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钠的电离
nacl电解方程式

nacl电解方程式
nacl电解方程式:2NaCl+2H2O=Cl2↑+H2↑+2NaOH,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通电===H2↑+Cl2↑+2OH-。
食盐水中的氯化钠和水发生电离,通电后分别在阴极与阳极生成氢气与氯气,剩下的氢氧根离子与钠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钠。
1电解食盐水离子反应
正极:(2Cl-)-(2e-)=Cl2
负极:2H2O+(2e-)=H2+(2OH-)
总离子式:通电
2Cl-+2H2O=======H2+Cl2+2OH-
总化学式:电解
2NaCl+2H2O==Cl2(气体)+H2(气体)+2NaOH
2氯化钠用途
氯化钠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化学式NaCl,无色立方结晶或细小结晶粉末,味咸。
外观是白色晶体状,其来源主要是海水,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不纯的氯化钠在空气中有潮解性。
稳定性比较好,其水溶液呈中性,工业上一般采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来生产氢气、氯气和烧碱(氢氧化钠)及其他化工产品(一般称为氯碱工业)也可用于矿石冶炼(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晶体生产活泼金属钠),医疗上用
来配置生理盐水,生活上可用于调味品。
3氯化钠的性质
氯化钠是白色无臭结晶粉末。
熔点801℃,沸点1465℃,微溶于乙醇、丙醇、丁烷,在和丁烷互溶后变为等离子体,易溶于水,水中溶解度为35.9g(室温)。
NaCl分散在酒精中可以形成胶体,其水中溶解度因氯化氢存在而减少,几乎不溶于浓盐酸。
无臭味咸,易潮解。
易溶于水,溶于甘油,几乎不溶于乙醚。
食盐水电解化学方程式

食盐水电解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Cl2↑+H2↑+2NaOH,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通电
===H2↑+Cl2↑+2OH-。
食盐水中的氯化钠和水发生电离,通电后分别在阴极与阳极生成氢气与氯气,剩下的氢氧根离子与钠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钠。
氯化钠的性质
氯化钠就是白色并无臭味结晶粉末。
熔点℃,沸点℃,微溶乙醇、丙醇、丁烷,在和丁烷互溶后变成等离子体,易溶于水,水中溶解度为35.9g(室温)。
nacl集中在酒精中可以构成胶体,其水中溶解度因氯化氢存有而增加,几乎不溶淡盐酸。
并无臭味咸,易潮解。
易溶于水,溶甘油,几乎不溶乙醚。
化学物质的电离平衡

化学物质的电离平衡在化学中,电离平衡是指溶液中酸碱和盐的离子溶解度达到一定平衡状态的过程。
在这个平衡状态下,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保持稳定,不断存在着离子的生成和反应消失。
电离平衡的研究对于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实验方法进行探讨。
一、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电离是指化学物质在溶液中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溶解在水中的盐、酸和碱会在一定程度上电离成正离子和负离子,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化学方程式。
例如,氯化钠在水中的电离可以表示为NaCl(s) →Na+(aq) + Cl-(aq)。
在电离过程中,正离子与负离子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关系,也就是电离度。
电离平衡是指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动态平衡状态。
当溶解物质开始溶解时,它们会不断电离生成离子,同时溶解的离子也会与溶剂中的原子、分子反应生成溶解物质。
在电离平衡达到后,离子的生成速率与反应速率相等,溶解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二、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电离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s 原理,温度升高通常会促进反应的进行,因此在一些反应中,温度升高会使溶解度增大。
但对于某些反应,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放热或吸热反应,从而影响电离平衡的位置。
2. 浓度: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对电离平衡也有影响。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浓度增加会使得离子浓度增加,从而促使反应向右移动,增加了物质的电离度。
相反,浓度减小则会导致反应向左移动,减小电离度。
3. 压强:对于气体溶解度平衡,压强对其影响较大。
根据Henry定律,气体的溶解度与其分压成正比。
因此,增加气体的压强会增加其溶解度。
4. 离子间相互作用: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也会影响溶解度平衡。
例如,如果离子之间存在静电斥力,那么溶解度就会降低。
而如果离子之间存在静电吸引力,溶解度就会增加。
三、电离平衡的实验方法1. 测定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定溶解物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
氯化钠物理性质

