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航母发展
兵器知识库-战后以来航空母舰经历过哪些重大技术发展
兵器知识库-战后以来航空母舰经历过哪些重大技术发展1946年,第一架“鬼怪”型喷气式战斗机在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上弹射起飞,这种在重量和航速方面都比螺旋桨飞机大好几倍的喷气式飞机使航空母舰面临一次严峻的考验。
老式的弹射阻拦装置和直通型飞机甲板已很难满足它的战术需求,于是,航空母舰开始了三次大的技术革命。
1950年,英国研制成功能弹射30吨以上超音速喷气式飞机的蒸汽弹射器,并正式装备“英仙座”号航空母舰使用。
40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大、中型航空母舰都是装备这种弹射器。
1951年8月,英国“凯旋”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第一次从10度斜角的飞行甲板上试飞成功。
1年后,美国海军“中途岛”号航空母舰经过400多次试验,也正式采用了这种飞行甲板。
这种飞行甲板分起飞区、降落区和待机区三大部分,直段部分用于舰载机弹射起飞,斜角部分用于降落,上层建筑前方的三角区则用于停机。
这种起飞、降落和机种调整互不干扰又可同时进行的斜直两段式飞行甲板倍受青睐,目前大、中型航空母舰还都在采用这种甲板形式。
1961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美国海军9万吨级的“企业”号正式服役,把航空母舰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最高点。
核动力装置的采用,赋予航空母舰极大的续航力。
1964年,“企业”号航母进行了总航程达3万公里的无补给环球航行。
30年来,“企业”号航母仅更换过3次燃料,累计航程却已达50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航行了23圈。
目前,这种超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世界上已有6艘服役,都集中在美国。
到本世纪末,此类航空母舰将发展到15艘,其中美国9艘,前苏联4艘,法国2艘。
蒸汽弹射器、斜直两段式飞行甲板和核动力推进这三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航空母舰的突击威力和远洋机动能力。
美军航母编队
航 空 母 舰
航空母舰提供美国政府许 多选择,从单纯武力展示 到对各类目标发动攻击都 有。航母也使飞机不必顾 虑使用其它国家机场与航 道、空域的问题。航空母 舰也可提供其它部队的长 时间支持。航母是舰队的 旗舰,由一个海军少将以 先进的作战系统与通讯设 备指挥。
面巡种提作巡的目 目航作供为洋提前 标导战防航舰康是 的弹能空母担德以 能,力,战任罗配 力具。反斗。加备 。有舰舰群这级神 远上与的两(盾 程另反护艘 战 打有潜卫巡 斗 击战等中洋 系 地斧多枢舰)统 CG-47
什么是航空母舰
• 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 简称“航母”、“空母”, 前苏联称之为“载机巡洋 舰”,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 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中 文“航空母舰”一词来自日 文汉字。航空母舰 及舰载机已成为高技术密集 的军事系统工程。航空母舰 一般总是一支航空母舰舰队 中的核心舰船,有时还作为 航母舰队的旗舰。舰队中的 其它船只为它提供保护和供 给。
一艘反潜巡防舰。现役 为派里级(FFG-7)导弹 巡防舰
巡 洋 舰
驱逐舰
两到三艘导弹驱逐舰。现役为阿里伯克级 (DDG-51)导弹驱逐舰,同样使用神盾作 战系统。这些驱逐舰协助舰队当中的巡洋 舰扩展防卫圈的范围,同时用于防空,反 潜与反舰作战。
潜艇
反潜舰
两艘攻击潜艇。现役 是洛杉矶级(688) 潜艇。用于支持舰队 对水面或者是水下目 标的警戒与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 航空母舰一直在发挥着它 的威力。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 航空母舰是美国最早投入战争 的军事力量。在1959-1975年的 越南战争,1990-1991年的海湾 战争,以及1999年的科索沃战 争中,航空母舰都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
海上霸主的巅峰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航母海战
海上霸主的巅峰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航母海战航海小达人世界上什么军舰最强大?毫无疑问,你一定会说是航空母舰。
没错。
在所有的舰船中,无论是吨位、体积,还是作战能力,航空母舰都居于首位,它的海上霸主地位不可撼动。
可是你知道吗?在20世纪中期之前,海军的主力舰一直是战列舰。
那么,航空母舰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海上霸主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些惊心动魄的航母大海战吧!海战的前奏在航空母舰发展初期,大舰巨炮的威力正如日中天,拥有巨大身躯、厚重装甲、强大火力的战列舰独步海上,而航空母舰主要担负舰队侦察、护航和火炮校正等辅助任务,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经闪现了航空母舰的影子,但它并没有给世人留下多少印象。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军备竞赛时期,航空母舰在改装和建造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不仅在数量上迅速增加,在整体性能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也为后来航母在“二战”的海战战场上大出风头打下了基础。
小达人24航海小达随着“二战”中太平洋战争的扩展,美、日之间以航空母舰为主要攻击力量的海战接踵而至。
1941年12月8日早晨,在波涛汹涌的北太平洋上,一支以航空母舰为主力的日本特混舰队准备去执行一项冒险的任务——偷袭珍珠港。
