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物理】 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1
【物理】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1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顺序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备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滴管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C.用托盘天平称量10g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除导管【答案】C【解析】A. 制备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故错误;B. 用滴管取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这样容易污染药品,故错误;C. 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正确;D. 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故错误。
故本题选C。
2.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甲醛(CH2O),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的化学式是O2 B.通常状况下,丙是一种气态物质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答案】C【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醛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2O+O2催化剂CO2+H2O。
A、由图可知,乙的化学式是O2,正确;B、丙物质是二氧化碳,通常状况下,是气态物质,正确;C、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甲醛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正确。
故选C。
3.下列各组物质是按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水、氮气、氢氧化钠B.冰水混合物、镁条、干冰C.空气、氧气、水D.石油、铜、碳酸钙【答案】C【解析】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氢氧化钠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B、冰水混合物是水的两种状态混合物,但只含有水这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C、空气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氧气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正确;D、碳酸钙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B,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属于空气污染物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内,隔绝氧气防止食物因缓慢氧化而变 质;B.氧气能常用于医疗急救: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助燃物;故选A 。
A.①表示的稀有气体元素 C.③表示的是阳离子【答案】C 【解析】 【详解】A 、图①是8号元素,是氧元素,不是稀有气体元素,故A 选项错误:B 、图②中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易失去2个电子,故B 选项错误:C 、图③中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大1,故是阳离子,故C 选项正确;D 、图④中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大2 ,故是阳离子,故D 选项错误。
故选C 。
3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好选择的物质是() A.铁丝B.红磷C.镁条D.木炭【答案】B 【解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利用物质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左边集气瓶内气体体 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测量进入 集气瓶中B.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④表示的是阴离子2.以下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 ② ③ ④水的量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枳分数.实验中对可燃物的要求:(1)只和空气中的氧气而不和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2)生成物是固体而不是好体,(3)反应不能太剧烈.A、铁丝只能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故A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只和空气中氧气反应不和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故B正确:C、镁能在空气中能燃烧,不但能和空气中氧气反应还和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且反应太过于剧烈,不好控制,容易使集气瓶炸裂等;故C错误;D、由于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是二氧化碳气体,补充燃烧时所消耗氧气的体枳,不会形成压强差;故D错误;故答案为B.4 .酚酣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化学式为C20Hl4。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答案】C【解析】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点燃的白磷应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否则造成测定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故A操作错误;B.细铁丝在空气中无法被点燃,无法消耗集气瓶内氧气,故不可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故B错误;C.不打开瓶塞,利用聚焦太阳光引燃白磷,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误差小,故C正确;D.实验中若弹簧夹未夹好,容易使燃烧产生的白烟溢出,最终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增多,造成实验结果偏大,故D错误。
2.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铁丝没有制成螺旋状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有的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解析】【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是由于瓶底未加少量的水或细沙,故A不正确;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原因可能是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等,故B正确;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是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故C不正确;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是由于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不正确。
故选B。
3.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成分有:K(10.~27.0)mg/L;Cl(1.0~24.0)mg/L;Mg (0.1~5.0)mg/L.这里的K、Cl、Mg是指()A.单质B.元素C.金属离子D.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选项正确;B.应先开始加热,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使收集的气体纯净,选项错误;C.收集O2后,应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移出水槽,否则收集的气体会逸散,选项错误;D.停止加热时,应先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使水槽中的水倒流到热的试管中,砸裂试管,选项错误;故选A。
2.以下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的稀有气体元素B.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C.③表示的是阳离子D.④表示的是阴离子【答案】C【解析】【详解】A、图①是8号元素,是氧元素,不是稀有气体元素,故A选项错误;B、图②中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易失去2个电子,故B选项错误;C、图③中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大1,故是阳离子,故C选项正确;D、图④中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大2 ,故是阳离子,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3.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合理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分裂成原子【答案】C【解析】【详解】A、热胀冷缩﹣﹣分子间隔的变化,而非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A错误;B、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和水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隔了,故B错误;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释合理,故C正确;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隔变大,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错误。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3、2004年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下图是火星大气成分含量示意图。
与空气的成分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火星大气中N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B、火星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C、火星大气中O2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D、火星上大气中有稀有气体,空气中没有稀有气体4、若把江河湖泊水中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所占的体积大于21%,氮气所占的体积小于78%,对此应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只有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能溶解在天然水中B.溶解在天然水中氧气和氮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的百分含量相同C.天然水中溶解的氧气极少,所以在湖泊中养鱼要采取增氧措施D.氧气和氮气相比较,氧气比氮气更易溶解于水5、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2006年10月17日,无锡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5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无锡市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A.I级优 B.II级良 C.III级轻度污染 D.V级重度污染6、近几年全国环境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仍有56%的城市未达到二级标准。
造成这些城市污染的原因之一可能是()A.大量燃烧含硫煤B.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人和动物的呼吸D.利用太阳能烧水7、为了建设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污染28、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
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下列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镁条 C.蜡烛 D.红磷【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错误;B、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且在瓶壁上有水雾产生,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只要观察过实验,并记住现象的描述,即可轻易解答,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酸和碱反应B.检查装置气密性C.加热液体D.闻气体的气味【答案】D【解析】【详解】A、量筒不能做反应容器,故A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是密封体系,图示中导管与外界通着,故B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误;D、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3.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由6种碳元素、12种氢元素和6种氧元素组成B.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D.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答案】C【解析】【详解】A. 葡萄糖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B. 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D.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选C4.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利用金属的年代 B.铁元素质量分数C.碳元素的化合价: D.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答案】B【解析】【详解】A、金属的活动性越弱,使用的年代越早,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其次是铁和铝,错误;B、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硫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降低,正确;C、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60是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错误;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错误。