氯化钠物理性质氯化钠是一种受欢迎的无机化合物,也称为“食盐”。
它是由氯原子和钠原子结合而成,其化学式为 NaCl。
氯化钠是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的化合物,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结晶体结构可以稳定存在。
氯化钠通常是白色或淡黄色晶态,无色透明溶剂。
它可以被分解成无机离子,比如氯离子和钠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形成正离子Na+和负离子Cl-。
氯化钠的物理性质:1.度:氯化钠的晶体状密度为2.165g/ cm3,溶解后的溶液的密度会稍微变化,当溶液的浓度较高时,其密度会更高。
2.点:氯化钠的熔点为801.2℃。
3.点:氯化钠以液态存在,其沸点为1465℃。
4.射率:氯化钠的折射率约为1.566,在紫外线到可见光谱的范围内,折射率会发生微小的波动。
5.解性:氯化钠几乎可以溶于所有的溶剂,甚至是脂类溶剂,但它的溶解度受溶剂的性质的影响,溶度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溶度也会随着溶剂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6.性:氯化钠有中等弹性,它具有很好的散热性能,在大量高温热量传递时,它可以减少温度的上升。
7.面张力:氯化钠表面张力约为50 mN/m,这是由于它的表面上空间的离子的阱和促离子的阱的影响而产生的。
8.离常数:氯化钠的电离常数约为0.97,这表明它具有良好的电离性能。
9.导率:氯化钠具有很好的电导能力,其电导率在溶解后会有明显的提高。
10.味和味道:氯化钠是无色无味的,但它有独特的味道,由于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它会产生清新的清晰的味道。
氯化钠是一种以及应用最广泛的无机化合物,它具有很多有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折射率、溶解度、弹性和表面张力等,这些特性使它成为广泛用于工业生产、食品制作、污水处理等领域的主要原料。
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电离方程式

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电离方程式水溶液中的电离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在溶液中,一些化合物会经历电离过程,将分子转化为离子。
电离是指将化学物质分解为离子形式的过程,其中溶质分子或原子在溶剂中解离成离子。
电离方程式则是描述这一过程的方程式。
本文将介绍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和常见的电离方程式。
在水溶液中,许多化合物可以电离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这些溶质分子或原子,在溶液中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形成离子。
其中,阳离子带有正电荷,阴离子带有负电荷。
水的极性导致了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电离过程的发生。
电离方程式是描述电离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它具体描绘了化合物分解为离子的过程,包括溶质分子或原子的电离和所生成的离子的符号表示。
电离方程式的写法包括离子组成、离子电荷和离子数量。
常见的电离方程式包括酸碱反应中的酸离子和碱离子的电离过程、盐的电离过程等。
以酸碱反应为例,对于酸的电离过程,酸分子会释放出H+离子,形成酸离子。
例如,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 → 2H+ + SO4^2-其中,硫酸分子在水中电离的结果是生成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
H+离子是一个质子,没有电子,所以其电荷为+1;SO4^2-是一个硫酸根离子,具有2个负电荷。
对于碱的电离过程,碱分子会释放出OH-离子,形成碱离子。
例如,氢氧化钠的电离方程式为:NaOH → Na+ + OH-其中,氢氧化钠分子在水中电离的结果是生成一个钠离子和一个氢氧根离子。
Na+是一个钠离子,具有+1的电荷,OH-是一个氢氧根离子,具有-1的电荷。
除了酸碱反应,许多盐也能在水中电离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以氯化钠为例,其电离方程式为:NaCl → Na+ + Cl-氯化钠分子在水中电离的结果是生成一个钠离子和一个氯离子。
需要注意的是,电离方程式只是描述电离过程的方式,不代表反应的程度或速率。
实际中,电离的程度可以用溶解度或电离度来表示。
总结起来,水溶液中的电离是溶质分子或原子在溶剂中解离成离子的过程。
电解饱和食盐水

