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 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
的认识和感情,具有中国特色社
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能力。
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
责任担当
小学
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 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 的基本事务,初步养成 自理能力、自立精神、 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 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 活的意愿。
初中
高中
关心他人、社区和社会
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 课程内容体现交互取向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基本理念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爱好 置于核心地位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
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解读
导语
•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 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
01
纲要 内容
05
02 03
04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实施 课程管理与保障
三、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
(一)内容选择与组织原则
开放性
开放的路径 开放的对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具体活动内容 具有开放性。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专长,打破学科 界限,选择综合性活动内容,鼓励学生跨领域、跨学科学习, 为学生自主活动留出余地。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 学习场所,在与家庭、学校、社区的持续互动中,不断拓展活 动时空和活动内容,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实践能力、服务精神 和社会责任感不断获得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再探重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再探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几个春秋,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引起了广大一线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学科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但它在实施中也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
再次讨论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探究怎样处理二者关系以及如何进一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等问题仍具有重大意义。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与联系(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1、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综合课程,学科课程则以分科课程为主。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
分科课程以学科知识为逻辑前提设置课程,每门学科课程都是该门学科知识发展的缩影,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结构”来组织课程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学科课程则相对封闭固定。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
学科课程主要由专家统一开发出来的,课程内容相对固定,一定时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也是相对固定的。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践取向的,学科课程是认知取向的。
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单一学习活动。
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
学科课程的直接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促进认知发展,离开了间接经验或理论知识的习得,学科课程就不复存在。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线索组织的,学科课程的内容则是以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的。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从活动选题、计划拟订,到每一个具体环节的开展,无不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给学生创造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2020年第3期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王兰云摘要:有效的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利用种种内外变量的影响而发生的内在逻辑的变化,是“认知闭环”的认识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梳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路径,是一种基于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方法论。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联系区别;整合路径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是单项知识的传授,通过不断的复习与巩固,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新的教学观主张,课堂教学是不能够独立于“课堂”这个特殊情境之外的,而是应将单纯的知识传递逐步转化为知识的建构。
因为有效的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利用种种内外变量的影响而发生的内在逻辑的变化,是“认知闭环”的认识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在教学实践中,梳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路径,是一种基于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方法论。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联系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联系。
1. 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推动基础学科建设,最优化地挖掘基础学科教学资源。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学科知识,可以促进学生知识多元化发展,提高探究能力。
2.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以学生自主探究课题为中心,为使课程深入有序地开展,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可利用和开发的各种课程资源是对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打破了一般课程资源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界限,使课程资源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动态的构建之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主要区别.doc
2、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_个性发展_ 的需要,又适应了_社会发展的需求_ 。
3、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实_______ 。
4、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__ 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_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_、_实践能力 _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5、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 _自然—的关系; 学生与 _他人 _和社会 _的关系;学生与—自我 _的关系。
6、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需遵循下列原则: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每一所学校的_特色 _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 _ ;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7、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_延# _、综合 __重组 _与 _提升 _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_加深 __;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_打通 _ 进行。
8 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流程是发现问题阶段、总结问题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这三个阶段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相互交错和彼此交互推进。
9、初中研究性学习依据学生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设计类。