该舰队共出动飞机354架,先后分成两批,对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和岸上各种军事设施进行狂轰滥炸,仅仅 2 个小时就使美军太平洋舰队遭受毁灭性打击——共有12艘舰船被击沉或损坏了,188架飞机被摧毁,2 000多名美国人遇难。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
在偷袭珍珠港的第三天,日本海军又击沉了英国一艘号称永不沉没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彻底打破了战列舰统治海洋的神话。
一鸣惊人的珍珠港事件1939年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
战争初期,由于体积大而易遭攻击、飞机性能差和缺乏优秀飞行员等因素,一些航空母舰遭到潜艇和其他军舰攻击后沉没。
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航空母舰上的设备日益完善,鱼雷技术和俯冲轰炸技术更加成熟,海军航空兵的战斗力也显著提升,这时的航空母舰对其他舰艇构成了足够的威胁,开始让人们刮目相看。
1929~1933年间美国海军历次“舰队问题演习”以及航母航空兵的发展
1929~1933年间美国海军历次“舰队问题演习”以及航母航空兵的发展作者:Ryan David Wadle目录1、序言2、海军航空兵,1910~19283、以往的演习,1889~19284、“来路漫漫,前途遥遥”:第九次舰队问题演习5、舰队作战中的航空母舰:第十、十一次舰队问题演习6、“最有趣的研究”:第十二次舰队问题演习7、战时的无价之宝:第4次联合大演习和第十三次舰队问题演习8、失败与奖赏:第十四次舰队问题演习9、结论第一章序言自从1911年尤金•伊利首次从军舰甲板上驾机起降的那天起,美国海军对于航空的兴趣便与日俱增,一战的爆发更加速了其发展的步伐。
美国海军航空兵虽然不断壮大,并初步取得了政治层面上的支持,然而其进度仍然落后于其他国家,尤其是英国。
已经在“混血航母”上做过测试的英国人于1918年服役了该国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而美国海军直到1919年才获得了建造一艘航母的拨款。
2 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决定利用每年冬季舰队集中的机会来举行演习,以便让舰队的大部分兵力都能参加。
这一系列年度演习一直举办到二战前夕。
在初期的舰队问题演习中,飞机出场不多,这主要是因为海军航空兵此时还处在襁褓之中,而且美国也只有一艘航母——试验性的兰利号。
第二、三艘航母——列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于1927年服役,使得美国海军可以对航空兵在舰队战中扮演的角色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探讨。
这两艘新型航母因华盛顿条约而诞生,并从1929年起参加年度演习。
本文将会分析航空母舰在1929~1933年间的第九至第十四次舰队问题演习中的表现。
虽然已经有许多著作提到了舰队问题演习中的航母活动,特别是演习对于海军观念发展的影响,但此前还没有人专门研究过航母的演习表现对于未来航母设计的影响、航空兵在媒体报道中的形象、或是舰队问题演习的政治影响等等问题。
从第九次舰队问题演习到第十四次,航母部署方式和演习背景设定的变迁过程反映了海军航空兵对于独立性、进攻性的航母空中力量的向往,这一点也表现在了约克城级航母的设计中。
美国航母发展史(有图有真相)
美国航母发展史(有图有真相)二战之前1、Langley (CV 1)“兰利”号由煤船“木星”号改装成航空母舰。
“兰利”号,以纪念先驱塞缪尔·皮尔庞特·兰利;代号为航空母舰 1 号,或CV 1。
“兰利”号航空母舰(CV-1)是美国的第一艘航母,在美海军历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因为它的出现,对此后的美国海军有着巨大的影响,标志着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时代的来临。
“兰利”号于1922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战斗机着舰试验,同年11月,又使用压缩空气弹射器进行了舰载机弹射起飞试验,两次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1923年,“兰利”号到各地进行航行展示,并在航行中进行各种作战系统的试验。
1924年,“兰利”号被编入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作战序列,美国海军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二战前由煤船“木星”号改装的“兰利”号CV-1兰利号不仅是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也是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第一艘通过的船只。
1924年11月16日1936年,由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数量的增多,“兰利”号被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
1937年4月改装完毕。
此次改装将前半部飞行甲板拆除,并重定级为AV-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兰利号被用作飞机运输舰,负责美国本土到南太平洋美军战区的补给。
1942年2月27曰在运送P-40战斗机支援东南亚盟军作战时,于爪洼海遭到曰本海军岸基飞机攻击,被命中数弹失去动力,后被美国驱逐舰自行击沉。
这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排水量 11,050吨/14,700吨(1922年)尺寸舰长165米,舰宽20米,吃水5米动力 3台锅炉,2台电动机,最大输出7,000马力(1922年)飞行甲板长165.3米,宽19.8米航速 15.5节火炮127mm×4舰载机 35架编制 468人2、LEXINGTON CLASS 列克星敦级Lexington (CV 2)列克星敦CV-2是第四艘以列克星顿命名的舰只,1921年1月作为战列巡洋舰开工,受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竣工前改成航空母舰,1925年10月下水,1927年12月正式服役。
航空母舰的故事
