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梳理及习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梳理及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诫子书》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写作背景: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二、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四、字词解释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诫子书文言知识梳理总结

诫子书文言知识梳理总结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字词解释。

1、夫:句首发语词,不用翻译2、之:结构助词,的3、行:品行,操守4、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5、俭:节俭6、养:培养7、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8、明:明确9、明志:明确志向10、致:达到11、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12、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13、才:才干14、淫:放纵15、慢:懈怠16、励:振奋17、险:轻薄18、躁:浮躁19、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20、与:跟随21、驰:疾行,指迅速逝去22、遂:最终23、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年老志衰,没用用处。

24、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25、诫:劝勉、告诫26、书:书信二、一词多义1、之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2、以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3、志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4、学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5、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遂成枯落:变成,成为6、行三人行:行走君子之行:品德,操守7、意意与日去:意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想要意暇甚:神情,态度三、词性活用1、志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2、广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3、远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四、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干必须学习。

不学习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完成学业。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预习11《诫子书》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前预习(统编版2024)

预习11《诫子书》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前预习(统编版2024)

专题一预习新课预习11 《诫子书》内容概览:重点积累知识。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内容概览《诫子书》基础知识梳理一、作者介绍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南县)。

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

少年时父母双亡,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

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

二、字音字形【课文积累】年与时chí(驰) yín慢则不能励精(淫)险zào则不能治性(躁)三、文本研读(一)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二)名句背诵1、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2、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文中常被人们引做“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写作手法总结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部编版中考总复习之文言知识梳理4 诫子书

部编版中考总复习之文言知识梳理4  诫子书

中考总复习之文言知识梳理4 诫子书一、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1)诫.子书.(诫:告诫劝勉)(书:书信)(2)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3)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4)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5)非学无以广.才(广:增长)(6)淫慢..(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精:精神)..则不能励精(7)险躁..(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躁:浮躁)(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则不能治性(8)年与时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9)意与日去.(去:丧失)(10)遂成枯落..(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11)悲守穷庐..(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2.文言虚词(1)夫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2)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3)淫慢则不能励精(表顺承,相当于“就”)(4)将复何及(怎么)二、朗读节奏划分(划一处)1. 非淡泊/无以明志2. 淫慢/则不能励精3. 年/与时驰三、重点句子翻译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020 四川凉山州,2019江苏淮安)以屏除杂念和干犹,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020湖北孝感、湖南益阳)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四、文意理解与探究1. [内容理解]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教材思考探究)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即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点梳理诫子书(课文)[三国·蜀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多何及!一、基础知识积累1、字音字形(1)读音夫.fú淫.慢yín 淡泊..dàn bó险躁.zào 穷庐.lú遂.su ì(2)多音字及形近字夫fū(农夫)(夫妇)(万夫不当之勇)fú(逝者如斯夫)泊bó(淡泊)(停泊)(漂泊)pō(湖泊)(血泊)(水泊梁山)躁(险躁)(暴躁)燥(干燥)(燥热)噪(噪音)(噪声)操(操场)(操守)澡(洗澡)(澡堂)庐(茅庐)(庐山)炉(火炉)(炉火)沪(沪江)(京沪)妒(妒忌)(嫉妒)遂(遂愿)(遂心)逐(逐渐)(放逐)隧(隧道)(隧洞)邃(深邃)(幽邃)髓(精髓)(骨髓)驰(驰骋)(飞驰)弛(松弛)(张弛有度)2、重点文言字词积累(1)重点字词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操守、品德。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日:岁月。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静以修身: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

