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目的ppt课件
合集下载
辐射防护ppt课件

法规
导则与指南
规范辐射防护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 工作人员资格、工作条件、环境保护等方 面的规定。
针对特定行业或应用领域的辐射防护导则 与指南,如医疗、核能、航天等行业的辐 射防护规定。
03
辐射防护技术与方法
辐射屏蔽技术
辐射屏蔽技术
通过使用高原子序数的物质(如铅、 混凝土等)来吸收或反射辐射,以减 少或消除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医疗领域的辐射防护
01
02
03
04
医疗领域的辐射防护重点是保 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医务人员应了解各种医疗设备 的辐射风险,正确使用设备,
避免造成辐射伤害。
对于需要接受放射性检查的患 者,医生应充分告知辐射风险 ,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辐射监 测系统,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 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
辐射屏蔽材料选择
辐射屏蔽结构设计与施工
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合理设计 屏蔽结构,并确保施工质量。
根据辐射类型和强度选择适当的屏蔽 材料,确保能够有效防护。
辐射剂量测量与监测
辐射剂量测量
使用专业的仪器或设备测量环境中的辐射剂量,以便了解辐射水 平。
辐射监测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公众生活领域的辐射防护
公众生活领域的辐射防护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辐射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 众的辐射防护意识和能力。
公众应了解生活中的辐射来源和风险,正确选用和使用 家电、建筑材料等物品。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辐射安全标准,对各类产品和服务进 行监管,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05
02
长期低剂量辐射暴露也可能增加 患癌症的风险,并可能导致其他 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和免疫 系统问题等。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培训课件ppt

数据记录与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 和分析,以便了解辐射状 况和趋势,为采取相应措 施提供依据。
个人剂量监测与记录
监测设备
为工作人员配备符合国家 标准的个人剂量监测设备 ,以便实时监测个人剂量 。
监测周期
根据工作性质和辐射状况 确定合理的监测周期,确 保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数据记录与报告
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 ,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 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 措施。
建立放射性物质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存储、转移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 全可控。
放射诊疗设备定期检测与维护
确保放射诊疗设备性能稳定,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防止因设备故障或老化导致 的辐射泄漏。
放射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放射科工作人员需熟练掌握操作 规程,正确使用放射诊疗设备, 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辐射泄漏 。
电离辐射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 ,如DNA损伤、癌症和遗传疾 病等,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护措 施是必要的。
良好的辐射安全防护可以降低 辐射危害的风险,提高放射医 学实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的历史与发展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自20世纪初以来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电离辐射危害认识的 深入,防护标准和要求也不断提高。
01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是指在放 射医学实践中,采取一系列措施 来保护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免 受电离辐射危害的过程。
02
它包括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有效 的屏蔽和防护设备、正确的操作 程序以及安全监督和管理等方面 。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是保障 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健康的 重要措施。
定期接受专业培训
辐射防护培训PPT课件

选用合适的辐射防护装备
遵循安全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的辐射类型和强度,选 用合适的辐射防护装备,如防辐射服、 手套、鞋等。
在选用辐射防护装备时,应遵循国家 和行业安全标准,确保所选装备符合 相关规定。
定期检查和维护
对选用的辐射防护装备进行定期检查 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能够有效 地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作能力。
在线学习
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在 线课程、视频教程等资 源,方便受训者随时随
地学习。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 高受训者对辐射事故的 应对能力和风险意识。
培训效果评估
考核评价
对受训者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考核,评估其掌握程度。
反馈调查
向受训者发放反馈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满意度和建议。
06 辐射防护培训与教育
培训对象与内容
培训对象
辐射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学生 等对辐射防护有需求的群体。
培训内容
辐射基础知识、辐射防护法律法 规、辐射监测与测量、辐射安全 与防护措施等。
培训形式与方法
理论授课
通过课堂讲解、PPT演 示等形式传授辐射防护
