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8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8张)-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f66af1bd64783e08122b29.png)
人教版 生物 必修三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28张pp t)
人教版 生物 必修三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28张pp t)
1、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导致
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 ( B )
A.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B.化石燃料的燃烧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 利用
C.大量生物遭灭绝
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稳定
人教版 生物 必修三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28张pp t)
温室效应:
(1)温室气体: CO2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
(2)CO2增多的原因 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沿海
(3)温室效应的危害 城市被淹没、土地干旱, 沙漠化面积增大等
(4)措施 开发新能源(根本措施)、植树造林
人教版 生物 必修三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28张pp t)
减少碳排放量 (kg)
0.218 0.621 0.041 0.045 0.096 0.22 0.48
13 2.06 0.001 0.194 2.1 0.638
多步行,乘公交, 骑自行车、绿色出 行。 多吃素,少吃肉, 低碳饮食更长寿 。
态 碳循环 系
统 的
温室效应
物
质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循
环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人教版 生物 必修三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28张pp t)
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如何做到低碳? 人教版 生物 必修三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28张ppt)
小习惯 少搭乘1次电梯 少开冷气1小时 少用灯泡1小时 少吹电扇1小时 少看电视1小时 少开车1公里 少吃1次快餐 少吃1kg牛肉 少丢1kg垃圾 少用1个塑料袋 省一吨水 省一度天然气 省一度电
人教版 生物 必修三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28张pp t)
1、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导致
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 ( B )
A.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B.化石燃料的燃烧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 利用
C.大量生物遭灭绝
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稳定
人教版 生物 必修三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28张pp t)
温室效应:
(1)温室气体: CO2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
(2)CO2增多的原因 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沿海
(3)温室效应的危害 城市被淹没、土地干旱, 沙漠化面积增大等
(4)措施 开发新能源(根本措施)、植树造林
人教版 生物 必修三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28张pp t)
减少碳排放量 (kg)
0.218 0.621 0.041 0.045 0.096 0.22 0.48
13 2.06 0.001 0.194 2.1 0.638
多步行,乘公交, 骑自行车、绿色出 行。 多吃素,少吃肉, 低碳饮食更长寿 。
态 碳循环 系
统 的
温室效应
物
质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循
环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人教版 生物 必修三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28张pp t)
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如何做到低碳? 人教版 生物 必修三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28张ppt)
小习惯 少搭乘1次电梯 少开冷气1小时 少用灯泡1小时 少吹电扇1小时 少看电视1小时 少开车1公里 少吃1次快餐 少吃1kg牛肉 少丢1kg垃圾 少用1个塑料袋 省一吨水 省一度天然气 省一度电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共34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共34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bba42626fff705cd170a95.png)
(1)体液各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 组织液与血浆及细胞内液间都是双向交换,组织液 与淋巴以及淋巴与血浆之间都是单向交换,因此图 1 中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联前系后]
巧用单、双箭头判断相关成分或结构间的相互关系
(2)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关系: 垂体与其他腺体(如甲状腺、肾上腺等)之间为双向箭头,其 他腺体与下丘脑以及下丘脑与垂体之间为单箭头,故图 2 中 1 是下丘脑,2 是垂体,3 是其他腺体如甲状腺、肾上腺等。
4、循环过程:
CO2
无机环境
光合组作成用生、物化体能的合元成素作用
生物群落
呼吸反作复用循、环分解作用、化
石燃料燃烧
练习巩固1:
判断正误
(1) (2014·江苏)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三、温室效应的原因及缓解措施:
4.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 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 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 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 急剧增加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 作用
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 物的分解作用
必修③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默写: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__态__系_统__组___成__成_分_, _营_养__结__构_。 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哪些?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__食__物_链___和_食__物__网____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 系统的_能_量__流__动__ 和_物__质_循__环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联前系后]
巧用单、双箭头判断相关成分或结构间的相互关系
(2)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关系: 垂体与其他腺体(如甲状腺、肾上腺等)之间为双向箭头,其 他腺体与下丘脑以及下丘脑与垂体之间为单箭头,故图 2 中 1 是下丘脑,2 是垂体,3 是其他腺体如甲状腺、肾上腺等。
4、循环过程:
CO2
无机环境
光合组作成用生、物化体能的合元成素作用
生物群落
呼吸反作复用循、环分解作用、化
石燃料燃烧
练习巩固1:
判断正误
(1) (2014·江苏)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三、温室效应的原因及缓解措施:
4.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 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 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 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 急剧增加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 作用
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 物的分解作用
必修③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默写: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__态__系_统__组___成__成_分_, _营_养__结__构_。 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哪些?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__食__物_链___和_食__物__网____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 系统的_能_量__流__动__ 和_物__质_循__环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共26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共26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494fd0a5e9856a57126068.png)
(5)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____1___途径,这一干扰,增加
了_C__O__2___的含量,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温__室___效__应____
课后题
1、√ × 2、A 3、B
4、提示: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 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 成一个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5、提示: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 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的流向人 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 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 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 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 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1、√ × 2、A 3、B
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
泥炭、煤、石油
二、碳循环:
阅读课本P101及图5-11,思考:
1、碳在无机环境大气中 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 群落之间主要是以什么形 式进行循环的?循环的范 围如何?
