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合集下载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一、监测目的巷道围岩收敛量是确认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支护效果、指导施工顺序、预防拱顶崩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资料;周边位移是巷道围岩应力状态变化和围岩发生流变变形最直接的反映。

通过监测各施工阶段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支护的可靠性、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复合顶板巷道的位置和时间由矿上确定)二、监测仪器本研究中监测的主要内容为两帮收敛量及顶板下沉量,采用JSS30A型数显收敛计,测点用自制螺母完成。

数显收敛计外观自制螺母(矿方提供)三、监测方法在每个观测断面分别设置4个测点,即在两邦、顶底板。

测设时分别测定AC 、BD 、AB 和AD 的长度及其变化值,则:BD AD BD AB x 2222-+=x BD x -='22x AB y -=y AC y -='每次测量时,测点埋好后,实测AC 、BD 、AB 和AD 线段的初始值,然后按上述可算出x 、x '、y 和y '的初始值。

隔一定时间后,再测AC 、BD 、AB 和AD 线段的长度,同样按上述公式可算出变形后的x 、x '、y 和y '值,则与初始值之差即为上述四点的绝对位移值。

四、观测结果分析根据观测到的数据绘制两帮和顶板的收敛量及收敛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分析得出巷道变形的规律,对后续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你如何用WORD文档(2012-06-27 192246)转载▼标签:杂谈1. 问:WORD 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

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首页不同。

2. 问:请问word 中怎样让每一章用不同的页眉?怎么我现在只能用一个页眉,一改就全部改了?答:在插入分隔符里,选插入分节符,可以选连续的那个,然后下一页改页眉前,按一下“同前”钮,再做的改动就不影响前面的了。

煤矿采动作用对围岩扰动影响范围的分析

煤矿采动作用对围岩扰动影响范围的分析

煤矿采动作用对围岩扰动影响范围的分析摘要:井工煤炭的开采不可避免会引起开采工作面周围的围岩扰动,使煤岩体发生应力重分布,造成开采巷道内围岩开裂、位移、变形,严重时诱发巷道内岩爆、底鼓、煤与瓦斯突出等矿山动力灾害活动,不仅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甚至威胁工作人员生命安全。

各学者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等手段预测开采活动中围岩扰动事件的分布位置和规律,探究采动作用下煤矿巷道围岩扰动事件的分布范围,以实现矿山动力灾害活动的超前预警。

关键词:煤矿采动作用;围岩扰动影响范围;分析引言随着采煤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矿井的日常生产中发现了许多的问题。

工作面回采工作开始后,受采动影响导致巷道围岩不稳的现象也会随之出现。

采面的两条巷道受采动影响最大,但其随着回采工作的进行,不需要后续的巷道维护工作。

而其接续工作面待使用的回采巷道,因工作面还处于待开采阶段,需要不断地进行巷道维护,避免出现巷道围岩变形过大无法使用的情况出现,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巷道。

如果能考虑采动影响,在接续工作面回采巷道进行针对性支护,就会减少扩帮、拉底等巷道维护工作。

在采动巷道围岩变形与控制技术方面,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1煤矿采动对围岩扰动影响监测方法1.1地音监测地音监测与微震监测类似,也是通过检波器记录煤岩体变形产生的弹性波,区别在于地音监测得到的震动事件能量普遍小于100J、频率大于100Hz,因此地音监测的有效范围一般在工作面前后100m内。

地音监测技术由于其监测对象高频低能的特征,监测范围相对较小,且监测系统在工作面附近工作时受采动干扰较大,加之我国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更加注重宏观性、区域性,导致地音监测技术在我国煤矿工作中的应用并不广泛。

可以看出,各类震动监测都只能解决相应频带范围内的一部分问题,因此要想获得理想、全面的监测效果,需要同时装备多个频带的震动监测设备,或采用震动类监测技术与其他监测手段对接共测的联合监测技术。