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
组织实地操作、模拟演 练等形式,提高受训者 在辐射环境中的实际操
监测与评估结果的运用
指导防护措施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制定和调整相应的防护措 施,以降低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的辐射风险。
提高防护意识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和公众对辐射防 护的认识和意识。
促进科研与发展
监测和评估结果可以为科研提供数据支持,促进 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05 辐射防护法律法规与标准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01
《辐射安全防护》课件

保障公众安全。
详细描述
现场人员应穿戴防护服,采取适当的 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
迅速查明泄露源,采取措施控制污染 范围,如封闭泄漏区域、清理泄漏物 质等。
一旦发现放射性物质泄露,应立即启 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 。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 门进行调查处理,确保公众安全。
培训内容与方法
辐射基础知识
介绍辐射的概念、种类、危害及防护 措施等基础知识。
操作规程与安全要求
详细讲解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 要求,确保员工正确操作。
应急处理方法
培训员工在发生辐射事故时的应急处 理方法和流程,提高应对能力。
案例分析与讨论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加深员工对辐射 安全防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实际操 作能力。
害。
辐射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
划定控制区
根据辐射源的特性和强 度,划定辐射工作场所 的控制区,并设置明显
的警示标识。
安全设施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如防护门、防护窗、通 风设施等,确保工作场
所的安全性。
监测与记录
对工作场所的辐射强度 进行实时监测,并做好 记录,确保符合国家相
关标准。
定期检查
对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 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核电站事故的辐射安全防护涉及多个方面,包括 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响应、控制辐射外泄、人员撤离和后续 处理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现场人员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如穿戴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Βιβλιοθήκη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现场指挥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并确保撤离路线安全,避 免受到辐射物质的伤害。
详细描述
现场人员应穿戴防护服,采取适当的 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
迅速查明泄露源,采取措施控制污染 范围,如封闭泄漏区域、清理泄漏物 质等。
一旦发现放射性物质泄露,应立即启 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 。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 门进行调查处理,确保公众安全。
培训内容与方法
辐射基础知识
介绍辐射的概念、种类、危害及防护 措施等基础知识。
操作规程与安全要求
详细讲解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 要求,确保员工正确操作。
应急处理方法
培训员工在发生辐射事故时的应急处 理方法和流程,提高应对能力。
案例分析与讨论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加深员工对辐射 安全防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实际操 作能力。
害。
辐射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
划定控制区
根据辐射源的特性和强 度,划定辐射工作场所 的控制区,并设置明显
的警示标识。
安全设施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如防护门、防护窗、通 风设施等,确保工作场
所的安全性。
监测与记录
对工作场所的辐射强度 进行实时监测,并做好 记录,确保符合国家相
关标准。
定期检查
对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 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核电站事故的辐射安全防护涉及多个方面,包括 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响应、控制辐射外泄、人员撤离和后续 处理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现场人员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如穿戴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Βιβλιοθήκη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现场指挥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并确保撤离路线安全,避 免受到辐射物质的伤害。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课件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辐射防护概述 •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 辐射防护措施 • 辐射防护应用 • 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 辐射防护研究与发展
01
辐射防护概述
辐射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辐射是指能量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在空间传播的过程。根据其性质,辐射可分为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和核辐射等。
详细描述
辐射是能量传播的一种方式,可以是电磁波、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等) 或射线(如X射线、伽马射线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辐射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来源 。