3、碳是通过什么途径进 出生物群落的?
二、碳循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3、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生态
系统的成分,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 C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C]_生__产__者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D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传 A
B
递是以 ___C__O_2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 各成分中A为 消费者 ,B为 分解者 。
(2)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光合作用; No __________ (5)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_______途径,这一干扰,增加了________的含量,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33张)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33张)](https://img.taocdn.com/s3/m/8912ec711a37f111f0855b42.png)
提示:在能量流动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使能量流入生物 群落;在物质循环中,生产者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跟随名师·解疑难]
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形式 特点 范围
联 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光能→化学能→热能
化学元素(无机物→有机 物→无机物)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往复循环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生物圈(全球性)
A2 沉淀
B
B1
B2
变蓝 不变色
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
能分解淀粉
碳循环过程分析
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
()
产者
B.①②③表示 CO2 通过甲、丙、乙的 呼吸作用进入大气中
C.④表示大气中 CO2 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 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
[思路点拨]
[解析] 据图可知:大气中的 CO2 只能通过丙进入生物群落, 故丙为生产者,④为生产者将 CO2 固定为有机物;丙被乙捕食(图 中过程⑤),丙和乙最终被甲分解,故甲、乙分别为分解者、消费 者;①②③表示通过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将生物 群落内的有机物分解为 CO2 返回大气。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以有 机物形式传递,其途径为食物链(网),故 D 错误。
提示: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的形式存 在,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在无机环境和生 物群落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
2.碳元素通过什么生理过程进入生物群落?大气中二氧 化碳的来源有哪些?
提示:碳元素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 生物群落。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
[跟随名师·解疑难]
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形式 特点 范围
联 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光能→化学能→热能
化学元素(无机物→有机 物→无机物)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往复循环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生物圈(全球性)
A2 沉淀
B
B1
B2
变蓝 不变色
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
能分解淀粉
碳循环过程分析
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
()
产者
B.①②③表示 CO2 通过甲、丙、乙的 呼吸作用进入大气中
C.④表示大气中 CO2 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 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
[思路点拨]
[解析] 据图可知:大气中的 CO2 只能通过丙进入生物群落, 故丙为生产者,④为生产者将 CO2 固定为有机物;丙被乙捕食(图 中过程⑤),丙和乙最终被甲分解,故甲、乙分别为分解者、消费 者;①②③表示通过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将生物 群落内的有机物分解为 CO2 返回大气。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以有 机物形式传递,其途径为食物链(网),故 D 错误。
提示: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的形式存 在,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在无机环境和生 物群落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
2.碳元素通过什么生理过程进入生物群落?大气中二氧 化碳的来源有哪些?