1、2001 年 6 月 8 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试行。
结构性突破,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访谈观察、成长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要的是标志着 _现代新课程观念 _的形成。
3、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践能力 _、记录 _等。
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综合实一态度、情感 _、—价值观一进行综合评价。
5、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 _为核心,主要围绕人与自我 _、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 _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作者:邓邵斌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年第11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性和综合问题、现象、事件等的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而小学其他学科课程也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说明了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其他学科课程标准也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多的阐述。
如何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尽可能地有效融合?就是我们在学校课程建设中需要进行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从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入手,通过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实践活动侧重点的制定,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注重对于生活经验的总结和事实的体验,将日常生活的经历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让知识点更深入浅出,促进学生理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完美融合。
这种教学与授课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促使学生习得的知识不死板,能在无形之中教授给学生知识应用的范围与实际。
根据多年小学的教学经验,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方式可以具体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处理。
一、从学科教材着手,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小学教材上的知识点是经过众多教育专家挑选与编写而成的,是对小学生进行知识讲授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教师进行知识建构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的知识点同时也是教学大纲需要学生进行掌握的学习对象。
因此,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融合过程中,需要以教材为主体,使得实践活动与教材很好契合,以服务教材为主要目的。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将生活中的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课堂内容服务于生活。
“生活化”是实践活动的一个重点,只有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将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才能使问题更易于理解与记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问题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与联系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经验取向的课程。
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学科课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学生发展,但其逻辑前提是体系化、理论化的间接经验,即知识体系。
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认知取向的课程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
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课程观的差异,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实践取向的课程观,而学科课程则偏重认知取向的课程观。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各种课程具有内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他各种课程为基础。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各类学科取向的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为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整合。
2.防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倾向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学生从做中学而进行的经验重组的活动。
在实施过程中应防止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的倾向。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能以书本为中心;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以获得系统知识为目的;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以教师讲解为主;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不能以书面作业为主。
.。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课程简介本专题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明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一方面阐明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相互联系,通过案例中二者的相互转化、延伸与渗透等来揭示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本质联系,说明二者整合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归纳对比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内容、方式等各自的特点,揭示二者的区别,说明二者整合的必要性.本专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探讨实现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条件与操作要领。
学习本专题的主要目标:使老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区别与联系;领会二者的整合对于深化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意义;掌握二者相互结合、渗透或延伸等的方法。
本专题的特色:以案例分析为主体,配合专题讲座、问题讨论等多种课程形态构成一个理论性和情境性、学习思考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体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原则的课程体系,它不仅有助于教师通过案例学会处理类似情景下的教学与活动,实现近迁移;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教师在感性与理性的交相呼应中能够举一反三,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原理,实现远迁移。
学习要求1 、学思结合:( 1 )认真收看专题讲座,理解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联系与区别,领会二者整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思考促进二者整合的条件,回答思考题,并积极参加讨论。
( 2 )认真收看案例及评析,思考案例中的实践经验,哪些是可以借鉴的,哪些是还可以改进的。
如果由你来设计,你会怎样做。
回答思考题,并积极参加讨论。
( 3 )阅读参考资料,通过有关论文与案例的学习,开阔眼界,丰富思路,掌握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知行统一:结合自己所承担的课程,运用自己在本专题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则教案体现学科教学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得到延伸、综合、重组等;或体现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科教学的渗透得到提升、拓展和加深的教案。
