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对比分析与翻译

合集下载

旅游外宣文本的汉英翻译探析_以泉州地区旅游景点英译文本为例_王才英

旅游外宣文本的汉英翻译探析_以泉州地区旅游景点英译文本为例_王才英

旅游外宣文本的汉英翻译探析)))以泉州地区旅游景点英译文本为例王才英(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到中国旅游观光,旅游文本的准确、得体地翻译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根据旅游翻译的目的和旅游文本的特点,在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了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方法)))适当的增译、适当的省译和适当的改译。

关键词:翻译目的; 旅游文本; 翻译方法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09)10-0108-03On the C -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Text )))Case Study of Quanzhou Tourist TextWANG Cai-ying(Foreign Lan guage De p a rtmen t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Quan z hou,Fujian 362000)Abstract :More and more foreign friends go si ghtseeing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so it is i mportant to translate the tourist text accurately and appropriately.According to translation goal,different text types and the theory of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this paper has explored three translation methods.Key words :translation goal; touris t text; translation methods收稿日期:2009-08-20作者简介:王才英(1973-),女,福建武平人,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从事翻译及英语教学法方面的研究。

课堂用 chapter 16 旅游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

课堂用 chapter 16  旅游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
将苏州比作意大利的威尼斯(Venice),将银川市 Islamic holy
比作小麦加(Mecca ),将孔子比作希腊的city亚里
斯多得,等等。
• 5.删减omission
• 删减的是多余的对译文理解没有多大帮助的 内容。需要对原文进行删减的有几种情况。
• 首先,各种历史考证对中国读者来说是必要的, 而对外国人来说,则是不必要的,有时还可能使 他们越看越糊涂。
• It tears and boils along turbulently through the mountains and at some places, flows on quietly with a sedate appearance and glistening 黄河的磅礴气势;英语译文对原文进行了改写, 去掉了那些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语,变得直观简洁, 形象生动,和原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Lecturer:Linda
段落翻译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 涌现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教学说,以 及其它许多学说流派,在中国的思想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这就 是著名的诸子百家。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profound and has a long history.As early as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there emerged /existed the confucianism represented by Confucius and Mencius , and the Taoism represented by Lao Zi and Zhuang Zi, as well as many other doctrines and schools ,which occupied a position in China’s history of thoughts. These constituted the well-known Hundreds Schools of Thought.

温州地区汉英旅游景点介绍语篇翻译的语用顺应研究

温州地区汉英旅游景点介绍语篇翻译的语用顺应研究
1 词 汇 对 比 .
例 ( ) 州龙虎 潭 国家森 林公 园 简介 : 园 内青 山叠翠 , 水环 流 , 峰林 立 , 1温 公 绿 奇 飞瀑 连绵 … …
收 稿 日期 : 20 —22 0 90 —7
基金项 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8 G 0 C WW0 3 ) 0 Z ;温州大 学研 究生创新基金项 目( C 7 7 Y X0 1 )
本 文 的 P F文 件 可 以 从 x e a. U d . D u boWZ . uc e n获 得
DoI 1 . 7/i n17 —5 5 0 90 .1 : 03 5is .6 43 5 . 0 . 0 3 8 .s 2 4
温 州 素有 “ 南 山水 甲天 下 ”之 美誉 ,但其 相 应 的旅游 资料 翻译 却 不尽人 意 ,给 旅游 业带 来 东 了负面影 响 。本文 以汉 英旅 游景 点介 绍语 篇平 行文 本之 间的语用 对 比分 析为 基础 ,以顺应 论为 指 导 ,运 用 语用顺 应 策略解 决温 州地 区景点介 绍 语篇 的英 译翻 译难 点 ,提 高译文 质 量 。
作者简介 :郭欢欢 (9 5 ) 18 一 ,女 ,江西赣州人 ,硕士研究生 ,研 究方 向:英语翻译 理论 与实践
① 文中所涉 及的旅游 景点介绍如果 未加文献标注,均来 自于课题组成 员所 收集 的资料.
6 8
温 州 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09 第 2 第 4期 20) 2卷
第2 2卷第 4期
Vbl .NO 4 22
温 州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J ur a fW e h i eriy ‘S ilS i n es o n lo nz ou Un v st oc a c e c