提示:碳元素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 生物群落。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共32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共32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ff5020c1c708a1294a4495.png)
同的生理过程
蛋白质
④
硝酸盐
⑥
⑤ 大气中的N2 ① ②
尿素
思考:
③
氨
1、从生物类型来看,完成过程①②③的分别是 __________菌、________菌、__________菌
蛋白质
④
硝酸盐
⑥
⑤ 大气中的N2 ②
①
尿素
③
氨
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看,完成④过
程的生物代表_________,完成⑤过程
A、由于北方的土壤一般呈碱性,空气中的尘粒主要来自土壤,所以北京地区的酸雨相对较少
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 由于生物圈内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
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B为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承,
,不会消失。 总而言之,物质为能量流动提供载体;
那么,生态系统中物质到底是怎样
(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 形式储藏在地层中。
4、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很多,除大气污染程度外,还与土壤地带性差异、大气和降水以及大气的缓冲能力等因素有关。
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承,
B、重庆与北京相比,SO2和NO2的排放总量差不多,但雨水的PH值却远远低于北京地区,其原因可能是西南地区土壤呈酸性有关
如图为氮循环的部分示意图①~⑥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理过程 B、重庆与北京相比,SO2和NO2的排放总量差不多,但雨水的PH值却远远低于北京地区,其原因可能是西南地区土壤呈酸性有关
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承,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因果关系
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 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承, 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15张)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15张)](https://img.taocdn.com/s3/m/afac213c770bf78a6429544a.png)
-3-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二
目标导航
Z D 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2.特点 (1)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因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反复利用,循环往返:物质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 用、循环往返。
-4-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二
-2-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二
目标导航
Z D 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 (1)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 元素,而不是指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2)循环的具体形式: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 境之间的往返运动,是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而进行的, 并不是单纯的元素的移动。 (3)概念中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
-11-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目标导航
Z D 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一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例1】下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 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8-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二
目标导航
Z D 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2)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的原因 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
人教版新教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课件
![人教版新教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ec9ba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e.png)
ຫໍສະໝຸດ 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三
比较项目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内容和主 要形式
元素, 以无机物的形式循环
能量, 以有机物的形式 流动
特点
循环往复运动、具有全球性
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联系
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课堂篇探究学习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情境导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试完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比较。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三
生物圈
典例剖析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碳循环过程中, 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加,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 、E 、F 、BD.A与C之间碳元素主要以CO2 的形式进行循环,F→B过程中以含
课前篇自主预习
3.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A.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的CO2 的量C. 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主要是CO2D.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三
解析:由题图可知,丁为大气中的CO2库, 甲为生产者, 乙为消费者, 丙 为分解者;d过程为呼吸作用,b过程为光合作用。甲为生产者,生产 者在食物链中所含的能量最多, 即所含有机物最多,故在食物链中 占有的碳元素最多。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 进行传递,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CO2 的形式进行传递。 碳元素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利用。答案: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三
比较项目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内容和主 要形式
元素, 以无机物的形式循环
能量, 以有机物的形式 流动
特点
循环往复运动、具有全球性
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联系
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课堂篇探究学习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情境导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试完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比较。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三
生物圈
典例剖析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碳循环过程中, 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加,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 、E 、F 、BD.A与C之间碳元素主要以CO2 的形式进行循环,F→B过程中以含
课前篇自主预习
