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使用红磷的量必须足量,才能将密封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掉,故选项正确;
B、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气体,不可以代替红磷,故选项错误;
C、实验没有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小.应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故选项正确;
D、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可以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不用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故选项正确.故选B。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1/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
【详解】
A.铁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选项错误;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否则易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正确;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6,表示原子序数为26;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其表面会变红色
D.点燃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D
【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产生白烟,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错误;
C、铜在空气中加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固体,错误;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正确。故选D 。
13.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A选项错误;
煤脱硫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保护环境,B选项正确;
磷燃烧产生的白雾是五氧化二磷,不会污染空气,C选项错误;
氧气化学性质活泼,但不是可以和所有物质反应,D选项错误;
故选择B项。
14.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下列有关图像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5.图甲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镁离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B.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镁原子的质量为
D.镁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B.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15.下列是化学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实验室做有关氧气的性质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小林将盛有红热木炭的燃烧匙从瓶口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B.小兵准备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他未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就停止收集
C.小芳在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之前先用砂纸把铁丝打磨光亮
D.小琴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引燃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后立即将其伸入集气瓶中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B.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
C.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钛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2,表示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
B.氯原子的M层电子有7个
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
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该选项说法正确;
【分析】
【详解】
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后,过氧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减少,氧气和水增多,等过氧化氢反应完全后质量就不会再变;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那么试管中水的质量是以原本具有的水量为起始,随着反应增加至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氧气则从0起始增加至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故选C。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
D.实验测定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故选项错误。故选B
17.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集气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C.木炭在空气Fra Baidu bibliotek燃烧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答案】D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物质四氧化三铁,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错误;
D、一种物质氯酸钾生成氯化钾、氧气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点,正确。故选A。
B、锰酸钾属于纯净物中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氧气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水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4.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B.催化剂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
【答案】B
【解析】
【分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详解】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还需要注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
9.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月球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如图是铝、钛、铁三种金属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点睛:此类题的方法是根据化学式计算碳、氢、氧元素的质量,和反应反应前氧元素的质量或可燃物的质量比较,来判断可燃物的组成元素
12.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
A.使用过量的红磷
B.把红磷改为蜡烛
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的构成问题.日本核泄漏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7.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1.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44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3
【答案】D
【解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4g+5g+8g+23g-32g-16g=52g,故A错误;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所以水、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氧气和W是反应物。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水、二氧化碳是都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g×(16÷18×100%)=2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44g×(32÷44×100%)=32g,两者的质量和为5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64g﹣16g=48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由C的分析可知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4g﹣32g)/12:(27g﹣24g)/1=1:3,故正确,故选D。
点睛:
分解反应是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之一,指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简单概括为“一变多”,其反应的基本形式为:A→B+C。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C.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而非镁原子的质量;
D.镁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位于第三周期。
故选C。
6.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
A.中子数B.核外电子总数
C.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层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根据这些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详解】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没有改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二氧化锰是很多物质反应的催化剂,但催化剂不只有二氧化锰。选C。
考点:催化剂。
点评: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
【物理】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b时间表示反应已完全)(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用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化学反应中,氯酸钾的质量在不断的减少(由于氯酸钾在加热时不断产生氧气),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a%)在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就不变了,在没有反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故选B。
【答案】D
【解析】
【详解】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先引燃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要燃尽时再将其伸入集气瓶中。所以小琴的操作错误,故选D。
16.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M是第三电子层,氯原子的M层有7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即锗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同一行,属于同一周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空气B.锰酸钾C.氧气D.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气体,不可以代替红磷,故选项错误;
C、实验没有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小.应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故选项正确;
D、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可以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不用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故选项正确.故选B。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1/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
【详解】
A.铁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选项错误;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否则易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正确;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6,表示原子序数为26;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其表面会变红色
D.点燃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D
【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产生白烟,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错误;
C、铜在空气中加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固体,错误;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正确。故选D 。
13.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A选项错误;
煤脱硫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保护环境,B选项正确;
磷燃烧产生的白雾是五氧化二磷,不会污染空气,C选项错误;
氧气化学性质活泼,但不是可以和所有物质反应,D选项错误;
故选择B项。
14.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下列有关图像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5.图甲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镁离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B.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镁原子的质量为
D.镁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B.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15.下列是化学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实验室做有关氧气的性质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小林将盛有红热木炭的燃烧匙从瓶口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B.小兵准备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他未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就停止收集
C.小芳在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之前先用砂纸把铁丝打磨光亮
D.小琴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引燃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后立即将其伸入集气瓶中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B.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
C.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钛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2,表示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
B.氯原子的M层电子有7个
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
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该选项说法正确;
【分析】
【详解】
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后,过氧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减少,氧气和水增多,等过氧化氢反应完全后质量就不会再变;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那么试管中水的质量是以原本具有的水量为起始,随着反应增加至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氧气则从0起始增加至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故选C。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
D.实验测定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故选项错误。故选B
17.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集气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C.木炭在空气Fra Baidu bibliotek燃烧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答案】D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物质四氧化三铁,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错误;
D、一种物质氯酸钾生成氯化钾、氧气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点,正确。故选A。
B、锰酸钾属于纯净物中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氧气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水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4.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B.催化剂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
【答案】B
【解析】
【分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详解】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还需要注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
9.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月球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如图是铝、钛、铁三种金属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点睛:此类题的方法是根据化学式计算碳、氢、氧元素的质量,和反应反应前氧元素的质量或可燃物的质量比较,来判断可燃物的组成元素
12.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
A.使用过量的红磷
B.把红磷改为蜡烛
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的构成问题.日本核泄漏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7.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1.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44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3
【答案】D
【解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4g+5g+8g+23g-32g-16g=52g,故A错误;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所以水、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氧气和W是反应物。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水、二氧化碳是都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g×(16÷18×100%)=2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44g×(32÷44×100%)=32g,两者的质量和为5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64g﹣16g=48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由C的分析可知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4g﹣32g)/12:(27g﹣24g)/1=1:3,故正确,故选D。
点睛:
分解反应是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之一,指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简单概括为“一变多”,其反应的基本形式为:A→B+C。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C.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而非镁原子的质量;
D.镁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位于第三周期。
故选C。
6.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
A.中子数B.核外电子总数
C.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层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根据这些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详解】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没有改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二氧化锰是很多物质反应的催化剂,但催化剂不只有二氧化锰。选C。
考点:催化剂。
点评: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
【物理】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b时间表示反应已完全)(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用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化学反应中,氯酸钾的质量在不断的减少(由于氯酸钾在加热时不断产生氧气),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a%)在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就不变了,在没有反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故选B。
【答案】D
【解析】
【详解】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先引燃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要燃尽时再将其伸入集气瓶中。所以小琴的操作错误,故选D。
16.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M是第三电子层,氯原子的M层有7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即锗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同一行,属于同一周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空气B.锰酸钾C.氧气D.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