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增强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个性化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通过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大胆发表对文本的感悟、体验,以期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因此受到了教师的普遍欢迎。

一、让语文书成为读本

打开语文书,犹如进入了一个缤纷的世界:鲜艳美丽的插图,富有童趣的诗歌、散文、童话、寓言……但却有许多学生没有兴趣学。其实,孩子们大都十分喜爱课外书籍,每拿到一本新书都会欢呼雀跃,为什么却对语文书没有阅读兴趣呢?原来,他们认为:语文书是用来教的,课外书是看着玩的。“看着玩”兴趣盎然“用来教”便兴趣索然。

语文是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学科,语文书中的作品包罗万象,将这种人文精神挥洒得淋漓尽致。学生打开它,本可以将之作为一个美的对象来感受,对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文化内涵作出自身的感悟。如果教师把这些作品一块一块地“肢解”,告诉学生:这一块叫比喻,那一块叫拟人,这是中心句,那是过渡句,课文中如诗如画的描绘被分析得支离破碎,又如何引导学生去体味作者潜心创作的艺术形

象,欣赏课文的精妙之处呢?

二、在阅读中学会质疑

读书必须学会质疑,才有创新,才能进步。如果没有质疑,就不会有探索和思考,读再多的书也没有收获。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不同,质疑的层次也会深浅不同。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先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想知道而不知道时进行质疑。例如,让学生抱着“这篇课文写了什么”的问题去阅读,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大意。也可以要求学生寻找课文中故事发展的线索,思考这一线索又是如何把人物、事件联系起来。如在学习鲁迅的《药》这课时,可以要求学生质疑“此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它们是如何展开的?双线得以连接、交织的人和物分别是什么?”当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提高时,再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或段落进行分析,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对课文所表现的主题进行分析等,了解这些人物形象背后的社会问题,把握与理解文章的主旨与中心,获得自己的感悟,提高自己的认识等。

三、努力挖掘作文资源

学生上了科学课,和科学课的老师一起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的有关情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记录科学现象的习惯,形成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组织材料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讨。体育课需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教会学生练习各种运动方式,语文老师也可以和体育老师一起,让体育老师讲清运动的

具体动作后,让学生说一说,再做一做,加深印象。然后做一次小练习,描写一下体育课所掌握的一次运动是如何进行的,按顺序说清每一个动作及要领,进行中有何得失,有什么感受。

四、强化“双基”训练

双基训练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继承。课改并不排斥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扎实的双基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保障。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必须通过语文学习和语言实践来体现,语文教师一定要种好自己的田,浇好自己的园。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该采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训练方式,既要打好基础又要开发潜能。一切个性的感受、理解和体验必须建立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基础上,个性化阅读过程中必须加强阅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训练效率要高,效果要好。要通过训练促进感悟,加深感悟,在训练中把个性化阅读引向深入,最终达成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尊重独特体验

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各不相同,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观点去理解事物。因而,他们在阅读中的体验和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有位教师上《烟台的海》一课时,先指导学生预习课文,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疑惑。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

一个问题:一般的写景文都是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顺序来写的,但是,作者却从冬天开始写起,这是为什么呢?面对这个“独特”问题,教师并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而是鼓励学生通过更深入的了解来寻找答案。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反复推敲和体味,将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比较。有的说,以为烟台的海在另外三个季节与别处的海类似,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有的说,也许作者只在冬天看过烟台的海,所以第一个写,另外三个季节的海都是从资料中知道的,作者并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把冬天的海写在最前面。针对学生极富个性色彩的回答,教师这样评价:你说得很有道理;你的猜测很有可能是对的……直到下课,该老师都没有去区分谁对谁错,也没有告诉学生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阅读中,个人的体验和感受都是不同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明达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