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理学(详解)

合集下载

兽医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兽医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兽医病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根为另一种成熟的细胞或组纲所替代的过程。

2、代偿: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体内出现代热、功能障碍或组机结构破坏时,机名词解释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3、肉芽组织: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能细胞分裂增瘴所形成的富有毛细血管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4、机化: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凝块和血栓等病理性产物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

5、豢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姐织或器官中的Jb1.量增多,称为修脉性充血,倚称淤血。

6、血栓: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7、梗死:由于动豚血液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称为梗死.&变性:指细胞或间房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加过多的现象。

9、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性死亡。

10、坏疽:坏死盥税发生腐败,称为坏疽。

11、溃痴:指皮肤、黏膜的坏死组织脱落后留下的较深的缺损。

12、炎症:活体细胞对致炎因子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应答性反应。

13、炎症介质:指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葬放或由体液产生,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

14、肿痛: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对部分细胞正常生长的控制功能发生障碍,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而形成的一种恶性新生物。

15、发焦:致皓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体温升高的过程.16、水肿:由于水盐代期障碍使体液在组饮间隙内存积过多,称为水肿.17、休克:机体受到超强度刺激或剧烈损伤所发生的主要以急性减循环障碍为特征的综合性病理过程。

18、败血症: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感染病理过程.19、代书性酸中毒:血浆中NaHCO3的含•原发性降低引起的酸中毒,称为代谢性酸中毒。

20、绒毛心:纤雏素性心包炎时,沿出在心包腔中或附着在心外膜上的纤雒蛋白随心脏的跳动而摩擦成绒毛状外观,这样的心脏称之。

兽医病理学(华中农大)

兽医病理学(华中农大)

第一章绪论(Introducation)一、概念:家畜病理学(animal pathology)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二、家畜病理学的基本内容总论: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包括炎症、发热、休克、变性、坏死等各论:各器官系统的疾病病理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三、家畜病理学在兽医学科中的地位本门课程是兽医科学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

•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 为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等临床学科的学习作基础;兽医病理学是:桥梁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目的:诊断、研究四、动物病理学的分支1、动物病理解剖学:从患病动物的形态、结构入手,研究探讨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动物病理生理学:从患病动物的机能、代谢入手,研究探讨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3、动物卫生病理学:研究屠宰动物各组织、器官的病变及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形态学变化、鉴别诊断和卫生评价与处理的学科。

4、化学病理学:是指把组织或细胞的染色技术与化学反应相结合,以揭示细胞内各种物质的特殊性的病理学分支,现已广为普及和应用。

5、免疫病理学:是指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引入病理学,借以阐述许多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病理学分支。

它多采用免疫荧光法、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放射免疫标记自显影法和免疫电镜法等研究疾病,从而揭示出一批未曾被人们认识的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疾病,如变态反应、免疫缺陷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和器官移植免疫及肿瘤免疫等发展的全过程中,连续研究患病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和形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遗传病理学:是指研究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所引起疾病的一个病理学分支。

遗传性疾病按涉及的遗传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由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染色体病;病理性状由两对以上不同突变基因所决定(每对基因之间无显性和隐性之分)的多基因遗传病和由某一个(对)基因异常而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

兽医病理学(全套790页PPT课件)

兽医病理学(全套790页PPT课件)
基本病变包括:萎缩、变性、 坏死
第一节 萎缩 (Atrophy)
一、概念
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发生体 积缩小 的过程称为萎缩。
萎缩≠发育不全。 萎缩的器官:实质细胞体积↓、数目
↓、功能↓。
二、原因及类型
生理性萎缩:生理状态下发生,随年龄增长
而某些器官发生萎缩,如性成熟后,胸腺,法 氏囊退化。老龄动物性腺、性器官萎缩。
2.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
能定性也可以定量快速分析单个细胞的多种 特性。其工作原理让荧光染色细胞在稳定的液 流推动装置作用下通过直径为50—100μm的小 孔并排列成单行,每个细胞依次且恒速通过激 光束的照射区,通过其散射光进行分析。能准 确地进行DNA倍体分析,快速进行细胞分选和 细胞收集,借助荧光染料能进行细胞内蛋白质 和核酸的定量研究。
病理性萎缩
全身性萎缩 局部性萎缩
废用性萎缩 压迫性萎缩 缺血性萎缩 神经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病因作用而引起, 按波及范围分
1 全身性萎缩; 多见于长期饲料不足,慢性消
化道疾病(慢性胃、肠炎),严重 的消耗性疾病(慢性传染病,恶性 肿瘤)及寄生虫病。最后导致恶病 质状态。
三、病理变化
外表呈衰竭症状:精神萎钝,被毛粗乱 ,严重消瘦,贫血以及全身水肿(恶病 质状态)。
猪弓形体(腹水涂片)
牛巴比西焦虫(血液涂片)
(四)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
使用化学试剂与组织或 细胞内的某些成分发生 化学反应,在局部形成 有色沉淀物,在显微镜 下观察某些化学成分的 变化。
应用抗原抗体反应形成 了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 化学技术。
(五)超微结构观察
采取病变组织制成超 薄切片,经染色后用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 部超微结构的变化。