3.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A.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的CO2 的量C. 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主要是CO2D.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三
解析:由题图可知,丁为大气中的CO2库, 甲为生产者, 乙为消费者, 丙 为分解者;d过程为呼吸作用,b过程为光合作用。甲为生产者,生产 者在食物链中所含的能量最多, 即所含有机物最多,故在食物链中 占有的碳元素最多。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 进行传递,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CO2 的形式进行传递。 碳元素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利用。答案:A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f53a86312b3169a451a4f9.png)
前提测 评
1 温室效应与哪种气体有很大关系? CO2 2 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哪些?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被淹,气候变化频繁等
( 名 校 课 堂 )人教 版高中 生物必 修三生 态系统 的物质 循环PP T-优秀 课件【 标准版 本】
( 名 校 课 堂 )人教 版高中 生物必 修三生 态系统 的物质 循环PP T-优秀 课件【 标准版 本】
( 名 校 课 堂 )人教 版高中 生物必 修三生 态系统 的物质 循环PP T-优秀 课件【 标准版 本】
一 碳循环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优秀课件【标准版本】
5、碳以__C__O_2___形式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 6、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__C_O__2__的形式进
( 名 校 课 堂 )人教 版高中 生物必 修三生 态系统 的物质 循环PP T-优秀 课件【 标准版 本】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名 校 课 堂 )人教 版高中 生物必 修三生 态系统 的物质 循环PP T-优秀 课件【 标准版 本】
( 名 校 课 堂 )人教 版高中 生物必 修三生 态系统 的物质 循环PP T-优秀 课件【 标准版 本】
自 主 学 习
1、碳在无机环境大气中主要以___C__O_2____形式存在。 2、碳通过__光__合__作__用__和__化__能__合__成__作__用___两种代谢反 应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 名 校 课 堂 )人教 版高中 生物必 修三生 态系统 的物质 循环PP T-优秀 课件【 标准版 本】
任务一:建立一个碳循环简图
生产者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大气中的CO 2
消费者
大气中的CO 2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45张)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45张)](https://img.taocdn.com/s3/m/87877fa148d7c1c709a145ae.png)
生 物 必 修 ③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3.特点:具有__全__球__性_____、循环性。 4.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___化__学__燃__料____很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__二__氧__化__碳___ 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___碳__循__环__的平衡。 (2)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_上__升___,进而对人类和 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2.特点
生
(1)循环流动。
物 必 修
(2)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____生__物__地__球__化__学__循__环___。
③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联系 (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___主__要__功__能___,二者是___同__时__进__行___
生 物 必 修 ③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解析] 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为光合作用,A正确; 温室效应是由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环境中二氧化碳过高引起的,B正确; 大气中的CO2要维持稳定需要大气中CO2的来源和去路维持动态平衡,CO2的来 源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生物的呼吸作用等,CO2的去路包括生产者的光合作 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等,C错误;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 的动力,D正确。
生 物 必 修 ③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知识贴士
物质循环中“物质”和“范围”的认识误区
(1) 物 质 循 环 的 范 围 并 不 是 特 指 哪 个 生 态 系 统 , 而 是 指 整 个 生 物
返回导航
·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3.特点:具有__全__球__性_____、循环性。 4.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___化__学__燃__料____很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__二__氧__化__碳___ 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___碳__循__环__的平衡。 (2)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_上__升___,进而对人类和 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2.特点
生
(1)循环流动。
物 必 修
(2)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____生__物__地__球__化__学__循__环___。
③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联系 (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___主__要__功__能___,二者是___同__时__进__行___
生 物 必 修 ③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解析] 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为光合作用,A正确; 温室效应是由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环境中二氧化碳过高引起的,B正确; 大气中的CO2要维持稳定需要大气中CO2的来源和去路维持动态平衡,CO2的来 源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生物的呼吸作用等,CO2的去路包括生产者的光合作 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等,C错误;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 的动力,D正确。
生 物 必 修 ③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知识贴士
物质循环中“物质”和“范围”的认识误区
(1) 物 质 循 环 的 范 围 并 不 是 特 指 哪 个 生 态 系 统 , 而 是 指 整 个 生 物
人教版课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精品教学PPT1
![人教版课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精品教学PPT1](https://img.taocdn.com/s3/m/5011140ef01dc281e43af02d.png)
能量
❖
1.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 会的焦 点和热 点问题 ,但倡 导并弘 扬真善 美是永 恒的时 代主题 ,结合 当前反 腐倡廉 和社会 舆论看 ,对忠 臣廉吏 的价值 判断依 然会影 响高考 文言文 的选文 。
❖
2.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 容提示 的默写 ,可先 在头脑 中默背 有关内 容,选 取与提 示相对 应的内 容默写 。如果 默写的 内容印 象不深 ,可先 记得几 个字默 写几个 字,暂 时放过 ,后面 记起来 了再默 写。
生态系统的结构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 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D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 态系统的物质却是自给自足的 B.现代工业大量煤炭石油的燃烧,打破了生 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引起温室效应 C.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 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4)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
(5)碳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
