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教案
3.2海水的性质说课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北极浮冰冬季至夏季面积变化图
高纬度地区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影响航行,冰 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教法和学法
学法及其依据
学案学习法: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图形绘制法:充分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动 手能力
对比归纳法:容易区分,避免混淆
小组合作探究法:加强同学之间交流,相互学 习,共同促进
教学过程
答案C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密度/( ㎏·m¯³) 盐度 / ‰ 温度 / ℃
密度
1027
1026
1025 1024
盐度
1023
1022 1021
温度1020S 6Fra bibliotek°40°
20°
0°
20°
40°
36 35 20
34 10
33
32
0
60° N
感谢聆听,敬请指正!
第三章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说课)
探究2:结合河流分布和流域气候特征,推测河流对两海域盐度的影响
红海 红海地区为热带沙漠气 候,终年高温少雨,入海 河流较少,海水盐度高;
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为温带海洋性气 候,全年温和湿润,入海 河流较多,海水盐度低。
教学过程
4.合作探究,能力提升 结合前期温度、盐度学习思路和方法,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海水的密度,说出分布规律并解释“海中断崖现象”总结温度与 密度、盐度与密度之间关系。
学情分析
初中地理学习对海洋水体形 成初步认识,可将基础迁移至海 水各性质的概念理解中。
但初中课程学习并未形成完 整知识系统,仅仅停留在表层知 识的理解,高中学习需要更加细 致的认识海水的性质,联系人类 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地理问 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物模型演示、视频资料等方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海水运动的过程和规律。
2.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观察和分析海水运动的路径、速度等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海水运动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提高他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程度。
5.强化地图、图表教学,培养学生从空间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6.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7.课后布置实践性作业,如让学生观察当地的海水运动现象,撰写观察报告,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c.分析海水运动与地球自转、气压梯度、地球形状等因素的关系,阐述大洋环流的形成机制。
d.讲解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气候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讨论海水运动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气候的影响,以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2.教学过程:
a.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海流系统,分析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气候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海水运动的类型、原因及分布规律,掌握海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气候的影响。
2.能够描述世界主要的海流系统,如湾流、墨西哥湾流、北太平洋流等,并分析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气候的影响。
3.掌握大洋环流的理论,能够解释海水运动与地球自转、气压梯度、地球形状等因素的关系。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其次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教学目标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争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麦哲伦带着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
船队进入30°S四周海疆时,安静无风,酷热少雨。
离开该海疆后,沿途始终吹着东南风。
后来,东南风慢慢减弱,进入赤道四周海疆时,风平浪静。
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哪段航程最为轻松?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 S四周海疆时非常困难?[新课教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师:我们在学习必修一时学过的热力环流,同学们还有印象吗?现在我们要做一个假设,假设地球不发生自转,太阳直射赤道,那么赤道受热会发生什么?〔请跟热力环流联系一下〕生:赤道受热,导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在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带,而在高空形成高气压带。
师:我们以北半球为例,说一下此时极地的状况?生:极地由于接收不到太阳辐射气温降低,气压上升,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带。
师:此时在没有任何因素的干扰之下,气流的运动是怎样的?〔赤道与极点之间〕生:在近地面,气流由极点流向赤道,在高空那么相反。
师:由此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但是这是在我们假设地球不发生自转的状况下才有可能发生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状况目前是不存在的。
那么我们再说在地球自转的状况下,会有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①低纬环流:赤道四周,空气上升,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热力缘由〕,所以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到了北纬30度四周由南风偏转为西南风,导致气流不能连续向南流淌,在此处气流积累,导致空气密度增加,气压上升,在高空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缘由〕。
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东北信风。
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环流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精讲课程教案

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圈的构成:海洋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淡水(冰川、地下淡水、其他淡水)2、水循环:水循环示意图,循环过程的描述(三段:海陆间循环:陆地—海洋;陆地内循环:陆地—陆地上空;海上内循环:海洋—海洋上空)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重点掌握)1、洋流分布重点图:“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图”(识图、理解、背图)、2、洋流:洋流的形成原理、补偿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要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秘鲁寒流)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带来的不同自然景观(森林、苔原)、北极圈内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洋流导致渔场形成的原因(补充:世界四大渔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而成,英国的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相交而成的,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相汇而成的,秘鲁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寒流的上升流而形成的。
)4、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形成原因、危害;厄尔尼诺现象:气候倒置;拉尼娜现象:原气候更加极端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世界各大洲、大国的水资源及径流量;我国的水资源地区、时间分配不均问题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识图,根据图片了解地理位置和引水措施,罗马人、美国大平原移民、以色列关于水资源利用的措施3、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减少的原因、保护措施:开源措施4点、节流措施2点(主观题背记)重要图表讲解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P392、“水循环示意”P553、☆“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P574、☆“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P91(标识☆的三张图需结合学习、重点掌握)对于重点章节难点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察与讲解(1)☆“世界洋流分布图”(识图、背图)结合“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进行理解(主观题结合洋流分析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2)暖流与寒流的重点实例:北大西洋暖流、秘鲁寒流、厄尔尼诺现象(主观题分析洋流的影响、气象灾害形成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件(共20张PPT)

全球风带图和洋流模式图
极地东风 盛行 西风 东北 信风 东南 信风 盛行 西风
极地东风
洋流模式图
二、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 (以副热带为中心)
北半球呈 顺 时针; 南半球呈逆 时针。
即北顺南逆
二、洋流的分布规律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 洋环流:(以副极地为中心)
呈逆时针方向 3.南半球40º-60º形成西风漂流
寒
流
60
西风漂流
北太平洋暖流
北赤道暖流
东 澳 南赤道暖流 大 利 亚
秘 鲁 寒 流
暖
流
西风漂流
冬逆夏顺
哥
伦
37天
布
1492年
1493年
北赤道暖流
20天
1、说明图中a 、b两洋流的性 质各为什么?