电解饱和食盐水一、实验原理在食盐水里氯化钠完全电离,水分子是微弱电离的,因而存在着na+、h+、cl-、oh-四种离子。
当接通直流电原后,带负电的oh-和cl-移向阳极,带正电的na+和h+移向阴极,在这样的电解条件下阳极(c):2cl--2e-===cl2↑阴极(fe):2h++2e-===h2↑由于h+在阴极上不断得到电子而生成氢气放出,破坏了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水分子继续电离成h+和oh-,h+又不断得到电子,结果溶液里oh-的数目相对地增多了。
因而阴极附近形成了氢氧化钠的溶液。
电解总反应式:2nacl+2h2o2naoh+h2↑+cl由原理可知,本次实验中用到的仪器和试剂有:具支u型管、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碳棒、粗铁钉、导线、直流电源(含电流表)饱和食盐水、淀粉碘化钾试纸、酚酞试液、蒸馏水。
二、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现象电解nacl水溶液装置(1)向具支u形管中碱液饱和状态nacl溶液至支管以下约2cm处为。
(2)从两管口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
(3)装上铁阴极和石墨阳极,拨打扰动直流电源(6-12v)。
(1)电极附近有大量气泡。
(2)在阴极区,溶液变白,在阳极区上方,用润湿的ki淀粉试纸先行之,试纸变蓝。
三、实验应注意的事项1、电解用饱和状态nacl溶液在采用前一定必须精制,这样可以除去其中的ca2+、mg2+,以防止在阴极附近发生白色浑浊现象。
方法就是:给盛有36gnacl的烧杯中重新加入蒸馏水,边冷却边烘烤,做成饱和溶液。
等待稍加热,倒入2几滴酚酞试液,再转化成所含naoh和na2co3各2g的混合溶液至碱性。
静置数小时,等待结晶构成后过滤器,将滤液冷却至融化,稍热后碱液盐酸至酚酞刚好变成无色年才。
2、电解nacl过程中,在滴入酚酞的溶液表面有时会出现一层白色胶体,这是由于酚酞在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变小之故。
3、电源电压为12v,例如短路,按一下登位键即可。
4、具支u型管用铁架台固定。
5、具支u型管挑食盐水不要太多,没有过电极即可。
《电离平衡》 讲义

《电离平衡》讲义一、电离的概念在化学中,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例如,氯化钠(NaCl)在水溶液中会电离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其电离方程式为:NaCl = Na⁺+ Cl⁻。
能够发生电离的物质被称为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而像蔗糖、酒精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化合物则被称为非电解质。
二、电离平衡的建立当弱电解质溶于水时,一方面,分子会电离成离子;另一方面,离子又会重新结合成分子。
在一定条件下,当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就是电离平衡。
以醋酸(CH₃COOH)为例,醋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CH₃COOH ⇌ CH₃COO⁻+ H⁺。
开始时,醋酸分子电离产生离子的速率较大,随着电离的进行,离子浓度逐渐增大,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也逐渐增大。
最终,当两者的速率相等时,就建立了电离平衡。
三、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1、浓度增大弱电解质的浓度,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减小弱电解质的浓度,电离平衡向结合成分子的方向移动。
例如,对于醋酸溶液,如果增大其浓度,会有更多的醋酸分子,从而促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出更多的离子。
2、温度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电离平衡向结合成分子的方向移动。
因为电离过程一般是吸热的,升高温度会提供更多的能量,有利于电离的进行。
3、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会抑制弱电解质的电离。
比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由于醋酸钠完全电离产生大量的醋酸根离子,会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4、化学反应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会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
以氢硫酸(H₂S)为例,H₂S ⇌ H⁺+ HS⁻,如果加入氢氧化钠(NaOH),氢氧根离子会与氢离子反应,从而促进氢硫酸的电离。
离子化合物的电离和电解 → 离子化合物的电离和电解过程