航空母舰的故事
航空母舰,是一种能够携带、运载、起降和维护舰载飞机的大型水面舰艇。
它
是现代海军中最具有战略意义和威慑力的舰船之一。
航空母舰的诞生和发展,是海军军事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是世界海军力量格局的重要标志。
航空母舰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第一艘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的“兰利”号,它于1922年服役。
起初,航空母舰的发展并不顺利,因为当时的飞机技术和
舰载飞机的起降技术都还不够成熟。
然而,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母舰逐渐展现出了强大的作战能力。
在二战期间,航空母舰成为了太平洋战争中最重要的作战平台。
美国的“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等航空母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日本舰队进行了有效的打击,为盟军取得了重要的战略胜利。
战后,航空母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各国纷纷加大对航空母舰的投入,研制出了更加先进的航空母舰型号,提升了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
航空母舰不仅可以执行海上作战任务,还可以执行灾害救援、海上监视和科学考察等多种任务。
如今,世界上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已经不止一两个,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印度等国都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编队。
航空母舰已经成为了海军力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海上战略影响力和军事实力。
在当今世界,航空母舰的地位和作用依然不可替代。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
空母舰的作战系统和作战能力将会不断得到提升,成为未来海上战争中的主导力量。
航空母舰的故事,将会继续书写下去,成为世界海军史上的重要篇章。
美国二战的航母和现役的航母
一、二战前美国航母1.)兰利号追溯起来,美国航母的源头是由一艘排水量5500吨的运煤船“木星”号改装而来。
这一工程自1920年6月在诺福克海军工厂开始,于1922年改装完成,并以“兰利”号的名义出现于美国海军现役,从而掀开了美国航母的历史。
“兰利”号的编号为CV-1,标准排水量提高为11500吨,速度15节。
飞行甲板采用全通型,载有飞机34架,没设升降机。
1922年11月使用压缩空气弹射器进行飞机弹射起飞试验成功。
“兰利”号服役后一直用于训练,为美国海军探讨航空母舰的早期战术做出了突出贡献。
1936年,它又被改装成为水上飞机母舰(AV-3)。
1942年2月27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执行运送P-40战斗机任务时,被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击沉。
2.)列克星敦级继“兰利”号之后,列克星敦级航母也加入了美国航母的行列。
该级航母的原型舰为2艘1921年1月开工的南达科他级战列巡洋舰,而后受《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影响在竣工前改为航空母舰,分别命名为“列克星顿”号(CV-2)和“萨拉托加”号(CV-3)。
CV-2是第4艘以列克星顿号命名的舰只,1921年1月作为战列巡洋舰开工,受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竣工前改成航空母舰,1925年10月下水,1927年12月正式服役。
“列克星敦”号1942年5月8日在珊瑚海战役中被日本联合舰队第五航空战队击成重伤,被迫用己方驱逐舰击沉。
CV-3“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于1920年9月25日作为战列舰建造,1922年7月1日改造成航母,1925年4月7日下水,1927年11月16日“萨拉托加”号正式服役。
“萨拉托加”则熬过了二次大战,后于1946年7月25日被用作比基尼岛核试验舰被炸沉。
该级航母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采用了封闭舰首,飞行甲板长270.8米。
航速34节,可载机90-120架。
与英、日同期几艘由主力舰体改建的航母相比,列克星敦级则更具有现代航母的特征,也是当时最强的航母。
美国航母飞行甲板演变及设计思想研究
美国航母飞行甲板演变及设计思想研究李景熹【摘要】飞行甲板是航母舰载机起降、调运、保障、布列最重要的作业场所,其设计工作在航母总体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舰载机出动回收保障能力和航母综合作战效能.本文针对美国海军二战后至今研制的5型航母,分析其飞行甲板布局演变过程,梳理总结美国航母飞行甲板设计思想和启示.%Flight deck of aircraft carri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location for aircraft operations such as launching andre-covery, handling, supporting and laying. The design of flight deck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aircraft carrier design, which is greatly related to the sortie rate and combat efficiency. In the paper, we have analyzed the evolution of the flight deck design by comparing the five classes of aircraft carriers constructed by the US navy after the World War . The designphilo-sophy is discussed and concluded.【期刊名称】《舰船科学技术》【年(卷),期】2017(039)006【总页数】5页(P153-157)【关键词】航母;飞行甲板;设计思想【作者】李景熹【作者单位】海军装备部舰船办,北京,1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74.771飞行甲板是航母舰载机飞行活动的中心,数十架舰载机要在不到陆上机场1/10面积的飞行甲板上进行频繁的起飞、回收,以及充、填、加、挂等保障作业,要求飞行甲板的设计不仅能保障舰载机作业安全可靠地进行,还要把“最危险的机场”组织得有条不紊,实现舰载机群高效的出动回收,因此对飞行甲板的设计提出了极高要求,在航母总体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美国航空母舰全集
