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诗词五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领会到的“真意”是什么?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远离 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 趣。
陶渊明 只要心境旷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保留一颗远离俗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世的心,就不会 ———————— 受到世俗的干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写景名句
课堂检测
1、“黑云压城城欲摧”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渲染出怎样的氛围?现在常形容什么?
比喻( 把敌军压向边城比喻成黑云压城) 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 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 容( 局势的危急 )。
2、“压”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有《樊川文集》。
赤壁: 山名。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 联军在这里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 基础。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 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 下的。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咏古咏 史之作。
咏史诗:
古代诗歌一个重要 类型。不仅是对历史的 歌咏,更包含了作者的 认识和感情。名为咏史, 实为咏怀。
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
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元和二年, 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仅17岁。此诗写一位 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
译
文
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 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 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 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 愿为朝廷血战到死!
你问我怎么能这样?精神远离尘世,超脱世俗,心志高远,所以 居所自然也就偏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在东篱附近采摘野菊,悠然自得地欣赏南山。
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回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谛,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用语言表达。
1.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 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
银河流转,指天快亮 了。星河,银河。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
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帝的话语。
【上片】写梦境及天帝的问话。
环境描写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 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 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思考
1、结合词中内容说一说她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2、词的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用 原文回答)景象: 感觉: 气势: 3、词的上阕回答天帝的问话:“ ”,交代哪里 是自己的归宿,借此表现诗人什么愿望?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 ”“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 ,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诗作分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前两句是叙事,交代兴感之由。 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的慨叹。 为下文作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后两句发议论感慨。如果不是东 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 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 命运,以小见大。
小结: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 于物,并无本质区别。
颈 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颈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源自文库
颈联表现自开春以至三月,战火持续不
断。写出家音隔绝,久盼不至的焦急心情。
尾 联: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因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亲人,面对眼 前颓败之景,愁得我头发稀疏,几不胜簪。 尾联写目睹眼前颓败之景,心念远方家庭的
三、四句分别从 听觉 和 视觉 两方面渲染了 怎样的战地气氛?
苍凉悲壮的战地气氛
3、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 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 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 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4、诗中引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
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 “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 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 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是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物我合一,表现诗 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山间的云气。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 意思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 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飞鸟晨出 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 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 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
首
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景 象。这是一幅沦陷长安城的破败景象。: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山河依旧、乱草 丛生、满目疮痍。
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 忧国伤时 的感情。 诗人________
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联:
主题
这首诗描绘将士们在边防要塞奋 勇杀敌的壮烈场面,颂扬了将士们的 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赤壁
杜牧
(803~852),晚唐杰出的诗
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 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 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
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 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 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 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 (1)甲诗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 乙诗针对项羽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 失败的教训 • (2)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乙诗表 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惋惜之情,同时暗含讽刺之 意。
渔家傲
李清照
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历城人,是婉约派的代表。 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 期,以“靖康之变”为界 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 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 赵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有《漱玉词》传世。
饮 酒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 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诗人、文学家,浔阳柴桑人。 29岁时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 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 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41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 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以田园 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 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 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 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
诗歌主旨: 国都残破的感慨 和对亲人的挂念, 这首诗能反映当 时的民心,使读 者有更深的体会。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 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 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 谷(是今河南洛阳宜阳县)。李贺是中唐 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 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雁门太
关于本诗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 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初酒 后即兴之作,实际是借“饮酒”之 题表达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 的一篇。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熟读诗歌 初解诗意
我的房屋建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无车马喧嚣的烦扰。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 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 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 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理清内容
• 一、二句:写景叙事 写敌我两军的态势 “紧张,壮烈” • 三、四句:叙事写景 战争规模大战斗惨烈 (听觉和视觉) 五、六句叙事写景 天降重霜 潜师奇袭 “凝重,悲壮” • 最后两句:抒情明旨 誓死杀敌 报效朝廷 “坚定,豪迈”
(一)、结构: ①②句写兴感之由 ③④句议论感慨 (二)、特点: 借物咏叹 (三)、主题: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四)、历史观点 • 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曹操的评价 有异于史家 • 历史上英雄的成败都有某种机遇。
比较赏读:【甲】赤壁 【乙】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请概括两首诗的内容。 (2)甲、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清?
修辞: 对 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 理由是什么?
感伤 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 借花鸟之景抒______ 感时伤别 ,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 因_________ 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有情物,它们也因悲 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 典故。荆轲在易水边慷慨而歌:“风萧萧 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表现将士 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 如归的豪情。 “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 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朝廷视死如归的 精神。
合作探究
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 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 具体说明。
守行》《秦王饮酒》《梦天》。有“雄鸡
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
古佳句。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
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史载809年
(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 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 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 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有关《雁门太守
• 而:却。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 扰。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俗的 烦扰。
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 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自问自答。 因为“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
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
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脱尘
俗烦扰后的感受。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 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 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揭示主旨
————————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 然欣赏,写出作者心情的闲适、恬静和对官 场生活的厌恶,表现作者归隐自洁、超脱世 俗的人生追求。
春 望
杜甫
写 作 背 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 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 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 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 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 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 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 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 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 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 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伤痛、愁闷 安危之状, 不觉搔首踟蹰,可见__________
程度之深。 在忧国念家、感时恨别之外,又自叹
老将至矣 ________,更平添一份悲哀。
全是抓住了那些词语和意象来表 达心境?
国破——国家支离破碎 草木深——令人满目疮痍 花溅泪、鸟惊心——衬托诗人因国家破亡而成生强 烈伤痛的感情 抵万金——表达诗人对妻子儿女及家中亲人的思念。 搔、不胜簪——头发稀疏不能插簪。衰老的快,忧 国、伤时、思家所致。
24 诗词五首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 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 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 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 导入 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 新课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 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 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