然后交流、改进,并力争加以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陈爱苾“概述"和“具体操作”两个专题在理论和实施层面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和讨论。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融合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融合案例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融合的意义 (2)1.2 研究背景与目的 (3)二、案例概述 (4)2.1 案例选择原则 (5)2.2 案例介绍 (6)三、案例分析与实施 (7)3.1 数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案例 (8)3.1.1 案例一 (10)3.1.2 案例二 (10)3.1.3 案例三 (12)3.2 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案例 (13)3.2.1 案例一 (14)3.2.3 案例三 (17)3.3 文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案例 (18)3.3.1 案例一 (20)3.3.2 案例二 (21)3.3.3 案例三 (22)3.4 历史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案例 (23)3.4.1 案例一 (24)3.4.2 案例二 (25)3.4.3 案例三 (26)3.5 美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案例 (28)3.5.1 案例一 (29)3.5.2 案例二 (30)3.5.3 案例三 (32)3.6 音乐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案例 (33)3.6.2 案例二 (35)3.6.3 案例三 (36)四、案例实施效果评估 (38)4.1 效果评估方法 (39)4.2 案例实施效果分析 (40)五、结论与启示 (42)5.1 案例实施结论 (43)5.2 对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融合的启示 (44)一、内容描述活动背景:阐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和时代背景,分析当前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活动目标:明确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融合的具体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活动内容:详细介绍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融合的具体内容,包括选取的学科领域、主题设计、活动流程等。
活动实施:分析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融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融合在实施过程中的成效、问题及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反思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融合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的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开展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科融合课程
开展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科融合课程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和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要求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科融合课程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开展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科融合课程,包括其定义、目标、实施方式和价值等方面。
什么是学科融合课程?学科融合课程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它不再将知识和技能单独划分为不同学科的内容,而是将它们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科融合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跨学科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施方式•跨学科项目学习•跨学科教学设计•跨学科资源整合•团队合作学习跨学科项目学习跨学科项目学习是学科融合课程的一种实施方式,它通过设计和实施跨学科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关于环保的项目,学生可以不仅学习环境科学的知识,还可以应用数学、语言、艺术和科技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跨学科项目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跨学科教学设计跨学科教学设计是学科融合课程的关键环节,它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合理安排不同学科的内容和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跨学科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实施具有综合性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一节关于食物链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生物学、化学和地理等学科的知识,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食物链的形成和作用。
跨学科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跨学科资源整合跨学科资源整合是学科融合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教师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工具。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实验设备和图书等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接触和应用不同学科的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互促进的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互促进的案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融入社会实践、校园实践、科研实践等课外实践活动的课程,它的特点是注重学科知识运用、实践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
而学科课程是指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正规课程,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学科课程则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理论基础,使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和孜孜可追。
下面举几个案例,说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化学课程相互促进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制。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合成一些有机物质,如醋酸乙酯、苯甲酸乙酯等,以及观察它们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比如与碱的反应产生的酯的酸水解,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课程中所学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制。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物理课程相互促进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定律、光的反射定律等。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可以进行一系列光学实验,如反射实验、折射实验、颜色混合实验等,不仅能巩固物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物课程相互促进在中学生物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有关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可以参与实际的植物观察和种植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光合作用、水分运输等,加深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就是能够将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而学科课程则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使活动更有针对性、更加系统。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策略-2019年文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的实践课程,它的目标在于弥补传统学科课程泾渭分明、知识零碎的不足,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鲜明的特征。
我们通过研究实验,积极寻求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创设行之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加强知识的整合运用,自觉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初步的技术能力。
(一)联系学生生活,创设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能力“知识源自于生活”,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
”这里的真实问题背景大部分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的实际生活。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好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从生活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基于学生的兴趣,引出综合实践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春天到了,老师发现同学们对校园里的花草木饶有兴趣,就设计“校园景观植物的的调查活动”。
活动中,统计小组学生运用数学课学到的统计图知识,把学校的植物种类、数量进行统计,还运用测量、面积计算知识对绿化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小组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把校园的花草树木画出来,美丽的画面给大家美的感受,提醒同学们爱护环境;调查小组的同学运用科学学科知识制作植物标本,运用信息技术上网搜集资料,探究植物生长特点及作用,提醒大家爱护植物,爱护校园。
各组学生在进行汇报交流时精心组织语言,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使语文知识得以巩固提升。