①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②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 化石燃料的燃烧。 (6)在物质循环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生产者、分解者
说出下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
态系统中的哪种成分及箭头abcdefg
的含义。A
A为生产者
ba cB d
B为无机环境 C为分解者
e
g
D为消费者
C
f
D
说出下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
态系统中的哪种成分及箭头abcdefg
的含义。
a:光合作用
A
beg:呼吸作用
ba cB d
❖
1.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 会的焦 点和热 点问题 ,但倡 导并弘 扬真善 美是永 恒的时 代主题 ,结合 当前反 腐倡廉 和社会 舆论看 ,对忠 臣廉吏 的价值 判断依 然会影 响高考 文言文 的选文 。
❖
2.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 容提示 的默写 ,可先 在头脑 中默背 有关内 容,选 取与提 示相对 应的内 容默写 。如果 默写的 内容印 象不深 ,可先 记得几 个字默 写几个 字,暂 时放过 ,后面 记起来 了再默 写。
生态系统的结构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 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D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 态系统的物质却是自给自足的 B.现代工业大量煤炭石油的燃烧,打破了生 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引起温室效应 C.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 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4)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
(5)碳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
①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②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 化石燃料的燃烧。 (6)在物质循环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生产者、分解者
说出下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
态系统中的哪种成分及箭头abcdefg
的含义。A
A为生产者
ba cB d
B为无机环境 C为分解者
e
g
D为消费者
C
f
D
说出下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
态系统中的哪种成分及箭头abcdefg
的含义。
a:光合作用
A
beg:呼吸作用
ba cB d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85b15e33687e21af45a9e6.png)
(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 生物群落 。 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 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4)由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 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的结构是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
食物链和食物网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提出问题: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列举土 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实例,提出想探究的 问题。 2.落叶在土壤中能被分解掉,这究竟主 要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还是土 壤中微生物的作用呢? 作出假设: 假设既可以是基于已有的知识或经验 作出的解释,也可以是想像或猜测。大胆 提出假设,通过讨论修正自己的假设。
4.下面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一食物 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CO2 (1)通过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___________ 转 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____________ 。 有机物
(2)图1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高 。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 性越_____ 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 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 ____________kJ 。 3.0×107
分解作用
分解者
用实线代表物质循环,用虚线代表能 热能 分解有机物 量流动,把生态系统各个成分联系起来。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 概念 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运动。
生 态 系 统 的 物 质 循 环
特点
全球性、循环性 碳存在的形式:主要是CO2和碳酸盐。 碳循环的形式:CO2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光合 作用,也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 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动植物的呼 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学染 料的燃烧。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共36张PPT)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共36张PPT)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9a33b5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8.png)
①参加物质循环的对象是含有碳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 ( )
②物质循环的范围的生物圈,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生态系统
()
③沼泽等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
()
④在碳循环中生产者只起固定CO2的作用
()
⑤海洋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复习
1、概念
2、特点
3、碳循环
4、温室效应
鱼菜共生
大棚里,既养鱼又种菜, 不影响产量还能节水节 肥,实现养鱼不换水, 种菜不施肥的神奇效果。 鱼帮菜、菜帮鱼,和谐 互助
稻田养鸭
鸭子可吃掉水稻叶片上害 虫及虫卵,粪便可作有机 肥料,其在水里游动,加 快水稻对养分吸收,也改 良了土壤通透性,达到了 生态高效种植效果
碳循环
➢ 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CO2(主要)和碳酸盐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 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 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参与物质循环的对象:组成生物体的元素
单质、化合物
➢ 物质循环的范围: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
生物 群落
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降低了植被的覆盖率
碳循环失调——温室效应
(2)影响
✓ 气温升高 ✓ 加快极地冰川融化 ✓ 海平面上升 ✓ 洪灾、旱灾不断 ✓ 土地荒漠化加剧 ✓ 威胁人类和生物的生存。
碳循环失调——温室效应
(3)改善措施
增加碳汇
减少碳排放
植树造林(森林碳汇)
➢ 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 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14 人教课标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14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33964c48d7c1c708a14584.png)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年 份 1860 1960 320 浓度(ppm) 283 19世纪末 375--400
三 物 质 循 环 与 能 量 流 动 的 关 系
一个过程的两个方 能量流动 面 物质循环
特点 形式 范围 渠道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 反复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全球性
碳循环过 程
谢谢大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5、很显然,图中的[ ]过程对农业生产不 利,为什么?
6、如果地球上没有反硝化细菌这类生物, 你预测空气的成分会出现什么变化?