414108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设计-6.15

414108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设计-6.15

内蒙古双欣矿业有限公司414108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内蒙古双欣矿业有限公司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2015年6月10日目录目录 01 矿压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1)2 工作面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 (3)2.1 工作面概况 (3)2.2 工作面顶板控制及采煤方法 (5)3 矿压观测方案设计 (9)3.1 414108工作面矿压观测 (9)3.2 工作面底板比压测定 (11)3.3 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观测 (16)3.4 顺槽围岩稳定性(支护体系)评估 (18)3.5 顶板离层观测 (20)3.6 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监测 (21)4 项目研究预期目标 (23)5 研究进度及经费预算 (24)1 矿压观测的目的和意义414108工作面为双欣煤矿41采区首采工作面,开采4-1煤层,在该工作面正上方大约0-1875m范围内为实体煤,1876-3257范围上部为222201工作面采空区,且414108工作面在1876-3257范围内两顺槽为内错布置,其中辅助顺槽内错14.5m,胶带顺槽内错24.5m。

414108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走向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回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每天回采19个循环,每循环进尺0.8m,平均割煤高度5.5m。

工作面端头选用ZYT11000/25/50D型端头液压支架7架,ZYG11000/25/50D型过渡支架4架,中间支架选用ZY11000/28/63D型支撑掩护式支架109架,支架全部使用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国产SAC型电液控制系统;ZY11000/28/63D型支撑掩护式支架最大控顶距6220mm,最小控顶距5420mm;工作面运输顺槽和辅助运输顺槽采用两组ZCZ15000/25/42型超前支架组,超前支架最大支护高度4.2m,总宽度3560mm;辅助运输顺槽和胶带运输顺槽均采用超前支架的方式进行支护,支护长度分别为24.5m、21.5m。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三篇)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三篇)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近年来,在矿压观测方面,已初步掌握采区内各工作面顶板活动特点,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为配合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矿压观测、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特制定矿山压力预测预报制度如下:一、观测范围采煤面及巷道定点观测。

二、观测内容掘进头观测内容:顶板离层观测2、采煤工作面观测内容:回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两巷顶板下沉量;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老顶来压、周期来压,支柱初撑力、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工作面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等。

观测方法1、顶板离层仪____天记录一次显现数值。

2、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每班检测____次。

3、工作面顶板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煤壁片帮、单体状况每班进行正常的观测。

四、预报内容1、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支柱初掌力不小于90KN/棵,合格率达____%以上,综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液压不小于24MPa;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18MPa,综采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30MPa。

2、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锚杆支护巷道顶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____吨、帮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____吨,预紧力矩帮顶均不小于100N.m,巷道围岩位移控制在300mm以内,顶板离层仪安设及时,牌板内容齐全。

3、两巷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巷道变形量等其它出现异常现象时。

五、观测制度1、严格执行班中检测、记录制度,严禁空岗、漏检。

2、原始数据记录要准确,不得随意乱改,严禁做假表。

3、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应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

六、资料整理1、技术科对每天的资料必须及时进行整理,如发现情况异常,应及时汇报有关矿领导并安排处理。

2、矿压观测人员针对所观测内容必须填写相应的《单体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表》、《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表》、《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二)一、引言煤矿矿压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开采导致的矿山压力的增加。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观测记录(单位mm)
初测值
初测时间
巷高
巷宽
a
b
c
d
观测时间
巷高巷宽变量和abcd
上下变量
左右变量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轨道下山延伸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观 测 记 录(单位㎜)
初 测 值
观测时间
a
b
c
d
e
f
上下变量
左右变量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27#层二区段运输顺槽
轨道联络巷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观测记录(单位mm)
初测值
初测时间
巷高
巷宽
观测时间
巷高
巷宽
变量和
上下变量
左右变量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观 测 记录(单位㎜)
观测时间
a
b
c
d
e
f
g
上下位移量
左右位移量
b点位移量
d点位移量

超化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稳定性控制措施分析

超化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稳定性控制措施分析

超化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稳定性控制措施分析摘要:本文以超化煤矿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原中央行人下山)巷道出现的变形破坏问题作为分析对象,对巷道出现的变形破坏原因进行了探究,结合巷道地质条件实际,针对性提出了“锚网喷+底板锚杆+预留变形量+全断面封闭格栅拱形支架”复合型支护方案,从巷道返修情况来看,返修支护方案整体实现了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控制,对类似巷道支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稳定性;控制;分析1、工程概况超化煤矿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巷道埋深在660m左右,从地质勘察来看,巷道所在层位主要是粉砂岩,其中包含有较多的裂隙,也含有一定的钙质结核和黄铁矿,包含一层厚度在0.2m左右的泥岩,非常容易出现破碎问题。