兽医病理学(疾病概论)

兽医病理学(疾病概论)

兽医病理学(疾病概论)第一节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指动物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来自内外环境中的致病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损伤和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在此过程中,动物机体表现出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使机体内外环境及体内各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状态发生紊乱,机体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

同时动物生产能力下降,经济价值降低。

疾病概念可通过动物患感冒的例子来说明。

感冒是动物在长途运输或寒冷刺激时,上呼吸道黏膜防御机能降低,病原微生物(感冒病毒)乘虚而入,造成上呼吸道黏膜损伤而引起的。

在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下,上呼吸道黏膜发炎,引起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动物表现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症状,这些都是致病因素造成的损伤;同时机体出现流鼻液、咳嗽、发热和吞噬细胞功能增强等改变,这些变化可排出、杀灭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属于机体与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相互斗争所产生的抗损伤反应。

如果抗损伤大于损伤,可消灭侵入上呼吸道的病原微生物,受损伤的细胞通过增生得到修复,动物则从疾病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

若损伤大于抗损伤,病原微生物未被消灭,炎症进一步蔓延,则可引起肺炎,疾病会进一步恶化。

因此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造成的损伤,增强机体的抗损伤能力,促使机体向健康方向转化。

第二节疾病发生的原因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又称致病因素。

概括起来可分为外界致病因素(外因)和内部致病因素(内因)两方面。

对于多数疾病除了内因与外因以外,还有促使疾病发生的条件,即所谓的诱因。

一、外界致病因素(一)生物性致病因素生物性因素是动物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霉形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

生物性致病因素较复杂,但它们的致病作用仍具有共同的特点:1.有一定的潜伏期病原微生物从侵入机体开始到出现症状都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

不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潜伏期的长短不同,这与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的繁殖、蔓延、产生毒素的速度和机体的抵抗力等有关。

兽医病理学资料

兽医病理学资料

家畜病理学:通过研究疾病得原因、发病机理与患病机体所呈现得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得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得发生,发展与转归得基本规律,为疾病得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章动脉性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局部组织或器官中得血量增多,简称充血。

充血对机体得主要影响:充血一般为暂时性得血管反应,病因消除后充血消散。

如果病因持续作用,有充血可以转化为淤血,甚至引起水肿与出血等变化。

充血就是机体得一种防御适应性反应,通过充血能使局部组织或器官得代谢、机能与抗病能力增强。

但充血也有不利影响,充血发生在脑组织或脑膜可使颅内压升高而引起神经症状;已发生硬化得小动脉充血常导致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

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与器官中血流量增多。

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病因:1、静脉受压迫(管腔狭窄或闭塞)2、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内血栓,栓塞或静脉血管壁增厚时,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发生淤血。

)3、心力衰竭4、胸腔与肺脏得疾病病理变化:淤血得组织与器官肿胀,重量增加,因血液得含氧量降低,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活体淤血得局部温度降低镜检:淤血得组织内小静脉与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时间较长得淤血伴有组织器官水肿、出血、萎缩与变性等。

肺淤血: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肝淤血:右心衰竭时,因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常引起肝淤血结局与对机体得主要影响:决取于淤血得范围、程度、发生器管、发生速度、持续时间及侧支循环建立状况。

淤血得组织与器官机能与代谢都发生障碍。

长期淤血得器官实质细胞萎缩、变性与坏死,其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就是淤血得组织器官变硬,即发生淤血性硬变,如淤血性硬变。

轻度:淤血性水肿;重度:淤血性出血,淤血性坏死缺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

又称局部贫血病因:1、动脉痉挛2、动脉管腔阻塞或动脉受压迫对机体得主要影响:短暂轻度得缺血,病因消除后可迅速恢复组织得机能;长期严重得缺血引起组织细胞变性甚至就是死亡;当局部组织器官缺血,而动脉血管得侧支循环难以建立时常引起梗死。

兽医病理学名词解释

兽医病理学名词解释

兽医病理学名词解释家畜病理学:是一门通过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和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发绀:在可视黏膜和皮肤发生淤血时,由于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得淤血部位呈蓝紫色的一种表现。

心力衰竭细胞:在肺淤血时,可吞噬肺泡腔中的红细胞,将血红蛋白分解为含铁血黄素的一种巨噬细胞。

肺褐色硬化:长期的左心衰竭和慢性肺淤血使肺间质结蹄组织增生,肺组织被结蹄组织取代而硬化,加上大量含铁血黄素的沉积使硬化的肺组织呈棕褐色,故称肺褐色硬化。

槟榔肝:慢性淤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和窦状隙淤血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区肝细胞因淤血性缺氧而发生脂肪变性呈现灰黄色,所以在肝脏切面形成暗红淤血区和灰黄色脂变区相间的纹理,眼观形似槟榔花纹,故称“槟榔肝”。

