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伪装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粘接剂
分散剂、固化剂、稀释剂、增 稠剂和催干剂等
22
序号
研制者
基本配方
红外隐身性能 灰色,兼容可见光伪装 (2~15)μmε =0.511, (8~14)μm ε =0.512, (0.3~1.8)μmε =0.623
1
Supcoe R F (1981年)
Al粉(0.10—0.20),Co (0.02—0.15),氧化钴 (0.02—0.05),TiO2(0.07— 0.23),有机硅醇酸树脂 (0.65—0.75),其它
1



1、红外伪装原理 2、常见的红外伪装的方法主要包括 3、红外伪装材料 4、自适应红外伪装技术 5、红外伪装技术的发展趋势
2
大气的红外窗口分为近红外窗(0.75~2.0μm)、 中红外窗口(3~5μm)和远红外窗口(8~14μm), 大部分红外探测器都集中在这三个波段内工作。 根据Stefen—Boltzman定律,物体在所有可能 方向和波长范围内的辐射功率为:
17
相变隐身涂料制备工艺流程
Fig.9相变隐身涂料在低温小温差系统中的热图
Fig.10相变隐身涂料在高温大温差系统中的热图
目标-背景温度较为接近的系统中,相变隐身涂层实现了部分隐身。
目标-背景温度相差较大的系统中,相变隐身涂层无隐身效果。
在两片导热性良好的绝缘体材料中间,夹有错落排开的P型和N型半导体 材料,两端有金属材料相连。当半导体制冷片两端加上电压时,由P型 和N型半导体构成的热电偶对两端之间产生热量转移,形成冷热端。当 电压反向时热电偶对两端的热量转移发生转变,冷热端发生互换。
15

隔热陶瓷材料的种类很多,但由于它主要涂敷在发
动机Hale Waihona Puke Baidu壁,要求高耐温性。氧化锆陶瓷的熔点高达
3000℃以上,可以满足各种发动机对高耐温性的要
求。如美国NASA刘易斯研究所研究的氧化锆陶瓷涂
层,经在发动机上试验,其隔热效果为150℃。目
前已在F—22战斗机上应用。
16
相变材料微胶囊技术
1、将相变材料与红外吸收涂料或可见光伪装涂料混合后,涂覆在目标
发射率变化范围 0.057~0.059(2~13.8μm) 0.60~0.68(1~30μm) 0.40~0.59(2~40μm) 0.261~0.589(1.5~20μm)
5 6 7
ITO 玻璃/NiVxOyHz/ZrO2/a-WO3/铝制栅 Au/RFS-WO3 Eclipse VEDTM : 聚酰亚胺 (Kapton) /RE/EC/EL/IS/TE
常见的红外电致变发射率材料有导电高分子和三氧
化钨(WO3)。美国Eclipse Energy Systems公司生 产的Eclipse VEDTM能耗仅为0.1mW/cm,量为 5g/m,在8 m处发射率最大变化量可达0.9 。
24
编号 1 2 3 4
电致变发射率器件结构 Au/NiO/Ta2O5/c-WO3/金属栅 玻璃/ITO/NiO/(AMPS/DMA)/c-WO3/硅片 玻璃/铝层/a-WO3/a-Ta2O5/c-WO3/铝制栅 玻璃/ITO/c-WO3

自适应红外隐身系统采取闭环控制方式进行信号 采集、处理、控制及反馈等操作。

28
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两方面:一是寻求各波段各 种伪装技术的兼容,即全波段伪装技术; 二是研发新 型伪装材料。

29
30
沙漠迷彩
变形迷彩
8

按颜料类别分,主要有以下四种: (1)铬酸铅系涂料。 (2)三氧化铬系涂料。 (3)芘四酸酐衍生物系涂料。 (4)偶氮化合物系涂料。
三氧化铬的反射率曲线
组成 三氧化铬 氧化铁黄 氧化铁红 二氧化钛 硅酸镁 硅烷醇酸树脂
质量分数 0.2282 0.0375 0.0132 0.1843 0.1320 0.3035
组成 十烷酸钴,5% 十烷酸钴,10% 十烷酸钙 甲乙基酮 石油溶剂
质量分数 0.0022 0.0018 0.0087 0.0142 0.0744
组分 1 二氧化钛 三氧化铬 氧化钴 氧化锌 三氧化铝 0.524 0.199 0.197 0.080 0.15 0.60~0.65 0.20~0.25 2
质量分数 3 4 0.35 0.45 0.55 0.15 0.449 0.550 5
氧化镍
氧化镁 色彩 绿 绿 绿
0.35
0.001 绿 青
组分
1
N,N‘-双(2-氨基乙基)芘四酸二酰亚胺
质量分数
2 0.0550 3 0.0553 0.0570
二氧化钛
铬黄500LSG 氧化铬绿SU 氧化铁黄214501 氧化铁红N135 氧化铁黑N74 色彩
表面,形成热红外辐射吸收层,或是兼具红外和可见光伪装作用的涂层;2、 将相变材料加入到液态聚合物中,然后发泡形成泡沫塑料;3、将变相材料添
加至纤维内或涂覆于纤维表面,然后制得储热调温织物。
优点: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较明显的降温及温度自适应功能,有利于实现