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含答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是一种化合物B.空气是几种元素的混合物C.空气是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D.空气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2. 下列情况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①燃烧烟煤;②燃放鞭炮;③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飞机、汽车排放尾气;⑥人和动物的呼吸A.②③④⑥B.①②④⑥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⑥3.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A.双氧水B.二氧化碳C.液氧D.二氧化锰4.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A.变化中火星四射B.有发光现象C.有大量的热放出D.有黑色固体生成5.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磷在氧气中燃烧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铁(Fe2O3)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7.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B、氧气能支持燃烧C、氧气具有可燃性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易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跟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B.将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会立即燃烧起来C.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凡是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9.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应将导气管插入集气瓶底部B.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说明氧气收集满了10.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11. 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
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
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有 a、b 两组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 组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 组是纯净的氯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
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即a反应快,但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来解答。
【详解】因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b为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由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反应快,时间短,a中混有二氧化锰,则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小,显然只有D符合。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催化剂的特点和催化作用。
2.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甲醛(CH2O),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的化学式是O2 B.通常状况下,丙是一种气态物质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答案】C【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醛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2O+O2催化剂CO2+H2O。
A、由图可知,乙的化学式是O2,正确;B、丙物质是二氧化碳,通常状况下,是气态物质,正确;C、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甲醛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正确。
故选C。
3.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
月球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如图是铝、钛、铁三种金属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B.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C.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5)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A. 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B. 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C.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D. 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空气中的氧气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C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D、红磷在氧气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3.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二氧化碳 B.稀有气体、高锰酸钾C.人呼出的气体、食盐水 D.净化后的空气、液态氧4.下列对描述属于化学反应现象且正确的是()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冒出白烟,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的气体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6. 2月29日,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D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7.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8.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气能和大多数金属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很不稳定的气体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C.给氯酸钾加热,若不加二氧化锰就不产生氧气D.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将红磷换成木炭实验会失败9.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B.硫粉C.红磷D.铁丝10.苏州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下列有关氮气说法错误的是()A.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C.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11.下列是火柴头中含有的四种物质,火柴被点燃时,能闻到一股气体的刺激性气味,已知这种气体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
【物理】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100篇及答案(word)1
【物理】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100篇及答案(word)1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实验室制氧气主要过程为以下几步:①给试管加热②检查气密性③装配好仪器④装药品⑤收集氧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移出水面。
正确顺序为()A.②④③①⑤⑥⑦B.④②③①⑤⑥⑦C.④③②①⑤⑦⑥D.③②④①⑤⑦⑥【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实验室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④①⑤⑦⑥。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盐酸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B.将块状石灰石垂直投入竖直放置的试管中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所以用盐酸可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实验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约45度角,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才需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要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实验操作错误。
【物理】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采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下列物质最适宜选用的是A.铁丝B.木炭C.蜡烛D.红磷【答案】D【解析】【详解】A. 采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所选物质必须只与氧气反应,且不生成气体物质。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木炭燃烧有气体生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蜡烛燃烧有气体生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红磷燃烧只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无气体生成,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 a、b、c 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原子中 b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的质量集中在b和c上D.原子中 a 与 c 的数目不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A、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图中c表示质子,故A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b是中子,c是质子,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故B选项错误;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与原子核上,故C选项正确;D、由图可知,a是电子,c是质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不改变C.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一定不同D.相同原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离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答案】C【解析】【详解】A 、分子、原子、离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A 选项正确;B 、化学反应的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可能不变,故B 选项正确;C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不同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不相等的,但中子数不确定,如碳14中子数为8,氧16中子数也为8,故C 选项错误;D 、相同原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离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故选C 。
【物理】 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A.治理工地扬尘B.露天焚烧垃圾C.使用公共自行车D.禁止焚烧秸秆【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选项治理工地扬尘,防止空气中大的颗粒物增加;B选项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会增加空气中PM2.5;C选项使用公共自行车,会减少空气中PM2.5;D选项禁止焚烧秸秆,会减少空气中PM2.5;故答案选择B2.下列有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B.用10mL量筒量取9.5mL蒸馏水C.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7.8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A、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省略了,所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不是16g,故A说法错误;B、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要选择量程比所量取液体体积略大的量筒,所以可以用10mL量筒量取9.5mL蒸馏水,故B说法正确;C、pH试纸只能粗略的测pH值的整数值,无法精确到小数点,所以pH试纸不能测得某溶液的pH为7.8,故C说法错误;D、根据空气中的成分以体积含量计算,氧气约占21%,故D说法错误。
故选B3.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铁丝没有制成螺旋状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有的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解析】【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是由于瓶底未加少量的水或细沙,故A不正确;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原因可能是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等,故B正确;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是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故C不正确;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是由于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不正确。
【物理】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100篇及答案1