辐射的来源与危害
总结词
辐射的来源主要包括天然源(如太阳、地球中的放射性物质)和人工源(如医疗设备、核设施等)。长期暴露于 高强度辐射会增加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用于测量辐射的仪器,如 盖革计数器、剂量计等。
辐射测量方法
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以及个体测量和区域测 量。
辐射的吸收与转化
吸收
辐射能量被物质吸收,转 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 量。
转化
辐射能量使物质发生化学 或物理变化,如电离、激 发等。
转化后的影响
如化学键断裂、分子结构 变化等。
人体对辐射的响应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辐射防护的智能 化与自动化,提高防护效率和安全性。
多学科交叉融合
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如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等,拓 展辐射防护的应用领域和研究方向。
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全球 辐射防护技术的发展。
THANKS
行业辐射防护标准
不同行业涉及的辐射源和辐射类型不同,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辐射防护标准。
[课件]核辐射防护PPT
![[课件]核辐射防护PPT](https://img.taocdn.com/s3/m/61cbf58ddd3383c4bb4cd2c8.png)
阻塞通道:
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伤口、粘膜、皮肤等途径进 入体内。阻塞这些通道,阻止放射性物质入体,是 内照射卫生防护的根本性措施。 室内要通风,要有适于密封操作的通风橱设备,工 作人员要戴工作口罩,放射性工作人员要养成良好 的卫生习惯,要有液体污物的处理措施等。
药物预防
检验核医学工作场所常用开放型 125I 标记物,为 阻止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可采用口服碘剂药物 (KI)预防法,让非放射性碘预先封闭甲状腺, 可有效阻止放射性碘进入。常用简便的方法是经 常食用富碘食物(海带等)。
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
与机体相关的因素 物种 个体 组织和细胞 其他因素物种:演化程度越高,敏感性越强。 个体敏感性:不同个体及同一个体在不同的发
育阶段,其辐射敏感性各不相同,一般胚胎期较 胎儿期敏感,幼年较成年敏感。
组织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机体的内环境: “氧效应”和“温度效应”。
核辐射防护
电离辐射标志
核医学辐射防护的目的
就是要把放射性对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影 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放射线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可能对人体 造成损害。
核医学辐射的特点
绝大多数放药是使用开放性放射源 对病人主要是内照射 对医务人员主要是外照射 因放药在体内的特殊分布,病人全身受 照剂量小,个别器官、组织受照剂量高。
防护屏可制成固定式或移动式,形状大小
可按需要制作,如铅围裙、铅眼镜等。
放射性废物
放射性工作中产生的废物有气态、 液态和固态三种,即放射性废水、 废物、废气,称为放射性三废。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方法
放置衰变法: T1/2<30d的废水、废物,集中放置10
个半衰期以后,可按一般废物处理。
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PPT课件

• 响应级别确定
•
医院设备科、医务科和保卫科,根据
放射性污染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判定放
射性污染事件的级别向领导小组提出是否
启动应急预案的意见。
• 应急启动
• 经领导小组成员集体判断属于环境污染、 一般突发事件的,由突发事件的科室启动 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经领导小组负 责人批准启动本预案时,医院应急处理领 导小组进入实战指挥,各科室、部门专业 组根据职责进入应急工作状态。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使用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例》。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 《放射性污染事件管理规定》。
•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发生 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
• 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环境保护 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 救援行动
• 应急处理工作应按照本预案规定的程序 科学有序地进行,采取边调查、边处理、 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及时有效控制事 态发展。
• 扩大应急
• 对重大技术问题, 医院应急预案领导 小组不能及时控制突发事件的蔓延,要立 即申请地方政府或上级机关给予帮助或增 援。
• 应急恢复
•
根据放射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进展和
• 3日下午2时许,省肿瘤医院放射科照片室, 一位颤巍巍的肿瘤病患者被家属从轮椅上 扶了进来。由于患者极度虚弱,连正常站 立也坚持不了,拍片时必须家属在一旁搀 扶。值班的赵医生赶忙提醒病人家属“快 把铅背心穿起噢!”病人瞄了一眼放在旁 边桌上的铅背心,嘴里嘟啷起来“穿这么 重还要扶病人,简直受罪。”一脸的不快。 面对此情景,赵医生苦笑着告诉记者,这 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会遇到。
《辐射安全与防护》课件

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
空气中存在的氡气等放射性气体,也是天然辐射源之一。
人为辐射源
核能设施
核电站、核燃料循环设施 等核能设施在运行过程中 会产生辐射。
医学应用
放射性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使用的仪器和药物也会产 生辐射。
其他工业应用
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 的放射性物质,如荧光剂 、夜光涂料等。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CHAPTER 05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与案例分 析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事故报告与响应
一旦发生辐射事故,应立即向 相关部门报告,启动应急响应