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对比分析与翻译

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对比分析与翻译
有 直 接 关 系 。不 同文 本 类 型 的 语 言 特 点 、 本 重 心 不 同 , 文 译
译 要 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为首 要原则 ,即遵循译 文的 目
的 性 原则 。 二、 英旅游景介文本的对 比 汉
点 , 其 语 言 和 形 式 受 各 自特 定 文 化 的 制 约 , 以各 国 游 客 而 是 的 阅读 目的 、 赏 水 平 和文 化 背 景 为 基 本 参 照 的 , 欣 因此 在文
在 功 能 翻 译 理 论 看 来 ,呼 唤 型 ” 文 本 的核 心是 “ 者 “ 读
体风格上存在很 大的差 异。要使旅游景介 文本实现其 预期
绍 、 游宣传 广告 、 游告示标 牌 、 旅 旅 民俗风情画册 、 古迹楹联 解说等各方面 的内容 , 而其 中景介 翻译最具有旅 游特色 , 也
是 旅 游 翻 译 中 的重 点 和难 点 。 旅 游 景 点 的 翻 译 是 向外 国 游
文本 功能看 , 该类文 本具有两 个功 能 : 息功能 和呼唤 ( 信 也
旅游宣传是对外宣传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也是我 国翻译
研究的重 要领域之一 。旅游资料种类众多 , 包括旅游景点介
为旅游资 料 旨在通 过对景 点的介绍 , 供有关 自然 、 提 地理 、
文化 、 风俗等方面 的知识 , 激发人们 的旅游动机 。换言之 , 汉
英旅游景介都是通过传递信 息达到吸引游客 的 目的的。从
作 者提供的信息量完全相 同 , 等量 的信息也并 不一定等效 。
事实上 , 翻译 目的论 强调指 出 , 实用文体 的 翻译 , 对 我们所 关注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 ,而是译文在 多大程度上
实 现 了 它所 要达 到 的交 际 目的 。根 据 此 观 点 , 游 景 介 的 翻 旅

汉英旅游介绍语篇的衔接机制对比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汉英旅游介绍语篇的衔接机制对比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毫无章法, 因为汉语是 以意合 为主 的语 言, 位主语 是 常规 零 现象 , 中国读者读来 不但 并无 省略 的感 觉, 而使语 篇流 畅 反 通顺 , 富有 关感。而英语 旅游语 篇却 很 少省略 主语 , 其最有
关 系, 此关系体现在语篇 内部结 构及外部 环境 中 , 故语 篇衔 接包括 内部衔接和外部衔接两大机制。
1 .汉 英 旅 游 介 绍 语 篇 内部衔 接 机 制 对 比
H ld y H sn把 内部衔接分为结构衔 接与非结 构衔 a ia 和 aa l
例 3通 篇 都 在 描 述 这 条 川 流 , 主 语 “ 流 ” 在 文 中 出 但 川 只 现 了一 次 , 余 都 被 省略 , 其 此省 略 并 不使 语 篇 显得 指 代 不 明 、
第 1 卷第 6期 1
20 0 9年 1 1月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 u n lo o ilS in eo n n M e i lUnv ri o r a fS ca ce c fHu a d ̄ i est y
V0 | 1 Nn Il 6 NO 0 9 V2 0

Reu e i h o t e a p r o ft i r go . ‘’ I b at wo f g n t e n r r o t n o h s e in ‘… t o ss t h i
so a s A C t h s ’ a d“ Gr a P a eT st l g n ,“ i On T e Ri ’ n y e A e t lc o Vii,A
汉 英旅 游 介绍 语篇 的衔 接 机 制对 比及 其对 翻 的 启 示 译
郭欢 欢 。叶苗 ( 温州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江温 州 ,2 0 5 浙 353 )

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之旅游景点介绍——以桂林市“月亮山”景点介绍为例

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之旅游景点介绍——以桂林市“月亮山”景点介绍为例

智库时代 ·181·智库观察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之旅游景点介绍颜 瑜(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摘要:本文通过对桂林著名景点-月亮山进行中译英实践,从直译、意译、形合、意合、读者的审美趋向等理论,增译、减译、从抽象到具体、视觉转换等策略方面对月亮山景区的介绍进行了分析,并简述了翻译过程,希望对相关旅游景点的翻译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月亮山;形合;意合;直译;意译;旅游景点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10-0181-002一、任务描述月亮山是广西桂林著名景点,距阳朔八公里,风光古朴素雅、恬静安逸。

月亮山景区完美融合了美丽独特的自然风景与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以及丰富的文化气息,倘若到了桂林,这里一定不容错过。

通过对月亮山景区介绍的翻译,希望有更多的国内外游客驻足于此,在保护其原始生态环境和古老文化的同时,创造经济价值。

二、翻译过程翻译之前,笔者搜集了大量的关于广西桂林著名的风景名胜,发现关于月亮山景区的中文介绍较多,而英文译本却少之甚少甚至没有一篇完整的英文介绍,鉴于此,笔者搜索了大量关于该景区较为详细的介绍,通过分析对比,决定将月亮山景区作为最终的翻译材料。

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旅游文本属于应用文本翻译,那么就需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可接受性,从而在翻译过程当中,积极发挥译者的能动性,对原文进行再创造。

根据Hans J.Vermeer 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目的论,其指某个译文或者翻译行为的目的,用希腊语表示为Skopos.根据Vermeer 分析,翻译行为可能有三种目的:(1)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基本目的;(2)目标语环境中译文的交际目的;(3)使用特定的翻译策略或者翻译程序的目的。

就本篇翻译而言,译者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自身对于该类文本翻译的水平;其二,本篇为中译英,所以在英语译文中,其交际目的在于使更多的中外游客全面了解月亮山景区的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吸引其到此地游览,并呼吁保护这里纯天然的自然环境,适当地开发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笔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译入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和审美趋向,采用了直译、意译、增译、减译、从意合到形合、异化与归化、视觉转换等方法,使原文更加生动、具体,迎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山西旅游景点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分析与规范