A aB
a为暖流,b为寒流
2、若为太平洋,a的名称 日本暖流 b 秘鲁寒流;若为大西洋,a的名称
Cb
墨西哥湾暖流 b的名称 本格拉寒流
60 北大西洋暖流
30 北赤道暖流
0
南赤道暖流 本
30
格 拉Biblioteka 北美洲大 西洋南美洲
太平洋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东
澳
大 利
亚 暖
西风漂流
流
60° 30°
0° 赤道逆流 30° 60°
大西洋
0°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赤道逆流
概念 常年 稳定 一定方向 大规模
大
规
模
的 海
成因 盛行风(主动力)
水
运 动 洋 流
世界表 层洋流 的分布 规律
1.中低纬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2.中高纬大洋环流:北逆 3.南半球40-60º形成西风漂流 4.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环流:
高中地理必修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地理科组蔡清辉【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一学生2、学科:地理3、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并绘制洋流模式简图。
(2)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洋流实验和绘图活动,让学生总结归纳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让学生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对洋流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直观地得出抽象的地理规律,充分体验学习地理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
(2)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明确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分析】《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
其中洋流分布规律是本节的重点之一,但由于其较为抽象,传统教学一般是让学生分析地图后归纳出洋流分布规律。
笔者用实验模拟海水运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洋流分布规律。
另外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表述简单、精炼,笔者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突破。
【教学方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圆底水槽一个、风筒三个、茶叶末若干【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效果好。
本节课所采用的实验教学法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相一致。
在与学生一起准备实验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观测到海水的运动,学生尝试了用芝麻、树叶、纸片等多种方式,最终选择茶叶末这一最能显示出海水运动的实验材料。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共35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共35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819c4905ef7ba0d4b733b0c.png)
海水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温度(℃) 30
20 10
0 -10
南纬 60 40 20
思考:为何南北
半球的海洋表层温 度随纬度变化的幅 度不同?
海洋表层温度还受 海陆分布、大气运 动、海水运动等因 素影响
0 20 40 60 北纬
海水温度与人类生产活动
影响海洋生物的分 布,海洋表层是海 洋生物的主要聚集 地,深度越深,海 洋生物的数量和种 类越少。
二
盐度概念:表示100克海水中的溶解盐类物质的总克数。
盐类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 世界大洋平均盐度:3.5%
影响盐度的因素(外海或大洋)
温度越高 盐度越高
降水越多 盐度越低
蒸发越大 盐度越高
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
温度/℃
成双峰分 30
布格局,
副热带海 20 域表层海
水盐度高, 10 从南北半
球副热带 海域向赤
3
4
5 6 水温垂直变化规律: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海深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保持低温
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律
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不同纬度海区: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同一纬度海区: 不同季节,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同一天中,午后水温最高,日出前后最低 不同洋流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
——冲厕、工业冷却水
工业冷却水系统
内
容
海水的密度
三
海水的密度
概念: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
影响因素:
温度
盐度
深度
海水密度分布规律
表层海水分布规律(水平分布):
密度m3/kg 27 26
1. 纬度越高,密度越大
2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3.2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1.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2.课标解读
根据课标要求,本节重点落实“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主要方法是“运用示意图”,因此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视角、不同尺度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教学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三、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以及特征。
2.核心素养目标
(1)综合思维
通过示意图和材料,理解分析影响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培养综合思维。
(2)区域认知
理解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特征,培养对各纬度区域的主要气压带、风带的认知,以及对气候影响的初步认知。
(3)人地协调观
分析马纬度和贸易风的形成和分布,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构建人顺应自然环境的人地协调观。
(4)地理实践力
通过绘制示意图和制作模型,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锻炼地理实践力。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问题教学法、互动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2节《海水的性质》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2节《海水的性质》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海水的性质》。
第三章讲述地球上的水。
水是生命的摇篮。
具有丰富的水,是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重要特征。
水的三态变化,使得水在不同水体之间、不同空间之间循环运动,促进了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运动的?水循环主要有哪些地理意义?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存在怎样的时空分布规律?海水的运动具有哪些特征?本章内容包括三节,讲述水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更为密切。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海水的性质,是关于海洋的知识,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8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
”二、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二节。
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考导入。
接着教材以地图和活动形式阐述海水的温度变化及分布情况、海水温度对人类活动及环境的影响。
然后教材以图表、活动形式阐述海水的盐度分布情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最后教材以图表形式阐述海水的密度变化情况。
本节内容分为“海水的温度”、“海水的盐度”和“海水的密度”三部分。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资料、结合自然实际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了解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