根据现场勘测情况来看,最大的水平主应力为水平应力,大小接近29MPa,与巷道呈现出69°的夹角,巷道整体承受着相对较高的地应力影响,虽然巷道围岩的强度相对较大,但是在巷道掘进后,整体表现出较强的变形破坏问题。

从巷道原支护设计来看,巷道设计采用的是锚网索支护。

2、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巷道变形破坏特点通过对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巷道的现场观测来看,巷道主要的变形破坏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巷道在全断面出现了变形破坏问题,巷道两帮内挤明显、底鼓突出、拱顶下沉量较大。

其次,巷道围岩不仅变形量较大,同时,变形速度相对较快,且出现了变形持续时间偏长的问题。

从现场测量来看,很多巷道在掘进后的2d内,变形速度少则达到了12mm/d,多则可以得到110mm/d。

从变形时间来看,巷道变形持续时间达到了8个月,部分地段甚至超过了15个月。

从变形量来看,围岩变形量通常情况再280mm-1000mm之间,部分地段甚至出现了更大的变形。

第三,巷道在变形破坏的过程中,很多支护结构也有着明显的破坏问题,巷道表面的浆体开裂较多,同时,很多地段的锚索、锚索也出现了较多的破断。

虽然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修复,围岩的稳定性相对于先前有了提升,但是整体仍旧不能保证较长时间的稳定。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监测结果应用: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巷道安全
监测目的:了解巷道围岩应力分布情况,预测变形趋势
监测方法:采用应力计、应变计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观测目的:了解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判断围岩变形与地下水位的关系
观测方法:设置水位观测孔,使用水位计进行观测,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观测周期:根据工程需要确定观测周期,一般应定期进行观测
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
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曲线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围岩变形量测数据收集
围岩变形量测数据分析
围岩变形规律总结
围岩变形规律应用
支护效果综合评价
围岩稳定性评价
支护结构变形量评价
支护结构完整性评价
安全措施与建议
Hale Waihona Puke 观测时间:定期进行变形观测,及时掌握巷道围岩变形情况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比较,判断围岩变形与地下水位的关系
观测数据记录与分析
观测时间、地点、设备信息
观测数据记录:变形量、变形速率、变形趋势等
数据记录方式:手工记录、自动监测系统等
数据记录精度和可靠性评估
数据来源:观测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式
数据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和计算
监测围岩变形情况
预测变形趋势及危害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确定巷道围岩变形情况
分析巷道围岩变形原因
评估巷道围岩稳定性
为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观测方法
观测周期:根据巷道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情况,确定观测周期,一般以日为单位进行观测
观测目的:监测巷道围岩表面位移变化,判断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
观测方法:采用收敛计、测杆等测量仪器,对巷道表面位移进行定期观测和记录

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记录

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记录

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记录表
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记录表
山西******************煤业有限公司
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记录
****综采工作面
生产技术科
二〇二〇年
一、测点布置
如下图所示,垂直测线A-B应与巷道中垂线重合,水平测线C-D应与巷道腰线重合。

在顶底板中部垂直方向和两帮水平方向钻φ30mm、深400mm的孔,将φ32mm、长450mm的木桩打入孔中。

顶、底板和帮木桩外露端部按图所示安设测钉。

二、测量方法
1.顶底板相对移近量和两帮相对移近:在C、D之间拉紧测绳,
A、B之间拉紧钢卷尺,测读A0、AB值;在A、B之间拉紧测绳,C、D之间拉紧钢卷尺,测读C0、CD值;测量精度要求达到1mm,并估计出0.5mm,并填入记录表。

2.顶板下沉与底鼓:先在水平测线C-D位置拉直测线,再用测量仪器测出顶部测点A与水平测线的垂直距离A-0,并填入记录表。

将巷道顶、底板距离A-B减去距离A-0为底鼓的观测值0-B。

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与制作流程

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系统包括橡胶带、编码参考点、非编码参考点、定标尺、相机、电脑;非编码参考点由一个非编码中心点构成,编码参考点由一个编码中心点和环状编码组成。

