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丝镶嵌工艺传承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花丝镶嵌工艺是中国本土特有的金属工艺,被称为“燕京八绝”之一,在中国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在当代,花丝镶嵌工艺已经陷入濒临灭绝的尴尬境地,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这一工艺瑰宝、在现代工艺文化语境下找到传统花丝镶嵌工艺的全新发展道路是我们的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从花丝镶嵌工艺的概念入手,尝试分析花丝镶嵌工艺目前存在的优势和问题,从中梳理传承与发展此项工艺的思路。
【关键词】花丝镶嵌;传承;发展
作者简介:司晨卉,为山东艺术学院2010级设计理论与设计教育研究专业研究生。
花丝镶嵌工艺在中国传统手工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传承两千多年的花丝镶嵌工艺因用料珍奇,价值昂贵,一直成为皇家御用之物,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机缘,近代就有了“燕京八绝之一”的美誉。但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列强的入侵,清、民国政府的积贫积弱,战乱频发,致使花丝镶嵌行业在岌岌可危的境况中苟延残喘。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使花丝镶嵌工艺走出国门,有了较快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口订单数量锐减,花丝镶嵌行业进入了新的低谷。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使古老而单纯的花丝镶嵌工艺不再走向没落,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行业以及有识之士的关注。笔者试考察花丝镶嵌工艺的发展史,梳理现状,探究存在的问题,对如何适应社会需要,传承发展这一古老而高贵
的工艺提出浅显的建议。
1.花丝镶嵌工艺发展沿革考
花丝镶嵌工艺又称“细金工艺”,是由“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工艺的结合,以金银铜丝为主要原材料,分为掐、填、攒、焊、垒、编织、镶嵌等七种工艺。花丝镶嵌工艺是中国本土特有的金属工艺,即适合于表现中国传统题材,又能够自由地表达设计创意的主题。现“花丝镶嵌”主要产地是北京和四川成都。北京的花丝镶嵌工艺是在继承和发扬“宫廷手工艺”的基础上制成的,典雅大方、做工精细、造型优美,在行业内和国内外都有深远的影响。四川成都的花丝,以银花丝平填技法为主,无胎成形,题材多采用几何图案,花、鸟、云等传统图案,结构严谨,风格不同于北京花丝。
花丝镶嵌工艺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商代就有雏形,春秋战国时期的“错金银”是花丝工艺的萌芽。花丝镶嵌工艺在历代皇家贵族的扶持下,历经汉、唐、宋及至元、明、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明代达技艺达到鼎盛,清代有了更快更好的发展,也是名品最多的时期,很多成为宫廷贡品,留下了大量经典作品。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后,外国侵略者的掠夺,战争动荡,花丝镶嵌工艺走向了没落。新中国成立后虽多方扶持,但近年来因社会转型变革,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国外市场的萎缩,再加上花丝镶嵌工艺极依赖手工技巧与历年经验,培养一名优秀的工艺技师所消耗的时间是很漫长的,致使这门皇室工艺陷入后继无人的境地。目前,中国花丝镶嵌师傅不超过50人,分散于全国各地、各民族。
2.当前花丝镶嵌工艺发展中的问题
近50年中,花丝镶嵌工艺的发展存在三个比较明显的问题:2.1对花丝镶嵌工艺的保护和发展的政治化倾向浓厚。花丝镶嵌工艺的发展受到当地政府的扶持与保护,从政策保护到传承资助无不渗透着当地政府的政治行为,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花丝镶嵌工艺本身特有的艺术价值与传承模式。
2.2在花丝镶嵌工艺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商业效益,忽视了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国外市场的恶意限制是花丝镶嵌工艺落寞的主要原因之一。花丝镶嵌工艺在国外缺乏文化土壤的滋养,真正懂得欣赏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兴盛的地方才有其立身之处。
2.3在现代工艺美术产业方兴未艾地迅速崛起之时,花丝镶嵌工艺没有确切的定位和合理的市场营销手段。工艺美术大师常身兼多职,既是设计者又是制作者,甚至往往还要自己联系销售,不仅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去专心研究工艺,也没有新鲜元素去碰撞传统工艺,难免会使传统花丝镶嵌工艺题材守旧,在当代找不到发展的支撑。如果传统的风格无法当前现实生活相结合,再缺乏市场营销手段的话,那么它的艺术生命力就会停留在一定的阶段上,艺术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局限。
2.4花丝镶嵌工艺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新一代花丝人才的培养。目前在国内各艺术类院校中开设花丝镶嵌工艺专业的高校屈指可数,社会上相应的宣传资料和培训课程也少之又少,国内工艺美
术界对于花丝镶嵌的高等人才培养缺乏认识和投入。
3.花丝镶嵌工艺实现持续良好发展之拙见
研究传统手工艺赖以生存的土壤正在消失的问题,就是要加深认识传统手工业以新的方式在新的土壤里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办法如下:
3.1传承“非遗”要整合各方力量。对于一个工艺的保护和发展,不应仅仅是停留在政治层面,将花丝镶嵌工艺冠上“非遗”、“燕京八绝”、“皇家技艺”、“中国特色”等“美称”。同时应该发挥在整合的基础上,发挥高校的引领作用。在高等院校开设北京特色、濒临失传的技艺是一大举措。同时使得花丝镶嵌工艺得到良好发展,我们需要思考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报考此类专业的学生报考的心态是怎样的?他们真正的了解这个工艺的程度有多少?学
校所给予的类似奖学金、助学金的补助之外,是否能够从根源解决这些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奉献青春的学生们的后顾之忧?
3.2以销定产,开辟国外市场。市场才是培育“贵族工艺”的温床。要继承和发扬传统花丝镶嵌工艺,就要不断面向市场需求,以销定产,大力开辟国外市场。据北京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马佩坚回忆,花丝镶嵌厂最辉煌的时候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那时候出口的订单非常多,主要销往东欧。上世纪80年代末,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出口订单数量锐减,厂里的经营状况就不如从前了,一直到2002年破产。在笔者看来,在当代依然可以重新走出口外销的营销道路,没有特色的东西在国际上无法立足,花丝镶
嵌工艺所特有的手工制作和中国特色使其在世界珠宝首饰业中独
树一帜。与国际市场的沟通,从而使我们的工艺产品是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却可以和世界接轨。
3.3国内市场营销模式的转变。花丝镶嵌工艺应当转变营销模式,吸纳优秀设计人才和营销团队,使这门传统工艺能够与现代元素擦出火花。随着消费观念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工艺精美的花丝镶嵌作品已经开始走入人们视野,国内市场的营销也是一个契机。
缺乏社会性的工艺,给予文化的力量也是薄弱的。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产业,在大机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为文化产业,其生产价值已经转向精神层面和审美领域。
3.4建立保护花丝镶嵌工艺的相关组织。建立关于花丝镶嵌工艺保护的相关开放性组织是很有必要的,以工艺美术大师、老艺人为首,吸收年轻人,招徒授艺。而据笔者了解,在工艺美术大师、老艺人的概念中,当代年轻人不肯吃苦,对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不感兴趣,从而不敢有所期望。花丝镶嵌工艺的保护应当做好人才培养和技艺提高的工作,在建立相关组织的同时,可以随之完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于招收学员的要求可以有明确的书面规定或签订一系列协议。这样即可以吸纳优秀学员,更换新鲜血液又可以省去大师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为大师们切磋技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工艺美术家应带领众多的将人共同前进,不应局限于个人的小天地,而应属于社会。今天,对于工艺美术家来说,重要的是社会意识,只有社会性才能凸显工艺美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