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江北盾构工作井基坑降水设计方案研究
南京地铁十号线长江隧道总体方案设计研究
南京地铁十号线工程是南京市首条开工建设的过
中,透水性和富水性差;微承压水含水介质为粉细砂、
江地铁线路。其中,江心洲站—滨江大道站区间为本
砾砂以及砾石层中,透水性和富水性好;碎屑岩类裂隙
工程的过江段,线路穿越长江,区间全长约 4.25km,是
水赋存于白垩系浦口组泥岩、粉砂质泥岩裂隙中,富水
南京市继纬七路、纬三路长江隧道后的第三条过长江
隧道的使用功能、
工程造
险、环境影响、通风防灾、疏散救援等多方面对采用大、
中、小盾构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详见表 1 所述。
如若采用沉管法,存在以下一些缺点:①为了管节
地貌单元内,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层和白垩纪上统浦口
的制造和运输,施工期间需要在江边施做较大的干坞,
组基岩,松散层岩性主要为杂填土、淤泥、淤泥质粉质
对局部航道及防潮防汛有一定影响;②长江河床的最
* 收稿日期:2019-03-22
修回日期:
2019-03-26
作者简介:张美聪(1980-),
男(汉族),
湖南邵阳人,
高级工程师,
现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方面的设计研究工作。
2019 年第 12 期
173
西部探矿工程
大冲刷深度达 10.3m,加上必要的覆土厚度,沉管隧道
南京地铁十号线过江隧道方案采用盾构法施工方案。
基槽开挖深度及宽度较大,再加上气候和水流条件影
2.3
响,基槽开挖难度大;③沉管施工,对长江航道将造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性较差,视为弱含水层。
隧道,同时也是国内首条单洞双向大直径盾构过江地
2.2
铁隧道。过江隧道所处位置江面宽约 1900m。
1.2
过江施工方案选择
南京长江江心洲超大直径盾构接收井明挖段超深基坑降水技术研究
南京长江江心洲超大直径盾构接收井明挖段超深基坑降水技术研究李洪财【摘要】南京长江隧道盾构接收井地处江心洲上,开挖地层以粉细砂层和砾砂层为主,降水施工中成功地克服了强透水地层分布厚、受承压水影响大、基坑开挖深度深、民房离基坑边沿距离近、降水技术复杂、地表沉降控制难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本文对基坑降水方案设计、施工工艺及地表沉降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期刊名称】《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年(卷),期】2018(045)005【总页数】6页(P87-92)【关键词】盾构接收井;深基坑;降水技术;地表沉降;南京长江隧道【作者】李洪财【作者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5.491 工程概述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采用盾构工法施工的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通道工程,该隧道开挖直径14.96 m,管片外直径14.5 m,管片内径13.3 m。
盾构接收井工程位于南京市江心洲上,江心洲四面环绕江水,洲上沉积了连续43 m左右厚的砂层,周围民房密集,降水工程既要保证降水效果,又要保证周围房屋的安全,降水难度较大。
接收井开挖深度26.5 m,长26 m,宽49.4 m;明挖段长330 m,宽45 m,开挖深度斜坡状,即0~18.5 m。
接收井及明挖段采取连续墙和钻孔灌注桩加旋喷桩止水帷幕,围护结构的深度接收井最深,达42.5 m,但没有插入含水层底板,因此,围护结构没能把基坑内外的含水层隔开,基坑内外的含水层是互通的。
2 水文地质条件该地段地层上部0~4 m为填土和粉质粘土,4~47 m为粉细砂,47~51 m为砾砂,51 m以深为红色砂岩。
地下水水位埋深约1.2 m,据抽水试验资料显示,含水层渗透系数K取18 m/d,影响半径在450~500 m,本次取450 m。
3 工程特点、难点及对策3.1 工程特点及技术难点根据工程实际现状调查,本工程具有如下特点及技术难点。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结构分析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结构分析
宁茂权;徐军林
【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基坑深22.95 m,平面尺寸为44.9m×22.6m,为超大深基坑.该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支撑与钢支撑组合支护方案,连续墙与结构侧墙采用叠合墙结构,其结构体系复杂、工况多、空间效应明显.合理的结构分析方法是始发井设计成功的关键,通过结构分析研究以指导完成设计.采用弹性支点杆系有限元法、荷载-结构二维均质弹簧有限元法、荷栽-结构三维有限元法来分析盾构始发井的围护墙、支护结构体系和主体结构,解决始发井结构分析方法问题,并指导完成了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并结构设计.
