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通渭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

2017-2018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观察下图图片主要说明A.建立了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B.分割宰相权利并趋于完善C.创新制度以便加强君主权力D.三省六部制度已基本形成3.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转运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

这表明在宋朝A.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B.政府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C.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D.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4.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自何年起,内阁自加隆重,凡职位在先第一人,群臣尊仰,称为首相,其第二人以下多其荐引,随事附和,不敢异同。

”材料现象A.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B.是皇权专制强化的结果C.说明内阁首相取得决策权D.表明权力制衡己被打破5.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乙说B.甲说、丙说C.甲说、丁说D.乙说、丙说6.雅典城邦的克利斯提尼执政期间,极力发展梭伦构想的政策,为了促进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特意制定了A.五百人议事会B.陪审法庭C.十将军委员会D.陶片放逐法7.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历史一、单项选择题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二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2、宗法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宗法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包括A.家谱B.宗祠C.族规D.授土3、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4、《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地方服从中央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5、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6、小麦同学很喜欢看穿越小说,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

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A.回到明朝当承宣布政使,管理一个地方的行政事务B.回到唐朝参加科举考试,中一回状元C.回到宋朝当个枢密使,掌管财政大权D.回到汉朝当个侍从,替汉武帝出谋划策解决王国问题7、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8、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甘肃省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甘肃省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甘肃省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7高一上·阳东月考) 史载周公制作礼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

以下说法,最为恰当的是()A . 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 . 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 . 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 . 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为另外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2. (2分)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 .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 . 都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封建统治3. (2分) (2019高一下·安阳期中)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

其原因是()A .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 . 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 . 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 . 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4. (2分) (2017高一上·郑州月考)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 . 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 . 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 .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5. (2分) (2019高一上·大庆期中) 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历史)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周制”是指()A.郡县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2.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齐国开国国君、齐文化奠基者。

姜太公后裔代表每年到齐国故都山东临淄参加纪念姜太公诞辰祭礼。

姜太公后裔的祭祖活动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相关()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血缘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材料中“现代化”内涵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享4.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①西汉郡国制②唐朝实行三省制③宋朝设参知政事④元朝实施行省制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统一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但地方分权经常威胁到国家的统一。

我国古代通过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最终从制度上克服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分权势力的有()①秦朝实行郡县制②汉武帝推恩王侯子弟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太祖派文臣管理州郡。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以一个公司作比喻的话,皇帝是董事长,宰相就是总经理,内阁是秘书部,而内阁首辅只是董事长的私人秘书。

”这说明内阁的主要职责是()A.皇帝的侍从顾问B.主持朝政大事C.替皇帝批答奏章D.管理六部官员7.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保护私有财产B.限制贵族权力C.维护平民利益D.扩大统治基础8.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其确立的标志是()A.“光荣革命”B.《权利法案》颁布C.责任内阁制形成D.1832年议会改革9.1789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考试范围:必修一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目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1、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朱元璋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

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即关防官印),以便核对。

这一制度的设置旨在A.确保文书安全 B.削弱丞相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提高行政效率2、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

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B.市民拥有对政府监督权C.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D.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3、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

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

”可见,罗素认为()A.希腊民主是人类黄金时期 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 D.直接民主具有一定合理性4、.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人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A.宗法制遭到破坏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分封制受到冲击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5、《檐曝杂记》中记载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即封人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

甘肃省通渭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甘肃省通渭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甘肃省通渭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试题24.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皇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2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求善而不存真 B.缺乏理性精神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26.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

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

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

由此判断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27.《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C.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28.“(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29.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也是有世界影响的伟人。

这两种评价体现的分别是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 B.社会史观、整体史观C.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D.生态史观、社会史观30.据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甘肃省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甘肃省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甘肃省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 (共20题;共59分)1. (3分) (2020高三上·新乡月考) 商王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首脑,也是最大的祭师:占卜显兆吉凶皆由他亲自制定,在甲骨文中的反映就是经常出现“王占曰”。