机制。
现场处置与救援
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采取 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开展救援 工作。
伤员救治与转运
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必 要时进行转运至医疗机构。
事故调查与评估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辐射相关的法律法规
01
02
03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 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 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病防治法》
CHAPTER 04
辐射防护措施与技术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辐射防护的目标
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辐射危害,确保辐射设 施的安全运行。
辐射防护的原则
辐射的特性
辐射具有穿透性、能量传 递性和生物效应等特性, 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辐射的单位
描述辐射强度的常用单位 有西弗(Sv)、毫西弗( mSv)、微西弗(μSv) 等。
辐射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
保护工作人员健康
促进核技术应用发展
合理有效的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可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低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危害,保障 其健康。
空气中存在的氡气等放射性气体,也是天然辐射源之一。
人为辐射源
核能设施
核电站、核燃料循环设施 等核能设施在运行过程中 会产生辐射。
医学应用
放射性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使用的仪器和药物也会产 生辐射。
其他工业应用
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 的放射性物质,如荧光剂 、夜光涂料等。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CHAPTER 05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与案例分 析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事故报告与响应
一旦发生辐射事故,应立即向 相关部门报告,启动应急响应
机制。
现场处置与救援
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采取 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开展救援 工作。
伤员救治与转运
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必 要时进行转运至医疗机构。
事故调查与评估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辐射相关的法律法规
01
02
03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 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 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病防治法》
CHAPTER 04
辐射防护措施与技术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辐射防护的目标
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辐射危害,确保辐射设 施的安全运行。
辐射防护的原则
辐射的特性
辐射具有穿透性、能量传 递性和生物效应等特性, 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辐射的单位
描述辐射强度的常用单位 有西弗(Sv)、毫西弗( mSv)、微西弗(μSv) 等。
辐射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
保护工作人员健康
促进核技术应用发展
合理有效的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可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低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危害,保障 其健康。
CT辐射剂量与防护ppt课件

四、思考
1. 设置合理的扫描条件 根据患者体型、检查部位的不同个性化扫描参数
7、CT操作中的防护要求
7.6 开展CT检查时,应做好非检查部位的防护,使用防护 物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铅橡胶,铅围裙(方形)或方巾,铅 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严格控制对诊断要求之外部位的扫 描(定位平扫除外)。 7.7 在CT检查过程中应对受检者与患者进行全程监控,防 止意外情况。 7.8 施行CT检查时,其他人员不得滞留在机房内。当受检 者或患者须携扶时,应对携扶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7.9 在CT检查的教学实践中,学员的放射防护应按GBZ 179的规定执行
虽然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 但如剂量不高,机体可以通过自身 的代谢过程对受损伤的细胞或局部 组织进行修复,这种修复作用程度 的大小,既与原初损伤的程度有关,
3 又可能因个体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细胞水平损伤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生物学效应 确定性效应 是指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细胞群 中受损细胞的数量或百分比)与受照射剂量的大小 成正比。
随机效应 是指效应的发生率(不是严重程度)与 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如遗传效应和辐射诱发癌变 等,这种效应在个别细胞损伤时(主要是突变)即 可出现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生物学效应 确定性效应 由于射线照射杀死相当数量细胞,而这些细 胞又不能由活细胞的增殖来补充,由此引起 的细胞丢失可在组织和器官中产生可检测出 的严重功能性损伤。确定性效应存在一个阈 值量,单次(急性)以Gy为单位的照射剂量。 但性腺、晶状体、骨髓等因对射线敏感,效 应发生的剂量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应用类别
职业人员
公众
年有效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几率与剂量成正比,严重程度与剂量 无关的一类辐射效应;例:恶性肿瘤、遗 传
.
