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课堂观察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蒙运动》课堂观察案例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历史组
[基本情况]
任课教师:刘美(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历史一级教师。)
教学内容:《启蒙运动》
课堂类型:课堂探究型
观察类型:专题性观察
活动背景:课堂观察已成为我校教研活动的品牌。在改进听评课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具有积极独到的作用,课堂观察活动正在成为我们历史组推进课题研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抓手!
[课前会议]
(一)刘美老师说课(5分钟)
一、说课题
启蒙运动作为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教材中上启文艺复兴,下启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地位重要。但新教材分两课阐述启蒙运动——“理性与自由的启蒙”、“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内容分散,不易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了教材的整合,两课并一课。启蒙思想丰富多彩,教学上有进一步发掘的空间。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知道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的主要政治主张;体验进步思想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素材,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和认同启蒙思想家们的进步主张。
三、我的想法
1、针对启蒙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这几块相对分散的内容,我最终选用了康德的一篇介绍启蒙运动的文章《什么是启蒙》把这三个部分串联起来,使教学流程显得更加流畅和自然。
2、通过所有流程和互动设计,凸显启蒙运动的真谛——理性。
3、运用大量文字、图片资料,化抽象为具体。
四、说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通过引起学生对启蒙老师的回忆,结合康德对启蒙的定义,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通过康德对启蒙运动真谛的总结,进入启蒙运动的内容。通过三组文字材料,突破重难点,解读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观点。
第三环节:通过康德对启蒙运动障碍的思考,展开启蒙运动背景的探讨。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的角度思考,感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规律。
第四环节:通过康德对启蒙运动影响的评价,结合图片资料,分析启蒙影响。
第五环节:联系现实,进行课题总结。
(二)交流(10分钟左右,)
郑怡:我们这个教材把《启蒙运动》用两节课分开,确实大家都反映不是很科学,前面第一节本身也很单薄,本身也就是在讲思想主张,内容合并的确很有必要。另外,我发现有一个地方,可能很有新意,你是导入之后,第二步通过文字材料先说主张,然后到第三块再说背景,这样颠倒的意图是什么?
刘美:这个跟我采用的串联方式有关系,我主要是用康德的关于启蒙的材料,在他的行文顺序上也是先讲启蒙的真谛,然后再讲背景和影响。所以我就这样安排了。
谢根祥: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明白是什么,然后明白为什么和怎么样。你本身连是什么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先去说为什么,学生可能在理解上会感到很困难。
俞艳萍:对,许多人也是这样安排授课内容的。
刘亚萍:你在教学的环节上怎样安排?重点和难点放在哪里?
刘美:教学的环节主要是四个大块——课堂导入、通过材料解读内容、解读背景和解读影响。重点放在启蒙思想家的观点主张,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启蒙思想家这些抽象的思想主张。
华婷:在《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教学目标里,有一个关于康德思想的发展目标,这里你怎么处理?
刘美:康德的这块内容我没有把它放在这堂课里,按照《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发展目标,这部分内容是要上的,但首先是因为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二课并一课,内容本身就比较多了;然后,从课程的安排上,象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本身就比较丰富,而康德的思想和它们的区别较大,比较难以在这堂课中整合处理;另外,高一会考对这部分内容未做要求。
谢根祥:另一方面,这堂课的思路就是按照康德的言论串起来,其实康德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也已经有所体现,我觉得发展目标的要求以这种方式来体现也是一种策略。
姚伟建:这个专题里面,都是在讲思想解放运动,那么如何将前面的内容结合起来看问题?
刘美:这个本来我是不想联系比较的,我觉得要讲清启蒙运动的理性就已经很难了,内容就很多了,但后来我征求了蒋春华和刘亚萍的意见后,觉得还是有必要联系一下,毕竟启蒙运动也是承前启后的,所以我最后就是简单地把它跟文艺复兴比较了一下。
(三)确定观察角度(2分钟左右)
教学目标预设观察点:毛宏良和华婷老师;
课堂对话的有效性观察点:俞艳萍和刘亚萍老师;
课堂问题设计观察点:谢根祥老师;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倾听与互动观察点:蒋春华;
课堂教学中素材资源运用观察点:郑怡和姚伟建老师。
谢根祥:希望大家在下周三之前能认真研究相关主题,开发、改进观察量表,为本次课堂观察活动的圆满成功打好基础。
[课中观察]
上课前,观察者提前来到教室,根据所选观察点确定观察的位置。上课的时候,观察者根据观察任务,运用观察工具分别进行着观察和记录。观察量表如下:
素材资源运用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观察人:郑怡、姚伟建
注:1.素材类型包括文字、图表、图片、动画和影像等;2.素材来源:A.教材内、B.教材外;3.新颖度是既可指材料的选择,也可指材料的组合,分为A.新颖、B.一般、C.陈旧;4.趣味度:A.有趣、B.适中、C.枯燥;5.情境度:A.良好、B.适中、C.欠佳;6.知识准确度:A.引用材料知识正确、B. 引用材料存在知识错误;7.内容契合度: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A.紧密、B.适中、C.不强;8.学情适合度:A.适度、B.过简、C.过难;9.使用数量:A.适度、B.偏少、C.偏多;10.整合方式:A.适度、B.过简、C.过繁;11.呈现时间:A.适中、B.过长、C.太短;12.目标指向:指素材针对的教材具体教学目标或过程,包括导入、重难点、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塑造等;12.达成方式:包括简单呈现、教师讲解、问题探究、角色扮演等;13.达成效果:指材料及运用的目标性达成的程度;14.总体评价:指对素材资源运用有效性的整体评定。
余杭高级中学历史组
课堂对话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观察人:俞艳萍、刘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