蛋白质
④
硝酸盐
⑥
⑤ 大气中的N2 ②
①
尿素
③
氨
7、据以上知识,你认为养鸡场可以利用什么微 生物除臭?
8、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施用的氮素化肥大约 有8×107t,这样做对环境可能带来什么负面 影响?
D、我国北京SO2和NO2的排放量比美国和瑞 典分别高近4倍和2倍,但从总体情况分析,美 国和瑞典的雨水PH值比我国低得多,这与这 些国家空气中碱性物质相对减少有一定的关系
(四)生态系统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 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
进入生态系统的形式
返回无机环境的形式
返回途径 三、特点
思考:根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试举例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含氮部分 泌尿系 统排出
()
三 硫 循 环
如图为氮循环的部分示意图①~⑥分别代表不
同的生理过程
蛋白质
④
硝酸盐
⑥
⑤ 大气中的N2 ① ②
尿素
思考:
③
氨
1、从生物类型来看,完成过程①②③的分别是 __________菌、________菌、__________菌
蛋白质
④
硝酸盐
⑥
⑤ 大气中的N2 ②
D
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 A
B
中A为 ,B为
。
(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C
D通过
作用实现的, B D过程是通
过
作用实现的。碳循环始终与 结合在一起。
(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 形式储藏在地层中。
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和 形式存在。
课堂练习: 识图作答:
(1)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及⑤产生 CO2的方式。 ①光__合__作用 ②_呼__吸_作用 ③_微_生__物分解作用 ④_呼__吸_作用 ⑤_燃__烧_
①
尿素
③
氨
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看,完成④过
程的生物代表_________,完成⑤过程
的生物代表________。它们的新陈代谢
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④代表_____作用, ⑤代表____作用
蛋白质
④
硝酸盐
⑥
⑤ 大气中的N2 ②
①
尿素
③
氨
4、老百姓有“雷雨发庄稼”之说,你能
①
②
③
⑨
④
⑤ 尿素及动
NO3⑧-
植物遗体 ⑦
⑥ 土壤中的微生
NH3
NO3-
氮素化 肥
氮循环
பைடு நூலகம்
生产者 捕食 各级消费者
空 气
大气闪电固氮
中 人工合成固氮 的 氮 生物固氮
气
反硝化作用
交换吸附 主动运输
土壤中 (NH4+, NO3-)
微生物 分解
消化 吸收 合成
同 化 作 用
生物体组成
脱氨基作用
含氮废物
大气中的SO2
⑧
① A
②
④ ③
B
C
⑤
⑥⑦
D
⑨ 化石燃料
1、SO2对植物伤害的主要器官是_____ 2、 SO2造成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表示产生SO2的主要途径是序号____
4、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很多,除大气污 染程度外,还与土壤地带性差异、大气和 降水以及大气的缓冲能力等因素有关。下 表是不同国家和地区雨水酸度与酸碱成分
形成煤、石油、
化石燃料 天然气等
生产者
燃 烧
呼光 吸合 作作
用用
形成煤、石油、摄食作用 无机环境
分 解 作 用
天然气等
呼
呼
吸
吸
作
作
用
用
消费者 分解作用 分解者
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D为大气,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
C
从[ ]
固定太阳能开
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
A、B、C之间的流动是以 形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__O_2_ 形式进行循环。
(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 绿__色__植物 和大气之间的循环。
氮循环: 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
分。氮占大气成分的79%,必须经过 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 用等才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 复循环。
大气中N2
说明为什么治理环境污染要加强国际合作?
物质循环的主要特点: 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生物群落
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 利用,周而复始进行循环,不会消失。
敬请指导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生 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碳循环过程
碳链是有机 大分子的 “基本骨 架”,没有 碳就没有生 命。碳在无 机环境与生 物群落之间 是以CO2的 形式进行循
碳循环的图解
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与否?
A、由于北方的土壤一般呈碱性,空气中的 尘粒主要来自土壤,所以北京地区的酸雨相 对较少
B、重庆与北京相比,SO2和NO2的排放总量 差不多,但雨水的PH值却远远低于北京地区, 其原因可能是西南地区土壤呈酸性有关
C、在我国排放的工业废气中,SO2排放量远远 大于NO2的排放量,所以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 酸雨的措施中,最主要的是控制SO2的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