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宁静致远:平稳静谧的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2)古今异义词①夫君子之行夫(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今义:丈夫)行(古义:操守、品德今义:行为,行动)②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古义: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义:指环境安静,不嘈杂)③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轻薄今义:危险,惊险)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④非学无以广才广(古义:增长今义:广泛;宽广)⑤年与时驰驰(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今义:奔驰,奔跑)⑥淫慢则不能励精慢(古义:懈怠今义:指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3)一词多义①去:意与日去.(消失)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离开)②学: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③以:歌以.咏志(介词,用)可以.为师矣(介词,凭借)静以.修身(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不译)(4)词类活用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非志无以成.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5)倒装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3、文史积累(1)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诫子书》知识点-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知识梳理与练习(统编版2024)

《诫子书》知识点-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知识梳理与练习(统编版2024)

《诫子书》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 作者: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他早年隐居隆中,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 作品介绍:《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二、字词拼音与意思1. 诫(jiè):告诫、劝勉。

2. 夫(fú):句首发语词,表示发端,无实义。

3.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4. 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5. 淡泊(bó):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6.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7. 明志:明确志向。

8.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9.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10. 广才:增长才干。

11. 淫(yín)慢:放纵懈怠。

12. 励精:振奋精神。

13. 险躁:轻薄浮躁。

14. 治性:修养性情。

15.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6.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7. 遂(suì)成枯落:最终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8. 悲守穷庐: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居舍。

庐,简陋的房屋。

19.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三、课文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四、通假字1. 非宁静无以致远:“致”通“至”,达到。

七年级必背文言文《诫子书》思维导图梳理,包含文学常识,内容梳理,主题思想和常考名句,一目了然

七年级必背文言文《诫子书》思维导图梳理,包含文学常识,内容梳理,主题思想和常考名句,一目了然

七年级必背文言文《诫子书》思维导图梳理,包含文学常识,内容梳理,主题思想和常考名句,一目了然《诫子书》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孔子所著的一部著名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伦理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常识:《诫子书》是孔子的著作,是中国古代伦理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梳理:《诫子书》共有四十二章,涉及到礼仪、政治、道德、教育、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以“孝”为核心,以“仁”为根本,以“礼”为基础,以“义”为准则,以“智”为指导,以“信”为基础,以“忠”为标准,以“勇”为榜样,以“廉”为准则,以“慎”为戒律,以“敬”为规范,以“谨”为戒律,以“恭”为准则,以“节”为指导,以“贞”为榜样,以“正”为标准,以“诚”为基础,以“俭”为准则,以“宽”为戒律,以“慈”为指导,以“悲”为榜样,以“善”为标准,以“恕”为基础,以“慎”为准则,以“让”为戒律,以“温”为指导,以“柔”为榜样,以“和”为标准,以“谦”为基础,以“虚”为准则,以“容”为戒律,以“色”为指导,以“节”为榜样,以“节”为标准,以“节”为基础,以“节”为准则,以“节”为戒律,以“节”为指导,以“节”为榜样,以“节”为标准。

主题思想:《诫子书》的主题思想是“仁义”,强调“孝”,认为“孝”是一切美德的根本,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常考名句:“子贡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子曰:‘孝乎,所以亲者也。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总之,《诫子书》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孔子所著的一部著名文言文,以“孝”为核心,以“仁”为根本,以“礼”为基础,以“义”为准则,以“智”为指导。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世的为人处世之道和修身养性之理讲述得清晰明了,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以下我们对《诫子书》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梳理。

一、原文及译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二、作者及写作背景诸葛亮(181 年—234 年 10 月 8 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

在他临终前,写下这封《诫子书》给年仅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希望他能在日后成长的道路上,时刻铭记这些教诲,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有才华、有志向的人。

三、重点字词解释1、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5、以:用来。

6、修身:修养身心。

7、俭:节俭。

8、养德:培养品德。

9、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10、明志:明确志向。

11、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12、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13、须:必须。

14、广才:增长才干。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诫子书》是孔子的弟子颜回所撰写的一篇文集,它以格言状的形式给后人传递了一些教育子女的重要原则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诫子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教育智慧。

一、父母子女关系《诫子书》中强调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应该亲近子女,给予他们关爱与教导。