(二)联系学科课程的拓展,创设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激发学生探究各科知识的兴趣学科教材中隐藏着大量与自然、社会、生活有关,值得研究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指融汇各学科知识的实践性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学科整合实施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实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它们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
比如,在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编程、市场营销等技能。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而学科整合实施可以提供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比如,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中,学生可以通过设计产品或者创作方案,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而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组织实施项目,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学科整合实施要求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提供了实现学科整合的载体。
例如,在开展环保实践活动时,学生需要了解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在实践中将这些知识整合运用,以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目标。
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学科整合实施则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比如,在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中,学生需要到实际社区中进行调查,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实践学习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加强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科整合实施要求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科间的互补和交叉。
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提供了一个促进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机会。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增进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促进师生合作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实施需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作者:丰登坞我…文章来源:成长博客点击数:909 更新时间:2011-4-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1.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让学生学习多少课本知识,而是让他们能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能尝试解决问题。
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一个深层的、而且也是首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能否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所以在本单元利用较大的篇幅安排了第一个活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用书首先通过学生讨论的场景给出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示例,这些问题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领域,接下来是学生讨论问题从哪里来的场景,这些问题有的来源于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察,有的来源于教科书,有的来源于关于自我的思考。
示例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以及提出问题的方向和方式,接着给出了两个记录表,不仅要求学生记录自己的问题,还要关注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要表述这些问题是经历了怎样的思考得来的。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体现相互交流过程,在相互交流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认可他人正确观点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学习获得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建议教师组织全班分成几组,5~8人为宜,各组采用头脑风暴法提问题,其过程是这样的:各组每次由一位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以不重复他人问题为原则,循环往复,直到再无新的问题出现。
2.将问题按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生活、学生与人的不同领域进行分类是对问题进行整理的第一步。
学生用书设计这个环节一方面让学生体会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它突破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另一方面为后面单元的活动选题打下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探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探讨作者:金秀英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年第12期【内容摘要】作为新课程方案中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显得尤其大胆和创新,不同于传统学科课程的照本宣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跳过原有的知识总结,学习者通过回归生活,结合自己原有认知对自然人文以及社会进行探索,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而是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寓教于乐,再引导学生得出经验并进行整合和系统归类,从而达到获得自我思考的能力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
本文从综合实践课程和学科课程的本质,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是否能协同发展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来探讨两种教学方式的关系。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两者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项新开设的独立性课程,无论是在教学本质,教学过程方式,还是在教学目的上都可以说是新时代的模范教学模式。
当今国内外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和知识技能竞争,在促使着每一个拥有自主教育权的国家去思考和尝试更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加大人才储备,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了当代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不同,教学内容方式的跳跃性和授教对象存在的差异,导致课程在开展过程中面临了诸多问题。
相比于传统的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强调综合和实践的同时,还提倡自主和自由,两种方式既有相同之处,又互相对立,下面我们将进行简单分析,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能否相互交融。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的本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时代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成果。
由原来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向以学习者为主导的方式转变,学生通过接触更多的学科背景,结合生活和科学,亲身经历,去探求知识和自我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能发展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兴趣,通过结合生活常识,生活经验等知识,对问题现象进行发现和探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通力合作,明白道理,增强学生的发现能力,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独自面对并处理问题的能力。
