄土高原
1.在地形图上,读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并用景 观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2.阅读图片和文字材料,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及其造成的后果,探讨治理黄
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干旱的主要措施;
3.了解黄土高原丰富的能源资源和主要的煤矿。
暴雨。
第五节 黄土高原
自然原因之①降水特征: 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降水强度大。)
(1)水土流失的成因:
材料二:黄土高原土质松散,垂 直节理发育,干燥时坚如岩石, 遇水则容易溶解。黄土对流水的 抵抗力弱,易受侵蚀,一旦土面 天然植被遭受破坏和大面积土地 被开垦,土壤侵蚀现象就会迅速
蔓延发展。
自然原因之②土质特征: 土质疏松,易受侵蚀。
第五节 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经纬度 位置
经度范围:103°E-114°E 纬度范围:34°N--40°N
第五节 黄土高原
四至点
东起:①太行山 西至:②乌鞘岭 南至:③秦岭 北抵:④古长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所跨的 主要省区
附近主要 地形区
A:山西省 B:陕西省 C:甘肃省 D:宁夏回族自治区
北部:内蒙古高原 西部:青藏高原 东部:华北平原
植被稀疏, 覆盖率低。
水土流失
土质特征
土质疏松, 易受侵蚀 。
地形特征 地表破碎,
多沟谷。
第五节 黄土高原
人类活动
1.开发历史久 2.人口增长快 3.不断开荒种地 4.过度放牧 5.开采矿产资源 6.修路
我国水土流失 最严重的地区!
中图版地理七下第7章第五节 《黄土高原》 教案
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3.了解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4.了解黄土高原主要的矿产资源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4.黄土高原主要的矿产资源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照片让学生对比流经黄土高原前后黄河水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P2 2.让学生在地图上观察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回忆:黄土高原属于北方地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
强调: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
P33.利用相关图片,分别介绍塬、墚、峁等黄土高原地貌,并引导学生总结黄土高原地貌的基本特征,强调:沟壑纵横、植被稀少。
由此引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P44.强调: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要使黄河的泥沙减少,关键是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P55.简述水土流失的危害。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多个角度提出防治措施,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P66.利用“黄土高原煤炭资源分布示意图”,说明黄土高原煤炭资源丰富,重点介绍“乌金三角”,强调山西省煤炭资源尤其丰富。
P77.结合图文资料,简述黄土高原煤炭资源的多种开发形式。
强调: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P88.知识拓展:引导学生回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色民居,并结合图文资料,简单介绍其他黄土风情。
P92.随堂练习(点学生口答,教师进行点评)。
P103.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7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五节黄土高原一.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1.位置2.范围二. 黄土高原的地貌1.地貌类型2.地貌特征三.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原因2.防治措施四.黄土高原的矿产资源1.种类2.分布3.开发。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认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认知。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掌握。
3.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特点及其成因。
2.运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
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2.教学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黄土高原地区的人类活动案例。
3.地图: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图。
4.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和思考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提问:“你们听说过黄土高原吗?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2.呈现(15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等。
同时,介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如植被稀少、土壤贫瘠等。
3.操练(15分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黄土高原》课件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6、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
B.资源缺乏,特缺煤炭
C.人多地少
D.生态建设已步入良性循环
7、下列景观图位于黄土高原的有(双项选择)
8、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内___蒙__古__高__原__(高原) B太___行__山______ (山脉) C__秦__岭_______ (山脉) D__黄__河_______ (河流)
2、黄土来源——风成说
水成说
风成说
3、黄土高原特征
沟谷
黄土林
黄土柱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水土流失
完成P90讨论活动题。
降水特征 夏秋多,冬春少,
夏季多暴雨
植被特征 植被稀少
土质特征 直立性强,土质疏松
水土流失
人类活动
• 开发历史久 • 人口增长快 • 不断开荒种地 • 过度放牧
4、水土流失的危害
三、黄土高原丰富的矿产资源
1、“乌金三角” 晋、陕、内蒙古接壤的地区
2、特点 • 煤质好 • 埋藏浅 • 可露天开采 • 开采成本低
出现的问题
有些地方的小煤炭开发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业内人士痛 惜地称之为“猴子吃苹果”——咬一口就扔,数以百亿吨计的资 源在挑肥拣瘦的开采过程中被白白扔掉。
2020/6/29
黄土高原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黄土高原在我国的位置 位于我国中部,包括山西、
陕西、河南、宁夏、甘肃、青 海等省份。
一、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乌鞘岭
古长城
秦岭
太
1、范围
行
东起太行山脉,西
山
脉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4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关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教学设计。
教材通过介绍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貌、土壤、气候等特点,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材还包括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中国的地形、气候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形成原因等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帮助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具体的治理措施和生态保护可能还不够清晰。
三. 教学目标1.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貌、土壤、气候等特点,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2.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能够识别黄土高原的地貌类型。
3.了解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4.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
3.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4.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和生态保护。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地貌特征。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3.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和生态保护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等。
2.教学案例:关于黄土高原的案例资料。
3.小组讨论材料:治理措施和生态保护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貌、土壤、气候等特点,呈现黄土高原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中图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五节 黄土高原
二、单项选择:
1.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C )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2.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是我国的:( B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三、双项选择 1.下列省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 CD) A.安徽 B.青海 C.山西 D.陕西 2.下列城市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 AB ) A.太原 B.银川 C.石家庄 D.合肥 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CD)
乌鞘岭 宁 夏
甘 肃
古长城 陕 西
山 西太
行 山
秦岭
世界之最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 盖厚度大多在100米 以上,最大厚度可达 200多米。黄土分布 的面积和厚度,都居 世界之冠,是世界上 最大的黄土覆盖区。
想一想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 形成的?
中亚、蒙古
戈壁 沙漠
“风成说”
太行山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上 的地貌景观
地表裸露, 植被稀少
过牧滥牧、 乱砍滥伐、
人 陡坡开荒 为 因 修路 素
采矿
讨 论
水土流失会造成哪些后果?
1.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造成土地贫瘠,旱 涝灾害频繁;
2.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耕地面积减少;
3.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地 上河”。
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一、填空题: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东至 太行山 ,西抵 乌鞘 岭,北
黄土墚
黄土塬 黄土峁
黄土塬
桌状,表面平坦宽 广,面积大,边缘坡面 上沟壑众多。
黄土高原(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册(中图版)
基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处于领先地位,
其主要原因是_京__津__地__区__高_等__院__校__众__多_,__技__术__力__量_雄__厚__。
(3)到了黄土高原,同学们住进当地的特色民居___窑__洞___,并考察了
高原地貌,证实当地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水__土__流_失__,通过讨论提出了 治理该环境问题的一些建议:___植__树__种__草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阴影区( )
A.主要分布在晋、秦、宁、冀 B.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
C.位于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南 D.河网密布,短小而湍急12
.造成文中描述“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
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土层疏松②夏季多暴雨③河流结冰④植被稀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风吹来的黄土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5 风吹来的黄土
风吹来的黄土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5 风吹来的黄土
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关于黄上高原 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即认为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③黄土峁
黄土峁,指单个的黄土丘陵。峁的 横剖面呈椭圆形或圆形,顶部有的 为平顶,略呈穹起,四周多为凸形 坡,坡长较短,坡度变化比较明显, 主要分布在高原沟壑区。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 地貌
④黄土川
沟谷进一步发育成川,川是黄 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 地方。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 地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黄土高原披绿 2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说课稿2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认识相对较为模糊。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生态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原因,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结合生活实际,生动形象地展示黄土高原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等基础知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黄土高原的特点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实践应用: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现状,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议。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4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一、课标分析根据中图版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本节需要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貌景观等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实验法、读图法等多种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本节作为区域地理分析的常用实例,在历年历版本的初高中教材中均有涉及。
在本书中,黄土高原作为第一个区域分析的实例,为后面几节的区域分析做好了铺垫。
同时本节又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内容,在历次考试中均占有重要位置。
三、学情分析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对城市、对省份的分析,本节是区域分析的第一节,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知识。
对于本节的具体知识,由于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上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容达到学习目的。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在无教师指导前提下对给出的地图能够进行黄土高原的辨认以及黄土高原四至的判断。
2、掌握好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的名称及其特点。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提高自身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
培养自身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3、通过实验分析法,模拟黄土高原三种地貌的形成机制,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2、黄土高原三种地貌景观及其分析。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二)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上三种地貌形成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读图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
七、教具准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2、多媒体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黄土高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行为:欣赏歌曲《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陪着我”。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黄土高原》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黄土高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黄土高原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生态环境等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认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查阅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3.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1、合理开发:
要提高技术有计划的综合 开发、避免滥开发、开发 时注意保护环境等
2、科学利用:
节约、多种形式能源转化、 外运满足全国需求、提高 利用效率等
煤炭外运线路:
大秦线 大同 秦皇岛 神黄线 神府 黄骅 太焦-焦柳线 太原 焦作 焦日线 焦作 日照
柳州
煤炭外运 煤炭发电
(2)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
•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造成土地贫 瘠、旱涝早寒频繁。还向黄河下游输送了大量 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 展,有那么一天,不 仅耕地没有了,村庄 也不知道搬到哪里。 有些村庄和耕 地分布在高原 面和缓坡上。
二、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发展
黄土高原生态十分脆弱,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最关 键因素是什么?