【总页数】4页(P102-105)
【作者】宁茂权;徐军林
【作者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430063;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4300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5.7
【相关文献】
1.南京长江隧道到达井基坑降水设计与施工 [J], 代洪波
2.钱江隧道盾构始发井结构分析 [J], 宁茂权
3.南京长江隧道浦口盾构始发井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J], 龚金全
4.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施工关键技术 [J], 卢智强;王超峰
5.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J], 靳世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长江漫滩区基坑开挖与降水对既有地铁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
南京长江漫滩区基坑开挖与降水对既有地铁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王霆【摘要】基坑开挖与降水会使邻近既有地铁隧道产生内力调整和变形重分布,影响其正常使用和运营安全.开挖与降水过程中基坑支护、地基土体和隧道结构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其变形稳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三维力学问题,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进行分析.基于FLAC3D有限差分数值分析软件,对南京长江漫滩区某大面积基坑开挖全过程进行模拟,重点分析开挖卸荷、降水对邻近2条地铁隧道结构的变形影响.计算表明,基坑开挖卸荷时产生的结构变形量值和变形相对曲率较小,未超过安全控制值;但降水产生的结构沉降变形量值较大,对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期刊名称】《都市快轨交通》【年(卷),期】2016(029)003【总页数】6页(P81-86)【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基坑开挖;降水;地铁隧道;FLAC 3D软件;变形分析【作者】王霆【作者单位】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地铁沿线的城市商业、娱乐和住宅开发中很大一部分涉及基坑工程,基坑开挖卸荷会打破周围地基土体和邻近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的应力平衡状态,使其产生应力和变形重分布[1]。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尤其是隧道内钢轨的变形直接影响到列车行车速度、运行品质和列车安全。
因此,针对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地铁隧道线路的变形影响分析和评估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变形控制措施的研究越来越多。
魏纲、蔡建鹏和刘国宝、郑刚等、刘斯琴等、李瑛等[1-5]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基坑开挖对下卧地铁隧道的影响,普遍得出上覆基坑开挖卸荷引起的隧道变形以隆起为主的结论,并提出结构设计和施工优化方案以保障下卧地铁隧道安全。
胡云龙、王志杰等、裴行凯等、左殿军等、胡海英等[6-10]关于基坑开挖对侧向既有地铁隧道变形影响进行数值分析,普遍认为隧道变形主要以水平变形为主,隧道可能隆起也可能沉降。
另外,还有学者研究了基坑降水对地铁隧道的影响,王丙乾[11]分析上方基坑降水产生的隧道沉降,并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黄信等[12]采用渗流变形耦合方法研究基坑降水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朱悦铭等[13]基于下负荷面剑桥模型进行数值研究基坑降水影响。
南京长江过江隧道明挖段深基坑降水抽水试验技术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郭立华(5)),男,山东济南人,工程师。
南京长江过江隧道明挖段深基坑降水抽水试验技术郭立华(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14)摘要:介绍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降水抽水试验技术的制定和实施的成功经验,全面叙述了降水试验目的的确定,试验井的设计及布置,降水试验过程控制、抽水试验原理的采用以及试验成果的分析和整理等。
关键词:试验目的;设计及布置;抽水试验;试验原理;分析整理;结论中图分类号:U445.553文献标识码:BPr eci p ita ti on and pu m p i ng test techn i qu es of deep founda ti on of d irect excavation section for N an ji ngYangtze R iver Tunn elG U O Li-hua(C hina Ra il w ay 14Bure au Gro u p C o .,Lt d.,Sha ndo ngJ i nan 250014Ch in a )Ab stract :It describes successf u l experience wh i ch we de -vel op a nd m i p le men t f or p r eci p itati on and pu mp ing test tec hnol ogy under co mp lex ge ological cond iti ons i n th is pa -per .It c o mprehe n si vely descri be the decisio n f or preci p ita -tion test pur pose ,design and layout of test wells ,pr ocess contr ol of precip itat i on tes,t adoption of pri nciple of pu m -p ing test a nd analysis coll atio n f or test r esult etc .K ey word s :test pu r pose ;design a nd layou;t pu mp i ng tes;t test p rinci p le;analys is collati on ;conclusion1工程概况及地质环境1.1工程概况南京长江隧道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和建邺区之间,明挖隧道段起讫里程LK3+230~LK3+600,包括引道段、明挖暗埋段及盾构工作井,全长370m ,距离长江大堤约400m 。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关键技术研究09.6.25
盾构隧道水文地质情况