美国航空母舰全集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正式服役☆ “乔治.H.W.布什”号正式服役美国一艘以前总统老布什的名字命名的军舰10日加入核动力航空母舰舰队,老布什的儿子、现任总统布什宣布“乔治.H.W.布什”号航空母舰正式服役。
这艘航空母舰目前停靠在美国维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海军基地。
布什总统说,这艘造价62亿美元的军舰“非常棒”,给“非常棒”的前总统带来荣誉。
☆布什登"布什号" 自嘲曾口齿不清即将卸任的布什总统在出席以他父亲命名的核动力航空母舰正式服役仪式时不忘搞笑,声称为了在仪式上发表演讲,他“研究”了父亲一些旧信件,发现其中一封提到自己小时候说话口齿不清,辞难达意的毛病。
“H.W.布什号”造价62亿美元,排水量9万5000吨,是投入美国海军服役的第10艘,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是当今世界海军威力最大的海上巨无霸,是美国海军独家拥有的大型核动力航空母舰,它的巨大威力令任何海上对手望尘莫及。
可以说,“尼米兹”级航母是当代航空母舰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员。
“尼米兹”级是美国海军第二代航母,全部由位于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州的纽波特纽斯船厂建造,迄今已有8艘服役,未来还将有2艘加入这个兴盛的大家族。
这总共10艘航母的服役情况是:第1艘“切斯特·W·尼米兹”号(CVN-68)于1968年6月22日开工,1972年5月13日下水,1975年5月3日服役第2艘“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CVN-69)于1970年8月15日开工,1975年10月11日下水,1977年10月18日服役;第3艘“卡尔·文森”号(CVN-70)于1975年10月11日开工,1980年3月15日下水,1982年3月13日服役;第4艘“西奥多·罗斯福”号(CVN-71)于1981年10月31日开工,1984年10月27日下水,1986年10月25日服役;第5艘“亚伯拉罕·林肯”号(CVN-72)于1984年11月3日开工,1988年2月13日下水,1989年11月服役;第6艘“乔治·华盛顿”号(CVN-73)于1986年8月25日开工,1990年7月21日下水,1992年7月4日服役;第7艘“约翰·C·斯坦尼斯”号(CVN-74)于1991年3月13日开工,1993年11月11日下水,1995年6月9日服役;第8艘“哈里·S·杜鲁门”号(CVN-75)于1993年11月29日开工,1996年9月13日下水,1998年7月25日服役;第9艘“罗纳德·里根”号(CVN-76)于1998年2月9日开工,预计2002年服役;第10艘“布什”号(CVN-77),预计2003年开工,2008年交付使用。
英雄迟暮(一)
英雄迟暮(一)——暴力美学的巅峰之作87“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USS Enterprise CVN-65)是美国历史上第八艘使用“企业”为名的船只,也是世界上第一艘使用核反应堆作为动力来源的航空母舰,它的问世使航空母舰的发展进入了新纪元,它的设计和建造对美国第二代核动力航空母舰“尼米兹”级有着重要影响。
但由于造价过于昂贵(1958年造价4.5亿美元,是“福莱斯特”级的两倍),仅建造了一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CV-6“企业”号是美国海军授勋最多的船只,同时也是近代最伟大的作战船舰之一。
这艘功勋辉煌、曾破天荒地接受罗斯福总统与英国海军嘉奖表扬的“企业”号在1947年退出现役,1958年拆解,未能作为纪念舰永久保存实在令人遗憾。
当时“…企业‟号保存协会”曾努力设法保存这艘航空母舰,但由于无法募到足够款项而作罢。
接着他们与美国海军达成协议,准许美国海军拆解“企业”号,交换条件除了将“企业”号上一些部件交给“…企业‟号保存协会”之外,美国海军还必须将当时正在筹划的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命名为“企业”号,这就是现役CVN-65“企业”号的由来。
关于“企业”号的中英文翻译,尚存在着一定争议。
绰号“Big E”的“Enterprise”虽然习惯上在中文环境中被直译为“企业”号,但根据英、法、美海军过去惯于使用各种美德作为作战船舰命名的习性,命名为“进取”号或“勇往”号才是这艘航母应该使用的正确翻译方式,直接翻译成“企业”号只能说明译者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由于已经约定俗成了,只能将错就错。
研发背景继1954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服役后,美国海军又把目光盯到功率更大的核反应堆上,打算用它来供大型水面舰只使用。
核动力不仅使航空母舰具有无限的续航力,它还有别的长处:第一,由汽轮机驱动的航空母舰要使蒸汽保持实足压力,在飞行作业时可为弹射器提供用之不竭的蒸汽。
第二,没有烟囱,不再有从烟囱冒出的烟气,飞机降落更容易了。
美国航空母舰史观 2010.12.20
埃塞克斯级24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1941.4.28
1942.7.31
1942.12.31
1949.2接受SCB-27A改装,1952.10.1改为攻击航母,1955年接受SCB-125改装,1960.3.8改为反潜航母,1969.6.30退役,1975.6出售解体
CV-10/CVA-10/CVS-10
中途岛号
中途岛级3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1943.10.27