破裂性出血:是指因心脏或血管壁破裂引起的出血。

渗出性出血(漏出性出血):是指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漏出到血管外。

出血性浸润:是指漏出性出血时,在组织器官出现的弥漫性出血。

血栓形成:是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血栓:是指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凝固成的固体质块。

血栓的机化:是指血栓形成后1~2d,开始从血管壁向血栓内长入由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肉芽组织,并逐渐取代血栓的过程。

血栓的钙化:是指血栓形成后,如没有被溶解吸收或完全机化,在其中可发生钙盐沉积使血栓变为坚硬的钙化团块的过程。

栓塞:是指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兽医病理学详解

兽医病理学详解

兽医病理学〔Veterinary Pathology〕绪论一、兽医病理学的任务1.概念兽医病理学( Veterinary 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开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机体的形态构造、物质代、机能活动变化的一门学科。

分类:病理生理学是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物质代和机能活动变化的一门学科。

病理解剖学是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构造变化的一门学科。

分子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分子遗传病理学、超微病理学、环境病理学等。

2.任务提醒本质3.学习病理学的目的要求①掌握根本概念和病变②认识各器官和系统的常见病变③学会畜禽尸体剖检技术④了解畜禽常见病的病变特点二、病理学的地位具有权威性的一级诊断三、容根底病理病症病理器官和系统病理疾病病理①疾病论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③组织的损伤和修复④炎症⑤肿瘤⑥病症病理学〔发热、休克、败血症〕⑦器官系统病理学〔肺炎、脑炎、肾炎〕四、研究方法1 大体观察2组织学观察①尸体剖检3细胞学观察4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5超微构造观察6分子病理学五、学习方法①局部和整体的辩证统一的观点②运动与开展的观点③因果关系与对立统一④对动物疾病的第一手资料⑤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一节疾病学一、疾病概念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下降,动物的生产力降低。

二、疾病的特点1.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

2.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响。

3.疾病是一个矛盾斗争过程。

4.生产力降低是疾病的一个标志。

感冒是以上呼吸道粘膜发炎为主的症侯群。

风寒流感病毒上呼吸道粘膜损伤粘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食欲下抗损伤强、喷嚏毒因和环三、疾病的分类1.依据病因分类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氏体等〕侵入引起的寄生虫病:寄生虫侵入普通病:一般的致病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外、产、胃肠炎、骨折〕2.依据病程长短分类依病程长短可将疾病分为最急性病、急性病、亚急性病、慢性病四种。

动物医学专业的兽医临床病理学

动物医学专业的兽医临床病理学

动物医学专业的兽医临床病理学动物医学专业的兽医临床病理学是一门关于动物疾病诊断和病理学研究的学科。

在动物医学领域中,兽医临床病理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兽医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还为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一、兽医临床病理学的定义和意义兽医临床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基础学科,它通过对动物组织、器官和细胞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帮助兽医判断疾病的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病因的可能性。

同时,兽医临床病理学也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兽医临床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动物的器官组织和血液等生物材料。

病理学家通过对这些样本的镜下观察和实验室检测,可以获得有关病变特点、病理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更多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和预防疾病复发都非常重要。

二、兽医临床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兽医临床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

它包括了病理样本的采集和处理、病理诊断和病理学报告的编写、病理变化的观察和分析以及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等方面。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兽医临床病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病理样本的采集和处理:病理样本的采集是病理学研究的基础。

病理学家通常通过活体检查、尸检、组织活检或细胞学检查等方法获取样本,并对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固定、包埋和切片等。

2. 病理诊断和病理学报告的编写:病理学家通过对病理样本的观察和分析,确定疾病的类型、病变的程度和范围等,并将诊断结果和相关病理学数据编写成病理学报告,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3. 病理变化的观察和分析:病理学家通过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实验室检测,对病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和预后等信息。

4. 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病理学家还通过对疾病的病理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并为新药物的研发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三、兽医临床病理学的应用领域兽医临床病理学在动物健康管理和疾病控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兽医病理学讲义重点部分

兽医病理学讲义重点部分

兽医病理学讲义重点部分绪论兽医病理学veterinary pathology: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与转归规律及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物质代谢和机能活动变化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疾病概论疾病disease: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下降,动物的生产力降低。

特点:○1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2完整的机体反应;○3一种矛盾斗争过程;○4生产力降低的一个标志。

依据病因分类:1)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在体内进行生长繁殖而引起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2)寄生虫病:由各种寄生虫侵入体内或侵害体表而引起的疾病。

3)普通病:由一般性的致病因素或非生物性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依据病程长短分类:1)最急性型:突然死亡,生前无明显症状,病理变化不显著;2)急性型:起病急,病程短,3周以内,有急性而明显的临床症状;3)慢性型:起病缓慢,病程长,一个月以上,临床症状不明显,仅表现渐进性消瘦;4)亚急性型:介于急性型和慢性型之间。