盾构隧道工程区段属长江河床及高河漫滩,地形开阔平坦。地表主要为农田、水塘、苗圃等。 盾构穿越江面宽度约2600m,高水位多年平均值8.37m,最大水深约28.8m。隧道通过地段主要 地层分布为粉细砂、砾砂、圆砾和强风化砂质泥岩。
盾构起点 K3+599.763 长江江北防洪大堤
K3+760.000 西环洲公路(梅子州防洪大堤)
南京长江隧道是一项世界瞩目的宏伟工程,南京长江隧道工程面临一些世界级的技术难 点和挑战。本工程特点、难点及风险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⑴ 盾构直径超大
荷兰的绿心隧道盾构机直径14.87m,是目前世界 上已建成的直径最大的盾构工程。南京长江隧道盾构 机直径14.93m,是目前世界上直径最大的盾构机之一, 直径超过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盾构隧道。虽然盾构机 尺寸的增大仅是数字的增大,但是由于盾构机尺寸的 增大带来的则是施工难度和风险的几何增长,盾构机 直径的超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施工面临的挑战之一。
• 6、盾构机的操作采用气泡调节技术,能够保证支撑压力的精确率为 +/- 0.05bar。在不稳定的、混合地层中能够安全地进行隧道开挖操作 ,外界压力的变化不会对开挖面的稳定造成影响,沉降控制在+20mm ~-40mm之间。
• 7、盾尾专门设计了用于高工作压力的的密封系统,包括3道钢丝刷、1 道钢板束和1个应急密封。
三、开展的技术攻关和施工综合技术研究 1、研究背景和意义 2、南京长江隧道创新之处 3、开展的主要研究项目和阶段成果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工程总体情况介绍 1、项目概况
•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盾构隧道设计为双向、双洞6车道,其中左线盾 构隧道长3022m,右线盾构隧道长3015m。隧道采用两台直径 Φ14.93m泥水盾构,由江北始发井出发,同向掘进施工。
【推荐文档下载可编辑】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方案编制:复核:审核:审批: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方案一、概述(一)编制总说明1.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
(2)根据本区间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埋深以及施工环境、施工条件等,选择合理、可靠的始发方法和技术,以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3)抓住关键线路,突出重点,合理布署,努力优化资源配置和施工方案,以确保工期。
(4)选择成熟的施工工艺和工法,以保证施工工序质量和工程质量。
2.编制依据(1)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详勘报告》;(2)长江委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水文专题研究报告》;(3)铁四院《浦口岸边段主体结构》设计图纸;(4)铁四院《浦口工作井主体结构》设计图纸;(5)铁四院《江中盾构段管片衬砌布置图》设计图纸;(6)铁四院《江中盾构段道路结构》设计图纸;(7)德国海瑞克公司《海瑞克盾构机技术描述及参数表》;(8)《泥水处理厂整体规划、实施方案》;(9)《旋喷桩质量检测报告》;(10)《地下铁道施工验收规范》。
3.总说明本篇共分五章,第一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介绍了本方案编制原则和依据以及本标段工程的特点及施工重点、难点。
第二章工程总体筹划,对实施本标段工程的平面布置、资源配置和施工总体方案和工期进行了全面的策划。
第三章详细叙述了与始发有关的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第四章分析了与盾构始发有关施工风险,并做出了相应对策。
第五章编制了安全、质量、工期保证措施等。
(二)工程概况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左汊盾构隧道采用双管单层的结构形式,隧道分为东西两线,自浦口工作井始发。
盾构隧道采用德国海瑞克公司生产的Φ14.93m的泥水混合式盾构机,盾构管片环外径14.5m,内径13.3m,壁厚0.6m,环宽2m,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抗渗等级S12。
始发段150m,左右线各75环管片,加上工作井内负环及零环管片,单洞共需混凝土管片84环。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方案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桌面上,我拿起笔,思绪开始飘散。
关于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的盾构始发方案,我已经构思了许久,现在,就让我用这流畅的文字,将这份方案一气呵成。
一、项目背景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我国长江流域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长约10.3公里,西起南京江北新区,东至南京主城区。
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直径达14.93米,是我国直径最大的盾构隧道之一。
项目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南京过江交通压力,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二、盾构始发方案1.始发井建设盾构始发井位于江北新区,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井内设置盾构机安装、调试、维修等设施,同时配备相应的供电、供水、通风等系统。
始发井建设采用明挖法施工,确保施工安全、高效。
2.盾构机选型3.盾构始发程序(1)盾构机安装调试在始发井内,将盾构机各部件组装完毕,并进行调试。
确保盾构机在始发前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佳状态。
(2)盾构机进洞盾构机进洞前,需要对洞口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土体流失。
进洞时,要注意控制盾构机姿态,确保顺利进入隧道。
(3)盾构机推进盾构机推进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地质条件变化,调整推进参数。
同时,加强对盾构机的维护保养,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盾构机出土盾构机出土过程中,要合理控制出土速度,避免对地面产生影响。
出土后的渣土要及时外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施工安全措施(1)加强监测施工过程中,要对地面、地下水位、隧道结构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2)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迅速应对。