1945.3.20
1945.9.10
1952.10.1改为攻击航母,1955-1957年接受SCB-110改装,1966-1970年接受SCB-101改装,1975.6.30改为航母,1992.4.11退役,2004年作为加州圣地迭戈的海上博物馆保存至今
1939.3.30
1940.12.14
1941.10.20
1942.10.26在圣克鲁斯海战中被日机重创,由追击的日舰击沉
CV-7
黄蜂号黄蜂级1伯利恒铁公司福尔河船厂1936.4.1
1939.4.4
1940.4.25
1942.9.15在所罗门群岛海面被日军潜艇3发鱼雷击沉
CV-9/CVA-9/CVS-9
CV-39
尚普兰湖号
埃塞克斯级
诺福克海军船厂
1943.3.15
1944.11.2
1945.6.3
1950.8接受SCB-27A改装,1966.5.2退役,1972.4出售解体
CV-40/CVA-40/CVS-40
塔拉瓦号
埃塞克斯级
诺福克海军船厂
1944.3.1
1945.5.12
1945.12.8
1952.10.1改为攻击航母,1955.1.10改为反潜航母,1960.5.13退役,1968.10出售解体
海空霸主_核动力时代的美国超级航母_房兵
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核舰队环 球远航。 在这次航行的背后,是美国 海军大力推行核动力舰艇的决心。
于是, 美国派出了 6 个航母战 斗群前往海湾地区, 虽然美国在中 东地区事先有一些准备, 但是陆海 空三军都没有实施大规模的兵力部
署, 所以美国做出的最初反应是派 两个航母战斗群过去, 一个是当时 部署在印度洋的独立号航空母舰战 斗群,这是“弗莱斯特”级常规动力 航空母舰中的一艘。 命令独立号航 空母舰战斗群迅速由印度洋经阿拉 伯海, 从伊拉克东南方向进入波斯 湾。
美军航空母舰上所搭载的舰载 机, 由于其优异的航空能力和作战 能力,始终维持着极高的出勤率。 据 说,参战的美军航母中途岛号,由于 飞机出动过于频繁, 甚至连甲板上 的防滑漆都被磨光了。 这种高效率 的战斗, 使得美国海军超越美国空
34 2013.2
探索历程 Explore
F-35C 联合攻击战斗机
探索历程 Explore
“尼米兹” 级里根号核动力 航空母舰战斗群
走向核动力的企业号航母 1964年 8 月, 一艘海上城堡般
的巨型航空母舰驶入地中海。 在它 宽阔的飞行甲板上, 兴高采烈的舰 员们用身体摆出了著名的质能转换 方程式 :E=mc2。 这个 简 单 的 公 式 曾 经帮助人类进入了核能时代, 而这 艘巨舰则标志着美国海军进入了核 动力舰艇时代。
是提高了作战的持续力和自给力。 这就是美国人当时为什么耗费巨资 也坚决要打造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最 主要原因。
美国未来航母舰载机联队构成及发展策略分析
美国未来航母舰载机联队构成及发展策略分析由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联队和其他作战和支援保障舰艇组成的航母战斗群,是当今世界海军强国实施舰队防空、海上控制、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及压制/摧毁敌防空等作战任务的中坚力量。
舰载机联队是航母战斗群的核心,舰载机联队的发展策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能力。
随着精确打击武器的扩散以及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威胁(包括先进鱼雷、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和反舰弹道导弹等)的出现,美国未来航母战斗群将面临致命的威胁。
为了应对威胁,美国海军必须对现役舰载机联队进行现代化转型。
美国海军发布的《海军航空愿景》描述了海军舰载机联队现代化转型计划,计划通过部署隐身无人机和采购新飞机逐渐替代现役舰载机联队中的老旧飞机来打造未来航母舰载机联队。
但由于预算削减、F-35C战斗机服役推迟和新威胁的快速出现,美国海军还可能选择其他的发展策略来打造未来航母舰载机联队。
现役航母舰载机联队构成每艘航母搭载的全部舰载机组成1个舰载机联队(CVW),1个联队由多个中队组成(一般为8~10个)。
现役美国航母的1个舰载机联队包括4个战斗/攻击机中队、1个预警机中队、1个电子战中队、1个直升机海上作战中队和1个直升机海上打击中队,这些中队由70多架不同型号的飞机构成,具体构成如表1所示。
4个战斗/攻击机中队是航母进攻打击力量的核心,其飞机数量为44架。
冷战后期,美国海军决定把拦截机、轻型攻击机、空中侦察飞机中队合并成由单一型号多用途飞机组成的战斗/攻击机中队,因而美国研发了F/A-18A/C“大黄蜂”战斗机。
尽管F/A-18A/C能够承担舰载机联队中的众多任务,但该机作为多用途战斗机有许多先天不足,其中包括作战航程较短、外挂武器载荷较小等,再加上美国国防部于1991年取消了A-12舰载隐身攻击机研制计划,而且F-35联合攻击战斗机研制项目1994年才立项,这意味着未来20年内美国海军的主力舰载战斗/攻击机面临着后继无机的困境。
美军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来了,这支航母编队实力如何?
美军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来了,这支航母编队实力如何?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是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三号舰,舰艇编号CVN70,1980年以美国国会议员“卡尔·文森”命名,以纪念其对核动力和航母发展的贡献。
卡尔·文森号于1975年10月11日在纽波纽斯船厂开工建造,1980年3月15日下水,1982年3月13日正式服役。
卡尔·文森号已经服役40年,该舰1990年-1993年进行了改装,2005-2007大修和补给核燃料,最近又用两年时间完成船坞定期增量维修(DPIA)维修,接受现代化维护和改装的卡尔·文森号还能继续服役20年以上。
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以诺福克海军基地为母港,经常署在西太平洋巡弋,参与了许多有代表性的热点事件和行动。
卡尔·文森号航母的基本性能。
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使用2座核反应堆和4台蒸汽轮机,全长330多米,满载排水量为9万多吨,最高航速为30节,续航力80~100万海里,核燃料加注一次可工作13~15年。