山西旅游景点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分析与规范

三、 山 西 旅 游 公 示 语 英 译 错 误 译 例 分 析 与 规 范
山西 是 中华 民族 文 化 的 发 祥 地 之 一 , 历史悠久 , 文 物古 迹 众 多 , 被誉为“ 中 国 古 代 艺 术 博 物 馆” 。 然 而 目前 的 旅 游 公 示 语 英 译 却 远 不 能 让 人 满 意 , 有 些 甚 至 让 读 者 不 忍 卒 读 。 因此 , 规 范
2 0 1 5年 第 4期 第 1 5卷 ( 总第 6 4期 )
淮 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 U I N A N V O C A T I O N A l 8 - ・ T E C H N I C A I C O l I E (
态 、 生 业 休 戚 相 关 的 文 字及 图形 信 息 。 旅游公示语又独具特 色 , 它是景 区对外宣传 的窗 口, 被
旅游 者视为“ 生命 线 ” 和“ 景 区的脸孑 L ” 。标 语 、 警示语 、 指示牌 、 导游 图、 电子触屏 、 解 说 词 等 都 在 旅 游 公 示 语 的研 究 范 畴 之 内 。然 而 景 区公 示 语 翻 译 的 现 状 却 不 容 乐 观 , 错译 、 误 译 俯 拾 皆
是 , 极 大 的影 响 了 信 息 的有 效 传 递 。 因此 , 营造一个“ 洁净” 的 景 区 公 示 语 环 境 已 成 为 一 个 刻 不
容 缓 的 课 题 。本 文 在 目 的 论 的 理 论 框 架 内 , 依 据 诺 德 的翻 译 失 误 分 析 模 式 , 在 参 考 英 语 同 家 相 关 网站 平 行 文本 的 基 础 上 , 对 山西 旅 游 景 点 公 示 语 中典 型 的错 误 进 行 了 对 比分 析 , 并 提 供 了 规 范化 的公 示 语 样 本 。

英汉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对比与翻译

英汉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对比与翻译

英汉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对比与翻译1. 概述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国内游还是出国游,大家都乐于体验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

而在旅游过程中,了解目的地的景点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对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表达方式以及其之间的翻译对比。

2. 英汉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对比2.1 英文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示例Stonehenge, located in Wiltshire, England, is a prehistoric monument that consists of a ring of standing stones. It is also listed as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The monument is believed to have been constructed around 3000-2000 BC, andits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still remain a mystery. Visitors com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marvel at the ancient stones and ponder their meaning.2.2 汉语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示例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的巨石阵是一座史前纪念碑,由一圈矗立的石头组成。

它还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这座纪念碑被认为是建于公元前3000-2000年左右,其用途和意义仍然是一个谜。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这些古老的石头,并思考它们的意义。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英文和汉语在表达旅游景点介绍文本时有各自的特点。

英文注重简洁明了的表达,突出景点的历史、地理位置以及吸引游客的原因;而汉语则更加注重景点的描述和背后的意义解读,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贴近景点本身,感受其魅力。

旅游景点汉英翻译中的错误类型及其原因探析

旅游景点汉英翻译中的错误类型及其原因探析
不 是 很 准 确 .笔 者 认 为 可 以 翻译 成 “ t h e r e d g r o u n d w h i c h i s
t h e p l a c e o f s i n g i n g a n d d a n c i n g f o r wo r s h i p i n a n c i e n t t i me s ” 。
专 名 翻 译 不 规 范 1 0 表达 错误 句式 混乱 冠 词 使 用 不 当 3 1 5 8
汇, 泽者大都 想 当然地 翻译 , 令外 国游客误解 。由此可 见 。 译
3 6 . 5 2
者若 是想 翻译 忠实达意 ,首先 要把 中文学 好 。提高 中文能
力, 积 累 深 厚 的 汉 语 功底 。 3 . 1 . 2 译 者 英 文 能 力 不 足
游 翻译 问题 进行 分类 之 后 , 笔 者对 各类 错 误 出现 频率 进行
统计 。
表 旅 游 翻 译 中 的错 误 类 型 及 其 数 量 统 计
错误 类型 错 误 类 型 拼写 错误 拼音 错误 词 汇错误 数 量 百 分 比 总 ( % ) 1 4 0. 8 3. 2
能 力 。一 位 译 者 , 如果 他基本 技能 的英语 能力 不够 . 就 算 知
道 多少翻译理 论或 翻译 技巧 , 都 是纸上谈兵 。在夫子 庙景 区 的旅 游翻译 中,大部分 的词汇 问题 和语法 问题都 是 由译 者 英语 水平不够 引起 的。笔者认为 , 译者 的英 文能力可 以在如 下 四点 中体现 :
语法 错误 介 词使 用不 当
时态 错误
2 1