(3)人员培训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施工安全。
三、施工进度安排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方案预计施工周期为24个月。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始发井建设:3个月2.盾构机安装调试:2个月3.盾构机进洞:1个月4.盾构机推进:15个月5.盾构机出土:2个月6.施工验收:1个月四、项目效益1.缓解过江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南京)长江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施工技术
K6+20 K6+620
K30+73
0
K6+03
K06+500
0
0
★超浅覆土始发与到达:由于受线路控制影响,本工程盾构始发段属于超
浅埋,最浅覆土厚度为5.5m,仅为0.37D,主要穿越地层为流塑状的④层淤泥质
粉质粘土和⑥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在国内盾构超浅覆土始发施工中尚属首例,
施工技术难度非常大。
地段均段采取水土分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结合本工程地质特点及刀盘对掌子面
的支撑作用,关键要根据地表监测数据,对理论计算的泥水压力P及1=时Kγ进sa行th 修正。
●泥水压力上限值: P上=P1+P2+P3= K0[γ×(H h) +γsat×h]+20
●泥水压力下限值:
P下=P1+P2+P3= Ka [γ×(H h) +γsat×h]+20
掘进③施推工进总速推度力的最快大慢不必易须大满于足额每定环总掘推进力注的浆70量%的进要行求控,制保。证同步注浆系统始 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④掘进速度选取时,必须注意与地质条件和地表建筑物条件匹配,避免速度选择不 合适对盾构机刀盘、刀具造成非正常损坏和造成隧道周边土体扰动过大。
18
第十八页,共39页。
掘进非扭加固矩浅综覆合考K3虑+65。5~
土
+730
1.8~2.4
30000~ 45000
30~40
0.7~0.9 33.3~57.1 1.8~3.0
◆长根江据大堤海瑞克K+73设8+07计30~生产2.4的~3盾.0 构机450000性0000能~ 参30数~和40 本项0.8目~1地.0 质3水0~文50特点2,.0~依3.据0 盾构试掘
南京长江隧道到达井基坑降水设计与施工
南京长江隧道到达井基坑降水设计与施工代洪波【摘要】南京长江过江隧道梅子洲明挖段基坑主要包括引道段和盾构到达井,基坑规模大,地下水丰富,地质条件复杂,使得该基坑降水成为整个过江隧道众多关键技术之一.本次在抽水试验基础上设计了基坑降水方案,考虑到周边环境简单,采取了“坑外降水为主,坑内降水为辅”的降水方式,实际结果表明:降水方案合理可行,未对周边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期刊名称】《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年(卷),期】2011(038)010【总页数】3页(P77-79)【关键词】基坑降水;地面沉降;南京长江隧道【作者】代洪波【作者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2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5南京长江河道呈南南西-北北东向展布,江面宽一般2.0~3.0 km,两侧河漫滩发育,沿岸地区河网发育,过江通道地形地貌为长江冲积平原区。
梅子洲明挖段里程为K6+620~K7+020,其中JB01~07为引道段,全长126 m,开挖深度约0~9.5 m;JB08~15为明挖暗埋标准段,全长204 m,开挖深度约9.5~18.5 m;工作竖井为长26 m×宽49.4 m×深26.5 m。
围护方式:JB01~03为放坡开挖;JB04~11为钻孔灌注桩;JB12~15及工作竖井为地下连续墙。
场地整平地面标高为+7.5 m。
基坑周边为大片农田及葡萄园,环境简单。
为保证施工安全和减少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降低基坑地下水位。
基坑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1.1 地层情况根据勘察资料,场地上部第四系地层主要有:长江大堤处及其以北分布有填土(素填土)及表层“硬壳层”,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等,中部为第四系全新统中密~密实粉细砂组成,下部为上更新统密实状砾砂、圆砾等。
1.2 水文地质条件梅子洲场地自上而下以粉细砂地层为主,厚度48 m左右,地下水水位埋深为0.5 m左右,据据场地抽水试验资料,含水层渗透系数K取18 m/d,影响半径在450~500 m。
南京长江第五大桥夹江隧道明挖段基坑深降水设计
南京长江第五大桥夹江隧道明挖段基坑深降水设计作者:吴奎来源:《价值工程》2018年第15期Deep Foundation Pit Dewatering Design in the Excavation Section of Jiajiang Tunnel at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No.5摘要:以南京长江第五大桥夹江隧道明挖段基坑降水为工程背景,针对南京长江漫滩地区上部粘性土层为软土层与硬土成互层结构,在软土层中夹有粉细砂层透镜体,下部砂层的厚度较大(3~40m),为承压含水层等特点,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多层含水层地下水模型,提出了合理的深基坑降水方案。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is the excavation section of the Jiajiang tunnel in the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No.5. The upper clay soil layer in the Yangtze River floodplain area in Nanjing is an interbedded layer of soft soil and hard soil, with fine powder in the soft soil layer. Sand lens body, the thickness of the lower sand layer (3 ~ 40m), is a confined aquifer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e use of Visual MODFLOW software to establish a multi-layer aquifer groundwater model, put forward a reasonable deep-pit dewatering program.关键词:深基坑降水;Visual MODFLOW;长江漫滩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dewatering;Visual MODFLOW;the Yangtze River floodplain中图分类号:U44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5-0129-030 引言深基坑降水对于沿海、沿江等大城市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武汉长江隧道江北竖井深基坑降水方案研究