离子化合物的电离和电解→ 离子化合物
的电离和电解过程
离子化合物的电离和电解过程
离子化合物是由带电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在水中或其他合适的
溶液中,离子化合物会发生电离和电解过程。
电离
电离是指当离子化合物溶解在水中时,其中的离子会与水分子
发生相互作用,离开原来的组合形成溶液中的游离离子。
溶解的过
程中,离子化合物的结构会分解为离子。
以氯化钠(NaCl)为例,当它溶解在水中时,氯化钠晶格中的
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会与水分子形成溶液中的游离离子。
NaCl(s) → Na+(aq) + Cl-(aq)
电解
电解是指当离子化合物溶解在水中时,通过外加电流,离子会在溶液中移动并参与化学反应。
考虑一个含有铜离子(Cu2+)和铁离子(Fe2+)的溶液,当通过电解将铜电极和铁电极插入溶液中并加上电流时,铜离子会在铜电极上还原生成纯铜金属,而铁离子会在铁电极上氧化形成铁离子:
Cu2+(aq) + 2e- → Cu(s) (还原反应)
2Fe2+(aq) → 2Fe3+(aq) + 2e- (氧化反应)
这样的电解过程可以用于一些化学实验和工业应用中,比如电镀、电解精炼等。
总结一下,离子化合物的电离和电解过程描述了它们在溶液中的化学性质。
电离是指离子化合物溶解时形成游离离子的过程,而电解是指通过外加电流,在溶液中的离子参与化学反应的过程。
这些过程在化学实验和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氯化钠在水中电离方程式

氯化钠在水中电离方程式1. 氯化钠的基本认识说到氯化钠,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盐”,没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食盐!这玩意儿在生活中可谓是无处不在,做饭时撒一把,吃菜时加点,甚至连我们最爱的薯条上都有它的身影。
氯化钠(NaCl)其实就是由钠(Na)和氯(Cl)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不过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在水里“变身”的故事,轻松又有趣,包你听得津津有味!1.1 氯化钠的结构氯化钠的结构就像一座精密的建筑,钠和氯就像是不同的建筑材料,各自有各自的职责。
钠是个阳离子,特别喜欢失去一个电子,变成带正电的“小家伙”;而氯则是个阴离子,特别擅长吸电子,变成带负电的“大块头”。
它们俩就这样相互吸引,组成了这个可爱的盐粒。
想象一下,两个小伙伴一起搭建乐高,搭得可高了,结果就变成了盐,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1.2 盐与水的亲密接触当这些盐粒投身于水中时,就像是进入了一场狂欢派对,瞬间就被水“邀请”去电离。
简单来说,水分子一旦出现在氯化钠的身边,立刻就开始发挥它的“拉扯”作用。
水分子有极性,正负电荷的分布让它们有了超强的“吸引力”,就像小朋友们都想靠近流行歌手一样,氯化钠的离子们也瞬间被“吸引”了过去。
于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中迅速解散,开始了它们的游泳之旅。
2. 电离方程式的魅力2.1 方程式揭晓如果你想知道这个电离过程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公式:NaCl (s)→ Na⁺ (aq) + Cl⁻ (aq)。
看吧,简单易懂的方程式就像一本童话书,讲述着盐在水中如何变身的故事!其中“s”表示固态的氯化钠,两个“aq”则表示溶解在水中后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是不是觉得这个方程式简洁明了,真是一目了然啊!2.2 离子的舞蹈想象一下,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里可不是什么静止的小角色,而是活力四射的小舞者。
它们一会儿碰撞,一会儿旋转,简直像是在参加一场华丽的舞会!每当你加盐到汤里,那些离子们就开始跳动,增添了风味,调动了我们的味蕾。
一水合氨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

