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学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热化学与光化学
• 热化学:以热为化学变化提供能量的化学反应。 (属于基态化学) • 光化学:以光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化学反应。 (属于激发态化学)
• 热力学规律通常用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可能性,但是热化 学和光化学还是有点差别:
光化学的特点:
(1) 光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态学上清洁的“试剂” (2) 光化学反应条件一般比热化学要温和; (3) 光化学反应能提供安全的工业生产环境,因为反 应基本上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进行; (4) 有机化合物在进行光化学反应时,不需要进行基 团保护。 (5) 在常规合成中,可通过插入一步光化学反应大大 缩短合成路线。 因此,光化学在合成化学中,特别是在天然产 物、医药、香料等精细有机合成中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
• 分子执道可以拥有两个以上的原子中心,因而导 致电子的离域化概念。1,3一丁二烯的π 分子轨 道就是一个例子,它由4个C(2p)轨道的线性组合 而成,其形式见图1.2
• 在某些化合物中,特别是含 有第V、VI或VII族元素的化 合物中,价层内有非键电子 存在(记作n),它们不参加成 键作用,因而可以看作是被 局限在该原于核附近的电于 。这类电子的能量和孤立原 子中占据相应原子轨道的电 子能量几乎是相同的。
• 在定量光化学中,量子产率(ϕ)是一个很有用的参量,它 与各过程速度常数的比值相关,是光子使用效率的一种 量度。量子产率由方积(1.7)定义。这个定义也可以用 于发光的量子产率或起始物质的消耗。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 当光子紧贴一个分子掠过时分子和光的电场 间有相互作用。如果把这种作用当作对分子 的一种微扰来看待,它可能不会导致分子产 生永久性变化,可是当光子被分子吸收后, 就有可能发生“反应”。光子被湮灭,把自 己的能量留给了分子,分子的电子结构随之 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用简单分子轨道理论来 看,可设想成电子占据轨道的模式的改变, 并且认为所涉及的轨道在基态与激发态时基 本相同,这就是所谓单电子激发近似。
在正常恬况下,化合物(蒸汽、液体、固 体或溶液)的整体吸收特性可以用方程(1.3) 表示。 I=I0·10-ε cl, 或 log (I0/I) = ε cl (1.3)
I。为入射单色光的强度,I为透射光的强
度,c为样品浓度(成分压、或密度),l为通过 样品的光程长度,消光系数ε 为与化合物性质 和所用光的波长有关的常数。 当c用摩尔单位,l用cm,对数以10为底时 ,ε 为十进制摩尔消光系数。
敏化剂可能是反应分子,或是易吸收光能的介质 分子,如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叶绿素。
淬灭剂可以是反应分子、溶剂分子、基态敏化剂 或杂质等。若淬灭剂为反应分子,则就可能引起反应 生成产物。
电子转移( ELT ) 激发态分子可以作为电子给体,将一个电子给予一个 基态分子,或者作为受体从一个基态分子得到一个电 子,从而生成离子自由基对。 D* + A → D+ + AA* + D → A-+ D+
• 内转换(IC)和系间窜越(ISC)
• 内转换(Internal Conversion):相同多重 度的能态之间的一种无辐射跃迁,跃迁过程中 电子的自旋不改变,如: Sm→Sn , Tm→Tn,时 间 10-12 秒。
• 系间窜越 (Intersystem Crossing):不同多 重度的能态之间的一种无辐射跃迁。跃迁过程 中一个电子的自旋反转,如: S1→T1 或 T1→S0 。
分子吸收了一个辐射波 长约为280nm的光子后, 产生羰基的一个激发态, 这时在能量较高的非键 轨道上只剩下一个电子, 另一个电子则占据着反 键的π *轨道。这种跃迁 叫做n→π *跃迁,所产生 的激发态叫做甲醛的 (n,π *)激发态。 有机化合物合成中可能的跃迁有σ →σ ﹡、n→σ ﹡、 π →π ﹡和 n→π ﹡等;
§1.3 电磁辐射
• 以可见光和紫外光为代表的电磁辐射,可看成 是在光行进方向上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上作用 的交变电场与交变磁场。
• 在一般光束中,场相对于环境的取向是任意的 ,但是平面偏振光穿过手性分子的有规或天规 序列时,偏振方向将发生变化。
• 电磁辐射的微粒性: E = hv
§1.3.1 光的吸收
• 一个光化学反应若要容易被观察到,激发态的初
始光化学步骤的速度常数必须较大(例如106-109 s1),这是因为激发态往往寿命根短,很快就衰变到 基态。 • 激发态的衰变过程可以是辐射性的(荧光或磷光) ,也可以是无辐射性的(内部转变或系问窜跃)。 • 与单一步骤的热化学反应速度常数相似,初级光 化学过程的速度常数也是随温度而变的。其关系 式也可以用阿累尼乌斯方程表示: k = A exp(一Ea/RT)