1 6 . 9
0. 8
4 9
单 复数 错误 标 点符 号 错误 其他 错误 刻字 错误

旅游翻译中的用词及翻译

旅游翻译中的用词及翻译

LOGO
中:云南有26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 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各民族的服饰、建筑、 风俗、歌舞、饮食等,形成了一幅美丽的 风情画卷。 英:Home to 26 ethnic groups—the largest number in China—Yunnan Province offers tourists a cultural feast of unique ethnic costumes, architectures, customs, cuisines, songs and dances.
LOGO
英:You’re not permitted to bring your own food to the park; you can only consume the fast food sold on the premises. 译:不允许自带食物进入公园 ,只能在里面的快餐店用餐。
LOGO
英文:Out of all of America’s symbols, none has proved more enduring or evocative than the Statue of Liberty. 译文1:在美国所有的标志中,没 有比“自由女神”更持久、更具感 召力的了。 译文2:在美国所有的标志当中, “自由女神”最为持久,也最具感 召力。
LOGO
英汉旅游文体特色
汉语语言表达常常人文色彩浓郁,物 我一体,具有一种超越现实、虚实不 定的朦胧、变形之美,一景一物,皆 有灵性,主观色彩浓厚 英语表达客观、简约,语言上追求一 种自然理性之美,行文用字最忌重复 堆砌;另一方面,十分讲究句式结构 的逻辑层次和有机组合,语法规则十 分严格,反映出英语表达逻辑严谨、 思想缜密的美学特点。

实用文体翻译教程(英汉双向)第七章 旅游文本的翻译

实用文体翻译教程(英汉双向)第七章 旅游文本的翻译
第七章 旅游文本的翻译
原文: 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南坪、松潘等县的交界处,有一片 纵深30余公里的风景区,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大熊猫的故乡——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译文: Jiuzhaigou, a 30-odd-kilometre-long scenic gully, lies on the border between Nanping and Songpan counties in the Aba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Sichuan Province. It is the natural range of the world-known great panda, as well as anature reserve designated by the state.
(1)汉语言辞华美VS英语用词简略
汉语旅游篇章讲究四言八句,言辞华美,文采浓郁, 大量使用对偶平行结构和四字句,以求行文工整、音韵 和谐,追求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的和谐交融之美,诗情 画意,意趣盎然,让中国旅游者沉浸于优美词句之中, 激起其文化期待视野。为了加强文章的力度,汉语往往 不惜使用大量的修饰词汇和动词密集句子,其中也不乏 夸张之词,用以烘托感性效果。而英语文本大多风格简 约,表达直观通俗,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 常常用客观的具象罗列来传达景物之美。偏重理性,注 重非修饰性,忌讳同义重复和用词累赘,使游客受众在 朴素平淡之中获得对旅游景点的理性认识,品味景点独 到的旅游文化资源。
原文: 黄山自古云成海,流动在千峰万壑之中,浩瀚天际,壮丽
非凡象万千。变幻莫测的石海与朝霞、落日相映,色彩斑斓,壮 美瑰丽。
译文: The clouds float over the mountain and among its peaks and gullies like a sea in which the peaks from time to time appear and disappear,often in the twinkling of a moment, like isolated small island. The cloud sea is even more splendid at sunrise and sunset.

从目的论分析旅游景点介绍的汉英翻译

从目的论分析旅游景点介绍的汉英翻译

上海海事大学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DISSERTATION论文题目:从目的论分析旅游景点介绍的汉英翻译学位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作者姓名:邹燕指导教师:瞿宗德副教授完成日期:二OO九年六月A Study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Scenic-spot Introductio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A ThesisPresented to the English Departmentof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By Zou YanUnder the Supervision ofAssociate Professor Qu ZongdeMay, 2009AcknowledgementsUpon the fulfillment of the dissertation, I feel it highly committed to extend my heartfelt thanks to those who have made unremitting efforts during my study and thesis writing.First and foremost, I would like to thank Prof. Qu Zongde, my supervisor, for his inspiring guidance, insightful comments and unfailing encouragement. His warm-heartedness and patience have helped me out time and again in my course of drafting and accomplishing the dissertation.I owe a particular debt of gratitude to Prof. Han Zhonghua, Prof. Wang Dawei, Prof. Zheng Lixin, Prof. Mao Junchun, and Prof. Weng Fengxiang, whose illuminating lectures o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on linguistics and stylistics have helped deepen my understanding of translation and have proved to be greatly beneficial to my composition of this dissertation.I am also grateful to my classmates, who were generous in helping me search for the reference books over the past several months and showing me great concerns during my precious period of postgraduate study.A Stud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cenic-spot Introductio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and the contact among countries, tourism has entered a promising stage.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largest tourist destinations in the world, whose breathtaking natural beauty is irresistible appealing to foreigners. The booming of tourism in China calls for extensive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texts in general, and landscape descriptions in particular. Tourist materials cover a large scope, including those which introduce China’s tourist industry and tourism resources, with average tourists as readers, such as scenic-spot introductions, tourist advertisements, notices and public signs in scenic spots, tour schedules and couplets hung on the columns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s, etc. Scenic-spot introductions,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ypes of tourist materials, form the hard nut for translation. Therefore, by analyzing scenic-spot introduction materials, the author endeavors to discuss the translators’ ability based on the Skopos theory. It is the first and vital step for translators to clarify the translation purpose, and meanwhile, they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the quality of dynamic adaptation in dealing with translation problems.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four chapters:Chapter one reviews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present stud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industry in China; elaborates on the features of scenic-spot introduction texts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in tourist texts between English versions and Chinese versions.Chapter two advanc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thesis---Skopos theory of German Functionalism,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the important concepts in Skopos theory such as text function, the criteria of evaluating the translation, etc.Chapter three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kopos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of scenic-spot introductions.Chapter four proposes the translators’ ability based on Skopos theory, and as an additional theoretical support, adaptation theory is adopted to tackle some problems. Tourist material translation, as pragmatic translation, is an emerging and promising field for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translators should understand that tourist material translation is ultimately evaluated by its acceptability among tourists, thus promoting tourism products and attracting foreign tourists. What’s more, the translators should be adaptive in choosing strategies depending on specific context in order to succeed in fulfilling the purpose of tourism translation.In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purports to open a window on new,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scenic-spot introductions. Since tourism translation lays emphasis on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and its publicity effect, what and how much information should be remained mainly depends on translation purpose and target readers’needs. Therefore, the Skopos theory has been confirmed to be applicable and successful in tourism translation. As far as the translators’ability is concerned, to specify the translation purpose is just the basic step for tourism translation. Furthermore, the translators should be adaptiv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e background, aesthetic habits of readers and featur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and make proper choice accordingly.Key Words: Scenic-spot 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Skopos theory; Translator’s ability; Dynamic adaptation摘要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带动了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英汉旅游文本对比与翻译

