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近代)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一、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1、兴办学堂 2、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类别
性质
来自百度文库
维新运动的
代表人物为

了培养维新 骨干、传播
维新思想而
设立的学堂
维新派兴办的学堂
代表
人物
地位
万木草堂
继承了传统书院的办学方式,但是 康有为 注入了新的内容,培养了大批维新
第一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
二、洋务学堂的兴办
1、洋务学堂的兴办、类别和特点 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
工程技术、水路军事等多方面人才,洋务派开始兴办一些近代 学堂。洋务学堂的教育内容以“西学”和“西艺”为主,为当 时的洋务运动和后来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学堂类别 主要代表
2008年考研真题 中国近代最早设立于企业中旨在培养技术人才的教
育机构是( ) A.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 B.福建船政学堂 C.湖北矿务局工程学堂 D.福州电报学堂
答案:B
第一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
三、留学教育的起步
1、幼童留美 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是在留美归国人士容闳
的倡导下成行的,他们于1872年出发,前往美国留学。在他们 中间,就有中国近代最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幼童留美是 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过程中的最重要一步。
四、“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
1、“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关于“中学”与“西学”关系问题的讨论始于19世纪60年
代,当时的思想家们对于两者的关系采用“主辅”、“本末”、 “体用”等词来解释。到了90年代,对于两者的关系逐渐定型 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是,一直到1898年张之洞的 《劝学篇》完成后,“中体西用”的思想才最终被概括为完整 的体系。
第一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
2、京师同文馆(07年选择题) 京师同文馆最初是为了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翻译人才而
设立的外国语学堂,后增设天文、算学等,发展为综合性学校。 特点:(1)专为培养懂翻译、外事的洋务人才,而不是应对 科举考试的官僚后备军;(2)课程侧重“西文”和“西艺”, 而不是要学生去读传统的儒家经典;(3)教学组织形式采用 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 地位: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是洋务学堂的
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2007年考研真题
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湖南时务学堂
C 福建船政学堂
D 上海广方言馆
答案:A
第一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
3、福建船政学堂(08年选择题) ✓福州船政学堂是由闽浙总督左宗棠于1866年创设的。 ✓学堂分前、后两堂,前堂学习法文,又称“法国学堂”,训 练造船技术;后堂学英文,又称“英国学堂”,训练驾驶技术。 地位:福建船政学堂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学校,被称 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为中国海军培养了第一批战 舰指挥和驾驶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船舰制造业的发展。
地位
洋务学堂的特点
外国语(方言) 学堂
军事(武备) 学堂
技术实业学堂
京师同文馆
福建船政学堂
天津武备学堂
福州电报学堂 山海关铁路学

洋务学堂的开端, 培养目标:各项洋务事业需要的
中国近代教育的 专门人才,属于提供专门训练的
开端
专科性学校
近代中国海军人 才的摇篮
教学内容:以“西文”、“西艺”
为主,涉及外语、数学、格致、 化学及科学技术等
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 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它体现在洋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第一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
2、张之洞与《劝学篇》 (1)《劝学篇》的撰写与出版 ✓1898年著成《劝学篇》,提出“中体西用”的理论体系 ✓全书共24篇,分内、外两篇,内篇治“身心”(谈“中 学”),外篇言“世事” (讲“西学”)
我国近代设立陆 军军官学校之始
我国最早的电报 学堂
教学方法:按照知识的接受规律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重 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组织形式:有分年的课程计 划,确定了学制年限,采用班级 授课制
我国最早的铁路 学堂
新旧文化糅合的特点,在管
理机构、“中体西用”文化选择 和学制系统上都有封建教育和西 方教育杂糅的特点
第一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
3、“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中体西用”的思想是洋务派的文化教育观,体现着中西
文化杂糅的特点。 历史作用:(1)论证了“西学”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推 进了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2)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 兴办了许多近代学堂并且向西方派遣留学生,为封建教育注入 了活力。 局限性:张之洞于维新变法前夕出台《劝学篇》起到了维护封 建专制等级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作用,阻抑了维新思想更广泛的 传播,不利于近代刚刚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
第一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
2、派遣留欧 留欧学生的派遣主要是依据船政大臣沈葆桢的建议,以福
建船政学堂的学生为主,主要派往英法两国,去法国学习造船 技术,去英国学习轮船驾驶技术。
留欧学生将近代中国军舰制造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 同时,他们也成为了近代海军的重要骨干,为近代海军教育事 业做出了贡献。
第一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
中国教育史3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教育
第一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 第二章 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第三章 近代教育体制的改革
第一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
一、教会学校的举办
➢ 教会学校是西方世界殖民扩张的产物,是伴随着中国国家主 权逐步沦丧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式教育。 ➢ 无论传教士创办学校的目的如何(传教),教会学校客观上 起到了建立教育新风的作用,如重视女学,重视自然科学教育 等。
(2)“中学”、“西学”的具体内涵 ✓“中学”是关于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等的学术,它具有 人品修养的作用,学习“中学”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基本 条件,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对国家、民族的情感,是保国、保种、 保教的前提; ✓“西学”是关于西政、西艺、西史的学术,西学主要是用来应 对世事的知识。 ✓关于中、西学之间的关系,概言之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注意:此处的“西政”是有关西方文教制度、工商财政、法律制 度等管理层面的文化,与维新派的“西政”有本质区别,并非西 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