如何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如何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要求,学习知识不能单一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综合课程,知识的教授更要注重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即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和其它各学科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课程结构。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个学科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学科课程的目标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系统的文化知识,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活动课程的目标则在于通过各类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实施又必须依靠各学科课程作为基础,他们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所谓“发展知识运用的能力”的实质就是要求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本节知识与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并将其合理、自然的融在一起,以增强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那么如何将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效整合,促进综合活课程的常态、有效开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深挖教材内容,通过对教材重组和延伸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完成各学科课程整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编写特点,潜心钻研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是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协调应用。
例如“月圆中秋节”教学设计时,我发现这一单元有三个活动,每个活动都与月球、中秋有关系。
我想:既然每个活动都与月球、中秋有关,能不能通过对教材的重组,把这几个活动整合在一起,促进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作用呢?通过认真研究与构思,我大胆、巧妙地将这些内容分成不同的几类,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出现。
像信息组、月饼组、畅想组、绘画组、诗词组、写作组等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LLDH/KCZC/200701/1544.html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与其他课程一样,具有独立的课程地位。
人们容易产生一些疑惑:既然各门学科取向的课程都强调实践,为什么还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否结合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与联系1.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基本组织方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它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的获得,而是经验重组与改造过程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
而学科课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学生发展,但其逻辑前提是体系化、理论化的间接经验,即知识体系。
它为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与发展自我提供了系统的认识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但任何学科课程的教学,首先都必须保证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并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态度。
因此可以说,是面对学生的“经验世界”还是面对学科的“符号世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直接分野。
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课程,不同于学科综合性的课程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
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首先,作为一种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学科综合,它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也不是跨学科的学习,而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综合性的学科课程。
小学科学课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
小学科学课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虽然目前绝大多数小学课堂都开设的科学教学科目,并且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也有显著提高,但是相对语文、数学等主科来说,仍属于边缘学科,而且校园以及社会并未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性。
一、小学科学的教学策略(一)、改变老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标要求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用实践参与到科学教学中来。
(二)、开展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课堂中,老师也能够组织学生用心地进行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知识亲手解开一些“不解之谜”,说明一些生活现象,与此同时,学生的实践创新潜力也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小学科学以实践促学,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不就应再采用老方法,只是单纯地讲课,而能够换一种方式,以实践促学,边玩边学,透过一些小游戏、小实验,让学生得以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让他们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不会再觉得上课很无聊,因为他们不需要一向纹丝不动地坐在凳子上,而是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只要学生有兴趣,透过主动实践参与,在玩乐中学习,就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潜力,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
三、小学科学教学内涵追求研究(一)、专心创设环境,生化自然观1、亲近自然的实践环境科学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研究的是自然界最一般、最基本的规律。
所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亲历自然科学是科学本身的要求。
如三年级起始单元就让孩子们回忆自己从事过的科学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在大自然的环境里发现生命的存在等等,正是为学生亲近自然不断创造机会。
我们就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结合科学课程为学生多创设这样的亲近自然的实践环境。
2、引导学生主动科学实践科学教学的核心是实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课程简介本专题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明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一方面阐明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相互联系通过案例中二者的相互转化、延伸与渗透等来揭示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本质联系说明二者整合的能性。
另一方面通过归纳对比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容、方式等各自的特点揭示二者的区别说明二者整合的必要性。
本专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探讨实现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条件与操作要领。
学习本专题的主要目标使老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区别与联系领会二者的整合对于深化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意义掌握二者相互结合、渗透或延伸等的方法。
本专题的特色以案例分析为主体配合专题讲座、问题讨论等多种课程形态构成一个理论性和情境性、学习思考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体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原则的课程体系它不仅有助于教师通过案例学会处理类似情景下的教学与活动实现近迁移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教师在感性与理性的交相呼应中能够举一反三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原理实现远迁移。
学习要求 1 、学思结合1 认真收看专题讲座理解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联系与区别领会二者整合的能性与必要性。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思考促进二者整合的条件回答思考题并积极参加讨论。
2 认真收看案例及评析思考案例中的实践经验哪些是以借鉴的哪些是还以改进的。
如果由你来设计你会怎样做。
回答思考题并积极参加讨论。
3 阅读参考资料通过有关论文与案例的学习开阔眼界丰富思路掌握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知行统一结合自己所承担的课程运用自己在本专题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则教案体现学科教学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得到延伸、综合、重组等或体现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科教学的渗透得到提升、拓展和加深的教案。
然后交流、改进并力争加以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爱苾“概述”和“具体操作”两个专题在理论和实施层面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和讨论。
在学校里无论是学科教师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能否与学科教学整合如何实现这样的整合我们知道与学科课程或分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属于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它与学科课程几乎是相对立的课程形态。