武汉长江隧道江北竖井深基坑降水方案研究摘要:文章以武汉长江隧道江北竖收井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例,分析了其降水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在此基础上对深基坑坑内降水井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武汉长江隧道;盾构井;深基坑;降水设计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1-0156-03一、工程概况武汉长江隧道工程位于武汉长江一桥、二桥之间,是一条沟通内环线以内汉口和武昌中心区的重要过江通道。
隧道设计车速50km/h,双向车道,每车道宽3.75m,其主要施工方法为盾构法。
隧道在盾构段的两端各设一处盾构工作井,其中江南竖井段位于武汉理工大学(三层楼小区)足球厂内,目前已施工完毕;汉口盾构接收井位于鲁兹故居左侧,平和打包厂的右侧,里程为RK2+710.3~RK2+741.2,地面标高25.45m,开挖深度21.555m。
基坑围护分段采用800mm 地下连续墙+内支撑,墙深为35.5m。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一)工程地质条件依据勘察报告,场区地层分布情况如下:①人工填土层:该层在两岸沿线普遍分布,层厚1.80~5.60m;②1黏土:光泽反应光滑,韧性高,呈饱和、可塑状,厚度1.90~6.50m;②2粉质黏土:软塑状,主要分布于长江一级阶地;②3粉土:主要以透镜体分布于②1、②2层之中,呈饱和、中密状态,厚度0.50~3.0m;②4粉质黏土:灰~褐灰色,夹有约10~20%粉土、粉砂薄层,具水平层理,软塑状,厚1.00~6.30m。
②5淤泥质粉质黏土:灰~灰褐色,含1~2%有机质饱和、流塑状,厚度2.10m;②6粉土:灰~灰黄色,夹薄层粉质黏土及粉砂,韧性低,呈饱和、中密状态,为粉质黏土~粉细砂的过渡层,厚度0.50~1.30m;③1粉细砂:呈饱和、中密~密实状态,厚度1.90~22.30m;③2中粗砂:灰色,含有机质及云母,呈饱和、中密~密实状态,厚8.60~14.80m;④卵石:呈饱和、密实状态,厚度1.20~1.90m;⑤志留系(Sf)泥质粉砂岩夹砂岩、页岩。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靳世鹤
【期刊名称】《现代隧道技术》
【年(卷),期】2008(045)003
【摘要】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深大基坑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并与长江水力联系密切,降水难度大.文章结合实践,重点阐述了本工程采用深井管井与轻型井点结合降水方案的设计,其中包括涌水量的计算、降水井数量的确定及降水井间距布设等参数研究,对今后同类工程的修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靳世鹤
【作者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2.1+1
【相关文献】
1.南京长江漫滩区基坑开挖与降水对既有地铁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 [J], 王霆
2.武汉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深基坑施工技术 [J], 王光辉
3.南京长江第五大桥夹江隧道明挖段基坑深降水设计 [J], 吴奎
4.武汉长江隧道江北竖井深基坑降水方案研究 [J], 黄应超;王学伟;陈丽萍
5.武汉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深基坑施工技术 [J], 王光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9-6-23刘泉维—南京长江隧道始发接收井施工技术
综合施工技术
第四部分
信息化动态反馈施工技术
施工过程动态反馈技术 —监测技术 监测断面
监测数据分析
支撑轴力研究
支撑轴力数据
立柱桩竖向位移的危害
立柱抬升,支撑挠曲失稳
立柱竖向位移引起支撑内力变化分析
立柱竖向位移实测曲线
立柱竖向位移的计算公式
l s0
-基坑底部土体隆起值 l-立柱桩弹性伸长量 s 0-立柱桩沉降量
13
fx
⑦1
fx
⑦1
fx
10 13 13 -10.59 16.80 -12.61
-10
⑦2
-15
-10.53 -11.73
-11.51
-10.83
18.70
17.10
-12.52
15 18.60 17 23 25 23
⑧
-20 fx 24
⑧
fx 25
fx
⑧
fx
25 24 27
-25 -26.23 26 32.50 31 -30 32 -35 fx fx
人员机械就位
环场道路通畅
安装第一道钢支撑
开挖至第二道钢支撑中心线下0.8m,安装第二道钢支撑
依次开挖并及时架设支撑,直至开挖至基坑底
深基坑开挖方法示意图 立面图
伸缩臂挖掘机 伸缩臂挖掘机 挖掘机 地面标高 第一层土方开挖 土方自卸车 挖掘机 土方自卸车 第二层土方开挖 第三层土方开挖 第四层土方开挖
⒂
1
1
56
>50 -49.81 57.00
67 -47.72 73 55.90 -50.71 56.80
53.80
⒂
1
⒃
-55 60.00
南京长江漫滩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方案研究
场地 内地 下 水 主要 为松 散 岩类 孔 隙 水 , 根 据 松 散 微 承 压水 。 孔 隙潜 水 主要含 水 层为 1 — 1 层 杂填 土及 2 — 2 6 4层 淤泥 至粉 质黏 土层 ,潜 水位 标高 2 . 8 9 ~4 . 2 6 m:
筑, 距 离基 坑 1 8 . 8 ~2 7 . 6 m, 桩 基础 , 桩长 1 9 ~2 6 m。车 岩类 孔 隙水 埋 藏 条件 和水 力性 质 , 又分 为 孔 隙潜 水 及
摘
要: 对 长 江 漫 滩 区 富 含 承 乐 水 地 层 中某 地 铁 车 站 降水 方 案 进 行 研 究 , 捉 降 水 井 布 置 方 案 , 利 用 数 值 模 型 进 行 承 斥
水降深 、 地 下水 流场 和地 表沉 降进 行 分 析 和计 算 , 监 测 结 果 表 明 降 水 后 基 坑 周 边 的沉 降得 到有 效 的控 制 。
1 6 . 1 0 ~1 6 . 5 5 m: 端 头井 段 宽 2 3 . 7 m。 深度约 1 7 . 5 m。 采 层 , 下 伏 基 岩为 砂质 泥 岩 , 埋深 5 0 . 0 ~5 1 . 7 m, 各岩 、 土 用地 下连 续 墙 作 为基 坑 支 护结 构 。 车 站 两 侧 为 地 上 层 物 理力 学性 质指 标如 表 1 所示 。
因此 选 择 经 济 合 理 、 易于施_ T、 管 理 方便 的 降 水 方 案
成 为基 坑 程 的关 键 问题 之 一 。 本 文 以该 地 区 某地 铁
车站 基坑 开挖 为 例 , 对 承压 水 降水方 案 进行 研究 , 并 采
用 数 值 模 拟 分 析 降 水 期 间基 坑 内外 地 下 水 水 位 变 化 和基 坑周 边 沉降
南京长江隧道到达井基坑降水设计与施工
续墙 。场 地整 平地 面标 高 为 +75i。基 坑 周边 为 . n
大片农 田及葡萄 园, 环境简单 。为保证施工安全和 减少基坑开挖对周 围环境的影 响, 需要选择合适 的
方法 降低 基坑 地下 水位 。
基 坑 平面 布置 如 图 1所示 。 1 1 地 层 情况 .