孔子在文中说到:“亲于其身,则远其怨;亲于其家,则远其贼。

”这句话意味着当父母与子女保持紧密的关系时,便能够避免子女与家庭的矛盾产生,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培养德行《诫子书》中强调了培养子女的德行。

其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身体力行,做到榜样”。

在文中,孔子提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这意味着父母应该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教育子女要做到言行一致,做到榜样,激发子女的学习动力和品德修养。

三、尊重长辈《诫子书》中还提到了尊重长辈的观念。

文中强调了子女应该对父母和祖父母保持敬重之心,从而学会尊重长辈。

孔子在文中说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家庭秩序,即子女在父母亲在家时不能轻易外出游玩,只有在安排妥当的情况下才能外出,这就是对长辈的尊敬和顺从。

四、尊重师长《诫子书》中还强调了尊重师长的重要性。

孔子在文中说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孔子认为一个君子需要对待师长和朋友都要抱有敬意,尊重他们的意见,不因自己的无知而生气或抱怨。

五、修养自律《诫子书》中还强调了个人修养与自律的重要性。

孔子在文中说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这句话意味着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够分辨出善恶之间的区别,并且选择正道,避免恶劣行为的发生。

六、尊重他人《诫子书》中强调了尊重他人的教育观念。

孔子在文中提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只追求眼前的小利,一味地急功近利,那么最终必然会错失更大的机会。

因此,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时间的积累。

第16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第16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一、基础知识【文题解读】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本文当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北伐途中放心不下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劝勉诸【作家作品】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雄韬伟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善于治国,备受后世尊崇;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誉之。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

诸葛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政权日夜操劳,对儿子,他寄予厚望,又不大放心,故写下这篇《诚子书》,对他加以教诲、训诫。

【课文原文及朗读节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二、译文助词,的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行,操守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养译:君子的品行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志向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形容词作动词,明确、坚定达到译: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语文诫子书知识点总结

语文诫子书知识点总结

语文诫子书知识点总结一、诫子书的类型与特点诫子书主要包括儒家、佛家和道家的著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这其中,以儒家诫子书最为广为人知。

1. 儒家诫子书:儒家诫子书主要是通过讲述古人或者历史人物的故事、写作警句或者写书信等方式,教导孩子们对待学业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其中,最著名的儿童诫子书是《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

2. 佛家诫子书:佛家诫子书主要以佛教的教义来教导孩子们。

它包括了让孩子明白生命的苦难,明白慈悲的重要性、明白对人生的珍惜等。

3. 道家诫子书:道家诫子书主要通过讲述道家思想,教导孩子们如何修身养性,如何顺应自然,如何了解世间万事。

二、诫子书的教育思想1. 大义慈德:儒家诫子书强调慈悲仁爱,要求孩子们能够关心他人,勇于助人,体贴父母,孝敬长辈。

2. 修身养性:道家诫子书教导孩子们如何修身养性,如何谦虚谨慎,如何遵循自然,让孩子们学会平和、淡泊、自然的生活态度。

3. 功名利禄:儒家诫子书告诉孩子们修身养性、扬名立万不以功名利禄为目的。

4. 孝道敬老:儒家诫子书教导孩子们要尊敬父母、尊敬长辈,要做一名孝子、贤孙。

三、《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儿童诫子书,由王应麟撰写,共有1075个字,每句都只有3个字,所以得名《三字经》。

1. 宗旨:《三字经》主要是为了帮助家长和老师教导孩子们学习基本为人处世的道理。

2. 内容:《三字经》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事件、人物、礼仪、伦理、音律、政治和宗教等。

它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字,浓缩了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教育精华。

3. 教育作用:《三字经》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介绍,教导孩子们要尽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孝顺尊重长辈,培养孩子们的礼仪观念、伦理道德和文化修养。

四、《弟子规》《弟子规》是儒家的一本古代教育读物,是清代儒家大师李毓秀所编写的一本儿童诫子书。

1. 作者:《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他是清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