一水合氨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在化学领域中,一水合氨和氯化钠的反应方程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这个反应方程式不仅涉及到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还揭示了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水合氨,也称为氢氧化铵,是一种弱碱,通常以水溶液的形式存在。
其分子式为NH3·H2O,其中“·”表示一水合氨中的水分子与氨分子结合紧密,形成了一个配位键。
一水合氨在水中可以电离出铵根离子(NH4+)和氢氧根离子(OH-),其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
氯化钠,也称为食盐,是一种常见的盐类物质,其化学式为NaCl。
氯化钠在水中可以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其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
当一水合氨和氯化钠溶液混合时,会发生双替换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氢氧化钠。
这个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NH3·H2O+NaCl→NH4Cl+NaOH。
在这个反应中,一水合氨中的氢氧根离子(OH-)与氯化钠中的钠离子(Na+)结合,形成了氢氧化钠;同时,一水合氨中的铵根离子(NH4+)与氯化钠中的氯离子(Cl-)结合,形成了氯化铵。
这个反应的发生基于离子交换的原理。
在反应过程中,一水合氨和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离解出的离子发生了交换,形成了新的化合物。
这种类型的反应在化学中很常见,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
总结来说,一水合氨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是NH3·H2O+NaCl→NH4Cl+NaOH。
这个反应基于离子交换的原理,揭示了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理解这个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对于学习化学和提高化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溶液的电离度与离子产生计算

溶液的电离度与离子产生计算溶液中离子的产生可以通过溶质的电离反应进行计算。
在溶液中,许多化合物可以分解成离子,这个过程被称为电离。
电离可以是完全的,即溶质分子完全解离为离子,也可以是部分的,即只有一部分溶质分子解离为离子。
电离程度可以通过离子产生的数量比例来描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离子产生的化学反应。
以强电解质NaCl为例,NaCl在水中会完全解离为Na+和Cl-两种离子:NaCl(s) → Na+(aq) + Cl-(aq)这个反应是一个完全电离反应,因为几乎所有NaCl分子都会解离为Na+和Cl-。
因此,在这个例子中,NaCl的电离度可以表示为1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化合物都会完全电离。
例如,弱电解质CH3COOH 在水中只有一小部分分子会电离为H+和CH3COO-离子:CH3COOH(aq) ⇌ CH3COO-(aq) + H+(aq)这个反应是一个部分电离反应,H+和CH3COO-离子的生成与反应的方向相关。
在这个例子中,CH3COOH的电离度可以表示为分子电离的比例。
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溶液的电导率来确定溶液的电离度。
电导率是指溶液中离子电流的能力,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迁移率有关。
通过测定电导率,我们可以计算出溶液的电离度。
对于强电解质,由于其分子完全解离为离子,可以认为每个分子都产生了一个离子,因此离子浓度等于溶质的初始浓度。
以NaCl为例,如果NaCl的初始浓度为C,则Na+和Cl-的浓度也为C。
对于弱电解质,我们需要使用电离常数来计算电离度。
电离常数是描述分子电离的一个指标,表示分子解离为离子的能力。
取CH3COOH为例,其电离常数表示为Ka,与CH3COO-和H+离子的浓度相关。
根据电离反应式,可以得到H+和CH3COO-的浓度分别为x和x,而CH3COOH的初始浓度为C。
由于这是一个平衡反应,根据平衡常数等于反应物浓度之积除以产物浓度之积,可以得到:Ka=[H+][CH3COO-]/[CH3COOH]由于[H+]=[CH3COO-]=x,可得到:Ka=x^2/(C-x)根据Ka的值和酸的初始浓度C,可以解出x的值。
naclo和hcl离子方程式