子洲明挖段里程为 K + 2 K 00 其 中 J0 6 6 0~ 7+ 2 , B1
Ho g b C iaRal y 1 b ra op rt n C .,Jn n S a d n 5 0 4,C ia n —o( hn i 4 ue u C roai o wa o ia h n o g2 2 1 hn )
Ab t a t h sr c :T e ̄u d t n o ii o p n e c v t n s ci n ma n yc n itd o p r a h c a n la d s il x a a in n ai fMezz u o e x a ai e t i l o sse fa p o c h n e n he d e c v t o h o o o w l.Du h ag — c l x a  ̄in,a u d n ru d tra d c mpe e lgc l o dt n , e t r gi u d t n e1 e t t e lr e s ae e c v o o b n a tg o n wae n o lx g oo i a n i o s d wae i n f n ai c i n o o
fu d t n ptwa e in d b s d o h u i g t s.I a r v d t a t e s h me w sr t n l n a i l t o t n o n ai i o s d sg e a e n t e p mp n t tw sp o e h t h c e a a i a d f sb ewi u - e o a e h u f v r be i f e c o t e e v r n n . a o a l n u n e t h n i me t l o
-南京过江隧道接收井涌水量的测定和分析
豆 丁 推 荐 ↓精 品 文 档21 CENTURY BUILDING MATERIALSApril 2009No.24 结 语洛阳瀛洲大桥钢梁目前已顺利安装完成,在安装过程中,以上介绍的钢箱梁材料应用和微调系统简洁方便实用,可推广使用。
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参考文献:[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S].[2]陈绍番.钢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陈绍番.钢结构稳定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作者简介:(略)南京过江隧道接收井涌水量的测定和分析(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14)摘 要:通过对南京过江隧道接收井地段水文地质的测定,计算并分析水文地质参数,为隧道开挖、工作井基坑涌水量、降水方案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参数。
关键词:接收井;水文地质;涌水量;测定和分析;降水方案中图分类号:T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24(2009)-02-0047-06丁传逵0 工程概况及施工任务南京过江隧道起点K2+000,终点K8+200,全长6200m,盾构段隧道长2830m。
盾构接收井地段明挖段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梅子洲上,长400m(里程K6+620~K7+020),其中接收井开挖深度为长22m,深26.5m,盾构接收井位置距长江大堤约为170m。
通过单孔抽水查清隧道出口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含水层实际情况,为便于求取参数,以非稳定流方法求参为主,以稳定流参数对比分析,每三次水位降作为最大可能的降深;由于松散层较厚,在力争揭穿含水层后,作非完整井预测(测定深度50m);根据隧道设计方案,对评价段作隧道涌水量预测并确定基坑降水方案。
1 水文地质背景及测定方法1.1 水文地质背景(1)施工场地含水层为双层结构。
即24m左右以浅为粉质粘土夹粉砂薄层,以深为粉细砂、砾砂、含砾粗砂互层。
上段为潜水弱含水层,下段为微承压强含水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果综合确定。 (二)基坑涌水量的估算 计算方法:按稳定流承压环形非完整 井考虑。 (1 )江北盾构井及 J B 1 4 节  ̄ J B 1 6 节段 采用大井法[ 1 ] 对基坑最大涌水量进行概 算。 计算公式: 式中:Q ——基坑涌水量( m 3 / d ); K ——含水层渗透系数(取值 1 6 m / d) ; M ——含水层厚度(取值 5 0 m ) ; R ——抽水影响半径(取值 1 2 0 m ) ; S ——基坑内承压水降深( 取值 2 1 . 5 0 m , 即承压水由初始值 - 2 . 0 m 降至 - 2 3 . 5 0 m ) ; r 0 ——基坑折算半径( 取值 2 9 . 9 m ,盾 构井及 J B 1 4 节  ̄ J B 1 6 节基坑概化面积为 2703m2) 将上述参数代入公式可得:Q 67037m 3/d 。 考虑地下连续墙对周边水头有一定阻 渗作用,考虑水量 2 0 %衰减:Q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任意点距抽水井的平面距离
水量,保证降深; 6 、及时降低下部承压水层的水头高 度,防止基坑深挖过程中发生突涌现象。 加固基坑内和坑底下的土体,提高坑内土 体抗力,从而减少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的 变形量,防止坑外地表过量沉降; 7 、设计参数结合规范、现场抽水试验
— — 承 压 水 水 头 高 度;