(二)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学生通过对海洋的认识,理解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促进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综合思维: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培养读图、阅读、概括和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张第二节3.2

密度流示意图
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
补偿流 由风力和密度差异而产生的洋流,使出发海 区的海水减少,而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这 样也形成洋流,叫补偿流。 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 垂直补偿流又分上升流和下降流。 例如秘鲁附近的海区就有上升流。冷海水上 泛,将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带到表层,给浮游 生物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铒 料。
逆时针
顺时针
印度洋洋流分布图
鸭子舰队 玩具小鸭是怎 样到达英国海 岸的?
仔细观察“鸭子舰队”的旅途,看看 有哪些洋流参与了它们的旅途?
世界洋流分布图,要时刻记牢固。
活动: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
以下为全球风带模式图,请指出6个风带 名称:
极地东风
60°N 30°N 0° 30°S 60°S 60°N
①北海渔场 ②北海道渔场
④纽芬兰渔场
③秘鲁渔场
①北大西洋暖流 东格陵兰寒流 ③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②日本暖流 千岛寒流 ④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
代表渔场
洋流名称
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 北海渔场
秘鲁渔场
千岛寒流、日本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北冰洋寒流
秘鲁寒流(秘鲁海区冷海水上升)
(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 自白尼罗河? 提示:
(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 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白尼罗河源流 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所以白尼罗河产生 的径流最多。
(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 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 提示:
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导致其下游河谷及 三角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每年定 期泛滥,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枯水季节是作 物生长及收获季节。
(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二节)辅导教案

授课老师陈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目的1.水循环2.了解海水运动难点重点1水循环的意义。
2洋流特征及影响。
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体分类(课本P54)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陆地水分类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冰川水(地球上淡水主体是冰川)2.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雨水补给我国以夏秋两季为主①水量变化大②时间集中③不连续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典型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①季节性②水量稳定③连续性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春汛和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
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冰川融水补给夏季①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②水量较稳定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
1、2月份径流出现断流的原因:气温低于0℃,冰川无融水。
湖泊水补给全年①较稳定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普遍①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②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当河流、湖泊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
反之,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
★特例: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水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全年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普遍★3.水循环类型(课本P55图3.3)水循环类型 发生区域 主要环节作用人类干预和控制的环节 海陆间循环 (大循环)海陆之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其中内陆循环包含植物的蒸腾作用)最重要的水循环,使陆 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 资源得以再生 地表径流(人类影响最 大的环节,影响方式是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利工 程);蒸发、降水、下渗陆地内循环 陆地内部 补充陆地水数量很少 海上内循环海洋内部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⑴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⑵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参看课本P57图3.5,掌握各大洋洋流分布及洋流名称) 中低纬度以副热带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 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寒流 中高纬度以副极地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逆南无 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寒流; 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暖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向西流,形成逆时针流动的洋流 ;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向东流,形成顺时针流动的洋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一[学案]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及世界各大洋主要洋流的名称。
2.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洋流有关的自然现象。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①________的流动。
2.分类(按性质)(1)暖流:从水温②____的海区流向水温③____的海区的洋流。
(2)寒流:从水温④____的海区流向水温⑤____的海区的洋流。
3.形成因素:主要动力是⑥________,还会受到⑦________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4.主要洋流及其分布(1)图中洋流A 是⑧____________,B 是⑨____________,分别是受⑩______信风和⑪______信风的吹拂形成的;C 是⑫________,是在⑬______吹拂下形成的。
由图中可以看出,A 、B 、C 洋流流向与纬线大致平行。
(2)各大洋主要洋流的名称:a .太平洋:D ⑭____________、E ⑮____________、F ⑯____________、G ⑰________________、H ⑱________、I ⑲________。
b .大西洋:J ⑳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M__________、N________、P__________。
c .印度洋:Q____________、R____________。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____时针方向,冬季____时针方向。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全球热量平衡:促进__________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______和交换。