英汉旅游文本对比与翻译

英汉旅游文本对比与翻译作者:何昆仑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5年第09期摘要:旅游文本起着导引的作用,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宣传效果。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英汉旅游文本的差异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而使旅游文本翻译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旅游文本;差异;翻译一、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文本翻译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业内和业外人士的关注。

本文就英汉旅游文本的各自特征与差异展开论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例,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以期为翻译人员提供参考,推动旅游文本翻译的发展。

二、思维差异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受思维的支配,而思维也离不开语言来表述自身。

西方人的思维一般来说是直线的,而中国人的思维多是曲线的。

语言是思维的体现,思维决定了语篇特点。

所以英语行文结构为直线,汉语则为螺旋曲线。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导致了语言中修辞、用词手法的差异。

汉语的旅游文本中,经常使用对偶结构和四字格,达到音形意皆美、诗情画意盎然的效果,多仰仗辞藻的渲染而不是物象的明晰展示。

相对的,英语旅游文本大多风格简约,结构严谨而不复杂,信息的准确传递是最为注重的地方。

对景物的描写一般是具体的罗列,是对景象的再现。

例:Tiny islands are strung around the edge of the peninsula like a pearl necklace. Hunks of coral reef, coconut palms, and fine white sand.译文:小岛玲珑,座座相连,如珍珠项链、绕岛周边。

珊瑚通透,椰影成片,沙滩似银,美景如诗。

原文就像一张照片,将景物罗列:珍珠、珊瑚礁等。

而译文充分利用四字格的表达形式,把原本代表景物的词语变成了一副生动鲜活的海岛风光图。

三、审美习惯差异汉民族独特的美学观念是社会和文化历程的浓缩,是社会历史和生活经历在心理的沉淀,反映了其特有的思想和审美习惯(包惠南,包昂,2004)。

中英旅游语篇差异论文

中英旅游语篇差异论文

中英旅游语篇差异论文关键词:中英文旅游资料词汇句法修辞篇章结构摘要:本文从词汇、句法、修辞、篇章结构等四个方面对中英文旅游资料进行了比较,并对中英文旅游语篇的差异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引言旅游资料是旅游业发展的产物,它包括包括图书、宣传册、导游图、景点介绍、明信片、幻灯片、电视录象片、电影记录片等。

它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一手信息,对旅游景点、旅游资源、服务设施等进行了介绍以及宣传。

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要求文体生动传神,因为它还要传递信息。

但是它也不像科技文,有很强的专业性,并且准确、严谨,因为旅游资料的读者是普通的旅游者,他们希望旅游资料可以写的通俗易懂。

无论是中文或者英语的旅游资料都具有这样的一些共性,比如准备传达信息,文本生动有趣,简单易懂等。

但是他们的差异也很大。

本文将从词汇、句法、修辞、篇章结构等四个方面分析中英文书面旅游资料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二、中英文旅游资料文本的对比英语旅游资料的基本特点是:重在对地理环境、服务设施等信息的传递,对风光景色的描述性篇幅则着笔不多。

而中文旅游资料则多用描速性的语言,并不十分看中信息的传递。

由此可见中英文旅游资料各具特色,特点鲜明,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词汇从词汇的角度看,中英文行文用字习惯不同。