其监测方法是:S1、将橡胶带固定在巷道断面,和巷道断面形状一致;S2、将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间隔插在橡胶带上,将定标尺挂在编码点之间;S3、使相机与电脑连接并使镜头对准橡胶带;S4、采用自动拍照模式,记录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移动过程;S5、采集完毕,将照片信息传送至电脑;S6、系统测量软件计算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三维坐标变化;S7、分析整个巷道围岩变形情况。

技术要求1.一种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巷道断面并和巷道断面形状一致的橡胶带,分布设置于橡胶带上的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挂在参考点之间的定标尺,用于采集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变形信息的相机,将变形信息给以传送的传送数据线,进行数据分析电脑;所述非编码参考点由一个非编码中心点构成,所述编码参考点由一个编码中心点和周围的环状编码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编码参考点具有相适配的编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编码参考点分布在橡胶带的垂直和竖直方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还包括用于固定数码相机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三个斜支腿、用于连接三个斜支腿的三个水平支撑和设置于斜支腿底部的行走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为固定焦距可互换镜头的高分辨率数码相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带有闪光灯。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种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监测方法的步骤是:S1、人工清理巷道断面和现场,选择合适位置,将橡胶带固定在巷道断面,并使橡胶带和巷道断面形状一致;S2、将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间隔插在橡胶带上,将定标尺挂在编码点之间;S3、将相机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将相机与安装支架一起安装在巷道任意位置上并使相机镜头对准橡胶带;并将相机通过传送数据线与电脑连接;S4、设定好相机自动采集时间,当巷道断面有变形时,橡胶带上的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在巷道围岩变形的同时产生位置移动,采用自动拍照模式,每隔一段时间采集巷道断面一次,记录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移动过程;S5、采集完毕,通过数据线,相机自动将照片信息传送至电脑;S6、当电脑接受照片信息后,人工打开系统测量软件,系统测量软件读入照片信息并进行全自动计算,计算巷道断面上的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的三维坐标,因橡胶带随巷道变形而移动,所以计算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三维坐标变化,实现快速精确测量井下巷道围岩变形;S7、电脑以定标尺为依据,分析整个巷道围岩变形情况。

沿空留巷观测方案

沿空留巷观测方案

沿空留巷观测方案
观测目的
(1)确定开采过程中,留巷结构变形特征及采动应力对留巷结构稳定性影响;
(2)观测围岩应力与采煤扰动的关系,记录采场的矿压规律,直接初垮步距、老顶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初次来压及周期来
压的步距和压力大小,为以下工作面的生产及留巷做准备;(3)通过对采动过程中矿山压力监测分析,完善砂柱式巷旁留巷方式,保证留巷成功。

观测内容及方法
(1)主要观测内容
工作面采动过程中,砂柱下缩情况;工作面采动过程中砂柱钢
管受力及变形情况;巷道切顶情况等。

(2)观测方法
观测钢管上的刻度来观测砂柱的下缩量;通过长期以来的观测
及数据分析,1#~150#砂柱已经基本稳定每周观测一次,
150#~300#砂柱每隔一天观测一次,300#~450#每隔一天观测一次,一天最多能观测150棵砂柱。

观察钢管破坏情况及采空区悬顶
情况。

建议
(1)一梁一柱在距工作面50m后就可以回撤;
(2)通过前期对比总结,切顶排应在砂柱第二次稳定后进行回撤,大约在50天左右,在有悬顶的情况下应推迟撤回切顶排,防
止砂柱变形及破坏;
(3)巷中两梁三柱中撤回一棵单体,建议应在砂柱第三次稳定后即可回撤其中一棵单体,大约在65天左右,在顶板淋水区域应
推迟撤回或者不撤回,防止顶板受淋水软化发生离层,造成顶
板发生推垮。

煤矿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

煤矿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

煤矿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煤矿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是个挺重要的事儿呢。