【物理】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100篇及答案1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下图中①、②分别为锂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和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③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正确的是( )A.③属于非金属元素B.锂元素和③所属元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锂元素化学反应中均易得电子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g【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①、②分别为锂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和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③是钠离子结构示意图。
【详解】A、③是钠离子结构示意图,则③属于金属元素,故A不正确;B、锂元素和③所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则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B正确。
C、锂元素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均易失去电子,故C不正确;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单位是“1”,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
2.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由6种碳元素、12种氢元素和6种氧元素组成B.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D.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答案】C【解析】【详解】A. 葡萄糖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B. 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D.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选C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9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D.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答案】D【解析】【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就属于第几周期。
【详解】A、氟原子是9号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则核外电子数为9,故A正确;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故B正确;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D、氟元素和氯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故D不正确。
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100篇及答案
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100篇及答案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C.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答案】D【解析】【分析】盛有可溶于水的气体的试管,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气体溶于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水性越强,试管内的液面越高;不易溶于水的试管内没有液体。
所以观察图形可知,甲气体易溶于水,丙气体不易溶于水,乙气体处在甲气体和丙气体之间,据此判断ABCD的正确与否。
【详解】A、丙气体是不易溶于水的,故错误;B、应是甲气体比乙气体更易溶于水,而不是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故错误;C、甲气体易溶于水,我们只能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甲气体,而无法判断可否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故错误;D、丙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正确.故选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石墨晶体是灰黑色的固体,所以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灰)黑色的C.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却不一定是化合物D.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答案】C【解析】【分析】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以上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以上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A不正确;B、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不都是(灰)黑色的,比如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故B不正确;C、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却不一定是化合物,比如海水,故C 正确;D、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比如氯酸钾,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酸和碱反应B.检查装置气密性C.加热液体D.闻气体的气味【答案】D【解析】【详解】A、量筒不能做反应容器,故A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是密封体系,图示中导管与外界通着,故B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误;D、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故D正确。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6.0分)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B. 催化剂必定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C. 二氧化锰只能用作催化剂D. 加入二氧化锰催化剂,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放出氧气的速率增大2.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
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
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
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约是()A. 40mL和60mLB. 60mL和40mLC. 50mL和50mLD. 20mL和80mL3.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
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需消耗氧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如果装置漏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小B. 本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9.6%C. 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D. 不必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就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4.关于燃烧相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 尽管铁丝燃烧产物是固体,但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5.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
【物理】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100篇及答案(word)
【物理】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100篇及答案(word)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D.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的上升【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红磷的量不足时,它所消耗的氧气也就不完全;导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结果偏小,会影响了实验结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装置不漏气是才能保证该实验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才能使实验更加准确,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如果将红磷改为碳来进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的话,由于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占据氧气的原有的体积,导致测定结果偏小,而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故错误,符合题意;D.根据物理学中的压强知识可知,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从而使集气瓶内外的压强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2.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由6种碳元素、12种氢元素和6种氧元素组成B.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D.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答案】C【解析】【详解】A. 葡萄糖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B. 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D.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选C3.下列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H B.H2O C.H2D.2H【答案】C【解析】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气分子所以答案选C。
4.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答案】B【解析】A、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故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正确;B、氧气是难溶于水的气体,错误;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确;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生物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正确。
最新 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最新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B.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C.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D.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错误;B、锥形瓶底放水的原因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错误;C、物质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降低,正确;D、纳米铁粉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气球膨胀,装置冷却后由于消耗氧气,气球又变小,错误。
故选C。
2.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由6种碳元素、12种氢元素和6种氧元素组成B.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D.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答案】C【解析】【详解】A. 葡萄糖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B. 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D.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选C3.下列各组物质是按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水、氮气、氢氧化钠B.冰水混合物、镁条、干冰C.空气、氧气、水D.石油、铜、碳酸钙【答案】C【解析】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氢氧化钠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B、冰水混合物是水的两种状态混合物,但只含有水这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C、空气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氧气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正确;D、碳酸钙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物理】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含解析)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含解析)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A.B.C.D.【答案】D【解析】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不漏气;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不漏气;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漏气;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虽然实验装置不同,但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有些装置比较复杂或者学生平时比较少见,造成不会分析而出错.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盐酸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B.将块状石灰石垂直投入竖直放置的试管中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所以用盐酸可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实验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约45度角,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才需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要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实验操作错误。