英文用实际的信息词使得文章简洁精练,表达直观通俗。

英文旅游资料注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形容词使用较少。

中文旅游简介一般写的非常有“文采”。

大多使用形容词以及四字成语来渲染气氛。

笔者在游览英国著名的温莎城堡时看到了以下的一段介绍:Wind-sorCastleistheoldestroyalresidencetohaveremainedinco ntinuoususebythemonarchsofBrit(13acres)andcontains,aswellasa royalpalace,amagnificentcollegiatechurchandthehomesorworkpl acesofalargenumberofpeople,includ-ingtheConstableandGovern oroftheCastle,theMilitaryKnightsofWindsorandtheDeanandCano nsofStGeorge’sChapel.从这段英文简介中我们可以了解很多关于温莎城堡的基本信息:简单的历史,位置,作用以及城堡的组成等等。

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

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
1
孤山: Gushan (Solitary Hill)
2
Examples --- explanation
01
02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部,东经108度至114度,北纬24至30度。因地处洞庭湖之南,所以叫做湖南。
Hunan Province lies just south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between 108’ and 114’ E longitude and 24’ and 30’ N latitude. As it is also situated south of Lake Dongting, the Province has the name Hunan, which means “south of the lake”.
Chinese version
祖国山水,风格多样;多样的风格,相对应而存在,相比较而多姿。杭州西湖,水谢歌台,人工赋予它典雅美。蜀中仙山峨眉,漂浮于云涛雾海,呈秀色于烟雨浸漫的山林,誉满中华的桂林山水,水秀山奇,山水平分秋色。
English version
China is a land of scenic contrasts, each uniquely representing its own area; West Lake in Hangzhou with enchanting pavilions set in quiet surroundings, Mount Emei in Sichuan with peaks peeping through mist and clouds, Guilin in Guangxi with panoramic views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汉英旅游文本主要差异及其翻译

汉英旅游文本主要差异及其翻译

汉英旅游文本主要差异及其翻译
蔡小玲
【期刊名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2)001
【摘要】提高旅游资料的翻译质量能推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分析中英文旅游资料各自的文本类型特点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本文提出了若干个相应的翻译原则和技巧.这些技巧和原则包括:删减与调整、增词法、类比法、解释法.娴熟地运用这些技巧可以提高翻译质量从而使不同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交流和沟通.
【总页数】4页(P62-65)
【作者】蔡小玲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杭州,310058;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文本功能对等角度探讨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以庐山风景区的汉英翻译为例[J], 陆秀英
2.汉英旅游文本资料翻译的差异性论略 [J], 何剑波;王珍
3.旅游翻译中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处理--从汉英两旅游文本的比较谈起 [J], 程葆青
4.汉英旅游文本语篇连贯手段之差异性及其文化内因微探r——以《宁波游》中溪口汉英翻译文本为例 [J], 王娟
5.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策略探究——以甘孜州旅游文本为例 [J], 刘成萍;陈家晃;向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游文本汉英翻译对比分析

旅游文本汉英翻译对比分析

旅游文本汉英翻译对比分析作者:赵邱芳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24期摘要:云南新街镇景区的翻译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新街镇在外国游客心中的形象。

本文选取了四个观景点的翻译文本,结合旅游文本的特点及功能,通过分析原作,从原作与译作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字进行详细的对比(英汉文本异同)研究,找出其中失误并指出具体解决策略。

关键词:旅游文本翻译失误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067-02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多的外国友人为领略独特的东方魅力来到中国,旅游景点也相应地推出了自己简介的翻译文本。

但由于文化差异,翻译文本中的不当和错误将严重影响外国游客对景点的第一印象。

中英文旅游文本在语言使用上各有特点。

汉语讲究韵和谐、形式对称,用词空泛含蓄,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汉语旅游文本常大量使用修饰语形容词、华丽之词。

根据汉语的审美习惯,多用修辞语可以加强气势,突出强调某种思想感情或增强节奏感,这些修饰语的使用在汉语文化中能够取得有效的信息效果和实际效果。

而英语用词平实明快、句式结构严谨,英语旅游文本大多风格简约,结构严谨而不复杂,行文用字简洁明了,表达直观通俗,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

本文通过分析原作和对比英汉文本异同,找出这几个文本当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例1箐口村箐口民俗村位于云南新街镇城南6公里处,驱车前往需耗时约15分钟,是哈尼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是红河哈尼梯田于洋核心区的一个重要参观点,以“四度同构”而出名,哈尼人勤劳、智慧,用科学合理的农耕方式合理开发大自然。

民俗家、农学家、生态学家把它视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Qingkoucun VillageQingkoucun village is a folk tradition model village for tourism, 6 km south of Xinjiezhen (New Town)with a 15 minutes’ driving. It is a miniature of Hani people’s wisdom to exploit natural resources in a scientific and nature-friendly manner. Many folklorists, agriculturists, andecologists take it as a model of a sound cycle of ecosystem in which man lives a harmonious life in nature.例2 坝达观景点位于新街镇南部16公里处,驱车前往需耗时约40分钟,是观赏日落、哈尼梯田、云海及蘑菇房等风光的著名景点之一。