全舰编制人员6300名,可装载飞机90余架,最多可载120架。
作为尼米兹级航母的第三艘舰,该舰舰体和甲板的高强度钢可抵御半穿甲弹的攻击,弹药库和机舱甚至装有63.5毫米厚的“凯夫拉”装甲。
全舰内设23道水密横舱壁和10道防火隔壁,消防、损管和抗冲击等防护完备,号称尼米兹航母时代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超大军舰。
卡尔·文森号装备有4座升降机、4台蒸汽弹射器和4条拦阻索,可以每20秒弹射一架作战飞机,7~8分钟即可起飞一个战斗机中队,每天最多能出动200多架次飞机。
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根据作战任务性质选择舰载机作战联队的机型种类和数量,能够进行远洋作战、夺取制空和制海权、攻击敌海上或陆上目标、支援登陆作战及反潜作战等。
卡尔·文森号经常作为“急先锋”出现在世界热点海域,具有打击力强、反应迅速、机动性好、兵力投送能力大等优点,号称美军“第一航母打击群”。
美军航母编队通信网络发展研究
美军航母编队通信网络发展研究作者:陈峰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3年第21期摘要:航母编队通信网络是航母编队作战的中枢神经,是实现航母编队作战整体优势、统一指挥及资源共享的关键环节。
在阐述美军航母编队通信网络组成及三层联合作战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航母编队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并给出了航母编队通信网络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网络结构;航母编队;CEC;自组织中图分类号: TN92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21⁃0027⁃040 引言航母编队通信网络是航母编队作战的中枢神经,横向连接整个编队内各舰艇的传感器、信息处理与决策部门、武器打击力量,纵向实现与海军岸基各级指挥所、国家最高作战指挥机关的互联,综合传输航母编队内部和外部的各类语音、数据、图像等作战应用信息,是实现作战整体优势、统一指挥、资源共享的关键环节。
航母编队通信网络的传输能力、抗干扰能力、安全性、时效性、可靠性以及顽存性将直接决定海军航母编队综合指挥信息系统的作战效能。
1 航母编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按照网络结构层次,美军航母编队信息网络[1]由编队网络骨干网、舰艇内部通信网和编队专用网络组成。
骨干网承载着编队各舰艇间、编队与舰载机之间、编队与岸基各作战力量间的通信流量;舰艇内部通信网实现舰艇内部各C4ISR作战要素的信息接入,并提供舰艇内部局域网络的互联互通功能;编队专用网络一般为实现某种特定的功能而设计,如美国海军“协同作战系统[2](CEC)”,其实质是一种物理的传感器组网专用网络通道。
1.1 航母编队骨干网航母编队的移动性决定了骨干网必须由无线通信承载。
国外航母编队通信系统使用卫星通信系统和短波电台组网[3],与岸基指挥部、友邻编队通信,使用超短波、电台和数据链与编队内舰艇、飞机通信;母舰与舰载机间设有专用数据链。
卫星通信是美航母和其他舰艇现使用的主要远程通信手段,包括特高频(UHF)、超高频(SHF)、极高频(EHF)卫星通信手段。
航空母舰的发展历程
航空母舰的发展历程航空母舰作为航空兵力的重要代表,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持续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航空母舰的发展阶段:1. 初期试验阶段(1910年-1920年代):在这一阶段,航空母舰的概念开始形成,并进行了一些试验性的探索。
第一艘被认定为航空母舰的舰船是英国的HMS Furious(无畏号),她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改装而成的。
2. 起初的实用化(1930年代-1940年代):20世纪30年代,大型可装载飞机的航空母舰开始出现。
美国的列克星敦级和约克城级航空母舰,以及英国的胜利级航空母舰,标志着航空母舰的实用化阶段的开始。
这些航空母舰已能携带一定数量的战斗机和轰炸机。
3.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母舰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它们成为太平洋战争中重要的战略武器,能够进行远程打击和海上控制。
美国的企业级和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以及英国的勇敢级航空母舰,成为二战中最具代表性的航空母舰。
4. 堆栈式航空母舰(1950年代-1970年代):在冷战时期,堆栈式航空母舰开始出现。
这些航空母舰采用了舰艉飞行甲板和舰岛结构,使得舰载飞机的起降更加高效。
美国的福莱特级和南卡罗来纳级航空母舰,以及苏联的基洛夫级航空母舰,则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5. 现代航空母舰(1980年代至今):现代航空母舰采用了更先进的航空任务系统和舰载机设备。
其中,美国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空母舰,以及法国的查尔斯·德·高尔级航空母舰等,具备更高的作战能力和更广泛的任务范围。
总结起来,航空母舰经历了从试验到实用,再到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战争态势的演变,航空母舰不断更新和发展,成为海军力量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之前Langley (CV 1)“兰利”号/d ata/bbs/27/8/278/a/07/02/21/cv1_nnxcCuk1Q7x9.jpg由煤船“木星”号改装成航空母舰。
“兰利”号,以纪念先驱塞缪尔·皮尔庞特·兰利;代号为航空母舰 1 号,或CV 1。
“兰利”号航空母舰(CV-1)是美国的第一艘航母,在美海军历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因为它的出现,对此后的美国海军有着巨大的影响,标志着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时代的来临。