激发态分子是很好的电子给体和受体。
化学反应
发生化学反应重生成基态产物,该过程是光化学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个光化学反应涉及的是单线态还是三线态,取 决于系间窜越与激发单线态化学反应二者的相对 速度。 如果系间窜越速度快,由三线态引发化学反应。 如果系间窜越速度慢,则将通过单线态发生反应 。
量子产率(ϕ)
§1.2 分子的电子结构
用分子轨道来阐明分子的电子结构和它吸收电磁辐射后电子 结构的改变是最清晰的。假设内层电子仍保留在原来的原子 轨道中,分子轨道便可以用价层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来表示。
• 如果每个原子轨道都占有一个电子;或者一个拥 有两个电子而另一个轨道是空的,则在分子体系 中这两个电子都将占据能量较低的成健分子轨道 。和孤立原子相比,分子体系将更稳定。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在原子或分子中将首先占据能量 最低的轨道。 2.鲍利不相容原理:在原子或分子中,处于同一轨道中 的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在同一原子或分子中,若存在能量相同的 轨道(称为等价轨道或简并轨道),电子将以自旋平 行的方式分别占尽可能多的轨道。当等价轨道上的电 子处于全充满或半充满时,原子的能量较低,比较稳 定。
光化学原理
Prinpicle of Photochemistry
李小英
2012/02/25
目录
• 第一章:引言与基本原理 • 第二章:激发态的产生及其与时间 无关的性质 • 第三章:激发态和与时间相关的现象 • 第四章:激发态的淬灭 • 第五章: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六章:轨道对称性和光化学
• 第一章:引言与基本原理 1.1 热化学与光化学 1.2 分子的电子结构 1.3 电磁辐射 1.3.1 光的吸收 1.4 激发态 1.4.1 自旋多重度 1.4.2 态图解
第一章:引言与基本原理
• 光化学这个领域包括了由可见光或紫外作用而引 起的所有化学变化过程。而直接参与这些过程的 通常是分子的某个电子激发态。
• 原则上,任何一种化合物都可以从电子基态提升 到不同电子激发态上去。这些激发态的特性和电 子排布可能各不相同,和基态的化学性质也不相 同。
构造原理:电子在原子或分子中排布所遵循 的规则
• 磷光 (Phosphorescence) :激发三线态(T1) 向 基态( S 0 )某振动能级跃迁所发出的辐射 。如: T1→S0;Tn→S0 则较少。由于该过程是 自旋禁阻的 ,因此与荧光相比其速度常数要 小的多,过程很慢,寿命较长 (10-5~10-3s), 光线较弱。
• 无辐射跃迁:激发态分子回到基态或高级激发 态到达低激发态,但不发射光子的过程称为无 辐射跃迁。 • 无辐射跃迁发生在不同电子态的等能的振动-转 动能的之间,跃迁过程中分子的电子激发能变 为较低的电子态的振动能,体系的总能量不变 且不发射光子。 • 无辐射跃迁包括内转换 (IC) 和系间窜越 (ISC)。
• 激发态变化的其他途径有化学反应和能量传递。 后者是一种双分子过程,有时归在淬灭过程中。 在这种过程中,激发态以无辐射方式回到基态, 而另一种分子(碎灭剂Q)则被激发到高能态上去。
能量传递(ET) 一个激发态分子(给体 D*)和一个基态分(受 体 A)相互作用,结果给体回到基态,而受体变成 激发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敏化过程。 D* + A → D + A* 该过程中也要求电子自旋守恒,因此只有下述 两种能量能递具有普遍性: 单重态—单重态能量传递: D*(S1)+A(SO)→D(SO)+ A*(S1) 三重态—三重态能量传递: D*(T1)+A(SO)Baidu NhomakorabeaD(SO)+ A*(T1) 敏化剂 (D): 激发态能量给予体分子 (称为光敏剂) 淬灭剂 (A): 接受体分子(基态)
§1.4.2 态图解
• 图1.5中将单线态与三线态分别按照能量高低 的顺序排列起来,并按顺序编号如S0 、S1、 S2„„和T1、T2„„
• 辐射跃迁: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或由高激到 低激发态,同是发射一个光子的过程称为辐射 跃迁,包括荧光和磷光。 • 荧光 (Fluorescence) :电子从激发单线态最 低振动能级(S1)跃迁到基态单线态(S0 )的 某个振动能级时所发出的辐射。如: S1→S0 的 跃迁。
另一种量度吸收强度的办法是用振于强度 f。它和理论比较容易联系起来。由方程(1.4) 可求得f。 f=4.315×10-9 ∫ε dv (1.4) 振子强度与消光系数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对 整个谱带积分强度的度量,而后者是对单一波 长下吸收强度的度量。
§1.4 激发态
§1.4.1 自旋多重度 • 电子激发态包含有两个未配对电子并且分别占据不同 的轨道时,这两个电子的自旋可以相同(平行)也可以不 同(反平行),分别与三线态和单线态相对应。 • 三线态的能量通常低于单线态。 • 吸收光子而产生的激发态差不多总是单线态。 • 一般情况下,单线态-三线态吸收远弱于单线态-单线态 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