先说观测的方法吧。

一种是通过在巷道围岩安设压力传感器来观测。

这就好比给巷道围岩装上了能感受压力的小耳朵。

先得选好安设传感器的位置,一般是在顶底板或者两帮受力比较关键的地方。

选好位置后,要把传感器安装得稳稳当当的,可不能松松垮垮的,就像盖房子打地基,地基不稳房子能好吗?不可能的。

传感器安装好了之后,就要定期去读取它的数据,这数据就像矿山压力的小秘密,得好好记录下来。

还有一种是观测巷道变形的方法。

可以用钢尺去量巷道的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

量的时候可得仔细点,这就像给巷道做体检,你马马虎虎的能行吗?不行的。

要在巷道的不同位置多量几个点,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巷道变形的情况。

在进行矿山压力显现观测过程中,安全性绝不能忽视。

煤矿井下就像一个危险的大迷宫,到处都隐藏着危险。

在安设传感器或者量测变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头顶上有没有冒顶的危险,这要是被砸一下,那可不得了,吓死人了。

还要防止脚下滑倒,井下湿漉漉的,滑倒了多狼狈呀。

稳定性也很重要,观测的数据得是稳定可靠的,要是数据像个调皮的孩子乱蹦跶,那观测还有什么意义呢?那这种观测有什么应用场景和优势呢?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了解矿山压力显现情况太关键了。

就好比打仗要了解敌人的情况一样。

在采场周围进行观测,可以提前知道压力的变化,从而采取措施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优势就是能够提前预警,就像天气预报能提前告诉我们天气变化一样。

有了这些观测数据,矿工们就像有了保护神,心里踏实多了。

有个煤矿,之前总是发生顶板小事故。

后来他们开始重视矿山压力显现观测。

在巷道里安设了好多压力传感器,还定期量测巷道变形。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他们发现某个区域的压力在不断增大。

于是赶紧采取了加强支护的措施。

结果呢,顶板事故大大减少了,矿工们都高兴得欢呼起来,说这观测方法真是太棒了。

煤矿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很实用,掌握好了能让煤矿开采更安全更高效。

项目一 巷道围岩移近量观测

项目一 巷道围岩移近量观测
为了有对比性,要求每条巷道内布置23个测站,每个测站间距以20-25m为宜。 测站的具体位置,视地质条件和生产情况 而定。
一、巷道围岩移近量观测
2.测点安设 (1)测点安设要求
1)观测点处顶板稳定、支架完好、两帮 整齐、底板平坦,便于观测;
2)测点应安设牢固,以便保护测点进行长 期观测; 3)各观测截面内的空间位置应力求一致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天数(d
二、巷道围岩深部位移观测
(一)测站布置及测点安设 (二)测点的布置方式 (三)观测仪器与使用方法:多点位移计、磁性多点
位移计。
图6-19 钻孔多点位移计 1-钻孔;2-测定锚固器;3-连接杆;4-量测头;5-保
ADJ型测力计是用来观测 记录单体液压支柱承受的 载荷的仪器。测力计上盖 受压后,使工作膜承受压 力并发生弹性变形,这一 微小变形通过传动杠放大, 用百分表制成的压力指示 器插入测孔,测量传动杠 自由端的位移。
HC-45型液压测力计
HC-45型液压测力计 是测量采煤工作面支 柱载荷、巷道支架压 力的仪器。 1)工作原理
日期
基点1 基点2 基点3 基点4
三、顶板安全状况监测
(一)测站布置及测点安设 (二)测点的布置方式 (三)观测仪器与使用方法;顶板离层指示仪
LBY-3型顶 板 离 层 指 示 仪
作业
1、巷道矿压观测的目的? 2、 巷道围岩移动常用()来表示,它可分 为()和()。 3、测点安设要求 4、测点布置方式
项目二、巷道支架载荷与变形观测
学习目标: 1、掌握巷道支架载荷与变形观测方法 2、能够对巷道支架载荷与变形观测的数据
进行整理和分析 一、巷道支架载荷观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层二区段运输顺槽
轨道联络巷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观测记录(单位mm)
初测值
初测时间
巷高
巷宽
观测时间
巷高
巷宽
变量和
上下变量
左右变量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观 测 记录(单位㎜)
观测时间
a
b
c
d
e
f
g
上下位移量
左右位移量
b点位移量
d点位移量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观测记录(单位mm)
初测值
初测时间
巷高
巷宽
a
b
c
d
观测时间
巷高
巷宽
变量和
a
b
c
d
上下变量
左右变量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轨道下山延伸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观 测 记 录(单位㎜)
初 测 值

f
上下变量
左右变量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