病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过程。

包括潜伏期(隐蔽期)、前驱期(先兆期)、明显期(临床经过期)、转归期(终结期)转归期三种形式:(1)完全痊愈(2)不完全痊愈(3)死亡死亡:○1频死期:一些重要机能高度失调,包括:A.呼吸时断时续或病理性呼吸B.心跳微弱C.中枢机能紊乱,括约肌松弛D.体温下降;○2临床死亡期(相对死亡):呼吸和心跳停止,反射活动消失,中枢神经高度抑制,但大脑神经细胞还没有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是一种可逆性死亡;○3生物学死亡(真死):脑组织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不能复活,尸体逐渐出现尸僵、尸冷、尸腐、尸斑等死后变化。

生物性致病因素(包括细菌、霉形体、立克次体、螺旋体、霉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特点:○1选择性:动物的种属、传染途径、侵入门户和作用部位。

○2损伤作用:病原微生物通过在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损伤机体以及寄生虫通过机械性毒素夺取营养,引起过敏对机体产生损伤。

兽医病理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完整版(含所有知识点)

兽医病理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完整版(含所有知识点)

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从而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疾病:病因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和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心力衰竭细胞:当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出现了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的巨噬细胞。

槟榔肝: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肝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与土黄色脂变肝细胞区相间,眼观似槟榔状花纹,故称为“槟榔肝”。

血栓:在活体的血管或心脏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各种病理产物的过程。

12、发绀:瘀血发生在可视粘膜或无毛的皮肤时,瘀血部位呈蓝紫色,此变化称为发绀。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栓塞: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

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出血: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

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出血。

瘀点:漏出性出血时,在皮肤、粘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呈点状出血,称为血点或瘀点。

瘀斑:严重时,呈斑块状出血,称为血斑或瘀斑。

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伊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种重要器官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变性: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变化称为变性。

4、脂肪变性:在变性的细胞的胞浆中出现大小不等的游离脂肪滴的病理变化过程。

5、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或透明化,是指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一种光镜下呈均质、无结构、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现象。

西南大学兽医病理学名词解释

西南大学兽医病理学名词解释

1、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变化的一门学科。

2、变性: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某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蓄积过多的现象。

3、虎斑心:为心肌脂肪变性的一种情况,常发生在严重贫血时,可见心内膜下尤其是乳头肌处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排列,状若虎皮斑纹,故有“虎斑心”之称。

4、休克:是由于微循环有效灌流量不足而引起的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代谢紊乱、细胞损伤,以致严重危及生命活动的病理过程。

5、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的现象。

6、肉芽组织:组织操作后的修复过程中,常出现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所形成的富有新生毛细血管的幼稚结缔组织。

7、水肿:等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8、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发生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9、肿瘤: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局部组织细胞发生质变,并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细胞团块。

10、血栓: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并凝集形成固体团块,这个团块称为血栓。

11、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并表现出机体生命活动障碍,动物的生产能力下降及经济价值降低。

12、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丢失,称为脱水。

13、DIC :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引起的以血液凝固性增高、微循环内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14、淤血:是由于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15、癌:由上皮组织形成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16、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17、坏死:活的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或器官的病理性死亡。

18、肥大:组织、器官因其实质细胞体积增大而使整个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增高,称为肥大。

超详细兽医病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超详细兽医病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家畜病理学:是一门通过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由病因和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斗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争过程。

√,称为动脉性充血、主动性充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血,简称充血。

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淤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性充血,简称淤血。

由于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得淤血部位呈发绀:在可视黏膜和皮肤发生淤血时,蓝紫色的一种表现。

将血红蛋白分解为含铁血黄素的一心力衰竭细胞:在肺淤血时,可吞噬肺泡腔中的红细胞,种巨噬细胞。

肺褐色硬化:长期的左心衰竭和慢性肺淤血使肺间质结蹄组织增生,肺组织被结蹄组织取代而硬化,加上大量含铁血黄素的沉积使硬化的肺组织呈棕褐色,故称肺褐色硬化。

槟榔肝:慢性淤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和窦状隙淤血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区肝细胞因淤血性缺氧而发生脂肪变性呈现灰黄色,所以在肝脏切面形成暗红淤血区和灰黄色脂变区相间的纹理,眼观形似槟榔花纹,故称“槟榔肝”。

破裂性出血:是指因心脏或血管壁破裂引起的出血。

,红细胞通过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渗出性出血(漏出性出血):是指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血管基底膜漏出到血管外。

出血性浸润:是指漏出性出血时,在组织器官出现的弥漫性出血。

,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血栓形成:是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块的过程。

血栓:是指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凝固成的固体质块。

血栓的机化:是指血栓形成后1~2d,开始从血管壁向血栓内长入由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肉芽组织,并逐渐取代血栓的过程。