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含答案)经典1
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含答案)经典1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空气的净化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A.氮气、稀有气体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蒸气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氮气、稀有气体是空气中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A不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B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不是空气污染物.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能对空气造成污染.故D符合题意.故选D.2.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利用金属的年代 B.铁元素质量分数C.碳元素的化合价: D.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答案】B【解析】【详解】A、金属的活动性越弱,使用的年代越早,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其次是铁和铝,错误;B、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硫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降低,正确;C、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60是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错误;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金属的活动性与使用年代的关系,元素质量分数的求算,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的溶解性等知识。
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B.氯原子的M层电子有7个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答案】D【解析】【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该选项说法正确;B、M是第三电子层,氯原子的M层有7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即锗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同一行,属于同一周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物理】 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物理】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顺序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备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滴管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C.用托盘天平称量10g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除导管【答案】C【解析】A. 制备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故错误;B. 用滴管取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这样容易污染药品,故错误;C. 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正确;D. 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故错误。
故本题选C。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9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D.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答案】D【解析】【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就属于第几周期。
【详解】A、氟原子是9号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则核外电子数为9,故A正确;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故B正确;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D、氟元素和氯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下列有关物质反应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答案】C【解析】【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镁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位于第三周期。
故选C。
6.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
A.中子数B.核外电子总数
C.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层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根据这些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详解】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
D.实验测定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故选项错误。故选B
17.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集气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点睛:
分解反应是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之一,指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简单概括为“一变多”,其反应的基本形式为:A→B+C。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C、根据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6,表示原子序数为26;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B.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
C.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钛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2,表示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煤脱硫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保护环境,B选项正确;
磷燃烧产生的白雾是五氧化二磷,不会污染空气,C选项错误;
氧气化学性质活泼,但不是可以和所有物质反应,D选项错误;
故选择B项。
14.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下列有关图像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答案】D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物质四氧化三铁,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错误;
D、一种物质氯酸钾生成氯化钾、氧气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点,正确。故选A。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
B.氯原子的M层电子有7个
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
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该选项说法正确;
点睛:此类题的方法是根据化学式计算碳、氢、氧元素的质量,和反应反应前氧元素的质量或可燃物的质量比较,来判断可燃物的组成元素
12.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
A.使用过量的红磷
B.把红磷改为蜡烛
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
A、使用红磷的量必须足量,才能将密封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掉,故选项正确;
B、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气体,不可以代替红磷,故选项错误;
C、实验没有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小.应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故选项正确;
D、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可以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不用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故选项正确.故选B。
【答案】D
【解析】
【详解】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先引燃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要燃尽时再将其伸入集气瓶中。所以小琴的操作错误,故选D。
16.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物理】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b时间表示反应已完全)(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用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化学反应中,氯酸钾的质量在不断的减少(由于氯酸钾在加热时不断产生氧气),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a%)在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就不变了,在没有反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故选B。
C.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其表面会变红色
D.点燃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D
【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产生白烟,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错误;
C、铜在空气中加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固体,错误;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正确。故选D 。
15.下列是化学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实验室做有关氧气的性质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小林将盛有红热木炭的燃烧匙从瓶口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B.小兵准备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他未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就停止收集
C.小芳在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之前先用砂纸把铁丝打磨光亮
D.小琴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引燃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后立即将其伸入集气瓶中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还需要注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
9.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月球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如图是铝、钛、铁三种金属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11.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44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3
【答案】D
【解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4g+5g+8g+23g-32g-16g=52g,故A错误;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所以水、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氧气和W是反应物。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水、二氧化碳是都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g×(16÷18×100%)=2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44g×(32÷44×100%)=32g,两者的质量和为5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64g﹣16g=48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由C的分析可知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4g﹣32g)/12:(27g﹣24g)/1=1:3,故正确,故选D。
【分析】
【详解】
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后,过氧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减少,氧气和水增多,等过氧化氢反应完全后质量就不会再变;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那么试管中水的质量是以原本具有的水量为起始,随着反应增加至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氧气则从0起始增加至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故选C。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5.图甲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镁离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B.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镁原子的质量为
D.镁元素位于第三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