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了()A . 神权实际服务于王权B . 商王权力高度集中C . 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D . 君权神授思想盛行2. (3分) (2017高一上·南昌月考) 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缘关系,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材料是()A . 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B . 《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C . 《左传》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D . 《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3. (3分) (2019高一上·伊春期中)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A . 皇帝制度与世袭制B . 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C . 皇权专制与分封制D . 宗法制与郡县制4. (3分) (2019高二下·兰考期中) 下列为“东方圣城”曲阜部分时期的沿革:薛郡鲁县——鲁国鲁县——中书省东平路曲阜县——山东布政司曲阜县,其对应的朝代顺序正确的是()A . 秦朝——东汉——宋朝——明朝B . 秦朝——西汉——元朝——明朝C . 隋朝——五代——元朝——清朝D . 唐朝——宋朝——元朝——明朝5. (3分) (2019高一下·上海期中) “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二也。

”“朕”当是()A . 唐太宗B . 宋太祖C . 元世祖D . 康熙帝6. (3分) (2019高一上·大庆期中) 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不包括()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著名学者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有这样一段话:“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委员制”指唐代实行的是()A.内外服制度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二府三司制3.元朝开创的新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4.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直接导致了()A.五四运动的爆发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D.《八一宣言》的发表5.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的历史事件是()A.新中国成立 B.解放战争胜利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就表示“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另起炉灶 D.一边倒7.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含义是指()A.只与周边相邻国家确立外交关系 B.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一切围绕苏联开展外交 D.坚决打倒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帝国主义8.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文中的“礼物”指的是()A.苏共将指派代表到西柏坡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9.第一个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被中国称为“同志和堂兄”的国家是()A.印度 B.英国 C.苏联 D.瑞典10.看到右图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同学们作出了下列的图解,正确的是()A.这次会谈中首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会谈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C.会谈提出著名的“求同存异”的思想D.会谈最大成果是宣布中印建交1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华盛顿会议 B.亚非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日内瓦会议12.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针对()A.亚非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B.亚非各国宗教信仰的不同C.亚非国家存在严重边界冲突 D.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13.右图是外交史上著名的“乔的笑”,乔冠华开怀大笑是因为()A.中美关系正常化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4.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A.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后,两国发表公告B.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C.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D.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5,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正式建交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6.邓小平说:“……总之,三十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拔高教育】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拔高教育】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大迁徙。

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

2012年1月8日春运开始,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仍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

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的情形与下列哪一个制度有关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等级名分制度。

题干所说的“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体现的主要是一种血缘关系,这一传统的形成和宗法制有关。

故选B。

A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是一种政治隶属关系;C项是秦朝以后实行的制度;D项是西汉时期实行的地方政治体制。

考点:宗法制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

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

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血缘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2.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 分封制B. 封建制度C. 君主专制制度D. 中央集权制度【答案】A【解析】周天子时期的“封建制度”有别于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为狭义上的“封建制度”,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即封邦建国,故选A;此处的封建制度是广义上的封建制度,是指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力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与周天子时期的分封制不同,B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自秦朝开始至明清,时间不符,C项错误;商周时期中央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有限,地方一直保持较大独立性,这并不符合中央集权制度的要求,D项错误。

甘肃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政治史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

甘肃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政治史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

2017-2018-1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历史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1.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科举制D. 皇帝制【答案】B【解析】分封制是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的政治制度,排除A;材料中“认祖归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注重血缘亲情是宗法制的影响,故选B;科举制是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政治制度,排除C;皇帝制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排除D。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认祖归宗”切入,结合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进行思考。

2. 历史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但两种手段的相似之处是A. 历史背景B. 最终目的C. 指导思想D. 实施效果【答案】B【解析】秦朝采取焚书坑儒和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适应统洽的需要,故B项正确;二者历史背景显然不同,故A项错误;指导思想不同,故C项错误;结果也不同,故D项错误。

3.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

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A. 地方无选官权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 察举制的弊端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可能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说明察举制存在弊端,故答案为C项。

推举权力在地方,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根据所学,察举制的举荐方式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排除D项。

4. 有人认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甘肃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甘肃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甘肃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

下列有关省份的汽车号牌,其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A.甘B—23319B.琼A—39276C.鲁H—82236D.吉C-315382.《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统治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郡县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3.西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是A.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具体内容B.名称不同的一个制度C.前后继承D.互为表里4.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5.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下列理由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B.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C.管辖辽阔疆域的需要D.巩固统一国家的需要6.下图反映的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