如没有被溶解吸收或完全机化,在其中可发生钙盐沉积使血血栓的钙化:是指血栓形成后,栓变为坚硬的钙化团块的过程。

栓塞:是指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兽医病理学

兽医病理学

兽医病理学绪 论一、兽医病理学含义: 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代谢、机能活动和形体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

二、兽医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大体观察1. 尸体解剖 ① 观察器官的位置,器官的颜色及大小 ② 寻找病变部位 ③ 取样(病健结合部分) ④ 组织观察2. 组织学观察: ① 10%福尔马林(效果好,时间长: 2d ~7d 。

取0.5×0.5×0.5㎝) ② 70%酒精(使蛋白质交联,时间短,使机体组 织强烈收缩。

1×1×1㎝) ③ 两者混合使用 取样→固定→还水→脱水(各种级别的酒精)→透明(二甲苯,处理后似舍利子)→浸蜡(低沸点蜡)→包埋(高沸蜡)→修块→切片→染色→ 观察3. 细胞学观察:疾病诊断。

实验动物4.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活体检查5. 超微结构观察: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6. 分子病理学观察:临床病理学考察 第一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疾病概述一、疾病的概念: 疾病(disease):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过程,并表现出机体生命活动障碍,动物的生产能力下降及经济价值降低。

二、疾病的特点: 1. 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2.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2. 疾病是一种矛盾斗争的过程;4.生产力下降是动物患病的标志。

第二节 疾病的分类一、按疾病的经过分类(根据疾病缓急和病程长短) 1.依据病因分类 传染病 :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氏体等)侵入引起的 寄生虫病:寄生虫侵入普通病:一般的致病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内、外、产、胃肠炎、骨折) 2.依据病程长短分类 依病程长短可将疾病分为最急性病、急性病、亚急性病、慢性病四种。

①最急性病特点:突然死亡,生前无明显症状,病理变化不显著。

如:炭疽、兔瘟、鸡霍乱等流行早期 ②急性病 特点:起病急,病程短,3周以内,具有急剧而明显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显著。

兽医病理学PPT演示课件

兽医病理学PPT演示课件

一、重要概念
❖ 应激:指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出现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 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为主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旨在提高机体 的适应能力,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 应激原:凡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其种类有:机械性、物理 性、化学性、生物性、精神性和躯体性等因素。
❖ 应激性疾病:应激起主要致病作用的疾病。 ❖ 应激相关疾病:应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的疾病。
二、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
❖ 警觉期:全身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并伴有肾上腺皮质
激素分泌↑→血压↑、血糖↑,心跳、呼吸↑,骨骼肌、心肌和脑血流 量↑,为机体对抗应激原作充分准备。但刺激过强,也可致死。
❖ 抵抗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进一步↑为主,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 性↓,炎症出现与免疫反应↓。
四、染色体病
❖ 数目异常:多倍体、非整倍体、嵌合体。 ❖ 结构异常: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臂染色体。
五、遗传病的诊治
❖ 诊断:1、系谱调查与分析;2、染色体检查(大致步骤:标本制作、镜
检、核型分析、基因诊断)。
❖ 防治原则:关键是做好选种育种工作,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
10
第四章 发热
一、重要概念: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前一点与常染色体特点相同,不同的是,系谱 图上呈不连续分布;近亲配种时后代发病率高。
❖ X-伴性显性:雌性发病率大于雄性;连续性分布,正常家畜无病理基因。 ❖ X-伴性隐性:雄性发病率大于雌性;跳跃式分布;近亲配种发病率↑。 (二)多基因遗传病特点:表现型群体频率呈倒钟形常态分布;有家族史。
❖ 发热:恒温动物在各种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从而导致体温↑,并伴有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代谢发生改变的全身性反 应的病理过程。发热是动物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它 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在许多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

兽医病理学

兽医病理学

兽医病理学1: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病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疾病过程中出现各种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以及各种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

2:疾病的特征1.疾病是在正常生命活动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新过程,与健康有质的区别。

2.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3.任何疾病都是完整统一机体的反应。

4.任何疾病都包括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和转化。

5.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变化和一定的因果转化关系。

6.生产力下降是疾病的标志之一。

3:疾病的四个阶段潜伏期(隐蔽期)、前驱期(先兆期)、临诊经过期(症状明显期)、终结期(转归期)。

4:疾病发生的外因1.生物性因素。

2.化学性因素。

3.物理性因素。

4.营养性因素。

5:疾病发生的内因1.机体防御机能(1)屏障机能。

(2)吞噬及杀菌作用。

(3)解毒机能。

(4)排除机能。

2.机体的反应性(1)种属。

(2)品种或品系。

(3)个体。

(4)年龄。

(5)性别。

3.机体免疫特性包括免疫机能障碍(如抗体生成不足、细胞免疫缺陷等)和免疫反应异常。

4.遗传因素遗传物质的改变可以直接引起遗传性疾病。

6:影响疾病发生的条件1.自然条件。

2.社会条件。

7:细胞肿胀概念细胞肿胀:是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

8:细胞肿胀病理变化发生细胞肿胀的器官眼观浑浊肿胀。

显微镜下根据病变特点的不同,细胞肿胀可分为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

1.颗粒变性颗粒变性是具有细胞肿胀的病变特征的早期细胞肿胀,是组织细胞最轻微且最常见的细胞变性。

2.空泡变性(水肿变性)其特点是在变性细胞的胞浆、胞核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泡(水泡),使细胞呈蜂窝状或网状。