9
成人睾丸、卵巢、眼晶体和骨髓的确定性效应阈剂量的估计值[ICRP, 1990]
组织和效应
暂时不
睾
育
丸 永久不
育
卵 巢
不育
可检出 晶 浑浊 体
白内障
次单次短时间 受到的总剂量,
Sv 0.15
3.5-6.0
2.5-6.0
• 防护最优化的时间局限性与区域局限性。
.
32
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原则 (ALARA)
• 用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法,使在一项已
判定为正当并已准予进行的实践中, 个人剂量的大小、受照人数、以及不 一定受到但可能遭受到的照射,全部 保持在可合理作到的尽量低水平的原 则。
.
33
最优化计划的实施
• 1.设立辐射防护组织 • 2.建立单位及个人的防护档案 • 3.工作人员岗前和在职的防护培训
并不高,辐射致生殖细胞肿瘤未见报导。
• 红骨髓: >0.5Sv/a照射,主要诱发白血病。 • 骨:主要骨表面上皮细胞,骨本身对辐射并
不敏感。
• 肺:辐射致肺癌主要源于内照射(Rn,Pu),外
照射致肺癌概率与白血病类似。
.
7
• 甲状腺:辐射致癌几率较高,癌症死亡
率较低,预防及治疗较为有效。
• 乳腺:育龄妇女乳腺辐射敏感性较高,
• 实践的照射类型:职业照射、医疗照
射、公众照射
.
27
辐射干预
• 减少人类辐射实践过程中受照剂量的
一切措施,包括移开辐射源、改变辐 射途径或减少受照个人。
.
28
辐射防护目的
•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减少随机性效应的诱发。
.
29
辐射防护三原则
•实践的正当性 •防护的最优化 •个人剂量限值(下一讲内容)
皮肤基底细胞间期死亡
• 晚发效应: 30~40Gy急性照射5年后发生
– 皮肤硬化 皮肤萎缩 血管损伤
.
13
5
居 里 铱 照 射 后 天
5
.
14
11
天
.
15
21
天
.
16
治疗过程:事故25d后
.
17
治疗过程:事故35d后
.
18
治疗过程:事故85d后
.
19
事故14、16月后
.
20
16
月 后 整 体 情 况
.
30
实践的正当性
• 辐射照射的实践对受照个人或社会带
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 危害(包括健康危害和非健康危害)。
• 利益>>危害 • 正当性的时间局限性与区域局限性。
.
31
辐射防护最优化
• 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辐射实践
过程中,保证做到将辐照保持在可合理达 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 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效应、遗传效应等
• 危害:不仅仅有害于个人,还有害于群
体及后代
.
4
辐 射 剂 量 与 效 应
.
5
辐照的损伤效应
分子水平
DNA损伤
细胞水平
临床症状 效应
细胞死亡
体细胞 生殖细胞
功能障碍 不孕
确定性效应 多细胞死亡导致
细胞变异
体细胞
生殖细胞
.
肿瘤
遗传效应
随机性效应 单一细胞变异导致
6
辐射敏感组织
• 性腺:主要遗传影响,性腺自身辐射敏感性
.
34
致癌几率高出白血病数倍。
• 皮肤:辐射致癌率较低,大剂量照射后
易于形成肤色、结构变化。
• 眼晶体:晶体浑浊是不可逆变化。
.
8
两类效应
• 确定性效应:效应的发生存在剂量阈值,
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的一类辐射效 应。(历史上:非随机性效应);例:放射性 烧伤、放射性白内障
• 随机性效应:效应的发生不存在剂量阈值,
.
11
日本原爆受害者肿瘤发生率随时间 的变化
白血病 白血病之外的肿瘤
0 2年 10年 20年
.
30年
40年
12
皮肤确定性效应
• 急性效应
– 红斑->干性脱屑->湿性脱屑:基底细胞受损 – 急性溃疡:“热粒子”导致成纤维细胞、血管内
皮细胞间期死亡 – 急性上皮坏死:大量能量≤ 0.2MeV的β粒子导致
第三讲
辐射防护涂目彧的与原则
苏州大学
.