(3 )尽量避开格构柱、内支撑、地梁 等位置; (4 )不影响基坑及地下室结构施工, 便于布设排水管; (5 )所有降水井均必须经验收合格, 方可投入运行,验收标准包括井结构参 数、单井出水量和水的含砂量。 (6 )所有井管都要求圆直,成井时井 管下到预计深度后,其环状间隙,应尽快 按设计要求填充砾料及优质干粘土球。 2 、降 水 维 持 期 的 施 工 要 求 (1 )安装好排水系统,采用管道排水, 将抽出的地下水排入有排泄能力的市政排 水系统,防止倒流。 (2 )配备有安全装置的供配电系统, 供电量不小于 5 5 0 K W ,并配备双回路电源 (备用发电机) 以便在主电源临时停电 , 时,在 1 0 m i n 内能继续供电抽水。其它设 备用电不得干扰降水用电或串入降水供电 线路内用电。为保障水泵运转和正常使 用,对电机设备要配有补偿保护装置。 (3 )降水维持期间可以根据实测的承 压水高度调节降水高度。 (4 )降水维持适宜采用分段分级降 水,按开挖进度及降水要求逐渐开启降水 井数量,严格控制因降水引起的周边地层 不均匀沉降。 (5 )整个抽水维持期内,应当根据基 坑的施工状况,进行信息法管理,以最适 当的排水量,确保达到深基坑具有干燥的 作业空间,严禁随意开启或关闭水泵。 (6 )成立现场专班,作好各项记录,确 保各抽水、排水和供配电系统的正常运 行,发生设备等故障和基坑险情时,能及 时反馈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排除。 (7 )各种施工机械要避免碰撞损坏降 水设备、供电线路,排水渠道要保持畅道, 不得向渠道内倾倒垃圾及堆放物品,不得 损坏降水设施。 四、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评估与监测 基坑开挖及降水后,承压水位降低将 使周边土层产生附加荷载而导致相应的沉 降,对周围建筑物及市政设施会构成不同 程度的危害。鉴于此,对可能发生的危害 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估是非常必要的。根据 相关技术规定,估算因降水而引起的地面 最大沉降量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Δ S w —为承压水水位下降引起
生产一线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江北盾构工作井基坑降水 设计方案研究
文⊙ 付道兴(南京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
摘要: 针对长江堤外滩地处深大基坑 降水设计方案研究,对基坑涌水量的估 算、降 水 井 的 深 度 验 算 、降 水 井 结 构 方 案 比 选 及 对 周 围 环 境 影 响 的 评 估 与 监 测 ,为 类似工程降水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盾构工作井;降水;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南京长江隧道隧道总长度 3 7 1 0 m ,其 中盾构段 2 8 3 0 m ,江北盾构工作井基坑长 2 6 m ×宽 4 9 . 4 m ,基坑开挖面积约 1 4 0 0 0 m 2, 其安全等级为一级。地层结构除填土层 外,地表有“硬壳层” ,覆盖层具有二元结 构 特 征 ,上 部 为 静 水 沉 积 相 粘 性 土 ,下部 为 长 江 冲 洪 积 相 砂 类 地 层 。基 坑 处 于 长 江 堤 外 滩 地 ,临 近 长 江 水 域 ,地 下 水 位 随 长 江水位的起落而升降,地下水极为丰富, 属 于 典 型 的 富 水 深 大 基 坑 ,在 国 内 尚 无 类 似工程事例,基坑开挖施工风险极大。 二、基坑降水的必要性 一般基坑工程随着开挖深度增加,承 压含水层中的承压水对隔水顶板的水压逐 渐 增 大 ,而 坑 底 下 隔 水 顶 板 土 体 随 着 厚 度 变 薄 ,土 体 自 重 应 力 逐 渐 减 少 ,而 承 压 水 水 压 超 过 顶 板 土 体 自 重 应 力 ,或 挖 穿 顶 板 土 体 ,就 会 产 生 涌 水 、流 砂 ,形 成 地 下 水 水患。 该区段地面标高在 5 . 4 5 ~6 . 5 0 m 之 间,承压水含水层为上部 5 层粉细砂、7 - 1 层粉细砂、7 - 2 层粉土、8 层粉细砂等, 其顶板埋深在地面下 9 . 3 0 ~1 9 . 9 0 m (绝对 标高约为 - 4 . 1 7  ̄ - 1 4 . 8 8 m )左右。参考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报 告 及 抽 水 试 验 报 告 ,勘察 期间处于枯水季节,承压水位标高按 3 . 8 2 m ,即埋深 2 . 0 0 m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 为确保坑底稳定,降低坑底承压水头高 度,按 开 挖 深 度 的 不 同 ,分 段 采 用 疏 干 降 水和减压降水。 按开挖到垫层底时进行突涌验算,采 用 以 下 公 式 ,进 行 抗 承 压 水 突 涌 稳 定 性 验 算: γ w ——水的重度。 其中,盾构井区域因坑底已经揭穿含 水层顶板,承压水势必对开挖造成影响, 其它取段根据突涌验算,坑底突涌抗力分 项系数及降水设计要求见下表: 计算结果表明,当基坑施工开挖到底 板底时,均极易发生承压水突涌或管涌问 题,因此,为保证深基坑开挖及盾构始发 井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对场地承压水进 行有效治理,近几年大量的经验表明,深 井降水作为治理承压水是一项行之有效、 质量便于控制的常用方法,所以本基坑采 取深井降水是最佳措施。 三、降水方案设计 对于长江隧道基坑填土中赋存的上层 滞水,采用连续墙止水帷幕及桩间高压旋 喷止水帷幕阻隔,在开挖过程中,不会对 工程造成不利影响。