naclo和hcl离子方程式氯化钠 (NaCl) 的离子方程式: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由钠离子 (Na+) 和氯离子 (Cl-) 组成。
当氯化钠溶解在水中时,它会解离成离子。
离子方程式表示这种解离过程,如下所示:```NaCl(s) → Na+(aq) + Cl-(aq)```在这个方程式中:NaCl(s) 表示固态氯化钠。
→ 符号表示反应方向,从反应物到生成物。
Na+(aq) 表示溶液中的钠离子。
Cl-(aq) 表示溶液中的氯离子。
盐酸 (HCl) 的离子方程式:盐酸是一种强酸,由氢离子 (H+) 和氯离子 (Cl-) 组成。
当盐酸溶解在水中时,它完全解离成离子。
离子方程式如下:```HCl(aq) → H+(aq) + Cl-(aq)```在这个方程式中:HCl(aq) 表示溶液中的盐酸。
H+(aq) 表示溶液中的氢离子。
Cl-(aq) 表示溶液中的氯离子。
离子方程式的作用:离子方程式是化学反应中离子变化的简化表示。
它们对于理解以下内容很有用:离子反应的本质:离子方程式显示反应中涉及的离子,强调离子之间的变化。
溶解性预测:离子方程式可以用来预测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
如果离子方程式中没有任何固体产物,则化合物很容易溶解。
沉淀反应:当两个离子方程式结合时,它们可以显示沉淀(不溶性固体)的形成。
离子方程式的局限性:离子方程式虽然有用,但也有其局限性:不显示分子结构:离子方程式不显示分子的结构或电中性。
不考虑溶剂效应:离子方程式不考虑溶剂(如水)的影响,溶剂可以影响反应的平衡。
不适用于所有反应:离子方程式仅适用于那些在水溶液中发生完全电离的反应。
总体而言,离子方程式是理解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宝贵工具。
它们可以提供有关反应本质、溶解性和沉淀形成的见解。
然而,在解释反应时,重要的是要了解它们的局限性。
初中化学关于氯化钠的电离

初中化学关于氯化钠的电离
初中化学—关于氯化钠的电离
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自幼就显示出非凡的才华和孜
孜以求的品质。
17岁他考入乌普沙拉大学后对化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当时,化学界对电解质电离的认识,停留在法拉第的理论上。
法拉第这位化学大师在研究电解反应时。
把电解以前未被分解的物质叫做电解质,意思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自幼就显示出非凡的才华和孜孜以求的品质。
17岁他考入乌普沙拉大学后对化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当时,化学界对电解质电离的认识,停留在法拉第的理论上。
法拉第这位化学大师在研究电解反应时。
把电解以前未被分解的物质叫做电解质,意思是这种物质是可以用电流分解的,它们在溶液里受到外加电压的作用会分解成正、负离子。
可是,他的理论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溶液中加入水,溶液变稀了,照理,溶液的导电能力应该变差了,可实际上溶液的导电能力反而增强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阿累尼乌斯决
心弄个明白。
他在测定了多种盐、酸、碱等的稀溶液的导电度并反复研究后,突发一种大胆的想法:电解质在溶液中,即使外部不给电压,其中相当部分也已分解成离子了;这些离子在溶液中像分子一样,是可以自由移动的。
他自信已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因此兴奋得彻夜难眠,并就此写成一篇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熔融氯化钠导电
电解质的电离
化学上将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 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的过程叫做电离。 电离的外在条件: 溶于水或受 热熔化 。
注意:电离不需要通电Fra bibliotekNaCl +
Na+
[思考2]:氯化钠晶体在溶于水后,结构上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其导电性又有 什么影响? 金属能导电 NaCl溶液能导电
定 向 迁 移 金属内部有自由移 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定 向 迁 移 溶液中也有自由 移动的带电微粒
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
[思考3]:氯化钠晶体加热熔化后,结构
氯化钠的电离
食盐(晶体)的形成 [思考1]:氯化钠晶体由哪些粒子构成?这些粒 子的排列有何特点?这种排列对其导电性有何 影响?
Cl Cl + + Na+ ClNa Na Cl + Cl + Na ClNa + -Cl- Na Cl Cl + Cl Na+ Cl-
Na+ + Cl Na
Na+
N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