所以又称为水泡变性。

9:脂肪变性和脂肪浸润概念脂肪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了正常情况下在光镜下看不见的脂肪滴,或胞浆内脂肪滴增多。

10:脂肪变性和脂肪浸润病理变化1.肝脂肪变性槟榔肝。

兽医病理学资料

兽医病理学资料

家畜病理学:通过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章动脉性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简称充血。

充血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充血一般为暂时性的血管反应,病因消除后充血消散。

如果病因持续作用,有充血可以转化为淤血,甚至引起水肿和出血等变化。

充血是机体的一种防御适应性反应,通过充血能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代谢、机能和抗病能力增强。

但充血也有不利影响,充血发生在脑组织或脑膜可使颅内压升高而引起神经症状;已发生硬化的小动脉充血常导致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

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和器官中血流量增多。

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病因:1.静脉受压迫(管腔狭窄或闭塞)2.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内血栓,栓塞或静脉血管壁增厚时,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发生淤血。

)3.心力衰竭4.胸腔和肺脏的疾病病理变化:淤血的组织和器官肿胀,重量增加,因血液的含氧量降低,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活体淤血的局部温度降低镜检:淤血的组织内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时间较长的淤血伴有组织器官水肿、出血、萎缩和变性等。

肺淤血: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肝淤血:右心衰竭时,因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常引起肝淤血结局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决取于淤血的范围、程度、发生器管、发生速度、持续时间及侧支循环建立状况。

淤血的组织和器官机能和代谢都发生障碍。

长期淤血的器官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和坏死,其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是淤血的组织器官变硬,即发生淤血性硬变,如淤血性硬变。

轻度:淤血性水肿;重度:淤血性出血,淤血性坏死缺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

又称局部贫血病因:1、动脉痉挛2、动脉管腔阻塞或动脉受压迫对机体的主要影响:短暂轻度的缺血,病因消除后可迅速恢复组织的机能;长期严重的缺血引起组织细胞变性甚至是死亡;当局部组织器官缺血,而动脉血管的侧支循环难以建立时常引起梗死。

兽医病理学

兽医病理学

兽医病理学概述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

任务:揭示本质学习病理学的目的要求:①掌握基本概念和病变②认识各器官和系统的常见病变③学会畜禽尸体剖检技术④了解畜禽常见病的病变特点兽医病理学的性质:兽医病理学的目的主要是为诊断和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兽医病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具有临床性质,因为它可以直接参与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专业基础课具有权威性的一级诊断病理学的地位:兽医病理学的性质也就决定了其地位,其双重性(基础性和临床性)决定了其在兽医学科中的桥梁作用。

病理诊断在兽医学诊断中具有权威性,国外将病理医生称之为“doctor’s doctor”。

在医学科学研究中,病理学是重要的支撑点。

兽医病理学的研究方法(1) 研究手段大体观察组织细胞观察组织(细胞)化学观察超微结构观察其他方法:原位杂交,流式细胞仪,原位PCR,生物芯片等第二部分疾病概论第一节疾病概述学习要求:掌握疾病的概念掌握疾病的特点●一、疾病的概念●健康: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各器官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维持着正常的协调关系,而机体与变化着的外界环境也保持着相对平衡。

即内外平衡。

●疾病:机体与外界致病素互相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并表现机体生命活动障碍(主要表现于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与改变)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生产力下降。

第二节疾病的分类学习要求:掌握疾病分类内容按病程长短分类中各种类型的特征第三节疾病的经过与结局学习要点:病程的概念病程中四个阶段的划分及特点转归的分类和概念死亡的分类及不同阶段的划分一、病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动物的不同表现,通常可分为4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潜伏期(隐蔽期):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开始,到机体出现疾病的最初症状为止,这一阶段称为潜伏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医病理学(Veterinary Pathology )绪 论一、兽医病理学的任务1.概念 兽医病理学( Veterinary 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变化的一门学科。

分类:病理生理学是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物质代谢和机能活动变化的一门学科。

病理解剖学是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

分子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分子遗传病理学、超微病理学、环境病理学等。

2.任务 揭示 本质 3.学习病理学的目的要求①掌握基本概念和病变 ②认识各器官和系统的常见病变 ③学会畜禽尸体剖检技术 ④了解畜禽常见病的病变特点 二、病理学的地位 具有权威性的一级诊断三、内容 基础病理 症状病理 器官和系统病理 疾病病理①疾病论 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③组织的损伤和修复 ④炎症 ⑤肿瘤 ⑥症状病理学(发热、休克、败血症) ⑦器官系统病理学(肺炎、脑炎、肾炎) 四、研究方法1 大体观察 2组织学观察3细胞学观察4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 5超微结构观察6分子病理学①尸体剖检②动物实验③临床病理学研究五、学习方法①局部和整体的辩证统一的观点 ②运动与发展的观点③因果关系与对立统一 ④对动物疾病的第一手资料 ⑤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第一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疾病学 一、疾病概念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下降,动物的生产力降低。

