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最新教材必修四《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四《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一、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从内容上看,本节课是人教版《生活与哲学》(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内容,本框题由两个目构成:一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是运动是有规律的。其主要内容是分析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强调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知识构成上看,本框既是第四课第一框教学内容的逻辑发展,也是引出第五课教学内容的“中介”。从地位上看,本框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有积极意义。

(二)教情分析

1、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相关内容,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基础知识以及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特拟定本案。

(1)知识与技能

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培养学生在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分层次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把漫画、视频等课件展示给学生,通过情景剧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感悟。

①情境唤起法: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有趣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带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③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漫画、文字材料、视频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增强直观感。

④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突显,生生之间的思维得到融合、交叉、提炼和升华。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⑤例证归纳法:从学生既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感悟,归纳出新的理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澄清对规律认识的几个误区,懂得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本框教学中心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理解这个中心的关键就是要把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这是本课的落脚点和下一课的逻辑起点,一方面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另一方面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教学难点

其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其二,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第一个难点在于学生初学哲学,对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把握不深。第二个难点在于学生缺乏辩证思维能力,难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三)学生分析

1、学情分析:一方面,我校高中学生多来自农村,其学习成长环境不尽人意,导致许多学生基础薄弱,知识面较狭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另一方面,作为当代的高中生,其求知欲和上进心呈逐渐上升趋势,学习哲学知识的兴趣较浓,可塑性非常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学知识的增加,其抽象思维逐步占据了思维的优势地位,具备了运用观察、实践、讨论、阅读等方法进行分析、概括、总结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学法指导:点拨式指导法、渗透式指导法和迁移式指导法。

(四)设计思想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启发式教学原则,立足“共享式”师生关系,采用“讲授、提问、点拨、讨论、演示”等多种方法,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典型现象入手,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通过“创设情景激学导思——设疑探究引议释疑——迁移拓展学以致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主动地探究、讨论问题,使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

3、在教学手段上,结合预习导读提纲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心欲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于“无疑处”有疑,于“无话处”有话,于“习以为常处”发现不寻常的事物,可以提升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传递功能,充分利用其素材资源和操作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学重点,分解、降低教学难度,达到助学促学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激趣导思引出学习内容

情景导入

——激活课堂

课前2分钟播放歌曲《月亮之上》,

以“嫦娥三号登月”图片为背景激

发学生对本框学习的学习兴趣,乘

机激疑导思:宇宙万物都是以什么

方式存在着?它们的存在有着怎样

的共同本质?引入本框课题。

倾听歌曲,触景生

疑,感悟宇宙万物

的存在方式和状

态。

创设能引发追问

和思考的情景,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和

探究欲望。

第一环节(一)登月之旅—认识运动

设疑探究

引议释疑

1.运动的含

创设情境1——自主探究

1.播放视频:嫦娥三号发射、落月、

分离三部曲。(剪辑约2分钟)

2.设疑:寻找视频中所蕴含的运动

形式及所对应的运动载体?

1.仔细观看

视频,认真思考问

题。

2.学生发言、

其他同学补充。

用形象新鲜震撼

的视频手段调动

学习的积极性和

兴趣,将课堂学习

与社会生活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