2.气候3.海洋生物资源 和渔场分布4.海洋航行5.海洋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______,加快净化速度,但会扩大________。
我的疑惑1.2.3.探究点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探究材料某中学课外地理小组的学生在学习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之前,打算用圆形盛水容器、碎茶叶末(一部分要预先浸透)、吹风机、橡胶管等物品模拟洋流的成因,归纳分布规律。
必修一:(教案)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本节授课内容需要,安排两课时完成,本课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是对全球大洋环流的分布及运动规律的概述。
【课程标准】本课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1) 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教材图3.4“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图3.5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以及绘制的简图;(2) 在熟练绘出“洋流模式图”或“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图”的基础上,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地图,从洋流的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 掌握利用手绘地图分析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案例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2)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共同分析问题。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在体验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教学重点】(1)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示说明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体动力;(2)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学法指导】(1) 强调抓住基本原理,重视运用原理解决类似问题能力的培养;(2) 以图为线索,培养学生的画图、读图分析能力。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思路是: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注重讲练结合;重要的结论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来,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在重难点突破方面,将重难点分成若干个小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主动对比分析的方法加以各个击破,进而获得对本节知识的掌握。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教案(人教版)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目标任务一览情境导入任务导航地理诗歌:你是暖流我是寒流,你和我的海洋,有一个美丽的梦,不知你是否还记起,记起那个我们一起说的故事,你是暖流我是寒流,我们终于相遇在“北海”“千岛”,那里万千鱼儿唱起了赞歌,为我们的理想导航……洋流分布有何规律?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2017课标2003课标教学内容建议Ⅰ-1.7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运用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运用地图,分析洋流分布模式,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7~P58“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完成下列问题。
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的分类(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2)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3.全球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1)由左图可知,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风带及极地东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的分布决定了洋流的模式,也反映了洋流的流向。
(2)中低纬海域的表层洋流以副热带为中心,呈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大洋西岸为暖流,大洋东岸为寒流(北印度洋海域除外)。
(3)中高纬海域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呈气旋型大洋环流;大洋西岸为寒流,大洋东岸为暖流。
4.世界洋流分布(1)写出图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洋流名称:①千岛寒流②日本暖流③北赤道暖流④加利福尼亚寒流⑤北太平洋暖流⑥阿拉斯加暖流⑦赤道逆流⑧南赤道暖流⑨东澳大利亚暖流⑩西风漂流⑪秘鲁寒流⑫巴西暖流⑬北赤道暖流__⑭墨西哥湾暖流⑮北大西洋暖流⑯拉布拉多寒流⑰北大西洋暖流⑱东格陵兰寒流⑲加那利寒流⑳本格拉寒流__○21厄加勒斯暖流○22马达加斯加暖流○23南赤道暖流○24赤道逆流○25西澳大利亚寒流__○26南极环流(2)从图中洋流流向可以看出除了盛行风外,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对洋流的形成和流向影响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教案]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
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补充内容:海水的温度与盐度
1.海水的温度: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深层海水温度由水面向水深1000米处递减,而1000米以下保持在低温状态
2.海水的盐度:
(1)分布规律:“马鞍型”曲线(由南北半球的副
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2)影响因素:
①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
度低;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盐度高
②地表径流的注入:地表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
③洋流:暖流有增盐作用;寒流有减盐作用
(3)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是红海,盐度最低的海域是波罗的海(分析原因)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的定义:表层海水常年稳定沿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2.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3.洋流的性质分类:寒流、暖流(会分辨)
[读图思考]P57
4.世界主要海区的洋流分布:
(1)太平洋海区:三圈环流形式
(2)大西洋海区:三圈环流形式
(3)印度洋海区: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夏季顺时针方
向流动,冬季逆时针方向流动)
[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案例1]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
2.对渔业生产的影响:形成世界的四大渔场
(1)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2)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3)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
(4)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
3.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1)积极影响:顺风顺水(顺洋流)航行,可节省时间和燃料
(2)消极影响:寒暖流交汇处易出现海雾;洋流携带的冰山
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1)积极影响:降低污染浓度,加快海水自净
(2)消极影响:扩大污染范围
[阅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板书设计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2课时)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2.对渔业生产的影响:
3.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