1
电离辐射
利益与代价共存 焦点: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利
益。 防护:是降低代价的有效手段
.
2
电离辐射生 物学效应
.
3
辐射对机体的影响
• 变化:机体对辐射产生的轻微改变,可
能有害,可能无害
• 损伤:改变达到有害程度,人感受不到 • 损害:临床可观察到有害效应,如躯体
• 遗传效应:生殖细胞非致死辐射损伤遗传至
下一代,致其变异及畸形的一类效应,是随 机效应的特例。
• 胚胎和胎儿效应:孕期受照
– 胚胎死亡--动物实验0.1Gy即出现
– 畸形--器官成型期受照
– 智力障碍--孕8~15周为高峰,以0.4/Sv比例 增高;16~25周,以0.1/Sv比例增高。
– 癌变--主要白血病,胎儿期受照患儿童致死性 肿瘤的危险估计2.8×10-2/Sv。
0.5-2.0
5.0
多次或迁延 照射的总剂
量,Sv NA(1)
NA
6.0
5
>8
多年中每次多分次 照射或迁延的年剂
量率,Sva-1 0.4
2.0
>0.2
>0.1
>0.15
骨 造血功 髓 能低下
0.5
NA
>0.4
NA(Not Applicable)不适用,因为该阈剂量取决于剂量率而不取决于总剂量。
.
Hale Waihona Puke 10.21手 部 损 伤
.
22
背 部 损 伤
.
23
腿 部 损 伤
.
24
日本原爆烧伤居民
.
25
皮肤随机性效应
• 确定与辐射关联的肿瘤:基底细胞癌、鳞
状细胞癌
• 未确定与辐射关联的肿瘤:黑色素瘤 • 小于10Gy的皮肤照射,癌变的几率几乎不
变
.
26
辐射实践
• 定义:与辐射相关的,增加了受照剂
量的人类活动。
.
9
成人睾丸、卵巢、眼晶体和骨髓的确定性效应阈剂量的估计值[ICRP, 1990]
组织和效应
暂时不
睾
育
丸 永久不
育
卵 巢
不育
可检出 晶 浑浊 体
白内障
次单次短时间 受到的总剂量,
Sv 0.15
3.5-6.0
2.5-6.0
• 防护最优化的时间局限性与区域局限性。
.
32
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原则 (ALARA)
• 用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法,使在一项已
判定为正当并已准予进行的实践中, 个人剂量的大小、受照人数、以及不 一定受到但可能遭受到的照射,全部 保持在可合理作到的尽量低水平的原 则。
.
33
最优化计划的实施
• 1.设立辐射防护组织 • 2.建立单位及个人的防护档案 • 3.工作人员岗前和在职的防护培训
并不高,辐射致生殖细胞肿瘤未见报导。
• 红骨髓: >0.5Sv/a照射,主要诱发白血病。 • 骨:主要骨表面上皮细胞,骨本身对辐射并
不敏感。
• 肺:辐射致肺癌主要源于内照射(Rn,Pu),外
照射致肺癌概率与白血病类似。
.
7
• 甲状腺:辐射致癌几率较高,癌症死亡
率较低,预防及治疗较为有效。
• 乳腺:育龄妇女乳腺辐射敏感性较高,
• 实践的照射类型:职业照射、医疗照
射、公众照射
.
27
辐射干预
• 减少人类辐射实践过程中受照剂量的
一切措施,包括移开辐射源、改变辐 射途径或减少受照个人。
.
28
辐射防护目的
•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减少随机性效应的诱发。
.
29
辐射防护三原则
•实践的正当性 •防护的最优化 •个人剂量限值(下一讲内容)
皮肤基底细胞间期死亡
• 晚发效应: 30~40Gy急性照射5年后发生
– 皮肤硬化 皮肤萎缩 血管损伤
.
13
5
居 里 铱 照 射 后 天
5
.
