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的误区与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估算教学的误区与策略

摘要: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走出估算教学的误区,不断增强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估算习惯,积累估算方法。从估算教学存在的误区与策略等方面来进行阐述,探讨如何走出小学低段估算教学的误区。

关键词:小学低段;估算教学;教学误区;策略

新课标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估算教学在内容安排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但是,“估算”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和教师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一、不识庐山——估算教学的误区

我一直在寻求一种依据能让学生能够顺利解题。出于这样的思考,便将估算概括成操作性强的总结性语句,殊不知不识庐山真面目,走进误区中。

1.看见“大约”就要估算

初次直面估算是二年级上册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无论是例题、做一做还是练习题,都出现了“大约”这样的字眼。为了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准确判断哪些要准确计算,哪些要估算,就向学生推荐一种“窍门”——见到“大约”两个字就用估算!然而,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内容时,却发现还存在这样的两种类型:(1)没有出现“大约”这样的字眼,却可以用估算解决。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

年级上册第70页的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

元够吗?”,第72页的练习第7题“一篇文章4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打53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这两道题目当中并没有出现“大约”,然而用估算解决是比较方便的。(2)问题中出现“大约”,却不需要估算: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7页的练习第2题“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在这个情境中,是不需要估算的。所以,“看到大约要估算”这句话不一定对。

2.估算时用“四舍五入”法

一直认为“四舍五入法”在估算教学中很适用。但在实践中却发现这个方法对于加减法比较适用,在乘法估算上则会出现较大的偏差。三年级上册,教材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一教学内容之后安排了乘法估算,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将多位数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整千数后进行计算。例如,708×9≈,如果按照四舍五入法,应将708估成710,而710×9学生还没有学到,所以就将这部分内容总结为:乘法估算中将多位数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整千数。然而在习题中却出现了153×3≈,如果将153估成200,乘得的积与准确数相差太大,似乎又应该遵循“四舍五入法”,困惑重重……

3.纯粹的估算题直接计算准确数

估算除了在具体情境中出现之外,还出现于纯粹的计算中,例如,二年级下册第100页的第5题(如图1)

图1

为避免麻烦,保证正确率,要求学生直接计算出准确数再进行连线。

二、脚踏实地——估算教学的策略

估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增强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估算习惯,积累估算方法。帮助学生在总结经验和估算的体验中,逐步理解估算意义,提高估算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意识,不断拓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耳濡目染,积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估算,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意识的培养不是短暂的,它需要长时间的感受。应该将它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估算教学穿插在不同的年级内”,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特点,在计算教学以及相关的解决问题教学中,先鼓励学生估算,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步将估算意识一点一滴地渗入学生思想当中。长此以往,耳濡目染,使他们意识到,估算的作用在于:(1)用于一般的计算;(2)用于检验;(3)用于数或算式的大小比较;(4)用于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2.取舍有道,灵活运用估算策略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样的题型和情境,引导学生在各种题型和问题情境的对比

中,体会估算与精确计算,让学生去感悟,哪些问题解决需要近似值,就是需要估算,哪些问题可以用估算,哪些问题解决一定要算出精确值,必须精确计算……即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估算策略。具体的估算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策略(第一学段):

(1)四舍五入法。这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把数字根据四舍五入的法则看成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或整千数后再进行计算。这是最简便的估算方法,在加法、减法和乘法的估算中应用广泛。

(2)对应比较法。这个方法就是通过比较相对应的数字从而判断结果大小。练习中会出现这样的大小比较题型,如,35+24○

25+45,50-19○50-24。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不计算来比较大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根据进位与退位估计。例如,上述图1中的题目,实际上也是要求学生不计算,估计得数是比500大,还是比400小。学生只要先口算百位上的数字,然后根据进位或退位就可以进行判断。(4)根据尾数判断。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67页第6题(如图2),

图2

实际上,学生不需要笔算,就能根据尾数判断每只蜜蜂相对应的花朵。比如,5460的个位上是0,而积的个位是0的算式只有65×84。即便尾数是4的数有两个,学生同样能根据估算结果判断各

自相对应的算式。

(5)去尾法。例如,三年级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28÷4,460÷9,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数感及熟练的口算基础,这些对后进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去尾法”,忽略个位上的数字,根据被除数的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字所组成“两位数”来估计被除数。相对而言,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生是比较熟练的。(6)根据具体情境判断。这一判断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是学生经验积累和估算意识建立的过程。第一,已知条件中没有出现“估计一下”,“大约”这样的字眼,而在问题中出现,实际上是要求学生计算出近似数。这一类型的解决问题学生基本都能体会。第二,在有些情况下,例如,前面提到的“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已知条件中已经出现“大约”,“1500”已经是一个近似数,为了体现数学语言的科学性,问题当中出现“大约”,实际上是一种顺延,并不是要求算出近似数。

3.博采众长——合理评价估算学习

估算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学生的差异性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对学生估算学习的评价应注意体现人性化的评价和鼓励的态度——只要切合估算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就值得表扬。虽然估算的运用没有绝对的准绳,估算的策略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但是估算还是有一定的原则:一般认为,计算简便,得数与实际值接近为佳。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原则作出合理的评价。也正是因为没有绝对的标准,估算教学中,学生交流估算方法变得尤为重要:学生在交流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