二、疾病的特点1.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

2.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3.疾病是一个矛盾斗争过程。

4.生产力降低是疾病的一个标志。

三、疾病的分类 1.依据病因分类传染病 :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氏体等)侵入引起的 寄生虫病:寄生虫侵入感冒 是以上呼吸道粘膜发炎为主的症侯群。

风寒 流感病毒上呼吸道粘膜损伤 粘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食欲下降、精神沉郁 抗损伤 鼻塞充血、流鼻液、吞噬细胞吞噬增强、喷嚏排毒因素和环普通病:一般的致病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内、外、产、胃肠炎、骨折)2.依据病程长短分类依病程长短可将疾病分为最急性病、急性病、亚急性病、慢性病四种。

①最急性病特点:突然死亡,生前无明显症状,病理变化不显著。

②急性病特点:起病急,病程短,3周以内,具有急剧而明显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显著。

③慢性病特点:起病缓慢,病程长,一个月以上,临床症状不明显,仅表现渐进性消瘦。

④亚急性病是介于急性病和慢性病之间的一种类型3.依据发病器官和系统分类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运动器官系统疾病等4.依据治疗方法分类内科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外科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四、疾病发展的阶段性1.潜伏期(隐蔽期)从病因作用于机体时起,到疾病的第一批症状开始表现时止的时期。

潜伏期长短特点:机体动员各种防御机能抵抗致病因素产生的损伤。

2.前驱期(先兆期)从疾病的第一批症状出现时起,到疾病的主要症状开始出现时止的时期。

特点:表现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先兆症状。

如,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发热等3.明显期(临床经过期)前驱期之后,疾病的典型症状充分表现出来的时期。

特点:表现出疾病的特异性症状4.终结期(转归期)疾病的结束阶段。

分为骤退和渐退。

疾病的结果分为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死亡。

完全痊愈特点:病因消除后,疾病的所有症状消失,机体由病理性调节转化为生理性调节,受损器官的形态结构、机能活动、物质代谢恢复,动物的生产力恢复。

不完全痊愈特点:病因消除后,疾病的主要症状虽然消失,但受损器官的形态结构、物质代谢、机能活动还没有完全恢复,还遗留有疾病的目些残疾或永久性病变。

死亡生命活动终止,完整机体解体。

也即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作用过强,机体的调节作用破坏,不能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适应力耗尽,呼吸和心跳等生命活动停止。

死亡包括生理性死亡和病理性死亡死亡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濒死期(临终状态)特点:一切重要机能活动高度失调。

A.呼吸时断时续或病理性呼吸。

B.心跳微弱。

C.中枢机能紊乱,括约肌松弛。

D.体温下降。

②临床死亡(相对死亡)特点:呼吸和心跳停止,反射活动消失,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抑制,但大脑神经细胞还没有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是一种可逆性死亡。

③生物学死亡(真死)特点:脑组织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不能复活。

尸体逐渐出现尸僵、尸冷、尸腐、尸斑等死后变化。

第二节病因学病因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病因(一)外因1.生物性因素2.化学性因素3.物理性因素4.机械性因素5.其他因素生物性因素包括细菌、霉形体、立克次体、螺旋体、霉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特点1.选择性动物的种属、传染途径、侵入门户和作用部位。

2.损伤作用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损伤机体。

寄生虫通过机械性、毒素、夺取营养、引起过敏对机体产生损伤。

3.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特异性。

潜伏期、病程、病理变化、临床症状。

4.生物性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后,作用于整个疾病过程,引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

化学性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农药、化学毒剂、毒草等特点1.选择性2.致病性常发生改变亚硝酸盐在胃内酸性环境中变成亚硝胺(致癌物质)3.有短暂的潜伏期物理性致病因素包括温热(高温和低温)、电流、电离辐射、噪音、大气压改变等。

机械性致病因素如锐器或钝器的损伤、爆炸波的冲击等。

特点1.不具选择性2.无潜伏期(个别机械力除外)及前驱期3.造成外伤时,仅对疾病起发动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参与疾病的进一步发展4.机械力决定着引起损伤的性质、程度和后果。

其他因素1.营养性致病因素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不足或者过多也可以引起疾病。

糖:过多、过少;脂肪:过多、过少;蛋白质:蛋白中毒器官萎缩、肌肉萎缩、体重下降、衰竭死亡维生素VA、VB、VC、VD、VE微量元素Ca、Fe、Cu、Se、F2.应激机体在应激原的作用下,处于紧张状态时发生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借此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二)内因是指机体本身的生理状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反应性,即感受性,另一方面是指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防御能力,即抵抗力。