14
11
天
.
15
21
天
.
16
治疗过程:事故25d后
.
17
治疗过程:事故35d后
.
18
治疗过程:事故85d后
.
19
事故14、16月后
.
20
16
月 后 整 体 情 况
.
30
实践的正当性
• 辐射照射的实践对受照个人或社会带
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 危害(包括健康危害和非健康危害)。
• 利益>>危害 • 正当性的时间局限性与区域局限性。
.
31
辐射防护最优化
• 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辐射实践
过程中,保证做到将辐照保持在可合理达 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 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效应、遗传效应等
• 危害:不仅仅有害于个人,还有害于群
体及后代
.
4
辐 射 剂 量 与 效 应
.
5
辐照的损伤效应
分子水平
DNA损伤
细胞水平
临床症状 效应
细胞死亡
体细胞 生殖细胞
功能障碍 不孕
确定性效应 多细胞死亡导致
细胞变异
体细胞
生殖细胞
.
肿瘤
遗传效应
随机性效应 单一细胞变异导致
6
辐射敏感组织
• 性腺:主要遗传影响,性腺自身辐射敏感性
.
34
致癌几率高出白血病数倍。
• 皮肤:辐射致癌率较低,大剂量照射后
易于形成肤色、结构变化。
• 眼晶体:晶体浑浊是不可逆变化。
.
8
两类效应
• 确定性效应:效应的发生存在剂量阈值,
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的一类辐射效 应。(历史上:非随机性效应);例:放射性 烧伤、放射性白内障
• 随机性效应:效应的发生不存在剂量阈值,
.
11
日本原爆受害者肿瘤发生率随时间 的变化
白血病 白血病之外的肿瘤
0 2年 10年 20年
.
30年
40年
12
皮肤确定性效应
• 急性效应
– 红斑->干性脱屑->湿性脱屑:基底细胞受损 – 急性溃疡:“热粒子”导致成纤维细胞、血管内
皮细胞间期死亡 – 急性上皮坏死:大量能量≤ 0.2MeV的β粒子导致
第三讲
辐射防护涂目彧的与原则
苏州大学
.
1
电离辐射
利益与代价共存 焦点: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利
益。 防护:是降低代价的有效手段
.
2
电离辐射生 物学效应
.
3
辐射对机体的影响
• 变化:机体对辐射产生的轻微改变,可
能有害,可能无害
• 损伤:改变达到有害程度,人感受不到 • 损害:临床可观察到有害效应,如躯体
• 遗传效应:生殖细胞非致死辐射损伤遗传至
下一代,致其变异及畸形的一类效应,是随 机效应的特例。
• 胚胎和胎儿效应:孕期受照
– 胚胎死亡--动物实验0.1Gy即出现
– 畸形--器官成型期受照
– 智力障碍--孕8~15周为高峰,以0.4/Sv比例 增高;16~25周,以0.1/Sv比例增高。
– 癌变--主要白血病,胎儿期受照患儿童致死性 肿瘤的危险估计2.8×10-2/Sv。
0.5-2.0
5.0
多次或迁延 照射的总剂
量,Sv NA(1)
NA
6.0
5
>8
多年中每次多分次 照射或迁延的年剂
量率,Sva-1 0.4
2.0
>0.2
>0.1
>0.15
骨 造血功 髓 能低下
0.5
NA
>0.4
NA(Not Applicable)不适用,因为该阈剂量取决于剂量率而不取决于总剂量。
.
Hale Waihona Puke 10.21手 部 损 伤
.
22
背 部 损 伤
.
23
腿 部 损 伤
.
24
日本原爆烧伤居民
.
25
皮肤随机性效应
• 确定与辐射关联的肿瘤:基底细胞癌、鳞
状细胞癌
• 未确定与辐射关联的肿瘤:黑色素瘤 • 小于10Gy的皮肤照射,癌变的几率几乎不
变
.
26
辐射实践
• 定义:与辐射相关的,增加了受照剂
量的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