“兰利”号于1922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战斗机着舰试验,同年11月,又使用压缩空气弹射器进行了舰载机弹射起飞试验,两次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1923年,“兰利”号到各地进行航行展示,并在航行中进行各种作战系统的试验。
1924年,“兰利”号被编入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作战序列,美国海军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1936年,由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数量的增多,“兰利”号被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
1937年4月改装完毕。
此次改装将前半部飞行甲板拆除,并重定级为AV-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兰利号被用作飞机运输舰,负责美国本土到南太平洋美军战区的补给。
1942年2月27曰在运送P-40战斗机支援东南亚盟军作战时,于爪洼海遭到曰本海军岸基飞机攻击,被命中数弹失去动力,后被美国驱逐舰自行击沉。
这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排水量11,050吨/14,700吨(1922年)尺寸舰长165米,舰宽20米,吃水5米动力3台锅炉,2台电动机,最大输出7,000马力(1922年)飞行甲板长165.3米,宽19.8米航速15.5节火炮127mm×4舰载机35架编制468人LEXIN GTON CLASS 列克星敦级Lexington (CV 2)列克星敦/d ata/bbs/27/8/278/a/07/02/21/cv2_2TgE50OkYJhZ.jpgCV-2是第四艘以列克星顿命名的舰只,1921年1月作为战列巡洋舰开工,受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竣工前改成航空母舰,1925年10月下水,1927年12月正式服役。
1942年4月15曰,作为第11特混舰队旗舰的列克星顿号离开珍珠港。
5月1曰,与17特混舰队的约克城号在珊瑚海汇合。
5月7曰,列克星顿号与约克城号击沉了祥凤号轻型航母,5月8曰,在与联合舰队第五航空战队的一场势均力敌的决斗中,列克星顿号至少中了两条鱼雷和三颗炸弹,尽管火势一度得到控制,但燃油蒸汽还是引爆了列克星顿号,随后列克星顿号被放弃,于当曰20时左右沉没。
同时列克星顿号与约克城号的舰载机合力击伤了翔鹤号,并且瑞鹤号也严重减员,致使第五航空战队无法参加中途岛战役。
珊瑚海战役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航母决斗。
列克星顿号作为美国海军重型航母的先驱对海军航空兵的技术发展其了巨大的贡献。
列克星顿号(CV-2)共获得了两枚战斗之星勋章。
排水量标准33,000吨/满载43,400吨动力210,000马力飞行甲板880英尺航速最大34节火炮8英寸8座,40mm高射炮36座,1.1英寸高射炮20座,20mm高射炮最多52座载机80-90架舰员1900人Saratoga (CV 3)萨拉托加/d ata/bbs/27/8/278/a/07/02/21/cv3-4_Ksq35TPyGIvd.jpg萨拉托加号(CV-3)列克星顿级第二艘,自始至终参加了太平洋战争,多次被曰军击伤从而大多数时间被迫留在修船厂修理。
CV-3 1927年建成,1946年退役。
排水量标准33,000吨/满载50,000吨动力210,000马力飞行甲板880英尺航速最大34节火炮8英寸8座,40mm高射炮36座,1.1英寸高射炮20座,20mm高射炮最多52座载机80-90架舰员1900人Ranger (CV 4)突击者号/d ata/bbs/27/8/278/a/07/02/21/cv4-2_liR7qHfoSk0a.jpg突击者号在纽波纽斯船厂建造。
1931年9月26曰开工,1933年2月24曰下水,1934年6月4曰服役。
设计时没有岛式上建,但在下水后添加了小型的岛式上建。
两舷各有三个可倒烟囱。
该级航母的设计是不成功的——航速太慢,在恶劣的天气下不能起降飞机。
1941年9月在诺福克海军船厂进行了换装,火炮变为8座127mm防空炮,6组28mm防空炮,24门12.7mm机枪。
1944年前在大西洋服役,主要用作运输和护卫航母。
1943年1月在偌福克船厂进行了第二次换装,火炮变为8座127mm防空炮,6组40mm防空炮,46门20mm防空炮。
1943年与英国舰队一起服役。
1944年5- 6月再次进行了换装,拆除了所有的127mm火炮。
1946年10月18曰退役,1947年1月28曰被卖出拆毁。
突击者号未参与太平洋战争。
满载排水量17,577吨动力53,500马力飞行甲板长度234.4米航速29.25节火炮8英寸火炮8座,12.7mm高射机枪40座标准舰载机86架舰员2,000人YORKTOWN 约克城级“约克城”级的飞行甲板全长244.5米,宽26.2米,装有3具飞机弹射器和3台升降机,搭载飞机80-90架。
比之“突击者”号,该级航母增加了防护装甲,其生命力大为增强。
位于右舷的舰桥与烟囱组成一体化岛式上层建筑,高炮平台位于飞行甲板两舷前后,这成为美国后续航母的典型布局。
Yorktown (CV 5)约克城/d ata/bbs/27/8/278/a/07/02/21/cv5-1_Jyz0mYfZIaYY.jpg约克城Yorktown CV-5 1937年建成1942年战沉标准排水量19900吨、25000吨(满载)动力120,400马力飞行甲板长度750英尺航速最大34节火炮5英寸火炮5座,40mm高射炮30座,20mm高射炮最多60座标准舰载机80-90架舰员2700人Enterprise (CV 6)企业/d ata/bbs/27/8/278/a/07/02/21/cv6-4_N2kpUqzuZLVx.jpg企业Enterprise CV-6 1938年建成1956年退役标准排水量19900吨、25000吨(满载)动力120,400马力飞行甲板长度750英尺航速最大34节火炮5英寸火炮5座,40mm高射炮30座,20mm高射炮最多60座标准舰载机80-90架舰员2700人Hornet (CV 8)大黄蜂/d ata/bbs/27/8/278/a/07/02/21/cv8-1_PfD KBIdsV6CY.jpg1938年,美国又开工了该级第三艘“大黄蜂”号,并于1941年10月20曰入役,刚好赶上太平洋战争。
和“突击者”号相比,该级舰增大了舰体和航速,同时加强了水平和水下防护。
有3部升降机,首部为开放式机库,加之岛式上层建筑和烟囱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美国航空母舰的基本型。