残积说
风成说
风从蒙古、中亚 的沙漠、戈壁搬 运来的黄土堆积 而成的。
下面是支持黄土高原“风成说”的几方面证 据,讨论每一条证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 1.黄土就像冬季的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 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 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 越细。 • 3.黄土高原的矿物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 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 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 • 4.黄土中有多层随地形起伏的古土壤。
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你能从图中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吗?
内蒙古高原
城
长
古
乌鞘岭
高
青 藏 高 原
原
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土
秦
岭
河 流
范围:
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中北部、宁夏南部、 甘肃东部。
气候: 地处季风气候
区和非季风气 候区的过渡地 带,属于温带 半干旱大陆性 季风气候,温 差大,降水少, 沙尘暴多。
黄土的世界
干旱和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循环图:
人口增长 粮食需求增加 开垦土地
开荒扩种 毁林、毁草、植 被破坏、水土流 失、生态失衡
生态条件恶化、 粮食产量下降
土壤肥力下降、旱 灾加剧、土地破坏
1.治理的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修建 梯田、建淤地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 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 退耕还草、还林,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 牲畜数量。依靠科技力量,选择耐干旱品种等。
教学目标:
• • • • • 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读图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后果; 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 了解黄土高原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的煤 矿。
一、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立体图
“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队的 猛犸,有的像滚圆的大馒头,有的像被巨手撕 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痕……”——摘 自美国记者斯诺《西行漫记》
黄 土 高 原
丰富的地下矿产:
1、合理开发 2、科学利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 下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陕北民歌 《泪蛋蛋泡在沙蒿蒿里》
羊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 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的难。 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个话话哎呀招一招个手。
瞭的见那村村呦瞭不见个人,
我泪格蛋蛋抛在哎呀沙蒿蒿个林。
初见成效的水保 2、治理后的黄土高原 工程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从综合发展上看,减少对土地的压力,坚 持退耕还林还草,改变单一的农业经济,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发展农副产 品加工业。 • 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杨凌农业示范区
三、丰富的地下矿产
乌金三角
丰富的煤炭
“乌金三角”的煤炭 储量大(占全国总量的 1/4),煤质好,埋藏浅, 易露天开采,成本低。 是21世纪我国重要的 能源基地。另还有多 种有色金属。
总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 度一般在100米左右, 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 侧,黄土厚度在100 米~200米之间,最厚 在兰州,达300米以上。 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 都居世界之冠。
想一想
黄土剖面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别的地区没有?
2、形成的原因
水成说
科学家的假说
3.黄土地形的景观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林 黄土柱
4、地形特点:
地表破碎 沟壑纵横
思考: 这样的地形 会有什么危害?
5、水土流失与黄河泥沙
黄河泥沙的来源
(1)水土流失的原因
(1)地表裸 露,植被 覆盖率低
(2)土质结 构疏松, 易溶于水。
(3)降水少; 且集中在7、 8月,多暴 雨
(4)人类活 动:开垦、 采矿等破 坏地表。
电力输出
转化为煤气输出
综 合 利 用
黄土高原 位于东西 部地区的 结合处, 在西部大 开发中起 到承东启 西的作用
节约开采
有些地方的小煤炭开发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业 内人士痛惜地称之为“猴子吃苹果”—咬一口就扔,数以 百亿吨计的资源在挑肥拣瘦的开采过程中被白白扔掉。
本节知识小结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 流失、生态环境脆弱) 2、形成的原因 3、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4、水土流失与黄河泥沙 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发展: 1、治理的措施 2、治理后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