2. 内容:《弟子规》主要包括尊师敬道、孝道等内容。

《诫子书》知识梳理

《诫子书》知识梳理

《诫子书》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与诸葛亮相关的故事:空城计、七擒孟获、火烧博望坡、诸葛亮借东风、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巧布八阵图、舌战群儒、三气周瑜、木牛流马、火烧藤甲军、锦囊妙计、三顾茅庐、关于诸葛亮的俗语1、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2、事后诸葛亮:〖解释〗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3、一个诸葛亮,稳坐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4、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5、不出茅庐知三分天下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7、聪明莫过于诸葛亮8、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9、死孔明吓走活仲达有关诸葛亮和三国的成语:不求闻达闭门思过初出茅庐淡泊明志鞠躬尽瘁既生瑜何生亮俭以养德计日而待集思广益开诚布公L三顾茅庐三足鼎立死而后已妄自菲薄欲擒故纵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头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一作:频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关键字词夫( ) 静( ) 淡泊( ) 无以( )明志( ) 致远( )广才 ( ) 治性( )多不接世( ) 淫慢 ( ) 年与时驰( ) 穷庐( )励精( ) 驰 ( )将复何及( ) 励( )险躁( ) 意与日去( )四、课文理解1、请说说题目的意思。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2《诫子书》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2《诫子书》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诫子书》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字,三国时期著名的、。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诫:。

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二、内容简介。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在文章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之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三、朗读节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四、字音字形夫(fú) 淫慢(yǐn) 励精(lì) 险躁(zào) 治(yĕ)性遂(suì)成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夫(fú):(2)君子:(3)行:(4)修身:(5)淡泊(澹泊):(6)明志:(7)宁静:(8)致远:(9)广才:(10)成:(11)淫慢:(12)励精:(13)险躁:(14)理性:(15)与:(16)驰:(17)日:(18)去:(19)遂:(20)枯落:(21)多不接世:(22)将复何及:(二)通假字险躁则不能治性。

人教版文言文《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文言文《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

诸葛亮(181—234),字,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曾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

后来任蜀国丞相。

代表作有《》等。

2.释题:诫:。

子,一般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

文题的意思是:。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夫.君子之行()淫.慢()励.精()险躁.(.)遂.成()穷庐.()三、重点字词解释:1.夫.君子之行()2.静.以修身()3.非淡泊..无以明志()4.非宁静..无以致远..()5.非志.无以成学()6.险.躁则不能治.性()7.非学无以广.才()8.淫慢..则不能励.精()9.年与时驰.()10.意与日去.()11.将复.何及()12.诫.子书.()四、字词归纳:1.一词多义(1)学①夫学.须静也()②非志无以成学.()(2)之①学而时习之.()②君子之.行()(3)以①静以.修身()②非宁静无以.致远()(4)志①非淡泊无以明志.()②非志.无以成学()2.词类活用①非淡泊无以明.志(明:)②非宁静无以致远.(远:)③非学无以广.才(广:)④非志.无以成学(志:)五、朗读停顿: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个句子中,每个分句只划一次。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六、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6.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七、课文默写: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3. 表现躁的危害八、内容梳理: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怎样论述的?答: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3.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三者的关系:。

《诫子书》知识点总结

《诫子书》知识点总结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后来任蜀国丞相。

代表作有《出师表》等。

2.释题: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文题的意思是:给儿子写的一封告诫、劝勉的信。

二、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

6.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三、课文默写:四、内容梳理: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怎样论述的?答: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就是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

把“静”与“躁”加以对比(正反对比论证),增强了论述效果。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答:“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3.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成才需要具有三个条件:①、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②、学习,“才须学也”;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诫子书》结构梳理