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融合,为对抗双波段红外热像仪反伪装技术提供可能。 缺点: 目标-背景温度相差较大的系统中,相变隐身涂层伪装效果不好。
13

降温材料是降低目标热辐射的最有效的方法。降温 材料主要研究的是隔热材料、相变材料。隔热材料 主要有隔热泡沫塑料和隔热陶瓷材料。隔热泡沫塑 料的种类取决于目标的表面温度,表面温度越高, 选用的隔热泡沫塑料的熔点越高。常用的有聚苯乙
烯、聚氨基甲酸酯和硅橡胶。
14
隔热泡沫塑料
不均匀泡沫塑料图层的隔热效应 (a)的涂层使大面热源33的热辐射汇集到34附近。 (b)的涂层使热源35的热辐射转移到36附近。 (c)的涂层使热源37和38的热辐射汇集39附近。 (d)的涂层使大面积热源40的热辐射分散在41和42两处。



4



(1)红外抑制和遮挡技术。 (2)红外气溶胶技术。 (3)红外伪装网和遮障技术。 (4)红外假目标技术。 (5)红外干扰技术。 (6)材料技术。
5



红外隐身材料按其工作波段可分为近红外和中、远 红外隐身材料。 1、近红外伪装材料 2、中、远红外伪装材料
6

近红外隐身材料目前都是涂敷型的,按工作原理 分单色迷彩、变形迷彩和变色迷彩三类。
21


目前正在研究的低发射率材料有涂料型和薄膜型两类。 低发射率涂料由颜料、粘接剂和附加成分复合而成,它也 是一种功能性的复合涂料。
颜料 金属颜料 着色颜料 半导体颜料 粘接剂 高分子粘接剂 树脂类 橡胶类 附加成分 硅化物, 硫化锌、三硫化二锑 防老剂、防冻剂 、增强剂等 硅化物可 使低发射率 涂料的太阳 能吸收率降 低,硫化锌 或三硫化二 锑可使铝粉 含量低的涂 料的发射率 降低和漫反 射率增高;
M= T 4
式中M为物体的辐射功率(W•m-2),Ɛ为发射 率,δ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物体的绝对温度。
3

(1)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使目标红外辐射波 段避开红外大气窗口或红外制导导弹的工作频率。 (2)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主要是降温和降低 辐射率。 (3)控制目标红外辐射的传输过程。增加其在红外 传输过程中的吸收、散射和反射及其改变目标红外辐 射的功率分布。 (4)干扰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发出或形成模拟目 标或背景的红外信号,造成假象。
0.1220
0.1830 0.4065 0.2235 0.0080 亮绿
0.1376
0.1835 0.4404 0.1797 0.0138 绿棕
0.0461
0.1843 0.4608 0.1982 0.0415 0.0138 深绿

实现中远红外伪装有两种主要的途径:1、降低目 标表面温度,可用做降低目标表面温度的热红外隐 身材料有降温材料。2、降低目标表面的发射率, 即采用低发射率材料作为热红外隐身材料。目前报 导最多的中、远红外隐身材料是涂敷型涂料。
双聚合物基红外电致变发射率器件结构
26
新型隐身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有:手性材料、纳米隐身材料、多晶 铁纤维吸收剂和导电高分子材料(CPs)树脂基多谱隐身材料等。
用 CPs 电致变色材 料制备 的红外 发射器 件结构示意图
多谱隐身复合材料结构示意图
27
自适应红外伪装系统能够随环境的变化自动地调 节被探测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
20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研制出模拟叶绿素的绿色 伪装涂料。随后美国也研制出改进的绿色伪装涂料。 70年代初,美国研制出紫外、可见光兼容的近红外 四色迷彩涂料,这种涂料由黄褐色、褐色、暗黑色、 黑色构成,使用后,可使目标的可见性下降30%。


7


8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研制由不同红外反射率的颜 料组成的伪装涂料。 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研制出溶剂型、水乳型和粉 末型的近红外隐身涂料,如712型涂料和505-MIII型涂料。
20
智能温控复合材料是一种基于温控元件,可以根据预定指令进行温 度控制, 使目标随环境温度变化, 并保持两者的温度差很小, 致使红外探 测系统无法探测到目标的新型智能材料。
智能温控复合材料示意 图
吕相银等将热电制冷器( TEC )附着于目标材料表面,利用热电制冷技术实 现对目表表面辐射温度的实时控制, 将目标温度从 34 度降低至 26度 。
0.33~0.59(2~50μm) 0.08~0.86(3~5μm) Δε=0.8 (7~12μm)
基于WO3的电致变发射率器件对应的发射率变化范围
25
美国Florida大学的 Schwendeman和California 大学的Yablonovitch E等人 设计的类似三明治结构的器 件,在1.3~2.2 μm的近红外 波段内,反射率变化范围最 高大于80%,在3.5~5 μm 波段内变化范围高于50%。
Al箔片(Φ =10μ m)、炭黑、 商业无色聚氨酯漆
2 3
Tschulena G (1981年)
灰色(RAL7000)ε =0.5 ε =0.16
Calvert R L (1984年) Al箔片(Φ =70μ m)0.50醇酸 树脂
4
Hugo G (1986年)
Al丁基橡胶/溶解的颜色
绿色,颜色可调, ε (3~5)μ m=0.45 ε (8~14)μ m=0.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