介绍两个中国旅游景点的英语作文

介绍两个中国旅游景点的英语作文

介绍两个中国旅游景点的英语作文English:The Great Wall of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conic tourist destinations in China, attracting millions of visito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each year. Stretching over 13,000 miles, the Great Wall was originally built to protect against invasions from nomadic groups. Visitors can explore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wall, each with its own unique features and history. The Mutianyu section is known for its picturesque scenery with watchtowers nestled among lush greenery, while the Badaling section is the most well-preserved and accessible for tourists. Another popular tourist destination in China is the city of Guilin, famous for its stunning karst mountains, crystal-clear rivers, and rice terraces. Visitors can take a boat cruise along the Li River to admire the breathtaking scenery of towering limestone peaks reflected in the water, visit the Longji Rice Terraces to witness the picturesque landscapes carved into the hillsides, or explore the Reed Flute Cave with its mesmerizing rock formations and underground lake.中文翻译:中国的长城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万游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宣传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旅游资料种类众多,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古迹楹联解说等各方面的内容,而其中景介翻译最具有旅游特色,也是旅游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

旅游景点的翻译是向外国游客宣传和介绍本国、本地的人文、自然风光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译者既要忠实于景点特征和文化内涵,让外国游客准确、全面地了解该地风貌,又要使译文对西方游客有良好的可接受度。

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性文本有其自身的语篇特点,而其语言和形式受各自特定文化的制约,是以各国游客的阅读目的、欣赏水平和文化背景为基本参照的,因此在文体风格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要使旅游景介文本实现其预期功能,译者必须了解目的语读者对该类语篇的阅读期待,在保持基本意义功能一致的基础上,利用删减和改译等手段在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对原文进行调整,在信息上进行整合。

也就是说,旅游文本的翻译固然首先要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但更注重目的语读者的反应和信息获取的时效。

因此,本文以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的介绍资料及其英译本和英美两国的相关旅游文本为语料,结合翻译的功能理论,对比分析英汉语旅游景介文本的差异和功能实现方式,具体探讨汉语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中信息重组的必要性和原则以及可以采用的翻译方法。

一、旅游景介文本类型分析旅游景介的翻译属于实用文体的翻译,目的和功能是实用文体翻译的依据。

文本类型和它的内容形式、翻译策略有直接关系。

不同文本类型的语言特点、文本重心不同,译本所要实现的预期效果也不一样。

要研究汉语旅游景介的英译,就必须明确旅游景介文本的类型和功能,了解译文的预期目的。

在这一点上,国内外学者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认为旅游资料旨在通过对景点的介绍,提供有关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

换言之,汉英旅游景介都是通过传递信息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的。

从文本功能看,该类文本具有两个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也称诱导)功能。

其中,呼唤功能是主导功能和内在功能,因为旅游资料的最终目的在于吸引游客,关注的是“语后效果”,刺激旅游者的参观欲望。

但读者在做出决定去游览某地之前和在参观景点的当时都希望得到相关信息和背景知识,因此信息性也是旅游资料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呼唤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

在功能翻译理论看来,“呼唤型”文本的核心是“读者层”,强调信息传递的效果和读者的情感呼应。

为了感染受众,译者必须充分揣摩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了解他们的需要、期待和所具备的知识,从原文中选取他们易于理解并乐于接受的旅游信息,用符合译文规范和文化标准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在具体的操作中,译者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可重组译文的语言结构,使译文地道流畅,明白易懂。

因为原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的受众属于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群体,译者提供的信息量不可能和原语文本作者提供的信息量完全相同,等量的信息也并不一定等效。

事实上,翻译目的论强调指出,对实用文体的翻译,我们所关注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而是译文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它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

根据此观点,旅游景介的翻译要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即遵循译文的目的性原则。

二、汉英旅游景介文本的对比尽管汉英旅游景介文本都以实现其呼唤功能为目标,但社会文化、思维方式、语言的差异使二者在语言和文体风格、信息容量与传递、篇章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对比分析与翻译*孙红梅(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摘要: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具有相似的文本功能,但二者在语篇模式和文体特征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要使旅游外宣文本实现其预期功能,译者必须了解目的语读者对该类语篇的阅读期待,对原文信息进行调整。

该文对比分析了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在语言特点、信息功能方面的差异,从翻译的功能理论角度探讨了汉语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中信息重组的必要性和原则以及可以采用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汉英文本;预期功能;功能理论;翻译方法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0)10-0125-03Vol. 31 No.10Oct.2010第31 卷第10 期2010 年10 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本文为曲阜师范大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英汉旅游资料的对比与翻译研究”(XJ0656)的部分成果。

-125-本文重点探讨汉英旅游景介间的语言差异和信息功能的对比。

(一)汉英旅游景介的语言特点汉英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因而他们的审美观和语言逻辑观也不尽相同。

表现在汉英旅游景介中,汉语表达的华丽溢美和英语表达的直观明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典型的中文旅游文本在传递信息时往往用字凝练含蓄、言辞华丽,多用修饰和同义反复,行文讲究声律对仗,景物刻画笼统,强调描述语言的朦胧美。