科举制实行的作用不包括A.有利于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步入仕途B.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7.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梭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8.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记述“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级历史科试卷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中写道:“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这一说法表现的是古代哪一种制度()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世卿世禄制2.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

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

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 B.血缘纽带 C.等级严格 D.地方分权3.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馆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

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分封,推行郡县制。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会采纳李斯的建议主要是因为郡县制能()A.加强专制主义 B.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C.加强中央集权 D.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管理4.“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度()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5.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6.唐朝三省六部、宋朝二府三司、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D.专制皇权不断强化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甘肃通渭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甘肃通渭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级第一次月历史试题注意:本套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请将答案全部写到答题卡上,否则不记分。

本套试卷100分,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地震中涌现了无数的感人事件。

有一位母亲舍身护婴,手机遗言:宝贝,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与这种珍惜亲情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嫡长子继承制D.郡县制3.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

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继承他王位和家业的应该是()A.大儿子B.小儿子C.都可继承D.都不可继承4.《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口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之。

”这段材材料反映了()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弱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秦朝()A、推行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6.有人评述秦朝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B.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从诸侯割据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7.公元前127年,汉皇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通渭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试题
24.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皇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2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求善而不存真B.缺乏理性精神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
26.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

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

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

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27.《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C.民主进步思潮产生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28.“(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
29.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也是有世界影响的伟人。

这两种评价体现的分别是
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B.社会史观、整体史观
C.全球史观、文明史观D.生态史观、社会史观
30.据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
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该评论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31.亚里士多德曾在《政治学》中指出“作为团体中的一员,公民之于城邦恰恰好像水手之于船舶……各司其事的全船水手实际上齐心合力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即航行的安全。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主旨类似的是
A.“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 B.“所谓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
C.“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D.“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
32.“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机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3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34.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虽然伏尔泰在巴黎了解了一些启蒙新文化,然而,只是在1726年到了伦敦以后,诗人伏尔泰才成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在英国,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思想。

”他从牛顿的著作中看到的是
A.如何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证实外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因
B.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假说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
C.如何以推理为主要方式,提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
D.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运用理智建立普遍法则来解释物质世界
35.“他们响应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将现实的…丑‟和大自然的…美‟来对比,极力讴歌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

大自然在他们眼中是无所不在的神,是精神的避难所,因此常常作为精神的某种象征而出现,寄托着作家对现实的诅咒和对自由的憧憬。

”下列作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B.C.D.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

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8分)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

(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2分)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的原因。

(6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严复通过翻译《天演论》,将达尔文进化论带到中国,并使之超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范畴而具有了世界观的社会意义。

又通过翻译《穆勒名学》(原名《逻辑学体系》)和《名学浅说》,将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介绍到中国,严复的翻译,创造性地启用很多几乎死亡的中国古代文字,如天演、公理、适者生存等,从而在西方的新式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既紧张又内在的相关性。

——摘编自(美)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对待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用意。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所译作品种类的倾向及其原因。

(9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如下表所示
口号与标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历史答案
(1)影响: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成为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后期日益僵化,压制思想进步。

原因:吸收了佛、道因素;提出三纲五常是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2)相似: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

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3)原因:缺乏形成个性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等。

41.(15分)
(1)态度:把学习西方文化与发掘传统文化相结合。

(3分)
用意:更好地宣传救亡图存思想和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

(3分)
(2)倾向:侧重自然科学著作。

(3分)
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首要任务;严复想通过宣传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经世致月的西方文明,来唤醒中国人的危机意识、爱国主义意识。

(6分)
42.(12分)
示例一:救亡与启蒙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

19世纪中期以来,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进步国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在奋起抗争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兴起了启迪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并在洋务运动中加以实践;19世纪末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农民阶级掀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以实业救国、变法图强和民主共和为旗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新高潮。

这些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同时又传播了新思想,启迪了民众的智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所以说救亡与启蒙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

示例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

鸦片战争之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变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两大矛盾的更替极大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阶级矛盾上升,中共总结经验教训,在农村开辟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伴随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国共双方作出调整,中共提出了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而“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也反映出国民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国共双方共同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所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近代史进程。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若考生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并且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即可。

评分说明:论题2分,史实6分,论证过程包括逻辑和结构给3分,结论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