《诫子书》结构梳理

《诫子书》结构梳理《诫子书》是中国古代教育家魏武王所写的一本教育典籍,它是教导子女如何行为举止的重要著作之一。

本文将对《诫子书》的结构进行梳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一、前言《诫子书》作为一本教育书籍,自然需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前言。

在《诫子书》中,魏武王以亲切而严肃的口吻与读者对话,向读者传达了他撰写这本书的动机和目的。

他强调了家教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二、行为规范在《诫子书》的主体部分,魏武王列举了许多行为规范,告诉读者应该如何言行举止。

这些规范涵盖了各个方面,从社交礼仪到道德准则,从家庭关系到公共行为,无一不体现了魏武王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例如,他告诫子女要尊敬长辈,要遵守社会公德,要以身作则,要懂得感恩和尊重他人。

三、学习方法除了行为规范,魏武王还在《诫子书》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给出了一些学习方法和建议。

他告诫子女要勤奋学习,要尊重师长,要善于思考和总结。

他还提到了一些学习的技巧,如阅读书籍、观察周围事物、实践和思考等。

通过这些学习方法,魏武王希望能够培养子女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修身养性在《诫子书》的后半部分,魏武王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他告诫子女要注重内在修养,要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他提到了一些修身养性的方法,如修养心态、保持健康、坚持做好事等。

通过这些方法,魏武王希望能够让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不仅注重外在的行为规范,也要注重内在的修养和素质提升。

五、结语《诫子书》的结尾部分是魏武王的结语,他再次强调了家教的重要性,希望读者能够认真学习和实践书中的教诲。

他鼓励读者要不断提升自己,要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责任感的人。

最后,他祝愿读者能够在家庭和社会中取得成功,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总结:《诫子书》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教育典籍,它以行为规范、学习方法和修身养性为主要内容,通过魏武王亲切而严肃的口吻,向读者传达了他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期望。

这本书不仅强调了子女应该如何行为举止,更重要的是培养子女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品德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与诸葛亮相关的故事:空城计、七擒孟获、火烧博望坡、诸葛亮借东风、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巧布八阵图、舌战群儒、三气周瑜、木牛流马、火烧藤甲军、锦囊妙计、三顾茅庐、
关于诸葛亮的俗语
1、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2、事后诸葛亮:〖解释〗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3、一个诸葛亮,稳坐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4、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5、不出茅庐知三分天下
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7、聪明莫过于诸葛亮
8、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9、死孔明吓走活仲达
有关诸葛亮和三国的成语:
不求闻达闭门思过初出茅庐淡泊明志鞠躬尽瘁
既生瑜何生亮俭以养德计日而待集思广益开诚布公L
三顾茅庐三足鼎立死而后已妄自菲薄欲擒故纵
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头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
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
烦一作:频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关键字词
夫( ) 静( ) 淡泊( ) 无以( )
明志( ) 致远( )
广才 ( ) 治性( )
多不接世( ) 淫慢 ( ) 年与时驰( ) 穷庐( )
励精( ) 驰 ( )
将复何及( ) 励( )
险躁( ) 意与日去( )
四、课文理解
1、请说说题目的意思。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告诫儿子的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关系怎样?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
俭的修养开始。

4、“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
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5、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
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
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6、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怎样论述的?
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就是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

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
论述效果。

7、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
人在少年时期应树立远大志向,发愤图强,以免老了后悔。

五、文意理解:
1、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
面进行了论述)这两个方面是如何展开的?(无论是做人还是
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
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2、主题思想:(诸葛亮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3、填空:
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全文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能治性)
4、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本文
作者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从这两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修养学习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须要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
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
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4、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
示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谈论了个人修
养的问题,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必须要注重道德修养,不
追求名利,保持宁静的心态,集中精力去做事
5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示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本文论述了多层关系: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

7、出自本文的成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六、按要求背默:
1、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2、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文中常被人们引做“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补充:
1.苟立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
2.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
3.心闲天地本来宽。

陆游
4.长风破浪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6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歌词》
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钱鹤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