二者能否整合我们需要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除了相对独立性它们是否具有联系性二者的整合有什么价值我们通过对两个案例的讨论来寻求这些问题的解答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联系二者的联系性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前提能性。
一从学科课程出发…… 案例“三次遇到蛇” 何捷语文课文蛇与庄稼几十年前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是台风引起的许多田地和村庄被海水淹没了。
这场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
后来农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
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
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
农民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
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
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猫和苜蓿的故事。
他说在英国的好些地方看村子喂的猫多还是少就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
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
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
因此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
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容易晒干火会烧毁东西水以灭火。
这些事儿都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知道。
但是世界上的事物除了这样简单的联系之外还有不少复杂的联系不是一下子能看清楚的。
一个人不讲卫生在马路上吐一口痰也许会使许多人得病甚至染上肺结核。
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
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
三次遇上“ 蛇”要压缩何捷人们都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是在我十余年的从教生活中竟然三次遇上“蛇”。
回想起来每次执教《蛇与庄稼》这一小学阅读教材中经久不衰的名篇都让我受益匪浅。
今天将这三次经历整理出来和大家共享。
第一次遇上“蛇”是1992 年。
作为一名师实习生我来到福师二附小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记得当时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提倡一种观念——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主。
导师告诉我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对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也定位在训练点的捕捉和训练任务的完成上。
因此我的备课归纳起来就是“把教参中所提到的字、词、句、段、篇的训练点融合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 。
那节课的教学过程就是以我和孩子们的一问一答串联在一起的。
整整三个课时的教与学孩子们牢牢地掌握了本课中生字的识、写、用段落的记忆默写每一段以及整篇的“摆事实讲道理”的写作手法知道了蛇与庄稼、猫与苜蓿、吐痰与肺结核的关系。
现在回想起来包括导师在没有一个人想到课文以外的五彩世界都以教参为“圣旨”以指导学生扎实地掌握本课训练点为荣。
最后导师的评价是“以本为本训练扎实有效” 。
第二次遇上“蛇”是在2000 年。
作为市的代表我参加省首届“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比武。
也许是对“蛇”的眷恋我又一次选择了《蛇与庄稼》参赛。
当年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创新的教学思想。
当年前后各类教育杂志的关键词是“自主学习” 。
在备课时我和导师根据全课三段在写作手法、容上有相似之处的特点确立了“精讲一段举一反三” 的教学策略并在精讲的第一段的教学设计上作了“ 努力引导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讨论最后自己试着解决问题”的安排。
归纳起来就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自己解决问题” 。
赛场上孩子们没有让我失望他们针对第一段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出了许多问题为什么放入蛇庄稼就会丰收什么叫海啸田鼠怎样糟踏庄稼… 我的教学也因问而生因问而改随机地点拨指导通过展示关系图、插放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等方式在课堂上解决了孩子们的问题。
并在归纳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后引导孩子小组合作自学第二段最后汇报学习收获。
课后评委的评价是“充分自主教学效率高课堂气氛热烈” 。
那次我获得一等奖案例还刊登在那年的《教育》上。
赛后我倍感时隔8 年阅读教学改革的步伐竟然迈得这么快也感觉到自己知识水平的欠缺产生了很大的学习欲望。
第三次遇上“蛇”是在2004 年。
关于《新课标》的讨论在全国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一年多阅读教学也从“注重训练体现语言的工具性”转变为“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
专家归纳为进入了一个“工具性人文性并重” 的时期。
这时看到《蛇与庄稼》时我既感亲切又觉陌生。
教材虽一字未变但我的备课工作却大不同从前钻研教材不仅把握本课语言文字知识点设计学习的探究点查找资料力求为孩子提供大量感性认识预习指导要求每个孩子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课前实践寻找、认识生活中的“联系”。
这一次期待的教学效果是“我和孩子共同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课堂上孩子们用从网络、书籍中收集到的资料揭示了蛇与庄稼、猫与苜蓿之间存在联系的本质属性——生物链我们共同讨论了几种使庄稼获得丰收的科学的、新颖的方法师生共同探讨了生活中缤纷的简单联系、复杂联系当堂因为一些争论不下的问题上网寻求答案。
孩子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智慧火花使整节课充满了活力。
评析1 、首先通过案例看到了这些年来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使得“从学科教学向综合实践活动延伸”有了能性。
从理论上说由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实践性强调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科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而这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优势。
这样二者的整合成为自然的结果。
2 、从案例中看到教学改革的进程是分步进行的而每迈出一步就离传统教学的弊端越远离综合实践活动越近。
3 、从案例见学科延向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之一在于揭示“主题”上位观念——“事物间的关系”。
4 、从教学目标的设定看到从学科教学向综合实践活动“延伸”的轨迹“第一次遇上蛇”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主使学生掌握了课中生字的识、写、用段落的记忆默写知道了知识点蛇与庄稼、猫与苜蓿、吐痰与肺结核的关系。
——掌握双基“第二次遇上蛇”的教学目标通过“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自己解决问题”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解决书本上问题的能力掌握书本知识实现知识的近迁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相似的情境。
“第三次遇上蛇”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前实践寻找、认识生活中的“联系”“我和孩子共同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揭示了蛇与庄稼、猫与苜蓿之间存在联系的本质属性——生物链。
共同讨论了几种使庄稼获得丰收的科学、新颖的方法师生共同探讨了生活中缤纷的简单联系、复杂联系。
——发展探索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实现知识的远迁移将掌握的原理用于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
5 、从教学容来看第一次遇上蛇的容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字词句段知识点了解三个关系。
第二次遇上蛇的容紧扣课文。
精讲第一段第一个关系自主理解第二、三个关系。
第三次遇上蛇的容与生活实践联系揭示生物链走向更为广泛而丰富多彩的“ 充满关系” 的世界。
6 、从教学方式看虽然都用了“问题” 第一次遇上蛇的教学方式训练为主问题为封闭式一个答案第二次遇上蛇的教学方式精讲一段领会另两段自主提问第三次遇上蛇的教学方式自主探索问题为全开放无数答案7 、从活动空间看第一次遇上蛇的活动空间课堂第二次遇上蛇的活动空间课堂为主第三次遇上蛇的活动空间走出课堂8 、由于受教学条件时间、设施等、教学目标、教学容等的制约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程度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践中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到什么程度如何整合延伸渗透综合不应是一刀切的。
这里需要教师的创新意识、灵活性和对“整合”的悟性。
二从综合实践活动出发…… 案例小公园要设一盏街灯某县城惠民中学初二班开设综合实践课要求班上各个小组深入城区、社区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该县城有个三角形的小公园是居民们爱去的地方。
是由于没有灯天一黑人们只好离去。
班上第二小组成员听到居民对此有所抱怨决定把解决这个问题当作一次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来做。
在讨论中他们了解到公园照明问题的解决需要经过县政府批准因此需要写一份提案通过县人大提交。
提案要受到重视需要进行充分论证并提出行的解决方案。
为此他们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工作一、先作一次社会调查。
为了搞好调查特请数学老师先给大家讲了关于如何做调查和简单数据统计的方法。
并拟了调查方案采用观察计数问卷个别采访的方式搜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