1.机体的反应性反应性是指机体对各种刺激物(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能以比较恒定的样式发生反应的特性。

绝大多数病因是通过改变机体的反应性而发挥作用的。

机体的反应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种属(2)品种与品系(3)年龄(4)性别(5)免疫性免疫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一种防御反应。

防传染;自我稳定;免疫监视2.机体的防御能力动物机体的防御能力是由机体的屏障机构及其相应的功能所形成的,当机体的屏障机构遭到破坏或其功能发生障碍,即可使机体防御能力下降而发病。

机体的屏障机构包括外部屏障和内部屏障两个方面。

(1)外部屏障外部屏障主要由皮肤、粘膜及其附属腺体、皮下组织以及骨骼和肌肉等组成。

(2)内部屏障内部屏障包括淋巴结、各种吞噬细胞、肝脏、肾脏、血管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

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动物的体质特征和对各种刺激物的反应性,此外,遗传物质的改变可直接引起遗传性疾病。

隐睾、色盲、血友病、呆小病等(三)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外因是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内因是疾病发生的根本依据。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结核病炭疽第三节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一、疾病发生的一般机理致病因素通过4个途径对机体造成损伤,引起疾病。

1. 致病因素对组织的直接作用如高温、低温;强酸强碱;四氯化碳引起的肝脏坏死;猪瘟病毒引起的微血管内皮损伤等。

2. 致病因素对体液的作用致病因素通过致体液发生量变或质变,继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和机能障碍。

3. 神经系统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致病因素通过对神经的直接作用和神经反射作用引起疾病。

如刺激颈上交感神经节时,可出现肺炎。

4.细胞和分子机理核酸、蛋白质和酶受损所致的疾病如:朊蛋白二、致病刺激物在体内的蔓延途径1. 组织蔓延致病刺激物沿着组织或组织间隙进行蔓延。

(1)连续性蔓延指侵入机体的致病刺激物,由病灶沿组织间隙或结缔组织扩展至其邻近组织。

(2)管腔内蔓延指致病刺激物随着管腔内液体的流动沿管腔蔓延到其他部位。

(3)接触性蔓延指在空间上无直接联系的两个部位之间,仅仅是由于互相接触而发生蔓延。

2. 血道蔓延和淋巴道蔓延病原微生物越过外部屏障后,可以进入血道和淋巴道蔓延。

血道蔓延的后果常引起菌血症、毒血症甚至败血症,而淋巴道蔓延则多伴发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3. 神经性蔓延(1)刺激物神经蔓延是指刺激物沿着神经干内的淋巴间隙扩散蔓延。

(2)刺激神经蔓延是指刺激物作用于神经引起冲动,并传递至相应的神经中枢,使中枢的机能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有关器官的机能改变。

三、疾病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因果转化规律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在各阶段中往往表现为前一阶段发展产生的结果,成为后一阶段发生的原因,这样原因和结果不断交替,形成一个链锁式发展过程。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概念:机体某一局部或个别器官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表现形式:充血、淤血、缺血、出血、血栓及栓塞、梗死。

第一节 充血(Hyperemia )1 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 )概念:局部组织或器官,静脉端血液流出量正常,动脉端血液流入量增多,从而使得动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

又叫主动充血。

动脉性充血大出血 心输出量减少 血压下降交感神经兴奋微动脉微静脉收缩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开放微循环淤血外伤回心血量锐减低灌流状态机理:生理或病理情况下神经因素:舒张血管的神经兴奋性升高 体液因素:舒张血管的活性物质释放种类按性质分:生理性、病理性(炎性充血、减压后充血) 按病程分:急性充血、慢性充血病变:局部体积增大、颜色鲜红、局部温度升高、机能亢进。

(在皮肤,叫“潮红”) 影响:一般对机体是无重要影响,甚至有积极意义。

2 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 )概念:局部组织器官内动脉端血液流入量正常,静脉端血液流出受阻,使静脉血蓄积的病理现象。

又叫被动充血,简称淤血(congestion )。

静脉性充血生理或病理情舒血管神经兴奋性增高舒血管活性物质释放或细动脉扩张组织充血原因局部淤血:静脉阻塞、静脉狭窄、静脉受压、血管壁舒缩神经麻痹、局部炎性物质蓄积全身淤血:心衰(左心衰-肺淤血;右心衰-全身淤血),胸内压升高病变:局部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颜色暗红,温度降低,代谢变慢。

(在皮肤和粘膜称“发绀”)在光镜下,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充满红细胞,常常伴有水肿。

影响:跟淤血的范围、时间、发生速度等因素有关慢性淤血:由于缺氧和代谢产物的堆积――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间质:增生,造成组织和器官变硬血管:内皮变性,通透性增大,造成淤血性水肿和出血肺淤血心衰细胞:心衰引起慢性肺淤血时,巨噬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颗粒,称为心衰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