对于深层地下水水, 考虑承压水头较高,为防止发生突涌或管 涌问题,为保证深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 的顺利进行,必须对场地承压水进行有效 治理[2]。 因此,对于该场地地下承压水治理采 用侧向帷幕结合深井降水方法。以下结合 该工程的具体条件对降水方案进行设计。 (一)设计原则 1 、本设计方案处理对象为深层承压 水,粉土夹层中的地下水因滞后效应难以 疏干,采取地下连续墙、搅拌桩侧向止水 帷幕对其阻隔; 2 、盾构井 J B 1 6 节(L K 3 + 5 7 4 . 3 8 7 ~ 6 0 0 )基坑已经揭穿过渡含水层(粉土)顶 板,降水设计按疏干法考虑; 3 、由于明挖段 J N 0 5 ~J N 1 6 (L K 3 + 3 2 6 ~5 7 4 . 3 8 7 )开挖底板底距离含 水层顶板有一定距离,降水设计按减压法 考虑; 4 、根据明挖段开挖段深度由深至浅 的特点,采用降水井间距由密变疏的原则 布设; 5 、利用含水层渗透性能由浅至深逐 渐增大的特性,采用非完整井,以减小涌 式中:γ t y ——坑底突涌抗力分项系 数,对于大面积普遍开挖应大于 1 . 2 ;对 于局部承台分别开挖,应大于 1 . 0 ; D ——坑底至承压水层顶板的距离; γ — — D 范 围 内 土 的 平 均 天 然 重 度; H
实际
=
=
6 7 0 3 7 m 3/ d × 8 0 % = 5 3 6 3 0 m 3/ d = 2 2 3 5 m 3/ h 根据计算所得到的基坑涌水量,如果 单井抽水量设计为 5 0 m 3 / h ,则共需的井数 为 4 5 口;如果单井抽水量设计为 8 0 m 3 / h , 则 共 需 的 井 数 为 2 8 口。考 虑 基 坑 面 积 较 小,故同时采用 5 0 m 3 / h  ̄ 8 0 m 3 / h 深井泵交 错使用,则需降水井 3 0 口。 (2 )对 J N 0 2  ̄ J N 0 5 段进行估算: [2] 式中:S ——承压水位下降设计值(按 设计要求分段取值) ; K (综合渗透系数) (含水层厚度) 、M 、 R (抽水影响半径)同上; Q i ——单井抽水量(m 3 / d ) ; r (m ) 。 由于明挖段平面形状为长条形,不能 采 用 大 井 法 估 算 涌 水 量 。以 设 计 降 深 要 求 作 为 控 制 原 则 ,利用“ 天 汉 软 件 ”进 行 多 种 井 位 与 流 量 情 况 下 的 试 算 ,以 确 定 最 合 理的降水方案。 经设计,盾构井及 J B 1 4 ~J B 1 6 节区域 布 置 降 水 井 3 0 口,2 口观测井;明 挖 段
86
生产一线
(L K 3 + 3 2 6~5 7 4 . 3 8 7)基坑布置 2 5 口降水 井,2 口 观 测 井 。该 方 案 技 术 合 理 ,造价 经 济 ,完 全 满 足 基 坑 施 工 降 深 要 求 ,保证 了不同施工区域减压降水的合理降深要 求,避 免 了 无 谓 的 超 降 ,有 利 于 控 制 降 水 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沉降影响。 经验算,盾构井段井距大部分在 1 0 米 左右;明挖段根据设计开挖要求的不同, 井距在 1 8 ~2 8 米左右,均可以加大井间水 头降幅,利于地下水的疏干。 采用“天汉深基坑设计软件”验算,结 果详见设计计算书。 降 水 施 工 时 , 应先施工 1 ~2 口 抽 水 井,复 核 设 计 参 数 ,并 据 此 对 设 计 方 案 作 适当调整。 (三)降水井的深度及降水井结构 至于降水井的深度,因抽取承压水的 目 的 是 为 了 降 低 承 压 水 位 ,故 在 具 体 降 水 过 程 中 要 尽 量 减 少 抽 水 量 ,同 时 又 要 保 证 降 水 井 的 含 砂 量 不 超 过 有 关 规 范 要 求 。结 合场区实际地质条件,降水井采用中深 井,深度可定为 3 5 ~3 8 m (根据初期成井 试验资料确定实际深度) 。 根据相关规范以及该区地质条件,结 合 类 似 工 程 经 验 ,降 水 井 布 置 原 则:必须 保证基坑内每一点的降深均满足设计要 求;尽 量 减 少 因 基 坑 内 抽 水 对 周 围 环 境 造 成的不利影响。 降水井结构必须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 、降水井井深 3 5 米~3 8 m (降水井 底端以不进入 1 0 层砾砂为原则) 3 ] 。 [ 其中:地面以下 0 ~2 5 m 为实管,2 5 m 以下为滤水管。 基坑内降水井为防止土方开挖对其造 成破坏,建议采用Φ 2 5 0  ̄ 3 0 0 钢管,基坑外 降水井采用Φ 3 0 0 水泥管。 2 、井管与孔壁之间下部回填填滤料, 上部填置粘土球,滤料的填置高度以 7 - 1 层或 7 - 2 层粉砂、粉土顶端进行控制。 3 、单井涌水量不小于 5 0 m 3 / h ,单井 抽水含砂量不超过 1 / 1 0 0 0 0 0 。 4 、洗 井 充 分 ,水 位 反 映 灵 敏 。 综上所述,可以设计出降水井的结构 并制定相关施工工艺流程。 (四)施工技术措施 1 、成 井 施 工 技 术 要 求 为有效保证明挖段施工工期,降水井 的 施 工 建 议 分 阶 段 进 行 ,前 期 施 工 基 坑 内 降 水 井 ,为 土 方 开 挖 提 供 施 工 场 地 ,后期 施 工 坑 外 降 水 井 ,与 上 部 土 方 开 挖 同 步 进 行。在施工过程后随时进行群井抽水试 验,进一步校核设计参数,优化设计方案。 (1 )必须保证基坑内每一点的降深均 满足设计要求; (2 )根据基坑分区开挖深度要求,合 理布置; M s —取经验数值 0 . 3 0 ~0 . 9 0 ; δ w i —为承压水下降引起 i 层的附加 应力(kPa); Δ hi —为 i 层厚度(cm); Esi —为 i 层的压缩模量( M P a )。 的地面沉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