而英文文本则用词简洁明确、逻辑严谨、文风质朴,行文讲究简洁明快,描写大多客观具体,描绘直观可感。

如:例(1):崂山,林木苍翠,繁华似锦,到处生机盎然。

春天绿芽红花,夏天浓阴蔽日,秋天遍谷金黄,冬天玉树琼花。

其中更不乏古树名木。

景区内,古树名木有近300 株,50%以上为国家一类保护植物,著名的有银杏、桧柏等。

例(1)是对崂山的介绍,它包含汉语中典型的四字结构,形式对称,辞藻华美,极具音律之美,迎合了中国读者的审美心理。

汉英语景介文本的语言差异还表现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

汉语中往往会使用大量的四字词、叠词、排比句来强化表达,达到修辞的效果。

杨敏和纪爱梅指出:“英美旅游篇章具有明显的非修辞性,汉语旅游篇章里修辞的运用和形容词使用频率均高于英语旅游篇章。

”汉语景介文本对景区的描写所用语言大多空灵,往往采用同义重复的手段,更多地强调一种主观感受。

描写景区所使用的词汇在西方人看来非常的空泛,没有什么实际的意思。

看下面这个例子:例(2):云来时波涛滚滚,浩瀚无际;云去时,无声无息,瞬息万变;天晴时,金光万道,色彩缤纷;浓雾时,影影绰绰,不视其容。

云生景变,云动景移,动静结合,神秘莫测。

百里黄山因云而变幻无穷,绝妙天下。

为了突出黄山云的多种变化,这个景介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段,典型地体现了汉语的修饰文风。

如直译成英文,外国游客一定会感到扑朔迷离、不胜其烦,但在中国读者看来却非常地生动形象,极易引发联想,激发他们一睹为快的兴趣。

另外,大量的四字短语增强了行文的气势,提高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相比较而言,英语景介的描写往往通过提供细节来向读者显示出某种印象,让读者自己去作判断。

在语言上表现为以名词、动词、副词、非谓语动词为主要成分的结构特征,并通常以叙述说明的方式来提供实在、有效的旅游景点信息。

洪明在分析汉英旅游语篇在描写景物的异同时指出,这主要是由于汉英民族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不同造成的。

汉语景物刻画不求明细,讲究“情景交融”,符合汉民族“重整合,重中和”的人文思想和艺术审美观的特点。

而英语描写景物,客观具体,重理性和写实,重形象而非意象的直观可感,追求流畅自然之美。

如:例(3):Exeter is an important commercial center for the South West, and successfully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a modern city with the charm of one with a long and colorful history. Aspects of this history are easily seen in the medieval Cathedral, the Guildhall and the Quay, which isnow a popular waterfront venue. Exeter has a population of around 100, 000 and has all the shops and cultural andrecreational facilities you would expect to find in a thriving university town.这是一则关于英格兰西南部城市埃克塞特的介绍。

作者用平实、客观的语言向读者传达了关于这个城市的主要信息,即“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的商业中心”。

同时又对这个城市的主要景点、人口和设施等基本信息作了明了的陈述,风格朴实直白,符合英美文化崇尚简单明了和实实在在的明快美的审美要求。

(二)汉英旅游景介的信息功能对比旅游语篇包含大量的旅游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为了实现旅游语篇的呼唤功能服务的。

大量的语料显示,汉英语旅游景介文本信息量和传达的顺序上存在差异,二者在传递信息时侧重点不同。

杨敏、纪爱梅在掌握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对山东旅游篇章和英语旅游篇章的信息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英美旅游篇章重在景点地理环境、服务设施、优势与不足方面的纯信息传递,而风光景色的描述性篇幅着笔不多;齐鲁旅游篇章则更加突出旅游资料的社会身份特征,如社会影响、历史沿革、发展业绩,更突出旅游资源的风光景色和人文特色,尤其是史书和文学作品及诗歌对于景观的颂扬和描述占了较大篇幅。

”这一研究成果对我们研究汉英景介文本的信息功能的转换具有重要启示。

曾利沙对《香港旅游锦囊》中汉语旅游资料的主题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其性质及功能分布区分了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和三级主题。

其中,对景观的介绍归为二级主题,认为“其信息的译介倾向于具体化,描述和评价性文字比较突出,其目的是给游客提供感性认识,以唤起其潜在的兴趣”。

汉语在描述某个景点时,总喜欢引用一段俗语、名人名言或中国古诗来做验证,如例(4)和例(5)。

熟悉中国文化的中国读者对此类引证喜闻乐见,看完后会加深印象,并从中获得艺术享受;但对于外国游客却是画蛇添足,增加了信息负荷。

例(4)新疆伊犁素有“塞外江南”、“天马的故乡”的美称,来到伊犁感受那拉提草原的辽阔,领略古老游牧民族———哈萨克族的热情好客,探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西征路线,目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

例(5)张家界武陵源境内“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树茂林丰,溶洞群布,沟壑纵横,溪水潺潺,珍禽竞翔,奇花争艳,赃峰、桥、洞、湖于一体,汇名山大川之大成”,被著名园林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朱畅中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与英文旅游景介明显不同的是,汉语在介绍景点信息时非常注重强调旅游景点的价值和该景点在旅游业中的权-126-威地位。

类似于“(中国航空博物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航空珍品收集与展览之地”、“被……评为……”、“被……授予……”以及“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4A 级景区”等表达在汉语景介文本中大量存在,而相对应的信息在英语文本中的出现频率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