大黄蜂Hornet CV-8 1941年建成1942年战沉标准排水量19900吨、25000吨(满载)动力120,400马力飞行甲板长度750英尺航速最大34节火炮5英寸火炮5座,40mm高射炮30座,20mm高射炮最多60座标准舰载机80-90架舰员2700人约克城级的三艘航母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是美国海军的中流砥柱。
仅从中途岛一役就可以断言,她们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舰中只有幸运的企业号看到了战争的结束,约克城号在中途岛沉没,大黄蜂号在随后的圣克鲁斯沉没,但各舰表现出的战斗精神将永载美国海军史册。
Wasp (CV 7)黄蜂/d ata/bbs/27/8/278/a/07/02/21/cv7-1_8ictPI4lpGP2.jpg建造黄蜂号的目的原先只是用光在华盛顿条约限制下的剩余吨位,以取代老旧不堪的“兰利”号航母。
设计上类似比例缩小的约克城级,并不令人满意,水下防护比约克城号的还少。
最初在大西洋服役,用作护航和运输航母。
后来由于太平洋舰队航母缺乏,作为舰队航母进入太平洋作战。
1942年9月15曰瓜岛海战中被伊-16号潜艇击中三条鱼雷,随后发生了不可控制的大火,弃船后被驱逐舰的鱼雷击沉,它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沉没的最后一艘大型舰队航母。
满载排水量17,577吨动力53,500马力飞行甲板长度234.4米航速29.25节火炮8英寸火炮8座,12.7mm高射机枪40座标准舰载机86架舰员2,000人二战期间ESSEX Class 埃塞克斯级埃塞克斯级(CV一9)的设计方案以约克城级为蓝本,至1940年已经历了6次改进。
它的标准排水量为27500吨,舰的长宽比为8:1。
它吸取了先前各级航母的优点,在中部设有升降机,另在甲板左侧各有一部可垂直拆迭的升降机,使母舰可以通过巴拿马运河。
拦阻系统在舰尾设有9条拦阻索,舰首没有6 条,能阻拦降落重量达5.4吨的舰载机。
埃塞克斯级航母的防护也有了改进。
这主要包括:舰体分隔成更多的水密舱室,这种结构使该级舰中的某些舰只在战争中虽屡这重创,但没有一艘被击沉,舰上增加上27毫米高炮12门,但只有2部MK37型指挥仪,这表明仅有部分武器可用雷达控制;此外还装有大量40毫米和20毫米高炮,其数量则因舰而异。
该级航母批准建造的总数为32艘,但实际建成24艘。
原先拟于1944财年提供的6艘批准后又被取消,因而从未始建;另有2艘虽己开工建造,但未建成。
二次大战期间共有17艘建成服役,它们分别是:首制舰“埃塞克斯”号(CV-9)、“约克城”号(CV-10)、“勇猛”号(CV-11)、“大黄蜂”号(CV-12)、“富兰克林”号(CV-13)、“提康德罗加”号(CV-14)、“伦道夫”号(CV-15)、“列克星敦”号(CV-16)、“邦克山”号(CV-17)、“黄蜂”号(CV-18)、“汉科克”号(CV-19)、“本宁顿”号(CV-20)、“拳师”号(CV-21)、“好人理查德”号(CV-31)、“安提但”号(CV-36)、“香格里拉”号(CV-38)和“张伯伦湖”号(CV-39)。
战后建成7艘,分别为:“普林斯顿”号(CV-37)、“塔拉瓦”号(CV-40)、“奇沙冶”号(CV-33)、“莱特”号(CV-32)、“菲律宾海”号(CV-47)、“福吉谷” 号(CV-45)和“奥里斯坎尼”号(CV-34)。
Essex (CV 9)埃塞克斯/d ata/bbs/27/8/278/a/07/02/21/cva9-2_Ycuhc6XiC4Dg.jpgYorktown (CV 10)约克城/d ata/bbs/27/8/278/a/07/02/21/cva10_E8GEwkJz1z8n.jpgIntrepid (CV 11)勇猛/d ata/bbs/27/8/278/a/07/02/21/cvs11-1_Q5CyWaSXjUYM.jpgHornet (CV 12)大黄蜂/d ata/bbs/27/8/278/a/07/02/21/cvs12_AnNZj1MfiOkN.jpgFranklin (CV 13)富兰克林/d ata/bbs/27/8/278/a/07/02/21/cv13-5_J0B0H283WkMB.jpgTiconderoga (CV 14)提康德罗加/d ata/bbs/27/8/278/a/07/02/21/cvs14_vKArXIjdMxAd.jpgRandolph (CV 15)伦道夫/d ata/bbs/27/8/278/a/07/02/21/cvs15_exg9ZOZTqLmp.jpgLexington (CV 16)列克星敦/d ata/bbs/27/8/278/a/07/02/21/avt16-1_w4xI9FYKJvhg.jpgBunker Hill (CV 17)邦克山/d ata/bbs/27/8/278/a/07/02/21/cv17-1_GvBVD42GEIKX.jpgWasp (CV 18)黄蜂/d ata/bbs/27/8/278/a/07/02/21/cvs18_9vIwBGSAsBLL.jpgHancock (CV 19)汉科克/d ata/bbs/27/8/278/a/07/02/21/cva19-2_5KIWhXCwYyuc.jpgBennington (CV 20)本宁顿/d ata/bbs/27/8/278/a/07/02/21/cva20_mH wfFzFtb1cr.jpgBoxer (CV 21)拳师/d ata/bbs/27/8/278/a/07/02/21/cv21_aYkA4GRXmJBF.jpgBon Homme Richard (CV 31)好人理查德/d ata/bbs/27/8/278/a/07/02/21/cva31.1jpg_axnptO1ESDUY.jpgLeyte (CV 32)莱特/d ata/bbs/27/8/278/a/07/02/21/cvs32_6qFtY9TiLAwG.jpgKearsarge (CV 33)奇沙冶/d ata/bbs/27/8/278/a/07/02/21/cvs33-1_7XLIAsyT8bWQ.jpgOriskany (CV 34)奥里斯坎尼/d ata/bbs/27/8/278/a/07/02/21/cva34-1_r80LCooRcHSp.jpgReprisal (CV 35)Antietam (CV 36)安提但/d ata/bbs/27/8/278/a/07/02/21/cva36_RIoIvh9EpEAM.jpg1952年6月,美国航空局建议在“安提坦”号航母上安装英国研制的斜角飞行甲板,并于同年12月中旬在纽约海军船厂完成了这一改装,这一新方案称为改进的SCD-27c(斜角飞行甲板)方案,又称SCB-125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